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模板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3:59:33 页码:13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模板11篇)
2023-11-18 13:59:33    小编:zxfb

教案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课堂教学的反馈和评估也应成为教案的重要内容。教案的编写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相匹配。这份教案范文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提醒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培养。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篇一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导人新课。

1.出示爱因斯坦画像,简介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的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一个是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一个是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吧。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篇二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4.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教具准备]。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篇三

1、同学们,你们想成为成功人士吗?那么,请记住这条秘诀吧!(出示名言生齐读“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知道这句名言出自哪位名人之口吗?(板书:爱因斯坦)能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爱因斯坦吗?(生介绍)。

师简介“爱因斯坦”(出示文字资料: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篇四

一、复习、巩固。

1.默写生字词。

蓬乱纳闷踱步冷不丁衣衫不整。

蓄着温柔穿戴手把手一塌糊涂。

(易错字指导)。

2.理清课文思路。

3.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偶然相撞,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这一部分,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与穿着多加注意!(齐读1--3)。

小结过渡:小女孩直纳闷,上节课我们也对“爱因斯坦是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做了初步的思考?今天我们通过爱因斯坦与小女孩间的进一步交往,继续深入体会。

二、学习课文内容。

(一)相遇。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5小节,把描写爱因斯坦语言、动作的语句画出来。

1.交流。(朗读、思考、体会)。

穿着行为:“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与前文“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索什么。”联系在一起思考、体会。

(不拘小节,不修边幅,只知道思考科学。)。

“我父亲说你是最伟大的爱因斯坦……”

“噢,他只说对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表情动作:“……眼里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两手一摊,肩膀一耸……”

爱因斯坦对孩子的爱心和对自己的一颗童心。(直率、坦诚……)。

对人物多方面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的平凡深处的伟大。

2.小结第二部分。

(二)相邀。

正是因为爱因斯坦对孩子的爱心,所以他邀请小女孩去工作室做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比印象最深的地方画出来。

(1)与先前穿戴的对比。(强烈的反差)。

(2)工作室一塌糊涂与先前穿戴的吻合。(只知道科学研究)。

(3)“手把手教”理解体会。

交流、朗读、思考、体会(平凡--伟大)。

(三)相处。

“她教我……我呢……只好教她……”(满足、互教互学、慈祥可敬)三、小结,体会伟大。

这个故事并不是奇谈,而是一段佳话,学习了本课对人物有了充分的了解,我们再来思考“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平凡--伟大。

作者邮箱:gaotian111981@.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篇五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复现感知铺垫——朗读感悟实践——拓展想象发挥——巩固识字写字——收集积累语言。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重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的体验。充分让学生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学习,体会主动,探究的快乐,在体验成功中不断进步!

1、巩固认识3个生字,会写5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自由的空间里,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才华得以展示。

一、复现感知铺垫。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朋友青蛙和小鸟,(随机出示青蛙和小鸟图),你还记得他们所在的位置吗?谁能把他们分别贴在小黑板上?(指名学生把青蛙和小鸟图贴在小黑板的背景图上)是啊,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边说边贴词卡“坐井观天”,“落在井()”到背景的相应位置上]谁能把“沿”字写在卡片上?(指名填写卡片,其余同学写在同桌手心里。)(贴图是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用这种形式导入,充分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激发了学生兴趣,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学习。这一过程也进一步复现了课文内容,为教学打下铺垫。把巩固识字,写字渗透在这一过程之中,便全员参与写字活动,落实全体性原则。)。

二、朗读感悟、实践。

(启发性的问题导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请你打开书60页,自读课文的2~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青蛙、小鸟对天不同看法的句子,就能找到答案。

(自读课文,思考勾画。)。

(充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学会学习。)。

总结学生学习情况:同学们可真会学习,有的同学边读边画,有的同桌互相讨论,有的同学读书姿势很端正,大家学得都很认真。

(总结学习情况,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激励,一种欣赏,同时也会再次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继续投入学习活动中。)。

青蛙和小鸟怎样说天?

(组织讨论交流,学生各抒已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无边无际。指名读词,巩固识字。)。

为什么青蛙和小鸟对天会有不同的看法?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看图,看书回答,注重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

(学生纷纷发表见解,守秩序,讲礼仪的教育渗透在无声之中。)。

(学生有序地走出教室,先出后进,没有一个大声喧哗的,不同的方式看到不同的天,他们叽叽喳喳兴奋交流着,更深刻地体会了寓意。)。

通过亲身实践你有什么收获?

(自由交流收获,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也丰富了内心体验。)。

留心观察生活会给你更丰富的感受。老师告诉你一个秘密,深入情境地有感情地读,也会丰富你的情感体验。

(无形之中渗透学法和情感态度的教育。)。

全班合作:男同学当青蛙,女同学演小鸟,我自我推荐来读叙述部分,可以吗?

(孩子们最喜欢分角色读,一下子情绪高涨。)。

先别着急,怎样才能读好?

(“小鸟”和“青蛙”们纷纷发表意见,说出了读好的好建议。)。

(师生合作读。)。

大家合作得可真愉快,我们成功了。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

(出示小鸟和青蛙的头饰。)。

读得好,演得精彩,就能带上漂亮的头饰表演。先小组合作演一演吧!请小组内选出导演。

(在初读课文,体验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孩子们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极大地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表演的过程也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丰富了体验,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展现了孩子们的个性,对课文也是一次再创造。)。

(小组内演一演,指导巡视,并指一组表演。)。

他们演得怎样。

(组织生生互评,提倡欣赏的评价。)。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会怎么做?谁能接着往下演一演?

(激发了学生想象,进一步理解寓意。)。

学习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学生大胆展示收获,交流展示,张扬了个性。)。

三、巩固识字,写字。

1、精彩的表演进行到这儿,有一个生字宝宝着急了,他对我说:“老师,老师,快让我和同学们见见面,大家可别把我忘了?”

(出示字卡“信”)。

你还记得他吗?

(用“信”扩词,评选扩词大王。)。

(激发兴趣,吸引学生注意,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巩固生字,寓教于乐。)。

2、我们书后的田字格里还有5个生字宝宝正等着我们写呢?

(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

你认识他们吗?

(齐读生字)。

你认为哪个字难写?

(学生自主提出难字,使学生学得更主动。)。

看到“蛙”字你想到了哪个字?

(学生:洼、娃、哇……)。

(启发学生思考,联想旧知,巩固了生字,拓展了知识。)。

你为老师写好字提些什么建议?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地看字,练写为自主发现字在占格和笔画应注意到什么,学生学得轻松而主动。)。

(同桌互评)。

四、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各抒已见,展示收获,体验成功)。

五、作业收集与坐井观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故事!(培养学生自主积累意识。)。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篇六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4.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明确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法。

教学资源。

1.“5.12”大地震的概况,学生当时了解的地震信息和参与抗震救灾的活动。

2.学生搜集到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3.谭千秋老师的人物介绍。

预习设计。

1.初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3.搜集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学程设计。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唤起回忆。

1.看图片,感受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2.交流自己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二、在交流和倾听中了解谭千秋。

三、初读课文。

2.速读课文,用“    ”在文中。

学程设计。

1.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

2.看图片(书上的两幅),感受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3.请学生交流预习中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至少两个)。

2.简介谭千秋,先请学生讲,教师补充。教参57页。

1.通过预习,你能来模仿一下,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吗?(请生模仿)。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画出相应的语句。

四、朗读词语,概括主要内容。

1.分组朗读词语,解释通过预习已经理解的词语。

2.学习根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要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分段,概括段意,并体会写作方法。

1.自主分段,练习概括段意。

2.结合课文,体会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等写作方法。

什么样子的?用“    ”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文中还有两处也可。

1.分组出示词语,朗读,交流预习中理解的词语。

(1)废墟坍塌塌陷尘埃。

(2)震撼诠释生死攸关。

(3)妙语连珠大公无私师德灵魂爱与责任。

词语解释见教参57页。

2.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1.学习给课文分段,学生自主练习。

第一段(1)5.12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2.体会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等写作方法。

(1)第二段:正面描写第三段:侧面描写。

(2)第二段:环境烘托。

(3)第6节最后一句:细节描写。

六、作业:抄写词语。

作业设计。

1.高质量地完成本课的《习字册》。

2.抄写文中的词语2遍。摘抄文中的成语。

3.记住课后2中词语的意思。

4.完成《一课一练》中的第一到第三题。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课后3)。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难点: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资源。

1.“5.12”大地震的概况,学生当时了解的地震信息和参与抗震救灾的活动。

2.学生搜集到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3.谭千秋老师的人物介绍。

预习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透彻地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学程设计。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回忆主要内容,直入中心。

1.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及其概括方法。

2.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节。找找他是个怎样的老师?

二、学习第一段。

1.自主阅读,感受他是个怎样的老师。

三、学习第二段。

1.朗读课文。

2.学习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

学程设计。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写人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2.通过上一课的学习,说说谭老师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3.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节。找找他是个怎样的老师?

(根据找到的信息板书:横着写普通、爱与责任竖着写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1.自由读课文,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老师?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关键词:给小女儿、早早、平常。

1.朗读课文,先在小组内分读课文,再在全班展示读。

2.说说段意,比较这段的段意和文章主要内容的关系,体会抓住重点内容,删除次要内容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3.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

语言“大家快跑,什么都不要拿!快……”批注:在危急时刻,谭老师首先想到的是同学们的安危,他拼命呼喊自己的学生快速离开,具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动作“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四个学生。”

这段细节描写连续用了三个动词写出了在危难时刻,谭老师舍己救人的场景,谭老师在短暂的时刻那种以生命来换取学生生存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我们。

4.学习环境描写,体会其作用。

四、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思考这段的作用。

2.分角色学习三个侧面描写。

五、学习第四段。

1.朗读第11小节,体会文本表达的情绪线索。

2.理解话语的意思。

3.理解“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4.换题,巩固文章的中心。

3.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

(1)用“——”画出语言,用“~~~~~”画出动作。

(2)仔细阅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在旁边写上你的批注。

(3)交流:左边。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4.朗读鉴赏式学习四处环境描写。

(1)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体会连用3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

(3)楼房摇晃得……腾空而起。楼房马上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地动山摇。……楼房塌陷了……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5)朗读体会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烘托作用。

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去掉这段,你觉得行吗?(显然不可以,这段侧面描写使故事变得真实可信。)。

2.这一段引用了哪三位人物的话语?为什么这样选择?(救援人员、学生、老师)(他们的所见最后说服力)。

3.朗读课文,抓住救援人员的语言,抓住飞身,抓住生死攸关组织有感情地朗读。

1.朗读第11小节,体会文本表达的情绪线索:亲切—痛苦—赞颂。

2.课后3(教参56页)。

3.“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倘若请你把题目中的“最后”换成文中另外的词语,你会换成什么?

(爱的姿势/责任的姿势 /英雄的姿势 师德的姿势/千秋的姿势/)。

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的第2.3题,记住答案的要点。

2.完成《一课一练》中的第四题到最后。

3.朗读课文,每个同学都要做到有感情,优生用演讲的方式诵读。

4.整理课堂上对文本的批注,优生在此基础上整理好一篇读后感。

5.学有余力的同学搜集地震中的其他小故事,精读批注,争取获得阅读红苹果的奖励。

5.12四川地震资料馆:/。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1.这是一条世界上为流传的成功秘诀:(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

爱因斯坦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家。板书:爱因斯坦。

伟大。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明要求。

(1)画出文中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做好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思考的问题。

(2)检查生字词。

蓬乱纳闷踱步冷不丁衣衫不整。

蓄着温柔穿戴手把手一塌糊涂。

难写、易错字指导。

蓬乱温柔一塌糊涂穿戴。

明词义,特别是:蓄着、踱步、冷不丁、手把手、一塌糊涂。

(3)分小节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边读边指导)。

(一)、(1--3)偶然相撞。

(二)、(4--5)相遇。

(三)、(6)相邀。

(四)、(7--8)相处。

三、精读、学习第一部分。

(一)引入故事。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与小女孩第一次偶然相僮的情形。那是(1940年的一天下午……师读第1节)。

(二)精读第2节,思考爱因斯坦的怎样一个人。

同学们都知道了解一个人我们先要观察这个人。观察他的外貌、穿着、行为动作,再通过这个人的语言、事例来了解他。

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回答,加以引导、小结)。

外貌不拘小节,不修边幅。

穿着。

一边……一边……只知“思考科学”

对话描写平易、宽容、坦荡的胸怀。

(三)形成对比、产生疑问。

读第3节理解:小女孩的纳闷有没有道理?

(产生疑问,为下课学习体会爱因斯坦的伟大做准备。)。

四、作业。

1.描红、抄写生字词。

2.思考:小女孩初见爱因斯坦心里直纳闷,请同学们回去思考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作者邮箱:gaotian111981@.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篇八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

2、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理解寓意。

多媒体课件、幻灯、纸筒、头饰。

一、复习导入:

师: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根据课文内容提问题。

师:下面,我们就围绕它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1、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不到井口范围以外的天,所以它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因为小鸟天天在空中飞,亲眼看到天很大很大,所以它认为天无边无际。

二、亲身实践,探究新知。

师:说得真好,请同学们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天,无边无际。

生:天,的确很大。

师:你们再用纸卷成纸筒去看看天,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天不过纸筒口那么大。

师: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

生:因为长长的筒壁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上去天只有纸筒口那么大。而走出教室看天,没有什么障碍挡住我们的视线,所以天无边无际。

师:看画面,你们明白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吗?(多媒体画面演示: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生:(看画面)明白了。这时因为青蛙的视线被厚厚的井壁挡住了。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说得好极了,下面,我们来读读第二次对话。

(小组分角色朗读)。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篇九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

3、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4、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三、教学准备:

学生查阅有关汶川地震的资料、ppt。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

我们今天要学的《最后的姿势》,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他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师爱的赞歌,用鲜血铸造了高尚的师魂。

二、揭示课题,了解谭千秋。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

2.分组出示词语,朗读,交流预习中理解的词语。

(1)废墟、坍塌、塌陷、尘埃。

(2)震撼、诠释、生死攸关。

(3)妙语连珠、大公无私、师德灵魂、爱与责任。

2、交流。 。

2、谁来说说,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作出这选择的呢?

3、出示: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

为什么这句话会让你感受到情况十分危急? 。

4、你还从哪儿感受到情况十分危急的?(情况越来越危急了!) 。

出示:第五自然段 。

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震撼的?请你自己读读,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 。

你觉得老师说的话有没有道理?

1、引读十一自然段。

八、总结 。

其实,在5.12中,在那灾难爆发的那一刻,不仅仅是谭千秋老师,还有很多很多的老师,他们都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学生的生存,他们都用自己最后的姿势震撼了所有的人,他们用生命铸就如天大爱,诠释了最高尚的师德灵魂,演绎了爱与责任最深刻的含义,让我们一起瞻仰那一座座不朽的丰碑。(图片、音乐)。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篇十

2.展示上节课学习的收获。

(1)词:读读说说,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用得好?

(2)句:出示句子,让学生边读边记。

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3)填空:

1.出示要求会认的字,指名读字组词或造句。

2.出示要求会写的范字“脱、冻、溪、棉、探、摇、躲”。

(1)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结构上的特点(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2)仔细观察,学生互相提醒写字时值得注意的地方。

(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探、躲”,“探”的右半部分要一笔一画细致分析、指导,秃宝盖不宜太宽,“小八”的右边是点,“木”字横要短,撇捺要舒展;“躲”字的第七笔撇不出头,“朵”字写得瘦长一些。

(4)学生练写和范字比较。

1.读一读。

寻找柳枝嫩芽、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丁丁咚咚。

2.找找说说,看谁组词多。

(1)做课后“找找说说”的练习。

(2)照样子,填一填:

遮掩遮遮掩掩躲藏__________认真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读课文,自主积累。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背,读读演演或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然后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积累词句或段落。

(3)练习背诵课文,组内练习背诵,介绍记忆方法。

1.画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然后写一句话。

2.播放歌曲《小鸟,小鸟》,在想象中结束教学。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篇十一

2、能够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卖火柴的小女孩》配乐并进行朗诵。

3、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并积极大胆的参与表演。

课时: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我们“闪客大擂台”栏目做客。大家平时喜欢看动画片吗?你们想知道一部好的动画片是怎么制作成功的吗?你可以根据动画片的内容把他即兴模仿表演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尝试一下,我们栏目今天要给大家推出的是一部同学们都很熟悉的童话剧,下面我们首先来听听这部影片的插曲。

(课件播放没有声音的动画片)。

二、体验探索。

1、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和刚才的观看,大家都知道这童话剧可以分为三段,下面请大家给每段起个小标题吧!

2、大家觉得这部动画片少了什么?

3、接下来,我将邀请大家一起来完成这部动画片的制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大家分为三组,分别是“朗诵组”、“配乐组”和“表演组”。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些道具,请看大屏幕。

4、各组的方案都基本出台,下面我们分别来看看。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案。

第一段寒夜卖火柴《悲歌》。

第二段五次点火柴《祝你圣诞快乐》《梦幻曲》。

第三段冻死在街头《梦幻曲》或《悲歌》。

分组上台展示。

三、综合表演。

1、学生集体合作表演。

2、生生自评互评,老师引导,归纳学生意见,评出最佳表演组合。

四、总结全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