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的总结汇总(模板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14:48:29 页码:12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的总结汇总(模板11篇)
2023-11-26 14:48:29    小编:zdfb

总结是对自己成长的一种记录,也是对过去努力的一种肯定与鼓励。写总结需要时间和精力,我们可以提前进行思维导图或大纲的制定,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安排。这些总结范文中的观点和结论都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的总结汇总篇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4.通过实验观察得出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它们对光的作用。

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问:在前一章光现象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有所了解的镜子是什么?

生: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问:那么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镜子?

生:(比如老花镜,近视镜)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

问:你们讲到的这些镜与我们第一章所讲到的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有什么不同?`。

(分别出示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老花镜、近视镜、放大镜)。

观察后得出结论: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都是面镜,不能透过光线,光线在面镜的反射面上发生反射。老花镜、近视镜、放大镜则能够透过光线,凡是类似的这一些片我们都叫做透镜。

还有哪些是我们经常看见和接触到的透镜呢?(图片展示:照相机的镜片,望远镜的镜片、显微镜的镜片等等)。

二、进行新课。

[生]透镜包括两种:凸透镜和凹透镜。生活中我们看到的透镜在形状上与刚才的这两块透镜有稍许不同,你们怎样区分它们,通过什么方法来区分它们。

[师]先看我投影出来的这几块透镜分钟是什么透镜,辨认一下。

学生讨论。

[师]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辨认它们的?对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反之则是凹透镜。

(发下一组透镜,其中既有凸透镜也有凹透镜,让学生自行辨认它们。简单的直观的通过触摸来辨别透镜。)。

[师]凸透镜和凹透镜是怎么画出来的?

课件演示。

我们看到两个交的球形的公共部分就是一块凸透镜,这两个球心的连线叫做主光轴这块凸透镜的中心叫做光心。

两个未相交但相互接近的球形的中间部分就是一块凹透镜,这两个球心的连线叫做主光轴这块凸透镜的中心叫做光心。

主光轴和光心是我们研究透镜的两个常用科学术语。

[师]下面我们来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6,“想想做做”

演示实验。(用平面镜取光做凸透镜使光线会聚的实验并记录在白纸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然后取出另一块不同的凸透镜让一位学生模仿刚才的实验做一次看结果是否相同。最后换用凹透镜,重做以上实验,看有什么结果。)。

学生讨论。

得出实验的结论: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不同的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不同。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

[师]从以上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的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不同。这体现在用不同的凸透镜做上述实验时,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后所成的最小最亮的光斑离凸透镜的距离不同。

(课件演示光路图)。

由于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所以我们看见太阳光是一束平行光,通过透镜之后会聚于一个小而亮的点。我们把这个点叫做焦点。(这时太阳光与主光轴平行,焦点恰好在主光轴上)我们把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实验中我们看到不同的透镜焦距是不同的。

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光路图)。

从光路图出发我们来研究几条特殊光线通过透镜后的走向。

(分别演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光线恰好通过光心,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的情形。然后由前面所学过的光路可逆的原理出发画出逆向射入的光线光路图)。

动手动脑学物理1、2小题作为课堂练习。

作业:物理套餐的相应内容。

板书设计:。

一、透镜。

1.凸透镜和凹透镜。

2.有关透镜的几个名词: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3.(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的总结汇总篇二

眼睛:

1.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

3.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眼镜。

1.近视眼矫正:佩戴凹透镜。

2.远视眼矫正:佩戴凸透镜。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的总结汇总篇三

1.凸透镜:

远视镜(老花镜)片,中间厚,边缘薄叫做凸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到凸透镜上,其折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

3.凹透镜:

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叫做凹透镜。

4.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到凹透镜上,其折射光线的反向沿长线会聚在虚焦点上。

5.主轴:

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6.光心:

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特殊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光心。

7.焦点: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实焦点,简称焦点。

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其折射光线的反向沿长线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

8.焦距: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9.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出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的总结汇总篇四

1.显微镜成像原理(虚像):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2.望远镜成像原理: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道理就像照相机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3.视角: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的总结汇总篇五

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如下图: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

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八、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

“三心共线”: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又叫“三心等高”

口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

物远实像小,虚像大。

注意:

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

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注意: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显微镜和望远镜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的总结汇总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3)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应用,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评价标准。

2.师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案:

1.引入。

上节课后,我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大家回去以后完成一个本章节的知识结构图,大家完成的情况如何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同学们点击主页上的“知识结构”。这里有我从大家的作品中选出的五个作品,现在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分别看一看,看的过程中注意比较这五个作品的异同,那么你认为哪一个你觉得最好或者最适合你自己。

如果提前看完的同学,请先举手,再进入巩固练习。根据自己对本章节掌握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

下面可以开始。

2.(学生开始看作品,教师对学生看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3.大家已经看得差不多了,那么这些作品之间有什么异同,说说你们最喜欢哪一个,它好在那里,还有什么缺点?前后的四位同学相互讨论一下,推举一位同学准备发言。(讨论开始,时间约3分钟)。

4.好了,哪一小组首先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灵活处理。

(1)如果没有小组发言:看来大家都想把机会让给别人,哪只有我来抽了,第?组。

(2)如果发言很正常:鼓励的语言或者将学生所说的内容的主干进行抽离。

(3)如果发言中有问题:一方面肯定回答正确的部分,一方面指出问题的所在。

(4)如果发言有些偏离了方向或学生对作品分析过多或重复:刚才几个小组的同学表达了他们的看法,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或者不必针对作品的每一方面谈,重点谈谈你们最有特点的看法!

(学生谈自己看法,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看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归纳知识结构的标准)。

(包括:1.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正确性。2.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

5.本章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首先我们来填一个表格。大家进入主页上的成像规律。

如果填写过程中有问题的学生,可以利用表格下方提供的提示辅助你完成这个练习。

提前完成的同学,请先举手,再进入巩固练习。

(学生开始填写表格)(教师巡视,并选择一个填写有错误的学生的答案进行全体广播)大家的表格都填写的好了,我选择了一位同学的答案,大家一起来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学生进行分析找出错误)。

刚才大家已经对成像规律进行了分析,现在我们思考一个问题:题目一:在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向透镜靠近的过程中,所成的像有什么变化?(回答的时候,可以利用课件一进行说明)。

6.大家对成像规律有了近一步的认识,那么如何将它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实际问题!

(1)问题一:给你一个透镜,怎样用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判断它是不是凸透镜?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2)问题二:如何让投影仪投在屏上的字更大一些?(方法、器材不限)。

7.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对本章节的知识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了归纳知识结构的一般规律。加深了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

8.作业。

课外大家根据归纳知识结构的标准将自己的作品做进一步的修改。

教学流程图:

成都树德实验中学杨鹏。

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人教社初三物理新教材第三章的复习课,复习课做为传统教学中的一种典型课,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导致学生不愿意听,教师也觉得难教。而复习课本身所具有的很多特征正好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相一致,而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的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于是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将它定位于网络型的复习课。具体来说,我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1.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在国际上,普遍认为的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教学效果,而采用最新技术的最直接效果,就是可以吸引学生,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将直接提高他的学习兴趣,有力的促进其对知识的吸收和应用。为此这节课我设计了一个主题网站,将学生的作品,动画,交互式的问题融入到网站中,形成一个教学的主线。

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先让班上的每一位同学制作一个,关于本章节的知识结构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让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结合起来。上课时学生利用网络共同分析作品,总结规律。另外利用网络,上课的时候学生完成的题目马上可以全班进行分享,例如本节课中,学生填写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就将学生的作业通过网络进行发布,及时的纠正问题。同时,学生的演示也可以同步的播放,从而充分的发挥了网络的作用,这种形式大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个性化的学习。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环境,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任何教学活动由于各种因素的差异,不可能对每个学生产生相同的效果,也不应该产生相同的效果。而信息技术的加入,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支持。例如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网络观看同学的作品,这样从那种角度去观察,进度如何,重点如何确定都由学生自己把握,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我还为学生设计了,分层次的巩固练习,和课外知识扩展。当学生提前完成某个正常的教学环节后,可自行有选择的进入。这样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够充分的利用上课的时间,而基础比较差的同学也能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体验成功。

3.协作性学习。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面对未来教育的挑战,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也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这就要求教学的进程,一方面要体现独立性,另一方面也要求集中,充分发挥个人在集体中的学习作用。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4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当学生观看了作品以后,针对作品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一方面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还要说服同组的成员,达成集体共同的意见。充分体现了一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

4.教师的主导作用。

网络和课件的大量应用,很容易将课堂的主体回归,变为了对主体的放任自流,过渡的弱化教师的作用。我在设计的时候,利用网络上的电子举手,电子监控,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度进行调控。例如,当学生看完了作品以后,我要求学生电子举手,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掌握学生的完成情况,而且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也有所了解,比如一名同学最先完成了,是他对知识掌握非常熟悉,还是看问题很粗心,于是我就可以马上进行指导。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都能比较充分的体现。

总之,由于本节课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比较充分的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课堂内的容量比较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上完课,我也进行了一些总结分析,觉得还有一些地方应该进行改进。例如:

1.对学生的作品评价还可以更深入一步,如将学生每个人的作品根据内容完成情况、技术含量、艺术处理等方面让学生对作品进行打分,然后将统计结果立即分发布于网上,这样为后来的分析将打下更好的基础。

2.由于时间关系,学生阅览有关的课外知识,没能在课堂上进行,以后要更好的控制时间。

3.教学过程中,我的语言还不够严谨,有些地方不能过于通俗化。

由于第一次上这种类型的课,应该还存在大量的问题,敬请同行批评指正。

本节课是一节网络型的复习课,利用网站将学生电子作品、教学动画、分层次练习、问题思考、课外知识导读融合在一起,形成教学的主线,从而实现物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独特性、协作性,同时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的总结汇总篇七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2分)。

1.如图1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判断:是入射光线,玻璃在(选填“ab面的左方”、“ab面的右方”、“cd面的上方”或“cd面的下方”)。

2.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现象。

3.透镜一般分为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它对光线有作用,所以又叫。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它对光线有作用。

4.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上。

5.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被拍摄的物体应在距镜头的位置,在相当于的胶片上得到像。

6.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2所示。根据该光路图,这个人可配戴装有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8.在星光灿烂的夜晚,仰望天空,会看到繁星在夜空中闪烁,好像顽皮的孩子在不时地眨着眼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9.通常的.望远镜(或显微镜)可看着由个凸透镜组成的,其中靠近眼睛的透镜叫镜。

10.有一片凸透镜和一片凹透镜也可以组成镜。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主轴移动到距凸透镜45cm处,则成像的情况一定是()。

a.放大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

c.缩小的实像。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12.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到距凸透镜20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c。

b.20cm。

c.12cm。

d.以上都不对。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像眼睛看不到,但能显示于光屏上。

b.放映幻灯时,银幕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虚像能用眼睛看到,但不能显示于光屏上。

d.远视眼的人配戴凸透镜。

14.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要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a.100mm以外。

b.50mm以内。

c.略大于50mm。

d.恰为50mm。

15.放映幻灯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图像的()。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16.平行光线经图4所示的中空玻璃砖后将会()。

a.会聚。

b.发散。

c.仍为平行光。

d.无法判断。

17.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是()。

a.斜插入水中的筷子,从水面上看,水下部分的筷子向上弯折了。

b.从平面镜中看见自己的像。

c.在太阳光照射下树木出现了影子。

d.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的景物。

18.下列关于折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有()。

a.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c.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有可能不变。

d.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19.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b.显微镜可以将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两次放大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c.望远镜可以用一组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而成。

d.显微镜可以用一组凸透镜和一组凹面镜组合而成。

20.用普通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突然有一只小飞虫飞到物镜上,则()。

a.视野中出现了一只大飞虫。

b.视野中出现了一只小飞虫。

c.视野中出现了一个大黑点。

d.视野中不会出现飞虫或黑点。

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16分)。

21.在各图的方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元件。

22.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

23.两位视力缺陷眼球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请问,他们各需要配戴哪种透镜加以矫正,试画图表示。

四、实验与简答题(每题4分,共12分)。

2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当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

(2)经过调整后,光屏上已成一缩小清晰的像。在光屏上成一放大清晰的像,则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应.(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要想成放大的虚像,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应,生活中的镜就是这一成像特点的应用。

25.请简要说明,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估测出一凸透镜的焦距(可画图帮助说明)。

(1)。

(2)。

26.下文是摘自某刊物的文章,请仔细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光污染,来自靓丽的玻璃幕墙。

(1)从文中找出一个光学方面的物理知识填入横线:

(2)文中有一处出现了利一学性的错误,请在错误句子下面画上横线。

(3)从上文中找出一个玻璃幕墙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或危害的实例:

(4)如何预防光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的总结汇总篇八

实验题。

1.桌上有凸透镜和凹透镜各一个,用下列指定的方法把它们判断出来.要求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

方法一:从透镜的`结构特点来判断。

方法二:从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来判断。

方法三:从透镜成像的规律来判断。

创新题(共10分)。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的总结汇总篇九

一.填空题:

1.在军事题材的电影中常看到军事指挥员手拿一样东西在地图上看,这东西名称叫,

实际上就是一个,通过它可以看到地图。

2.望远镜、显微镜都至少有两个透镜组成,靠近物体的透镜叫,靠近人眼的叫,

两个透镜的尺寸大小比较是。

3.中学生小明,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不得不带上了眼镜进行视力的矫正,这种眼镜叫,是用制成的,而他爷爷看书、读报时才带眼镜,这种眼镜叫,使用制成的。

4.一簇平行光入射到凸透镜或凹透镜上时,过光线不改变方向,而过其它处的光线将发生,过凸透镜后使光,过凹透镜后使光。

5.无论是凸透镜或凹透镜都有个焦点,焦点一定在透镜的,这一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做。

6.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凹面镜和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而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光学元件有和。

二.选择题:

7.玲玲的爸爸最近看书时总感到模糊不清,将书放到远处时却看的很清楚,但是字又小了许多。玲玲知道后说:“爸爸该带眼镜了,明天我给您买一副眼镜吧”。玲玲买的眼镜是()。

a.近视镜b.远视镜c.太阳镜d.平光镜。

8.在银幕上看到的电影画面都是正立的,在放电影时应将电影拷贝()。

a.正立着放在小于2f的位置上b.倒立着放在小于2f的位置上。

c.正立着放在2f和f之间的位置上d.倒立着放在2f和f之间的位置上。

9.萧萧有一只透镜,经测量后焦距为8cm,当把一物体放到2f的位置时,萧萧又测量了像的大小,发现像比物小,那么这只透镜实际的焦距()。

a.大于8cmb.等于8cmc.小于8cmd.不好说。

0.将一物体分别放在距离甲凸透镜(f=10cm)、乙透镜(f=12cm)25cm处,两透镜所成的像的大小比较是()。

a.甲透镜成像大b.乙透镜成像大c.两透镜成像一样大d.无法比较。

11.以下现象中,属于凸透镜镜成像的是()。

a.平静的湖面有岸边树木的倒影b.幻灯机把幻灯片投到银幕上成像。

c.被抛光的铜面可以照出人影d.童话“猴子捞月”中井里的月亮。

12.下面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b.选用凹透镜把灯泡放在焦点上。

c.选用凸透镜并把灯泡放在离凸透镜的焦点比较近的地方。

d.选用凹透镜并把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14.凸透镜有着广泛的用途,凡是和“像”有关的都离不开它。请你至少说出3个实例。

(1)可能的方法有和等几种。

(2)请你给你认为是最简单的方法取一个名称,叫做《法》。

(3)简单说明每种方法的过程:

四.作图题。

20.完成下列各光路。

五.探究分析。

21.根据右图所示,将物体分别在a、b、c、d。

各点放置时,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并举例回答其应用,均填于下表中。

(设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u,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v)。

位置物距和焦距的比较关系像的大小像的到正像的虚实应用实例。

a

b

c

d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的总结汇总篇十

物在两倍焦距外,一、二倍(焦)距间成像。

实像倒立且缩小,此例用在照相机。

物移近,像移远,同时像还要变大。

物在一、二倍距间,二倍焦距外成像。

实像倒立且放大,此例用在投影仪。

物体位于焦点内,移动光屏不见像。

透过透镜看物体,正立放大一虚像。

物体与像处同侧,此例用在放大镜。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的总结汇总篇十一

1.凸透镜成像规律:

(3)实像都是倒立的(物、像同侧),虚像都是正立的(物、像异侧);。

(没有缩小的虚像,也没有等大的虚像)。

(4)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