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初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上册实用(实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17:32:26 页码:11
2023年初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上册实用(实用14篇)
2023-11-26 17:32:26    小编:zdfb

艺术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形式,它能够触动人心,让人产生共鸣。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音乐推荐和乐器学习资源,供大家借鉴和学习。

初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上册实用篇一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6—18题。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b.香远益清精益求精。

c.陶后鲜有闻屡见不鲜d.宜乎众矣因地制宜。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作者为表明自己的志向和情趣运用了衬托手法,属于正衬的句子“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属于反衬的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用原文填空)(3分)。

9.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在文中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荷叶的速度。

从后往前推,答案令人吃惊:只有四分之一荷塘的荷叶。这时,如果站在荷塘的对岸,会发现荷叶是那样少,似乎只有那么一点点,但是,到了第29天就会占满一半,第30天就会长满整个荷塘。

在荷叶长满荷塘的过程中,荷叶每天的生长速度都一样,可前四分之一却花去了漫长的28天,只能在偌大荷塘里占据小小的`角落。人也一样,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即使我们每天都在进步,然而,前面那漫长的“28天”因无法享受到结果,常常令人难以忍受。人们常常只对“第29天”的希望与“第30天”的结果感兴趣,却不愿忍受漫长的过程,而在“第28天”放弃。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有过这样的心理:这山望着那山高,幻想着“一口气吃成个大胖子”,而不去脚踏实地地干,结果多少年蹉跎而过,仍然在原地踏步。

一个朋友曾和我讲起刚工作的情景。那年冬天,工作单位为了锻炼年轻人,派他们这批刚毕业的大学生去野外架线、挖沟。朋友觉得这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便顶着寒风认真操作起来。野外条件很差,但他坚持下来了。而同去的一些年轻人眼见“坐办公室”无望,纷纷辞职离去。不久后,朋友得到重视,一步步走向了管理岗位。而那些轻易离去的大学生,很多还在不停更换工作环境。

初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上册实用篇二

岁月的长河沉淀了时间的泥沙,转瞬即逝的时光催化了蓬松的记忆。因为岁月,因为时间,老师们充满了爱和关怀的心态。

拉开记忆的帷幕,我的心灵久久不能平静,我在记忆的帆船上扬帆远航。我站在船头往外看,啊!我看了——年的元旦演出。当时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不是五颜六色的表演,而是我们语文老师居然哭了!那一刻,我们和5(1)班因为把操场环境搞得太乱,被校长老师甩在了后面;那一刻,当我们回到教室时,肖老师训斥了我们,留下了悲伤的眼泪。我们压抑的心情活了过来,但是肖老师眼中的深情是天真的,我们无法理解。我们都傻了,萧老师的眼泪给了我们最好的回应;那一刻,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小老师在我心中闪耀着神圣的光芒。她充满温暖的眼睛和痛苦悲伤的泪水就像一枚炸弹,不时地催化着我们幼小的心灵。

一个人嘴里能说的最甜的话是妈妈,最好的称呼是老师。耶!一朵小小的康乃馨,可以让老师久违的笑脸熠熠生辉。时光荏苒,我们在老师的温暖呵护下不断成长。老师总是给我们泼温暖的及时雨,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永远保持做人的道理,不失去做人的品格,不失去生命开始的纯真。

在这个妇女节,让我们衷心祝愿:“女性朋友们,你们辛苦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上册实用篇三

一、基础知识(33分)。

(一)选择题(13分)。

1、选出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

a、纤()维折()服伫()立狭隘()。

b、拈()轻怕重簌()描摹()藐()小。

c、栖()息纠葛()冗()杂造诣()。

d、迂()回淤()泥戍()守幽咽()。

2、根据语境选词义。

(1)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

a、时光景物b、境况且c、估计一般情况d、估计数量。

(2)《敬畏生命》中“敬畏”指()。

a、又敬重又害怕b、害怕c、敬重、折服、震憾d、恭敬。

(3)得诗三首留衣底()。

a、得到b、作成c、得意d、获得。

3、选词填空。

(1)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a、厚赐b、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2)从前线回来的人,没有一个不(a、敬佩b、佩服c、钦佩),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3)物候(a、观察b、测定c、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4)好一个痛快了的山河,(a、蓬勃b、震荡c、创造)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4、从备选答案中选:

a、融b、溶c、熔。

冰雪化革命炉食盐液关系洽。

5、发明“阿拉伯数字”的是()。

a、阿拉伯人b、罗马人c、印度人d、中国人。

6、下面各句关于声音的描写,以有形写无形的是()。

a、黑头莺的歌声轻快纯洁,十分美妙动听,婉转而有层次。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

c、肖邦的钢琴协奏曲如春潮、如月华、如鲜花灿烂、如水银泻地。

d、每句七字,每段数十句,或缓或急,忽高忽低。

7、根据对课文的理解,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

a、《社戏》有“三美”:自然美、人性美、情感美。

b、《大自然的语言》标题吸引人,是因为运用了比喻,将物候现象比作“语言”。

c、《小橘灯》中小姑娘“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可见小姑娘是一个贫病交加,没见过世面的孩子。

d、《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社会,不是现实的社会,而是虚构的,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二)填空题(20分)。

8、画出错字,并改正(2分)。

克苦躁动不安关键迸溅布署漠不关心小题大做。

()()()()。

9、根据课文填空(10分)。

(1)《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是朝哲学家,他以莲自况,用莲花“,”表现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了诗人阔大胸襟,富于哲理的诗句是,。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蕴含哲理,展望未来的诗句是,。

(4)《龟虽寿》中曹操抒发雄心壮志的'诗句,,,。

(5)《石壕吏》中写差吏凶恶的诗句是。

10、在括号内填写省略的成分。(2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11、改病句(在原句上改,仅改一处)(4分)。

(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2)通过刻苦学习,使我有很大的进步。

12、根据例句的格式,展开想象,以“这里的”为开头,续写句子,组成排比句。(2分)。

例句:这里的老人像榕树一样强壮。

续写句:这里的。

这里的。

二、阅读(37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见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寂,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14分)。

13、第一段从、

等角度描写。(3分)。

14、在括号内写出下列词的同义词或近义词(3分散。

仿佛()依稀()弥散()。

15、第一段中景物描写是为了()(2分)。

a、交代看戏的环境b、渲染行船的气氛。

c、烘托人物的心情d、推动情节的发展。

16、“连山”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文中这样表达矛盾吗?为什么?(2分)。

17、第一段用“踊跃”写山,有什么好处?(2分)。

18、从内容看,第一段侧重于描写,第二段侧重于描写。(2分)。

(二)数的功能。

金志和。

《汉书律历志上》有言:“数者,一十百千万也。”数的观念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假如没有数,世界必定混乱不堪。

观念和符号相结合,便有数字,有了数字,便能实现数的基本功能——计算。除此基本功能,数还有其他许多用处。

数,极大丰富了祖国语言。拿成语来说,以“一”打头的就有几百个,带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也为数甚多。如:一干二净、三从四德、五颜六色……等等。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聚类、分群方面,数也起着特殊作用。有些植物以数命名,如半边莲、一品红、二叶律、三角枫、四照花、五味子、六月雪、七星草、八仙花、九重蒿、十大功劳、百岁半、千金榆、万寿菊。有些事物以数概括,如世界三大宗教、四大谜、七大奇迹:中国九大名关、十大名茶、十三大名酒。有些名人以数归类,如二乔、三苏、四杰、五霸、六君子、竹林七贤、饮中八仙、香山九老、大历十才子。

作家秦牧说:“诗歌中适当引用数字有时的确情趣横生,诗意盎然。”在这方面,杜甫《绝句》颇为后人称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相传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风雪天偶遇一群读书人,触景生情,随口吟道:“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又传乾隆皇帝下江南,见江中驶过一条渔船,即命大臣纪晓岚以十个“一”字作诗。纪晓岚脱口而出:“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19、数的基本功能是(2分)。

20、第三段的中心句是:(2分)。

21、第四段的结构是:(1分)。

22、除了“数的基本功能”外,请写出数的其他功能。(3分)。

23、第五段为说明引用数字可以增加诗文的情趣时,举了三个例子,这些例子是按。

顺序排列的。其中杜甫是朝著名诗人,第二册学过就是他的诗,纪晓岚是朝人。(2分)。

(三)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百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3分)。

2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是()(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5、翻译:何陋之有?(2分)。

26、语段中统领全文人词语是:(1分)。

27、回答下列问题(2分)。

(1)反映作者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2)渲染居室恬静气氛的句子是:

28、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正确的是()(2分)。

a、表现作者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达作者身居陋室不以为苦,怡然自得的心情。

d、表达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骄傲情绪。

29、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不够正确的是()(2分)。

a、“铭”原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b、作者刘禹锡,曾被贬到楚地约22年,回京途经扬州,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谢白居易。

c、“谈笑在鸿儒,往来无白丁”说的是作者只与“鸿儒”谈笑,不与“白丁”往来。

d、《陋室铭》大部分用骈句(对偶或排比句),散句有“孔子云:‘何陋之有?’”

30、下列有一个“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不同的是()(2分)。

a、无案牍之劳形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c、然往来视之d、易之以百金。

三、作文(30分)。

话题作文:

提示: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爱,爱来自我们身边的许多人。爱伴随我们成长,爱使我们战胜了困难和挫折,爱使我们不断地走向成功。爱使我们……请以“我生活里的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600字左右。

初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上册实用篇四

1、小明和小红都集邮票。小明给了小红6枚后,两人的邮票同样多,原来小明的邮票比小红的多(12)枚。

2、王老师和张老师带着14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他们一共要买(16)张票。

3、小军跟爸爸到外地旅游,爸爸买一张火车票是5元,小军买半票,他们来回一共要付(15)元。

4、植树节在四边形花坛边上植树,要使每边有3棵树,那么最少需要(8)树。

8、去年,爸爸比小强大25岁,今年小强有10岁,今年爸爸(35)岁。

10、小强他们班有48人,数学测试时,小强考了第15名,你知道如果倒数小强这次考试成绩应排第(34)。

初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上册实用篇五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假如你是一名导游,现英国一旅游团要参观我国元谋人遗址,你应该带他们去()。

a.北京市b.陕西省c.云南省d.浙江省。

2.2014年,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稻之道》摄制组一行来到浙江某遗址博物馆进行耕作文化内容拍摄。请问该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

3.下列王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是()。

a.夏朝b.商朝c.秦朝d.汉朝。

4.2006年第2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南殷墟被列为2007年第30届遗产大会上我国的申遗项目。殷墟展现的历史时期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战国。

5.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以造型奇特,花纹秀丽成为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的是()。

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三星堆青铜树d.三星堆青铜立人。

6.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春秋霸主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公元前7世纪后期,通过城濮大战,成为中原霸主的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宋襄公d.楚庄王。

7.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关系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在古代史上,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a.灵渠b.都江堰c.白渠d.大运河。

8.“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关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

a.编磬b.鼓c.瑟d.编钟。

9.《论语》是大思想家孔子的语录,宋代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主张是()。

a.道德教化b.因材施教c.为政以德d.有教无类。

10.“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测定出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是我国历法的重大成就。人们最早可以用到24个节气是在()。

a.商朝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11.河南省文物局2009年12月27日对外公布,魏武王曹操高陵在该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被发现。如果你想了解曹操,应查阅的历史时期是()。

a.三国b.魏晋c.东汉d.西汉。

12.“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但使边城静,娥眉敢爱身。千秋青冢在,犹是汉宫春。”“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通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这三首诗赞扬了同一位历史人物,这个人物是()。

a.汉武帝b.霍去病c.张骞d.王昭君。

14.建立北魏政权并统一黄河流域的民族是()。

a.匈奴族b.鲜卑族c.氐族d.羌族。

15.有一位老中医善于养生之道,每天坚持锻炼,其所表现出来的虎、熊、鹿、猿、鸟各种形态惟妙惟肖,许多一同晨练的人为之叹服。创编这套体操的古代医家是()。

a.扁鹊b.张仲景c.华佗d.孙思邈。

16.三国时期,台湾和大陆就有联系。那时,台湾被称为()。

a.夷洲b.琉球c.流求d.澎湖。

17.“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我国古代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a.汉武帝b.班超c.张骞d.甘英。

18.为了抢救中医药文化遗产,中央电视台将隆重推出一部《中华瑰宝——中医药》的大型纪录片。历史上为我国中医治疗学奠定基础、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a.张仲景b.华佗c.贾思勰d.郦道元。

19.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是()。

a.王羲之b.祖冲之c.贾思勰d.顾恺之。

20.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独创性的'象征。秦长城的范围是()。

a.西起陇西,东到大海b.西起长安,东到辽东。

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d.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共15分)。

(1)请根据材料填写三国的名称(9分)。

a;b;c。

(2)请写出两个与这一时期历史有关的历史典故。(6分)。

23.请同学们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共15分)。

(1)诗中提到的孝文皇帝是哪朝人?(3分)他进行改革的历史大背景是什么?(3分)。

(2)诗中提到了孝文帝的哪些改革措施?(5分)。

(3)这次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4分)。

写一篇关于此历史情境的小短文。(共15分)。

要求:

(1)题目自拟。(1分)。

(2)文中需包含商鞅变法的措施以及历史作用,指出其中哪一项变法措施触动了秦国。

旧贵族的利益,并发表你对改革者最后结局的一点感想。(13分)。

(3)史实准确,表述清晰流畅,字数100字以上。(1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上册实用篇六

(一)综合实践(10分)。

29.“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的零花钱越来越多,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据调查,大部分学生每月的零花钱平均在100元左右。同学们之间产生了相互攀比的现象,而很多零花钱的去向,都是用于购买零食或时髦服装追赶时尚。据调查,中学生高额零用钱的支出,无形之中为父母加重了负担,甚至导致了社会上的少年犯罪越来越高。针对中学生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的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请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字数在100字左右。

(二)作文(50分)。

30.以下文题,任选其一:

作文(1)我的进步,离不开你。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某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认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五字句是“我不是非我”;最重要的四字句是“展示自我”;最重要的三字句是“我最好”;最重要的二字句是“我行”;最重要的一字句是“我”。

作文要求:(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作文要求:(2)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作文要求:(3)不得少于600字。

初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上册实用篇七

一、按声母表的顺序默写声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看拼音写词语。

三、比一比,组词语。

{大()。

太(){山()。

出(){入()。

人(){不()。

下()。

四、数一数,填一填。

1.成:共()画,第三画是()。

2.我:共()画,第二画是()。

3.再:共()画,第三画是()。

4.泪:共()画,第五画是()。

五、加一笔,使它变成另一个字,并组词。

木—()()干—()()万—()()日—()()人—()()大—()()。

六、写出意思相反的词。

老--()右--()近--()少--()南--()前--()男--()关--()。

七、选择合适的量词填在括号里。

把个本双朵块。

一()花一()扇子一()西瓜一()书一()鞋一()苹果。

八、课文内容我知道。

1、绿灯_________,红灯停,别抢________。

2、_________两件宝,________和________脑。

3.锄禾_________,汗滴_________。

4.“雪地里的小画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九、照样子,写句子。

例: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1、红红的太阳像_______________。

2、蓝蓝的天空像_______________。

十、给词语排队。

1.小明我朋友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有爸爸好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人们干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上小鸟飞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仿照例子写一写。

1.例:说不完。

_______不_________不。

2.例:滚来滚去。

_________来_________去。

3.例:马莎给爸爸倒水。

_________给________________。

4.例:冬天的本领真大呀!

________真________________呀!

5.例:你愿意和我一起种稻子吗?

________愿意________________?

十二、快乐阅读。

小鸟说,天空是蓝蓝的,秋天是蓝色的。

小牛说,麦田黄黄的,秋天是金色的。

小鹿说,枫叶红红的,秋天是红色的。

啊,秋天真是一幅多彩的图画啊!

1._____、______、______在说秋天。

2.把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上册实用篇八

7.略。

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朱赫来。

9.【活动一】(有称呼语,有汉字魅力内容的解说即可)同学们: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是靠汉字传承的。自古以来,汉字不仅传承了华夏历史文化和文明,而且汉字作为一种艺术,也是独一无二。汉字是至今世界上唯一流行并通用的表意文字,汉字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是世界任何一种拼音文字无与论比的。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汉字的魅力吧!

【活动二】寿龙鹅赏析略。

10.暗,春夜,故园情。

11.不对。这既是说别人,说大家,但诗人更是说自己勾起了思念故园之情。

12.(1)架桥(2)到。

13.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

14.以后的人,有谁能追随我的足迹来此吗?

15.美在水大,美在泉水叮咚作响,美在像鱼龙麟甲般的石块,美在像翠鸟羽毛般的树木。

16.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

17.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提倡戒除这种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18.“有节制地”表示有所控制或限制,不是泛滥式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9.国家(政府)、企业、个人。怎样抓略。

20.略。

初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上册实用篇九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选项babcbbccdd。

21.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便于携带(2分);有利于商业发展。(2分)。

(2)指示方向(2分)。

(3)经济;科技。(每点2分,共4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1)日本、沙俄(每点2分,共4分);外来国家的侵略(2分)。

(2)武力反击外来侵略;(2分)维护了国家主权;巩固了对边疆的统治;打击了侵略势力等。(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3)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传承反抗外来侵略的传统等。(大意相符且答出一点即可,2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1)松赞干布(2分);促进了吐蕃地区的发展(2分)。

(2)元朝(2分)清朝(2分)。

(3)和亲;设置机构;册封。(每点2分,共6分)共同作用:促进民族关系的发展。(大意相符即可,2分)。

初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上册实用篇十

当我翻看这孩子们的一张张试卷,想静心一下这次期末考试的成绩,就想起了一首歌曲《盛夏的果实》。经过了紧张的期末复习工作,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全面的复习了所学的知识,经过考核,师生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下面把本次考试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下分析:

一、总体情况。

三年级共有10个班,总人数485人,参加考试的学生485人,试卷最高分80分,年级平均分73。92分,及格率99.59%。纵观整个试卷,内容有一定的覆盖面,重点突出,代表性强,试卷难易适度,有一定的层次性,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题分析:这次考试,我们认为孩子们考的还不错。基础知识扎实,卷面整洁,从一开学,我们就扎扎实实的抓基础,抓阅读,记得开学时的第一次教材分析学习,大家在谈了各自的教学计划后,伍高峰主任就对我们的教学计划给予了充分肯定。复习时,每个班都是每单元词语、语文园地一个单元一个单元过关,都是老师自己该,错题更正落实到位。就拿我们班来说,我每一次都进行记录,其实,什么事就怕认真,有了认真两个字,很多事都能干得更好。尤其幸运的是,尊敬的黄书记也在百忙之中指导我们怎样组织学生复习,她以一个单元为范例,手把手的教大家把握重点,字词句段篇层层深入,使我们的复习更有效。

二、试卷具体分析。

整套试卷分为九个题型:多音字组词、组词、找错别字并更正、按要求写词语、扩写句子、缩写句子、填空、阅读短文片段、课外阅读。

典型错误分析。

一二题,都是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其错误主要原因:一是读不懂拼音;三是能拼准拼音,但是由于平时练得不够扎实,所以写错字。多音字“载”组词错的比较多。组词题型“墓”错大多。

第三题找出错别字并更正这一题丢分多。真是可惜。全年级只有89人全对。主要原因是题目更正写出九个错别字,而大部分同学只写出三个,以为一个句子只有一个,找个一个就不管了。

第四题按要求写词语,因为平时练习了这类题型,所以这套题是九套题中完成最好的一题。有383人全对。

第五题的扩句练习,学生会做,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的、地、得”不会准确运用,再就是写完句子不打标点。

第六题缩写句子完成也不错。也是标点的原因丢分。

第七题填空有一个句子“你有这样的本事?”和真有这样的本事“意思”应填意思不同。学生理解不到位,这题丢分多。值得老师们注意。

第八题和第九题是阅读题。一个是课内的,一个是课外的。很明显课外阅读就要加油。

三、改进措施。

1、教师要进一步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落实三维目标。

2.教学中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要让学生准确掌握字的音形义,字词教学应以积累为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一些优美词句,养成自觉积累的习惯。同时,在教学中要加强词句的训练,提高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词句的能力。

3、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立足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重视阅读方法的培养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要注意读写结合。同时,要将阅读延伸于课外,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丰富积累,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水平。

4、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认真检查,总之,我们将扬长避短,更多的关注潜能生,狠抓落实,相信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将会让孩子们快乐学语文,轻松学语文,高效学语文。

初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上册实用篇十一

(一)选择题(13分)。

1、选出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

a、纤()维折()服伫()立狭隘()。

b、拈()轻怕重簌()描摹()藐()小。

c、栖()息纠葛()冗()杂造诣()。

d、迂()回淤()泥戍()守幽咽()。

2、根据语境选词义。

(1)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

a、时光景物b、境况且c、估计一般情况d、估计数量。

(2)《敬畏生命》中“敬畏”指()。

a、又敬重又害怕b、害怕c、敬重、折服、震憾d、恭敬。

(3)得诗三首留衣底()。

a、得到b、作成c、得意d、获得。

3、选词填空。

(1)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a、厚赐b、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2)从前线回来的人,没有一个不(a、敬佩b、佩服c、钦佩),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3)物候(a、观察b、测定c、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4)好一个痛快了的山河,(a、蓬勃b、震荡c、创造)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4、从备选答案中选:

a、融b、溶c、熔。

冰雪化革命炉食盐液关系洽。

5、发明“阿拉伯数字”的是()。

a、阿拉伯人b、罗马人c、印度人d、中国人。

6、下面各句关于声音的描写,以有形写无形的是()。

a、黑头莺的歌声轻快纯洁,十分美妙动听,婉转而有层次。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

c、肖邦的钢琴协奏曲如春潮、如月华、如鲜花灿烂、如水银泻地。

d、每句七字,每段数十句,或缓或急,忽高忽低。

7、根据对课文的理解,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

a、《社戏》有“三美”:自然美、人性美、情感美。

b、《大自然的语言》标题吸引人,是因为运用了比喻,将物候现象比作“语言”。

c、《小橘灯》中小姑娘“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可见小姑娘是一个贫病交加,没见过世面的孩子。

d、《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社会,不是现实的社会,而是虚构的,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二)填空题(20分)。

8、画出错字,并改正(2分)。

克苦躁动不安关键迸溅布署漠不关心小题大做。

()()()()。

9、根据课文填空(10分)。

(1)《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是朝哲学家,他以莲自况,用莲花“,”表现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了诗人阔大胸襟,富于哲理的诗句是,。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蕴含哲理,展望未来的诗句是,。

(4)《龟虽寿》中曹操抒发雄心壮志的诗句,,,。

(5)《石壕吏》中写差吏凶恶的诗句是。

10、在括号内填写省略的成分。(2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11、改病句(在原句上改,仅改一处)(4分)。

(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2)通过刻苦学习,使我有很大的进步。

12、根据例句的格式,展开想象,以“这里的”为开头,续写句子,组成排比句。(2分)。

例句:这里的老人像榕树一样强壮。

续写句:这里的`。

这里的。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见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寂,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14分)。

13、第一段从、

等角度描写。(3分)。

14、在括号内写出下列词的同义词或近义词(3分散。

仿佛()依稀()弥散()。

15、第一段中景物描写是为了()(2分)。

a、交代看戏的环境b、渲染行船的气氛。

c、烘托人物的心情d、推动情节的发展。

16、“连山”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文中这样表达矛盾吗?为什么?(2分)。

17、第一段用“踊跃”写山,有什么好处?(2分)。

18、从内容看,第一段侧重于描写,第二段侧重于描写。(2分)。

(二)数的功能。

金志和。

《汉书律历志上》有言:“数者,一十百千万也。”数的观念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假如没有数,世界必定混乱不堪。

观念和符号相结合,便有数字,有了数字,便能实现数的基本功能——计算。除此基本功能,数还有其他许多用处。

数,极大丰富了祖国语言。拿成语来说,以“一”打头的就有几百个,带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也为数甚多。如:一干二净、三从四德、五颜六色……等等。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聚类、分群方面,数也起着特殊作用。有些植物以数命名,如半边莲、一品红、二叶律、三角枫、四照花、五味子、六月雪、七星草、八仙花、九重蒿、十大功劳、百岁半、千金榆、万寿菊。有些事物以数概括,如世界三大宗教、四大谜、七大奇迹:中国九大名关、十大名茶、十三大名酒。有些名人以数归类,如二乔、三苏、四杰、五霸、六君子、竹林七贤、饮中八仙、香山九老、大历十才子。

作家秦牧说:“诗歌中适当引用数字有时的确情趣横生,诗意盎然。”在这方面,杜甫《绝句》颇为后人称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相传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风雪天偶遇一群读书人,触景生情,随口吟道:“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又传乾隆皇帝下江南,见江中驶过一条渔船,即命大臣纪晓岚以十个“一”字作诗。纪晓岚脱口而出:“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19、数的基本功能是(2分)。

20、第三段的中心句是:(2分)。

21、第四段的结构是:(1分)。

22、除了“数的基本功能”外,请写出数的其他功能。(3分)。

23、第五段为说明引用数字可以增加诗文的情趣时,举了三个例子,这些例子是按。

顺序排列的。其中杜甫是朝著名诗人,第二册学过就是他的诗,纪晓岚是朝人。(2分)。

(三)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百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3分)。

2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是()(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5、翻译:何陋之有?(2分)。

26、语段中统领全文人词语是:(1分)。

27、回答下列问题(2分)。

(1)反映作者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2)渲染居室恬静气氛的句子是:

28、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正确的是()(2分)。

a、表现作者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达作者身居陋室不以为苦,怡然自得的心情。

d、表达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骄傲情绪。

29、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不够正确的是()(2分)。

a、“铭”原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b、作者刘禹锡,曾被贬到楚地约22年,回京途经扬州,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谢白居易。

c、“谈笑在鸿儒,往来无白丁”说的是作者只与“鸿儒”谈笑,不与“白丁”往来。

d、《陋室铭》大部分用骈句(对偶或排比句),散句有“孔子云:‘何陋之有?’”

30、下列有一个“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不同的是()(2分)。

a、无案牍之劳形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c、然往来视之d、易之以百金。

话题作文:

提示: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爱,爱来自我们身边的许多人。爱伴随我们成长,爱使我们战胜了困难和挫折,爱使我们不断地走向成功。爱使我们……请以“我生活里的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600字左右。

初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上册实用篇十二

  初一是学习语文的黄金时期,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靠教师的督促、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就是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而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就是多读、多写、多想、多积累。让初一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非常重要,会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收到事办功倍的效果;否则学生的学习是盲目的、被动的,甚至有时不知道该干些什么。

  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在阅读课文或写作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怎么办?那就向工具书请教。所以凡是学生问我某个字怎么读,某个词怎么讲,我一律不说,而是让他查字典自己解决。在写作时不会写的,我也不让他问别人,还是让他查工具书。时间一长,慢慢地同学们也就养成了查工具书的习惯。

  (二)、要养成广泛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后,我推荐学生阅读冰心的《忆读书》,可以说冰心老人一生与书为伴,从七岁时就开始读《三国演义》,一直到晚年都孜孜不倦的勤奋读书,收获颇多:读了古今中外的名著,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事的大道理,能评判书中的人物,与书中的人物同呼吸共患难,还学会了比较、学会了选择书。反复揣摩、品味冰心老人的九字真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读书有益处,这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眺望世界;要爱好读书,在浩如烟海的书中选择有用的书来读。”另外还要求学生必读书后的《名著引读》,并且在课余时间读完该册规定的名著,对于提前读的要给予肯定和指导。除了名著之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读其他有益的课外读物。

  (三)、要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

初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上册实用篇十三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20分)。

注意:考生必须将所选答案的字母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内,答在试卷上无效。

41.三省六部制中,替皇帝起草政令的部门是。

a.六部b.尚书省c.中书省d.门下省。

42.明长城的东、西起点分别是。

a.临洮和陇西b.鸭绿江和嘉峪关c.陇西和临洮d.嘉峪关和鸭绿江。

43.“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反映南宋大将()领导的“岳家军”的生动写照。

a.宗泽b.韩世忠c.王彦d.岳飞。

44.两宋政府在外贸港口设立的外贸管理机构是。

a.市舶司b.商行c.工部d.转运使。

a.泸定桥b.玉带桥c.宝带桥d.赵州桥。

a.秦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b.食客盈门的酒楼。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舍d.好汉比武的擂台。

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雕版印刷术d.转轮排字。

a.这是宋代画家张择端所绘b.此画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景象。

c.从画中可以反映出北宋时人们的交通工具比较多样化。

d.画中所绘的这条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0.我国封建社会明清时期的特点是。

a.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c.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时期d.民族进一步融合,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a.大兴文字狱b.焚书坑儒c.提倡言论自由d.独尊儒术。

a.忽必烈b.成吉思汗c.耶律阿保机d.完颜阿骨打。

53.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的重大事件是。

a.张骞出使西域b.文成公主入藏c.回族形成d.设置驻藏大臣。

54.《资治通鉴》记载的是。

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五代的历史b.从传说中的黄帝到北宋的历史。

c.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d.从战国到北宋的历史。

a.八股取士b.郑成功收复台湾c.戚继光抗倭d.郑和下西洋。

56.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d)。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b.皇权战胜相权。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缓和d.皇权日益加强。

57.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药物学巨著是。

a.《本草纲目》b.《黄帝内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

5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这句词所体现出的突出特点是。

a.内容丰富b.豪迈奔放c.别致清新d.委婉真挚。

59.标志着我国省级行政区域开始的是。

a.西周的分封制b.秦朝的郡县制c.隋朝的科举制d.元朝的行省制。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30分)。

注意:请考生直接答在试卷上。

61.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根据下列诗歌回答相关问题。(8分)。

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1)唐太宗发展了哪一种选官制度,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1分)。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2)诗里提到的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盛世,这个盛世史称什么?(1分)是哪一个君主时期开创的?(1分)。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3)看图说出诗里的“此河”指的是什么河?(1分)说说“此河”的三个中心,(3分)该诗主要肯定了“此河”的什么作用?(1分)。

62.历史图片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识图辨史”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8分)。

图一玄奘西游图二鉴真东渡图三郑和下西洋图四。

(1)全面开放与广泛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在唐朝的对外交流中高僧作出重大贡献,请问图一、图二两位高僧分别推动了唐朝和哪个国家的文化交流?(2分)。

(2)图三反映的事件是中国古代最后的航海壮举,请问它发生在哪个朝代(1分),说出郑和航行最远到达的地点?(1分)郑和远航是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为他们提供技术?(1分)。

(3)图四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不顾时世,安于现状”的政策,请判断这是什么政策?(1分)并简述其影响?(2分)。

63.统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主流。努力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历来都是各国人民共同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潮流。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7分)。

(1)589年隋文帝灭掉南方哪一个政权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一统?(1分)。

(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是明末清初却被荷兰殖民者霸占,当时是谁收复了台湾?(1分)。

(3)自唐朝到清朝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形式多种多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各举一例史实):(4分)。

时期民族融合的形式具体史实。

唐和亲。

元民族迁徙。

清册封。

设置管辖机构。

(5)上述史实给我们什么启示?(1分)。

64.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

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

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4076062.9%662429637.1%。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是先进还是落后?(1分)。

(2)材料二中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什么时期?(1分)。

(3)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三,说明我国南方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具体变化?(1分)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3分)。

(4)从南北方经济发展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1分)。

初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上册实用篇十四

(一)直接默写。

1、问今是何世,_________,__________。

2、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不以疾也。

3、青林翠竹,_________。

4、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土要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

6、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8、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10、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

11、好峰随处改,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徙倚欲何依。

13、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

1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

15、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

(二)理解性默写。

17、《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22、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爱说》中描写美好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7、最能概括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核舟记》中介绍苏黄二人友好关系和相互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通过《春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33、《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34、《归园田居》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

35、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36、《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在说明农家酒味虽薄,而好客情意却十分浓厚。

37、通过《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8、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

39、《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40、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41、《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

42、《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仅写出山村山环水绕的美景,而且让人从中悟到:锲而不舍就会产生希望,出现新的境界。

43、《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44、《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45、《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46、《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望中之所见,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47、《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上启下,表明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

48、《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迅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春望》中表达作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______________,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51、《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53、请写出《三峡》中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请你从古代诗词中找出两句写春雨的句子(含“雨”字)。

59、请写出你所喜欢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60、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山的诗句。

61、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花的诗句。

62、古代诗歌中写水的句子不少,请你举出两例,课内课外不限。

一、

(一)略。

(二)17、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0、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6、香远益清。

27,花之君子者也。

2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2、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3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3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6、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3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8、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39、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0、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5、岱宗复如何,齐鲁青末了。

4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9、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0、有吏夜捉人。

51、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52、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5、春冬之时……良多趣味。

56、每至晴初霜量……猿鸣三声泪沾裳。

5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8、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6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6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