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论文大全(模板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2:31:58 页码:10
2023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论文大全(模板19篇)
2023-11-12 12:31:58    小编:zdfb

总结是一种培养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是不断进步的关键。掌握一些好的总结写作技巧和方法,会让你的总结更有说服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论文篇一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紧密相关。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在实现这一改革中,作为在学生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语言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但是,长期以来,数学语言的教学在我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老师认为语言表达教学应附属于识字、阅读、写作教学。大部分班级的数学课堂,教师讲得过多,学生说话的机会少,只有几个学生争相发言,绝大多数学生变成了光听不说的“机器”,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表述自己意见时,语言罗嗦、词不达意、条理不清,有的干脆站立不语,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向活动”。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差。因此,我进行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进行此次调查活动。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教师方面主要包括:

(二)、学生方面主要包括:

三、调查对象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一、二、三年级120名学生。

四、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学生问卷设计了9道封闭题。教师问卷20份,设计了8道题。

五、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一部分:对教师问卷的分析。

调查内容选项人数比例。

语言表达的积极性大部分愿意61060%。

少部分愿意41040%。

很少有人愿意0100%。

语言表达的正确性连贯性大部分学生能达到0100%。

少部分学生能达到61060%。

个别学生能达到41040%。

一般51050%。

甚少51050%。

少部分能正确使用61060%。

个别能够正确使用41040%。

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每个学生比较平均21020%。

大部分经常说51050%。

少部分经常说31030%。

给学生说的时间大部分51050%。

少部分51050%。

基本没有0100%。

使用鼓励性语言的情况经常鼓励每一个学生11010%。

对表现好的鼓励71070%。

偶尔会鼓励21020%。

第二部分:对学生问卷的分析。

调查内容选项人数比例。

课堂提问经常297737.7%。

偶尔417753.2%。

不敢7779.1%。

回答问题经常回答问题227728.6%。

有时回答问题287736.4%。

很少回答问题277735.0%。

回答问题的正确情况经常是正确237729.9%。

有时正确,有时错误447757.1%。

经常答错107713.0%。

代表小组发言非常愿意163447.1%。

偶尔愿意173450.0%。

不愿意1342.9%。

父母问上课发言的情况经常277735.1%。

偶尔327741.6%。

从不187723.3%。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课堂提问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减少,只有20%的学生经常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只占10%-20%,我们的家长对于学生的课堂发言也比较轻视,只有三分之一的家长经常询问学生的上课发言情况。

六、调查结论。

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着相当大的隐患,造成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低下的原因有许多,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和课堂观察,剖析其原因主要有这样三类:

(一)、学生方面:

1、指导答案,内向,不想说:

有些学生性格内向,只愿作听众。其实这样做,非但教师的威信难以持久,而且学生的参与也只是停留在表层,只是些机械模仿式的简单运用,缺乏语言表达的技巧,缺乏理清条理进行不断思辩的能力。由于学生不敢说,也就难以暴露其思维过程,学生的创新意识受到压制,而且一些错误的认识由于没能及时得到纠正,很可能会在以后的练习中再次出错。

2、畏惧,不敢说:

由于有少数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所谓的尊严与权威,不允许学生有任何不同于自己的见解,使得学生“师云亦云”,丝毫不敢越“雷池半步”,当学生站起来面对众人时,就有两种担忧,一是怕自己心中的形象不能为他人所肯定;二是怕自己表现出与形象相反的形象来。因而学生当众作口头表达时,往往会表现得紧张不安。这种心理上的紧张畏惧感,导致学生说话张口结舌,零碎语、口头禅增多,断断续续,语不成句,语序颠倒等现象,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主要是由于学生缺少语言实践,自信不足造成的。

3、阅读量小,数学语言积累少,不会说:

广积才能薄发,人非生而知之,没有“进”也就没有“出”;没有积累,也就没有倾吐;没有吸收,也就没有表达。腹有诗书气自华,不善读书,缺乏语言积累,自然无话可说。我们的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量远远不够,缺乏丰富的数学语言积累。

4、缺少自主学习:通过观察、访谈,我们还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我曾问过一些同学数学书上的一些标记的.意思(比如说:虚线方框、虚线表示的数字等),多数同学竟然说不清楚。多数同学的课前预习,就是把要学的内容读一遍,至于是否看懂,能不能进行一些模仿练习等从不考虑。

(二)、教师方面。

1、提问方式不当: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农村学校部分教师的观念还未得到更新,在教学中重讲解轻训练,重分析轻感悟,重理解轻运用。在课上的提问过多、过难或过简单都会影响学生数学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2、激励性语言少: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而浓郁的兴趣一直被认为是学生的“润滑剂”,只有当学生有了想说话的愿望时,他们才会情绪高涨,畅所欲言,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也就在积极的言语活动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发展。而训练形式过于单一、老套,就难以让学生迅速产生说话动机。

3、指导性语言少:语言教学常常“停留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观念认识上,未认识到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更很少探索其培养方法。数学语言常成为数学教学的难点。数学语言难懂难学,教师对数学语言的教学不够重视,缺少训练,以致学生不能驾驭数学语言。有的人认为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事,其实不然,数学语言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常在数学课堂中出现会做不会说,爱说说不出的现象。

4、没有创设说话机会:小学生掌握规范的数学语言必须进行反复练习。可目前有的数学教师为了赶进度,一个问题点到即止,没有真正从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考虑,教师布置自学或讨论内容时,很多同学消极参与,被动地等待老师讲解,使学生产生了思维的惰性和消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三)、其他因素:农村周围交际的环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家长不够重视、缺少与孩子应有的言语交流;学生的听力、记忆力等也间接影响着语言表达能力。

这些与素质教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的精神是相悖的。它不利于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培养和自主学习精神的弘扬,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课业负担过重,这既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七、教学建议。

对于数学语言的使用以及教学情况,有的教师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科学性、准确性、逻辑性等,另外在课堂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等都需要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教师自身语言素养,明确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目的,掌握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多种教学方法。

2、加强数学课堂教学中“说”的训练。

参考文献: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大学出版社,7月。

《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第9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论文篇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把自己“溶入”到数学课堂活动中,并且自觉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首先得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表达的欲望。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越感兴趣,参与的意识就越强烈,思维也就越活跃。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采用多种形式,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肯想愿说。

首先要让学生体会数学语言的美感,激发想说的兴趣。数学语言表面上显得枯燥乏味,其实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准确、严密、简明,蕴藏着丰富的内涵,有一种内在的美感。充分理解、掌握它,就能领略其中的微妙之处,感受其中的美的意境,从而激起学习、探究的兴趣。比如:在教学除法时,关于余数的表述:余数必须比除数小,而学生往往会说“余数不能比除数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较,了解到两种说法的不同,深入体会到数学语言表达的严密性的美,而感受到数学语言表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

其次要让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愉悦,体验表达的快感。学生只有在不断得到鼓励时,他们的语言表达才能完全与流畅的思绪一致,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释放的机会,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也才有畅所欲言的欲望和兴趣。所以,我们在课堂中,要尽量给学生创设一种各显其才的机会,坚持面向全体,紧抓少数的原则,有意识地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向不同水平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来回答:难度偏低的问题,让一些学困生回答,那怕是说头丢尾,也以鼓励为主,再请其他同学补充,让后进生拿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加深记忆,又不打击说的积极性;优秀学生回答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不太难的问题则安排中等学生回答,这样,调动每个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各类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1.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

受地域文化、所处年龄段、自身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容易产生害羞、尴尬等心理。当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自身的羞愧感以及其他学生的嘲笑加深了学生的自卑心理,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更阻碍了其进一步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对此可适时打造新型学习环境,设立奖惩制度,当教师提问问题时,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加一分,答对问题者加两分,嘲笑同学者扣一分,最后按照学生所得分数高低划分等级,发放不同奖品,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除设立奖惩制度外,在日常讲课中,当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教师也要避免严词相对,鼓励帮助学生动脑筋打开思路,得出正确答案。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身为教师要做好榜样,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而是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良好的学习、讲课氛围必不可少。

2.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学习效率、开阔学生视野有重要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可调动学生集体参与,凝聚小组智慧,得出智慧结晶。在小组讨论中,面对同班同学,有效化解学生尴尬心理,学生活跃发言,表达自身想法。在教师面前,部分学生可会因敬畏老师等原因而导致想法无从表述,在同龄人面前,学生意识到自身与周围人身份平等,可自由表达自身想法。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激发学生们的思维深度、广度。在讨论问题的最后,各小组派代表做出总结,教师对优秀小组表扬,同时鼓励表现略差的小组,照顾学生情绪。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不错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俗语讲“众人拾柴火焰高”,小组合作既有利于学生团队意识、领导意识的培养,也有利于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长处,与同龄人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3.多种方法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固定思维、固定解题思路禁锢了学生思维,应采取多角度、多方法解决问题。如下一道百分数应用题“三阳去年植树15万棵,今年植树比去年多20%,今年植树多少万棵?”通过分析题意,引导学生概括问题的实质并叙述出来:把去年植树15万棵看作单位“1”,求今年植树多少万棵,就是求去年植树数的(1+20%)是多少,进而叙述为求15的(1+20%)是多少。所谓“扩展”,把简单的式子用不同方式叙述成文字题,把简单的文字题改编为应用题,一题多用,一题多变,鼓励学生改题、做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可拓宽学生解题思路。定向思维往往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与语言表达密不可分,通过拓宽学生思维角度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述水平的重要渠道。

1、小学生的模仿力较强

小学生的模仿力非常强,教师的数学语言是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语言。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榜样,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语言,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正确的数学语言,在教学中,一定要用词正确,简单扼要,前后连贯,逻辑性要强。譬如说:在进行西师版必修四下册《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的过程中,教师先对一个题型进行计算,继后让学生加以模仿。

如:36×25=9×(4×25),做完这道题教师应该给学生讲解一下解题思路,就上面这道题是根据已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在运用乘法结合律。通过教师的讲解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出几个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解题并向教师或同学谈论其算理,也可以让学生研究与讨论有无其他解题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还可以让学生对已获得知识加以巩固,进而提高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2、小学生具有间接性的特点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具有间接性的特点,需要教师在学生的描述过程中适当的进行引导与分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使用正确的数学语言,也可以促使学生思维性和逻辑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论文篇三

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因此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把思维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

例如:在教学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的应用题时,先出示题目: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几个瓶?再让学生读题,分析解题思路。当学生回答出求需要准备几个瓶,就是看2.5千克里有几个0.4千克时,我先让学生猜一猜需要几个瓶,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算出结果为6.25,我问学生:“按‘四舍无入’法我们准备6个瓶子可以吗?”学生回答说“不可以。”我又问:“为什么?”学生都知道需要再准备一个瓶子装剩下的0.1千克油,所以需要准备7个瓶子才行。最后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老师并告诉:这种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数的方法叫“进一法”。随后用同样的方法教学了“去尾法”。由于这些例题都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容易理解掌握。这样也引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思维动机。

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

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

1.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

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

2.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

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抓住转折点,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因此,批判性思维也是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设计些陷阱式的思维问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一个问题正面学习完以后,仅有大约百分之六十的学生基本掌握,有的学生因用错了概念、法则、公式、定理而把题做错。因此,应加强从反面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当讲完某一数学知识后,我故意设陷阱给学生,创设下列情境:一是使学生欲言而不能,心欲求而不得;二是诱使学生“上当”“中计”。经过分析批判后才恍然大悟。这种对事物的认识正确程度是正面培养所不能达到的。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情况下,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

2.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

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举个具体例子:“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如要作出正确判断,学生就要分析偶数里面有没有质数。而要弄清这一点,要明确什么叫做偶数,什么叫做质数,然后应用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去分析能被2整除的数里面有没有一个数,它的约数只1和它自身。想到了2是偶数又是质数,这样就可以断定上面的判断是错误的。

3.设计一题多变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知识的结构,都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照知识的内在联系,适当地运用“一题多变”,可以防止学生的认识局限在所学的例题里,还可以避免解题的思路来束缚原有的路子,从而增强学生解题的应变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情况下,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通过练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论文篇四

数学猜想是人们依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运用非逻辑的思维方法,凭借直觉而作出的假设和预测。它是人们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知识的手段和策略。小学生的猜想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

一、仔细观察,注意引导观察猜想。

观察是感知事物的窗户,是发现规律的渠道,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有意义的事实和信息,让学生通过观察而获得猜想。例如,教学“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这节内容时,我给学生提供一组分数,让学生观察、试算后猜想: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与这个分数的哪些部分有关?有的说可能与分母有关后,又让学生猜想,与分母有怎样的关系?有的说可能与分母是奇数还是偶数有关,有的说可能与分母是合数还是质数有关,也有的说可能与分母所含有的质因数有关。学生经过一番讨论,举例验证,最后形成共识。这样的教学,充分展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分类比较,注意引导归纳猜想。

归纳是由一系列具体的事物概括出这类事物的一般属性或原理。归纳是认识事物本质属性的手段,是发现数学原理的途径。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当为学生提供几个代表性的事实,从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中寻找一般属性,通过归纳获得猜想。例如,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者先让学生计算2、3、4、5、6、7、8……20分别除以2,接着把不能被2整除的数放在一个圈内,把能被2整除的数放在另一个圈内,然后让学生猜想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学生从第一圈内发现不能被2整除的数的个位上有1、3、5、7、9,从第二圈内发现能被2整除的数的'个位上是0、2、4、6、8,进而发现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三、找出相同之处,进行类比猜想。

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往往有相似之处,人们可以根据此得出它们在其它特征上有可能相似的结论。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启发学生善于捕捉新旧事物的相似之处,通过类比获得猜想,由旧事物的性质属性去猜测新事物可能有相同或类似性质的属性。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先引导学生复习商不变性质,如果把每个除法算式改写成分数,你猜想分数有什么性质呢?通过启发,学生发现分数的分子、分母相当于除法里的被除数、除数,既然在除法里有商不变性质,那么在分数里也应存在着分数大小不变的性质,进而发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教学论文)分数的大小不变的基本性质。

四、抓住相关联系,引导联想猜想。

许多事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某个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与其它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往往有着相关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抓住概念、性质、公式之间的联系,通过联想获得猜想。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要求学生将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并收集数据如下:

长宽长方形面积。

12厘米1厘米12平方厘米。

6厘米2厘米12平方厘米。

4厘米3厘米12平方厘米。

然后要求学生观察数据,回答:长方形面积与长方形长和宽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刻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经过小组的充分讨论,归纳出:长方形面积=长×宽。接着教师再拿出长方形纸板,引导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成长方形加以验证,这样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由自己发现得出结论的过程,不仅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而且拓展了学生思维的视野。

五、培养猜想能力要注意的几点。

要培养学生数学的猜想能力,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1.要营造宽松环境,教会学生大胆猜想。要相信学生,积极为学生创造猜想的机会和空间,允许提出不同的猜想,允许学生猜想错误,对猜想正确的同学要及时表扬。

2.积极启发引导,让学生学会猜想。在学习新知识时,引导学生主动利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方法猜想,并说出自己是怎样猜测的,使学生逐步学会有根有据、合情合理猜想。

3.加强猜后检验,不断提高猜想水平。猜想是否正确,要通过检验证明,要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计算、操作实验、推理等多种方法进行证明,发现规律,获得结论。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有幻想,敢想敢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特点,运用恰当时机,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进行猜想,这样课堂上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数学教学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论文篇五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评价视角不仅关注教师,更关注学生“以学论教”,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思维、反思等方面的行为表现,特别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从而有所感悟,有所创新的能力。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创新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作为基础教学中的基础学科——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任务是让学生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充分假设,沿不同的方向自由的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答案。下面我就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培养浅谈与剖析。

伟大的物理学家、哲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确,提出一个问题,特别是 一个好问题是难能可贵的。它不仅要具有提问题的意识和勇气,而且还要具备直觉的洞察能力、见微知著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求异性思维能力,提出问题的过程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大多数老师上课的特点是:老师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就忙于应付,重视结论轻视过程;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只关注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那学生提出的问题就越来越少了。学生没有问题就不善于思考,就不会用疑问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就不会有创造性。因此,我们应给学生创造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首先,老师应使学生明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道理。其次,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其分析;对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讽刺,而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摸索,大胆创新。

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师提出问题引发生提出问题”的新理念,培养学生必须独立思考,必须主动发现,必须在如此的思考和发现中快速搜索并生成应于自身所需解决的真实的问题意识。在备课和教学中,老师应随时自然地进行“心理换位”,可设想处在学生的地位能提出哪些方面的问题。特别在课堂上老师应根据教材设计一些问题来提问,给学生以启发。

1、对“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的提问

弄清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定理的涵义及其中隐含着的条件、公式的适用范围及公式的变形,是学好小学数学的基础和前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的训练,重心逐步转向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后,,有的同学就问“当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时也可以用2a.a+4ah表示吗?”。显然象这类问题就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2、对“解题过程”的提问

解题是学习数学的一个方面,但单纯做题,既不思考,也不提问,效果一定不好。乔治·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指出:“对你自己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当你有目的地向自己提出问题时,也就变成你的问题”,而“假使你能适当地应用这些问句和提示来问你自己,它们可以帮助你解决你的问题”。根据波利亚的解题表,我给学生归纳出下列的提问:(1)已知一些什么条件?2)所求解的问题需要什么条件?(3)还缺少哪些关系?(4)可以从哪个角度来架设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5)以前曾见过它吗?(6)能否用一个相同或相似的模型去替代它?(7)是否有一些特殊情况可帮助分析?(8)你能解问题的一部分吗?(9)用了全部的条件吗?(10)你能检验结果吗?(11)能否用不同方法得出结果?在教学中我经常按这些问题向学生发问,因而不少学生也逐步学会了按这些问题进行自问自答,这样大大提高了解题的能力,也培养了提问题的能力。.

3、对“数学思想方法”提问

怎样分析、综合?怎样联想?怎样总结?如何探索?如何转化?如何构造数学模型?可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是非常多的,学生模仿、实践的机会也是很多的。例如在长12.4cm、宽7.2cm的长方形之中,剪半径是1cm的圆。究竟能剪多少个呢?由于学生对长方形和圆的面积很熟悉,许多同学就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圆的面积是错误分析的,此时我告诉大家能否动手画一画,剪一剪,很快就找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4、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不少现象与数学相关,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生在身边的现象,然后概括成数学问题。如生活中储蓄的利率问题,物价的折扣问题,生活中的缴费问题,生产中的成本问题等等。在平时结合所教内容,渗透应用题的教学,并收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给学生以示范作用。

5、创设问题情景,营造提问氛围

无论在课外还是在课堂内,教师应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预习、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问题。如在学习确定起跑线前,让学生亲自实践每一道的起跑点不同,使他在实践中产生问题。特别在课堂上要创设问题情景,营造一种问题的氛围,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机会鼓励学生提问。如在教学中教师出现了笔误或者知识性错误,一旦发现,不要立即向学生声明,更不要隐瞒,要让学生分析有没有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只有学生养成好问习惯,他们才会不断地提出问题,他们提问题的能力才会越来越强,提出的问题的质量越来越高。

总之,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终身受益。当然,要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处处注意引导,强化提出问题的意识,并积极为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和生活中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论文篇六

《新课程标准》提出:“使学生能够解释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一些实际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把“解决问题”贯穿到小学各册数学教材的始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下面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因为数学具有抽象性这一特点,学生往往感到数学知识难以学懂,尤其是解决数学问题更让学生感到神秘。因此,“解决问题”的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使之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求部分“解决问题”时,我出示这样的例题:妈妈有8元钱,买苹果用去7元,还剩多少元钱?这让学生在一开始学习“解决问题”时就感受到解决问题来自于生活,这样就很容易掌握所要解决的问题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和解题方法,消除“解决问题”的畏惧心理。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一门无处不在学科。

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必须到实践中去运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例如学习了求平均数“解决问题”时,有这样的题目“5个同学做了30个风车,平均每人做了几个?”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后体会到这也是一个“数学问题”。“爸爸昨天拿12元钱给我买了3辆小汽车玩具,你猜一猜每一辆小汽车用多少元?”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后体会到这也是 “数学问题”。教育学生将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是解决问题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直觉思维不是学生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无缘无故凭空臆想的,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提供一定条件,运用科学策略加以培养。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就要给学生创造有利于直觉思维生长的环境——开放、活跃的教学气氛与和谐的师生关系。特别在学生解决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因此而嘲笑或批评,而应刺激、扶植学生的自发性思维。例如:有一名学生在计算2.5÷3时,得出的结果是:商0.8余1。学生都笑起来了,我没有批评这名学生,而是让他说说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听了他的解题方法,一下子明白此题错在什么地方,纷纷发言:余下的不是“1”,而是“0.1”。我又问:为什么?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此一来,该学生真正知道此题究竟错在哪里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收集条件和问题

识别或收集条件和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收集信息和理解信息的过程。在低年级往往要求学生口述已知条件和问题,到中高年级也可以教给学生用图(如线段图)或表来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学生清楚地表述和表示一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解题的重要前提。一般地说,题中的问题和所需的条件都已直接给出。但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正确收集必要的信息能力,在适当年级也可适当出现信息不完全或多余信息的题目。例如鱼缸里有红金鱼7条,花金鱼9条,让学生从实际中收集条件,加以补充。能力较强的学生看到题后很快指出不需要的数据,而能力较差的学生则需要教师的帮助。经常进行这方面练习对于培养学生正确收集必要信息的能力很有好处。

2.分析数量关系

这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的开始,也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无论解决简单问题还是复合问题,都要认真分析已知条件之间和已知条件与问题的数量关系,才好确定解答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条件入手;另一种是从问题入手。前者比较容易掌握,从问话入手稍难一些,但能使学生从整体出发,根据所解的问题想出所需的条件,从而较正确地确定“中间”问题,达到解题目的。

3.理清解题思路

这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继续。就解决一般的问题来说,它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在小学教学中,解答复合问题时有必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这往往要与上一步的分析数量关系或下一步的解答合并起来。因此,教学时在这方面适当加以训练,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合作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好处。

4.正确解决问题

这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最后阶段。如果说前面各阶段主要是思维的过程,那么这个阶段要产生思维的结果,当然这个阶段也是有思维过程的。例如解答每一步要选择哪两个已知数量,进行何种运算,如何使计算正确等,都要深思熟虑,这样才能得到最终的正确结果。

总之,在“解决问题”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创设应用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如何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论文篇七

1.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家朗读(注意语言流畅和语气),选择不同文体的文章,诗歌、散文、记叙文、小说等。根据不同的文体,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家长可以先自己体会学习一下相关知识,再教给孩子。

2.到专业的语言培训机构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和方法,比如如何发音、锻炼发音的方法、紧张情绪的调整、如何调息等。每周安排一节课即可,不要增加太多负担。

3.多参加一些适合小学生的社会活动,特别是互动性强的活动,有机会发言的场合。不管说的多么短、说的如何不恰当也不要紧,要多鼓励发言。

4.在不增加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多阅读课外读物,比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冰心的散文、专门针对小学生插图版名著等。增加语言的可使用词汇和知识的积累,是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基础。

5.家长在家里多锻炼孩子说话时的举止行为,比如是不是有相应的手势;神态是否自信;和别人说话或者演讲时采用的是不是不同的状态;是否懂得根据听众的不同反应,调整状态;说的话是否有自己独立的见解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论文篇八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教学实践证明: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成绩的关键。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推动力,是学习中最活跃也是最现实的东西。无论多么科学、合理的教学载体,或多么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现代教学手段,如果学生根本不感兴趣,提不起精神,什么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一切都是空话。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年龄特征的原因,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各种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只埋头教书,不管学生的反应,必须研究学生的学,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兴趣学习,这样对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课堂上有意的创设特定的情境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东东说他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你们相信吗?请大家一边听他为妈妈写的歌,一边想一想自己的妈妈好在哪里。播放歌曲《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听完歌曲后先让学生说说歌曲的内容是什么,这时学生“想说”的兴趣极高,接着又争着夸夸自己的妈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语言,相机指导,加强语言的规范训练,使学生掌握把话说完整,说具体的方法。

二、给学生创造“说话”机会。

生动、逼真的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表达的强烈欲望。教师在进行说话训练中,要营造一个和谐的语言环境,多表扬,多鼓励,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让学生大胆地积极主动地说。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习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主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要民主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爱关心每个学生,重视每个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特别是对后进生,教师更应加倍呵护,应该允许他们失误,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分析他们的知识缺陷,真心地帮助他们。这就要求教师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课堂上应该给学生一路绿灯,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让他们多动口说,给他们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可采取:自言自语,同桌互相说,小组轮流说,全班交流说等形式。

例如:口语交际《奇妙的动物世界》,可根据小朋友对动物有特殊的感情,他们从小就认识很多的动物,教师可这样导入课题:今天老师带来了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你们想看看吗?大家先来猜猜我为它编的谜语“颜色有白又有灰,模样机灵又可爱,飞山越岭把信送,又当和平小使者。”猜猜它是谁?学生都争着猜,猜完后可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然后全班交流。

三、让学生敢说敢问。

学贵有思,思起于疑。要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就应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敢说、敢问。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要从培育问题入手,当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应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也可让其他学生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积极思维,敢想、敢说的状态,从而有效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结果,做到思维与语言统一发展。《画风》这篇课文,课题一揭示,学生就感到很奇怪,教师可顺藤摸瓜,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学生争着问:“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风到底是什么颜色?”“风该怎么画呢?”等等问题。这个环节不但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跟人讨论,角色不断交换的交际能力。

四、让学生知道怎么表达。

语言和思维是紧密相关的,说话训练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在说话训练过程中都要善于引导学生理顺思维。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不会表达或表达有困难的现象,学生的语言表达存在不少突出的“毛病”,影响了表达效果。有近义混用、褒义和贬义乱用等等,以致语意模糊乃至错误。如:“他往常就喜欢运动,所以赛跑得第一名”这里句中的“往常”一词,学生把它误当作“平常”来使用。因此,平时教学应多让学生在理解与运用时明确近义词之间固然有“相同、相似”的一面,更有本质“不同”的一面,必须认真审视,准确区别。

总而言之,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关系到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各方面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以满腔热情关爱学生,以和蔼的态度亲近学生,和学生直接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任何一种机会中得到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不断提高人际交往中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小学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开发与发展。”还明确地将“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确定为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交际能力,就能为学生将来的语文素养的形成打下基础。进行口语表达,这是学生与他人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也是一个由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很多教师反映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说话和习作水平较低,根本原因是学生的基础不扎实,在低年级进行的识字教学中未能加强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而造成这一现状。

要想改变现状,就需要从源头抓起。因此,我在所任科的一(5)班中,进行了“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这一专题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主要以“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理念对学生进行训练。两年来,我为这项活动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尝到了硕果的甘甜。两年来,学生由“不能说”、“不好意思说”到今天的乐说、善说,他们真正的“能说会道”了。在探索中,我的主要做法就是:

一、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让学生“敢说”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和关键,一个与学生关系十分紧张的教师是无法实现自己教学计划的。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出发,善于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我的主要做法是:以“倾听”“接纳”“欣赏”的方式鼓励学生;以“民主”“和谐”的教学作风来组织教学。

二、注重识字教学,夯实口语基础。

识字教学不能只单纯地教学生识字,应把识字和听话、说话、阅读、写作结合起来。在学生学会汉语拼音,学习汉字时,要抓紧对学生进行以字扩词、以词扩句的练习,借此进行口语训练。此外,经常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个字或说说某个字的构字规律。如在教学《向雷锋叔叔学习》的“锋”时,又引出另外两个“蜂”和“峰”。先让学生懂得用声旁帮助记字义,形旁帮助辨字形,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这个字如何记忆、以字扩词、以词扩句。有的学生说:“锋”是金字旁,与金属有关,组词“锋利”,这把刀很锋利;“蜂”是虫字旁,它与昆虫有关,组词“蜜蜂”,勤劳的蜜蜂每天都在为我们采花酸蜜;“峰”是山字旁,与山组词“山峰”,高高的山峰上长着几棵松树。这样的训练既有利于学生把知识灵活地掌握,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训练了他们有顺序,有层次地进行口语表达,为今后更完整、更流畅地说话奠定基础。

三、利用课文插图,加强口语训练。

人教版的教材一个相当突出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这正是学生相当感兴趣的,也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说话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启发引导学生通过看、想、说,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口语训练,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适当给予一些指导,运用提问、提示、评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述。

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雨点儿》这一课,我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接着提问:雨点会落进哪些地方,分别在这些地方干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弄懂图意,并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关联词按顺序把图意说出来。大部分学生能按照要求进行表述,如:“雨点有的落进池塘里;有的落进大海里;还有的落进草地里。”基础好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引导下,还会结合生活积累进行说话,如:“雨点有的落进池塘里,在安静地睡觉;有的落进大海里,在里面奔跑;还有的落进草地里,在草地上跳着舞。”

另外,书中所配的插图,有的画面比较复杂,所表达式的意思学生很难懂,因此我们必须注意从单图人手,逐步过渡到多图串说。如看图说话《老师说他做得对》共有二幅图,第一幅图不易看懂,但因为有了一年级单幅看图说话的基础,我便让学生单独对第一幅图进行观察和讨论,并提醒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要和第二幅图的意思联系起来。经过反复的观察、思考和讨论,问题逐渐清晰,老师再适当给予点拨,学生就能基本弄清全图含意了,再让学生串说全图大意。这样做,不仅达到了训练学生口述一段内容较完整的话的教学目的,同时也有利于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论文篇九

新课程改革提倡课堂应具有开放性、不确定性,强调师生互动,即通过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创造潜能的终极目的。在现代教学中如何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和环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设疑、质疑、提高学生自己的素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象,处于“互动式”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方能把学习转化自觉的行为。要使学生成为有独立行为的、有自觉、有意识的人,才能在学习中具有自主性和主动性。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和制约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和教学的结果。从终极目标看,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智力型人才,学生现在不通过学习来发展个性和提高各种能力,将来会为此付出巨大代价。从学科目标看,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不是单纯地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数学学科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它能使人头脑灵活、思维活跃、逻辑清晰。学好数学,发展自身整体素质,终身受益无穷。

首先应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并不是新鲜事物,它是课堂上主动学习的前奏曲,预习要写出预习提要、预习问题,通过感知教材,初步认识学习内容,才能延伸到深化理解的层面;其次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投入,善于参与到教学中来;再次要学会与他人交流,质疑问难、互问互议、各执己见,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新课程明确提出,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指令学生按预设的套路学习,而是应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猜想,并尝试解决,通过自主探索和研究,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和掌握知识。只有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更难忘。数学题一般分为标准题、变式题、探究题和开放题四大类型。而解决标准题的方法是系统列出一套让学生掌握牢固的思维方法,这就为解决变式题、探究题和开放题奠定了基础,而解决复杂的.变式题和开放题,最关键是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变量转化常量,激发学生去主动探索、求实、求真。

同时,课堂上要对学生因材施教,强调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设计教学、组织教学,以实现促进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的可能。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每一位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激发出他们创新的潜能。

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2.注意培养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

3.注意培养发散思维。

4.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5.重视解题教学,发展创新思维。

通过解题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在解题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质疑问难、积极争辩、寻求变异、放开思路、充分想象、巧用直观、探究多种解决方案或途径,快速、简捷、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

综上所述,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是整个素质教学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唯有全方位的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注重过程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我们才无愧于改革的口号,无愧于参与课程改革的学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论文篇十

压抑的课堂环境下,学生很难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也就很难发现问题而提出问题。因此,学习环境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只有氛围活跃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提出问题。因此,数学教师要努力创造一种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教师不仅仅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是构建数学兴趣课堂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个人的教学模式就尤为重要,只有课堂活跃起来,学生才会大胆的开口。教师要改变照本宣科的应试教育模式,比如可以从备课入手,将课堂内容进行精心准备和补充,让教学内容更具趣味性。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让课堂活跃起来。另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一些电子设备,例如电脑、投影仪等,用新的展现方式来吸引学生的目光。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将生活和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从根本上认清为什么学习数学,发现原来学习数学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比如在教学“大树有多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室外去亲自测量、计算,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比例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另外,构建学习小组,相互协作学习,也是构建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的重要手段。当班级营造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之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口提问,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大胆质疑,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

现在绝大部分的数学课堂仍旧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从根本上说就是老师在照本宣科的把数学中的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说是汇报,并不能称之为交流。优秀的课堂,缺少了交流,犹如缺少了灵魂,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学生的思维过于简单,缺少了交流,学生获得的知识仅仅是生搬硬套,缺少了科学性的论证。在课堂是,鼓励学生大胆的交流,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到解放,更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为知识的传递打造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建立好的生生关系有巨大的帮助,也是营造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的重要因素。

以问题为切入点,引入新学习的知识,是小学数学课堂上常见的教学手段。很多老师认为数学答案是唯一的`,不具有多元性。实际上数学答案唯一性的背后是解决问题思路的灵活性和方法的多样性。一题多析和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提升发散性思维的重要训练手段。将一题多变和多题同解的思路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上,对于培养小学生细心观察,纵向比较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具有很好的提升作用。

教师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状态进行反思,发扬优点,改正不足,从而更加理性的学习。新时代下的教师评价不能再以考试的分数作为评价的基础。曾几何时,成绩优秀的同学得到表扬,成绩一般的同学直接无视,成绩差的同学得到的是满满的批评和嘲讽。这种评价方式会严重抑制学生思维探究的能力和提问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必须改变这种评价方式,积极实施多元评价,全面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质。教师可以将分层教育的思想融入到学生评价中,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和班上学生的学习基础,设置不同的荣誉,争取让各种基础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奖项,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做最好的自己,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例如可以设置“勇于求知奖”、“创新思维奖”,分别颁发给本学期提问最多的同学,和提的问题最具价值的同学。通过不同奖项的设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总之,努力改变学生在接受知识的环境背景下,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提问,教师一定要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不仅要改变教学模式,让课堂活跃起来,引导学生大胆开口,还需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论文篇十一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使学生想学、乐学,激励学生积极动脑、积极思考。

如在讲乘法口诀之前,我首先设计了一个师生口算比赛,指定一名学生出一位数乘法的题目,一分钟之内完成,教师用乘法口诀很快做出了许多题目的答案,而学生用连加的方法只计算了三道题。此时此刻,学生感到惊奇产生了疑问:“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激发学生渴求知识探究奥秘的浓厚兴趣。这时,老师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呢,是因为老师掌握了乘法口诀,同学们想知道乘法口诀是什么吗?这就是今天要学的内容。由于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所以这节课学生学得主动、生动,效率非常高,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始终处于亢奋状态。

素质教育提倡不仅要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正如人们所说的“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加强思维方法的引导,使学生正确使用小学数学常用的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等数学思维方法。

1、加强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表明,他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为了适应这种思维方式,就需要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通过具体材料感知作为支撑,建立表象逐步达到抽象。

如:教学九加几的进位加法,为了让学生理解凑十方法,我组织了儿童操作,拿出学具:

提问:“请同学们看这个纸盒一共有几格?里面放着几个皮球?还空着几格?盆外有几个皮球?”

“现在,要把盒内盒外的皮球合起来,只要把皮球怎样摆弄就能一下子看出一共有几个?”

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投入了操作,得出把盒子外拿一个放进盒子里凑成10个,再加剩下一个是11个。这样学生通过操作建立了深刻、清晰的凑十表象,抽象概括出凑十的算理。

2、重视学生的“说”,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语言的参与。并且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地说、大胆地说,说时声音要响亮,培养学生爱说的习惯,虽然一年级学生说得缺乏条理,但是要鼓励说下去,慢慢地达到完整、流利。通过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达数学含义、数学知识的算理,促进知识的内化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3、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提问要有思考价值,并留有一定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多向思维能力。如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出现2+2+2=63+3+3+3=124+4+4+4+4=20后,不这样提问题:每道算式加数有什么特点?而提出:观察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种问法促使学生多角度思考,使学生学到了宝贵的思考方法,培养了观察能力。

4、增加练习的思维含量,注重练习设计,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强化练习中实现,通过综合性练习,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中找出规律,启迪思维开发智力。

如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九、十几减8的知识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让学生口算后:

提问:同学们观察每题的差与被减数,看谁能发现有什么规律?”

同学们积极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利用观察比较方法。

得出规律:减9,差就比被减数个位数多1,减8,差就比被减数个位数多2。

通过本题练习,使学生学会了思考方法。

习惯是一个人长期养成的一种不变的行为倾向。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包括独立分析,认真仔细,有条不紊等。在教学中我常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完成作业,遇到困难要敢于钻研不怕失败;要克服盲目顺从,敢于提出质疑。这些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论文篇十二

口算能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计算形式,贯穿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但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最佳时期是低年级阶段,因为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具备了这种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方法,能提高他们计算的正确率。而且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他们能够掌握口算方法,将直接影响多位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计算。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把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笔者将在本文中谈一些培养低年级小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根,总共是11根。”无形中,学生便使用了“凑十法”,这正是口算的一个方法,之后教师可以再出几道题:“8+4、9+3、7+5……”这个过程中,既让学生掌握了凑十法,又使他们建立了表象,提高了口算的.正确率。

低年级的口算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快速算出结果,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理解算理,这样他们才能够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才能够学会举一反三。那么如何做才能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到课堂中,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算理。比如,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小浩过生日,要邀请几个好朋友来做客,他为好朋友准备了一些糖果,第一盒里有9根棒棒糖,第二盒里有7根棒棒糖,请问小浩一共准备了多少根棒棒糖?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和喜欢的食物引入新课,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在扳着手指头数,有的学生用摆小木棒的方法计算……之后教师告诉学生,可以从7根棒棒糖中抽出一根放到另外一个盒子中,这样很快就能知道棒棒糖的数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以及教师的讲解,很直观地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这样他们再遇到类似的口算题时便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计算,而且在之后学习“二十以上的进位加法”“双位数进位加法”时也能够灵活运用。

低年级学生思维表象力强,如果只是理解和掌握了算理,不通过合理的训练是很难形成技能的。但是单一的口算题枯燥无味,会使学生疲劳和厌倦。因此,在口算练习时,就要求教师要注意练习形式多样化,富有趣味性,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坚持视算和听算训练

口算要做到正确熟练,必须保证口算训练量,坚持天天练,课课练。具体的做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时间,每天利用2—3分钟,让学生听算或视算1 5道口算题。将听算和视算的结果写在口算专用本上,采取同桌互改或集体订正的方法,这样视算和听算相互结合,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心理始终保持着渴求状态。

(二)抢答口算题

教师课前将口算题写在卡片上,快速出示卡片,让学生抢答,抢答次数多和正确率高的学生,奖励一个小礼物。抢答练习能提高学生口算速度,训练他们思维的敏捷性。

(三)小组口算比赛

教师可以奖竞赛机制引入到口算训练中,具体来说就是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然后将准备好的四组算式分发给每个小组,每组算式6道题,每个小组派6名学生参加比赛。教师发令的同时开始计时,一个成员完成一道口算题后,下个成员开始口算下一个练习题,以此类推,最后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最准确,就给予小组成员一定的奖励。通过这样的口算训练,既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也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一举两得。此外,为了充分发挥游戏效应,教师还可以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容易疲劳的特点,设计“对口令”“拍手算”“摘苹果”“小猫钓鱼”“邮递员送信”“抢凳子”等小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口算能力。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年级,因此,在口算训练中,教师要抓好“知识—训练—技能”等各个环节,使口算训练形式多样化、练习题目层次化,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练习的机会,有发挥的空间。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还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口算重点,选择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口算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算理,还要使他们利用数字特征和运算关系,自觉地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论文篇十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后者对发展能力更为重要。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注意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能力。

一、

热爱是产生学习动力的源泉。有了热爱,学生才能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执着地学习中追求和探索。在数学课堂中,精心设置情境,恰当运用具体的人和事,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给初一学生上第一节数学课时,我叫大家拿一张作业本纸竖直剪成10条,接着问:在以每条的式样设计成作业本能用吗?如果我们的书也设计成这种式样好吗?学生都说不好,然后引导到数学中的比例问题。

再如:教师把自己的嘴扭向一边,问好看么?学生答:不好看,我问:为什么?学生答:左右不对称。于是说我让学生联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件跟人脸一样是对称的,学生很快想到桌凳、黑板、汽车、飞机、轮船、动车等等,教师进一步鼓动说:也许你们今后能设计制造出比这些物件更精美、更高档的物件,只要学好数学基础知识一定能!

学生明白了这些,对数学的理解更深入了,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

实践证明,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数学从问题开始也得解决问题。教学中平铺直叙地讲解,一般是不会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如果我们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便能激发起学生要求解疑的心理需求,培养思维积极性。

如教学《勾股定理》,可设置问题:由两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能否剪拼为一个面积不变的新的正方形,若能,看谁剪的次数最少。教师在此设置问题不仅是检验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更是对勾股定理探究方法和证明思想(数形结合思想、面积割补的方法、转化和化归思想)的综合运用,从而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发展创新能力。同时,注重展现思维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因此,忽视思维过程的活动,只讲结论,不讲过程,不让学生自己动脑,就会造成学生思维懒惰,使思维形成定势或僵化。展示思维过程,能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变化,使学生迅速抓住思考问题的本质,使思维向纵深发展。

以《多边形内角和定理》问题的创设为例。

首先教师问: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内角和分别为多少?四边形内角和是怎样探求的?

(转化为三角形)那么,五边形内角和你会探求吗?六边形、七边形n边形内角和又是多少呢?这样鼓励学生思考,指导他们发现方法,渗透类比,归纳、猜想。

进而让学生揭示思维过程,探索论证方法,让学生参与探索定理的结论及证明过程,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思维能力也得到逐步发展。

三、

课本中的概念与习题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问题的精华,是数学知识的浓缩。深化课本概念和习题教学,是巩固学生双基,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一条重要渠道;引导学生钻研概念与习题,并加以恰当的分析研究、归纳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如教学《因式分解》。在数学教材中,因式分解是学生在学习了整式乘法后,自然地引人的,如m(a+b+c)=ma+mb+mc是乘法运算,反过来得到:ma+mb+mc=m(a+b+c)则是因式分解。这里明确指出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于是教材结论出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

接着得出:把(a+b)(a-b)=a2-b2反过来就得到a2-b2=(a+b)(a-h),即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由此,抓住类比思维,抓住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性这条主线,既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因式分解的含义,又可以从思维的角度训练其逆向思维的能力。

同时,注意在教学中一开始就强调让学生运用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关系来进行验算。教学中,在处理因式分解中的分组分解法时,要强调用分组分解法时,一定要想想分组后能否继续进行,完成因式分解,由此合理选择分组的方法。

这样逐步深入,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观察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深刻性。

四、

数学教学其实是教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思维中最可贵,层次最高的品质是创造思维。创造力是后天培养和造就的。开展创造性思维训练,绝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也不限于中等以上的学生,而是要面向绝大多数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进行思维创造力训练,提高数学素质。

当然,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多方面的,如观察力、想象力、发散思维能力、动态思维能力、灵感等。现以在解题中通过进行对比、联想,采取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的方法进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索性、灵活性、创造性。一题多解多变训练,就是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运算过程去分析、解答同一道数学题的练习活动。

如分解因式:x3+3x2-4,这个题的解法就有好几种。事实上,每个题中都会隐含一些内在规律。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解题的同一目的。

因此,探求一题多解多变,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益处的。在教学中,我们要经常进行这种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五、

多媒体课件在初中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增添了新的方式、丰富了教学的形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虽然不是无所不能的良药,只要适时、适量、恰当运用,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良效,减轻教师负担,减轻学生负担,促进课堂教学更科学,更优化,更好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如学习《轴对称图形》,在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运用新知的过程,随机展示生活中各种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全方位认知。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与老师合作探究、与同伴合作交流,充分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提高识别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总之,教学中,我们要以数学思想方法为指导,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把握内容精华,采取一题多解多变,适当运用多媒体,就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和培养学生思维,开发学生创造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论文篇十四

积极的思维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感情基础上的。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思维的途径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创设问题情景,激发他们的思维,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一课时,我讲了一个猴王分桃的故事:一年一度的分桃节到了,花果山上热闹非凡,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树下坐着一群猴子,它们等猴王来分桃子。大家都希望能多分到一些桃子。猴王准时来到。猴王对小猴子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吧。”小猴子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说:“那就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猴子,怎么样?”小猴子挠挠头皮说:“大王,请你开恩,再多给点吧。”猴王一拍胸脯说:“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只猴子,这下总该满意了吧?!”可小猴还是一个劲地嚷着:“不够!不够!”这时,我就问学生:为什么猴王把桃子数增加了那么多,小猴子还是说不够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学生们一听这就是学习的新内容,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出来。于是我将小猴三次分桃的过程用三个算式表示成:6÷3=2,60÷30=2,600÷300=2。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三个算式的特点及变化规律,从而得出了“商不变性质”这一结论。学生们就在如此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弄清楚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结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最初阶段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即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操作学具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正如俗话所说“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通过操作学具,引导学生动手参与摆一摆、拼一拼、数一数、分一分、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学生不仅可以听、说,而且可以看、做、想,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能形成清晰的表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从自己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体验,亲身参加到认识过程中来,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讲授“三角形内角和”时,我先让学生分别画一个直角、钝角、锐角三角形,并量出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写在相应的角上。然后让学生任意报出三角形中两个内角的度数,教师便很快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这样使学生对探索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学生算一算(把三个内角度数相加)、拼一拼(把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折一折(把三个内角折成一个平角)等等的操作过程,就能使学生发现和认识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把一个大三角形剪成两个小三角形,让学生回答这两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度?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的道理。这个过程,实质是引导学生把动手操作的过程内化为思维活动的过程,从而实现该过程的质的飞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学生在讨论问题时的思维最活跃,也更能激起学生创新的火花。留给学生广阔的研究空间,允许学生“旁逸斜出”。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我经常鼓励学生质疑,敢于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积极争议。既有小组讨论,又有集体评议,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使其思维向多向发展。如:在讲授“素数和合数”时,我布置学生合作交流:关于素数和合数,你们还想研究哪些问题?学生通过讨论提出:(1)50以内最大的素数是几?(2)50以内素数有多少个?(3)自然数中是不是除了素数就是合数?……然后布置学生按小组选一个喜欢的问题进行研究。最后交流研究成果。又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一组三角形,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对三角形每个角的大小进行观察并做整理,然后引导学生比较每个三角形所含不同角的个数,试着进行分类并互相交流汇报。学生在各抒己见的同时,发现了各类三角形的特点。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多角度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按照三角形角的特点分为三类时,我要求学生根据三类角的特点,大胆地为它们取名字。学生争着回答,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论文篇十五

青少年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如果不去开发,那永远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只有适当的教育才能使儿童潜在能力向现实能力转化。要使学生具备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有充分发展的天地,就要使学生在课堂中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与发展。为此,我们不仅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而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俗话说,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很重要。教师须根据学生当时的情况或知识内容,设计出各种各样的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导语。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我设计了如下的导语:我有一个苹果,把这个苹果分给郎鹤亭和张晓龙两位同学,张晓龙接过苹果却说我分得不公平。请同学们想一想,他为什么说我分得不公平,那么怎样才最公平呢?”就是这样的一个简单导入语,既引起了学生们的浓厚兴趣,而且又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分数意义中平均分的概念。又如:讲“分数基本性质”一课,我设计了如下的导语:小丽的妈妈给小丽买回一块巧克力,并对小丽说:“每天只能吃这块巧克力的1/10。”小丽听后很不高兴,求妈妈再让她多吃一点儿。妈妈听了说:“那每天你就吃这块巧克力的2/20吧!”小丽听后接着求妈妈,妈妈最后说:“好,每天最多你可以吃这块巧克力的6/60!”小丽听了很高兴,这时,妈妈也露出了微笑。老师问问大家:“妈妈为什么会也露出了微笑?”问题刚一提出,学生的兴趣就非常浓厚,并且积极投入到思考中。实践证明:带有故事、悬念性或学生感兴趣的导语,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快速地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

平坦无奇固然可使学生的学习比较轻松,但往往也会使学生感到乏昧。因此,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开发其创造潜能,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巧妙地设置一些学习上的“小障碍”。只有这些“障碍”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发展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四则混合运算一课中,我出了这样一道题2000/(25-20)*4要求学生用文字的形式给大家表述出来,学生听后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2000除以25与20差的商,再乘以4,积是多少?有25与4的`差除2000的商,再乘以4,积是多少?有4乘25减20差除2000的商,积是多少……充分体现了从多角度切人的思维品质的灵活与变通。我充分肯定了儿童思维成果后,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小障碍”。这道题最后要求商,怎么办?学生想了许多办法,都不太满意,最后进行讨论,结果是应该有一个括号就好办了。就这样自然引出了中括号。又例如:一次数学课上,我故意出了这样一道题:从甲地到乙地,甲车每小时行3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甲车先行3小时、乙车再行。问乙车能否追上甲车?经过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有的组说追得上,有的组说追不上,还有的组说这道题给的条件不充分。如果两城距离很远,乙车追得上,如果两城距离很近,乙车就迫不上。同学们听后都满意地点点头。

数学是一门科学,学习数学的需要。兴趣和动机是学好数学内在动力源。而问题则可以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如果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验证设想,发现规律,则学生会更多地获得成功和自信。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复习一课,我让学生们计算一个等腰梯形的面积。学生看题后,觉得无从下手,于是,我让学生们动手尝试,剪一剪,拼一拼,凑一凑。运用数学的转化思想想办法计算其面积,于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剪拼把等腰梯形转化成了长方形,并计算出了它的面积。又如:梯形的认识及面积的计算一课,我同样请学生运用数学的转化思想,计算梯形的面积。在学生动手操作前,我还为学生准备了三道与之有关的问题,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去尝试。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小组都通过剪、拼、摆、把梯形转化成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三角形。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教学实践说明,通过动手活动,使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性,培养了创造性。

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我不断加强现代化教育意识,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在课堂中的作用。例如;学习相遇应用题时,相遇时间、速度和等概念就成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果仅凭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那是不容易讲明白的。为此,我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我的做法是:请两位同学进行演示,并提出问题:两位同学同时走,到相遇时停,速度快与速度慢的两位同学谁用的时间长。学生听后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这时,我用计时表为同学掐了表,在实物投影下显示了计时的结果。学生们看后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而且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又如:学习“梯形的认识及面积的计算”一课时,防洪大堤和水渠对于学生来讲是陌生的。于是,我利用电脑为大家显示出来,增强了孩子们的感性认识。在推导梯形面积公式时,一部分学生对梯形如何转化成三角形不一分清楚,于是,我自制课件,为学生显示梯形剪拼成三角形的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顺利地推导出了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论文篇十六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整改工作的通知》(东信安办发〔2014〕4号)文件精神,保障县政府门户网站安全运行,针对我县政府网站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软硬件升级、漏洞修补、加强管理等措施,从三个方面做好了政府网站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

接到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和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支援中心对我县政府网站做的网站安全检测报告后,我们详细研究分析了报告资料,及时联系了网站开发公司,对网站存在的sql注入高危漏洞进行了修补完善,并在网站服务器上加装安全监控软件,使我县政府网站减少了可能存在的漏洞风险,降低了数据库被注入修改的可能性。

为确保网站安全运行范文写作,2013年,我们新上了安全网关(sg)和web应用防护系统(waf),安全网关采用先进的多核cpu硬件构架,同时集成了防火墙、vpn、抗拒绝服务、流量管理、入侵检测及防护、上网行为管理、资料过滤等多种功能模块,实现了立体化、全方位的保护网络安全;绿盟web应用防护系统能够对数据盗窃、网页篡改、网站挂马、虚假信息传播、针对客户端的攻击等行为,供给完善的防护措施。同时,针对web应用漏洞数量多、变化快、个性化的特点,我们还定期对web应用防护系统进行软件升级,安装了补丁程序,保护了服务器上的网站安全。自安装硬件安全防护设备以来,网站没出现任何安全性问题。

为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发布的安全,我们在添加信息时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和"登记备案制",在网站上发布的信息首先由信息审核员审核签字后报科室主任,科室主任审核签字后报分管领导,由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后才可将信息发布到网站上去,确保了网站发布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同时,为保证网站数据安全,确保网站在遭受严重攻击或者数据库受损后能够第一时间恢复数据,我们对网站数据备份做了两套,一是设置数据库自动备份,确保每一天都有最新的数据库备份;二是安排专人对网站代码和数据库定期进行异地备份,实现了数据备份工作的双重保险。

经过政府网站安全漏洞专项整治行动,堵塞安全漏洞,消除安全隐患,落实管理职责,加强安全管理,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本事和水平。专项整治行动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各部门各单位负责本部门的政府网站及下属网站自查并理解市、区检查。

为保障本次专项整治行动扎实推行,成立政府网站安全漏洞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副区长谷云彪同志担任,成员由区科技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安分局、区保密局分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科技和信息化委员会。各有关部门要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人员,按照全区部署做好专项整治。具体分工:

专项整治行动由区科信委牵头,公安分局、区保密局、区政府各部门共同承担。

(一)区科信委:负责本次专项整治行动的总体组织、协调工作。负责检查网站信息安全管理情景,组织检查网站的软硬件环境及风险漏洞等。

(二)公安分局:负责检查网站中被敌对势力攻击的情景,包括被敌对势力攻击、窃取信息等,并进行相应处理。

(三)区保密局:负责检查网站信息资料的安全保密情景,并进行相应处置。

(四)各部门各单位:负责检查本单位所属门户网站、业务网站及下属单位网站的安全情景,并理解市、区检查。

本次检查范围主要是接入互联网的政府网站,包括区政府门户网站、业务网站及各单位门户网站。检查的重点资料:

(一)网站安全漏洞排查。

重点进行网页脚本检测、网站挂马情景检测、网站架构安全检测、服务器主机检测、网络边界设备检测。

(二)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景。

信息安全员是否到位,是否经过相关专业培训,是否具有合格的信息安全防护技能,是否熟练掌握已有信息安全防护设备的使用方法和配置调试。

网站安全防护设备包括网页防篡改、防病毒、防攻击等是否安装到位,账户和口令的管理措施,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病毒防护软件的补丁升级,网站域名安全管理措施等是否严格执行。

(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景。

网站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网站安全管理制度、网站信息安全通报制度、信息发布审核登记制度、网站服务器机房管理制度、网站值班制度、安全职责追究制度等的建立和落实情景。

(四)应急响应机制建设情景。

网站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演练、落实情景,应急技术支援队伍建设情景,重大信息安全事故处置情景,网站重要数据和系统的灾难备份情景等。

(五)网站安全漏洞整治情景。

对网站设备设施、防范措施、安全制度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的分析排查情景,研究和制定整改措施等情景。

(一)各部门自查阶段:年月中旬。

各部门针对全区检查出来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拿出解决办法,于月日反馈科信委。同时对本部门下属单位网站安全情景进行检查梳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二)全区整改阶段:年月下旬。

由区科信委会同有关单位针对检查结果,采取架设软硬件设备、修改开发系统、实行全区集中管理等办法,配合各部门对网站漏洞进行整改,同时指导各单位建立管理制度。

(三)迎接全市检查阶段:年月。

保障本单位网站安全稳定运行,迎接市有关单位组织的安全检查工作。

(一)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政府网站安全漏洞专项整治工作的极端必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负其责,把本次专项整治工作抓出成效。

(二)各单位要制定完备的网站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响应机制,落实安全人员和职责。对检查中发现的管理和技术漏洞,要进取采取措施,进行配置和升级、加装网站保护设备、及时堵塞漏洞,消除安全隐患。从长远研究,有条件的单位招聘选拔具有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管理网站。

(三)各单位要切实做好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与专业技术企业合作的,应签署安全保密协议,明确安全和保密职责。

(四)各单位要认真做好此项专项整治工作。对于没有认真落实安全检查的单位,要对本单位网站安全负全责,对因网站安全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职责。

根据我校课题研究计划,2018年5月4日,教研组宋建利老师组织了政史组全体成员召开了课题中期报告会。在会上,课题负责人详细汇报了本课题开展研究以来所取得的成果、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并商讨、拟定下一步研究方案、改进措施等。本次会议的召开,进一步为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为后期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精神保障。

(一)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1、大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方法已经初步形成,他们能知道如何去实施,具体表现在:。

(2)能正确使用课外辅导书籍;

(3)每周能完善课堂笔记并识记;

(4)对于自己的不足能正确评价并及时完善改正。特别要声明的是学习小组的作用非常关键,各个组长能起到检查和督促作用,尤其是学习好的同学起到了了传帮带作用。

2、学生的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尤其七年级一班,在本学期的历史期中考试中比同层次班高了7分。

3、一些学生的上课越来越积极了,参与进来的有一部分几乎可以主导课堂,他们已经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4、初步建立起了中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与学模式。通过学习、实验、探讨、总结,把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使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活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从而真正落实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模式仍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只是教师的“导”必须真正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以“学”定“导”,为“学而“导”,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以“主导”代替“主体”的课堂教学现状。但实际上,只能让一部分学生变成真正的主体。

(二)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一年多来,课题组成员在实践和探索中也存在有一些不足和困惑:

教师方面:

1、如何真正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主动地学习,仍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2、由于时间、空间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自主教学活动大部分还局限在课堂、校内,特别是一些延伸活动,还未能从狭隘走向广阔。自主能力形成的复杂性要求我们既要立足课堂,又要广阔延伸,在教学中坚持各方面的统一,着眼于自主学习的系统性。

3、在本课题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把具体的教学行为上升到理论高度和策略总结还做得不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与策略要变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4、研究过程还做的不够严谨和精细,研究活动有时候还不够规律,研究工作存在不够深入现象。

5、新课程的许多崭新的理念,要落实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验时,许多教师还相对稚拙。教学的进程是非线性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活动更是如此,应对变化滋生教学智慧将是教师的基本功。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真正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课程改革的知道思想上来,教师需要专业引导,必须坚持理论与时间的统一,着眼于自主学习的科学性。

6、教师在贯彻"自主"这一理念之自己制定学习进度上,在具体操作时还存在偏颇。一些教师不能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一体化。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着眼于课堂教学的时代性。

学生方面:

1、教材难度和越来越多的新题型制约着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进入七年级,面对新接触到的历史科目,历史教材中拓展部分对于大多学生来说越来越难了,而且大量主观题制约着他们,好像学生的自主学习越来越举步维艰,加上记忆性科目记住的又不停的遗忘,所以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都受到了制约。

2、七年级第二学期进入学生的两极分化期,学习好的学生能按照教师引导去完成,但是学习程度差的学生更多的是观众,他们也想参与进来,但是缺乏胆量和热情,往往犹犹豫豫。

3、一部分学生写笔记流于形式,虽然交上来了,但是未必就真的记住了;做笔记还是跟不上教材的变化,甚至有的学生虽然有笔记但下来看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4、作业、练习的完成又有应付、照抄的复苏现象,还有的学生并不能按时完成。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阶段,我们课题组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针对课题中出现的问题、难题展开研讨,并随时作出适当的调整,开展各类行之有效的学生和教师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提高与发展,使学科学习具有价值,富有意义。

继续争取学校领导班子支持,重视课题研究和学校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行动研究。要求课题组成员能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满足于现状,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积极投身课题实践,善于思考,鼓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在初步研究成果上,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深入课题实验,继续努力探索一种操作性强、适应面广、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课型有效自主探究实践模式。

主要措施有:

1.努力提高教师的教研积极性,再次展开课题理论学习、课标学习、典型课例、典型案例学习与研究,做好学习心得撰写与交流。

2.围绕课题,不同年龄层不同风格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交流,以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故事等形式围绕本课题进行有价值的教学问题的探讨、交流。

3.不断总结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经验,做到以问题促反思,以反思促教研。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的措施,总结得失,及时调控,由于实验教师有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能力的强烈意识,并在课堂教学中施加了积极影响,因此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方位开发,学科学习质量得到了大面积提高。

我们将虚心听取中期评估中各位领导对我们提出的宝贵意见,更有效的开展以后的课题活动。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的措施,总结得失,及时调控,由于实验教师有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能力的强烈意识,并在课堂教学中施加了积极影响,因此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方位开发,学科学习质量得到了大面积提高。

(四)预期成果。

1、要进一步引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促使他们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中,并以此为统领,有效地将"三维"目标落实于课堂教学;要立足"自主",特别关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与情感态度,切实提高自主学习、自主获得的能力;要不断变换"合作"方式,让学生学习得更有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与人合作的快乐;要积极调整"引探"策略,激活学生思维,努力达到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生成的理想境界,培育出真正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要广泛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体验,在实践中自主合作,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在实践中自主发展;要再次完善评价标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使教学特色建设更加卓有成效。

2、还要教导学生: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当今时代,是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科技飞速发展,观念急剧更新。二十一世纪更将充满激烈的竞争.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求未来的人才必须具备强烈的自主精神、自主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为了达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境界,"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学会用自己的腿走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加大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和能力培养的力度。尤其是历史学科,在学习高深科技理论水平是至关重要。

3、最重要的是真正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主学习行成一种教育新理念。全国各地不少同仁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注目的科研成果。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从普遍意义上讲,至今尚未有成熟的方案。故作为一种教育新念,探求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系统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极有意义的。让学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中得到自信、智慧、发展与欢乐。先学后教,超前断后"。教与学的关系上,以“先学后教,超前断后”为基本特征,即在课前让学生超前于老师的教学进度(至少一节,多不封顶)进行独立学习--解决各自现有发展区的问题;课堂教学--师生合作针对性地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之转化为新的现有发展区;课后断然科学合理布置课后书面作业,从而解放学生,减轻他们的课业与精神负担,让他们教为明天的课堂生活作准备,多去参与实践活动、发现历史的应用价值,从而自由自主、积极主动地发展。

为响应落实登封市教体局电教室关于加强学校网络安全使用的管理办法,同时增强全校教职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技能,按照网络安全的要求,并结合崇高路小学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学校网络安全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会议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广大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维护国家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知识进校园”

10月16日至27日。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网络安全宣传,普及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使教师、学生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具备识别和应对网络危险的能力。

本次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拟采取以下形式开展:

(一)悬挂网络安全宣传横幅。

在学校门口悬挂内容为“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的横幅。

(二)开办网络安全宣传专栏。

11月25日在学校宣传报栏、电子屏、微信公众号上开辟网络安全宣传专栏,以宣传该活动的主题、方案、计划等相关资料,以及宣传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三)开展《网络安全使用知识》培训。

11月20日召开全体教师培训会,集中培训《网络安全防范知识》,引导教师要主动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加强网络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对参与积极,网络安全知识丰富的位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品奖励。

(四)召开网络安全知识主题班会。

11月23日由德育处组织在全校各班进行召开“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主题班会,讨论宣传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增强识别和应对网络危险的能力。同时在教室播放以下国家网络安全周公益短片的功能。

提供班队会如下选题:《电脑病毒?要防范!》、《自主密码国之重器》、《网络文明行》、《网络安全你知道吗》、《网络安全靠大家》、《个人信息泄露?要防范!》、《全民参与网络更安全》等。

(五)发放网络安全宣传单。

11月16日后勤处制作电子版网络安全宣传单,发送到学校各版微信群,同时印刷纸质版网络安全宣传单,向同学家长发放。

1.学校本次活动中统一使用“网络安全知识”标识,突出宣传主题;。

2.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有关要求,严格按照勤俭节约、务实高效原则,着力在提高活动实效上下功夫,严禁铺张浪费、大讲排场;。

3.各班级利用好班级多媒体,及时将过程材料收集整理,于11月28日报送学校信息技术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论文篇十七

提要: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学生在试图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造力可以得到培养。孩子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把握好时机和方式,利用学生这种特有的内需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联系实际、应用拓展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发现问题实践尝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近年来,创造和创新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求知欲,而一旦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因此,将问题贯穿教育过程,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的目标,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理想。爱因斯坦说:“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

一、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淡薄的原因分析。

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靠“灌输——接受”的模式来完成。忽视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学生普遍不能或不善于发现问题,不敢或不愿意解决问题。严谨的教学结构、高密度的练习设计、一环紧扣一环的教学环节,教师追求的这种高密度、快节奏,势必会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渐渐地,一些学生失去了提问题的习惯。

现在有的教师改变“满堂灌”为“满堂问”,课堂上虽然也有一些火热的场面,看似学生不断思考,其实是通过问答的形式,老师在牵着学生走。火热的场面实质上反映的是教师自己的思维过程,不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学生听听就懂一做就错的原因所在。在整齐划一的答案面前,学习没有了悬念,学生没有了疑问。教师的过度“指导”,实际上变成了对学生的主宰,压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学生的质疑能力得不到培养,也就发现不了有价值的问题了。

二、组织“以问题为灵魂”的教学活动。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有疑,才会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起点。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生能否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现实生活和周围事物,从而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其数学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正如爱因斯坦说过那样: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所以,教师作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首先发挥的作用应该是努力创设这样一种情境:让学生成为数学问题的发现者与解决者。

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步骤,而且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情境和参与的机会,从现实生活中选取观察的素材,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真正存在,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1、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真正表现自己,创造性的发挥潜能。如果教师冷漠生硬,过多指责,课堂气氛必然会趋向紧张、严肃,学生产生的是压抑感,小学生的自尊心理必然使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性的思维也就无从产生。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学生萌发的各种问题,或是学生提出的不着边际或不切主题、奇思异想的问题,教师应给予赞许的目光、鼓励性的语言。同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点点智慧火花,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失时机地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的成功和乐趣,而当他们的才能得到老师的认可时,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心理,学生在学习中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就得到了提高。

2、引导学生从自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这里所说的自学,是指学生看书自学。在教学新课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书自学,从以下几方面提问题:从与旧知识的比较、联系上提问题;从新知识的意义、性质、定律、特征和公式上提问题;从算理、解法或关键字词上提问题;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识不清楚的地方提出问题。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先请学生看书自学,在看书过程中要求学生会提出问题给大家讨论、商量、解决。学生提出:1、划去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应该先划去哪一处呢?2、划去小数点后变成了什么除法?3、能否把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全部去掉?4、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有的学生已经完全看懂了;有的搞懂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没有弄清楚;还有的则疑感不解……,但这样的教学,已经调动了大多数同学强烈的求知愿望,那些带有疑问的学生会做到有的放矢,在后面的教学中,对自己没有看懂的那部分知识会学得更仔细,想得更深入。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的后续教学也围绕这四个问题展开,随着问题一个个妥善解决,学生已不知不觉,顺利地掌握了所要学习的内容。

3、引导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该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尝试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教师在课堂中可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当尝试中发现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冲突或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见解时。适时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当学生学会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有的学生就提出怎样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呢?教师适时出示两个例子让学生尝试,学生练习情况如下:

a.2|6810b.2|61018。

345359。

6、8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6、10和18的最小公倍数是:

2×3×4×5=1202×3×5×9=270。

然后让学生分别写出每一个数的倍数进行验证,学生很快发现,a题求出的120是6、8和10的最小公倍数;而b题求出的270并不是6、10和18的最小公倍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应该是90。学生在尝试中产生了困惑,并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为什么用同样的方法a题的结果是正确的,而b题的结果不正确呢?(2)为什么270不是6、10和18的最小公倍数呢?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能很快验证出一个数是否是另外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3)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肯定有所不同,那么区别在那里呢?……通过在尝试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随着问题的最终解决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了新知,在情感、意志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4、组织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动手操作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必要手段。概念知识中,有许多抽象的内容较难理解,如果让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质数与合数”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准备了一些形状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让学生用不同个数(5个、9个、12个、17个等)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想一想有几种不同的拼法。学生在动手拼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1)为什么用5个、17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而用9个、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却有多种拼法呢?(2)这与小正方形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3)是否给的正方形个数越多,能拼出长方形个数的方法就越多呢?然后针对学生产生的问题引导学生研究这些“个数”的特点,学生在交流与探讨中发现其中隐含的知识点:当小正方形“个数”的约数只有1和它本身时,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当小正方形“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约数时,能拼成多个长方形。从而引出了质数与合数的定义。这样在操作实践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把原本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促进了概念的形成。

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鼓励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并尝试采用观察、动手、探究等教学策略解决发现的问题。

数学中的解决问题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解决数学学科问题,二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的实际问题。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寻求自己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1、提供足够的问题解决活动时空。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活动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主动参与、探索、发现,新知识才能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因此,当学生已积极投入问题解决活动中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探索的空间。只有给学生提供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途径,才能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问题的由来,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数学知识的应用以及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以及良好的数学情感体验。

2、引导学生用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并初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数学课程标准》所说: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如三角形按边的特征可以分几类?可以借助学生手中的尺。跟据测量结果,探索规律,教学中,首先应该学生思考,从图形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经历观察(每条边的长短)、比较(不同三角形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学中,不要仅注意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应注意学生是否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将“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将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3、发掘有价值的专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会看问题,会想问题。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努力发掘有价值的专题实践活动、作业,也可以通过模拟现实,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

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内容时,首先布置课前任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量一量自己教室的长、宽、高以及门窗的长、宽、高,并作好记录。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分工合作,分别算出地面、天花板、四周墙面以及门窗面积,然后告诉学生正方形地砖的边长以及价格、一桶油漆能粉刷的面积以及价格,让学生当一回“装修工”,算出在教室里贴地砖大约需要买多少块?粉刷的面积是多少?买油漆需要花多少钱?通过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重视开放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可能性一:

(2)解:设x分后两人相距300米。

x=18。

(3)解:设x分后两人相距300米。

x=18。

可能性二:

(1)(3000+300)÷(80+70)=22(分)。

(2)解:设x分后两人相距300米。

80x+70x=3000+300。

x=22。

(3)解:设x分后两人相距300米。

(80+70)x=3000+300。

x=22。

在教学中,通过多角度思考,获得多种解题途径,甚至产生不同的解题结果,可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秘和情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成功的教育,不在于选择适合教育的人给予教育,而在于给不同的受教育者以适合的教育,使每个孩子得到自身应有的发展;不在于一枝独秀,而在于各擅其长;在丰富的体验中各不相同,在大量的机会中各得其所。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关键,教师的点拨是保证。教师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地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问题,以小组合作形式,帮助每一个学生成长。另外教师还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有意识地捕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肯定和称赞,让其在评价中产生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把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培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论文篇十八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教育要体现在教育观念上,渗透在所有教育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指向。下面是本人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就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尝试。

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不是教出来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我们在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发现、创造、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营造创新氛围,在时间上保证学生有思考余地,给他们更多的独立与自由的机会,让他们驰骋想象,开启心灵;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尝试验证和归纳。如: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第十一册中教学比的应用这一课时,在学生求出了玉米地的面积与大豆面积的比为3:2后,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3:2的概念,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进一步问学生:”你们看到这个比,能联想什么?“在学生回答出:玉米的.种植面积是大豆的;大豆的种植面积是玉米的;玉米的种植面积是总面积的大豆的种植面积是总面积的……。在这过程中,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教师则始终处在”导“的位置,学生那怕是有一些误差,也是可取的,使学生真正感到师生间的平等、民主与合作。积极参与、敢于尝试,形成广阔的思维空间,提供灵活的思路选择余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前苏联数学家雅诺夫斯卡娅在回答解题意味看什么时说:”解题就是意味着把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类比法。类比推理在科学实践中有着广泛而普遍的应用,在数学中它同样是发现概念、方法、定理和公式的重要手段,甚至是发明创造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如何指导学生学,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知识、创新知识。例如:在辅导学生解答后面一道题目时就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来教学:某人从一向上运动的自动扶梯的顶部到底下用了7.5分钟;他若以同样的速度从下往上走,则用1.5分钟可到达顶部。如果他不走,乘自动扶梯到达顶部需要多少时间?如果停电,他用多少时间可从底部走到顶部?学生初次接触这道题目时,觉得很难思考,一时感到束手无策。此时,学生有一种”心欲求而不得,“”心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在教学的关键处加强指导,启发学生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提醒学生:这题类似于我们学过的哪一类题,有的学生觉得像行船问题,楼梯向上的运动像水在流动,人向下的运动好像是逆水行,……。有了这一启发,学生就跃跃欲试了,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得到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我们可以把此人从上往下的运动类比成逆水行舟,并根据从上到下用7.5分钟,求出自动技扶梯与人的速度差为电梯长度的17.5;反之类比成顺水而行,求出速度和为11.5,再用和差问题的方法求出乘自动扶梯到达顶部需要的时间为:”分钟。“某人从底部走到顶部的时间:”分钟“。这种通过教学手段上的突破、创新,为学生提供了广阔天地的联想,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善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为他们营造创新氛围,引导他们多角度看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养成求异和创新的习惯,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跨世纪人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论文篇十九

为响应落实登封市教体局电教室关于加强学校网络安全使用的管理办法,同时增强全校教职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技能,按照网络安全的要求,并结合崇高路小学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学校网络安全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会议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广大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维护国家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知识进校园”

10月16日至27日。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网络安全宣传,普及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使教师、学生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具备识别和应对网络危险的能力。

本次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拟采取以下形式开展:

(一)悬挂网络安全宣传横幅。

在学校门口悬挂内容为“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的横幅。

(二)开办网络安全宣传专栏。

11月25日在学校宣传报栏、电子屏、微信公众号上开辟网络安全宣传专栏,以宣传该活动的主题、方案、计划等相关资料,以及宣传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三)开展《网络安全使用知识》培训。

11月20日召开全体教师培训会,集中培训《网络安全防范知识》,引导教师要主动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加强网络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对参与积极,网络安全知识丰富的位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品奖励。

(四)召开网络安全知识主题班会。

11月23日由德育处组织在全校各班进行召开“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主题班会,讨论宣传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增强识别和应对网络危险的能力。同时在教室播放以下国家网络安全周公益短片的功能。

提供班队会如下选题:《电脑病毒?要防范!》、《自主密码国之重器》、《网络文明行》、《网络安全你知道吗》、《网络安全靠大家》、《个人信息泄露?要防范!》、《全民参与网络更安全》等。

(五)发放网络安全宣传单。

11月16日后勤处制作电子版网络安全宣传单,发送到学校各版微信群,同时印刷纸质版网络安全宣传单,向同学家长发放。

1.学校本次活动中统一使用“网络安全知识”标识,突出宣传主题;。

2.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有关要求,严格按照勤俭节约、务实高效原则,着力在提高活动实效上下功夫,严禁铺张浪费、大讲排场;。

3.各班级利用好班级多媒体,及时将过程材料收集整理,于11月28日报送学校信息技术室。

《小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和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是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采取合理的策略和方式进行研究,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学生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对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心理机制进行了分析,调研。

(二)指导学生掌握自我评价与反思的方法。

(三)指导学生写反思日记。

(四)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五)引导自主学习,初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一)指导学生学会反思。

通过对学生自我评价的分析及反思,树立自主学习的自信心。指导学生写好反思日记,主要分四个阶段:

1.开始学习写反思日记。首先向学生详细地介绍学习反思日记的含义,并给学生加以演示,或给定一个主题,或提供一个范围。如指定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选择其中某一片断的学习过程加以记录。

2.当学生逐渐明白了学习反思日记应该记录些什么内容之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循序渐进提高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自觉写学习反思日记的习惯。

3.改变评价方式,对学习反思日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评定,注重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养成自觉撰写学习反思日记的习惯。

4.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会。

(1)与学生在学习反思日记中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阅读老师评语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成功的鼓励,得到意见或建议的反馈,从而使学生把跟老师在学习反思日记中的对话,当作一种乐趣,提高写作学习反思日记的积极性。

(2)学生之间在学习反思日记中的互动交流,进行学生评价,通过这种互评活动,对自身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同时也学会更加客观地评价他人,学习他人的长处。学生在互评的活动中,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解决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培养了他们的交际能力。

(二)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具体的步骤如下:

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首先我们让学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其次交给学生掌握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再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交给学生这一点上掌握学习和思考的方法,我主要从课前、课中、课后等方面指导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

(1)课前主要指导学生做好课程内容的预习。

(2)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3)、在课后加强课后知识巩固和扩展。

2.形成自我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让学生体验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价值,具体做法有。

(1)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积极主动参与的氛围。

(2)适时恰当地表扬激励,注意自己的评价语言。

3.树立成功的信心。

4.利用竞赛、评优等激励手段,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好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引导自主学习,初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引导在自主学习中思考,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发挥学生自主性,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抓住“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育理念,把学习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

2.引导在思考中发现质疑,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3.引导在训练中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在这点上主要做法有: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能力、抓住课堂培养自学能力、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学生掌握了自我反思的策略,能够如实恰当地写好反思日记。

2.自主学习习惯初步形成。

3.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自主学习习惯基本形成。

4.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靠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按步骤地培养。有意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打开学生乐于探究的大门。

5.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出于主导地位,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自主学习中,教师为学生引航,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评价,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有理可依。

6.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有不同的要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7.本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我的课题思考有如下几点:

(二)实施自主学习后,教学的重心应落在何处?

(四)如何将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在教学中应用更加具有实效性?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的力度,使骨干教师迅速成长,根据教育局对骨干教师培养的要求,以“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遵循骨干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骨干教师队伍,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制定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如下:

二、学校学科骨干教师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处室主任年级教研组长。

三、校级骨干教师评选条件。

1、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钻研业务,积极进取,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2、具有大本以上学历,具有三年以上教龄。

3、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扎实,熟悉并掌握学科课程标准,教学效果好,具有丰富的一线教育教学经验。

4、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修养,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教改能力。

5、承担过校级(含)以上公开课、示范课或业务讲座的任务。

6、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熟练使用本专业常用的计算机软件。

四、评选办法。

学校学科骨干教师领导小组按照评选条件,评选出校级骨干教师。

五、工作目标。

通过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使培养对象在教育理念、教学理论、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教学业绩等方面分别达到区级乃至更高层次的目标要求。起到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促进优秀教师群体形成。

六、培养措施。

1、根据“注重能力、讲求实效、更新观念、发展自我、形成特色”的原则安排培养计划。

2、骨干教师的培养形式以校本研修为主,充分利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按照“研训结合,以研促培”的工作思路,通过举办讲座、上研讨课、观摩课,开展竞赛活动、专题活动及常规教研活动,采取“实践反思”、“同伴互助”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培训工作。

3、学校给每位校级(含)以上的学科骨干教师订阅教学刊物一份。

七、校级学科骨干教师义务。

1、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研讨活动,主动接受学校的培训和管理,在教学改革中起带头和示范作用,每学期至少在校级或教研组独立开展一次教育教学专题讲座和承担一节研讨课。

2、加强学科骨干教师业务理论学习,积极提高业务素质,每学期至少研习一本理论专著或一种教育教学期刊,并做好学习笔记。

3、学科骨干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并写出听课反思。

4、积极总结教改经验,认真撰写教科研论文,每年有两篇以上专业论文在区级(含)以上获奖。

5、承担并负责校本研修与青年教师培训的相关内容。

八、管理与考核。

1、建立骨干教师管理档案考核制度,骨干教师任期两年,每学年考核一次。

2、学校对骨干教师进行动态管理,考核不合格者,学校取消其资格。

3、学校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创造各种学习、进修、研究和实践的条件,为其成长提供舞台。

4、校级骨干教师为高一级骨干教师储备人选。

九、骨干教师待遇。

1、学校优先推荐参加区级以上的学科骨干教师评选。

2、学校给骨干教师报销外出学习费用。

3、学校给每位骨干教师每人订阅一份教育刊物。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便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聚焦点。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本项课题也在蓬勃开展。

对于本课题所研究的内容在国内外也做过相应的研究。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先生,反对以获取和积累知识为目的,认为这是成人按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学生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经验,限制了他们的主动活动,对思维的发展起破坏作用。马斯络先生是以实现自我价值为己任的人本化教育家,强调关注学生的自主个性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提出“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的事业”,她的《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对学生学习质量的特别关注程度。坚持“主体教育论”观念。目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比如“洋思中学”实行的“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以及“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等。

(二)、课题的选题意义和价值。

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教育改革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已是刻不容缓。怎样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关键。由于语文是基础学科,是母语教育课程,语文能力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工具和基础,因此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被广泛的采用。但纵观目前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我们发现多数教师只是将这些教学理念说在口头或放在纸面上,不能渗透到常规教学中去,因而难以形成“自主学习”的完整体系和有效方法,实际课堂教学中似乎没有太大的改变,学生自学能力还是停步不前。为了真正改变学生在盲目、“无我”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和作业,缺乏能动性、自觉性的被动学习,培养小学生能独当一面地从事完全自控的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工作室确定了此课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期望有所突破。将“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1、通过课题研究,将打造一批具有先进教学观念的,在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有所造诣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名师。在优化教学过程,实现高效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方面有新的突破。

2、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语文学科学习的特点和规律,独立选择学习的步骤和方式,有较强的选择、评价、研究信息和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的个性化健康发展,使每个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3、探索并形成“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的操作摸式和实施策略。

4、通过本课研究进一步提高韩丛一名师工作室的指导、组织学习研究的能力和科研素质,使研究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1、调查分析目前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研究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3、研究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发展过程及规律。

4、研究激发小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自主习作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独立识字、阅读、习作等语文自主学习必备技能的具体方法、策略和教学模式。

以语文教学为突破口,在大力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推动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研究阻碍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的原因并加以解决,努力构建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和教学模式。激发小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自主习作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独立识字、阅读、习作等语文自主学习必备的技能。在优化教学过程,实现高效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方面有新的突破。

通过观察法、调查问卷法了解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活动现状及成因,研究阻碍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的原因并加以解决。研究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哪些方面。通过案例法、实验法和个案法研究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发展过程、规律及可行性操作方法。利用行动研究法进行“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语文课堂教学。利用经验总结法和文献法等形成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和教学模式。简单分为:创设问题情境阶段——引导探究探讨阶段——强化实践应用阶段——评级总结反思阶段。

1、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活动现状及成因,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2、个案法。围绕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学习活动,对学生个体开展纵深的研究,以寻求有效的教学措施。

3、行动研究法。针对方案的研究内容,进行行动实施,对研究的设想及方案进行完善。

4、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5、文献法。对其他研究成果文献进行归纳整理。

第一阶段:申报阶段(2012、3——2012、6)。

1、参加“个人课题”申报培训。2、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实验教师,明确人员分工,召开课题开题会。3、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理论。

第二阶段:准备阶段(2012、7——2012、10)。

1、开展调查工作,写出调查报告,建立专门档案。2、写出开题报告,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3、请专家对研究教师进行技术培训。进一步征求专家意见,修改方案,对方案进行论证。

第三阶段:研究阶段(2012、11——2014、12)。

1、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家访、与学生谈话、与教师领导交流,分析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活动现状及成因。2、每月召开课题研讨活动,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初步形成体系。3、收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论文及阶段性小结。4、展示、交流、评比课题成果。

第四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15、1——2015、3)。

1、对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及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完成课题研究成果的编汇工作。2、召开课题总结会。3、撰写结题报告,申报结题。

1.调查报告;2.典型案例分析;3.论文(或优秀论文集);

4.实验报告;5.研究报告;6.课例等。

(一)人员保证。

组织精良的科研队伍。以吉林省小学语文韩丛一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作为研究员。做到分工明确;要求课题组成员明确本课题的主旨,研究此课题的作用和意义,真正参与到此课题的民主决策中来。课题组主持人韩丛一副校长一直主抓教学教科研工作,主持过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近几年来连续发表国家级、省市级教育论文,特别是对实施素质教育及新课题改革的实践操作有造诣,对本课题很早就给予了关注。

其他课题组成员都具有较高的教科研水平,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献身教科研的精神,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确保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二)资料保证。

韩丛一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网站正常开放,人人积极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按照课题的进展需要,为课题组成员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为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三)经费保证。

省教育厅专拨教育经费给韩丛一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以支持研究者的外出学习、培训、举办专题活动、配备优化的设施、开展竞赛奖励等。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整改工作的通知》(东信安办发〔2014〕4号)文件精神,保障县政府门户网站安全运行,针对我县政府网站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软硬件升级、漏洞修补、加强管理等措施,从三个方面做好了政府网站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

接到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和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支援中心对我县政府网站做的网站安全检测报告后,我们详细研究分析了报告资料,及时联系了网站开发公司,对网站存在的sql注入高危漏洞进行了修补完善,并在网站服务器上加装安全监控软件,使我县政府网站减少了可能存在的漏洞风险,降低了数据库被注入修改的可能性。

为确保网站安全运行范文写作,2013年,我们新上了安全网关(sg)和web应用防护系统(waf),安全网关采用先进的多核cpu硬件构架,同时集成了防火墙、vpn、抗拒绝服务、流量管理、入侵检测及防护、上网行为管理、资料过滤等多种功能模块,实现了立体化、全方位的保护网络安全;绿盟web应用防护系统能够对数据盗窃、网页篡改、网站挂马、虚假信息传播、针对客户端的攻击等行为,供给完善的防护措施。同时,针对web应用漏洞数量多、变化快、个性化的特点,我们还定期对web应用防护系统进行软件升级,安装了补丁程序,保护了服务器上的网站安全。自安装硬件安全防护设备以来,网站没出现任何安全性问题。

为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发布的安全,我们在添加信息时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和"登记备案制",在网站上发布的信息首先由信息审核员审核签字后报科室主任,科室主任审核签字后报分管领导,由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后才可将信息发布到网站上去,确保了网站发布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同时,为保证网站数据安全,确保网站在遭受严重攻击或者数据库受损后能够第一时间恢复数据,我们对网站数据备份做了两套,一是设置数据库自动备份,确保每一天都有最新的数据库备份;二是安排专人对网站代码和数据库定期进行异地备份,实现了数据备份工作的双重保险。

经过政府网站安全漏洞专项整治行动,堵塞安全漏洞,消除安全隐患,落实管理职责,加强安全管理,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本事和水平。专项整治行动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各部门各单位负责本部门的政府网站及下属网站自查并理解市、区检查。

为保障本次专项整治行动扎实推行,成立政府网站安全漏洞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副区长谷云彪同志担任,成员由区科技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安分局、区保密局分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科技和信息化委员会。各有关部门要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人员,按照全区部署做好专项整治。具体分工:

专项整治行动由区科信委牵头,公安分局、区保密局、区政府各部门共同承担。

(一)区科信委:负责本次专项整治行动的总体组织、协调工作。负责检查网站信息安全管理情景,组织检查网站的软硬件环境及风险漏洞等。

(二)公安分局:负责检查网站中被敌对势力攻击的情景,包括被敌对势力攻击、窃取信息等,并进行相应处理。

(三)区保密局:负责检查网站信息资料的安全保密情景,并进行相应处置。

(四)各部门各单位:负责检查本单位所属门户网站、业务网站及下属单位网站的安全情景,并理解市、区检查。

本次检查范围主要是接入互联网的政府网站,包括区政府门户网站、业务网站及各单位门户网站。检查的重点资料:

(一)网站安全漏洞排查。

重点进行网页脚本检测、网站挂马情景检测、网站架构安全检测、服务器主机检测、网络边界设备检测。

(二)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景。

信息安全员是否到位,是否经过相关专业培训,是否具有合格的信息安全防护技能,是否熟练掌握已有信息安全防护设备的使用方法和配置调试。

网站安全防护设备包括网页防篡改、防病毒、防攻击等是否安装到位,账户和口令的管理措施,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病毒防护软件的补丁升级,网站域名安全管理措施等是否严格执行。

(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景。

网站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网站安全管理制度、网站信息安全通报制度、信息发布审核登记制度、网站服务器机房管理制度、网站值班制度、安全职责追究制度等的建立和落实情景。

(四)应急响应机制建设情景。

网站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演练、落实情景,应急技术支援队伍建设情景,重大信息安全事故处置情景,网站重要数据和系统的灾难备份情景等。

(五)网站安全漏洞整治情景。

对网站设备设施、防范措施、安全制度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的分析排查情景,研究和制定整改措施等情景。

(一)各部门自查阶段:年月中旬。

各部门针对全区检查出来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拿出解决办法,于月日反馈科信委。同时对本部门下属单位网站安全情景进行检查梳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二)全区整改阶段:年月下旬。

由区科信委会同有关单位针对检查结果,采取架设软硬件设备、修改开发系统、实行全区集中管理等办法,配合各部门对网站漏洞进行整改,同时指导各单位建立管理制度。

(三)迎接全市检查阶段:年月。

保障本单位网站安全稳定运行,迎接市有关单位组织的安全检查工作。

(一)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政府网站安全漏洞专项整治工作的极端必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负其责,把本次专项整治工作抓出成效。

(二)各单位要制定完备的网站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响应机制,落实安全人员和职责。对检查中发现的管理和技术漏洞,要进取采取措施,进行配置和升级、加装网站保护设备、及时堵塞漏洞,消除安全隐患。从长远研究,有条件的单位招聘选拔具有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管理网站。

(三)各单位要切实做好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与专业技术企业合作的,应签署安全保密协议,明确安全和保密职责。

(四)各单位要认真做好此项专项整治工作。对于没有认真落实安全检查的单位,要对本单位网站安全负全责,对因网站安全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职责。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可见,英语核心素养涵盖了很多方面,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英语学科;英语教学;核心素养。

什么是英语核心素养呢?所谓英语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英语课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获得的相关英语学科的基础知识、技能、情感、观念和品质等。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等;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文化意识重点在于理解各国文化内涵,比较异同,汲取精华,尊重差异等方面。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英语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英语教学更加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优良品行的健美少年。英语教学以往以语言运用能力作为核心目标,其实这远远不够,英语教学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心智和生活,从培养“全人”的角度来考量。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经常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多次获得成功的满足,逐渐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定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因此要在教学中为学生积极创造能够获得学习乐趣和成功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体现有趣,有用,有效。它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能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首先,需要师生融洽相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要求我们针对实际因材施教,多关心鼓励学生,建立合作的、互动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可以说,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

其次,教学中创设真实的情境。小学英语教学中,主要有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文具的词汇时,笔者设计了利用pen,pencil,pencil-case,eraser,ruler,crayon等实物或图片进行猜谜游戏,让学生猜书包中的物品;在学习“atthezoo”话题时,笔者设计了带学生参观动物园的情景,让学生口头描述他们所熟悉的动物,如elephant,cat,dog,monkey,bear,tiger的特征,并能说ilikemonkey。这些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学习能力是指主动学习、积极调适、自我提升的意识、品质和潜能,对实现英语学习目标、全人发展和终身学习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陈述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1.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主动学习能力是让学生终身受用的能力。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和发现,使学生学会分析和判断。

在教学新版pep六年级下册《thenandnow》这篇故事时,笔者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本中的新词。如: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故事图片理解cavemen;当读到houserobot时,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发现机器人正在做家务,这样便轻松理解了houserobot的意思;当读到healtheitabetterplace.时,学生联系前文中人类破坏地球等这些信息,一下子猜出healtheworld.的涵义,顿时,孩子们洋溢着很有成就感的喜悦之情。

2.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它能增进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正确处理与小组成员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例如,教师可利用四级制理念,也就是让学生在“老师(t)—助手(ta)—组长(gl)—组员(gm)”的小组模式下,进行小组式探究、合作、互助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首先,要明确分组,在分组上,教师要注重在成绩、能力和兴趣等各方面的协调;其次,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竞争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般来说,学生的个人表现关系到整体的学习状况,学生就会时刻关注自己的成绩变化。所以说,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用英语交谈,增强了英语学习的运用能力和合作能力。

英语教师要在英语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地渗透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观点,在英语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例如,在教学新版人教版pep五年级上册unit2《myweek》时,可以先由amy经常在家洗衣服,做饭的话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表达自己通过帮妈妈做家务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关爱家人、尊重长辈、热爱生活的优良品质。例如,教学《iamangry》时,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前半部分让学生表现出自己生气时候的行为动作。而在后半节课,教师要针对学生生气时表现出的随意摔东西、打人、骂人、踢垃圾桶等行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让学生知道负面情绪给自己带来的消极影响,并向学生传授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体现。英语核心素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及长远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品德,并懂得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约束,成为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小艳.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4,2(210):91.

[2]夏雪梅.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建设:水平划分与干预实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3(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根据我校课题研究计划,2018年5月4日,教研组宋建利老师组织了政史组全体成员召开了课题中期报告会。在会上,课题负责人详细汇报了本课题开展研究以来所取得的成果、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并商讨、拟定下一步研究方案、改进措施等。本次会议的召开,进一步为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为后期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精神保障。

(一)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1、大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方法已经初步形成,他们能知道如何去实施,具体表现在:。

(2)能正确使用课外辅导书籍;

(3)每周能完善课堂笔记并识记;

(4)对于自己的不足能正确评价并及时完善改正。特别要声明的是学习小组的作用非常关键,各个组长能起到检查和督促作用,尤其是学习好的同学起到了了传帮带作用。

2、学生的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尤其七年级一班,在本学期的历史期中考试中比同层次班高了7分。

3、一些学生的上课越来越积极了,参与进来的有一部分几乎可以主导课堂,他们已经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4、初步建立起了中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与学模式。通过学习、实验、探讨、总结,把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使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活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从而真正落实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模式仍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只是教师的“导”必须真正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以“学”定“导”,为“学而“导”,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以“主导”代替“主体”的课堂教学现状。但实际上,只能让一部分学生变成真正的主体。

(二)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一年多来,课题组成员在实践和探索中也存在有一些不足和困惑:

教师方面:

1、如何真正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主动地学习,仍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2、由于时间、空间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自主教学活动大部分还局限在课堂、校内,特别是一些延伸活动,还未能从狭隘走向广阔。自主能力形成的复杂性要求我们既要立足课堂,又要广阔延伸,在教学中坚持各方面的统一,着眼于自主学习的系统性。

3、在本课题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把具体的教学行为上升到理论高度和策略总结还做得不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与策略要变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4、研究过程还做的不够严谨和精细,研究活动有时候还不够规律,研究工作存在不够深入现象。

5、新课程的许多崭新的理念,要落实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验时,许多教师还相对稚拙。教学的进程是非线性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活动更是如此,应对变化滋生教学智慧将是教师的基本功。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真正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课程改革的知道思想上来,教师需要专业引导,必须坚持理论与时间的统一,着眼于自主学习的科学性。

6、教师在贯彻"自主"这一理念之自己制定学习进度上,在具体操作时还存在偏颇。一些教师不能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一体化。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着眼于课堂教学的时代性。

学生方面:

1、教材难度和越来越多的新题型制约着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进入七年级,面对新接触到的历史科目,历史教材中拓展部分对于大多学生来说越来越难了,而且大量主观题制约着他们,好像学生的自主学习越来越举步维艰,加上记忆性科目记住的又不停的遗忘,所以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都受到了制约。

2、七年级第二学期进入学生的两极分化期,学习好的学生能按照教师引导去完成,但是学习程度差的学生更多的是观众,他们也想参与进来,但是缺乏胆量和热情,往往犹犹豫豫。

3、一部分学生写笔记流于形式,虽然交上来了,但是未必就真的记住了;做笔记还是跟不上教材的变化,甚至有的学生虽然有笔记但下来看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4、作业、练习的完成又有应付、照抄的复苏现象,还有的学生并不能按时完成。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阶段,我们课题组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针对课题中出现的问题、难题展开研讨,并随时作出适当的调整,开展各类行之有效的学生和教师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提高与发展,使学科学习具有价值,富有意义。

继续争取学校领导班子支持,重视课题研究和学校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行动研究。要求课题组成员能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满足于现状,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积极投身课题实践,善于思考,鼓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在初步研究成果上,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深入课题实验,继续努力探索一种操作性强、适应面广、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课型有效自主探究实践模式。

主要措施有:

1.努力提高教师的教研积极性,再次展开课题理论学习、课标学习、典型课例、典型案例学习与研究,做好学习心得撰写与交流。

2.围绕课题,不同年龄层不同风格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交流,以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故事等形式围绕本课题进行有价值的教学问题的探讨、交流。

3.不断总结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经验,做到以问题促反思,以反思促教研。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的措施,总结得失,及时调控,由于实验教师有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能力的强烈意识,并在课堂教学中施加了积极影响,因此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方位开发,学科学习质量得到了大面积提高。

我们将虚心听取中期评估中各位领导对我们提出的宝贵意见,更有效的开展以后的课题活动。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的措施,总结得失,及时调控,由于实验教师有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能力的强烈意识,并在课堂教学中施加了积极影响,因此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方位开发,学科学习质量得到了大面积提高。

(四)预期成果。

1、要进一步引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促使他们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中,并以此为统领,有效地将"三维"目标落实于课堂教学;要立足"自主",特别关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与情感态度,切实提高自主学习、自主获得的能力;要不断变换"合作"方式,让学生学习得更有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与人合作的快乐;要积极调整"引探"策略,激活学生思维,努力达到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生成的理想境界,培育出真正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要广泛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体验,在实践中自主合作,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在实践中自主发展;要再次完善评价标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使教学特色建设更加卓有成效。

2、还要教导学生: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当今时代,是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科技飞速发展,观念急剧更新。二十一世纪更将充满激烈的竞争.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求未来的人才必须具备强烈的自主精神、自主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为了达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境界,"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学会用自己的腿走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加大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和能力培养的力度。尤其是历史学科,在学习高深科技理论水平是至关重要。

3、最重要的是真正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主学习行成一种教育新理念。全国各地不少同仁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注目的科研成果。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从普遍意义上讲,至今尚未有成熟的方案。故作为一种教育新念,探求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系统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极有意义的。让学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中得到自信、智慧、发展与欢乐。先学后教,超前断后"。教与学的关系上,以“先学后教,超前断后”为基本特征,即在课前让学生超前于老师的教学进度(至少一节,多不封顶)进行独立学习--解决各自现有发展区的问题;课堂教学--师生合作针对性地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之转化为新的现有发展区;课后断然科学合理布置课后书面作业,从而解放学生,减轻他们的课业与精神负担,让他们教为明天的课堂生活作准备,多去参与实践活动、发现历史的应用价值,从而自由自主、积极主动地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