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小班数学教案十(实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19:14:52 页码:7
小班数学教案十(实用13篇)
2023-11-09 19:14:52    小编:zdfb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编写的一种有关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计划,它为教学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安排。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安排教学步骤,提供教学资源,评估教学效果等。教案的编写需要综合考虑教材要求、学生特点、教学环境和学校要求等因素。教案编写是教师重要的教学技能之一,它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果。教案中的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下是一份精心设计的教案,希望能够为你提供一定的参考。

小班数学教案十篇一

《新纲要》中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游戏中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小班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易分散,幼儿注意的稳定性相对就较小,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形式。糖果是幼儿最喜欢的零食,基于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包糖果》这节活动。

小班幼儿的手部大肌肉群和精细动作的发展使他们能完成糖果包装任务,为此,我提供实物让幼儿感知数量,运用观察法、操作法等使幼儿在操作中感知5以内的数量。这不仅生动有趣,又能提高幼儿认知数量,巩固手口一致点数,非常适合小班教学。

1、通过游戏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照点卡匹配相应数量的糖果。

2、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按照数量对应摆放糖果。

3、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知识经验准备:会包糖果、知道糖果都是有包装袋的。

物质材料准备:场景布置、货架、糖果、糖果纸、礼盒。

一、参观糖果屋,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我带小朋友去一个地方,你们想去吗?那就一起去看看吧!

哦,是糖果屋对吗?那请你们来看看我的糖果屋里面都有些什么啊?(引导观察货架)。

虽然糖果店是装修好了,但糖果还不够,你们愿意帮我把包装袋和糖果包装好吗?

二、幼儿操作:按点装糖。

观察包装袋,发现圆点,讨论该怎么装糖果:包装袋上面有几个圆点就放几个糖果。

1、个别示范、交流:

你装了几颗糖,为什么?

原来糖果袋上有几个圆点就装几颗糖,那你们会装吗,大家试一试。

2、集体操作、交流:

谁愿意上来说一说自己装了几颗糖,为什么?

哦,你们都帮我的糖果包装好了是吗?那请小朋友来帮我放到架子上好吗?

咦,你们看,我的`架子上面也有圆点,你们能按照架子上的圆点来帮我放放好,好吗?

三、集体操作:按数装糖果。

看,这边还有什么啊?那这些礼盒该怎么办呢?

1、认识5以内的数字。

在这里面我该装几颗糖呢?为什么?

哦,那我装对了吗?(集体验证,引导幼儿盒子上有几个圆点就装几颗糖)。

小结:你们真棒,知道礼盒上有数字几就装几颗糖。

2、糖果上架。

看,我的糖果都包装放好了,我的糖果店开张啦!欢迎大家来买糖。

四、分享糖果,体验游戏的快乐。

糖果屋开张啦,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忙,我请小朋友们吃糖喽!

本次活动是想通过用简单易懂的方法教会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数,进一步帮助幼儿对1-5数字的理解,同时也给孩子独立动手操作练习的机会。但这节课下来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课堂中没有灵活准确运用量词,自己对数学语言组织还有所欠缺,自己的语言有点零乱,啰嗦,也没有激情的教学语言,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改进的地方。

小班数学教案十篇二

1、初步了解物品的重量,明白物品有轻重之分。

2、通过观测和察看、操作了解并区分辨别物品轻重,并能勇敢地用语言述说:xx轻,xx重。

3、学习收拾动手操作教学材料,保持桌面的齐整。

1、经验预备:孩子在生活时感觉过轻重。

2、物质预备:

教学用具:玩具货车两辆,玩具天平一個。物品:大橡皮泥、小橡皮泥各一块、棉花、积木、弹珠。

学具:孩子用每个人一册,每人一支笔;每一组一個天平,一筐物品(纸球、积木、铁片、雪花片棉花、积木、弹珠等)。

请个别孩子上来掂掂,再说一说:哪一个商品重?哪一个商品轻?

在车子上换上一团棉花与一個弹珠,让孩子摸摸,掂一掂,准确了解棉花与弹珠的轻重。

展示天平器,告知孩子天平器是考量2个物品轻重的一种工具。接着,在天平两边各自放上积木与弹珠,让孩子观测和察看天平的改变,并说一说:天平吕有何改变?天平翘起的一边表示啥?天平沉下的一边双表示啥?也可让孩子说说哪个重哪个轻,再在天平器上演示验证,进而协助孩子准确地认知物品的轻重。

展示大橡皮泥与积木,让孩子猜一猜哪个重哪个轻,再请幼教上来将橡皮泥与积木放于天平器的两边,带着孩子进而了解认知物品的轻重。

看图区分辨别轻重:启发孩子观测和察看场景,说一说:图上有何?想想:哪一个重?哪一个轻?你是怎样明白的?请孩子圈出重的物品。

区分辨别轻重:请孩子每一次拿两上筐内的物品玩玩,掂掂或在天平器上称一称,了解两物品的重量,说说:xx轻,xx重。

出示《儿童用书》p9,请个别孩子勇敢地讲出哪个轻哪个重。

勉励孩子勇敢地说一说自个儿与此同时玩了哪两样物品,哪一个重?哪一个轻?提升孩子对动手操作教学的兴致。

小班数学教案十篇三

1、尝试运用交替的规律给图片排序。

2、体验交替排序的规律和方法。

洋娃娃、小熊、图形卡片、小红旗、彩带、胶棒、草地背景图片、背景音乐、洋娃娃和小熊的音乐。

1、导入:小朋友们,请你们轻轻闭上眼睛,睁开。你们看,谁来了?(洋娃娃)。

2、今天,洋娃娃要搬新家,她邀请小熊去她家里玩,可是,洋娃娃想把新家装饰的漂漂亮亮,洋娃娃走呀,走呀,来到了哪儿?(草地上)看见了什么?(许多花)。洋娃娃高兴极了,小朋友,我们一起也来看看都有什么颜色的花?(红色的花,黄色的花),教师边指花边和幼儿一起说:“红色的花,黄色的花,红色的花,黄色的花.......”,小朋友,你发现有什么秘密吗?这些花是怎么排队的?(幼儿回答:一个红色的,一个黄色的,一个红色的,一个黄色的.....)。

3、那我们一起从小红旗后边,沿着这条红线来帮小红花排队。一个黄色,一个红色,一个黄色,一个红色,谁知道,接下来要排什么颜色的花?(红色的)接下来是什么颜色?(黄色的)哦,我们做成了漂亮的花环,小朋友们真棒。

4、教师小结:这些花是按照一个黄色,一个红色,一个黄色,一个红色......的规律来排队的。

5、洋娃娃做好花环回到了家,回家看见家里有许多圆形,正方形的积木,乱糟糟的,看着很不好,洋娃娃想把圆形,正方形的积木一个一个的排好队,可排着排着洋娃娃就不知道这儿要排什么颜色的积木了,她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

6、教师出示。

这些形状是怎么排队的?(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接下来是什么形状?(圆形)接下来是什么形状?(三角形)嗯,小朋友们真棒,帮洋娃娃把积木也整理好了。

7、教师小结:这些积木是按照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的规律来排队的,所以家里就不乱了。

8、洋娃娃和小熊把家里都收拾整齐了,她们想邀请小班的小朋友们一起来她家里跳舞,但是她们要做许多有规律的花环,现在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做漂亮的花环吧。

9、播放背景音乐,幼儿动手操作。

10、结束活动:幼儿戴花环和洋娃娃小熊一起跳舞。

小班数学教案十篇四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三角形图形、画点的底图、水笔、三角形组合的挂图、教室周围布置三角形的实物。

2、正方形的蜡光纸、剪刀、胶水、图画纸。

1、导入:有个图形宝宝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图形宝宝吗?

2、出示三角形,让幼儿说出三角形的名称,然后让幼儿找出教室周围与三角形相似的实物。

3、提出问题:“你怎么知道它们是和三角形宝宝一样的图形?”引导幼儿用手摸摸三角形的角和边,体会三角形的外形——三个角,三条边。

4、出示三角形组合的挂图:

1)引导幼儿找出挂图的图案都是三角形组成的。

2)请幼儿说说怎么知道是三角形组成的。

5、出示左图,请幼儿用直线与点连接起来成三角形。

6、老师与小朋友一起讲评连接三角形的情况。

7、剪贴花:

1)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花是用什么图形粘贴的。

2)提出问题:没有三角形的蜡光纸怎么办?(引导幼儿用正方形折剪成三角形进行粘贴。)

在这堂课上幼儿是被理解、尊重、接纳。是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是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小小的自主发展。

在这堂课上教师是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是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的发展。师幼配合很好,教师能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小班数学教案十篇五

1.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2.培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彩色立体房子、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兔子头饰1个。请1名大班幼儿学会情境表演。

3.形状、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小塑料筐6个。

一、观看情境表演

1.这是小兔的家。你们瞧,小兔出来了。

2.天气真好,小兔想到外边去玩。刚走出家门,就摔了一交,小兔只好一瘸一拐地回家了。

3.小兔为什么会摔倒呢?(因为地上有坑)这些坑是什么样子的?(长方形、圆形……)

二、复习图形

1.瞧,这里也有一些图形。你们看,这是什么形?(长方形)长方形是什么样子的?

2.正方形是什么样的?正方形和长方形什么地方不一样?

3.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4.圆形有没有角?

5.这是什么形?(半圆形)

6.你们看,这里有两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只要说声“变”,它们就会立刻变成另一种图形。不信,你们瞧,它们现在变成什么形状了?(长方形)这个长方形是怎么变出来的?(两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拼在一起变出来的)

7.用同样方法把两个一样大的半圆形变成圆形。

三、铺路

1.小兔家门口的小路上有各种形状的坑。谁能想出好办法,让小兔走在路上不摔倒?(把坑填平)

2.我们一起来铺路吧,请你们把圆形材料放进圆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材料放进三角形的坑里,把正方形材料放进正方形坑里……直到把坑全部填平(边讲解边演示)。

3.幼儿操作。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对应的材料。引导幼儿思考当长方形、圆形材料较少时,怎样做才能把坑填完。(分别用正方形和半圆形拼合而成)

四、游戏

1.小兔出来啦,小朋友快藏起来!(众幼儿藏在椅子背后)

2.小兔从家中出来,见到坑坑洼洼的小路铺平了,高兴地说:“是谁帮我把路铺平了?我去找找看。”

3.找到小朋友后,小兔向大家表示感谢。

引导幼儿用彩色纸、皱纸等材料把这条小路装饰成一条五彩路。评析:教幼儿辩认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原因是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首先,漂亮的房子、坑坑洼洼的小路以及主人公小兔的表演吸引了幼儿;其次,铺路的游戏又使幼儿体验到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最后,“捉迷藏”的游戏又使幼儿兴味盎然,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从活动材料的准备来讲,我们用吹塑纸制成小路,并在上面挖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几何图形作为坑,又以这些几何图形片作为铺路的材料。这样,既巩固了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又便于幼儿发现并改正错误。图形转换的内容选取了几种图形转换中较为简单的部分,以适合小班幼儿的理解水平。这一内容的练习是在完成“铺路”任务遇到困难时进行的,它不仅使幼儿再次明确了某些图形的转换关系,而且使他们在完成铺路任务之后获得成功感,提高自信心,这比单纯的练习具有更大的教育价值。

小班数学教案十篇六

1.能在与正方形的比较中认识长方形。

2.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1.神奇口袋一个,内装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若干。

2.每个幼儿一张方形纸,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纸的宽度等长。

3.《幼儿活动材料》每人一本,彩笔若干。

一、感知长方形

1.出示神奇口袋,请幼儿边说儿歌边摸口袋,告诉大家自己摸的图形名称。

2.让幼儿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长得有点像,长方形就像伸长的正方形。

二、在操作中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

1.让幼儿找出正方形的纸,用对折的方法比较正方形的四条边,四个角。

2.让幼儿找出长方形的纸,让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比较长方形的四条边,四个角。使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长方形的特征。

三、导幼儿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引导幼儿总结出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

2.运用折纸的方法,请幼儿将正方形对折出长方形(三角形除外),长方形变成正方形,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1.指导幼儿做画册上的练习,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

教学建议:

1.在摸图形时可以告诉幼儿xx图形是长方形。

2.引导幼儿发现周围环境中有长方形特征的某些物体,建议家长帮助幼儿寻找。

日常活动与教育

1.可在智力角区里玩《图形接龙》的游戏。

2.在美工区中玩《图形拼图》粘贴的游戏,让

幼儿自己动手把彩色的几何图形进行自由粘贴成各种物品,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图形的兴趣。

《小动物找家》

目的:复习几何图形

准备:在场地上布置四种小动物的家,分别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表示,每一位幼儿一个几何图形的项链或胸卡。

玩法:老师扮“老狼”幼儿扮“小动物”。告诉小动物老狼在5点钟要来抓它们,然后“大舅灰狼”往前走。“小动物”一边喊“老狼来啦”一边模仿动物走路。灰狼从1点钟开始回答,按顺序报到5点钟时,就回头抓“动物”。“小动物马上按图形找自己家。找促家的小动物被大灰狼抓去,停止游戏一次。

游戏建议:

1.幼儿可以换图形

2.“大灰狼”也可请幼二来扮演

《摆火柴棍》

目的:

1.摆三角形,四角形。2数火柴根的根数(或用棉签代替)

玩法:

1摆三角形和正方形,知道三角形用三根火柴,正方形用四根火柴

2.摆各种有趣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菱形,梯形等等并数出火柴的根数。

. 另附儿歌:神奇口袋

神奇口袋真神奇,

里面装着好东西,

谁来摸,摸仔细,

告诉大家好东西。

一。”

小班数学教案十篇七

1、通过买水果的游戏,巩固4以内的数数,并尝试4以内的点物对应。

2、在摸摸、看看、说说的过程中,继续了解常见水果的特征,体验游戏的快乐。

各种水果若干,布置成超市样子,手机接听小猴电话,大象伯伯的信,水果切面图片人手一份,人手一个小篮子、一个小垫子。幼儿了解过水果,知道一些常见水果的名称特征等。

1、大卖场里有好多的水果,你都见过什么水果?

2、带领幼儿进“超市”,幼儿自由摸摸、看看有什么水果

3、你看到了什么水果宝宝?他长得怎么样的?

4、教师小结:超市里的水果真多呀,水果真好吃!

1、给小猴买水果

电话铃响,教师接到小猴电话:请小朋友们买两个黄黄的弯弯的水果。

(1)布置要求:每个人买两个黄黄的弯弯的水果,是什么?为什么是香蕉?买几个?

(2)幼儿探索买两个香蕉

(3)交流:你买了什么?买了几个?

(4)教师小结:原来帮别人的忙是很快乐的事情!

2、帮动物朋友们买水果

收到大象伯伯的一封信,森林里开生日聚会要水果,请小朋友帮忙买水果,但是要照着卡片里的要求买。

(1)观察水果横切面,区分不同水果

a、出示图片:这是什么?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b、出示苹果和生梨图片,引导幼儿正确区分。

(2)感知了解点物对应

a、出示猕猴桃横切面,这是什么水果?这里有圆点,有几个圆点?这个圆点有什么用的?

b、进一步提出要求,了解要看好买什么,看好买几个。

(3)幼儿每人一张卡片,进行买水果,教师指导。

提醒幼儿看清楚买什么,买几个。

(4)集体交流

a、你买了什么水果?买了几个呢?

b、引导幼儿一起帮忙验证。

给小动物们送水果去,一起去参加森林聚会。

小班数学教案十篇八

1、知道“上下、里外、前后”所表示的具体的空间方位。

2、通过玩游戏的形式,练习使用“上下、里外、前后”等词汇来准确描述空间位置,巩固方位概念。

3、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体验活动的乐趣。

玩偶一只,《我的数学》第15、21页。

重点:知道“上下、里外、前后”所表示的具体的空间方位。

难点:用“上下、里外、前后”等词汇来准确描述空间位置。

一、知道用“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所表示的具体方位。

教师拿一个盒子,藏起小熊,例如:

藏在盒子的下面,藏在盒子的后面,藏在盒子的.里面等等。

二、玩“猎人找小熊”的游戏。

1、今天我们要来玩“猎人找小熊”的游戏,这个游戏怎么玩呢?

请一个自愿的幼儿当(第一次也可以是老师先来当)猎人,闭上眼睛,并从1数到20(老师帮忙数)。

请一位幼儿找个地方将小熊藏起来,不能超出教室的范围。

扮演猎人的幼儿数完20后,张开眼睛开始找小熊。其他人不能说话,但可以用拍手的方式暗示猎人。当猎人离目标近时,大家就使劲拍手;离目标远了,就轻轻拍手。

2、找到小熊后,猎人就说刚才小熊藏在哪里。老师引导幼儿使用“上下、里外、前后”等词来描述空间位置。

三、请幼儿练习《我的数学》第17页。

小班数学教案十篇九

小班幼儿接触并认识了数字,初步懂得数的实际意义。本活动旨在通过按数捡蛋、数蛋、玩“偷蛋”、帮鸡妈妈数蛋等游戏形式,让幼儿乐于参与集体活动,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并能排除大小、颜色、排列形式等因素的干扰,学会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不漏数,说出总数。

点评:教师的选材和设计思路好。《指南》指出:幼儿对基数意义的理解是从他们的数数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正是数数,特勋是数数的动作以及对动作的反思起到了一座桥梁的作用——帮助幼儿在具体的实物和抽象的数概念之间建立起联系。

1.乐意参与集体活动,在游戏中本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学会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物,并说出总数。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点评:老师拟定的巨标较恰当,把“乐意参与集体活动,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目标。数学较为抽象。小班幼儿学习数学需要老师创设游戏的情景,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才能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乐意参与集体活动。

1.知识经验:幼儿认识了数字1—5,幼儿有初步的点数经验。

2.物质材料:小老鼠头饰,大篮子6个,小篮子30个,蛋宝宝(熟的鸭蛋、鸡蛋);一排或两排的蛋盘每人一个,绘有不同数量蛋的卡片30张,“仓库”3座,大黑板一块,1—5的数字卡片。

1.“捡蛋”——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物。

(1)自由捡蛋。要求:捡一个数一个;捡的蛋应和篮子上的数字一致。

(2)提问:你捡了几个蛋?(检验幼儿捡的蛋是否和数字对应。)(3)再次捡蛋。要求:声音响亮,边捡边数,并把蛋盘的每个洞洞都填满。

点评:教师注重创设自由宽松的游戏的环境。布置一片草地,草地上有许多蛋,准备的蛋盘可以装2—5个不等的蛋。蛋盘的洞和上面贴的数字一样,引导幼儿按数字捡蛋,渗透按数取物。让幼儿在捡蛋过程中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物,幼儿非常感兴趣。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教师通过提问和再次捡蛋进行指导,促进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都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准备的蛋大小不一,让幼儿感知数数是不受大小限制的。

2.“数蛋”——学习有序点数5以内的数量物。

(1)集中点数:盘里的蛋有几个,一边点一边数。

(2)引导思考:我也捡了很多蛋蛋,可是我数来数去,怎么也数不清,谁来帮帮我?

(3)师幼交流:发现一排蛋盘点数的顺序——从最前面的开始数。

(5)师幼讨论、交流,发现两排蛋盘的点数顺序——一排一排地数;圆形蛋盘的点数顺序—一顺时针方向数,不重复数。

(6)小结:不管蛋怎么排,有序地数数可以避免数错。

点评:数学活动一般是属于高结构的内容,教师在此环节先选择退位,请幼儿来帮老师数蛋,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然后再出示不同排列形式的蛋,以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数蛋,体现了由浅入深、逐步提高难良的教学原则。

3.游戏:《小老鼠偷蛋》——进一步巩固5以内数的点数。

(1)教师介绍玩法、规则:当听到“睡着了”时,小朋友要闭上眼睛。

(2)师幼共同玩游戏“小老鼠偷蛋”,启发幼儿数数自己的蛋是否被老鼠偷吃了,进一步巩固手口一致的点数方法。

4.游戏:《帮鸡妈妈数蛋》——进一步学习点数排列方式不一的数量物。

(1)送蛋:请幼儿将蛋盘里的蛋数一数,并送到相应数字的仓库里。

(2)幼儿点数卡片上的蛋:鸡妈妈生了多少蛋?请你们帮助它数数好吗?数好了也将它放在相应的仓库里。

(3)小结:不管蛋怎么排——紧紧地挨在一起,或是间隔的,或是躲在后面的,或者装在不一样形状的盘子里的,小朋友都能将它们有序地数清楚,并放在相应的仓库里。鸡妈妈很开心,谢谢小朋友们!

点评:此环节教师再次设计了游戏情节,以帮鸡妈妈数蛋的形式进一步巩固点数不同排列方式的蛋,调动幼儿反复数数的兴趣,并渗透归类摆放,同时又提高难良——从点数实物蛋过渡到点数卡片上的蛋,因为卡片上后排的蛋只能看到一部分,需要幼儿认真观察和正确点数。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获得发展,较好地完成了活动b标。

小班数学教案十篇十

1.学习按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分类,并能说明分类标准。

2.发展初步的概括能力。

分类后说明分类标准。

1.各种结构玩具一,如雪花片、大小串连……。

2.分类盒、标记卡。

对幼儿来说分类运算包含两个层次。一个是求同,即把有共同属性的物体挑出来,如在一堆积木中桃出所有红色积木。第二个层次是分类一,分类是将一组物体分成各有共同属性的几组,如将一堆积木按颜色分为红、黄、绿三组。求同是分类的基础,因为求同时标准是现成的,而分类时要幼儿自己产生标准。两种活动对幼儿概括能力的要求不同,所以设计时应先让幼儿进行求同活动,提高他们掌握标准的能力,为产生标准作准备。分类后说明分类标准是中班幼儿进行分类活动的难点、幼儿还没有达到能用语言描述某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的水平,或者是他们还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出分类时头脑中显现的标准,因此设计时可以先让幼儿分类后选择标记卡来表示分类标准,然后逐步过渡到用语言描述。

操作探索—求同,分类—分组讨论—说出标准,转换标准—巩固操作。

1.通过操作探索让幼儿积累有关物体共同特征的感性经验。说明操作探索阶段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求同、分类材料,每一层次要提供多种材料,便于幼儿通过反复操作达到对各种材料共同特征的抽象。例如:分类的材料,其“不同层次”,可体现在有实物分类,有图形分类,也有数量分类。也可以有按物体的一种特征分类(大小),有按物件的两种特征分类(大小、颜色),还有按物体的三种特征分类(大小、颜色、形状)。

2.通过分组讨论提高幼儿抽象分类标准的能力。说明分组讨论可按两种水平设计,能力中下的幼儿着重说出标准的讨论。能力中上者重点故在转换标准的讨论。

3.巩固操作时要提供新材料,提高幼儿操作的兴趣。

小班数学教案十篇十一

1、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2、学习按数量分类。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1、画有1个斑点、2个斑点、3个斑点的纸制瓢虫若干。

2、树叶3片,小虫若干。

一、游戏导入,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

小瓢虫,小瓢虫(上下弯曲手指)。

爬来爬去的小瓢虫(四指作爬行状)。

紧紧追上大害虫(加快爬行速度)。

一口把它吃干净(停下做吃状)。

二、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1、通过数瓢虫身上的斑点,学习数数1、2、3。

(1)出示1只瓢虫。

提问:瓢虫宝宝长什么样?(圆圆的身体)。

背上有什么?(斑点)。

有几个斑点?(2个)师幼一起手口一致的点数2。

(2)再同时出示2只瓢虫。(身上的斑点分别为1个和3个)。

让幼儿说说它们身上分别有几个斑点,集体手口一致的数1个斑点的瓢虫,

请个别幼儿上来手口一致的数3个斑点的瓢虫。

2、观察瓢虫的外型特征,巩固对大小、颜色的认识。

教师:这3只瓢虫宝宝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颜色、大小、斑点)。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分类的能力。

1、游戏“小瓢虫抓害虫”

(1)通过照顾小瓢虫,巩固手口一致数3以内的数。

教师:瓢虫宝宝的`妈妈生病了,想请小朋友帮忙照顾瓢虫宝宝,

请你选一个瓢虫宝宝来照顾,拿到后看一看你的瓢虫宝宝身上有几个斑点?

伸出手指数一数。

(2)游戏“小瓢虫抓害虫”。

教师:瓢虫宝宝们肚子饿了,它们最喜欢吃虫子,我们带着瓢虫。

宝宝去抓害虫吧。

(听着音乐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抓害虫)。

2、送瓢虫宝宝回家。

(1)让幼儿把不同斑点的瓢虫宝宝放到有相应圆点的树叶上。

教师:瓢虫宝宝们累了,想休息了,它们喜欢在什么地方休息?

(树叶)请你们送它们去树叶上休息。

(送的时候要求幼儿1个斑点的瓢虫宝宝送到有一个圆点的树叶上,2个送到2个圆点的树叶上,3个……)。

(2)集体验证。

四、结束活动。

幼儿学小花猫走路轻轻的离开活动室。

文档为doc格式。

小班数学教案十篇十二

1。手口一致地数5以内的数,说出总数,并尝试学习按数量分类。

2。愿意大胆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画有1个斑点、2个斑点、3个斑点、4个斑点、5个斑点的纸制大小瓢虫若干。

2。树叶若干片,上画1—5的点子各4组。

3。小虫若干条。

4。儿歌《小瓢虫》。

一、游戏《小瓢虫》导入。

出示一只小瓢虫,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游戏“小瓢虫”。

师:一(两、三)只小瓢虫呀,(上下弯曲手指);爬呀爬呀爬呀(四指作爬行状);追上坏坏虫呀(加快爬行速度);啊呜吃掉它呀(停下做吃状)。

二、利用图图片练习手口一致的数5以内的数,说出总数。

(通过数瓢虫和瓢虫身上的圆点,学习数数1、2、3、4、5。)。

教师出示5只瓢虫宝宝,提问:

1、来了几只瓢虫?

2、背上有什么?

3、伸出食指数一数分别有几个圆点?(请个别幼儿上来手口一致的数瓢虫)。

师:每个瓢虫宝宝背上的圆点数都一样多吗?

小结:原来每只瓢虫宝宝背上的圆点数是不同的。

师:请小朋友到后面去抓一只瓢虫宝宝,数数你的这只瓢虫宝宝背上有几个圆点?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分类的能力。

1、瓢虫宝宝饿了,帮瓢虫宝宝抓害虫。

(1)师:“瓢虫宝宝们肚子饿了,我们帮瓢虫宝宝去抓害虫吧。但是有一个要求,捉的虫子的个数和瓢虫身上的点子的个数要一样多。

请同伴间相互检查结果,边检查边说:“我把几条虫子送给几个点子的瓢虫吃。”

(2)教师巡回指导。

2、瓢虫宝宝玩累了,送瓢虫宝宝去休息。

(1)让幼儿把不同斑点的瓢虫宝宝在树叶上画上相应圆点。

(2)集体验证。

师:我把x个点子的瓢虫送到个x圆点的树叶上,请个别幼儿讲述。

3、帮瓢虫宝宝找妈妈。

师:瓢虫妈妈出差回来了,请你们跟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下,想一想这只瓢虫宝宝的妈妈会是谁呢?(教师出示三个圆点的瓢虫宝宝)请小朋友帮忙找一找,并说出理由。

小结:瓢虫宝宝身上的点子的个数跟瓢虫妈妈点子的个数必须一样多。

师:现在请你数数看上面这五只大瓢虫哪个是你瓢虫宝宝的妈妈?请你把瓢虫宝宝放到自己瓢虫xxx身边。

集体验证。

让我们一起来数数1个圆点的瓢虫妈妈有几个?

四、结束活动。

现在请拿蓝色瓢虫宝宝的小朋友带上你们的瓢虫妈妈一起到外面的草地上去玩耍吧!

小班数学教案十篇十三

1、学习用目测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能用“大”或“小”来描述物体,初步体验大小的相对性。

2、能排除颜色干扰,按物体大小分类,培养初步的比较能力。

教具:情境“大熊、小熊来做客”

大小熊、大小茶杯、大小椅子各一个,娃娃家桌子一张。

红气球一个。小红花贴纸若干。

学具:大小标记、篮子8个,大小玩具汽车、大小书本、大小油画棒盒子、大小碟子若干。

1、引导幼儿在情境中,感知大和小。

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熊。“今天有客人来了,看看是谁?来打声招呼!”

“两只熊比一比,哪只大,哪只小?”

“谁来跟大熊握握手?”“谁来亲亲小熊?”

“大椅子给谁坐,小椅子呢?”

“大茶杯给谁,小茶杯呢?”

2、按大小分类。

“熊宝宝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礼物,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

介绍大小玩具汽车、大小书本、大小油画棒盒子、大小碟子若干。

老师做神秘状,咦,谁在哭,哦,原来它们觉得挤,请宝宝们把他们分开呢,怎么分呢?大球要放到这个篮子里,看,这儿有一个大的标记,谁来送一送!”

“小球要那个篮子里,看,这儿有个小的标记,谁愿意来试试!”

强调语言:大xx我送你回家,小xx我送你回家

请几位幼儿操作后,其余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对做得好的幼儿给予表扬。

3、玩气球

出示气球,“这是什么颜色的气球?”(红气球)

怎样使它变大呢?引发思考。(吹气、打气)

(教师操作,幼儿观察。)

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气球变大变小。

“ 如果你是一只气球,你会怎么变?”

( 请个别幼儿做气球,教师和幼儿共同为他“打气”,“放气”。)

大家一起玩变大变小的游戏,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1.继续收集如望远镜、放大镜、充气椅、蹦蹦床、吹泡泡等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索以进一步加深对大和小变化的认识。

2.展示如蝴蝶的成长变化过程等各种动物的成长资料(书、图片、录音故事),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长大”的概念。

3.充分挖掘一些潜在的、隐性的游戏。如从“拔河”可了解力气的大和小、从“独木桥”可比较胆子的大和小、从“大雨和小雨”可体验到声音的大小。

(1)创设情境“娃娃家”,在情境中感知大小。

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熊。

老师:“宝宝,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客人,看,谁来了?”

幼儿:小熊

老师:它们一样大吗?

幼儿:不一样大

老师:“比一比,哪只大,哪只小?”(教师比划)

幼儿:一只大,一只小

幼儿:这只大,那只小

一个温馨的家的情境,可爱的大熊、小熊宝宝,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目光,孩子们很配合,有的还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

(2)引导幼儿分别向大熊、小熊问好。

老师:“宝宝,向大熊问好!”鼓励个别幼儿亲亲大熊或跟大熊握手。

幼儿:大熊你好!

老师:“你会向小熊问好吗?”

幼儿:小熊你好!

老师:“客人来了,要请客人坐,这儿有两张椅子,比一比,一样大吗?”

幼儿:不一样大,一张大,一张小。

老师:大的给谁坐,小的给谁坐合适呢?

幼儿:大椅子给大熊,小椅子给小熊。

教师请个别幼儿将熊分别送到相应的椅子上。

教师指着桌上的大小茶杯“客人老师,要请客人喝茶,大熊用哪个茶杯合适,小熊用哪个茶杯合适呢?”

教师给熊喝茶,取大茶杯时说,幼儿一齐说“大熊请喝茶!”取小茶杯时说幼儿一起说“小熊请喝茶!”

让孩子主动向小熊问好,亲亲熊宝宝,抱抱熊宝宝,请它们坐,请它们喝茶……,这一系列活动,自然中透出温情,连调皮的乐乐也看了过来,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了。

(1)“今天熊宝宝还带来了很多的礼物呢,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

教师分别介绍大小玩具汽车、大小书本、大小油画棒盒子、大小碟子若干。

老师做神秘状,咦,谁在哭,哦,原来这些礼物它们觉得挤,想请宝宝们把他们整理一下呢,你们愿意帮忙吗?”

幼儿:愿意。

出示大小标记,巩固对大小的认识。

“宝宝们,看看你桌上的礼物是什么?”

幼儿:积木

幼儿:书……

“请每个宝宝拿出一个大的,一个小的。”

幼儿从礼物里找出相应的一大一小的两个物品,对于不能分辨大小的幼儿,教师引导他们,将物体比一比。

“说一说,你的礼物是大的什么,小的什么呢?”

“怎么整理呢?这样,我们把大的礼物要放到有大标记的篮子里,小的要放到有小标记的篮子里,好不好?”

“这儿有辆玩具车子,谁来送一送!”

一幼儿上前分别将大小汽车放进了有大小标记的篮子里,送时强调“大xx我送你回家”“小xx我送你回家”

“送xx回家”,这是小班刚入园的孩子必须要学会的话,小班孩子语言匮乏,口语表达力的培养是要贯穿于孩子的一日活动中的。三岁的孩子更是语言发展关键期,时时刻刻的纠正孩子错误的表达方式是必须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