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浦东开发开放周年个人心得体会(通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21:48:15 页码:7
最新浦东开发开放周年个人心得体会(通用14篇)
2023-11-09 21:48:15    小编:zdfb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以下是一些优秀学生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浦东开发开放周年个人心得体会篇一

浦江东岸陆家嘴,耸立着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

2018年11月,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上海。登上这座地标建筑,俯瞰上海城市风貌,习近平总书记感慨万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海就是一个生动例证。”

此前,在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发表主旨演讲时,习近平总书记交给了上海3项新的重大任务: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浦东,正是落实这三项新的重大任务的主战场。

设立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很大一部分区域就在浦东。秉持“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攻坚精神,今年一季度临港新片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亿元,同比增长20.5%。项目审批中的“容缺后补”等新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已开始从临港新片区向外输出。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位于浦东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快马加鞭,仅用了短短7个月就完成筹备工作正式开板。目前浦东已经有9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总量占到全国的近10%。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关键在于三省一市都要拉长长板、贡献长板。浦东就是上海最大的长板。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内,集聚在浦东的金融要素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达到13家。浦东的功能、市场、平台,将有力辐射带动长三角区域发展。

“2020年,全力实施产业能级、项目投资、功能优势、土地效益、服务效能‘五大倍增行动’,推动浦东经济总量向2万亿元迈进。”今年年初召开的浦东新区人代会,为下一步发展树立了新的更高目标。

一流城市一流治理。“像绣花一样精细”的城市管理,更加注重“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城市治理,让而立之年的浦东新区,成为更加宜居的乐土。把经济治理、城市治理和社会治理统筹推进、系统集成,浦东正在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治理现代化之路。

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说,新时代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不只是量的简单增长,更是质的全面提升;不只是经济的单项发展,更是社会的全面进步;不只是浦东自身的发展,更是要把浦东打造成新时代彰显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道路的实践范例。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浦东号”航船扬帆再出发。

浦东开发开放周年个人心得体会篇二

今天的看浦东,我们来到临港。因港而生,因港而兴,,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座新城在芦潮港诞生。从海港新城到南汇新城,再到临港新城,它走过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如今又吹响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角,有人说,建设临港新片区是“再造一个浦东”,肩负国家战略,回应市场期待,与世界对话。今天,让我们回到“滩涂造城”的原点,去看一看“大胆闯大胆试”的初心和使命。

在这个临港软件园,不久之后就会全部拆除。不破,不立,作为浦东新区最早开发临港的主力军,港城集团再一次回到原点。

港城集团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冲:“既有不舍也有高兴,看到我们港城公司新的启航。新片区成立以后,很多新的项目都要上来,在不久的将来一座国际创新城就矗立在我们这一块。”

这里还是一片滩涂一脚泥一脚沙开始造一座城。

4年后,港开,桥通,城用,以滴水湖为核心展开的规划蓝图,一点一点成为了现实。

浦东开发开放周年个人心得体会篇三

1月12日,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浦东30年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最鲜活的现实明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生动的实践写照。

历史从来不缺传奇,总有某些事件和区域集中闪耀着时代的璀璨。显而易见,在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中,浦东历时30年并仍在持续的开发开放实践,有着辉映历史的重大价值。而立浦东,“点”“面”观之,已然成为世界城市网络的核心“节点”、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极点”、外资进入中国的“据点”;它是支撑上海发展的“基本面”,是链接国际国内的独特“扇面”,更是民族复兴的“脸面”。

区域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发展往往是非均衡的,需要在优势地区集中有限资源,先行打造增长极。增长极的价值并非在于一隅的发达,而是全局和整体的正向演进;并非单纯的规模经济和产业带动效应,更可贵的是摸索出可行并可复制和推广的发展路径,形成指导更广泛发展实践的方法论体系,谓之“样本”或“示范”。

在改革开放后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区域,具有增长极属性的地区不在少数,但历经长周期考验、持续走在前列并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并不多见,浦东则是当之无愧的一个。

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讲话结尾时说,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历程,走的是一条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是一条面向世界、扩大开放之路,是一条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之路。这实际上是从方法论角度对浦东30年历程的总结和肯定:浦东做对了!方法论积淀构成了浦东30年开发开放的隐性“软成果”,也是浦东伟大成就的“硬支撑”,更是浦东再出发的“妙锦囊”。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浦东探索出来的科学方法论,确保了浦东始终奋勇争先、行稳致远,让浦东在气质上和手势上别具一格。

就方法论而言,浦东30年告诉了我们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提到的“创造性”三个字,精准、精妙和精彩地点出了浦东奇迹背后的“方法论密码”——对中国改革开放方法论哲学的内在遵循和精彩演绎。

一、浦东的成功,体现了对常识常理的敬畏尊重。

常识有时简单得让人怀疑,但却有着大历史检验后的正确性。回顾浦东30年,本质上就是一部阡陌农田的沧海桑田变迁史。道理亦很质朴。

第一句话,“发展是硬道理”。浦东起步于国家面临内外部巨大挑战、上海迫切需要发展新空间的重要时刻,从宣布开发开放之日起,浦东一切皆围绕发展而转,从基础设施开发到功能开发,从项目引进到园区建设,从市场主体到产业体系,浦东以一己发展撬动了全局跃升。

第二句话,“发展是需要定力的”。不同于很多地区发展战略的游移不定和因人废改,浦东的可贵之处在于整体发展取向的一以贯之、坚定不移。浦东的逻辑主线始终聚焦开放、“四个中心”和创新;浦东的生产力布局基本形成于开发开放之初,未曾有颠覆性改变。

第三句话,“发展为了人民”。在举步维艰的发展之初,浦东就秉持了“不只是单纯的项目开发,而是社会开发,即争取社会的全面进步”的理念,坚定实践“财力有一分增长、民生就有一分改善”。人民的支持,构成了浦东持续发展的内在强劲动力。

二、浦东的成功,体现了对时代逻辑的深刻把握。

只有拥抱时代,才能创造历史。以全球价值链分工为核心的当代全球化进程肇始于上世纪60、70年代,并于上世纪90年代初步入鼎盛期。

浦东1990年启动的开发开放,恰逢人类历史的重大转型,浦东毫不犹豫地抓住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的关键契机,创造条件让要素在浦东高速进入、高度集聚并高效组合,从而不可逆转地扎进了并深度融入了全球经济运行体系,经济自由化进程持续深化。

可以说,浦东30年,构成了当代全球化宏大叙事的微观样本,也是后发国家主动开放、外向发展的地方典范。环顾全球,在这30年中如浦东般成功的地区寥寥无几。当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外高桥挂牌时,没有多少人知道,自上世纪90年代初外高桥保税区设立之初,就大胆采用“freetradezone”的英文名。

三、浦东的成功,体现了对国家战略的坚定承载。

基于战略任务而催生的“中央-地方”发展框架,以及长期、良性的纵向互动,确保了浦东一直在国家整体战略轨道上前行,也赋予了浦东宝贵的先发探索空间。以上位战略为先,因先发战略而兴,这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辩证法。浦东全面激发上位战略的“动力包”“试金石”“资源库”等综合效应,并在长期的战略承载实践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模式。

简言之,在战略目标上,体现为带动全局与促进区域发展相结合;在战略类型上,体现为综合型和专项型相结合;在战略执行上,体现为扩大开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在战略路径上,体现为坚持不懈与不断升级相结合;在战略实践上,体现为规定动作与创新相结合。

四、浦东的成功,体现了对改革道路的创新探索。

浦东开发开放晚于国家1978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但自上世纪90年代后,浦东便一直处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从单项改革、到综合配套改革,再到系统集成,浦东在吃“改革饭”过程中始终追求“改革的最优和最优的改革”。

很多领域的改革始自于浦东,在开发开放不长的时期内,浦东就创造了诸多第一,第一个保税区、第一家中外合资商业零售企业……在单项改革的方式不适应开放扩大和市场经济深化之际,浦东又主动争取率先开始综合配套改革。

近年来,浦东又着力探索改革的系统集成,更加注重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出发来谋划设计改革。比如,证照分离是国家交给浦东的试点任务,浦东在高质量完成两轮改革任务的基础上,基于系统集成理念,创造性地将前期“多证合一”的改革实践,与在工业品生产许可证改革方面探索的“一品一证”“一企一证”等理念相融合,首创性推出“一业一证”改革,实现了基于“高效办成一件事”、从“以部门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的根本性转变,以及业务流程的革命性再造,为进一步_市场准入不准营等难题给出浦东方案,推动“证照分离”改革步入3.0版。

浦东30年,世界看到了奇迹,国家树立了标杆,城市实现了发展,人民享受了红利,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科学的方法论,可能这将是浦东对于国家的最大贡献。正因为此,我们坚信浦东未来一定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

浦东开发开放周年个人心得体会篇四

“咔嚓!”的早晨,是从单反相机的快门声开始的。每天早上,李国强5点便早早地出门上班,从老港镇到临港新城,沿着海边一路开,窗外的风光不断变换,看到好的景色,他就下车“按”几张照片。45公里的路程几乎没有红绿灯,20分钟便实现了从“老城”到“新城”的穿越。

去年8月,临港新片区行政服务中心正式揭牌,上海自贸区新片区落户临港。今年8月,在新片区成立一周年之时,一群“胆大”的游客组成首支“临港工业旅游团”,登上了东海之滨的海上钻井平台。“十几年前,来临港的人很少,当时临港几乎没有文旅和娱乐设施。”上海滴水湖商业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翁慧俐说,从“大开发”转向“聚人气”,临港在承担更深层次开放的国家战略同时,在软实力的文化旅游生态上也实现了飞跃。

而这正是浦东人追求更高质量发展、更高品质生活的缩影。30年来,浦东在一片农田上建成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以全国1/8000的面积创造了1/80的gdp,而在软实力上,同样以细无声的方式滋润着人们的生活。

在城区的黄金地段,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民生艺术码头、船厂1862、艺仓美术馆,一个个冉冉兴起的文化、商业、产业地标,一座座随时可走进的望江驿,串联起了长达22公里的浦江东岸。上海艺仓美术馆的艺术总监张熹在闲暇时最喜欢从办公室的窗口拍摄滨江大道。“前,这里还是老白渡煤仓的废墟,如今已成了网红打卡点。”张熹说,“看着这里一天天热闹起来,我就想用镜头记下生活在浦东的这份幸福感。”

“财力有一分增长,民生就有一分改善。”浦东新区领导告诉记者,未来,浦东将着力构建覆盖底线民生、基础民生、质量民生的大民生格局,推动社会事业从均衡化向优质化提升。在教育方面,将建成各类基础教育阶段学校670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11所。医疗方面,公利医院、浦东医院、人民医院、周浦医院等4家医院将实现“二升三”。养老方面,在全区“东西南北中”布局一批大型养老机构,在“家门口”服务站嵌入为老助餐等服务,满足多层次养老需求。未来几年,上图东馆、上博东馆、大歌剧院、浦东美术馆、浦东足球场等地标性文化设施将陆续建成,打造成国际文化会客厅。

最近,李国强和他的一班摄影爱好者们接到一项特殊的“任务”,拍摄一组反映浦东30年变迁的照片。他们跑到浦东机场拍摄早晨起飞的第一架飞机;在小洋山码头拍下照进上海的第一缕阳光;他们走进农村,拍摄农民的“菜篮子”;回到曾经生活的老房,拍下那条小时候奔跑过的弄堂……把自己与时代共起伏30年记录在镜头里。

合上厚厚的相册,光阴倏忽而过,这座城市与浦东人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总有些东西不会改变,如同老父亲几十年如一日治病救人的坚守,如同守门人每天拍摄同一风景的执着。这就是浦东人的情怀,这就是,浦东精神。

浦东开发开放周年个人心得体会篇五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生,生长在浦东这块发展的热土上,我倍感骄傲,用高速度,高效率来形容浦东的发展是一点也不为过的,现在,就让我来回顾一下浦东的发展历程吧。

听爸爸、妈妈说,我们家从浦西搬来浦东梅园新村的时候,松林路的东面还是一片农田,清晨,可以听得到蛙鸣声,站在阳台上可以看见农田里绿油油的庄稼,可现在,那里已经变成了海饴别墅。陆家嘴地块,以前是个居住区,随着浦东改革开放的发展,这里先后建起了东方电视台、金茂大厦、国际会展中心,从而使陆家嘴变成了上海的高级金融贸易区。还有“磁浮列车”,以前只是在电影电视中看见过,现在也早已建成通车,它没有撞击铁轨的咣当声,没有“扑哧”的蒸汽声,更没有刹车的尖啸声,走进车厢,仿佛走进飞机客舱。列车启动了!当列车与龙东大道并肩前行时,路上高速行驶的小汽车,看上去有些“慢吞吞”了。磁浮列车如离弦之箭,毫不犹豫地将它们一一甩在后面。体验了风驰,列车稳稳地停在浦东国际机场终点站。电掣全程只用了7分30秒!身为一名上海人我感到自豪!站在浦东国际机场,我心潮起伏。这里原来是一片滩涂,现在已经是新的国际机场了。上海在进步,浦东在发展,浦东的变化速度简直令人目不暇接。外环、地铁、隧道、越江大桥,使上海成为了国际化大都市!呈现出一股清新、蓬勃的朝气!

这一系列速度体现了什么?浦东承载着辉煌的过去,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世博会,它又将迎来全世界的瞩目!到那时,我要成为一名志愿者,我将亲手书写——浦东速度,上海的骄傲!

浦东开发开放周年个人心得体会篇六

30年,历史长河一瞬间,上海浦东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变。

“浦东发展的意义在于窗口作用、示范意义,在于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于排头兵的作用。”,习近平同志在浦东调研时就作出清晰论断。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这是浦东肩负的国家战略,承载的时代使命。

昔日“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座房”一片滩头荒凉的浦东,如今已是高楼林立,科创金融引领世界的潮头兵。

我是一个新上海人,在浦东这片热土上已经生活十多年了,能成为一个新浦东人感到自豪,为魅力浦东点赞。

浦东开发开放周年个人心得体会篇七

那天,我们参观了浦东开发陈列馆。

首先映入了眼帘的是一个大屏幕,他讲述了以前人们的生活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接着又参观了用红木雕刻成的山羊、马等,还看了沈入群画的地图,还参观了模型大楼:东方明珠、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

我想:从古代的原始人到现在,经历了几千年,而科技也越来越发达,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当今社会人们的脚步逐渐跟上了科技的脚步,跟上了时间的脚步。在看到一个与我差不多大小的冰箱,听阿姨讲以前有一个冰箱已经是相当富有的生活了;看到一个简陋沙发,一张木桌和两把木椅时,听阿姨说那是外宾接待处时,我不禁感叹:现在人们生活得多么幸福啊!每个家里都有冰箱、空调、电脑、洗衣机等高科技的现代化生活水平。阿姨讲述沈入群用他的两条腿,画出了精准的地图时,我不禁觉得人民的力量真大,能让一个人用脚画地图!

人们在创造了492米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又在建立了632米高的上海中心。这让我们知道,上海,不再是一个小城镇,而是一座国际大都市。现在的上海,不再是让别人瞧不起的上海,而是让人神往的上海。作为新时代的花朵,我们要奋发努力,积极向上,为祖国做出贡献,让上海变得更加美好。

浦东开发开放周年个人心得体会篇八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浦东开发开放的发令枪一旦吹响,开发建设者们便注定日夜兼程、风雨无阻。时光一转眼到20__年,随着上海中心的建成,浦东绘就了上海新的天际线,也翻开了浦东发展的新篇章。

作为上海中心001号入驻者、身兼上海中心项目的顾问,宝库中国创始人柳费国目睹了“第一高楼”的设计建造全过程。他告诉记者,“早在上海中心建设之前,我们就在思考一个问题,上海中心不仅是要创造浦东新高度;更要从陆家嘴、乃至浦东的整体功能、定位上有所突破。”

如今的上海中心,不仅是一座超高层标志性建筑,而是成为一座垂直的城市;大量开放式的空间,让都市人可以漫步其中,融入这座城市地标。记者看到,在上海中心37楼、173米的高空中,有“空中园林”之称的半亩园,是世界最高的室内中国园林。亭台草庐、假山流水、一草一木,都以明代园林方式展示。清代的瓦片、元代的石头、明代的帘子就在身边,和玻璃幕墙外的摩登都市相映成趣。在这座矗立于云端的江南园林,让人们感受到上海的前世今生。

在这里,能看到上海观复博物馆的馆藏,宝库艺术中心里有造价超过2500万元、创吉尼斯世界纪录、面积最大的景泰蓝珐琅地。更为神奇的是,在上海中心地下25米深的b5层,宝库1号可容纳3万个保管箱,堪称世界之最,填补了上海金融业态中的重要一部分,也成为浦东最“深不可测”的地方。白领们的“网红打卡点”——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城党建服务中心也在这里诞生。朵云书屋,让人们在“云上”享受阅读的静谧时光。

为了全身心投入上海中心的建设,家住浦西的柳费国租房子搬到浦东,后来被这里的创业激情所吸引,干脆买房成了浦东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目睹了浦东从荒芜到繁华的蜕变过程;当初金茂大厦建设就想造宝库的梦想,如今在上海中心终于实现了。许多人来这里珍藏自己最宝贵的物品,有人存放了邬达克当年设计房屋和长辈的书信;有人珍藏了用过的每一个手机、定期为它们充电、只为保留挚爱者的短信记录。”在他看来,浦东的发展不但要创造新传奇,也要唤醒、保留城市记忆,这都将成为国际大都市最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同是上海人的赵解平原本居住在闸北区,娶了“浦东娘子”后也搬到浦东生活。“当年我就劝周围朋友来浦东买房,因为这里真的是一块热土。热到什么程度?”他告诉记者,最多的一天,他一天接待了11批来访者,包括政府部门、外国客商、作家、国外的记者等。“浦西一间房,浦东可以有一套大房子,多好!我所有的书和各种收藏的宝贝都有了安身之地。”在他家的书架上,有将近一半的书是关于浦东的。“当年我结婚时候,提早要把妻子的嫁妆运过来。但遇上公交车出故障抛锚,还要乘摆渡,上午7时出门,晚上9时半才把嫁妆接回家中。”如今,穿梭在浦江两岸一天几个来回也不稀奇。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曾在1993年来过浦东,见到当时一行一层的房子,嘲讽浦东开发开放就像沙俄时代为女皇建造的“波将金村”(用布景遮蔽的茅草房)。在浦东开发开放若干年后,陆家嘴密集的摩天大楼、浦东经济的高速增长让老外们叹为观止。弗里德曼传记作家兰尼·艾本斯坦曾说:“我认为,如果弗里德曼还健在,他会重新考虑自己的观点。上海,包括整个中国,都证明了市场力量的强大。”

30年,在浦东不断“变高”“变强”的成长过程中,一度失去大都市光辉的上海,逐渐从全国经济建设“后卫”走向“前锋”。

浦东开发开放周年个人心得体会篇九

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三十年来,一座城市的传奇在这片沃土上被不断书写,创造了中国奇迹。浦东的成功,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大趋势,离不开那些筚路蓝缕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今天我们回望三十年来浦东开发开放的故事,向这些努力开拓进取的人们致敬,也为未来浦东的发展提供历史的视角。

浦东开发开放初期重点开发三个功能区,即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后来加上张江高科技园区,就成为四个功能区。

这几个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在一开始就很明确,一个搞金融,一个搞出口加工,一个搞自由贸易,一个搞高科技产业。金桥出口加工区共2平方公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核心区0.7平方公里,外高桥保税区也有2平方公里,最初的开发区都是一片荒凉。当时我们到金桥现场考察的时候,那里真是一片农田,还有一片高压线。另外就是外高桥,泥巴太多,车子开不进去,当我走进去的时候,泥巴把我长筒靴拔掉了。所以,按照朱镕基同志的想法,整个开发区是要规划先行、重点开发、综合开发。

那么,为什么要规划建设这几个开发区呢?把陆家嘴地区规划为金融区很好理解,因为与陆家嘴一江之隔的外滩原先就是金融集中地,所以,在陆家嘴发展金融,就与老市区联成一体,组成一个金融中心、信息中心;金融上去了,整个城市就活了,资金也有了,这是浦东新区开发建设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再者,陆家嘴的区位优势明显,因此要充分发挥其级差效应,使开发效益最高。而且陆家嘴一线要搞得比浦西还好,更有特色。因此,我们对陆家嘴地区规划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一定要周密地规划,要从整体考虑,很超前,千万不能求快,急功近利。打个比方说,如果一块西装料剪了一部分做了别的东西,你整个的高档衣服就做不起来。总的来看,陆家嘴地区规划最慢,要求也非常严格,我们借助国际智力,搞出了一个关于陆家嘴地区的国际一流的城市形态规划以及交通规划,最后才形成今天这个样子,包括规划了中心轴线和绿地,另外还有几座大楼,有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比如规划东方明珠,当时上海广电局局长龚学平来找我看东方明珠模型,几个模型放在浦东江边的一个小地方,经过比较和综合后,就成为我们现在比较中意的那种样子。我说东方明珠一定要规划好,要在21世纪站得住脚。后来龚学平同志说,老沙强调过,东方明珠的规划建设要经得起21世纪考验,事实证明是站得住脚的。陆家嘴地区的许多项目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标准定得高,现在发展得非常好。

金桥出口加工区是中国唯一的以出口加工为主的开发区。那么,为什么要搞金桥出口加工区?因为当时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我们出口的产品比较粗糙,以纺织产品、轻工产品、土特产为主。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上海外汇奇缺,许多东西都要创汇指标,而且换汇的成本很高,出口开始也很困难。这首要的原因是体制上的障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产品结构不行,低附加值,好多是原料型的,比如土特产,都是一箱一箱出口。像中药,出口时不值钱,但是人家一加工、一分装,一下子就身价百倍。服装也大量出口,但创汇很少。江泽民同志当上海市市长时,强调上海能不能形成拳头产品。朱镕基同志要求浦东发展现代化的、资金密集的、技术密集的、劳动市场量广、原材料能耗少、出口创汇能力强的工业。后来,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提出并实施外贸出口的“龙头计划”,发展带有支柱产业性质的、附加值高、深度加工的产品,包括航空设备、化工设备、机械设备、家用电器等。当时觉得提高我们产业的国际消化能力,首先是一定要参与国际交换,其次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出口创汇能力。所以,金桥出口加工区的汽车产业就变成了我们的支柱产业,汽车马上就升级换代,成为高端产业链的一部分,参加国际产业链的构成。1992年、1993年我们的外贸出口,总讲要考核指标,但是达到100亿美元是很困难的。到了1995年、年的时候,不用担心,因为外资企业都搞起来了,都是外向型企业,不仅生产的产品主要出口,而且也改变了我们的产业结构。从而使上海在先进制造业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对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外高桥保税区就是商品进入到这个区以后境内关外免税、保税。现在讲要搞自由贸易试验区,其实早在那时候就提出建设外高桥自由贸易区了,朱镕基同志就讲要建立自由贸易区,是用英语讲的,后来由于多种原因,就是搞保税区。规划张江高科技园区主要是考虑到上海的改造和振兴不仅要靠传统工业,而且还要有高科技产业。当时是有意识地进行规划,留出这么一个地方,当然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是以后的事情了。

要建设开发区,需大量的开发资金,但钱从哪里来?如何才能筹得启动资金?这是首要问题,需要创新工作思路。当时每个开发公司向工商银行贷款200万元,作为开办费,但这点钱搞浦东开发是远远不够的。后来成立投资公司,但不能走政府投资的老路,要政企分开。为了促进浦东开发开放,朱镕基同志作了许多重要指示,包括在加快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上做一些新的探索,以及采取股份制的办法推进综合开发等等。根据朱镕基同志的指示精神,我们不断想办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办法就是在土地使用权的有偿使用上做文章,采取了资金空转、土地实转的路子,从向政府要钱转到了向市场筹钱。一个平方米价值60元钱。当时可能是每个公司一共得到两个亿。具体的方式是,由市财政局按土地出让价格开个支票给开发公司,作为政府对企业的资本投入;然后开发公司拿了这个支票到土地局,把这个土地给转让过来;转让过土地之后,土地局就把支票上缴财政。当然,扣掉一部分上缴国家。回来后,我们开发公司就把土地拿来参股,由开发公司出面把中国商业银行在海外的金融机构引进来,组成中外合资公司,一起来合资。当时就和香港中银集团、招商集团等分别成立联合公司,所以就有了外高桥联合开发公司、陆家嘴联合开发公司等,这样就形成了资金滚动。实际上在这点上黄奇帆同志起了很大的作用,他自告奋勇地具体操作。真是观念一新,土地成金。这些合资公司利用引进的钱搞基础设施开发,变“生地”为“熟地”,然后一块土地一块土地去批租。浦东三个开发公司实质性启动就加快了步伐。现在看来,浦东四个开发区定位比较准确,开发得非常成功。

浦东开发开放周年个人心得体会篇十

1990年,李国强刚满18岁。“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有所改善,私人饭店多起来。”因看中餐饮行业的发展,李国强独自离家,到周浦一家饭店里当学徒,一年工资多元。后来有人请他到一家工厂里烧饭,年薪涨到了3000元。又过了5年,“看到人家开出租车挺好的”,他也想去试试。

李国强每天早上5时半出门,到半夜才回家。他的个子太高,1.82米的身材“塞”进出租车里,头碰到车顶,脚顶着方向盘,一天下来,身体就吃不消。但即便辛苦,李国强还是坚持了下来。“那时开出租车一天能赚40多块钱,才短短几年,收入就翻了几倍。”

每天穿行在浦东的大街小巷,他深刻地感受着城市面貌的变迁。“1995年,东方明珠建成的时候,旁边的金茂大厦还在造,环球金融中心所在的地块还是一片荒地。”如今,一条银城中路贯穿金融城,路的北段一边是金茂大厦,一边是东方明珠,路的南段是美丽的滨江,路东是巍然屹立的楼宇群落和世纪大道,路西是风景怡人的滨江大道。“很难想象这条路过去曾被称为‘烂泥渡路’,一到雨天便水漫泥路。”

进入21世纪以后,浦东的早晨是从地铁的报站声开始的。在陆家嘴地铁站鱼贯而出的人流当中,一个叫余辉的年轻人快步走向金茂大厦,他的身后是一群和他一样步履匆匆的人们,一群群地走进鳞次栉比的摩天高楼。作为一家融资租赁公司总裁助理,他在这座大楼的35层有一个办公桌,黄浦江两岸景色尽收眼底。

从1990年到底,浦东累计引进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的2.17万个外资项目,合同外资781亿美元,相当于平均每天有4.2个外资项目落户浦东,有1500多万美元投资浦东。这为浦东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平台。,浦东新增就业岗位11.4万个。陆家嘴金融城50万从业人员中,金融人才达到30万名,金融高管人才约2万名。

6月16日,浦东在全国率先成立首个海外人才局,并通过了提高海外人才通行和工作便利度的九条措施。10多万名拥有国际教育背景的国际化人才来浦东创业和生活,包括3万多名外籍人士。这其中就有拿到“中国绿卡”上海第000002号的罗氏制药总经理威廉·凯乐。退休后,他和家人仍选择留在浦东,一儿一女在浦东的国际学校读书。

浦东就像是一座大舞台,为普通人创造了改变生活的机会。6年前,“不安分”的李国强退出了出租车司机的行列,成为临港新片区的安保队长,守在滴水湖、南汇嘴观海公园、东海大桥等风景如画的区域,他说,“上班就是一种享受。”

如今,李国强的父亲已退休在家,每天免费给人看病。他的儿子今年高中毕业,正面临着大学专业的选择。“如果不是开发开放,我还是个农村里的毛头小子,我的人生也不会出现这么多转机。”李国强说,“现在的年轻人有更多的选择。我希望他能像我的父亲一样,当一名医生。”

浦东开发开放周年个人心得体会篇十一

浦东正成为中外合资公募基金等金融机构最聚集、交易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__年9月,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0家,其中,中外合资公司44家,内资公司86家。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有19家注册地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中外合资公募基金公司,其中,有16家中外合资公募基金公司将办公地也设在上海浦东。

回顾中国基金业的发展历程,上投摩根基金副总经理郭鹏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浦东新区在每个重要时刻都留下了印记,这里孕育了中国第一批基金公司,第一批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第一只封闭式基金,第一只开放式基金,第一只指数基金,第一只货币基金,第一只qdii基金,第一只内地和香港互认基金……”

上投摩根基金成立于20__年,作为中外合资基金公司的一员,郭鹏认为,浦东以及整个上海作为中国金融开放的“桥头堡”,良好的发展环境获得全球机构的青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特别是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迎来了更多新机遇。

30年来,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对于中外合资基金公司的发展和壮大意义非凡。

“作为中外合资公司,依托上海金融领域持续扩大开放的契机,借助摩根集团的全球优势,深度参与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上投摩根是最早一批开始参与qdii、rqfii、qdlp以及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等跨境业务的基金公司。”郭鹏向记者介绍,中国始终是摩根集团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过去30年是如此,未来30年依然会坚定深耕中国市场。

另一家办公地点位于上海国金中心写字楼的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成立于20__年,是一家由国海证券和邓普顿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持股的合资公募基金公司。

站在上海浦东新区改革开放30周年的新起点,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相关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30年前,党中央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浦东新区开始了‘金融先行’的宏伟蓝图。在波澜壮阔的开放进程中,国海富兰克林基金于20__年在上海浦东陆家嘴正式成立,作为国内较早一批成立的合资基金公司,我们参与和见证了浦东新区的日益繁荣,蓬勃兴旺。浦东新区高效透明的营商环境、便利的配套设施、大量的优秀人才,以及开放包容、务实进取的文化,无不使扎根于此的公募基金公司从中受益,有更充足的信心助力居民财富保值增值,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该人士表示,在十六年的发展中,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始终秉承“诚信、稳健、前瞻、一流”的经营理念,确立“全球视野的投资专家”的发展目标,致力于了解并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资产管理需求,目前已形成股票投资、固收投资、海外投资共同发展的格局,产品线较为齐全、种类丰富。

展望未来,郭鹏表示,上投摩根基金作为深度本地化经营的合资公司,坚定看好浦东以及整个上海作为全球资管中心的发展潜力。随着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快速的发展,客户的投资组合将会不断丰富完善。希望可以借助全球的资源和优势,持续把海外的解决方案用正确的方式引进来,让零售客户、机构客户可以增加选择。

浦东开发开放周年个人心得体会篇十二

上海浦东,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在这里,有新时代的高科技,在这里,有许多名胜风景,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中外游客。

上海的黄浦江格外美丽。一条广阔无边的大江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一条宽大而又美丽的大桥跨过茫茫大江伫立在岸的两端。河对岸的大厦衬托着美丽的黄浦江,显得格外耀眼。黄浦江上,还有好几个巨大的喷泉,每隔几分钟就会喷出亮晶晶的水花。岸边,几排木椅供游客休息。还有好多棵柳树的枝条随风飘扬。好像一个小姑娘正在梳理着自己的麻花辫。黄浦江的空气格外清新。深吸一口,里边还夹杂着树叶和青草的芳香。好几个游人都拿起相机把这美丽的景象久久的保存。

到了夜晚,无数的路灯一齐点亮。让本来就繁华的黄浦江显得更加惹人喜爱。落日和彩霞倒映在黄浦江上,让江面变得波光粼粼,光彩夺目。对面的大厦仿佛像一块晶莹剔透的冰上面闪烁着五彩缤纷的灯光。远远的望见河对岸的东方明珠塔,衬托着黄浦江。别说还挺配的呢。我爱上海,更爱上海的黄浦江。

浦东美丽如童话。浦东的大街小巷里总是人来人往,行人的各色衣着与街旁绿树红花相映,形成美丽的风景。雨天里,蒙蒙细雨如丝般落下,撒落在屋檐、小路、公园里,偶尔会有小鸟穿过雨丝,勇敢地飞向蓝天;随处可见的楼宇,高耸入云,仿佛是一个个巨人,在云端里探寻雨的来历;人们行色匆匆,有的打着伞,有的穿着雨披,那颜色五彩缤纷,真是好看;当然也有不怕雨的人,毫无遮拦地跑步前进...晴天里,火红的太阳照耀着大地,高楼、地面、石头、人们的衣服都闪着光,不时有鸟儿飞过,身上的羽毛也像是被太阳镀上了金色...那景色总是让人忍不住看了又看。浦东也很热闹。浦东有很多早、晚市,每到开市时间,总是十分热闹:每一个小摊前总会挤着十几个人,人们你挤着我、我挤着你,远远望去,只能看见人们黑色的头了,就像是半空里黑色的小星星。

美丽如童话、楼高耸入天、人来又人往...这就是我的家乡——浦东,真是太美了。

浦东开发开放周年个人心得体会篇十三

“我刚来上海的时候,住在一个弄堂里,大家彼此熟悉,这是一种很温馨的感觉。”王凯(murrayking)说,“随着城市扩建,人与人变得陌生,但我们希望把这种熟悉感、社区感带回上海。”

在中国生活了22年,加入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王凯目前担任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公共事务与传讯部副总裁。他说,希望在迪士尼营造温馨的社区氛围,创造老少皆宜的环境,给每位游客留下美好回忆。

4月8日,迪士尼乐园项目在浦东新区开土动工。6月16日,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正式开放,成为全球第六个迪士尼度假区。

为什么选择上海,选择浦东?

11月4日,王凯在采访时表示,迪士尼的选址主要考虑经济发达程度、游客数量、消费需求以及顾客对迪士尼的忠诚度。

他说:“在中国的大都市中,上海在全球化和商业发展上表现突出。上海也是长三角区域的核心,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

迪士尼曾做过调研,不管是坐火车、开私家车,还是乘飞机,在3小时的里程内,迪士尼度假区可以覆盖超过3亿人。王凯说,近年来,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基建越来越完备,同时有更多人愿意开车前往迪士尼,所以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的消费者可能覆盖整个中国。

至于落户浦东,他表示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选择”。“不论是城市天际线,还是磁浮列车、地铁等基础设施,浦东在中国都名列前茅,我们希望参与其中。”王凯认为,浦东在金融业、旅游业和服务业上都做得非常出色,而迪士尼度假区在全球文化旅游业中也是龙头企业,建造上海迪士尼的想法与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是同频共振的。

王凯称,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是华特迪士尼公司最大的一笔海外投资,所以在建造时承担很大的风险。而开园第一年,上海迪士尼就成为全球排名前十的热门目的地,打破了全球迪士尼乐园度假区20的客流量纪录,此后一直保持良好的游客体验。

开园4年多来,上海迪士尼保持高速扩建。在开园后两年内,度假区迎来首个主要扩建项目“玩具总动员”;20,上海迪士尼宣布扩建第八个主题园区“疯狂动物城”。

“我们现在取得的成功和浦东密不可分。”王凯表示,过去5年,迪士尼和多个部门及合作伙伴达成紧密合作,这其中包括上海市政府、浦东新区政府、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和申迪集团等。

今年5月11日,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在疫情后重新开园,成为全球第一个重新开园的迪士尼乐园。

“现在大家习以为常的防疫措施在当时尚未成形,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也是首次实施疫情防控措施。”王凯称,迪士尼在恢复开园之初曾面临很大压力,但政府和合作伙伴给予了大力支持,因此度假区才能迅速恢复正常运营。

他表示,疫情仍然在全球蔓延,目前,迪士尼仍将保持谨慎态度,确保所有的演职人员和游客的安全。

浦东开发开放周年个人心得体会篇十四

改革开放初期,在资金匮乏和融通不畅的背景下,信托公司充当了资金融通的主体以及市场经济的实践者。

上海信托因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生,随浦东开发开放而成长。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可以探索海外融资渠道,也可以为科技基因赋能。

上海信托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上海信托自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吸引外资支持国内经济建设的重任。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历任领导的亲切关怀和老一辈上海信托领导人的带领下,其积极探索海外融资渠道,先后在旧金山、汉堡、日本成立办事处。

1986年1月,上海信托首次成功在日本东京发行250亿日元公募债;1988年6月,上海信托在伦敦发行150亿欧洲日元公募债。而这是上海金融机构首次进入日本、欧洲金融市场,可以说有力支持了上海经济建设。1989年,上海信托经批准成为我国对外融资的十大金融窗口之一。

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大开发方面,记者了解到,上海信托直接参与浦东开发,成立了上投公司浦东分公司。在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公司向陆家嘴、金桥、外高桥三家开发公司各投资3000万元;为新区七条道路建设及外高桥、张江开发区等重点项目筹资;参组银团贷款,支持东方明珠等基础设施的顺利施工。

多年来,信托资金主要投向实体经济部门,基本覆盖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而顺应时代的发展,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方面,也正在成为信托资金投向的新领域。

据上海信托方面透露,其与上海光纤通信器材公司合作建立年产5000公里光缆的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光纤通讯这一高科技项目迅速产业化。

在担任重大市政项目的设备、建材国际招标、国际采购,为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合理节省建设成本,着力孵化附加值水平高的高科技、服务型产业等方面也可以看到上海信托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信托实现了上海大型锅炉买方信贷技术出口的先例,促进大型锅炉制造工艺与国际标准接轨。

展望未来,上海信托也向记者表达了“再出发”雄心壮志,进而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再出发”的新征程中,上海信托将坚定初心使命推动事业发展,传承浦东精神,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以“敢跟全球顶级水平对话的志气,强烈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气,艰苦奋斗忘我工作的朝气”,为服务实体经济、落实国家政策、弘扬信托文化持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