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励志人物刘秀祥先进事迹(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05:10:33 页码:7
2023年励志人物刘秀祥先进事迹(实用8篇)
2023-11-26 05:10:33    小编:zxfb

总结是对过去经历的回顾,也是未来规划的基础。通过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工作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励志人物刘秀祥先进事迹篇一

聂海胜,1964年出生于湖北枣阳杨荡镇一个小村庄里。儿时贫困的生活常常让父母为区区几元钱的学费犯愁,只好东挪西借,有时代替学费交到老师手中的竟是一只兔子。

“太空一往返,中华五千年!”当杨利伟登上“神舟”五号飞船之际,他的战友、中国载人航天首飞航天员梯队成员聂海胜,满怀热情为记者写下这句话。聂海胜,目送战友飞上太空,心中充满了对自己事业的崇敬和自豪。他说:“九天揽月,我们盼望那一天!”

对待学习,聂海胜自觉而刻苦。尽管没钱买学习资料,但课本上的内容,在哪页哪个位置,他都清清楚楚。

初中毕业考试,聂海胜考上了县重点高中,整个杨荡镇只有两个学生考上。学校了解到他的家庭困难,为他补助了救济金。每次放假,他还去十几里外的堂兄家帮着搬木材、装茶叶、下地干活,一个假期下来能挣十几块钱。就这样,他靠自己的双手挣出了上高中的学费。

聂海胜说自己是幸运的,高中毕业时遇上了招飞。当飞行员是聂海胜的梦想,小时候在山坡上放牛躺着睡着的时候,从没见过飞机的他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长出一双大大的翅膀飞上蓝天。

有一天,家中来人,说是县武装部搞政审的,他才知道自己真的要去飞翔了。

临走时,聂海胜像往常上学一样,只背了一个书包,没有更多的行李。他死活不让母亲出门送自己,是怕母亲难过。

聂海胜觉得自己是为飞行而生的。当年,作为同行中第一个放单飞的人,教官让他给其他学员讲讲飞行体会,不善言辞的他只说了一句话:“啥也不想,只管飞!”聂海胜开始改装后第一次驾驶某型歼击机单飞。第二天,他就遇上了事故。

那天,正当他准备飞向4000多米的高空时,只听座舱外“砰”的一声爆响,发动机停车了。瞬间,飞机转速、高度下降,舱内温度急剧升高。他一边镇定地向地面报告,一边试图排除故障。

所有的办法都尝试过了,飞机还在下坠。这时,地面指挥同意他跳伞。但聂海胜还想做一做努力,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把飞机开回来!他试着让飞机滑行,但因距离太远没有成功。

此时,飞机距离地面只有四五百米,急速下降的飞机带来巨大的超重过载,动一下都很困难。最后,他不得不按下了弹射开关,此时他已出现了瞬间黑视,什么也不知道了。

等他睁开眼,自己已落在了稻田里,飞机摔在了离自己一百多米远的山沟里,扎进土里十几米深,着火0了。

后来经查明,事故原因是由于发动机压缩器上的叶片出了机械故障。鉴于聂海胜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冷静处置险情,想尽一切办法挽救飞机的勇敢精神,部队党委为他记了三等功。

励志人物刘秀祥先进事迹篇二

20__年9月10日,第__个教师节到来,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闪亮的名字20__寻找最美教师”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公布了10位最美教师、1个最美教师团队的先进事迹。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实验高中教师刘秀祥就是其中一位“最美教师”。

今年32岁的刘秀祥,是曾经千里背母上大学感动了无数人的中国孝子。他在大学毕业后毅然回乡任教,如今是贵州省黔东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从20__年从教至今,刘秀祥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学生,他牵线“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1700多人,开展公益励志演讲1000多场,听众达上百万人。

刘秀祥老师邓小艺摄9月7日,记者一行赴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采访刘秀祥老师的事迹。采访结束,我们和刘秀祥在校门口告别时,一名女孩挽着父亲,拿着录取通知书来找刘秀祥报喜。女孩叫姚恩全,前一天刚收到大连财经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父母都在望谟县实验高中食堂工作。刘秀祥拿着录取通知书看了又看,高兴地说:“恭喜呀!你们在学校为学生们服务,自己的孩子又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真是太好了,太好了!”从刘秀祥爽朗的笑声中,我感受到了采访中人们的说法:“刘老师,他是光……”

“他是光……”王代分深情地说起刘秀祥老师。

王代分和妹妹王代美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她们的父亲身有残疾,精神也需要长期靠药物稳定,只靠母亲一人支撑一家5口人的生活。20__年,在望谟县民中高一的一次历史课上,刘秀祥注意到了这对眼神中充满对知识的渴望却有些怯怯的双胞胎姐妹。在了解到了姐妹俩的家庭情况后,刘秀祥像哥哥一样,在生活和学习上都尽力帮助她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她们。

“刘老师的经历和我们有些相似,我们会觉得很有共鸣。当时刘老师特意为我们俩姐妹写了一篇文章《同样的命运,同样的坚强》,鼓励我们。他是我们奋发读书,改变命运的精神动力!”说到这里,王代分有些激动。

现在,王代分和王代美已经分别从贵州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姐妹俩都选择回到望谟建设家乡。妹妹王代美在望谟县政府工作,王代分则成为了刘秀祥工作室的一员,看到工作室筹备的消息时,她立刻联系刘秀祥表示自己希望加入。“刘老师改变了我们,我们也想回来改变更多的人。”王代分说。

刘秀祥工作室是在宁波市教育局、黔西南州教育局和望谟县教育局的支持下建设起来的。工作室致力于培养更多优秀的乡村教师,帮助更多孩子,将刘秀祥的光和热辐射到更广的范围。

刘秀祥1986年出生,20__年,刘秀祥曾因“千里背母上大学”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并获得“中国好人”称号。20__年,大学毕业的刘秀祥放弃高薪就业机会,毅然选择回乡教书育人。从教至今,刘秀祥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走遍村庄,只为通过教育改变更多大山孩子的命运;他致力公益,牵线“一对一”资助上千名贫困学生,开展公益励志演讲上千场,听众达上百万人,只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家乡的孩子们奋斗的力量。20__年,刘秀祥先后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和全国“最美教师”称号。

刘秀祥毕业后收到了多家企业的入职邀请,而且待遇不错,月薪上万,可他最终决定放弃高薪工作,回到贵州老家当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去帮助更多像他一样深陷贫穷境地的孩子。

现在的刘秀祥,已经是贵州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副校长,获得诸多荣誉,两次入选“中国好人榜”,也成为“中国最美教师”。

工作之余,刘秀祥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全国巡回励志演讲1000多场,听众上百万人,还资助贫困学生1700多人。

八年过去了,望谟县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教育走出了大山。刘秀祥坚信:“无论我们的孩子身居何处,怎样的家庭和怎样的环境,都应该有更好的未来。通过教育扶贫才能彻底拔掉穷根,越是偏远的地方越需要优质的教育,因为孩子们的未来就在现在的课堂里。”

刘秀祥是令人敬佩好老师,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希望他越来越好。

1988年3月,刘秀祥出生在贵州望谟县一个偏僻的农村里,他上面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家中条件不太好,勉强有口饭吃。

不幸的是,在刘秀祥4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病去世,家中的顶梁柱倒了,天塌了。

母亲因受不了打击,精神出现问题,一家人眼看就要没饭吃了,刘秀祥的姐姐和哥哥决定辍学回来干活,只让弟弟一个人坚持上学。

姐姐后来对刘秀祥说:“无论生活再苦,都要坚持读书,并且要出人头地。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好好学习。对于我们这个家庭背景来说,读书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道路。”

刘秀祥将这一句话铭记在心,开始努力学习,可现实并不会因为你不认输就轻易放过你,等待刘秀祥的苦难,才刚刚开始。

刘秀祥11岁那年,突来的大冰雹把田里的庄稼全毁了,一家四口顿时陷入绝境.

命运虽然残忍,但刘秀祥不肯低头,他把家里的田地全租出去,换来每年500斤的粮食,勉强够自己和母亲吃。

每逢周末,他还跟着村里人上山挖药材卖,用赚来的钱买油盐,还有母亲要吃的药,就这样过了两年,小学毕业的时候,刘秀祥以全县第三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

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由于成绩足够优异,考虑到刘秀祥家的困难,学校决定让他免费入学。

为了照顾母亲,刘秀祥把她一起带到学校所在的县城,因为身上没钱,租不起房子,他就在附近的山坡上搭了个草棚,便成了母子俩临时的家。

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刘秀祥一下课就去捡废品,每个月能挣20块钱,这一点钱根本不够用,他们能活下来的惟一法宝就是省。

刘秀祥和母亲每天吃的都是白开水泡饭,有时候他会去菜市场捡一些别人丢掉的烂菜叶,这就算是“加餐”,猪肉?那是想都不敢想的奢侈品。

这样的日子过了三年,刘秀祥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当地最好的高中,还攒了600块钱。

去高中学校报到时,刘秀祥依旧带着母亲,此时学校附近没有了供他搭草棚的山坡,他就花200块一年的价钱,租了一个农户家里不用的猪圈,这就成他与母亲的住所。

刘秀祥的日子依旧过得很苦,他学习的时间比别人少,但成绩依旧名列前茅,按照他的成绩,考上大学是板上钉钉的事,结果因为压力过大,考前一周他生病了。

刘秀祥想过放弃,但他无意中看到自己在日记中曾写过的一段话:“当你抱怨没有鞋穿时,回头一看,发现别人竟然没有脚。”

是啊,刘秀祥起码还有个妈妈,他还有家,于是他重整旗鼓,准备再考一次,再难再苦都不能将他打倒。

苍天不负有心人,20__年,刘秀祥如愿以偿考上了山东临沂大学,他依旧带着自己的母亲去上学。

而他“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事迹,被《人民日报》及多家中央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也感动了无数人。

9月8日下午,通过刘秀祥牵线搭桥,浙江省余姚市的一位企业家与陆帮燕结成帮扶。

“资助金额为每年6000元左右,等资助方审核完陆帮燕的资料后,将确定打款时间。”刘秀祥工作室工作人员王代分说。

陆帮燕的父母是望谟县高级实验中学学生食堂的员工,收入拮据,而她的弟弟正在望谟县民族中学上高二,陆帮燕上大学每年27500元的学费成了她家最大的难题。

经历过苦难,刘秀祥更懂得机会的珍贵,他告诉自己,要通过努力,解除贫困学生求学的后顾之忧。在刘秀祥看来,只有解决了后顾之忧,才能真正实现控辍保学。

入职以来,刘秀祥每个假期都会到学生家中家访,跑遍了望谟县15个乡镇,单是摩托车就骑坏了8辆,先后把近50名学生从工地、车间拉回了校园。

20__年夏天,就读于望谟县第三中学的王妹快被母亲要求不准参加中考,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渴望读书的王妹快偷偷参加了中考,并顺利考入望谟县高级实验中学,但最终还是被迫辍学。

得知消息后,刘秀祥带着王妹快的初中老师和所在镇干部,共同做其母亲的思想工作,多次尝试后,终于说服对方。后来,他又对接爱心人士资助王妹快,资助金额为每年7000元,直到大学毕业。王妹快得以重返校园。

“刘老师就像阳光一样,每次坚持不下去时,想到他曾经的经历,就觉得自己遇到的困难都不是事儿。”王妹快说,读书可以改变很多,她希望将来能够改变自己和家庭的现状,去帮助更多像自己一样的人。

同样被刘秀祥“拉”回校园的,还有望谟县高级实验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廖段写,由于家中经济负担过重,她被迫放弃学业,外出务工。

得知廖段写辍学后,刘秀祥坚持与廖段写母亲沟通,给她讲解国家的帮扶政策,同时积极为廖段写对接资助。

经过刘秀祥与学校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廖段写终于在离开近两年后得以返校读书。

“那时候,我一有空就会和刘老师沟通,很想回学校上学。没有文化只能做苦工,只有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我才能改变命运。”回想起打工的日子,廖段写泪流满面。

“从20__年到现在,刘老师自己资助或对接资助的学生有1900多人。”王代分说,截至9月10日,刘秀祥已为101名今年考上大学的学生对接了资助,资助金额共计298.4万元。

“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成为社会的包袱,而且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刘秀祥说。

20__年,刘秀祥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各种帮助也随之而来。临沂大学为他和母亲提供了临时住处,并给他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

入学后,不少热心人士和企业都曾表示愿意提供帮助,但都被他拒绝了。刘秀祥说,他害怕别人是因为可怜他而提供帮助,“我觉得人活着不应该让他人觉得可怜,而是让人觉得可亲和可敬”。

虽然拒绝他人帮助,但刘秀祥却积极帮助他人。

大学期间,他课余时间外出做兼职,并将部分收入寄回贵州,用以支持初中拾荒时认识的三个弟弟妹妹上学。“我每个月给他们每个人寄300元的生活费。”刘秀祥说,两个弟弟妹妹后来考上了大学,现在有着不错的工作。

20__年,刘秀祥即将大学毕业,最初他并不打算回贵州工作,而是计划在外省找一份好工作,然后将工资寄回去,帮助老家那些像曾经的他一样需要帮助的人。

刘秀祥收到了不少企业的橄榄枝,但从家乡打来的一通电话,让他改变了想法。

电话是初中拾荒时认识的一个妹妹打来的,她告诉刘秀祥,自己不想读书,准备结婚了。

通话很短,却改变了刘秀祥的想法。

刘秀祥说,听到妹妹的决定后,他很震惊、心酸,觉得自己必须回去。

就这样,离开望谟八年后,刘秀祥又带着母亲回到家乡,成为打易中学的一名历史老师,不久后被调入望谟县民族中学任教。20__年8月,望谟县高级实验中学成立,他被任命为副校长。

曾经拼尽全力守护梦想的刘秀祥,成了别人的“守梦人”。

刘秀祥说,现在学生最大的问题是迷惘,不明白为什么要读书。他想通过自身经历,告诉那些处于迷惘中的孩子:人生必须有梦想。“如果我没有梦想的话,可能早就放弃了。”

为此,除了常规教学和处理行政事务,刘秀祥还会应邀到各个地方演讲。目前,他已经演讲超过1000场,足迹遍布贵州各市(州),今年8月份还应邀去了浙江宁波。

近年来,刘秀祥先后被授予“中国好教师”“中国五四青年奖章”“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也曾有机会去到更好的平台发展,但他都婉拒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出去可能对我自己会更好,但我更愿意留在这里。”

励志人物刘秀祥先进事迹篇三

望谟县地处麻山腹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原因,当地部分学生性格比较内向,甚至自卑。

20xx年,刘秀祥大学毕业,毅然选择回乡教书育人。除了在学校做好教育工作外,他还在社会上开展公益性演讲,目前已演讲1000多场,听众多达上百万人次。

“开展励志演讲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们更加自信。”这就是刘秀祥四处演讲的初衷。

“刘老师的课太受欢迎了,今年我才得听了4次。”刚听完主题思政课的吴银雨不禁“抱怨”。

过去,高三(3)班的简合意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和同学接触。“刘老师告诉我们,要阳光地面对生活,要对生活时刻保持思考!”上过多次“祥哥”的.课后,简合意变得越来越开朗。

不仅如此,看着长期患病的家人,简合意还树立了自己的目标,“我的梦想是考上遵义医科大学,回乡当一名医生,去帮助像我家人一样的病患。”

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是因为刘秀祥把大量时间都放在了他们身上,用心教学、用爱浇灌。

凌晨5点半钟左右,他就会站在宿舍窗边,看着学生们走进教室。他清楚地知道,哪些学生起得早,哪些学生爱吃什么口味的早餐,哪些学生喜欢成群结队去上早课……对此,刘秀祥很得意,“他们肯定不知道我起得那么早。”

在刘秀祥的帮助下,实验高中的孩子们越来越自信,朝气蓬勃、乐观向上。

励志人物刘秀祥先进事迹篇四

1988年刘秀祥出生在贵州省望谟县,这个地方四周都是大山,贫困闭塞。直到20xx年11月才刚刚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在小秀祥四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了,丢下了三个孩子。母亲不堪生活的重压,患上了间歇性精神病,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

后来,哥哥出外打工,杳无音信;姐姐也离开了家,不知去向,家中只剩下母亲和小秀祥孤儿寡母两个人。那年小秀祥11岁,独自撑起了家庭的重担,一个人照顾母亲。

他身单力薄,无力下田干活,就把家里的农田租了出去,换些口粮和母亲糊口。小秀祥一边照顾着母亲的生活起居,一边捡垃圾、挖药材换些生活开支,就这样和母亲相依为命,勉强度日。

小秀祥从小就具有远见卓识,他认准了只有文化知识,才能改变贫穷落后的生存困境。因此小秀祥学习格外努力,小学毕业时的成绩排在全县第三。可是由于家里经济条件的原因,无法去上最好的县中学,而是去了县里的一所民办中学,以摸底考试第一的成绩免费入学。

小秀祥带着母亲离家来到县城上学,举目无亲,首先要解决的是食宿问题。小秀祥自力更生,在学校旁边的山坡上搭了一间窝棚,在地上挖了锅灶,作为自己和母亲的容身之处,就这样安顿了下来。小秀祥还利用课余时间捡废品、打零工赚点花销,支撑着把书读下去。

三年后,初中毕业,小秀祥考入了安龙县第一中学。

小秀祥又带着母亲来到安龙县开始了高中的求学生活。在县里租不起住房,这里也没有条件再搭窝棚,小秀祥就想办法租下了农户不用的猪圈,每月只需支付十几元钱。小秀祥将猪圈打扫干净,用编织袋遮挡住四周,勉强能够遮风挡雨,算是解决了两人的住处问题。

小秀祥还是一边勤工俭学,一边刻苦读书。长期的营养不良再加上巨大的精神压力,小秀祥终于在高考前病倒了,高考落榜了。

这个多年来一直支撑着他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塌了。小秀祥再也坚持不住了,他要离开,永远地告别这个带给他这么多痛苦和磨难的世界。小秀祥默默地收拾着东西,做着离开前的最后准备。

他翻看着自己的一本日记,自己曾经写下的一句话蓦地映入眼帘:“当你抱怨自己没有鞋子时,却发现旁边还有没有脚的人。”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击中了他,小秀祥突然醒悟了。“难道就这样放弃吗?就这样抛下自己的母亲离开吗?我有手有脚,有母亲,还有家,比起那些无依无靠的人不知幸福多少倍,我还可以重新来过!”

小秀祥又振作起来了,他找了个学校复读,准备再次参加高考。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小秀祥发奋苦读,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第二年的夏天,小秀祥收到了来自临沂师范学院(现在的临沂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小秀祥成功了,他抱起母亲喜极而泣。

可是随之而来的学费、路费问题又摆在了眼前。小秀祥下定了决心,“只要能够答应他带着母亲去求学,解决学费和路费问题,他可以不惜任何代价,并且签下协议。”

秀祥带母求学的经历被媒体报道了出来,牵动了亿万人的心,也感动了校方。校方为他和母亲提供了住处,还给他安排了勤工助学的工作,秀祥顺利地开始了大学生涯。

秀祥的生活开始慢慢好转,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回馈社会。秀祥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寄回家乡,给他一起拾破烂时结识的三个弟弟妹妹,资助他们上学。

大学毕业在即,秀祥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就业该何去何从的难题,摆在了秀祥面前。此时他一直资助上学的一个妹妹打电话告诉他,她要嫁人了,她不想再继续读书了。

这个电话让秀祥感到非常震惊,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放弃留在城市的机会,毕业后返回家乡,做一名教师。“我要回去,我要告诉他们,梦想的力量有多大。”回到家乡,他可以帮助那些和他曾经是一样的孩子们,通过教育改变他们的命运,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家乡更需要他。

励志人物刘秀祥先进事迹篇五

滕启刚对百姓有深厚感情,他以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精神把党的温暖传递给百姓。

20__年,一个跟父亲到工地打工的15岁女孩遭受父亲工友性侵,案件经滕启刚审结后,为防止女孩随父亲返回工地心灵受到第二次伤害,滕启刚征得女孩父亲同意后,把她带到自己二嫂家。滕启刚的二嫂石英琴回忆,女孩又瘦又小,身上一股刺鼻的味,她领孩子洗了澡换了新衣服。到了新环境女孩整日不说话、见人直躲,滕启刚几乎每天下班都要绕道来看看她,她只有看到滕启刚才会咧嘴笑一下。

三个月后,滕启刚带着女孩父亲来接孩子,女孩跟在爸爸身后,走着走着突然回头一下跪在滕启刚面前,哭着喊“滕爸爸,滕爸爸!”

滕启刚一家生活简单而幸福,妻子李淑华曾是一名幼儿园老师,改制下岗后在滕启刚鼓励下成为卖拌菜的小贩。30年来,滕启刚和家人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

滕启刚先后获得全国法院“优秀直播法官”“辽宁省人民满意政府干警”等30余项荣誉,他为千山群众送去了党的温暖,让他们感受到了司法温度,得到了公平正义。

励志人物刘秀祥先进事迹篇六

“2020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在过去这一年里,作为一名医生,我经历了医生生涯中最艰难的时刻,但也是在这一年中,我参与救治了大量新冠疫情患者。作为一名icu医生,我守住了生命的最后防线,总结了不少救治重症病人的经验和流程,这让我充分享受到医生职业的荣耀,这也是我们作为医生应有的贡献。”

万里赴戎机,一月花白头。哪里抗疫有需求,哪里就有邱海波的身影。12月30日录制视频的当天,邱海波刚刚结束一天忙碌的工作,深夜坐在宾馆房间,面对镜头与同学交流时,他仍精神饱满、不提疲倦,这让不少学生感动落泪。邱海波也向东大师生表达了新年祝福:“希望即将到来的,新冠疫情尽快地得到控制,人们能在安全、平静的环境下,工作、学习、生活。也祝愿年轻的同学们,在美好的大学校园绽放青春,升华人生,未来成为国家建设力量的重要支撑。”

同样因为赶赴抗疫一线,“中大重症天团”成员杨毅教授也未能来到现场。“昨天上午,杨毅老师还和我一起准备演讲词,没想到昨天下午杨老师接到国家卫健委通知,要立即赶往黑龙江,参与到最新的抗疫工作中。”现场,中大医院重症医护科主任医师潘纯讲述,“杨毅老师在赶往禄口机场的路上,特别录制了一段音频,让我带给大家。”现场,潘纯拿出手机,和同学们分享了杨老师的祝福。“2020即将过去,即将来临,让我们满怀信心和期待,为人民的生命健康,不懈奋斗。”

邱海波先进事迹2。

从严冬到酷暑,从江苏到湖北,再转战黑龙江、吉林,著名重症医学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邱海波,抗疫139天后,于昨日(6月5日)下午从吉林平安返回南京。在他返回的前两天6月3日,吉林省舒兰市风险等级由高风险调整为低风险。

“这几场仗打得都很漂亮,尽管开始很艰苦,但收官很完美。”邱海波在机场对媒体说:“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体会到了国家的力量、社会的力量和老百姓的支持,也体现了医疗卫健系统的队伍能打硬仗。这个结果很不容易,但是我们看到了今天的胜利。”

当被问到回南京后最想干什么时,邱海波笑着回答:“其实该上班了,因为在外面的时间有点长。”

1月19日,邱海波临危受命前往武汉抗疫,在武汉一共奋战了99天。

在武汉,邱海波每天辗转于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重症集中收治医院。白天深入重症病区了解患者病情,晚上揣摩研究治疗方案,总结治疗流程、探索治疗路径。

有一次,邱海波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查房近四个小时,陪同医生本以为他从重症病房出来会脱去防护服休息一下,没想到他却从污物通道直接到另一层巡查。在他看来,时间紧,来不及休息,从这里走还能省一套防护服。邱海波坚持认为,作为专家组成员,不仅仅是远程看病例分析数据,要做到重症病人在哪,他就在哪。

在这99天里,邱海波提出全国驰援、增加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创建方舱医院、俯卧位通气治疗等应对策略,为稳定抗疫形势、扭转被动局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从武汉转战黑龙江再转战吉林。

4月24日,武汉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清零。

4月26日,国家卫健委留守武汉的20位专家开始撤离武汉。当天,邱海波又接到新的指令,奔赴黑龙江指导救治工作。

出发前,邱海波接受央视总台记者采访时,回想起了这些日子里妻子对自己的支持和不容易,“她的压力蛮大的,一个人在家,加上腰不好”,但妻子更明白东北需要邱海波,也明白邱海波的性格,对他的工作给予了更大的支持。

在黑龙江战斗了17天后,5月13日,邱海波又从黑龙江奔赴吉林疫情一线。在吉林战斗23天后,他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

“目前,吉林市所有的新冠肺炎患者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实现了重症患者零死亡。所以,我就可以回来了。”在南京禄口机场,邱海波说。

邱海波先进事迹3。

从1月20日驰援湖北武汉,100多天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邱海波一直奋战在一线,每天辗转于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重症患者集中收治医院。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受中央指导组委派,邱海波又从武汉奔赴黑龙江,指导当地新冠肺炎救治工作。

4月29日深夜,一天的工作告一段落,邱海波接通了记者的电话。“重症患者在哪里,我就应该在哪里。这是我的责任”。邱海波的声音有点疲惫但又充满斗志和信心。谈及再次担当“逆行者”,邱海波说,“我觉得我更应该是个‘直行者’。疫情就是医生的战场,病人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奔着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向前冲。”

这次与新冠病毒的“短兵相接”,邱海波感到压力与责任并存。“对重症救治来说,这是一次极大的挑战。给病人最多的生命机会,这就是icu医生的使命。”邱海波说。

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邱海波没有把自己的工作停留在“指导”上。在新冠肺炎重症救治里,无创呼吸机使用无效后通常会采用气管插管急救,这是最有效的操作,但也是最危险的办法。因为这个动作距离患者非常近,在气管切开的瞬间,胸腔气流会携带病毒喷出,即使有层层防护,也有感染风险。但是,邱海波从来都毫不犹豫地冲在前面。

邱海波坦言,自己也有恐惧心理,但是“病人病情有需要,我必须去做,与挽救生命相比,恐惧自然就放在后面了”。作为专家组成员,邱海波更清楚自己的一举一动对其他医务人员的影响。“你必须冲锋在前,如果你害怕了,别人就更害怕。另一方面看,这样也是想给大家做个示范,只要操作规范、防护到位,就不会有问题。”

邱海波将“下沉”尽量做到极致。巡诊中,他发现俯卧位通气对重症病人有很好的效果,虽然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他也常常坚持自己动手,下午查房时把病人翻过来,第二天早上查房时再把病人仰过来。这一治疗方法被写入诊疗方案。

4月初,有组照片在网上“火”了。有媒体刊发了邱海波2月20日和3月30日的对比照片,称“抗疫专家一月白头”。另一张他与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专家杜斌,随手拿了片面包匆匆离去的照片也广为传播。邱海波表示,所谓白头只是拍摄曝光度关系,不过在武汉的每一个日夜确实非常紧张。

白天深入重症病区,晚上研究治疗方案。从具体的病人、病区到总体的诊疗路径,邱海波也在不断总结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经验。“在疾病快速流行、快速暴发的时候,我们形成一点经验,马上放到诊疗方案里”。

重症医学是“鬼门关”前最后的“救命场”。三十多年来,邱海波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在重症战场上一次次挽救无数人的生命。邱海波于1983年考入南京铁道医学院(现东南大学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后被留在附属医院内科工作。1988年,医院开始组建江苏省第一个重症监护病房(icu),敢于担当的邱海波自告奋勇,开始了他的危重病医学研究生涯。

“每次抢救成功都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褒奖,也是我们icu科室全体医护人员最大的欣慰。”邱海波感慨地说。而作为医院的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邱海波始终把责任和担当刻在心上。“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冲锋在前是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虽然邱海波担任纪检干部的时间还不长,但他在工作中经常不忘提醒党员干部严守纪律和规矩,自省自律自警,同时鼓励大家放开手脚,共同营造医院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3月15日,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邱海波江苏“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离家四月,三餐不定,两厢牵挂。谈及这次转战黑龙江的临时决定,邱海波表示自己并不觉得辛苦,只是感慨自己的夫人一个人在家,老人也挺希望自己早点回家,但还是对他的决定给予理解和支持。

“经过武汉奋战取得的重要经验,应该说我们现在对新冠肺炎的治疗和防控更有信心。这次疫情提高了整个社会对突发传染性疾病的防御能力和群众的防护意识,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条防线,如果我们把这条防线守住了,就可以避免疫情再次暴发。”邱海波说,“期盼再次取得新的胜利,早日回家。”

邱海波先进事迹4。

今年的春天悄悄地来了,樱花早已热热闹闹地盛放着,柳树也悄悄地抽芽。但是,这个春天最美的不是樱花烂漫和桃红柳绿,而是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他们是最亮的春光。在这亮光里,有个我心中的最美医生——邱海波。

邱海波是我国第一位重症医学博士,是江苏支援武汉的医疗队专家。1月20日,作为国家卫健委医疗救治专家组重要成员的他,临危受命奔赴湖北武汉参与抗疫战斗。他担负着重症患者的救治、指导等多项工作,已在“火线”上奋战了一个多月。

“往这边平移20厘米,我喊一二三,换手,准备翻过来……”身为教授的他,在重症病房跟专家组同事们亲自上阵,一起动手完成这个“力气活”。这样的救治需要将插管患者翻身,如果有一点失误,患者就会有生命危险。他总是亲自指导动手,往往救治一个患者,他就累得全身都是汗。他说:“不到床边不看到病人,永远不知道疾病的特点。”“对icu医生来讲,重症病人在哪,我就应该在哪。这里还有这么多的重症病人,那我就应该继续在这里战斗,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所以他总是出现在重症病房,用自己过硬的技术和死神扳手腕。呼吸机和各种器械、用药剂量一点一点调,白天工作晚上总结。他和同事在一线总结出来的“俯卧位通气技术治疗”,还被迅速写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用于救治很多危重症患者。

邱海波,很平凡,防护服是他的战袍。他用行动,用善良,用担当,用奉献,诠释了一个医生该有的样子。也正是这一份担当,他成了我心中最美的医生。都说最美是春天,而邱海波,比春花更耀眼。

邱海波先进事迹5。

1月19日,临危受命的邱海波急赴武汉,第一时间赶往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和此前数次一样,国家危难之时,邱海波再度冲锋在前。

非典疫情、四川省猪链球菌病疫情、20汶川地震、甲型h1n1流感疫情、h7n9禽流感疫情……这已是邱海波第n+1次出征。夫人赵健笑谈,“在他身上我总是能感受到最前沿的病毒”。

初到武汉时,疫情正处于上升期,救治任务急难险重。看到每天攀升的数字,邱海波及专家组成员提出三条建议——专家下沉、全国驰援、方舱医院——这也成为此后改变战“疫”局面的关键举措。

作为专家组成员,邱海波把“下沉”诠释到极致。从到达武汉的那天起,他每天都奔波在武汉各大医院巡查,指导救治。他不仅去病房,而且进“红区”,给患者“插管”。在新冠肺炎的治疗里,气管插管是在无创呼吸机使用无效后的急救方法。但这最有效的办法却也是最危险的操作。有人曾把插管组比喻成敢死队,这个动作距离患者非常近,在气管切开那一瞬间,胸腔气流会携带病毒喷出,即使有层层防护,也有感染风险。但是,邱海波从来都毫不犹豫地冲在前面。在接受前方记者采访时,邱海波坦言,“作为专家组成员,你必须冲锋在前,如果你害怕了,别人就更害怕”。

拼的是勇敢,抢的是速度。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重症医生的每分每秒都是生命。为了节省时间,抢救更多患者,邱海波想方设法提高效率。刚到武汉时,邱海波巡查医院用的交通工具是政府的预约车,但是流程相对复杂,免不了浪费时间。2月上旬,邱海波特意申请了一辆车,自己开车巡查各家医院,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患者。在医院巡查时,为了节约时间,他也尽可能减少更换防护服。一次,在医院查房近四小时,陪同医生本以为他从重症病房出来会褪去防护服休息一下,没想到他却从污物通道直接到另一层巡查。“时间紧,来不及休息,从这里走还能省一套防护服”。

时间紧,是前线的常态。在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里,两位重症专家邱海波和杜斌手里各捏着面包片,在医院的走廊上匆匆走过。拍摄照片的江苏援鄂医疗队队员、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晁亚丽回忆,“当时是中午1点半,两位老师要赶往另外一家医院巡查。他们没有吃午饭,从桌上随手拿了两块面包片。我拍了下来,既心疼他们,也是激励自己。两位老师言传身教,他们都那么辛苦,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退缩呢?”

白天深入重症病区,晚上研究治疗方案。从具体的病人、病区到普适性的诊疗路径,邱海波也在不断总结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经验。“在疾病快速流行、快速爆发的时候,我们形成一点经验,马上放到诊疗方案里,这可能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已更新到第7版,其中重症、危重症患者的诊疗方案更新了3版。夜以继日的努力没有白费,邱海波欣喜地发现,武汉的病亡率正在稳步下降,icu甚至出现了“床等人”的现象。

疫情攻坚战初见曙光,重症医生依旧在前线胶着战斗。离家两月,三餐不定,四时相迫,邱海波在前线接受央视采访时却依旧坦然,“icu医生是为重症患者而生的。重症患者在哪里,我就应该在哪里。这是我的责任”。

白衣铠甲、家国勇士,对于医者是责任两字。非典疫情期间,也是这份责任让邱海波慷慨以赴。

20的南京市第二医院非典隔离病房,一名非典病人急需气管插管、上人工呼吸机。邱海波说,“太危险,让我一个人上”。病人口中分泌物喷出来,溅得邱海波衣服上到处都是。最后,插管成功,病人停止的心跳恢复。邱海波并非不清楚其中的危险,但生死考验突降的瞬间,他不容商量地推开别人,冲在最前面。事后,时任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主播的孟非和他连线谈及此事,节目中的他轻描淡写地说,这是一位医生的普通之举,当时只是正好他戴上了头罩,有了必要的防护,“如果是其他人戴上了头罩,他肯定也会这样做”。

那一年,为了争分夺秒地抢救病人。邱海波放弃了去病区外几公里的虹桥宾馆入住,选择留守病区。那一年,邱海波担任南京非典病区治疗专家组组长,带领医护人员创造了非典病人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骄人记录。

五年后的年汶川地震,邱海波再一次走上战场。他和同事在帐篷里奋战十天十夜,230多个小时,争分夺秒和死神赛跑,成功抢救300多人次。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难之时足见大医担当。这份责任,是有着35年党龄的邱海波刻进骨子里的信仰。

励志人物刘秀祥先进事迹篇七

“今后,我可能更忙,更照顾不了家。”就在13日回到下庄的当晚,毛相林在晚饭桌上开了个家庭会议,为家人们分工,叮嘱大家要支持他的工作,“当了‘时代楷模’,就要有楷模的样子,我还要为下庄再干几年。”

毛相林的妻子身体一直不好,家务活儿都落在了儿媳和84岁的老母亲身上。只要在家,毛相林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剁猪草、煮猪食,吃了早饭就去忙村里的工作。

“妈,你年纪大了,能忙多少算多少。”毛相林的母亲当过村妇女干部,是共产党员。毛相林永远记得,自己年轻时第一次交入党申请书没能入党,是母亲指出他脾气暴躁、工作不踏实,必须要接受组织考验;修路死了人,是母亲鼓励他不要泄气,关键要把安全落实好,“妈妈现在年纪大了,还整天扛着锄头挖地干活。”

老人说,累是累,但能让儿子腾出精力来为下庄干点事,自己感到很幸福,“儿子去北京领奖了,我高兴得很,要支持他。”

“其实,我还是可以干些事儿。”毛相林的妻子表态说,“大家都很忙,平时家里来的人也多,扫地、烧开水、照顾娃娃这些事,我还是干得下来。”

最后,毛相林又嘱咐儿子,在果园打粪坑,一定要注意质量问题,粪水不能漏到河里去了。对儿子,毛相林是放心的。儿子入党有10年了,之前在外打工。20__年,村里要发展柑橘,差技术员,他把儿子叫了回来。现在,儿子是村里的团支部书记,管理柑橘是把好手。

家庭会议的次日早晨,让毛相林没想到的是,儿媳向他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这是儿媳第二次交入党申请书了,但毛相林觉得写得还不够深刻,他要求儿媳继续打磨。

这是毛相林从北京回来后收到的第二份入党申请书。陪他一起前往北京的彭淦,回来也写了入党申请书。彭淦是下庄的新一代,就在当地学校代课。他说,打通下庄出山路、帮助他家脱贫、帮他完成学业,这些事儿让他认识了毛相林这样的共产党员。他说,自己要入党,也要为下庄的明天出一份力。

“下庄的未来需要年轻人啊!”毛相林很欣慰,眼下最紧要的工作就是柑橘销售、“下庄精神”陈列馆广场建设、人居环境整治,要让在外的年轻人今年春节回家看到一个崭新的下庄。他说,“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回村建设下庄。”

励志人物刘秀祥先进事迹篇八

大概大多数人都会这么说吧,天道酬勤,这四个字背后的含义究竟是什么?预计几乎没有人知道。许多人会在结果出来的那一刻,想到自己当初要是努力的'话,也许现在的情况不会是这样,但很遗憾,没有如果,也没有当初。老天爷是公平的,他给每一个人同样的时间,都是24小时,但有些人能在24小时里脱颖而出,而有些人却只能碌碌无为。也许有人会说,上天的确是公平的,每一个人都有24小时被分配,但上天给每一个人的天分是不同的,如果天分都一样,那世界就不会如此绚丽多彩。

当我们看不到的时候,有许多人正在为生活而奋斗,我们甚至无法想象他们的家庭环境有多糟糕和落后。十多年前,有一次新闻报道了这样一个男孩的故事,他是个山村的孩子,名叫刘秀祥。当他年幼时,父亲去世了,没有人能帮助他,因此,年轻的他独自一人独自承担起一个家,由他独自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

刘秀祥,这名字是他自己给自己起的,中间的字是他的辈分,而祥则是他的梦想,希望能和母亲过上平安的生活。因为家里没有劳动力,也没有办法种地,刘秀祥就靠出租土地和邻里帮忙度日。刘秀祥于1995年上小学,接触到了知识,开始认识到世界的不同,小学升初中考试,他考了全县第三名,但没钱读初中,就去了一所私立中学,因为在该校摸底考试中名列前茅,获得免试资格。

#新来的刘秀祥,在陌生的环境里,和母亲一起住在这里。读书、工作时,他天天忙忙碌碌,孩子们对青春期很敏感,但刘秀祥却没有时间想别的,学习和生活已经占据了刘秀祥的全部时间。刘秀祥就是这样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来的。之后就换了环境,换了地方看书,刘秀祥因为学习,换了很多家,甚至还因为便宜,住过猪圈。

07年,刘秀祥参加了高考,但由于身体原因,最终落榜,但刘秀祥并不甘心,说服一所中学接收他,让他再读一年,最后进了山东临沂大学。一路上,刘秀祥经历了许多不公正的事情,但刘秀祥都没有在中途放弃,最后靠着坚强的意志,支撑着自己走了过来。背著妈妈去上学的故事,也被媒体挖掘,大肆宣传,他被称为贵州第一孝子。上大学时,学校为刘秀祥安排了勤工俭学和住宿,可以让他安心学习。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刘秀祥到哪儿去了?他回了老家,当了人民教师。

在中国许多偏远地区,有许多孩子由于家庭贫困而无法上学,这些地方的孩子可能由于家庭贫困,或者由于自身的原因而对知识一无所知。并且不知道通过学习可以改变自己的未来,他们很可能会在那个小山村度过一生。从初中开始,刘秀祥还资助了几个穷人家的孩子,其中一些人坚持下来,另一些人中途退出。如此的改变也更加坚定了刘秀祥大学毕业后要回到家乡当人民教师的决心。

回到家乡后,刘秀祥除了上课讲课外,还会到家中、网吧等地寻找失学儿童,希望能透过自己的故事说服这些孩子继续上学。于是,在他近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刘秀祥跑掉了八辆摩托车,让几十个孩子重新回到学校上课。在20xx年,刘秀祥以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被选入中国优秀教师行列,同时他还是当地高中的副校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