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大班手工活动教案折纸14篇(优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3:04:07 页码:11
最新大班手工活动教案折纸14篇(优质9篇)
2023-11-13 03:04:07    小编:zdfb

教案是教师为实施某一教学活动而编写的一种详细的指导性文件。编写教案时,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教材、多媒体设备等。教案的编写和使用需要与教学实施相结合,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大班手工活动教案折纸14篇篇一

1、引导幼儿看图示,用正方形纸折、剪的方法制作马。

2、培养幼儿的耐心做事的良好习惯。活动准备:1、范例一个,折纸图示一张。2、正方形纸张、剪刀(与幼儿人数相等)。

2、教师讲解示范。

(1)首先我们要将正方形纸张对边折,变成长方形。我们再把长方形对角折一下,再打开。

(2)然后我们再把它折成双三角形。一个往外折一个往里折。对到中线来,轻轻压平。

(3)我们那周放在中间变成了菱形,用剪刀把双三角形的中间对半剪开。

(4)将双三角形的.四个角分别向四个斜下方拉开。

(5)将上面的两个角分别折出马的头和尾巴。

3、小朋友你们看,你们知道怎么样折马了吗?现在老师再示范折马,请小朋友仔细看。

4、教师再次示范折马。

小朋友你们想来折马吗?现在老师给小朋友分发剪刀和纸张,小朋友拿到剪刀后,不能拿来玩,在使用剪刀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2、幼儿折纸,教师巡回指导。

请小朋友按照图示的方法来折马,在用剪刀剪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剪的太下了。折马的头和马尾巴的时候,马的头应比尾巴折得更短。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完成作业。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比一比谁的马折得最漂亮。

大班手工活动教案折纸14篇篇二

1、学习运用剪、贴、画、折等多种形式装饰爱心记录册。

2、能创造性的设计爱心记录册,积极的交流、分享自己的奉献爱心经历和感受。

3、体会设计爱心记录册的乐趣,明白给予比得到更快乐。

幼儿参加公益活动的照片、奖状及自己画的画等纪念品,课件,各种制作纪念册的材料若干。

一、幼儿分组相互介绍自己收集的爱心纪念品,分享爱心故事。

引导幼儿充分体验帮助别人,自己更快乐。

二、引导幼儿观察纪念册,了解纪念册的特点。

1、出示课件,欣赏各种不同风格的纪念册,了解纪念册的特点。

提问:纪念册里都应该有什么?

小结:纪念册里应该有文字,告诉别人记录的是什么,应该把收集的有纪念意义照片和物品放在里面,可以装饰的漂亮一点。

品可以怎么样布置到纪念册中?照片可以怎么装饰?需要什么装饰材料?。

三、师幼共同制作《爱心记录册》,珍藏爱的记忆。

1、教师提出制作要求:要将收集到的各种照片和奖状的物品分类整理到纪念册中,运用剪、贴、画、折等多种形式创造性的装饰爱心纪念册。

2、幼儿制作,教师巡回观察、鼓励、指导。

3、幼儿展示制作好的爱心记录册,并互相讲述作品。延伸活动:

“我是爱心小使者”鼓励幼儿将自己帮助他人的事情画下来,制作立体记录册。

大班手工活动教案折纸14篇篇三

端午节有许多传统的民间习俗,比如吃粽子、洗艾叶澡、点雄黄等。其中用绒线来编鸭蛋网、手链、和项圈,并在过节的时候给孩子们带上,是小朋友们最期待的时刻。于是,今年的端午节,我鼓励孩子们尝试自己动手编绒线,让孩子们漂漂亮亮的过“娃娃节”。彩色的绒线在手指间捻动、打结,既可以让孩子们在手工制作中找到乐趣,又可以帮助孩子了解传统的节日文化,同时也为节日的气氛增添了喜庆和欢乐!

1、学习用捻、搓的方法编绒线,尝试用线穗、串珠、小铃铛等材料进行简单装饰。

2、在制作过程中大胆配色表现自己的设想,使自己的饰品富有个性。

3、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

1、粗细不同的彩色绒线、剪刀。

2、串珠、小铃铛等饰品。

一、欣赏“端午节”绒线饰品,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做好的手链、项圈,引导幼儿欣赏:这是什么?小朋友在什么节日的时候会带上它们?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提示幼儿说出材料名称)二、学习编绒线的基本方法。

2、教师示范制作线绳的方法。

(1)方法一:细线可以用捻线的方法制成线绳。

(2)方法二:粗线可以用编麻花辫的方法制成线绳。

3、学习用不同的饰品装饰线绳。

(1)学习线穗的制作方法。

(2)线穗制作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灵活选用串珠、小铃铛等饰品装饰线绳。

三、幼儿学习制作。

1、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粗细不同的绒线,用不同的方式编绒线。鼓励孩子大胆配色,表现个性。

2、幼儿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欣赏。

幼儿带上编好的绒线饰品,师生共同欣赏。

大班手工活动教案折纸14篇篇四

1、在教学中只单纯运用图片、挂图进行操作来吸引孩子的兴趣是不够的,不能更好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孩子的天性是好奇的,总是喜欢看一看,摸一摸,为了让幼儿在探索、思考、操作、观赏中掌握有关的平衡知识,从小培养孩子爱科学,因此,我们制作了这个玩教具。

1、鸡妈妈和小鸡的制作可以激发幼儿爱科学,了解物体不倒的方法和原理。

2、根据物理学平衡知识的种类和物体的稳度,打下了感性的知识基础,在玩不倒鸡时感受到一个物体的底部较重,上部较轻,而且底部凸球形的它就能达到自然挺立的状态。

3、既可以供观赏之用,还可以给幼儿玩耍。

4、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意识。

大饮料瓶两只、彩带、即时贴、天然泥、一个乒乓球、塑料绳、铁丝、黑毛线。

1、大鸡的制作:将两个大饮料瓶都从中间斜着剪下来,其中一个下半部分做鸡身的底部,上半部分当作鸡尾,另一只饮料瓶的上半部当作鸡的上身,把瓶口剪去粘上乒乓球当作鸡头,鸡身的底部放上天然泥,能够自然竖立,鸡身的底部、鸡尾、鸡头三部分插接好,粘贴牢固,用彩带剪成羽毛,有层次的粘贴好,即时贴做鸡的嘴、眼、鸡冠。

2、小鸡的制作:用塑料绳做成一大一小的塑料球,用剪刀剪整齐;用铁丝把两个球连接起来;用铁丝做成小鸡的两条腿、一张嘴,漏出铁丝的地方缠上塑料绳;用黑毛线从头的中间穿透、打结鸡的眼睛即可做成。

大班手工活动教案折纸14篇篇五

设计意图:

活动目标:

1、幼儿根据教师的引导,按照步骤制作红红的苹果。

2、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

3、培养幼儿参与美工活动的自信,并使幼儿体会到成功的愉悦。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

重点:幼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步骤制作苹果。

难点:培养幼儿参与美工活动的自信。

活动准备:

红色、绿色正方形折纸、剪刀、双面胶、苹果树模型等。

活动过程:

一、介绍材料,开始制作。

1、拿一张红色的折纸对边折;。

2、把长方形对折成正方形,沿折扣剪出苹果形状;。

3、用同样的方法剪出25~30个苹果形状的图片;。

4、用以上方法粘完所有的图片待用;。

6、用绿色折纸对边折两次,剪出苹果叶子两片,用剩下的部分折出果柄;。

7、将其组合。把双面胶粘到果柄的一头,粘在待用的苹果中间,封好口;。

8、把叶子粘到果柄上,注意叶尖朝上;。

9、“红红的苹果”制作完成。

二、将做好的苹果挂在树上,并欣赏,体会成功的愉悦。

活动反思:

总的来说本次美术课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活动中无论是观察还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围都很热烈,虽然有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但是他们都很努力、认真,就算孩子的进步是一点点,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鼓励孩子的进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

文档为doc格式。

大班手工活动教案折纸14篇篇六

1、乐于拆装花灯,探究花灯的制作方法。

2、能用多种方法剪出相同图案的灯片,并能掌握纸张拼插的技能。

3、学会共同观察,尝试合作制作花灯。

1、教师实现做好的简单的花灯每组一个,灯片可采用半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异形等不同造型。

2、订书机、剪刀每组一个,夹子多个,单色笔同幼儿数。

3、彩色卡纸每人5张,硬卡纸做的圆形灯芯(中心打孔)每人2个,线绳1根,穗头1个。

4、教师教学资源《美丽的花灯》,欢快的民乐《喜洋洋》作为背景音乐。

1、请幼儿说一说在灯会上看到了什么样的'花灯?自己喜欢哪一种?引制花灯的兴趣。

2、引导幼儿拆装、观察花灯,学习花灯的做法。

(1)每组一个花灯,请幼儿观察,说说花灯是怎么做的。尝试小心地拆装花灯,研究花灯的组成部件,讨论花灯的做法。

教师边示范边:花灯的组成部件有四种:多个灯片、2个灯芯、1根灯绳和1个穗头。先将灯绳从灯芯中心穿过,下部打结,再将灯穗用同样的方法固定在灯芯上,将灯片上的开口与灯芯开口对插,灯片全部查好后,花灯就做成了。

(2)学做灯片。

印画法:将纸分成四份,先在一份上画出灯片图案,剪下后放在其他三份上,分别描画出来,再剪出来。

重叠法:将纸对折后两边再对中心线折,在一面纸上画出灯片图案,用手捏紧纸张剪下图案,灯片就可以一次做成。可以借助订书机或夹子将纸固定后,再剪图案。因为重叠的纸较厚,剪时要特别用力,注意安全。

(3)播出教师教学资源《美丽的花灯》,拓展幼儿设计思路。提示幼儿利用纸的不同折法,如横折、竖折、三角折等,可以做出不同的灯片。

3、幼儿设计灯片做花灯,要求每组同伴之间要互相帮助。重点指导用重叠法剪灯片的幼儿,叮嘱幼儿捏紧纸片,并根据需要帮幼儿订、夹纸片。鼓励做得快的幼儿帮助其他同伴一起完成。

4、逛灯会。播放背景音乐《喜洋洋》,幼儿手提花灯,自由地在活动室走动,相互欣赏并适时介绍自己制作的花灯。

大班手工活动教案折纸14篇篇七

1、引导幼儿学习用粗细不等的毛线剪贴,表现菊花的外形特征。

2、感受菊花的不同色彩和形态,发现并欣赏生活中的美。

范例作品一幅、幼儿用书、白纸、各种颜色的毛线、剪刀、白乳胶

一、引导幼儿观察菊花的特征:

二、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制作毛线菊花的方法。

1、师出示范例:小朋友看看这幅菊花画是用什么材料制作出来的?怎么做呢?

教师着重引导幼儿观察制作的材料,猜想制作的方法。

2、师: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各种颜色、粗细的毛线,我们可以绕在手上,拿下来,在中间打结拉开成菊花;也可以将毛线剪成一段一段的,中间盘成圆形花蕊,将毛线围着中心贴一圈或几圈;还可以将一条一条较长的毛线盘成卷,围着中心粘贴。

三、交待要求,幼儿自由制作。

1、师:小朋友先想好用什么颜色的毛线,贴在哪里,怎么将毛线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再蘸上乳胶在画纸上,最后将毛线按乳胶画的形状贴在胶上,轻轻地用手掌将毛线按一按、压一压,让毛线粘牢;最后用乳胶画上些小房子、小草等,用好看的毛线粘在乳胶上,变成完整的、漂亮的毛线贴画。

2、儿自由制作,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作品。

教师鼓励幼儿进行自主创作、造型。

四、作品,结束活动。

评出表现菊花形象美和色彩美的作品。

大班手工活动教案折纸14篇篇八

1、探索、讨论如何将红薯叶变成“链子”。

2、尝试用红薯叶制作耳环、项链或头饰并佩戴在身上。

3、体验红薯叶创意玩儿带来的乐趣,并能自信大胆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用红薯叶制作配饰并佩戴在身上。

难点:探索如何将红薯叶变成“链子”。

1、场地准备:幼儿园屋顶植物园的红薯地、小椅子围着红薯地坐成半圆

2、材料准备:红薯叶、制作步骤图、幼儿成品图、小夹子、t台秀音乐、黑板、粉笔、拉杆音响、提前用红薯叶做好的配饰(教师在课前佩戴在身上)

活动过程

一、观察教师身上佩戴的红薯叶配饰,激发幼儿的兴趣。

孩子们,你们来看看今天汤老师身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幼:你戴着…)

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配饰是用什么做的吗?(幼:叶子、红薯叶…)

总结:老师身上这些好看的配饰都是用红薯叶做的,悄悄告诉你们哦咱们的爸爸妈妈小时候家里条件差,买不起玩具,那时候他们就用红薯叶做成项链耳环玩游戏,我们今天也来体验一下爸爸妈妈们小时候的玩具吧!

二、幼儿探索如何将红薯叶变成“链子”

1、教师提问,幼儿探索。

2、教师在黑板记录幼儿的探索结果。

你想到了什么方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幼儿分享自己的探索结果,教师用图记录)

三、出示步骤图,总结方法:掰和撕

1、梳理总结幼儿刚才的探索结果,并分析出方法:掰和撕

你们都动脑筋想了好多方法,其实要把红薯叶变成链子其实是有诀窍的哟,我们来看看这个诀窍你们刚才有没有想到过哦,这个诀窍就是掰和撕,我们一起来看看步骤图。(出示步骤图)

2、欣赏成品作。

学会了这个方法我们就可以制作出各种配饰:耳环、项链、头饰…(出示成品图)

四、两人一组相互合作

接下来请你们来当设计师,两个小朋友一组用红薯叶做出漂亮的饰品佩戴在身上。完成后我们一起去参加红薯叶t台秀!

五、结束活动:红薯叶t台秀

教师播放音乐,进行t台秀表演。

五、延伸活动

将红薯叶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听听爸爸妈妈讲他们儿时的故事,聊聊爸爸妈妈们小时候都玩儿些什么呢。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幼儿认识到原来看似普通的红薯叶,还有这样的创意玩儿法。

在探索红薯叶变“链条”的过程中,孩子们从刚开始的不敢动手到后来积极思考,一步一步在探索和记录中梳理经验,最后共同总结出方法,幼儿得到了自主的发展。

在操作环节,幼儿两两合作用掰和撕的方法,制作红薯叶配饰并相互佩戴,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同时,让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

最后的红薯叶t台秀使整个活动达到高潮,孩子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他们的激情在音乐和氛围中燃起来。

总的来说本次活动效果很不错,教师充分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教师与幼儿互动非常好,如果能将记录的方式换成思维导图,应该可以更好的效果。

大班手工活动教案折纸14篇篇九

1、学习角对角折三角形的技能。

2、训练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学习角对角折三角形的技能。

训练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1、折纸的范例一个。

2、折纸图示一份。

3、幼儿制作材料若干。

4、布娃娃一个。

一、出示布娃娃,激发幼儿折纸的兴趣。

1、拿出老师做好的娃娃头示范作品。

教师:嗨!小朋友好,今天我来到小四班做客,你们欢迎我吗?(我们和娃娃头打招呼吧!)。

教师:小朋友们好!(引导幼儿和布娃娃打招呼)。

二、用布娃娃引出折纸娃娃。

教师:娃娃头漂亮吗?(漂亮)。

教师:老师也觉得很漂亮,但是布娃娃告诉我,它很孤单,它想有想、

一些朋友陪它玩。怎么办呢?(让幼儿举手回答)。

1、如果娃娃头能像小朋友一样有很多朋友在一起,那就不会孤单了那。

它们就可以在一起做游戏了!

教师:小朋友想的办法都很好,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呢。你们想听听吗?

教师:老师想折出一些娃娃头来和布娃娃做游戏,你们说,好吗?

教师:这个呀就是老师折的娃娃头,小朋友觉得它可爱吗?

教师:想学吗?

三、出示折纸图示。

教师:这个呀,就是折娃娃头的方法图,小朋友要仔细看认真听才能学会折可爱的娃娃头哦!

1、进行操作示范,一边根据图示进行讲解。

四、幼儿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五、小结幼儿作品。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呀?

教师:小朋友的小手可能干啦!都能折出这么漂亮的娃娃头。这样呀,布娃娃再也不会孤单啦!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吧!

六、唱《找朋友》结束本次活动。效果分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