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20:18:40 页码:7
2023年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14篇)
2023-11-09 20:18:40    小编:zdfb

通过总结可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改进的方案,对今后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在总结中,应该注重对个人成长的反思和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相关领域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篇一

2.分子的极性。

(1)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的分子。

(2)非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的分子。

3.溶解性。

(1)“相似相溶”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若存在氢键,则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

(2)“相似相溶”还适用于分子结构的相似性,如乙醇和水互溶,而戊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减小.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篇二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

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

六、气体摩尔体积。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

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

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篇三

3检验某白色固体是铵盐的方法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刺激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固体为铵盐。

4某溶液加入h2so4的同时加入cu.铜溶解溶液变蓝,该溶液中含有:no3-。

5浓_的特性不稳定易分解、强氧化性、易挥发。

6王水的成分及特性浓_与浓盐酸1:3体积比混合具有极强的氧化性(溶解金、铂)。

7能使蛋白质变黄的物质浓_。

8火柴盒侧面的涂料红磷。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篇四

h2oh++oh-。

2、溶液的酸碱度。

室温下,中性溶液:[h+]=[oh-]=1.0×10-7mol·l-1,ph=7。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1)强电解质。

强电解质是在稀的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主要包括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用“=”表示。

(2)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主要以分子形态存在,少部分以离子形态存在,存在电离平衡,主要包括弱酸、弱碱、水及极少数盐,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用“”表示。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篇五

(2)、乙酸乙酯的水解。

(3)苯的硝化。

(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

(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1)、实验室制乙烯(170℃)。

(2)、蒸馏。

(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

(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

(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双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酚:

(2)羧酸:

(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

(5)蛋白质(水解)。

1、苯酚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色;

2、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

3、溴水的褪色;

4、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

5、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颜色反应)。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篇六

2、能使溴水褪色的烯、炔(苯、烷不能)。

3、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烯、炔(苯、烷不能)。

4、能发生加聚反应的含c=c双键的(如烯)。

5、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乙醇(浓硫酸,170℃)。

6、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醇和酸。

7、燃烧产生大量黑烟的是c2h2、c6h6。

8、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油脂、麦芽糖、蔗糖不是)。

9、属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篇七

化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化学方程式,有很多的同学在学习化学的时候,不太重视化学方程式,在化学考试中,化学方程式出现的是最多的,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把化学的基础内容掌握清楚。

在背化学方程式的时候,还要多练习配平,配平也是最容易让我们拉开距离的分数,多做一些训练的题目,把一些基本的知识常识化。

二、重视化学实验。

其实记化学方程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理解,我们做化学实验,就能自己得出相对应的反应,有很多化学成绩好的同学,他们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也是很好的,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是需要注意的。

三、上课坚决不能“走神”

我们在上课学习的时候,一定不要走神,尽量整节课都听老师讲解,老师在课上讲的内容是非常的重要的,有很多的时候我们做很多的化学题,也不如把老师的所讲的内容听好,理解好,这样我们的成绩才能提高的更快。

四、争取在课堂上多回答问题。

这样既能集中我们的注意力,又能把我们自己没有理解好的弄明白,这对我们是非常的有帮助的,上课积极的回答问题,也会增强我们的自信心,这样我们的化学成绩才能提高。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篇八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

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1、物质的量浓度。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

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篇九

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篇十

(1)基元反应:能够一步完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是分几步完成的。

(2)反应历程:平时写的化学方程式是由几个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反应。总反应中用基元反应构成的反应序列称为反应历程,又称反应机理。

(3)不同反应的反应历程不同。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历程也可能不同,反应历程的差别又造成了反应速率的不同。

(1)概念: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减小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可以表示反应的快慢,即反应的速率,用符号v表示。

(2)表达式:

(3)特点对某一具体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所得的数值可能不同,但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

(1)反应速率常数(k)反应速率常数(k)表示单位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反应速率常数与浓度无关,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减小。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增大,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3)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压强只影响气体,对只涉及固体、液体的反应,压强的改变对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际上是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为压强的.改变是通过改变容器容积引起的。压缩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增大,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加;增大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减小;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1)经验公式阿伦尼乌斯总结出了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式中a为比例系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r为摩尔气体常数量,ea为活化能。由公式知,当ea0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常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大。可知,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与活化能有关。

(2)活化能ea。活化能ea是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之差。不同反应的活化能不同,有的相差很大。活化能ea值越大,改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越大。

(1)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催化剂大多能加快反应速率,原因是催化剂能通过参加反应,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有效提高反应速率。

(2)催化剂的特点: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而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催化剂具有选择性。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不能改变平衡转化率。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篇十一

2、能使溴水褪色的烯、炔(苯、烷不能)。

3、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烯、炔(苯、烷不能)。

4、能发生加聚反应的含c=c双键的(如烯)。

5、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乙醇(浓硫酸,170℃)。

6、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醇和酸。

7、燃烧产生大量黑烟的是c2h2、c6h6。

8、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油脂、麦芽糖、蔗糖不是)。

9、属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篇十二

1.需水浴加热的反应有:

(1)、银镜反应(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5)、酚醛树脂的制取(6)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条件下反应,均可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温度变化平稳,不会大起大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需用温度计的实验有:

(1)、实验室制乙烯(170℃)(2)、蒸馏(3)、固体溶解度的测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5)、中和热的测定。

(6)制硝基苯(50-60℃)。

〔说明〕:(1)凡需要准确控制温度者均需用温度计。(2)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能与na反应的有机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羟基的化合物。

4.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有: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质。

5.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还原性的无机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9.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1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

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14.显酸性的有机物有:含有酚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苯酚、强氧化剂、浓的酒精、双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6.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具有酸、碱双官能团的有机物(氨基酸、蛋白质等)。

17.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有机物:

(1)酚:

(2)羧酸:

(3)卤代烃(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热反应慢,加热反应快)。

(5)蛋白质(水解)。

18、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

1.苯酚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色;

2.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

3.溴水的褪色;

4.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

5.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颜色反应)。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篇十三

(2)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盐酸、浓硫酸、福尔马林、水玻璃;爆鸣气、水煤气、天然气、焦炉气、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空气;合金;过磷酸钙、漂白粉、黑火药、铝热剂、水泥、铁触媒、玻璃;煤、石油;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

2.注意:

由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由同位素原子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h2o与d2o混合为纯净物。

单质1618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如o2、cl2、n2、ar、金刚石、铁(fe)等。hd、o、o也属于单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篇十四

h2oh++oh-。

2、溶液的酸碱度。

室温下,中性溶液:[h+]=[oh-]=1.0×10-7mol·l-1,ph=7。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1)强电解质。

强电解质是在稀的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主要包括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用“=”表示。

(2)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主要以分子形态存在,少部分以离子形态存在,存在电离平衡,主要包括弱酸、弱碱、水及极少数盐,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用“”表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