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通用(精选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1:39:06 页码:13
2023年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通用(精选17篇)
2023-11-11 11:39:06    小编:zdfb

教案的编写应注重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明确学生应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目标。教案在安排活动时应该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教案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通用篇一

2.彩操作活动中付息5以内的数数。

3.学习按数量取物。

二.准备。

贴有点卡的塑料袋(同幼儿数)、串珠积木六篮、动物图形卡1——5一套。

三.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师以小狗开糖果店的游戏来应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又各客人来我们班作客,你们看是谁?(小狗)。

师:小狗开了一家糖果店,生意很忙,有很多的小动物来帮忙,看看是谁来了?

2.复习5以内的数数。

师:这是谁?有几只?(师逐一出示动物卡片,幼儿伸出手指点数,并说出总数)。

(二)操作活动。

1.装糖。

(1)师:来了这么多的`小动物,可是还是来不及。小朋友们愿意帮助小狗吗?

(2)提出要求。

师:先每人拿一只塑料袋,数数上面有几个点子,就往里装几粒糖,一边装一边数,最后说:“我装了×粒糖。”

(3)师示范一次。

(4)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提问:你装了几粒糖?为什么装了×粒糖?

2.送糖。

(1)师:请小朋友把糖送到糖果店的柜台里。

(2)提出要求。

师:你有几粒糖就放在有几个图形的框子里。一边送一边说:“我送了×粒糖。”

(3)师示范一次。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结束活动。

师:小狗说谢谢你们,欢迎你们到他的店里买糖吃。

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通用篇二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三位数减法中的“退位”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ppt、小黑板。

学具:计数器。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二次设计。

课件导入。

课外小组的同学非常喜欢读书,他们经常在午饭后到小小图书馆里汲取新鲜的养分,看,它们正聚精会神地学知识呢!

玩中学。

1、看一看。

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根据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呢?

先独立思考,再与小伙伴们说一说。

过渡: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算一算。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解决“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看算式,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

请同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汇报、交流。

3、提一提。

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求“两种书的差”的问题。

根据藏书情况表,你能提出哪些求差的数学问题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尝试利用已有的知识解答出来。

指名汇报的数,并说出计算过程。

4、解决“科技书比连环画少多少本”。

118。

-57。

61。

探索笔算减法中退位的算理。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

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笔算减法的法则。

自己结合学过的百以内数得比算减法法则,试着总结出万以内数的笔算减法法则。

在小组内交流,完善笔算减法的注意事项。

班内汇报:在用竖式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6、学中做完成教材第52页的第1~5题。

练习三位数的减法。

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通用篇三

侨声的一个闪光点是什么呢?“图书馆”,侨声人会异口同声地说。知识的海洋是你,文学的殿堂是你,学校的宝藏是你。可能我最爱的却不是你,是那小小图书馆,它在哪里呢?许多人都会摇摇头说:“idon′tknow.”它,它就在班歌——《蜗牛》,班训——《我们就是未来》的初二一班。

小小图书馆之所以是我的最爱是因为它可让我在最短的时间内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书。“那侨声图书馆不是有更多好书吗?”是的,这是优点也是缺点,走进里面就像进入迷宫似的,想找一本自己喜欢的那还可以,看看序言看看目录,其实,一个美丽的书名往往是吸引读者的首要条件。要是知书名不知书处,心里就想着那本书,那真的犹如海底捞针。小小图书馆虽只有一百多本书,可或许一个学期我们还未能看完呢!小小图书馆,小巧玲珑,伴随着初二年一班。

小小图书馆藏着62位同学和吴教师的`宝藏呢!班里的同学都曾打开书橱门去探索里面的神奇,有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有《傲慢与偏见》等等。哇,太好了,这些可都是我只闻其名不知其里的书啊!这下,我可以一饱眼福了。小小图书馆虽没有侨声图书馆那堆积如山的书,可它是象征着初二年一班,这可是我们的图书馆哦!

“书和人一样,也有生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这是高尔基曾说过的一句话。一本好书犹如一个好朋友,书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净化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灵魂得到了升华。

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通用篇四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1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4、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5、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

大家在交流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

二、探究体验。

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58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

师: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的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

启发:指着拉开的绸带,这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呢?(可以用尺量)那请小朋友用你们的尺量一下。(得出用厘米尺量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

这样测量你感觉怎么样?(很麻烦)。

[设计意图]从估测老师的身高入手,学生肯定兴趣很高,在此过程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估一估1米到底有多长,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估测意识,也为建立1米的长度单位打下了基础。

2、认识米尺。

出示米尺。

(1)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就容易多了。

(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

(2)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

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思考学生自主发现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3、用米尺量。

(1)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谁来试一试?指名量出1米的绸带。你是怎么量的。

小结:量物体的时候,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课件演示)。

(2)提问:王老师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3)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刚才在自己身上估计的1米。

(4)谈话:同学们现在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小朋友张开双手,先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还是短。再量一量。

交流。问:你能用双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

(5)谈话: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边。

哪些物体长约是1米。(量一量)。

(6)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长,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并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

三、方法应用。

1、提问:你能估计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学生可能想到,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牌大约有3人。

提问: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

2、小组活动。

要求: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

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

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

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

小组活动。组织交流。

学生纷纷站在老师的身边,最后成一个半径是米的圆。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通用篇五

生:喜欢。

师:你喜欢看什么书?你们为什么喜欢看这本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们从小爱学习,有爱读书的习惯,这很好!

师:我们班有两名小同学也是“小书迷”,每当双休日,就会去借阅图书,你们看(播放纪实录像片,其中本班的学生到图书馆借书的过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书馆里的数学问题。

师:通过刚才的录像片,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呢?你们还想知道哪些信息呢?把你知道的在小组内说一说。(小组有四人,其中有组长、组员、发言人,组长负责组织进行认真讨论交流,与组员共同分享)。

师:同学们讨论得真热烈,现在把你们组交流、讨论的结果汇报一下。

生可能会说:

1.      我知道这是图书,里面有很多书,很多人去借书。

2.      还知道我们班的李悦、王阳去借书。

3.      我知道借书之后,应该珍惜好,按规定时间还书。

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除了他们说的这些,我们还知道,原来有33本儿童画报、25本故事书、46连环画。

生;我还知道他们借书时填了一个统计表。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那么为什么要填这个表呢?(这时可能有个学生站起来说:为了雇谁把书借走了,这样就不能丢书了。)。

师:你们说的可真好!知道了这么多信息,那么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呢?

师:你看到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

指名说,结合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33-7=。

你艰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可以借助各种学具。

四人小组交流。

分小组汇报。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我们各自的算法。

生可能会说:

1.      我们用的方法是用小棒摆出来的,从33根小棒中去掉3根还差4根,再从30根中取4根就是6根小棒。

2.      我们从十位借1变成10,用10减7等于3,再与原来的`23相加,结果是26。

3.      我们是利用竖式计算的,33的个位3不够减,就从十位借1变成0,用23减7得于16,再与10相加就是26。

4.      我们小组认为7是10减3得来的,可以先用33减10等于23,因为减10时多减了3,再出23加3就是26了。

5.      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33减7不够减,我们用7减3等于4,然后用30减4等于26。

此时,教室静静的,都等待老师给予评判,我沉默一会没有做出评价,又让这位同学重复一遍。

师:现在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他这种算法是否正确。

生可能会说:

1.      我深得这样减不对,不能这样倒过来减。

2.      我认为这样做对。因为从7里面减3还剩4。就和30减4的算式一样,所以对。

3.      我认为这样做对,因为被减数33和减数7都减去3,就变成我们学过的算式30-4=26。

4.      老师,我向你挑战这个问题。是对,还是不对呢?

5.      师:谁能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生可能会说:

1.      老师,我刚才举了很多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例子,按照第五种方法做都是对的。

2.      我利用小棒米摆也是对的。

3.      师:老师感谢你们这种助人为乐的好品质,老师向你们学习。那么,同意对的同学请举手。

4.      师:你们的算法真多,在以后的学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

师: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尝试解决故事还剩多少本?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出色,现在我们放松一下,做个游戏好不好?猜物品的价格。(老师手中拿着天线宝宝)。

生:“它的价格是两位数吗?”

师:“yes”,

生:“比55元多吗?“。

师:“比55元少”

生:“比40元多吗?”

师:yes,“比55元少8元”

生:“我知道了,是47元”

恭喜你,答对了。我们大家为他鼓掌。

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组织一次“爱心小行动”,有些可爱的小动物找不着家了,它们非常难过,哪位小朋友能积极参加这次爱心活动,把小动物送回家,让它们早点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

家:15+58=33-9=14+15=47-8=82-4=50-9=。

小动物:29783073394124。

只要小动物身上数字卡片与门上的算式得数相同,小动物就可进门回到家。

学生做完之后,发现有一个多余信息,一只身上卡片是30的小动物没有家。

师:这只小动物找不到家,怎么办呢?

生:我们帮它建个房子,设计个家吧,只要写出得数是30的算数就可以。

师:在生活中,如果也有需要帮助的学生,需要帮助的人,该怎么办呢?生畅所欲言。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老师也非常高兴,那么生活中还有多少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解决呢?留给缌的小朋友去观察、去思考,希望同学们都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通用篇六

1、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知识,能够设计出各种漂亮的图案。

2、培养学生对设计的浓厚兴趣,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

3、自己设计图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发挥想象,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

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以及形象思维能力。

纸、剪刀、学具、多媒体课件等。

课件展示图案。

学生讨论交流。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制作这些漂亮的图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一起成为一名出色的设计师。

1、出示教材中的四张图案。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四幅图案分别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得到,然后集体讨论。

预设:生1:这些图案都由几个相同的图形,平移后拼接在一起得到的。

生2:可以按照以前学的轴对称图形的剪裁方法剪出几个一样的图形,然后再平移拼出这样的图案。

生3:同时还需要剪一个正方形,把这些图案贴在上面。

2、动手操作。

(1)每人发两张纸,按照刚刚讨论的思路进行设计,分别剪出一个正方形和像教材中的那些图形,然后贴出喜欢的图案。

(2)动手制作,教师巡视,及时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

(3)拓展想象,鼓励学生用前面剪裁的那些图形,试一试自己设计一个图案。

(哪些同学制作的图形一样?把它们拼在一起看一看。

3、作品展示、评比。

通过欣赏各个小组同学的作品,根据评选标准,评选出你认为好的作品及“优秀设计师”。

利用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的方法设计的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我们能不能把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设计出更美丽的图案呢?课下的时候一起来研究。大家真是太棒了!创造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希望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用美丽的图案装点我们的生活。

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通用篇七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结合练习回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读法、写法。

2、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难点:理解除法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安排:

课件。

教学方法:

练习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总共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在第二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表内除法的相关知识。

回顾整理:

1、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的第1题图文。

(1)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举例说明“平均分”的含义。

(2)什么是平均分?用自己的方式举例说一说。

(3)9根小棒3份,每份3根,是平均分。

(4)画了2组圆,每组5个,一组一组地圈,是平均分。

(5)你们可以根据自己说的例子,写出除法算式吗?写出算式后,说说除法算式的各个部分的名称。

2、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第2题图文。

(1)乘法口诀是计算表内除法的基础,组织学生将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2)复习一个乘法口诀可以列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

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27页的练习六的第2题。

让学生读文字题,理解题目的意思,再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2、完成教材第27页练习六的第3题。

让学生认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解答。

3、完成教材第27页的第4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各小题的意思,思考它们之间的区别,想一想这些问题各自应该使用什么方法解决。

课堂小结。

通过整理和复习,大家对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各个部分的名称、用乘法口诀求商,以及解决问题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已经较熟练地这些知识。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用乘法口诀求商。

用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与反思,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比较与分析,进一步理解除法。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多项思维,有助于促使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通用篇八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凌河区洛阳小学的参赛教师王微,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时、分、秒”中的起始课《我们赢了》。

本节课是在学生一年级初步认识了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三年级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基础。《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钟表,还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处处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初步建立起时间观念。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会正确的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理解1时=60分。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研讨、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动手拨表的过程中,发现钟表的运作规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课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下面,我就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教材以北京申奥成功这一情境导入新课,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考虑到这一情境离学生的学习需要比较远,学生对于这一情境也比较陌生。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练”,我设计了用玩自制的圆盘跳格棋这一游戏导入新课。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玩得兴致盎然,在不知不觉中把我们平时需要反复强调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自制的教具。通过玩跳格棋认识了大格、小格。知道了棋盘中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每个大格里有多少个小格。整个过程是这样的:(播放教学片段)正是由于组织了这样的一个游戏,学生在玩棋中经历了时针与分针的行走过程,因此对钟面上大格与小格的关系体会十分深刻,在学习关于钟面的知识的时候,学生已经会把刚刚体会到的知识迁移过来,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玩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每次走棋的提示均是有一定目的的。在实际教学时如果采用投骰子则无法控制每次走棋的提示,只能通过课件的预先设计才能实现。游戏结束后利用棋盘和钟面的相似点,用课件演示出由棋盘转化来的钟面引导学生观察,上面还缺少什么?根据学生的汇报利用课件依次出示钟面上的数字、时针、分针。

时与分的关系的教学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在这里我设计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课件呈现动态过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在呈现教学内容上形象直观的优势,利用flash课件演示1时=60分,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建立表象,获得感性认识。整个过程是这样的:(播放教学片段)由于flash动画直观形象的将分针和时针行走的轨迹显示出来,更便于学生观察出时针与分针的走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使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在教学“准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这一环节时,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与真实的钟表结合使用,学生通过“看一看”、“认一认”、“读一读”、“写一写”、“拨一拨”等操作活动突破了教学难点。

本节课,在“数学来源于生活”原则的指导下,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多操作、多活动,将学习的自主权充分放手给学生,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争先恐后地展现自己,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从中体会到探索的价值。使知识教育与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完美的结合,真正让学生在丰富的数学实践中获得厚实的感性经验。实现了“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之上,把静态的数学结论建立在动态的体验、感悟和思考之上。完成了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

文档为doc格式。

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通用篇九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64~6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过程,通过观察、实物操作,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知道角有大小,初步感受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能够比较出角的大小。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角;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知道角有大有小,并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主题图)在这些物体的面上有哪些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

这些图形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其实这里还藏着一位新的图形朋友,(课件抽象出角)谁知道它们叫什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一)认识角。

1.摸一摸,直观感知角特征。

(1)(出示三角尺)三角尺上有角吗?在哪里?(学生可能会用手指尖指某一点)老师把这一点画在黑板上,问:这是角吗?(不是)那角是什么样子呢?拿出你的三角尺,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先把你的小手放这里按一下,看手上留下什么?(一个小坑、一个小点。)是的,这儿有一个点。

那我们从这一点往这边摸,什么感受?(直直的)。

再从这个点往这边摸呢?也是……?(直直的)。

同学们,我们摸到的就是角。

(2)刚才我们已经用手摸到了角,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回忆一下刚才你摸到的角的模样。

师:请睁开眼,屏幕上这几个角以及刚才咱们所摸的角,他们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生:都有一个点和两条直直的线(课件分别闪烁顶点、边)。

(3)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角的特点,下面老师就依据你们的发现把屏幕上的角请到黑板上,小朋友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画。

师示范:首先画一个点,接着从这一点引出一条线,这条线怎么样?(直直的)然后再从这一点往另外一个方向再画一条直直的线。

师:这就是我们数学上的角了,而且为了更清晰地表示一个角,通常我们还会用弧线来给角作上标记。

2.学一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很早以前,数学家们就给角的各个部分起了好听的名字,我们一起到数学书上找找看,把你找到的答案告诉你周围的小朋友。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顶点、边、边)。

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师:由一个顶点引出两条边就组成了角。

3.辨一辨,巩固角的特征。

师:老师这儿还有几个图形,它们是不是角呢?

4.数一数,图形中的角。

还有几个图形朋友也吵着要来上我们的数学课,他们都说自己的身体上也有角,咱们一起来找一找、数一数。

师:三角形有3个角?四边形有几个角?五边形有?追问:六边形呢?十边形呢?是的,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5.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出示主题图)图上还有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呢?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上也有角?

6.做一做,创造角。

(出示材料:一根吸管、一根皮筋、一张圆形纸、2根小棒)。

思考一下,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做出角。(学生活动,小组汇报)。

(二)比较角的大小。

1.感知角的大小。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活动的角,怎样让它变得更大?(把角的两边张开)怎么让角变得更小?(把角的两边合拢)。

小结:看来我们要使角变大,只要把角的两边张开,要使角变小,只要把角的边合拢。

2.比较角的大小(观察法)。

做一个比它小的角,你确信你这个角比它小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角的两边张开的大,角就大;角的两边张开的小,角就小。

师:我们用眼睛看就能比较出大小,这种观察的方法在数学上经常用到。

3.比较角的大小(重叠法)。

师:当我们用眼睛观察,难以判断大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把这两个角重叠在一起比一比。

4.比较角的大小(边的长度)。

这儿还有两个角(出示红、黄角),哪个角大?

(1)老师要帮帮红角(剪短黄角的边),这样红角就比黄角大了吗?为什么?

(2)(拉长红角的边)这样呢?

师:看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

(3)(课件出示放大镜)这样红角就比黄角大了吗?

(4)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它吗?

师:这说明角的大小其实只和什么有关系?

5.比较角的大小(捉迷藏)。

辨别两组角的大小,每组只露出角的一小部分,让学生猜测哪个角大,并交流想法。

三、欣赏总结,走进生活。

回顾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欣赏角(组图)。

师:关于角的奥秘还有很多,只要你们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那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板书设计:

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通用篇十

生:喜欢。

师:你喜欢看什么书?你们为什么喜欢看这本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们从小爱学习,有爱读书的习惯,这很好!

师:我们班有两名小同学也是小书迷,每当双休日,就会去借阅图书,你们看(播放纪实录像片,其中本班的学生到图书馆借书的过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书馆里的数学问题。

师:通过刚才的录像片,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呢?你们还想知道哪些信息呢?把你知道的在小组内说一说。(小组有四人,其中有组长、组员、发言人,组长负责组织进行认真讨论交流,与组员共同分享)。

师:同学们讨论得真热烈,现在把你们组交流、讨论的结果汇报一下。

生可能会说:

1.我知道这是图书,里面有很多书,很多人去借书。

2.还知道我们班的李悦、阳去借书。

3.我知道借书之后,应该珍惜好,按规定时间还书。

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除了他们说的.这些,我们还知道,原来有33本儿童画报、25本故事书、46连环画。

生;我还知道他们借书时填了一个统计表。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那么为什么要填这个表呢?(这时可能有个学生站起来说:为了雇谁把书借走了,这样就不能丢书了。)。

师:你们说的可真好!知道了这么多信息,那么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呢?

师:你看到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

指名说,结合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33-7=。

你艰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可以借助各种学具。

四人小组交流。

分小组汇报。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我们各自的算法。

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通用篇十一

教学内容:

课本p63页第1题及练习十四的第1、2、4、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解决简单问题,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每人一张空白纸,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知识,谁能说一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和任务。)。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教学第63页主题图(课件出示)。

师:你看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

生:把除法算式有规律地排一下,还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

师:(1)发下一张空白的表格纸。

(2)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或者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4)归纳整理:一是把除数相同的算式归类。二是按商相同的算式归类(对于其他的方式也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利用乘法口诀的排列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学生做第64页的第1题。

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要求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同时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游戏形式做第64页第2题。

先让学生看清加、减、乘、除的运算符号。

使学生初步形成百以内四则运算的口算技能。

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4、6题,完成后找学生起来回答他是怎样做的。

做第65页中第5题。

先让学生看懂图意。

再让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对口令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理解与熟练。)。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27÷9=36÷4=56÷8=35÷7=42÷6=64÷8=。

45÷5=8÷8=14÷7=18÷3=28÷7=54÷6=。

2、你能给下面这些算式排排队吗?

7÷721÷345÷972÷936÷4。

()()()()。

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通用篇十二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的良好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景提出问题,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目标2、3。

教材分析:

教材设计了“小小图书馆”的生活情景,给出数学信息,让学生根据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养成一定的问题意识。教材内容设计分为“一次退位”、“两次退位”、“验算应用”三个层次,练习设计安排也是有目的、有计划,是知识的渗透循序渐进,使学生能比较熟悉的掌握计算方法,提高熟练程度,形成计算能力。

本节课是在一年级两位数竖式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解决三位数一次退位的竖式计算方法,教材设计通过让学生估算,讨论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优化、试一试在生活实际应用等环节,让学生顺利的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本课通过共三个环节来呈现,即《智力闯关》1、2、3。

在《智力闯关》1中共设计(1)填一填、(2)用竖式计算两题,这两道题,即是对以前知识的复习,同时它为破解本节课重难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智力闯关》2中,共设计了两个例题,在例1中共通过四个步骤来。

1、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通过出示情景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研究问题的欲望,在这时让学生找出情景图中已知的条件,发现问题,再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出问题所在,我们眼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以后学生解答难题、深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2、估一估。

通过估一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体会估算的有用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验算意识。

3、算一算(既例1)。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交流等活动,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学习,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去感受获得知识的全过程。

4、巩固。

在巩固练习中,共设计了三道题,第一题276-148(与例题相同),第二题450-139(个位有零的),第三道361-46(三位数减两位数),这三道题包括了三位数减法个位不够减的所有情况。通过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过程。全面的巩固了学生前面所学的知识。

(同时本人采取了相同的手段完成了对例二的教学。)。

在《智力闯关》3中,本人设计了一系列的练习题。

1、用竖式计算。

在本题中,我设计了三位数减法(一次退位)的各种情况让学生独立完成。及时补充了北师大教材中部分没有展示出来的知识点。

2、森林医生。

本题出现了学生在日常作业中各种易出错的情况,通过本题的.练习,既能让学生避免在今后的作业中出现类似的错误,同时培养学生细心的良好习惯。

3、考考你。

本题是一道较深的思考题,通过让学生的独立完成,从小培养学生爱动脑,善动脑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体会成功后的喜悦。

计算课型本身是比较枯燥的,但通过可以情景引入,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功能环节的设计,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让我们的计算课也可以有声有色。

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通用篇十三

说课的内容是九义教材第四册p106~p108《统计》。

2、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统计知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统计思想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把统计知识作为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特别强调让学生体会统计的过程,和对统计结果的简单分析,让学生早些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既有利于提高应用所学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统计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又能使学生从部分数据出发,经过分析从中找出规律,逐步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经历一些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处理数据的技能等等的要求。

3、教材结构。

分析教材内容可以看出,本节课包含四个知识的内容。即调查入学时的体重情况填写统计表;收集现在(二年级)的体重情况填写统计表;把入学以及现在的体重情况统一填写到同一个统计表中;整理、分析表内信息回答简单的问题。但从本地学生情况实际出发,以及条件的限制,所以本人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略微的调整,将调查入学时的体重情况填写统计表改为统计本地区天气情况,也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按照教材的逻辑性将知识整合在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中。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运用信息的手段、新的学习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完成简单的复合式统计图。

(2)情感目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结合实例有机地进行家乡情的教育。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教学重点是: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6、教学难点是:能对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多媒体设置生活情境引入法。借助计算机这一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工具,结合日常生活中鲜活的实物、实例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实际操作发现法。让学生亲身参与测量体重的活动中,通过小组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为教学增添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去亲身体验数据产生的过程,使学生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积极组织学生人人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材内容,紧密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带着数学走入生活,解决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估计、判断能力为以后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2、交流互补法: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讲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互相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3、练习促进法:通过有针对性地练习,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达到举一。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1、填写单式统计表。

(1)我给学生提供了一组数据,我们班在一年级时每位体重情况,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统计每段重量的学生数,并教给学生简单的整理数据的方法。

(2)向学生提供我们班在二年级时,学生的体重情况的数据,学生仿照统计一年级时的体重方法,整理和统计二年级时每重量段的学生数。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简单整理数据的方法。

2、学生在能填写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学会填写和分析复式统计表。

(1)让学生学会怎样填写复式统计表。

(2)会读复式统计表,并能分析。

3、练习,我一共设计了三个小题第一小题是能直接根据数据填写统计表,是对本节学习知识的直接运用。第二题根据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第三题分两组统计本班喜欢哪些体育活动的人数,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进行简要分析。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教学反思。

课上完后,反思很多,在本节课中我重视训练学生,能教给学生学习整理统计数据的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现反思如下:

1、更应该注重指导学生统计数据的方法。在完成第一张统计表时,我应该把整组数据出示出来,应指导学生完成体重在15千克以下有哪些数据,16—20之间有哪些数据,我应帮助学生怎样找15千克重以下人数,15—20千克间的人数,帮助学生完成第一张统计表。

2、应该教给学生怎样分析单式统计表。在填写完成第一张统计表后,我应该引导学生知识统计表中数字表示的意义;即一年级体重在15千克以下的有____人,体重在16—20千克之间的有____人。让学生能按这种句式说。

3、应该培养孩子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完成第一张统计表后训练孩子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应问学生,你看完统计表后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尽可能让学生多说信息。然后再问学生,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个环节能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同时,为孩子在分析复式统计表时,打下基础。

4、应该明确复式统计表的优点。在教学中我应提出,如果,我想直接看出,我班在一、二年级学生的体重的对比数怎么办()或为了更方便,我们把两份统计放在一起怎么办。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两份单式统计表的相同点、不同点,完成孩子从认识单式统计表到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的过程,明白复式统计表的意义,并告诉学生复式统计便于对比,更便于观察分析这一优点。

5、应该把重点放在分析简单复式统计表上,我应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一、二年级对比的角度,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用填空式的题卡,让学生自主解决这些问题。一年级时()最多,到二年级又()最多,一年级对体重在16—20千克人数是()人,到二年级体重在16—20千克人数变为()人,到二年级体重在16—20千克的人数增多(或减少),对学生进行分析复式统计表的方法训练,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我应该注重让学生体验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应该将练习环节中的统计每组学生喜欢体育项目的学生数这个环节,放在认识复式统计表这一环节后面,在活动前提前提出问题,两组中,喜欢哪种体育活动项目的人多或少等,并要求每组有两名或几名负责统计,统计整理数据后,然后再活动。并要求负责统计的学生说一说统计的过程,这样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同时也体验了统计过程,训练了学生的能力。

7、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数学语言的训练,能用最简洁的话说明要表达的意思,训练学生用最直接的数学语言进行数学问题的描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通用篇十四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图书馆》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图书馆》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的第一部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题目是《图书馆》。

本次说课我将分五部分向大家介绍,它们分别是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第一部分:即教材分析部分。

一、教材分析:

在教材分析中,我将对教材从教材联系、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四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教材联系:

本单元的任务是学会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和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基础上,我们本节课的任务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材设计了图书馆这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引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也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根据小学数学新课标和新课改活动的要求,配合教学大纲,结合课本教材,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它们分别是:

1、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计算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将是本节课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

3、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活动中鼓励学生与他人积极合作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将是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情感目标。

在了解了教学目标以后,就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

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探索出多种计算方法并掌握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将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而在这其中,对多样化算法进行优化,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达到正确完成计算又将是本节课的难点部分。在这次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突出重点,以及采用介绍算理、强调法则的方法来突破难点。

以上是我从这五个角度来对教材进行的分析,下面再让我们来看一下本次说课的第二部分,即教法分析部分。

二、教法分析: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这些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多媒体课件图片演示法来教学,这几种方法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帮助学生快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

三、学生情况:

本课面向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特点是年龄小、思维活跃、表现欲强,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他们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在课堂中通过动手操作、实物演示加强理解。

四、学法指导:

本着以新课标的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本节课中我将指导学生采用如下两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它们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意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其学会认知,为以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合作学习意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团队意识。

五、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对以上三个部分的综合运用阶段即教学过程部分。

整个教学过程,我分成5个环节包括:复习旧知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新知识探索、练习巩固、全课总结。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环节即复习旧知识。

一、(出示课件)口算以开火车的形式呈现,提高孩子的积极性。这些题目可以帮助孩子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竖式计算找两个孩子到黑板上来做,集体订正,帮助孩子回忆竖式计算所要注意的地方,为这节课打基础。

二、第二部分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这一环节中,我将使用的是创设情境法。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的图书馆买新书啦,你们想不想看看都有哪些书呢?在学生融入课堂情境的时候,我将告诉学生: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到图书馆去看一看。(出示课件:图书馆)这时我板书课题(板书:图书馆)并提出问题,你能看图找出哪些数学信息并根据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有价值教师就给予鼓励,然后集体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比如:《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共有多少本?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这就自然地引出有关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数学问题,这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这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三、新知识探索。

在新课引入过后,接下来就是本节课的第三个环节:新知识探索,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在这一环节中,我将使用的是任务就是学习法和多媒体演示法。第一步:我让同学们独立思考算法,试算28+4=,第二步:我组织学生组内交流算法,对每种算法进行评价。第三步再全班同学交流算法。学生可能用直观模型操作:比如摆小棒、拨计数器,也可能口算,也可能列竖式等。不管汇报的是哪种算法,一定要让他们说出算理。如果说到列竖式这种算法,教师要板书列竖式的算法,并强调满十进一的计算法则,这一系列活动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又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让他们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发现、自己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相互补充,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在学生交流各种算法后,再让学生比较一下:你喜欢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这些方法中谁和谁比较接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这样做是为了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增强学生的优化计算方法的意识。

在新知识学习后,我就将带学生进行扩展应用,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练习分两部分:一是基础练习,包括集体解决前面提出的其他问题、圈小棒、竖式计算。二是开放性练习,排队问题。这样做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最后一个环节是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法?你自己这节课表现得怎么样?学了本节课后,请你试着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可以存入问题银行以后再解决。学生的自评,既关注学到了什么,又关注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的学习,以及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还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以上就是我从四个部分进行本次说课的全部内容,《图书馆》一课我以教研课的方式上了,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避重就轻等。我根据老师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对教案做了再一次的修改,形成了今天的说课稿。我知道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指出,以便我继续提高。这里再次感谢各位数学组的老师。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通用篇十五

教材第72~73页的内容。

1、能辨认生活中的简单图案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等运动得到的。能在正方形中拼贴或设计图形,将所设计的基本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运动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会将相同的图案拼在一起,并根据实际确定所观察成果的基本图形,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

3、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对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图形运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欣赏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妙,体会数学的价值。

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的活动课。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能运用所学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运动的知识,欣赏并创造图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逐步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能运用图形运动的知识设计图案。

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课件、剪刀、固体胶、手工纸等。

(一)、呈现素材,感受数学美。

1、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的图案,学生欣赏。

2、观察感悟,发现规律。

(二)、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设计师们正是将一个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解疑合探。

(一)观察想象,认识一个图形的运动。

1、找基本图形。

(1)、这些美丽的图案分别由哪个图形运动而来的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找一找。

(2)、学生反馈,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基本图形。

2、体验一个图形的运动。

(1)想象:这些基本图形通过怎样运动得到原来的图案?

(2)操作:将课前剪下教材123页附页2中的图形,用一个基本图形模拟运动。

(3)描述:这些图案分别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二)、动手操作,理解一个图形的运动方法。

1、小组合作,动手拼摆。

小组先讨论选择一个基本图形和图形运动的方式,想象图形运动后拼出的图案,再在正方形中贴出美丽的图案。

2、汇报展示,对比分析。

讨论:(1)、你设计的图形是怎样运动的?

(2)、你操作前想象的图案和你操作后实际的图案一样吗?

(3)、同一个基本图形运动设计出的作品为什么会不一样?

(三)、自主设计,创造美丽的图案。

1、提出要求,想象设计。

(1)、提出操作的要求。

在上图左上角的方格中设计一个新的图案,并画出来,再将它作轴对称、平移或旋转运动,创造一个美丽的图案。

(2)、想象设计好的图案。

2、动手实践,尝试设计。

将自己设计的图案画在正方形格子纸中。

3、汇报交流,鼓励创新。

(1)、说一说:你设计了一个什么基本图形,怎样运动的?

(2)、比一比:设计好的图案和你之前想象的一样吗?

(3)、赏一赏:谁设计的图案最美丽,谁设计的图案更有新意?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二)、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利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出的美丽图案。

四、运用拓展。

(一)、合作学习,感受一组图案的运动。

1、相互比较,想象一组图形的运动。

2、小组合作,感受一组图案的运动。

在小组内将相同的一组图案拼在一起,再全班交流,互相欣赏。

(二)、联系旧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知识。

1、是由()组组成的。

(1)、用什么方法计算?根据学生会回答教师板书:8÷4=2(组)。

(2)、出示学具,学生摆一摆、圈一圈。

2、9幅,可以组成()组。

(1)、学生说想法,教师板书:9÷4=2(组)……1(幅)。

(2)、学生用学具验证。

(3)、学生回答:算式中的9、4、2、1分别表示图中的哪部分?

3、15幅,能拼出()组,若拼成4组,还需要再增加()幅。

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通用篇十六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引导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三、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计数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用竖式计算。

注意问题:(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上加10再减。

(二)设境导入。

1、获取信息。

(1)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2)能提出什么问题?

2、提取、整理信息。

(三)探索新知。

1、解决: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2、列出算式,小组合作,交流算法。

3、交流计算方法。

4、独立练习,让学生独立解答。

(1)连环画比科技书多多少本?

(2)故事书比科技书多多少本?

5、小结:

竖式计算三位数的减法要注意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怎样才能算得又快又好?

(五)作业。

二年级数学《小小图书馆》教案通用篇十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一副三角板中边、角的一些奥秘。

2.引领学生通过画一画、拼一拼、转一转等活动方式赏玩三角板,演绎图形与几何世界中的角、边、面、体的相关知识。

3.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文化魅力,发现、领悟和欣赏数学的美,从而产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风筝,利用角度问题引出三角板,介绍一副三角板,揭示课题。

二、画一画,探索三角板画出确定度数角的规律。

1.用一副三角板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呢?

学生画角并汇报,交流画角的不同方法。

2.仔细观察这些角的度数,有什么发现?

三、拼一拼,发现三角板中边的奥秘。

1.利用一副三角板拼着玩。

2.两人合作,用两块同样的三角板相同的边重合拼图形。

a.用两个含30°角的三角板拼图形。(六种拼法)。

b.用两个含45°角的三角板拼图形。(三种拼法)。

比较思考:同样是两块三角板,为什么拼出的种数不同呢?

3.欣赏资料,了解三角板的产生。

4.再拼一拼,揭开三角板中边的奥秘。

5.四人合作,用四个同样的三角板拼图形或图案。

(1)出示合作要求,学生拼图。

(2)展示学生作品。

a.拼出熟悉的图形有哪些?

b.点评有创意的图案,解决相关数学问题。

四、转一转,想象三角板旋转后形成的立体图形。

(1)让学生把三角板转着玩,想象会形成什么立体图形?

(2)交流汇报不同的旋转方法,课件演示。

五、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

本课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是根据苏教版数学教材中有关知识,围绕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常用的学习工具——三角板进行挖掘和开发的教学内容。通过赏玩三角板让学生画一画、拼一拼、转一转,回顾过去学习中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了解三角板的产生及自身有关特点,还力图挖掘有关数学思考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同时根据2011版数学新课标的精神,着力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体会数学文化,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处有数学,从而产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