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精选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03:00:02 页码:8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精选11篇)
2023-11-10 03:00:02    小编:zdfb

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问题所在,并且提出解决方案。总结能够加强团队协作,促进工作的不断进步。以下是一些旅行总结的心得和体会,希望对旅行爱好者们有所帮助。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一

经过一学期的.初一地理教学,我发觉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它既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相联系,又与历史、思品等社会学科密切联系,是唯一一门跨文理两大科学部类的学科,地理教学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因其独特的性质,使地理教学方式多样化,几乎可以借鉴所有学科的教学模式,以下是我一学期的体验和反思。

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看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看学生学得如何。初一学生年龄在13岁左右,正值求知欲、表现欲非常旺盛的时期,在课堂上学生厌烦教师的“满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课堂上有“说”的机会,教学参与意识非常强烈。

新课标教材在知识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文字表达简洁明了,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上看减少了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加大了“活动”、“阅读”、“思考”方面的篇幅内容,使“活动”、“思考”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教材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多说”学习情境,师生一起讨论,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识,提高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教材倡导对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根据教学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开展探究学习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研究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创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创新的情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是新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要的理念。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根本上说,学习生物、地理等文化科目,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与它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二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识,关注学生对知识目标的认知和追求,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确定,关注学生个性的张扬,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主动探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针对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是否想探究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

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地理新课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图,如七年级上册就有132幅,而且种类很多,有示意图、素描图、景观图、统计图、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并且均是彩色图。面对这些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教者,你想过没有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三

(1)成功之处:

以诱发学生的求知心理,激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激起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

围绕课标要求,着重讲解世界六种工作语言以及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将每一种语言和宗教的分布区域单独展示出来,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三大宗教的一些标志性建筑,更直观形象描述三大宗教的建筑特色,同时也鼓励同学们学好汉语和英语,说明了英语的重要性,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达到预定教学目标。

(2)不足之处:

课堂气氛不很活跃,在课堂管理上还有一定欠缺,怎样调动学生自主发言的能力还需加强;师生互动太少,普通话还不过熟练,有待加强;小组评价也做得不够,这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不断的加强。

(3)努力方向:

新课程的改革倡导现在的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甚至“我会学”,那么作为老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向想学知识的方面发展。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也是非常必要的,在互动中了解学生想学什么,愿意学什么,能学什么等,这样以便今后更好、更有效率地进行教学。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四

1.通过对比我国和西方人的饮食结构差异导入,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易于增加感性认识并逐步理解欧洲为何畜牧业发达。

2.采用讨论、指读等形式尽量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多师生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结合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具有时代性和生活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板书设计尽量做到精简且因果关系清晰明了。

设置上,字体可再放大点或根据颜色的搭配以突出显示。

2.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在对比中应提问再细化,并注重引导从沿海向内陆海洋性在减弱,大陆性在增强。

3.谈这堂课的收获环节,可结合板书突出重点,再次提升课题。

1.多学习计算机,结合地理学科特色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如ppt、excel,提高自己的电脑水平。

2.教学设计应更严密、更科学。提问的方式方法,以及预留出学生活动的时间等等都需要不断地研究。

3.地理教学中板书、版画、版图很重要,坚持每周练习。

4.提高自己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坚持听“师说”、“壹周立波秀”,不仅练口才也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不断培养出自己的人格魅力。

非常感谢进修学校的李继红校长和吴江教研组的姬惠光老师给我的点评,我会不断努力的!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五

两极地区对学生而言遥远而陌生,感觉神秘而好奇,因此,我在课前请学生查找相关内容(位置、资源、气候、我国科学考察站等),为本节课作铺垫。本堂课在此基础上作更深层次探讨。课堂上主要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学生发言相当踊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主要起了引导作用。

在这节课中,我首先让学生能从图上判断出这幅图是属于南极图还是北极图,它的位置、范围、周围海洋和陆地等这部分不是太难,学生都能顺利掌握。南北极地区判断方向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因为它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还要结合曾经学过的地图知识和地球知识来认识,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综合的体现学生读图能力的内容。然后我让学生先从南极图开始,先认识经纬线,然后让学生通过想象在南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并用地球仪作直观显示,得出在南极点上空是呈顺时针方向旋转,那么,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为向东,逆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向西,然后,判断某一点的东西南北,这样,学生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来学习如何判断方向,就容易掌握了,此时在加进判断东西经度和东西半球就好掌握了。

在于把地球知识和地图知识系统地通过南北极图来加以综合,并结合特殊的`南北极地图重新认识经度和纬度,以及如何判断极点地区的地图方向,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在地图上识别地理事物的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地方设计的还不够细致,如在方向的判断上,在地图上还存在一个距离远近的问题,要让学生注意一定要选择距离最近的两点来判断。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六

今年我担任七年级地理的教学工作,转眼几个月过去了,现撰写教学反思如下:

在我们这小县城,由于初中地理并非中考科目,也就是常说的副科,学生甚至很多地理老师并不重视,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绝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觉得老师需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例如:在上气候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学生老师”当的有模有样,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烈。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如果觉得某个问题答案不确切或占时间太多,不必重复回答,就举手站起来发言,以质疑的形式引入下一个话题。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纷纷要求第三节“河流”一节还由他们自己上。

课后反思:其实学生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关键在于老师能正确引导!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反思分析一下,原因在于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初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气环境是个难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象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试着编写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七

我于20xx年工作至今,从事初中地理教学工作已有10年有余。虽然教学经历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但自己有得有失,感受颇多,期间也在不断地自我总结,以期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以下是自己就近年来七年级地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总结:

七年级地理所学的内容在学业水平考试中所占的分值大约为40%左右。就所学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地球和地图,其中涵盖了地图的要素、经线纬线和经度纬度、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二是初一上册所介绍的世界地理部分,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居民和世界的气候;三是初一下册的世界主要的大洲、国家和地区。内容看似不多,但其实初一所学的知识是整个初中地理课程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例如:经纬网和气候类型图的识读、时区的划分和计算、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等。这些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学起来难度较大。所以许多同学在刚开始接触地理的时候就很容易被这些难点所“打倒”,以至于对地理课的学习产生畏惧感,从而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所以如何攻克这些“拦路虎”, 培养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产生兴趣,同时把这些枯燥和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对于我们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才会把学习由被动变主动,更加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也只有这样,才能学好所学知识。回顾我这些年来的做法,我从一开始就格外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紧扣教材,从学生身边的实际例子出发,引导他们对这些实例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例如:初一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列举了很多事例来说明地理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介绍了教材中的事例后,我还举了很多与我们腾冲当地密切相关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分析:腾冲农村的屋顶是什幺形状的,为什幺会这样?为什幺腾冲人比较喜欢吃饵丝,而不是馒头呢?北方人为什幺却又比较喜欢吃馒头呢……通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仅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同时也能简化难点,使他们能对地理知识、原理和规律理解得更加透彻。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中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人地关系之间的一门学科。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在影响和改变着地理环境,同时,我们也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由于地理学特殊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学习地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地球,顺应自然规律,达到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许多生活知识和技能相对缺乏,对于生活中一些经常用到的技能更是知之甚少。如:对我市的东南西北方向毫无方向感、许多学生出门不会使用地图、在野外不知道如何定向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重视这些地理技能的培养,这样做不仅帮助他们学到了地理知识,还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实际生活能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强大的动力,初一的孩子对于世界的认识有太多太多的问号,对于他们那些看似无稽之谈的问题,我们老师不应当打压。相反更多的应该是给予鼓励和肯定。都说计划没有变化快,的确如此,很多时候在我的课堂上,学生经常会问一些奇思怪想的问题让我觉得措手不及,尽管有些问题与我们所讲内容关系不大,甚至不相干。但对于他们的这些好奇心我们老师不应该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无理”、“可笑”或是老师一时无法回答而置之不理,甚至批评他们是在“无理取闹”。相反,此时我们应当顺应学生的心理,发挥他们思维活跃、敢想、敢问的特点,积极引导他们对所提问题加以分析和探究。例如:在初一上册学习世界的人口分布时,我让学生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后,学生不难总结出世界有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西欧和南北美洲东部。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为什幺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很多学生都能从图中看出这些地区大多地处沿海交通便利的地区。此时,有个男生问我:老师为什幺澳大利亚西部同样临近海洋,但那里却人口稀少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因为涉及到高中知识而回避它。相反,我让学生再看地图,问:澳大利亚被哪一条特殊纬线经过?学生答:南回归线。它的中西部地区地表以什幺为主?学生结合世界地形图可得出:沙漠。在此基础上,我给学生讲述:因为澳大利亚中部被南回归线穿过,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终年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所以中西部地区以沙漠为主。尽管中西部靠近海洋,但该地区由于终年高温少雨,因此人口稀少。通过这样的讲述,虽然学生不大理解什幺是副高,但他们至少知道了沿海地区并不一定都是人口稠密区。同时为他们更加全面、正确的学习地理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落实新课标理念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当避免采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应该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好的结合起来,这样既发挥了以老师的主导,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现在的学生都是00后,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非常多,接受和理解知识的能力也比我们那个时代要强很多,因此,作为“引路者”的老师们不能小看他们的这些能力,而且还要帮助他们把这些能力进一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重难点我们适当讲解即可,更多的问题可以交给他们去自学探究或是分组讨论完成。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动手、动脑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学生会的我们尽量不讲,学生不会的我们尽量少讲。相信他们的能力,给予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这样不仅能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还有利于他们对地理问题的思考方式和解答问题能力的养成。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八

地理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很有必要根据我们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到目前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应该让学生来谈谈,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笔者从事地理教学工作一年有余,期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更好的掌握初一年级地理的教学能力,提高实际教学水平,笔者在08秋季学期伊始便自动放弃执教八年级地理的机会,继续从事七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个人认为,从各个方面来看,较之去年,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现总结如下:

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信息来源单一,网络覆盖较差,多数学生缺乏对地理的感性认识,因此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教学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笔者对学生进行了调研,充分了解学生的意愿和需求,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利用实际条件展开教学:

(1)开学预备周,在多媒体教室放映科教电影《地球家园面临的危机》,这部电影由英国的bbc电视台组织拍摄,多位有关地理学科的科学家对地球现在所面临的种.种危机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由于是英文版,笔者与朋友合作翻译校对完成了字幕。放映后,组织学生就自己所感兴趣或者有一定了解的专题写作,藉此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工作做了初步的准备。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极大的调动起来。

(2)正式教学阶段,我针对教材的单元设置,分为大的专题,如天气和大气运动、海洋和陆地的运动形式等等,充分利用央视十频道的《探索发现》、《百科探秘》等科教栏目的影视资源,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能力,选取和教材密切相关的片段整合,进行专题教学。

根据学生反馈和学习检测,笔者发现,平行班学生学习兴趣较高,有效的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地理学科的信息量,另外进行专题教学,加强和学生的学科专题意识,一则使学生有了直观的知识结构,二则引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复习,这种由分散的知识点组合形成知识结构,通过笔者引导,将内化为学生的学习方法。

自从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以来,慢慢陷入一种误区和怪圈,教师的课件越来越华丽,文字内容越来越多,甚至形成教师怕放映不完,学生怕抄不完的恶性循环。更有甚者部分教师图省事,“热衷”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一节课下来,话没有几句,埋头于电脑桌下,学生几乎看不到教师的体态语言,有的时候课件一放,就让学生一抄了事。针对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经笔者探索,形成一些初步对策:

(1)根据心理学和认识学理论,人对图片和视频接触最为敏感,记忆最为深刻。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这个规律。笔者据此,结合教学内容,努力构建以视频和图片为主要内容的课件,例如《地球的公转》一课,分为:公转的方向、公转的周期、五带的划分、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四个小栏目,笔者对每一个小栏目采用了一个视频加四张图片的组合制作了本课课件,对于太阳直射点季节变化这个难点,笔者格外准备了包括什么叫直射点、南北回归线和赤道、直射点季节运动的轨迹三个子栏目的视频设计和图片展示,同时附加两个拓展知识面的小知识:地球运动的近日点和远日点、地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与地球公转的关系。文字大幅压缩,除了一个必须的归纳表格,全部字数仅仅三十余字。

(2)教学中根治课件制作过于花俏,以及以放代讲的“多媒体教学综合症”。根据教学观察,有的教师课件制作水平较高,但是课件穿插了太多的卡通动画,本来卡通动画只需在导学部分应用,能调动课堂气氛即可,却一再使用,使得学生被和教学关联性不强的卡通动画干扰,极大的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据此,笔者制作课件本着朴素明快的原则,对视频和图片是反复推敲,充分保证引用资料与教学的密切度。

此外,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注重体态语言和教学口语表达,杜绝以放代讲,使学生与笔者能够形成有效的双向互动——人人互动,而不是“人机互动”,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体态语言和教学口语表达将注意力放在学习内容上。

农村教育有两个“极端现象”:其一是教育

基础普遍薄弱,其二教学力量不均衡导致的教学质量两极分化。有鉴于这个客观因素,笔者在进行教学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划分为三个层次,在习题练习上有不同程度的倾斜。

(1)将题目仔细分析难易程度,划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综合题,大胆的跳出习题册的拘泥,重视自主命题和交流命题,根据中考的命题动态进行试题研究,同时利用互联网优势进行交流命题,借鉴吸收其他教师的命题经验和成果,将这些习题应用在教学训练过程中。

(2)对学生进行习题练习“标准化作业”教育,具体而言,就是根据教学、练习、讲评的各环节的需要,制定出“答题五步骤”,让学生再做练习时,按照五步骤依次完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第一步阅读题干,找出关键词语”可有效防止学生看错题目和漏题现象;“第二步阅读题支,作答并说明理由或解答过程”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细节意识和对课本知识点分布的熟稔程度,同时有助于教师分析学生的思路偏差以作为讲评的依据,例如在批改中,发现学生在比例尺换算和错别字等方面的问题,在讲评中有的放矢,极大的节约了教学课时,减轻了笔者与学生的负担。使节余下来的时间充分地用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地理课外知识的拓展上面。

根据实际的教学检测,笔者发现,从整体看,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普遍认可地理学科。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反馈良好,有明显提高,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尚未真正建立“标准化流程”,学习效果提高有限,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出现“吃不饱”的现状,笔者在今后教学中将此现状认真分析,探讨,逐步解决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十

作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纬线和经线。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初步建立球体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能否较好地完成这一节的教与学,关系到这一章的教学效果甚至整个地理教学的效果,为学生今后学习地理乃至高中地理奠定了基础。

前七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向逻辑思维转换的过程。因此,应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互动合作,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形成逻辑判断和推理能力,建立地理空间概念。适量的学生作业(配有大量的图形)将抽象知识平面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理解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过程与方法目标: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并用数据描述地球事物大小指标。用地球仪观察、演示、讨论比较经纬线事物差异。通过列表,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仪。

难点: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十一

经过一个学年的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我发现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一个学年即将过去,重新回顾这一学年,我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以及自己制作简单的教具,在教学中体现地理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怎样进一步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摆在我面前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及思考:

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所以,教师在上课时有一个好的导入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者我们可以在上课时给学生讲一个地理趣味故事,那么学生必定会更加努力认真的听你讲课。只要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来了那么我们就可以以兴趣带动学生学习,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

新课标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变换,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地理学科在初中科目中算是较难学习的科目,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就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问题,解决相关的地理问题。针对地理学科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

1、观察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我们身边的地理事物,联系课本上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要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我们生活中的地理”,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展现教师的教学魅力,让学生认为你是一个“事事通”的老师。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观察法,启发学生思考地理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

2、对比记忆法:在我们地理学习中,有很多的知识可以对比记忆。例如学生反映的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这一节很难学,因为教材中的内容很简单,而考纲要求我们掌握实际中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及其所对应的景观,那么这就难倒学生了。对于一个七年级的学生,以前没有或者很少接触气候,这是我们就要教学生运用对比记忆的方法,把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及温带季风气候对比记忆,把亚热带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对比,找出相关的规律,那么这一节的内容也就没有想象中难学了。

因此,我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激励、尊重和理解,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和地位。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根本上说,学习地理知识,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与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系非常的大,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从生活中理解地理知识,那么学生久很容易接受“昼夜长短变化、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等知识点的教学。由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生看得到、摸得着,学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

在一个学期的地理教学实践中,我喜忧参半,有得有失,喜的是我查找相关的资料以及运用自身的知识把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完了,忧的是我的身上也暴漏出很多的缺点:。

(1)没有做到真正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有待提高。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同学引导不够,课堂不应总是尖子生唱主角,应使教学真正面向所有学生。

(2)师生交流的平等性应加强。在提出问题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出发,而不是一味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的路上引,对于问题的设计也应该进一步斟酌,提高提问技巧。

总之,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养,才能不断地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