手机阅读

2023年八一勋章事迹个人心得体会(大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17:19:41 页码:11
2023年八一勋章事迹个人心得体会(大全10篇)
2023-11-09 17:19:41    小编:zdfb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和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认知和成长。写心得体会需要注意语言简练、层次分明,突出自己的思考和发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

八一勋章事迹个人心得体会篇一

我的理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我也不例外。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军人。每当在电视上看到军人威武的样子,我特有劲,因为,他们是保卫祖国的英雄,他们为人民服务是人们心中的英雄。

我相当一名军人向他们一样保卫着祖国,保卫着人民。老师教育我们军人是维护社会的,那里有困难他们就会帮助那里。军人不怕风吹雨打,吃苦耐劳这才是一名真正的军人。这就是军人的责任与义务,和他们光荣的品质,他们都是正义的化身,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上课认真听讲,帮助他人,将来做一名好军人,为大家安全作出贡献的英雄,让我们努力学习为我的理想做出奋斗,为我们的人生道路打下基础,为日后在社会竞争立于不放之地。让我们为自己的理想做出奋斗吧。

八一勋章事迹个人心得体会篇二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举国欢庆的日子。

清晨,我便早早地起床了。脚步踏上了阳台,只见外面阳光四射,又是一个多么炎热的日子。但是,楼下的人们都在工作了,“嘟嘟”的喇叭声和车强大的引擎声到处都是,给人一种烦闷。

烦闷至极中,传来了电视的声音。我来到了大厅,只见电视屏幕上正在播放一则新闻。这则新闻视频中,一位记者来到某部薛家岛驻军营地,一个叫苏杰的军医正在部队卫生所给前来就诊的老人打点滴。记者询问了苏杰:“为何要义诊呢?”“作为一名基层军医,老百姓对我的信任是对我的支持。”苏杰说,“我会尽的努力回报官兵和百姓的信任。”

电视屏幕上,红旗在天安广场上随风飘扬,在激昂的国歌声中,越飘越高。那红旗正是人民与军人的交汇,祖国的基础,在这个庄严的节日里,喜庆已不重要了,然而他们也正欢庆着,都用着各自的义务作为——建军节最宝贵的礼物!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八一勋章事迹个人心得体会篇三

我庆幸自己的选择,也感谢这片绿洲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警营,给了我钢铁般的意志;严明的纪律,使我对生活拥有了许多执著。一份锤炼,一份收获。我学会了用青春去体验直线加方块的生活,学会了刚毅、勇敢和坚强。回首来时的路,汇成了一段永远不能被代替的岁月,随着光阴的流逝,希望在绿色的海洋中茁壮成长。青春在我们的手中,我们是警营迸发的火花;青春在我们的脚下,我们去点燃生命的理想,让年轻的汗水变成一个个真实的希望。

熟悉的警营,一切都已连同我的心情一起移上了画布,我会将他永远的珍藏。当兵的历程,成就了我博大的情怀,而警营的历程,完成了我灵魂的升华!军歌,是我们心底无悔的恋歌;军号,是我们不息进取的旋律,警营告诉我:只要默默孕育,生命总有辉煌的时候!

时间是不会停下脚步的,生活也从来不会圆满而无缺憾。但是请你相信,一个经历过军人生活磨砺的人,即使面对风雨的肆虐,都会以笑脸去迎接阳光;即便泥土是痛苦,都会生长出欢乐。我执著在青翠的梦里,看雄鹰搏击长空,感受霜去寒来。就算阳光不会定格在我的脸上,我的脚步也会在黑暗中发出响亮的声响。我相信,军旅生涯是我一生最值得骄傲的辉煌。

岁月易逝,青春易老,为表我心,写一段文字,留于清风,写一段青春,献给我喜爱的警营。

八一勋章事迹个人心得体会篇四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我们时代小学五年级学生代表在屠老师、阮老师、叶老师、楼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武警湖滨消防中队,慰问坚守在岗位的消防员叔叔。

一来到消防中队,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两辆消防车和穿着迷彩服的消防员叔叔。中队王指导员告诉我们,昨夜,消防员叔叔们因地铁4号线透水事故通宵达旦抽水,根本没时间休息。我们不禁肃然起敬,崇拜地看着面前的叔叔们。

老师介绍完毕,我们蜂拥而上,各自将带来的饮料、毛巾等礼物送给消防员叔叔。饮料虽小,却流淌着我们的敬意;毛巾虽薄,却饱含着我们浓浓的爱意。

消防员叔叔为我们准备了两套消防救援服,并进行了演示。我们计时发现,叔叔穿装备如行云流水,只用17秒就穿戴完成。轮到同学们进行试穿,张宇辰和王旖旎雄赳赳、气昂昂走上前,王指导员一声令下,两人手忙脚乱脱掉鞋子,跳进靴子里,笨拙地拉起背带,总算套上了裤子,穿好衣服,天啦,太重了,就是活脱脱一件厚棉袄啊!最后,他们戴好帽子,光那帽子就有好几斤吧!哪有轻装上阵的感觉啊,真不知消防员叔叔是如何在救援时行动如风的!同学们把基本装备穿好,都50多秒过去了,简直像蜗牛一样慢啊!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可以升到37米高的云梯车,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救生绳、又粗又大的液压钳等救生工具,原来消防车里还藏着那么多”秘密武器”呢。同时,我们还向叔叔们请教了各种逃生灭火技能,真是长知识呀!

八一勋章事迹个人心得体会篇五

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中士杜富国,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为人民扫除雷患,为战友血染雷场。杜富国英勇负伤后,军地领导机关和医疗机构全力进行抢救。经多级医疗机构接力营救和精心治疗,目前杜富国已脱离生命危险。

英雄,流血显本色,壮举定乾坤。入伍以来,杜富国先后获得嘉奖2次,被表彰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各1次,荣立一等功1次。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云南省麻栗坡县老山西侧坝子雷场扫雷时,杜富国面对半露出地面的加重手榴弹,对同组的战友呐喊一声:“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战友一侧……。他用惊天一挡书写了“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铁血荣光。

认准了路,并坚定地走下去,必将成就一番事业。面对危险“让我来”,脏活累活“我先来”,开辟通道“跟我来”,遇到困难“有我在”。入伍8年,在杜富国这个年轻战士的身上体现了一种崇高的爱,体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爱,是支撑杜富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令人敬佩的奇迹的爱;这种精神,是把爱国、爱军队和爱人民统一起来的崇高精神。杜富国以自己的一腔热血真切诠释了勇于献身使命的奉献情怀。在他和他的战友们身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得到了集中体现,不怕千难万险、不惜伤残牺牲、不计个人得失、扫除雷障为人民的“扫雷精神”得到了弘扬。

一身男儿血,满腔报国志。这是杜富国灵魂深处最珍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我们欣喜地看到,无数杜富国式的优秀共产党员,为了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一腔热血报效疆场,奉献在云岭大地。无数热血青年响应祖国的召唤,纷纷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下根去。他们在鲜艳的战旗上续写着我们的荣光。

八一勋章事迹个人心得体会篇六

红色之城,黔北遵义,一座神奇、神圣、神秘而又令人神往的城市。

杜富国从红色基因中传承走来,又走到了为人民扫雷,为军旗增辉的事业中去。他的英雄事迹,带来的不仅仅是震撼和感动,而且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思考和探寻。

“英雄是平凡真实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触手可及的。富国有优点,也有不足,他以真心实诚让自己活成了一束光,默默燃烧着自己,温暖照亮着别人。”对扫雷大队队长李华健来说,提起杜富国的名字,便有说不完的话。

李华健说,富国受伤以来,我和战友们常常在交流探讨,“我们为什么扫雷,富国为何能成为英雄,他又从何而来?而今天我们又该向英雄学习什么?”。每一次思考对自己都是一次启发,一次精神洗礼,一次灵魂升华。

扫雷大队大队长陈安游也感同身受。他认为,富国关键时刻很英勇,负伤之后很坚强。这个战士身上的点点滴滴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他的奉献精神、坚强品质、高尚品德都是在人生成长的平凡真实中一种厚积薄发。

正如他们所言,英雄从来不是一时出现的,培养的,而是长久的积累与酝酿。其实早在无形之中,红色的基因,信仰的力量早已注入他的生命里。

科教救国路漫漫上下求索兴国魂。当年,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带领莘莘学子,穿过战火硝烟,辗转多地来到湄潭艰难办学,这文军长征的线路与三年前中央主力红军长征的上段路线基本吻合,这些都是革命精神的薪火传承。

浙大“求是精神”就是产生于家国山河破碎,民族生死存亡,中华民族奋起抗日之际。在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求是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继续延伸,也是一个伟大民族灵魂的觉醒和升华。

而天城中学也是载满了红色记忆。该校校长金粟说,天城镇是红军经过的地方,当年不少红军战士在这里牺牲,烈士英雄的后人在这里读过书。2003年,杜富国从皂角小学转到天城中学就读小学四年级,直到初中毕业。他从小就是在红色基因薪火传承中长大。

“他从小就有个军人梦。”回忆起杜富国,九年级语文老师邱重鸣说,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去为在当地牺牲的红军烈士扫墓。活动结束后,杜富国在心得体会中写道:对英雄烈士很崇敬,我也想当一名光荣的军人。

红色土壤孕育了英雄儿女,成就了英雄传奇,也是杜富国“让我来”的勇气、信念的精神源泉。

八一勋章事迹个人心得体会篇七

军人,是一代人的情结,很多人都以能穿上那帅气的军装,踢个正步走为人生目标,心得体会很多少年都想成为军人,那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很多少女也想嫁一位军人,作为军嫂也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我们亲切的叫他们“兵哥哥”,我没有什么能够送给军人的,我只能把这感受写在纸上,以一种朴实的橄榄情怀,致敬我们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军人是坚强的,他是大山;军人是宽广的,他是大海;军人是飞翔的鹰,从天到地都充满他战斗的勇气;军人是奔腾的豹,每一步都洋溢他生命的气息;军人还是诗,为我们诠释男儿深情,军人更是歌,把真爱播撒每一寸土地。从懂事到如今,我依然这样看。只要听说他是个兵或者曾经在部队呆过,我就会肃然起敬,我相信,在部队滚爬过的人,一定是刚强血汉,就值得我尊敬!

很多女孩都喜欢军人,爱看军人的小说,爱看军人的影片,我也不例外。

至今还能背上一段,影片《高山上的花环》是百看不厌,多少次模仿《上甘岭》和伙伴们一起冲杀,总是唱一回感叹一回。从小军人就在我心里扎了根,只要看见穿了一身橄榄服的人,就觉得神气多了,平添一股英气,走路都不同一般人。有些人说,打仗的时候那些军人才威武,才显得英雄,现在和平年代了,谁还稀罕什么大兵呀?可我觉得,现在金钱横流、知识****的时代,军人更显得质朴、有内涵。因此我对军人还是分外的关注,还是有种默默的情怀。前几年抗洪救灾,我是揪着心看战士们在洪水里打捞,当他们的肩扛出血,脚走出了泡,嘴唇发白,夜晚就那样躺在大坝上,就那样蜷缩在泥水里,我的心一直在疼,泪一直在流,看啊!这就是最可爱的人,无论什么年代,他们永远在困难的最前面,永远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幸福让给大家。

读师范的时候,我最喜欢站在学校的走廊上,另一头,驻扎着武警部队,我远远的看着新兵训练,看着他们出操、收队。那整齐的步伐,那有力的口令,那卧倒、那匍匐、甚至那做不标准被挨训的委屈,都深深的印在脑海里。军人的坚强,出自如铁的军队,出自如铁的纪律,军队是个熔炉,把一个个热血沸腾的年轻人铸成一个个铁铮铮的汉子。后来参加了工作,上街的时候,我看到巡警经过,也**不住回头,看他们威武的身躯,凛然的神情,象在欣赏一副美丽的风景;下班的时候要经过消防队,我也喜欢看看战士打球的热闹,听听他们爽朗的笑声,总是站在门边久久不肯离去;就是带孩子晨跑,遇上战士跑步,也必是停下来看看他们。我告诉我的女儿,希望有一天她也能穿上橄榄服,因为只有勇敢坚强的人才配穿。

朋友里也有几位退伍军人,在家里他们真是能工巧匠,用自己的手把家拾掇得有模有样,好象困难在他们眼里就是小儿科;脾气也是相当的豪爽、大气,有什么困难,他能帮上,就绝对会百分百的真诚。最喜欢和他们聊天喝酒,一碗就是一碗,不做任何掩饰;做起事来,一事就是一事,不做任何搭牵。而且他们非常重情谊,只要听说你曾经是军人,他们就当亲人、兄弟,部队就是他们共同的家。

在我眼里,今天写下的文字就算是无力,情感就算是苍白,就连叙述就算是非常的零乱,但又能怎样?我还是感觉到了我对军人的崇敬,对军人的赞美。在这些可爱可敬的军人前,我要用我的文字,用我一颗真诚的心,献上对军人的祝福!

八一勋章事迹个人心得体会篇八

在没有硝烟的和平年代,排雷是最危险的军事任务之一,排雷兵是离生死最近的军人,雷场便是战场。

统帅号令如山,战士迅速行动。当时,还在原边防某团教导队担任炊事员的杜富国,得知组建扫雷大队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向连队党支部递交申请,主动请缨参加排雷。身边有战友劝他,排雷如刀尖上跳舞,每天都与“死神”打交道,何必去冒这个险。他坚定地说:“当兵不怕死,怕死不当兵,现在国家有需要,我们决不能后退半步。”。

从2015年6月开始,杜富国和来自不同单位的战友,义无反顾踏上了为人民扫雷的征程。刚到扫雷大队时,队干部准备安排杜富国到炊事班,但他坚决要求去战斗班,坚定说道:“既然申请来扫雷,就要到一线去战斗!”

练就“金刚钻”,才能和死亡叫板。雷场看似寂静无声,实则凶险残酷。杜富国默默告诫自己:“排雷,没有真本事不行,学不好排雷理论,就扫不了雷、保不了命,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

新兵下连时,他成了连队有名的“训练狂人”;理论学习不明白,点滴时间啃教材;专业技能不达标、午睡时间练一练;体能素质跟不上、早晚负重跑一趟。经过刻苦训练和不懈努力,最终他凭借过硬的军事技能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走在了连队前列。

超乎常人的毅力与付出勤学苦练,让杜富国成为了单位出名的“多面手”“实干家”,是每个连队都争着要的“宝贝疙瘩”。

当兵半年,他就被破格推荐参加原边防某团预提指挥士官集训,上等兵期间就担任副班长,成为连队官兵学习的榜样。入伍8年,他被5个单位争先选调、从事4个专业,始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为学深悟透扫雷理论,他把知识要点写成小纸条、制成小卡片,有空就拿出来看一看、背一背,晚上熄灯后经常加班加点,缠着身边战友讨教至深夜。为熟练掌握排雷技能,他严格按照程序反复练习,别人练1个小时,他练2个小时,每个动作都重复上百遍;为训练探雷针手感,每天坚持练习上万针,像绣花一样将分队前的草皮翻了个遍;为熟练探雷器,将铁钉、石块、弹片等混合埋设,并使用斜放、混合、覆盖等方法增加难度,3个月的训练期还没结束,他就熟练掌握了10余种地雷的排除方法,做到探雷器一探就能准确辨别地雷埋设位置、知晓地雷种类。在临战训练综合性考核中,所有考核科目被评为全优。3年来,杜富国累计排出各类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枚。

在天保口岸、马嘿、老山、662.6高地等因雷而令人生畏的“骷髅地带”。杜富国总是坚持第一个进雷场,第一个设置炸药,第一个引爆,第一个搜排,大家都称他为“雷大胆”。

开辟通路时,他打破固有逐点逐片爆破作业方式,提出田字分割爆破、多人多块同步作业的方法,实践中有效提升了搜排效率,得到广泛推广,被大家称为“田字切割法”;探测作业中,他反复琢磨教材中“连续扫描探测、目标精确定位”十字交叉定位法,逐渐摸索出“分块扫描、木棍标识、交叉划线、精确定位”的搜排要诀,极大提高了探测速度和精度,是全队掌握这一方法最熟练的作业手;运输弹体上,他合理区分排除爆炸物的规格尺寸、性能种类,手工制作了10余种装运沙箱,较好地提升了搬运效益和安全系数。他凭借平时扎实的训练积累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排除了一颗颗“索命雷”,铺设了一条条“安全道”。

军人血性:把危险给自己把平安给战友。

中越边境云南段第三次大扫雷,雷场地势险,大都处于陡峭的山崖、茂密的丛林、锋利的山石中,机械作业几乎无法展开,只能采用爆破和人工搜排的方式;自然环境差,气温高,雨量大,经常发生山洪、塌方和山体滑坡;雷障种类多,布雷密度高,每平方公里布雷达数千枚。

在八里河东山某雷场,班长刘贵涛探到1枚罕见而危险的抛撒雷。没等刘贵涛命令杜富国撤下时,他就抢先道:“班长,我来吧。”

“他就是这样,不管与上级还是下级同组作业,都‘强词夺理’争着上。”杜富国负伤后,刘贵涛回忆起这些细节,抹着泪说:“他其实是不想让别人冒险,这早已成了他的习惯。”

生死一线,视死如归,哪里有任务杜富国就出现在哪里,哪里雷最多杜富国就铆在哪里,哪里有危险杜富国就冲锋在哪里,他的心里装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却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每次扫雷杜富国总是第一个喊出“让我来,我先上”,背着50多斤重的炸药拉着绳索滑降,穿着近30斤防护服、鞋底厚达18厘米的排雷鞋,绑着一条细绳在近70度的陡坡上一米一米地排雷。他认为,多排一次就多担一分风险,多给队友一分安全,多送群众一分平安。

今年10月11日下午,在麻栗坡县猛硐乡老山西侧雷场扫雷作业时,发现少部分露于地表的一个弹体,初步判断是一颗当量大、危险性高的加重手榴弹。杜富国马上向分队长报告,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他命令艾岩:“你退后,让我来!”艾岩转身后退了几步。正当杜富国按照作业规程,清除弹体周围的浮土时突然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艾岩一侧。飞来的弹片伴随着强烈的冲击波,把杜富国的防护服炸成了棉花状,也把他炸成了一个血人。

面对危险,杜富国用血肉之躯,舍生忘死的刹那一挡,确保了两三米之外的艾岩仅受了皮外伤。经过3年艰苦奋战,扫雷大队共扫除雷区57.6平方公里,人工搜排出地雷和各种爆炸物19.82万枚(发)。

八一勋章事迹个人心得体会篇九

浩荡的铁流里,我看见了父辈伟岸的身驱,是他们,在为民族争解放,为人民争自由的战斗里,创造了伟大的功勋。

不凡的征途上,我听见了我和我的战友们有力的足音,我们手臂相挽,发誓为中华崛起,为世代和平,献出我们的青春和生命。

你用你无畏无敌的精神塑造我,使我能用更博大的胸怀,更宽阔的视野,去感知祖国与世界、战争与和平、时代与人民、责任与使命。

你用你智勇刚毅的气质熏陶我,使我能用更自觉的意愿,更顽强的力量,去掌握信息化战争的技术、战术和艺术。

也曾有过徘徊彷徨,然而,最终还是忠诚的站立在八一军旗下;也曾有过痛苦无奈,然而,最终还是坚定的走上了祖国指定的哨位。经历了多少崎岖坎坷,经历了多少雪雨风霜,一套满是征尘的戎装,就足以让我们斩关夺隘,克难制胜!

八一勋章事迹个人心得体会篇十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呼声。在岁月的长河中,无论历史的硝烟散去多久,但对英雄无悔,铁血忠魂的记忆和呼唤始终都在。

可以说,杜富国的舍生忘死不单单是他个人的英雄事迹,更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热血本色的生动诠释,而“让我来”将成为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共同心声。

离开熟悉的岗位,告别亲人朋友,来到艰苦偏远的边疆,扫雷官兵面对的不止是雷场生死考验,“杜富国们”付出的也不止是汗水与鲜血。

记者到扫雷三队采访,下士李洋面对镜头,立即转过了身。他请记者不要拍他:“我没告诉父母我在扫雷,我妈如果在电视里看到我,会哭的。”记者一问,原来扫雷大队官兵有个默契:跟家人打电话从不说自己在扫雷。即使家人知道了自己在扫雷队,也只说自己“在二线搞保障”。

杜富国和他们一样,一开始都选择了“隐瞒”。战友张中君告诉记者,直到第三次扫雷任务结束后,家人才知道自己在扫雷。

在扫雷大队,已婚官兵全部两地分居,40多名官兵面临亲人重病、子女年幼等困难。他们把遗憾、愧疚和思念压在心底,忘我奋战在雷场,用生命在战斗,只因他们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杜富国”,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让我来!”。

告别扫雷大队驻地,众战士的一句话,久久在耳畔回荡:“就算不能回战场,也还要去战斗。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