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教育孩子说谎的故事优质(大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21:05:27 页码:8
教育孩子说谎的故事优质(大全11篇)
2023-11-26 21:05:27    小编:zdfb

总结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能够让我们对自身的成长变化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在总结中要注意用事实和数据来支持观点。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总结的技巧和注意事项,请大家参考。

教育孩子说谎的故事优质篇一

一次下午吃完点心,准备打扫卫生时,万老师发现在垃圾桶里放着一块完完整整的只吃了一口的点心。为这事,我们俩个在孩子之间展开了调查。其实,我们俩个都知道是谁仍的,因为我们在餐桌子时都看见了谁吃谁没吃了。但是我们没有直接点名,而是采取调查询问的的方式,目的是想让这个孩子自己站起来,勇于承认错误。经过一遍遍的询问,每个孩子还是斩钉截铁的说不是自己。我们又让孩子看着我们的眼睛说一遍不是自己,这时那名幼儿眼神里已有些恍惚,但嘴里还说不是自己。然后,我又说:“请小朋友把小手背到后面去,我和万老师要检查每个小朋友的小手,如果是你丢的,你的小手上就会写着“说谎”这俩个字,而这两个字只有我和万老师才能看得到,你们是不能看到的。在检查小手前,请那名小朋友主动站起来承认错误,我和万老师还有小朋友都会原谅你的,如果你不站出来,而且被我和万老师检查出来的话,今天晚上天上的白胡子老爷爷就会把你悄悄带走,你就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说到这里,还是没有小朋友站出来,而我看得出那名小朋友一直在观察着自己的小手,生怕会写着“说谎”那两个字。见没有站出来的,我们就按照计划让小朋友闭上眼睛,把手背到后面然后检查小手,检查一遍后,那名小朋友还是没有站出来,不过看他已经是按耐不住了。这时我和小朋友说:“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是哪个小朋友,既然他不站出来,那么今晚就让老爷爷把他带走吧”。话音刚落,那名小朋友眼含泪花的站了起来说:“老师,我错了”。

对于这件事情,事后我觉得我们处理的方式有些仓促,而且有些不符合教育的规律,那名小朋友最后能主动站出来,并不是我们教育的结果,而是恐吓的结果,如果不是恐吓,可能那名小朋友还是不会站出来。

对于孩子说谎,网上有篇文章是这样说的,我觉得很有道理,值得我深思。作为老师家长,都应该看看。小孩说谎,并不说明他很坏!

首先一、澄清一个概念。什么是“撒谎”?简单说,就是不说真话。但不说真话是不是就一定是坏事呢?显然不是。对坏人撒谎是好事,否则,坏人问孩子什么,孩子就老老实实答什么,就成了坏事。所以,必要的时候,还要让孩子学会撒谎,相信家长们也是这么做的。但对好人撒谎就不行了,就是坏事。

二、分析一下原因。孩子撒谎、不说真话的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源于一个“怕”字。怕什么?怕挨骂,怕挨打,怕别人不理他,怕自己受伤害。也就是说,孩子撒谎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老师家长要给予理解。另外,孩子之所以撒谎不说真话,也是来源于他做错事了,并认识到自己做错了,应该说,撒谎的孩子已经有了是非观念,从这点上来说,孩子撒谎更应该给予理解和宽容。不说真话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一个“想”字。想什么?想得到好处,得到好东西,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这种想法应该给予理解,尤其是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因为这是人之常情。老师家长不能忽视孩子的这个想法。当然,为了得到这些而撒谎是不对的。

教育孩子说谎的故事优质篇二

他们常会将想像与现实混淆在一起,明明是自己的愿望,却说得像真的一样。如将幼儿园的东西带回家,说:“这是我的!”其实,他并不是有意“说谎”。而是以为玩过的就是自己的。

2、“虚荣心”作怪。

很多孩子为了能“赢”而在游戏或学习中“撒谎”。明明知道规则,却偏偏违反,还装作无辜的样子说“不知道”。再如,为了与同伴攀比,没有的东西却说“我家也有,可好玩了”。

3、取悦长辈。

孩子做事时不仅想做好,很大程度上也想让父母、老师高兴,从而得到更多奖励。成功难度较大时,为了不让父母、老师失望,只好“说谎”。

4、逃避惩罚。

“要真说了我不乖,爸爸妈妈会批评我。”这些都是孩子真实而又天真的想法,而“说谎”有时还真能躲过“一劫”!

5、获得“自由”

孩子看动画片正在兴头上,父母开始催促:“该写作业了!”于是孩子顺口说:“写完了”,因为说“不想做”往往不被接受,而随口一个谎话倒容易搪塞过去。

6、引起对自己的关注。

孩子很多时候不会表达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可能用一些“谎话”来表达。“妈妈,我一个人很怕黑!”——其实只是想让母亲陪他。“爸爸,我这里疼”——其实是想和父亲亲近一下。

对孩子的说谎现象,不同年龄的孩子,含义不同,成人要善于合理分析,找出孩子说谎的动机与原因。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你不仅关心他们的行为,更关注他们的需求。不要因孩子的某一次谎言就定性,如对孩子说“你就是爱说谎”“你这个小骗子”等,更不要用暴力的方式试图改变孩子,这样做只能让孩子把谎话编得更圆满。对于孩子说谎是因为不诚实或其他不够积极向上的心理,家长应直接告诉孩子说谎不好,让孩子明白说谎的后果,并以身作则。

教育孩子说谎的故事优质篇三

四岁后的孩子,社会交往能力在初步发展阶段,对很多事物还表达不够完善。头脑的想象力丰富,孩子还不会区分事实和心里所想的有什么不同,所以家长不能把孩子说的认为是谎话。孩子说出一些小谎言,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本能反应,是非常天真的,很好理解。所以面对孩子说谎时,家长不必反应过度,或立即戳穿孩子的“谎言”并立即加以呵斥,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关注什么事情,帮他解决,了解他为什么说谎,给孩子恰当的引导。

孩子为了不想让幼儿园,说肚子疼,父母先确认是否真的是否是肚子痛,如果是假的,就告诉他去了幼儿园是很好玩的,有很多小朋友在等着他一起做快乐的事情。如果这时孩子仍然坚持说疼,就不要上学,但规定病了不能出去玩、不能看动画片、玩玩具、吃好吃的东西,只能躺着休息,给予冷处理,这样下次孩子不就愿再赖在家里不想上学了,或者孩子否认打碎家里的某样物品,需要从家长的处理方式也要恰当。

因为人都有做错的时候,成人都不例个,孩子调皮、喜欢玩、跳来跳去,打碎家里的某些物品是非常正常的,妈妈应首先关心孩子是不是受伤了,“妈妈下次把这个东西放在更稳妥的地方”,“宝宝下次这样就不会摔坏它”,这样的处理方式下次孩子下次如果做错了会愿意承认。打碎了东西都不是故意的,不该受到斥责。如果家长能及时给予孩子足够的肯定和欣赏,孩子就不会编造谎言来讨好父母。

养成说谎毛病的`孩子家长对其都比较严厉。而孩子的过失不能得到理解、宽容,为了逃避责备才会说谎。无论孩子做错了什么,只要说了实话,就不应再受到惩罚。如果承认了错误反而引来父母更大的怒气,孩子下次还会本能地说谎。日常生活中,父母快乐、随和,关心理解孩子的需求,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无论发生什么,回到家里总可以得到父母的支持和理解,孩子就会向父母倾诉内心的感受,永远不会说谎。无论多大的孩子也不例外。

孩子说谎了,家长首先不要把这件事看得太严重,毕竟还是孩子,面对孩子说谎应积极找出原因,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理解,这样孩子得到父母的肯定,以后都不会再说谎了,因为这也同时会让孩子明白,生活中诚实才更讨大人喜欢。

1.将想象和现实世界混淆。

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很多时候会自己凭空想象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并说得和真事一样。这并不是孩子在说谎,而是孩子的想象。有时孩子把所想象的事物当成了现实,因为他还分不清想象的情景和现实之间的界限。有的父母往往把孩子的各种想象和说谎混为一谈,这样责怪孩子是很不公平的。

2.为了引起注意。

孩子有通过别人的注意来肯定自己存在的特性,如果在孩子的经历中,说谎比较能引起成人的关切,孩子就能用这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

3.父母的教育不当。

有些孩子说谎,往往与成人的影响有关,特别是家长的说谎行为,常是造成孩子说谎的直接原因。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权威人物,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说了谎,就会使孩子产生“说谎不为错”的错觉,最起码也为他们的说谎壮了胆。

4.容易受别人的暗示。

家长不能用暗示性的提问口气问孩子,例如:“你是不是把玻璃弹子吞进肚子里去了?”这种暗示性的提问,很多孩子会回答:“是的。”如果你耐心些问孩子:“弹子哪里去了?”孩子会指着桌子底下告诉你:“弹子滚进桌子底下去了。”

5.为了达成某种愿望。

有时,小孩子常会把希望得到的东西当成已经得到的。这是由孩子心里活动和思维发展尚不完善,因而产生了“幻想”,并非真的说谎。

6.为了逃避某些事。

有时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某些事情,比如:孩子不愿去上学,就会说:“我肚子痛。”孩子的这类说谎,往往是恐惧心里所致。而滥施惩罚就是造成恐惧心里从而导致说谎的一个重要原因。孩子做错事或有行为过失时,为了开脱责任,逃避家长、老师的惩罚或打骂,便有意说谎。

教育孩子说谎的故事优质篇四

五岁半的玲玲平时是一个乖巧懂事、诚实、遵守规则并且有错勇于承认的好孩子。可是最近却有许多小朋友向我告状:玲玲偷藏了她们的玩具,小朋友们的话引起了我对玲玲的关注。

星期五的上午,又到了孩子们从家里带玩具到幼儿园进行分享的活动时间,涵涵从家里带了两只很可爱的松鼠毛绒玩具。分享游戏刚进行了一会儿,涵涵便对我哭述到:“杨老师,我的小松鼠被玲玲藏在了垃圾桶里。”此时,雯雯和涵涵一起走过来异口同声地说:“杨老师,我们亲眼看见玲玲将涵涵的小松鼠藏进了垃圾桶!”这时,涵涵又说道:“杨老师,我问了玲玲,她说她不知道。另外,我的还有一只松鼠也没看见了。”

我单独找来玲玲了解事情的经过。“玲玲,听涵涵说她带来的两只松鼠毛绒玩具都不在了,你看见了吗?”“我不知道。”孩子的回答有些不自然,她低着头,两手相互搅动着,显得有些紧张与不安。我微笑着说:“玲玲,没关系,你仔细想想,想好后再来告诉老师吧。”当我刚要离开时,玲玲开口对我说:“垃圾桶里的小松鼠是我藏的。另外一只小松鼠藏在我的书包里。”她立刻往教室外跑去,从书包里拿出了另外一只粉色的小松鼠。

在此之前,玲玲同样也隐藏过其他小朋友东西,她为什么不愿承认自己的行为,要用说谎的方式来回避呢?我该怎样帮助她呢?这两个问题萦绕在我脑海中。通过和她家长的沟通,了解玲玲在园外没有发生过此类事件。回忆在班上的几次事件,对这些信息进行梳理:

问题一:她通常在什么时候说谎?

我发现,玲玲通常在看到小朋友带来新的物品时,在没有经别人的允许便对其物品进行支配,如将其隐藏起来。但每一次隐藏后都没有将物品占为己有,而是看见别人找不到物品时觉得很好玩。为了避免被同伴指责,玲玲就会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行为。

问题二:她一般会对谁说谎?

她说谎的对象主要是同伴。

问题三:当她说谎之后,成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在她说谎之后,我采取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讲述故事和讲道理方法进行引导。

问题四:我的帮助对她的说谎行为有效吗?

效果不太好。从前几次的藏物品说谎到今天的藏毛绒玩具说谎,说明玲玲的说谎行为并没有改善。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整理,我发现,玲玲每次隐藏同伴的物品,都是在没有经同伴的许可而支配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每次隐藏之后,玲玲并没有将物品归为己有,而是为避免受到物品主人的指责,用了说谎的方式来掩盖自己的行为。这说明,玲玲的说谎行为主要源于她的物权意识不清(这里所指的物权不是指占有权,而是指对物品的支配权)而导致的。

孩子在两岁多的时候常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东西都不肯和别人分享,甚至妈妈也要不到他手里的东西,此时的他们正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成人只需正确看待和引导,便能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物权意识。如当自家孩子想玩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时,成人应告诉孩子:“在得到了小朋友的许可才可以玩,我们可以先问问别人愿意把玩具给你分享吗?”在分享之后,引导孩子:“这是别人的玩具,玩了之后要归还给别人,还要说‘谢谢’。”物权意识不清的玲玲已经错过了建立物权意识的敏感期,成人也不要过于担心和着急,我们需要做的是,对孩子进行耐心的引导,并在真实的环境中帮助孩子去了解和感知什么是物权,从而建立起正确的物权意识。

对玲玲“说谎”行为的问题分析,理清了问题发生的原因,让我学会了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孩子说谎的原因,更让我意识到,每当孩子出现说谎行为时,成人应客观、多角度分析原因,只有找到说谎的真正原因才能用相应的方式去解决孩子说谎的问题。

教育孩子说谎的故事优质篇五

苦,也就是短。

怎么讲?

沉溺于“苦”的人,生活自然漫长无比,临死前才发现时光空度,短暂无比。

反之呢?

反之,无憎恨之心,无愤懑之心,无嫉妒之心,安心做好每件事情,不后悔,不虚度,人生就既不苦,也不短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育孩子说谎的故事优质篇六

一路上,小和尚不时地对老和尚抱怨:“坐在禅房里念经多舒服,为什么非要千里迢迢地出来化缘呢?”

走到江边,小和尚看见几只逆水而游的鱼,又开始借题发挥:“这些鱼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

“可它们正在享受快乐呢!”老和尚说。

“明明很辛苦,怎么会快乐呢?”小和尚嘟哝着。

“它们享受的是奋斗的快乐啊!”老和尚说。

“顺水而行,不是更安逸、更舒适吗?不是可以享受一种更大的快乐吗?”小和尚反驳说。

“你看见那片黄叶了吗?”老和尚指着漂流在江面上的一片黄叶说,“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随波逐流,才会享受这种安逸和舒适啊!”

教育孩子说谎的故事优质篇七

有些时候,孩子之所以说谎是因为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所以,家长们应打消孩子这样的顾虑,让宝宝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说想说的话,这样他们也就没有必要撒谎了。

家长们把孩子捧得太高,而孩子并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程度,他们就有可能选择说谎,因此,这是父母们需要改变的地方。

一般情况下,孩子并不是有意去说谎,当家长们发现孩子说谎时,应了解情况,并给孩子一定的心理安慰,而不是责怪惩罚,安慰孩子有什么情况可以跟爸爸妈妈好好说,不要选择说谎。在教育孩子方面,温柔的鼓励远胜于严厉的.苛责。

在教育女儿时,我总是用信任的方式与她进行交流,减少警告等用语的使用,这样孩子充分感受到我对她的信任,做事就会做得更好。我常说的句子有“我相信你一定做得好”、“你真棒”、“妈妈为你加油”、“坚持就是胜利”。

在生活中我要求爱人和我要以身作则,以诚实为女儿树立榜样,努力做到在女儿面前不失信、有信用,做到有错就改等。

教育孩子说谎的故事优质篇八

“我是黄金!我是黄金!”一块黄金,为自己尊贵的身份而自豪。主人要把这块黄金打成一枚金戒指。这块黄金却不高兴。它想,我是黄金啊,黑乎乎的生铁需要锻打,难道黄金还需要锻打吗?“我不需要锻打!我不需要锻打!”这块黄金在内心里呼喊。

不知何故,主人放弃了打金戒指的念头。这块黄金为自己不必遭受锻打而自豪。这块黄金被主人藏在不见天日的秘处。它哪里知道,正是因为它没有经过锻打,没有成器,才不能见世面。

教育孩子说谎的故事优质篇九

有一个木匠,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干活,他的生意非常好,每天从早到晚,院子里锯子声和锤子声响成一片,地上堆满了刨花,堆满了锯末。一天晚上,这个木匠站在一个很高的台子上,和徒弟两个人拉大锯,锯一棵大树。拉来拉去,拉来拉去,一不小心,他手上的机械手表表带甩断了,手表就掉了地上的刨花堆里了。

当时手表可是贵重物品。这个木匠赶紧下来找。可是地上刨花太多了,怎么也找不到。当时正是晚上,他的很多徒弟也过来打着灯笼帮他一块儿找,大家伙儿一块儿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那小小的一块表。木匠一看,也没办法,算了算了,不找了,锁上门,等明天天亮了再找吧。这个木匠就收拾收拾,准备睡觉了。

过了一会儿,他的小儿子跑了过来:“爸爸,你看你看,我找到手表了!”木匠很奇怪:“我们这么多大人,打着灯笼都找不到一块小小的手表,你怎么能找到的呢?”

小孩说:“你们都走了,我一个人就在院子玩。没人干活了,这院子里静下来了。我忽然听到嘀嗒、嘀嗒、嘀嗒的`声音,我顺着声音找过去,一扒拉就找到手表了。”

教育孩子说谎的故事优质篇十

昨天晚上,偶然从手机上看到一段小孩子敲着木鱼读书的视频,仔细一看,这个孩子读的论语教材,跟我给二宝买的教材一样。字比较大,适合小小孩。马上招呼她过来看,她认真专注地看完。我说:“这可真是个好宝宝!他读得多好啊!”

二宝马上问:“那坏宝宝呢?”

我平时经常给她灌输,只有好宝宝才有资格读经典,因为好宝宝知道珍惜机会,懂得妈妈和老师的爱。

我赶快说:“经典不给坏宝宝读的。你可是好宝宝啊!”

她认真地点点头,要求再看一遍。我答应了。

看完后,我说:“你看,这个宝宝的书跟你的一样。你想不想读?”

她马上兴高采烈地说:“我也要读!现在就读!”说着立即跑到卧室去找书。

拿出书来,像模像样地点着每个字读了《三字经》的第一段,还想往下读。我说先不要读了,再把刚才那段再点读一遍吧。

读第二遍时就心不在焉了。

但是,这家伙以前可是连一遍也不肯认真指读下来的。这次真是史无前例了。

我在想,对于孩子来说,伙伴多么重要,氛围多么重要啊!

姥姥说,对啊,皇帝读书还要有陪读呢。

这件事情让我更加坚定努力的方向,一定要找机会把幼儿经典家塾做起来!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公众号:读书巴学园。

教育孩子说谎的故事优质篇十一

女儿今年5岁了,一些简单的画册内容她都看得懂,是个相当聪明伶俐的孩子。

有一天,她从幼儿园回来后,告诉我:“这些五颜六色的小球球是我今天在幼儿园捡的。”说着说着,就从口袋里掏出几个很漂亮的塑料球给我看。我便赞扬了她的小球很美。

第二天,我到幼儿园接她时,发现在幼儿园的玩具筐里有许多她“捡”的小球,便知道她昨天所谓“捡”的小球实际上是幼儿园的玩具。当我再一次问她是地上捡的,还是幼儿园的玩具时,她仍然坚持说是捡的。我很生气,但想到孩子还小,应循循善诱。于是我就给她讲了一个拾金不昧的故事,告诉她怎样做才是好孩子:“捡到东西要交给老师或妈妈;别人给你东西时,要妈妈在场同意后才能够收下。”当我再问她“捡的小球该怎么办时?”她说应该给老师。我看着女儿天真无邪的'小脸,心里充满疼爱。

通常这个年纪的小孩,不太会分辨自己希望中的事情与现实中的事情到底有什么差别。比如女儿“捡球”这件事就可能代表她的一个愿望,或也可以视为她的一种想像力的表现,但并不能算是说谎。这也是孩子的一种年龄特点吧。

孩子的谎话,在很多时候都没有什么目的,只不过是脑海里所想像的与现实的情形产生差距而已。

因此,若父母不经了解,就一味地认定孩子在撒谎,而不追究其原因地严加斥责、惩罚不但没有用,反而会适得其反。因为在这一方式处罚孩子,就可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上造成伤害。您可以通过给孩子讲个故事的方法来告诉孩子“别人送东西给你时,要妈妈或爸爸在场才能收下”,让孩子注意不要任意拿取、收受别人的东西就可以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