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唐诗宋词的作文素材(精选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3:43:12 页码:12
2023年唐诗宋词的作文素材(精选13篇)
2023-11-11 13:43:12    小编:zdfb

总结是在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思维和分析能力以及提升综合素质都具有积极意义。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应该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这些总结范文旨在提供给大家一个思路和参考,仅供学习交流之用。

唐诗宋词的作文素材篇一

当了几十年语文教师,越来越感到有必要让我们的中小学生尽可能多读一点古典诗词。但我又怕自己的这种想法纯粹出于个人对诗词的偏爱,因此,即使对自己所教的学生,也不敢过于热心地从这方面鼓励他们。但最近看报,一条消息支持了我。据报道,春节期间在北京音乐厅举行的“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引起了巨大轰动,连演10场,场场爆棚,连加座票都成了紧俏的“抢手货”;目前,一项名为“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文化活动已经成为海内外传媒和全国文化教育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并且正在全国青少年中逐步推开。这确实使我受到鼓舞。

人们对古典诗词的这种热情是可以理解的。在现代都市生活中日益变得功利和浮躁的人们,需要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而古典诗词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早在世界上许多民族尚处于蒙昧时期的2000多年前,我国就已经编纂了《诗经》这样完备的诗歌总集,拥有了屈原这样伟大的诗人。2000多年来,我们积累了足可引以为自豪的诗歌遗产,而唐诗宋词——尤其是那些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传诵至今的名篇佳什,更是诗歌遗产中的“极品”,说它们“字字珠玑”,绝对不是夸张。作为现代人的中国青少年,如果不会欣赏唐诗宋词的美,实在是一件无法弥补的憾事。

当然,现在的青少年升学压力重,课外作业多,没有充裕的时间和悠闲的心情去阅读与考试无关的书籍。但我想,诗词篇幅短小,课余读一些,所花时间不多;再则,在紧张学习的间隙,伸一伸懒腰,慢声吟诵一两首优美的小诗,正好可以松弛一下紧绷的神经,调剂一下疲惫的身心,也是十分惬意的。我看,关键还在于培养读诗的兴趣。只要有了兴趣,时间总是挤得出来的。

要培养对诗的兴趣,首先是用心灵去接近它、解读它。那些千古传诵的诗词佳作,它们所蕴含的古代诗人的情感体验,往往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性,纵然有时代隔阂,也不致成为我们欣赏的障碍。再说,那些真正的好诗,大多明白如话,虽然是一千多年前的语言,对今天的读者却依然充满了魅力。比如下面这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全诗没有一个冷僻的字,不用任何典故,朴素得比如今的很多新诗和流行歌曲的歌词更晓畅易懂。它真挚的感情全从肺腑中流出,即使从未有过远离亲人、作客他乡的生活经历的人,也不能不为之动情,不能不为之从内心升起对母爱的深深眷恋;更不用说有过这种生活经历的人了。记得我在十五六岁的时候,离开乡下到上海求学,虽然路不算远,但少小离家,总有一种游子思乡的心情。不幸又在初中毕业之前忽遭丧母之痛,悲痛中反复地读这首诗,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心灵震撼,不太会写诗的我居然也写出这样的诗句:“密缝针线今犹在,不忍开箱检旧衣。”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至今仍然能够清晰地回忆起当时这首《游子吟》给予我的巨大的冲击力。

诗词都是有韵律、有节奏的,在古代,诗词都能合着乐唱。当时的唱法现在虽然已经失传,但读诗词如果不懂它的韵律和节奏,就很难品出它特有的韵味。三味书屋里的寿老先生读书时那种悠长摇曳的声调和如醉如痴的神态,人们也许觉得很可笑,其实,读诗词时需要的正是这种对诗词韵味的体验和充分的感情投入。人们把读诗叫做“吟诗”,吟,就是一种拉长了声调有节奏的诵读。我无意于提倡吟,但我想,如果我们真的想把读诗变成一种精神享受,那就至少应该学会用普通话朗诵。我听过孙道临朗诵诗词,虽然不是吟,但同样读出了诗词的韵味。学习这种朗诵,除了体会诗意外,关键在于处理好诗句的节奏,具体说,就是要注意诗句中的停顿和某些字音的拖长。一般说,一句中逢双的字如果是平声(大致相当于普通话中的阴平声和阳平声),读的时候都要把这个字的音调拖长些(押韵的字如果是平声,也要拖长),从而形成一种长短相同、抑扬顿挫的节律。

读古典诗词给予人的影响,不是外显的,而是一种潜移默化。读诗词的人自己也许并不感到这种影响的存在,但当他诗读得多了,积淀丰厚了,人们就会从他不俗的谈吐和文雅的举止中感觉到一种特有的气质,一种超凡脱俗的“书卷气”。苏轼有诗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确实如此,一个饱读诗书、受过传统文化熏陶的人,即使身穿土布衣服,也无法掩藏其内在气质之美。

当然,唐诗宋词的作者毕竟都是封建时代的文人,他们的作品中不可能不流露出封建时代文人常有的人生无常、及时行乐、叹老嗟卑、孤芳自赏等消极思想。这也没有什么可怕,相反,正好可以借此锻炼我们的分析、辨别能力。

唐诗宋词的作文素材篇二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於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词最初主要流行於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和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词终於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像曾因写过“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当时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必有柳词”之说,以至于宋朝的一个宰相(他的名字我不太记得了,好象叫什么宴殊的在当上宰相之后,他对于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他写的.我们也都知道,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他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士大夫们一起,构成了宋朝的享乐主义,虚华的文化.

“诗中有画”是诗词创作的高境界,也是诗词评论中常用的褒扬之辞。这里的诗中这“画”大体上蕴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形体,二是色彩。李清照照词《醉花阴》中“人比黄花瘦”之句,以人比黄花,不但有形,而且有色,既描绘了憔悴的面色,又刻划了娇弱的体态。用黄花的形色作比,把闰中少妇憔悴、娇弱、病态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诗人把“形”与“色”统一于一体,创造了浑然一体的诗词画意。本文试图略去诗词中有关形体的刻划,单纯对其色彩加以品评。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诗词中生动的形体刻划影响我们对色彩的品味,另一方面暂时放置“形体”不论,可以更加深刻地领会诗词中有关色彩描绘的丰富内含和艺术魅力。

一、两类色彩,风格各异。

唐宋时代的诗人十分注意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色彩,并在作品中把这些色彩生动地表现出来。他们不像画家那样把色彩直接铺陈在读者面前,而是通过对于色彩的描绘和形容,通过读者的想象,间接地把动人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总观诗人笔下描绘和形容色彩的词,大致可分为两类。

的色相都有是固定不变的。无需依靠上下文义来判断。

例如:

1、“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

2、“朱门酒肉臭。”(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3、“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5、“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霜黄碧梧白鹤。”(杜甫《暮归》)。

7、“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这类描绘色彩的词不论在什么环境中,其色相不变。

第二类是用以描绘和形容没有固定色相的色彩的词。这类词所描绘的色相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各不相同,要根据上下文意来判断。如:青、绿、碧、苍、翠等词。

例如:

1、“青”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现不同的色相。“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其中青为蓝色;在“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青为灰蓝色;在“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漫兴》)中青为石绿色;在“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题临安邸》)中青为灰绿色;而在“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中青则为黑色。

2、“碧”在不同语境中表现的色相也是各不相同。“便引诗情到碧宵”(刘禹锡《秋词》)“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明月不归沉碧海”(李白《哭晁卿衡》)“闲来钓碧溪上”(李白《行路难》)“万里浮云卷碧山”(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映阶碧草自春色”(杜甫《蜀相》)这些句子中碧空、碧水、碧山、碧草所描绘的色相各异。碧空描写蔚蓝色的天空;碧水形容澄澈的绿水;碧山指的是翠绿的山峦;碧草即是嫩绿的青草。碧字所描绘的具体色彩,只有品味全诗方可领会。

3、“翠”字在“翠掩重门燕子闲”(郑会《题邸间壁》)中为绿色,而在“燕姬翠黛愁”(杜甫《纳凉晚际遇雨二首》)中则为浓黑色。

的色相各不相同。

总观上述两类词在诗词中的具体运用,会让人明显地感觉出不同的色彩风格。第一类词表现。

了明确色相,产生出一种明快、清爽的色彩效果。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独特感受和强烈的激情。红、黄、橙、蓝、紫等每一个词都浸透了诗人的心绪。第二类词与第一类词相比显得曲折含蓄、耐人寻味。在苍、翠、青等词汇的运用上,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这类词像是寄托了某种弦外之音,造成一种细腻、繁复、微妙的色彩效果,以其丰富的节奏韵律创造了另一种美的'境界。

二、两种手法,各显千秋。

唐宋诗人描绘色彩的手法是各不相同的。如同画家用同样的颜料画出不同风格的作品一样,其手法是丰富多样的。这里把唐宋诗人描绘色彩的典型手法粗略地归纳为两种,并加以简单地分析。

一是对比调合法。这是唐宋诗人运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描绘色彩的手法。这种手法的最大特点是强调生活中各种色相的个性。根据色相之间的对比程度,我们可以把这种手法归纳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第一种类型:强烈对比,即不同色调的色彩对比。

再如“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乡村四月》)其中山野之绿和江水之白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晚花红片落庭莎”“一霎好风生翠幕”(晏殊《浣溪沙》)其中的色彩对比也属此类。

此类对比,色彩反差强烈,色调明快。表现的情感多为欢悦、活泼,意境通常是柳暗花明,生机盎然。

第二种类型:和谐映衬,即相同色调的色彩对比。

“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客路青山外,

行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李白《春思》)“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这些诗中的“紫”与“红”、“青”与“绿”等都是同一色调的色彩构成了和谐的映衬。

以上两种类型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许多情况下是同时存在相互映衬的。“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大面积的江水之碧和小面积的飞鸟之白相对比,江水愈绿就显得飞鸟愈白;大面积的山色之青和红得欲燃的山花相对比,山色愈青显得山花愈红。但水面和青山又是和谐地统一于青绿色的调子之中。这样使整个画面既有和谐的基调,又有鲜明的对比,色彩丰富,清新明快。又如“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白玉蟾《早春》)其中“浓”与“淡”、“深”与“浅”可说是鲜明的对比,又形成了和谐的映衬。淡淡的烟雾和浓重的月色罩住初放的梅花,梅花的影子随着月亮的移动,或深深地投入水中,或浅浅地印在沙滩上。在浓淡、深浅的对比和变化之中形成了一幅色调丰富的画面。

第三种类型:点彩调合。在交替使用对比和映衬的过程中,抓住一对色相由强烈对比向和谐映衬转化的一瞬间进行描绘就产生了这第三种类型。借用绘画的语言,这种手法是把不同色调色彩的强烈对比分散缩小。如同“点彩派”的绘画,各种色调不在调色盘上调和,而是把原色用小点的形状排列在画幅上,依靠观者的视觉去“调合”,从而达到一种色彩斑斓飞动的艺术效果。

如“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王淇《春暮游小园》)诗中描写了梅花凋谢坠落、海棠花继梅花而盛开的情景。作者不写梅花的红色渐变成梅叶的绿色,梅树上花渐凋零而叶渐繁茂,海棠上又出现了新鲜的红色这一现象,创造了红绿相杂、红中点绿、绿中点红的画面色彩。两种强烈对比的色彩,“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使静止不动的色彩在诗人笔下活起来,突出色彩的变化,描绘色彩的动感,渲染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气氛。

再如“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花褪残红青杏小”(苏轼《蝶恋花》)“是处红衰翠减”(柳永《八声甘州》)“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城东早春》)“红霜有半红”(钱翊《江行无题之四》)“小径红稀,芳野绿遍”(晏殊《暗莎行》)“看尽鹅黄嫩绿”(姜夔《淡黄柳》)等,都是这种类型的例句。

通过上述三种类型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诗人以色彩对比映衬为基础。

唐诗宋词的作文素材篇三

我的心中有个梦,一个有关宋词的梦,梦里,我穿越了千年,走进了那个桥柳傍依、冷月清秋的年代。

你是一代帝王,却守不住自己的江山,何其悲矣;你是一位诗人,却要为朝政日理万机,何其无奈。我知道,你曾为自己“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而后悔不已,可是,“别时容易见时难”啊。当“流水落花春也去”时,剩下的也只有“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了。不过,纵然如此,你的词却得到了升华。当读你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时,我为你流逝的光华而痛心疾首;当读你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时,又为你对故国的思念而感伤。重光,走进你,我读懂了寂寞。

在仕途上,你屡遭贬诋,充满了坎坷和悲剧。但在文学上,你才华横溢,不管是词赋还是书画,你都有极高的造诣,令人折服。荡舟赤壁,你纵情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彰显出了你的豪放、豁达。皓月当空,你又吟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此时,你一腔热血无处使,因“高处不胜寒”而被小人算计。也许,人们认为你是“会挽雕弓如满月”的一代桀雄,但我知道,你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痴情。子瞻,走进你,我读懂了豪放。

你曾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也有“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女儿娇羞。只是,世事变迁,金人南下,国家沦陷。一响柔情的你也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言壮语。你也曾尝过爱情的甜美,离别的苦愁。岸边,你为夫送行,想到要与丈夫分隔两地,你的愁思化作“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只是,上天弄人,丈夫病逝,家庭破散。幸福地梦醒了,只剩下“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从此,你与安宁告别,与幸福绝缘。与之伴随的是"三杯两盏淡酒”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易安,走进你,我读懂了忧愁。

是梦,终归要醒,但我庆幸可以走进他们,与宋词结缘。因为是它,让我的心灵净化;是它,让我的情感升华。梦醒,我依然会走进宋词,保留那份雅致淡俗的记忆。

唐诗宋词的作文素材篇四

(生)不是。

(师)他谈的对象是什么?

(生)我觉得唐诗应该是指诗歌,宋词应该是指流行歌曲。

(师)这篇文章谈的是唐诗和宋词吗?

(生)不是,谈的是诗歌和流行歌曲。

(师)什么诗歌?

(生)当代、现代诗歌。

(师)当代还是现代?

(生)现代。

(师)现代是什么时候开始?

(生)民国时期。

(师)民国时期应该是现代。实际上,本文谈的是当代,是当代诗歌。

(生)其实,我觉得,唐诗和宋词是类比关系,唐诗是指代当代的诗歌,宋词是指代现在的流行歌曲。它想通过唐诗和宋词的关系让读者可以更深入地或更快地了解诗歌和流行歌曲的关系。

(师)诗歌和流行歌曲的关系是什么呢?请简单说说。

(生)当初,唐诗开始走向下坡路,宋词开始兴起。现在也是这样,诗歌开始没落,流行歌曲开始广泛流传。

(师)那你的意思就是,标题里面暗含了我们的对象,很好!刚刚吴昊同学提到了这里面有一个类比关系,虽然没有出现诗歌和流行歌曲,但是它可以类比一下,这是有道理的。如果真的是这样,是可以的。唐诗宋词,我们提到了,它们的对应关系是当代诗歌和流行歌曲,它们之间有一点类似,所以,葛先生有了这样一个题目。

(ppt:过后?……)。

(生)思考。

(师)你在摇头,那你说说。

(生)我觉得它没有过去,只是流行歌曲现在在慢慢发展,但是,诗歌还是有些人在写的。

(师)没有过去,那标题为什么说“过后”?

(生)(思考)。

(师)有这个趋向,是吧?它有这个趋向吗?

(生)有。

(师)教材里面能看得出来吗?大家打开书本,我们来看看。

(生)(打开课本)。

(师)你念一念,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朗读最后一段。)。

(师)你概括一下,原因主要是什么?

(生)现在的人生活是那种轻快的节奏,诗歌是比较少的人去欣赏,诗歌内容也没有以前那样有内涵,写诗的人有一点无病呻吟。

(生)我不怎么同意刚才的论点。我觉得现代诗歌不是无病呻吟,相反有很丰富的精神内涵,或者说,有作者情感的诗歌也是很多的。比如,有一首诗是我喜欢的北岛写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师)这首诗的题目叫——《回答》,很好。

我们这位同学,它反对这种观点,也就是说,当代诗歌未必就是无病呻吟的,可葛先生在文章里写,有些诗歌确实有一些问题。没有问题,我们不会说“过后”,“过后”不是事实,至少是一种趋势嘛!

(师)大家看过了,你能说它谈的是什么吗?

(生)它谈的是穿越到古代,具体内容我没有看出来。

(师)具体内容看不出来,我觉得很欣慰。如果看出来,我就很恐慌了。

(生)兴起了。

(生)文章第一部分,先写流行歌曲是如何兴起,而第二部分写的是它的转变。所以我觉得,第一部分主要讲的就是流行歌曲刚刚开始兴起的感受。

(师)其实,这是写它的势头。葛先生的语言很生动,你读几个词给大家听一听。

(生)诗肠须曲。

(师)“诗肠须曲”不是现象。

(生)“含蓄委婉的诗只适于案头清赏,无论如何总比不上满街传唱的流行歌曲,浓浓的味道嗬嗬的喘声沙沙的嗓音和从丹田直奔喉咙的感情更让人觉得痛快。”

(师)那么,流行歌曲看上去是一种什么样的势头?

(生)“腰缠万贯的中产阶级迈着有力的步伐傲然走进没落贵族的客厅”这样一种感受。

(师)这个是势头吗?再看一看。我们讲流行歌曲,大家再注意这些词——耳边轰鸣、失魂落魄,这两个词对照十分鲜明。所以,流行歌曲的兴盛,与之相伴随的是当代诗歌的没落或式微,这两者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所以,一个东西是过去的危险,另一个文体有兴起的可能。所以,我们用这样一个标题“唐诗过后是宋词”,我们觉得还是贴切的。

(ppt:是?)。

(生)我觉得这样是不可以的。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其实并不是以一种肯定的态度去写当代诗歌过后就是流行歌曲。它其实是一种发问,就是要想留住当代诗歌,要想让流行歌曲广为流传,这是一种必须满足的一些条件,就像宋词一开始其实不被世人接受,它那段时间就是一个过渡段。它这篇文章,所强调的就是自身不是肯定的态度。

(师)不是肯定的,但它还是有可能的,是吗?那它的可能性我们看到了吗?

(生)可能性——我觉得还是在最后一段,“诗歌是越来越不景气了”“流行歌曲是越唱越热闹了”“要想留住唐诗的时代,就要使诗歌有点儿亲切和自然,要想迎接宋词的时代,就要让流行歌曲多一些机智和内涵”。二者都有可能,只要满足这些条件,就可以了。

(师)就是说,它虽然有这些可能性,但它还不是很确定的,对吧?

(生)(思考)。

(生)首先,和当时的宋词一样,现在有一些比较喜欢诗歌的人不接受歌曲,他们觉得它的内涵非常浅。然而,文章第五段也说了:“作词的人开始懂得一点更深的想法有了一点更广的视野,从一味发嗲的死甜变成了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表达了它的诗意的发展。

(师)那就是说它有进步。

(生)对,有进步,形式上相对于诗歌更符合现代的快速步伐,所以说,可能性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

(师)适应时代的转变,然后呢?它自己有一点进步。

(生)本身的声音更加丰富。

(师)能不能找出一点依据来?也就是说,流行歌曲近几年来有什么进步?

(生)以前的歌曲可能是单纯地谈论一些男女之间的情爱的问题,但现在更多的是关于人生的思考,而且是更有深意的东西。

(师)就是它的题材和内容更广泛,对不对?

(生)对!

(师)好!我们大家课前读过课文,所以有一些地方我们应该着重注意的,第二部分有一段我们大家一起读一下吧:

(师生)(齐读)“渐渐有了一点思乡愁绪、有了一点人生唱叹、有了一点社会关切、有了一点故旧情怀。”

(生)我觉得,这个问题作者在文章第三部分进行了解答。如果想要流行歌曲登上大雅之堂,就要“桩子稳”“根子深”,就要有“一种深邃的文化意识和高度的文化修养”。

(生)我觉得是致命的。

(生)我觉得,“俗”在表面上带一些缺点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俗,它有它的优势,是一个两面性。其实,真正的艺术,它能够做到能俗能雅,雅俗共赏。因为一个艺术,雅是它的基础。首先,它只有雅,才能有深度,有内涵。俗,可以表现它的渗透力,它可以深入人心,为人所接受。如果它身在水云间,不食人间烟火,那样能够感受它、接受它的人就更少!所以,俗不是一个致命的缺点。如果能克服它的缺点,发扬它的长处,它反而能够成为一个好艺术的垫脚石。

(生)我觉得,词本身就是俗的,是用于宫廷间的,属于花间派,它本身就是讲男女之爱的,注入了文化内涵之后,最后成为一种文学形式。

(师)本来俗但后来成为一种很好的文学形式,他举了花间派。我们大家学过词的,口说无凭,举一个词中间俗的例子。

(生)首先,我不举例子,想讲一下我的观点。俗这个东西,并不是缺点。并不是说因为俗,它才不好。葛老先生在第三部分第三段中说得应该很明白:文学需要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深沉的人文精神,没有这内涵和精神只能流于一般的情感宣泄和浅薄的心灵安慰。如果语言是通俗的,情感是深厚的,内涵是丰富的,无论语言是什么,白话文呀,诗歌呀,我觉得都无所谓。品位是对个人来说的,如果你喜欢它,它有内涵,无论你俗还是不俗,其实都无所谓。

(师)就是说,语言的通俗其实未必是坏事。

(生)我比较喜欢李清照的词,也喜欢苏轼豪放派的,难道李清照的词或柳永的就比苏轼的词差了那么一点吗?其实并没有。

(师)你学过一些俗的但你觉得很好的词吗?

(师)好,允许你换。

(生)“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她那种女性的情感,其实很多男生并不理解的话,有点觉得它是那种很俗的,矫情的。其实,如果你走进李清照的内心深处,你还是可以懂得它的内涵。所以,俗,只是我们语言上的俗,而内涵才是更重要的。

(师)其实,俗只是一个字,它可以组成很多词,通俗也是俗。所以,语言的通俗不是问题。王磊同学走进了李清照的内心,很不容易。他透过通俗的文字,走进女性的内心深处,这是很厉害的,很敏感的。(众生笑)。

那么,我们谈流行歌曲俗,作者认为其实也不是致命伤,为什么呢?因为宋词是一个先例。确实,宋词在刚刚诞生的时候,是花间的,是给歌儿舞女在酒席宴上助兴时候唱的,是很俗的,跟现在的ktv差不多。但它慢慢地发展,居然成为一代文学形式的标志。比如说,我们现在提“词”,就是指“宋词”,你为什么不提别的呢?明朝有词,清朝有词,为什么我们一提就提宋词呢?说明在宋代,它已经成为标志性的文学样式。所以,一个小的、甚至当年我们叫它“诗余”的这样一个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字,后来居然成为蔚为大观的东西。所以,“唐诗过后是宋词”里面,如果我们真要把他置换成流行歌曲,它有这种可能性。

我们看看第二部分,里面有一句话,作者说出来表达了自己的一个思考:“但谁敢断言诗坛的明天就不会象宋词继唐诗,元曲继宋词一样?”也就说,今天它不明朗,但是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也就说,我们说它“是”,是有一定道理的,不是空穴来风,不是凭空说的。

但是,刚才也提到了他不确定。“不确定”来自哪里呢?

(生)第三部分第一句话“流行歌曲的歌曲流行,但流行的不一定就永垂不朽。”现在流行歌曲很流行,但是将来就会被另一种类似于流行歌曲的东西所取代。

(师)这说明流行歌曲是有毛病的,那么,它的毛病在哪里呢?

(生)现在有一些歌曲,太腻了。

(师)太腻了,为什么腻?

(生)就是内涵少,就是似通不通,似懂不懂,传唱的人一塌糊涂,就别说听的人。

(师)就是语言似通不通,有问题,举个例子。

(生)如文章中“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我拿青春赌明天”。

(师)你自己有没有接触过类似的例子?

(生)最近一段时间流行的一首《好想你》。

(师)歌词你还能记得吗?

(生)就是“好想你”“好想你”。

(师)就是堆砌,是不是?

(生)是。

(师)就是歌词写得不明不白的,有没有其他的?

(生)我觉得,现在很多写歌词的人,都是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本身没有很多的文化修养,所以他们写出来的词就是没有内涵的。

(师)因为他不是一个文化人,他的歌词缺少内涵。你能不能也举个例子?

(生)我觉得像《小苹果》——。

(师)就是广场上唱彻的那个流行歌曲。

(生)他写的歌词特别的俗,最高潮部分一点意义都没有。

(师)就是“火火火”那一段吗?你觉得毫无意义,就是因为歌词给你的感觉——。

(生)单纯就是唱,根本没有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在里面。

(师)缺乏情感,缺乏内涵。

(生)我不是非常同意之前的观点。因为现在也有非常多的民谣歌手,他们并没有受过非常专业的培训,但是他们写出来的词,都能让我们感到非常有共鸣,同时使我们心里泛起一些波澜。比如说,前段时间有一首非常流行的歌曲《南山南》,作者马頔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不想去这首歌的歌词,是因为每个人在听这首歌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心情体验。

我觉得,作者认为流行歌曲将取代诗歌,只是一种可能性,另一个原因是,诗歌自己本来也在发展的,我们不可否认,诗歌在未来的时候会更上一层台阶。另一方面,我觉得,流行歌曲更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的原因是,它有曲调,它的作曲和歌词能够融合起来,这才形成一首好的歌曲。之前,有几个同学说,流行歌曲只是一时流行,但是在我们印象当中还有一些经典的歌曲,比如张学友的情歌一直流传在大家的心中,大家也一直都很喜欢。

(生)给我印象很深的是《西游记》片尾曲,最后一曲“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它写在《西游记》的结尾,特别意味深远。几句简单的话,尝尽了十万八千里,将所有的经历化为修行感悟。虽然一句平淡的言语,但是让人回味无穷。

(师)就是“路在脚下”,虽然它切合《西游记》的主题,但是我们把它抽出来看,它还是有人生的哲理。很好。

所以,大家看,我们的流行歌曲已经突破了单一的、情爱的内容。我们再看一首曲子。

(ppt:《历史的天空》。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啊,盛衰岂无凭啊,一页风云散啊,变幻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啊,离合总关情啊,担当生前事啊,何计身后评。

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师)这是哪个上面的?

(生)(思考)。

(生)我觉得这首诗是怀古题材。

刚才有同学说:“语言有问题”“内涵有问题”“不够深刻”“不够有人文精神”。

(ppt:《涛声依旧》。

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却发觉又回到你面前。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

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生)语言非常优美。

(师)它是怎么优美,是怎样造成这种效果的呢?

(生)就是让人读起来比较优美。(众笑)。

其实,无论是诗还是歌曲,都是一种感受,是人性的一种感受,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带动你的共鸣。比如,它写的是怀古,而你却非常兴奋,在看球赛,那无论如何也走不进它那种境界。所以,我现在看出,它的歌词让我回到那个场景,让我感受,身临其境,虽然也不知所云,它那种缺点、内涵并不是怎么样多,但是主要是宣泄这种情感嘛,它表现出自己的情感,所以这是它最好的地方。

(师)你觉得什么情感?

(生)什么情感?他写的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情感,但反映了我们现在的情感。

(生)就是分别以后一个人怀念另外一个人时的感受。

(师)就是表达思念这一主题的。

下面打横线的?

(生)这就像文章中所说的“涛声依旧”借了“枫桥夜泊”?

(师)你觉得借得好吗?

(生)其实,这句歌词直接就是它的题目的意思,但是和题目的关系也不是很大。

(师)关系不大。如果我们把这两句抽出来,我们很难理解什么叫“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化用我们看出来了,但是不知所云。这首是九十年代的,大家不是很熟悉。

(ppt:《烟花易冷》。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你仍守着孤城,城郊牧笛声,落在那座野村,缘份落地生根是我们。缘份落地生根是我们,伽蓝寺听雨声盼永恒。)。

(板书)。

宋词=流行歌曲。

这两个是类比关系,可以划等号吗?

流行歌曲有它的优点,但是缺点很明显。它做不到当年的流行歌曲那样的高度,原因是什么?有同学提到,没有文化人的参与。方文山,你知道吗?你还知道谁?我们大家知道的人很少的。所以,这个是不能划等号的。我们看看这个,能不能过去?能不能过去是未知之数。所以,这篇文章里面的作者分析,没有给出一个结论。

但是我们的收获是什么?我们的收获是:作者在分析的时候的理性的态度,它的历史的眼光以及一个文化学者对当代文化现象关注的一种情怀。

所以,这篇文章的标题是一个句子,但是标题是不能加标点符号的。如果我们私下里给它加一个符号,大家觉得加什么符号是最好的呢?我们可以课下去解决这个问题。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唐诗宋词的作文素材篇五

星期天,我和妈妈乘公交车去陆埠。

在我身旁的座位上坐着一位阿姨和她的宝宝。小男孩手里拿着一块面包,一边吃一边听妈妈教他背唐诗。阿姨念道:“锄禾日当午……”每当阿姨念完一句,小男孩也摇头晃脑,奶声奶气地跟着念:“锄禾日当午……”看到小男孩这么小就会念唐诗,还念得有模有样,旁边的乘客都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汽车一路往前开,小男孩手中的面包还没吃完,大概是吃饱了吧。他攥着面包随着汽车的晃动,一些面包屑掉在他自己的衣服上。阿姨看了看,皱着眉头说:“吃饱了吗?不想吃了,就扔掉。看,衣服都被你弄脏了。”说着,顺手拿过小男孩手里的面包,扔进了车上的垃圾桶里。接着,她又叫小男孩背唐诗给她听,小男孩嘟着嘴,结结巴巴地说:“锄禾……日当午,汗滴……汗滴……”看来他是想不起来了,小脸儿涨得通红,可怜巴巴地望着阿姨。阿姨带着指责地口气说:“是汗滴禾下土。告诉我们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汗水都滴下来了。现在记住了没有?”小男孩懂事地点点头。于是接着背道:“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粒粒……”正当“大功告成”时,又被卡壳了。这下,阿姨可真生气了,点着小男孩的头说:“怎么老记不住?粒粒——皆辛苦。就是告诉我们粮食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你脑袋里装着什么东西,怎么就是记不进去?”小男孩委屈地哭起来。车上一阵骚动,大家都投去异样的目光。

也许这位阿姨也感到气氛不对,在躲闪中,无意间瞥见垃圾桶的面包,顿时羞得满脸通红。除了小男孩偶尔的抽噎声,阿姨的安慰声,垃圾桶的碰撞声,车厢里安静极了。

唐诗宋词的作文素材篇六

宋词,是一条河,从一千年前流到我们面前。慷慨激昂,悲欢离合,哀怨缠绵,穿越了千年,却仍洗去了这尘世的纷扰,洁净了我们的心灵,亲近了美好的灵魂。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这是我暑期接触的第一首宋词。柳永的这首《少年游》,这是柳永对自己坎坷人生的自写自画,于秋景中触目伤怀,把老大无成之悲与茫然无期之感融入词中,寥寥落落,低回冲淡。在这里,柳永把自己落寞无成,年华凋零的惆怅之情,使人唏嘘。后来,我又读到柳永写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细品下,原来,这是宋词。我惊讶于宋词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

再读苏轼的词,更将我深深吸引住。相对于柳永的无限忧愁,我更喜欢苏轼。他是一位豪迈潇洒的词人,《定**》虽写于他被贬之后的第三年,而他在清冷的小雨中,边慢行,边吟唱诗词,此时,我仿佛能听到他豁达爽朗的笑声:“都准备要回去了,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这份潇洒,也只有苏轼令我不得不折服。其实,我真的很想穿越到北宋与苏轼相遇,与其邂逅,也想体验一下“细雨斜风做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的美好景象,也想聆听一番您口中的“人间有味是清欢”,更想体验您词中的“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的恬淡的生活。可以说,从苏轼的词中,我懂得了生活的`充实和人生的意义。

宋词中不管是苏轼或晏殊,欧阳修或李清照,黄庭坚或辛弃疾……从这个暑假开始,他们将充盈着我的心灵。我爱那些词人与那些词,那是一种信仰与崇敬,还有向往。

宋词的美是需要用真心、真情去体会的。初读时的惊艳只是肤浅的直觉,真情的流露才是宋词的魅力所在。读词就是揣摩词人情感的过程,词的美丽也只有懂词者、知词者才能领会得来。

唐诗宋词的作文素材篇七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中国是诗歌的王国,唐诗则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唐诗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有的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有的气魄雄浑,沉郁悲沧;有的直白如话,通俗易懂。十一假期前的周五一节作文交流会中一篇关于古诗的作文,勾起了我对唐诗的回忆。

周六下午,坐在干净整洁的书桌前,看着一本古色古香的《唐诗三百首》。微风习习,吹来了诗书墨香。构建出一处处古朴凝重的文人雅居;笔韵流转出一首首墨香四溢的传世之作;描绘出一位位温文尔雅的文人墨客。才墨之薮之处,文人浮白载笔;给人一种精神的盛宴,似遨游诗海。以前背诵古诗时,特别是唐诗,便觉枯乏无味,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但如今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玉阶怨》中李白透过窗帘仰望着那一抹秋月时“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心中别有一番滋味;又远望见那“若非群山玉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闻。”的美人,彩云像是她雍容华贵的衣裳,鲜花好比她的姿容,美得无以言表:画面像古琴的弦音般、蜿蜒的流水般流转,似乎在对面的山上看到了“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送别场景和桃花潭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那依依惜别的深情。唐诗有着她独具风韵的特色,不同于宋词、元曲,唐诗到达了登峰造极的境界,给人以独特的享受,让人久久难以忘却。

如书中所讲“不同的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情绪不同,结果也不同,诗与诗人也是如此。”如“诗仙”李白流放途中,“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与返回途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情绪截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的对比。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唐诗所带给我的感受,使我陶醉其中,沉醉于此。唐诗是一颗耀眼的明珠,但是却蒙上了一层厚重的历史的尘埃,就错把她当是不惹人注目的鱼珠,她需要我们为她擦拭,擦去那层厚重的往事尘埃,让她重现那夺人眼目的光彩!

唐诗宋词的作文素材篇八

合上厚厚的《唐诗三百首》,我信步走出了家门。

这一带是南京古城的精华——明城墙、玄武湖、鸡鸣寺,霏霏细雨中,透出了一幅浓淡相映的江南水墨画。

瞅着、想着、走着,突然一首唐诗不禁涌上了心头:“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低低吟诵,娓娓道来。

其实《唐诗三百首》就是中国的缩影,就是诗化了的中国,是可以装在心中、咏在心中的优美山河。

唐诗宋词的作文素材篇九

唐诗宋词在我国文学史上犹如两颗明珠熠熠生辉,它以多姿多彩的语言呈现出美丽的风格,向后人表述着超越苦难、豁达开朗的哲人胸襟和高洁的人格魅力;投射着古人热切关怀国家民族命运的情怀、折射出诗人在那个社会环境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走进唐诗宋词,和李白共邀明月,与杜甫忧国忧民,同辛弃疾慷慨激昂,和苏轼笑傲词坛,共唱“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豁达爽朗的曲调。

走进唐诗宋词,我们感受到了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愁苦;仿佛看到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豪气;听到了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呐喊。

走进唐诗宋词,用它来丰富我们的生活,使之多彩多姿;用它来启迪我们的智慧,使之聪颖闪光;用它来丰富我们的情感,使之纯洁无暇;用它来磨励我们的意志,使之刚毅坚定;用它来锻造我们的胸怀,使之豁达开朗。读唐诗宋词,能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陶冶我们的情操,健全我们的人格。更重要的是它能减少我们身上的浮躁,改善我们做人的质地。

如今,唐诗宋词在文学的星空中依然璀璨、夺目,它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滋养,它不息的精神薪火和词人的崇高人格烛照并激励我们“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承担一份应尽的责任!

唐诗宋词的作文素材篇十

走到书架前,从中抽出一本《唐诗宋词》,一首首熟悉的唐诗宋词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那种感觉,有点象看见了阔别许久的老朋友。

记得当初喜欢看琼瑶的小说,其实就是从喜欢她的小说的名字开始的(很多都出自古典诗词):什么一帘幽梦(出自秦观的《八六子无端天舆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却上心头(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庭院深深(出自冯延己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彩云归(出自晏几道的《临江仙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碧云天(出自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水云间(出自李洵的《渔歌子水云间,山月里,棹水穿云游戏》;心有千千结(出自张先的《千秋岁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翦翦风(出自王安石的《夜直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清风阵阵寒》)说真的,我不佩服琼瑶编故事的能力,但我从心底里佩服琼瑶的古典文学底蕴。

读唐诗宋词,让我在清丽中感受到刚健,在苍凉中体悟了壮阔。吟哦佳词妙句,在甘美中品味历史的沧桑,在愁绪中体会作者的苦涩和辛酸,越品越有滋味,心是那般的充实而安静,梦想在诗中升腾,在诗意的萦绕中,我学会了超脱,拥有了空灵。

读李白的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我不能不惊叹作者那纵横驰骋、自由挥洒的千钧笔力;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感受到了作者蔑视富贵、鄙弃世俗的傲岸精神;读韦应物的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我被作者杰出的审美才能所折服;读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我被全篇缠绵哀怨,委婉曲折的情谊所感动;读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被全篇的豪迈气势所感染;读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我被全篇的愁思所笼罩,变得多愁善感了;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既被全篇强烈的感情色彩所感染,更为词章的声调美和音乐美而陶醉;读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我感受到了春光的流逝,容颜的易老;读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我陶醉于全篇明白如话、比喻形象的语言中;读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我沉吟在清淡而又深婉的词意里,感受着那层淡淡的哀愁。

闲暇时,读读唐诗宋词,从中感受经典的魅力,体味诗意词境,那感觉真是美妙。

唐诗宋词的作文素材篇十一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岑参〈逢人京使〉。

7、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李频《渡汉江》。

8、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9、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10、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2、唐诗精选。

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6、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9、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1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弟舍》。

3、唐诗精选。

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杜甫〈蜀相》。

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

3、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8、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9、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韩愈《原道》。

1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4、宋词精选。

1、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4、雪消门外青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宋·欧阳修《春日西湖记谢法曹歌〉。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6、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10、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5、宋词精选。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宋·苏试《后赤壁赋》。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宋·苏试《水调歌头》。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7、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宋·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

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0、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唐诗宋词的作文素材篇十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欲穷千里莫,更上一层楼。”这些古诗就像我的好朋友一样,伴我成长。

小时候,妈妈和幼儿园老师总是让我背这些古诗词,刚开始,还不以为然。直到长大以后,才感受到古诗的魅力。

每天晚上,我都会沉浸在诗的海洋,翻开一页:“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在护燕然。”一下子,我就进入了诗中的世界,仿佛自己是一粒尘土,来到了黄沙漫天的边疆沙漠,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只有那烽火台上的浓烟。我随着风,来到了诗人王维的身边,茫茫沙漠,只有他一人,看着他那孤独的身影,仿佛也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压抑,也能体会到他那漂泊天下的悲壮情怀。这种意境美真让人陶醉。我慢慢睁开眼,眼前默默地留下两行热泪。于是,我又满怀期待的翻开下一个篇章,“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这“老无力”三字震撼了我的心灵,若不是杜甫老无力,怎会受到如此欺悔。后几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几句话更是把杜甫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现的淋漓尽致。杜甫忧国忧民的品德真让我敬佩!很快,我调整好情绪,告别杜甫,翻开下一页:“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很快,我又被带入了画面。我站在大诗人李白身边,只见他那苦闷的表情,心境茫然。但他那积极用世的性格还是使他不在有彷徨的苦闷,他喊出了自己的心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不禁为大诗人鼓起了掌,只可惜,他不知道我的心声。我泪眼朦胧,睁开双眼,看着面前的古诗:“李白,我也要向你学习!”我大喊。又听见我妈在碎碎念:“这孩子到底在搞什么!”

每天晚上,我几乎都会这样,仿佛穿越一般,每次都身临其境。“咚……咚……”你听,寒钟寺的钟声至今都撞击心扉;从夜宿山寺上看到的星星让我永生难忘;回乡偶书到现在还能看一次哭一次。虽然和秦代相差千年,但再读一次阿房宫赋,也能想象到阿房宫的奢华;每读一次春望,都为老百姓愤愤不平。

在诗中,我能看到那个朝代的非凡气象,能看到那个朝代的奇珍异宝。我想,这就是跨越千年的美丽。

唐诗滋润着我,每天看两首古诗成为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读古诗不仅能让我把作文写好,还能让我了解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真幸运!唐诗已注入我的血液,触动着我的心灵,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遇见唐诗,好幸运!

唐诗宋词的作文素材篇十三

还没上五年级之前,我对唐诗一点兴趣都没有。但是在五年级,我慢慢地爱上了唐诗。

五年级刚开学,钟老师接任我们的语文老师。他很爱唐诗,还说要让我们爱上唐诗。我心里想:爱上唐诗?不可能!唐诗那么无聊,怎么可能会爱上唐诗?除非用魔法让我喜欢唐诗。

在一节语文课上,钟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唐代张籍的《秋思》。学完后,为了让我们爱上唐诗,钟老师用了一点时间,讲了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听了这些故事,我的心一下子被触动了,没想到诗词背后居然还有这么多故事。讨厌唐诗的心开始有一点点融化。

后来,钟老师又利用一节课,给我们讲了学习诗词、积累诗词的好处。他从诗词在中国文学的地位、诗词对学习语文的作用、诗词对升学的作用等各方面,娓娓讲述了学好诗词的好处,还向我们回忆了他以前学习诗词的经历。课堂上,他向全班深情朗诵了一些诗词。我静静地听着,心里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没想到诗词那么有趣,我开始想:我也要学好诗词,感受诗词的有趣和美好。

课后,我情不自禁地模仿唐诗的写法,写了几首小诗,兴致勃勃地拿去给钟老师看。没想到钟老师看了之后,直夸我的诗写得好,以后能当个作家。钟老师热情洋溢的赞扬让我心花怒放,我对唐诗的兴趣开始直线上升。

不久,轮到我们班到气质大舞台上表演了。钟老师围绕“我爱唐诗”这一主题,设计了一台节目,节目内容非常丰富,有赛诗词、弹诗词、唱诗词、写诗词、演诗词等一个个环节。全场同学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参加的节目。因为我喜欢唱歌,我选了参加《读唐诗》这个节目,《读唐诗》其实是一首歌,就是唱唐诗。训练前,老师播放了一遍《读唐诗》,那优美的歌词和旋律一下子吸引了我。我没想到唐诗写成的歌曲这么好听,我对唐诗的喜爱一下子加深了许多。

几次排练后,时间到了大舞台表演那一天。待别的班一个个表演完毕,终于到我们班上场了。首先表演的是“飞花令里赛诗词”,陈韦亦出了一个“红”字的令,两队同学你一句我一句,都漂亮展示了自己积累的诗句。很快就到了“唱唐诗”环节。我信心百倍地走上台,音乐响起,我和着旋律,用心地开始唱起来:“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此时的我早已爱上了唐诗,所以我唱得特别认真,不让自己唱错一个细节。其它同学也沉浸到唐诗的美好意境里,很投入地唱着。“相思的红豆,巫山的雪,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述说。”一曲唱完,台下的观众给了我们热情的掌声。

这次表演《读唐诗》,我完全感受到了唐诗的味道、唐诗的美、唐诗里那蕴藏的浓浓的诗情。这次表演就像火苗一样,完全点燃了我对唐诗的热爱。

五年级开学到现在,虽然只有短短的这几个星期,但我已从讨厌唐诗,变成了非常喜爱唐诗。相信在钟老师的引导下,我会更深地爱上唐诗,迷恋唐诗,我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诗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