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最新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精选(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2:03:28 页码:13
2023年最新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精选(实用8篇)
2023-11-11 02:03:28    小编:zdfb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有目的地进行学习与工作,提高效率和效益。写总结时,可以通过回顾过去的经历和思考未来的发展,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精选篇一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

4、空气密度。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

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

3、河流(供水、运输功能)。

4、资源条件。

【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条件。

2、政治因素。

3、军事因素。

4、宗教因素。

5、科技因素。

6、旅游因素。

最新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精选篇二

2、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一熟,作物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分布:西部高原(畜牧业)、中部和东北部平原(种植业)、周围山地(林业)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3)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

(1)良好的工业基础;。

(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3)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地广人稀),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1、耕作农业区:

(1)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区;。

(2)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等。

2、林业和特产区:

(1)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2)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3、畜牧业区:

(2)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1、生产特点: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

2、其他知识:

(1)三江平原商品率最高;。

(2)国营农场,机械化程度最高。

3、农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1)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商品粮豆等的生产,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能力。)。

(2)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3)山区农业:森林资源保育,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区域经济发展知识点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1)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2)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最先改革开放的地区,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3、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1、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

2、工业化进程:

3、城市化进程:

(1)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

(2)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最新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精选篇三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

4.空气密度

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最新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精选篇四

又如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和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受挪威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可以逼近高纬度;冬季,湾流的水温要比周围海水高出8摄氏度以上,加上流量极大,因而对沿途气候产生很大的影响,使得等温线在北大西洋东北向北凸出。

最新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精选篇五

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海水在盛行风的吹拂下,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因此洋流的流向和分布与地面风带模式及其分布有着密切关系。

除了盛行风以外,还有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它们共同作用,形成了实际的大洋洋流分布,如下图。

规律。

1.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中低纬度),形成了以副热带海区(3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2.在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了以6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3.在南极大陆的周围,陆地小,海面广阔。南纬4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寒流)。

4.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冬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最新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精选篇六

2、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4、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5、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6、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7、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8、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9、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10、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11、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12、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13、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14、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16、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地球自转、公转。

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2、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3、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4、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5、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7、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8、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9、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10、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最新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精选篇七

在判读关联示意图时,首先应弄清楚该图的核心主题,认真读懂图意,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其次根据图中信息进行联想,回忆相关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判断。

有的关联示意图会留几个空框要求考生填空或选择填空,在推理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从最简单、最有把握的方框入手,当已知条件逐渐增多时,再推理其他空白处的内容就相对容易了。

判读联系图时一定要在完成了各框内容之后,利用所掌握的概念、原理、分布规律等将所填内容验证一遍,确保其正确性。

在判读关联图时,主要应遵循以下几步:。

第1步:读图名及图文材料,把握关联图的中心内容,明确关联图的主题。

第2步:明确关联图中各要素的地位、作用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关系。注意图中的各环节、图框、箭头及箭头指向,即关联图中的关联性。一般图框表示环节,箭头表示关联过程,箭头指向表示关联的因果关系。

第3步:依据图框所指要素及箭头逐个分析图框之间的关联性、图中各环节包括哪些要素、箭头由哪个环节指向哪个环节等。

第4步:进行各部分间的因果推理,找出规律,并进行文字表述。地理关联图的分析就是逻辑推理过程,关键是将关联图所表达的地理原理、过程或规律用文字表达出来,进行图文转换。

除上述一般方法外,具体的题目也有具体的解题技巧。

最新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精选篇八

昼夜之分是指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而对应的另一半黑暗的现象。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产生的白昼与黑夜以一个太阳日(24小时)为周期的交替现象。而昼夜长短、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除命道外的各纬度昼夜长短产生周年变化的现象。

2.地壳、软流层与岩石图。

地壳的范围是在地表以下、莫霍界面以上。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在地下约60千米—250千米至400千米处。岩石圈则从软流层以上直到地表。三者的关系可表示为:岩石圈=地壳十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3.流星体、流星现象与陨星。

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固体块和尘粒称流星体。当它高速冲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分子激烈碰撞而燃烧产:生的光迹称为流星现象。降落到地面未能燃烧尽的流星体的“残骸”则称陨星。

4.节气与季节。

节气是根据天气和物候的演变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15.为划分标准,一个回归年有24个节气。季节;是根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90度为划分标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来暑往及物候的变更情况。

5.气温递减率与地温递增率。

前者表示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而逐渐下降的变化率。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后者表示常温层以下一定深度内,地温随深度逐渐增高的变化率。平均每深100米,温度增高3℃。

6.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度与太阳常数。

太阳辐射是一个物理概念。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太阳辐射强度是一个物理变量,指每平方厘米的地球表面每分钟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其大小随纬度、太阳高度和时间而变。而太阳常数是一个物理常量,指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太阳高度角为90°时的太阳辐射强度。其数值为8.16焦/厘米·分。

7.海陆风、季风与季风气侯。

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的气压日变化而引起的,仅出现在滨海地区,是一日之内风向转变的现象。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导致的海陆之间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季风是一种大范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但有季风的地区不一定就形成季风气候,只有在海陆对比显著、风向变化明显的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大陆东岸的季风区分布的才是季风气候。

8.气象、天气与气候。

气象是表明大气特征的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总称。包括气压、气温、温度、风、云、降水等要素。天气是指短时期某地义气中的气象变化情况。它是由各种气象要素综合表述的大气物理状况。气候则是指一地区多年现察所得到的概括性气象情况。天气是多变的,而气候则较为稳定。

9.水体与水圈。

水体是指由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水的体,如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大气水等;水圈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总称,是一个连续的不规则的圈层。

10.径流与径流量。

径流是指降水扣除蒸发量等损耗后沿地表、地下运动的水流。径流量则是指一定时段内通过某一河流断面的水量,单位:立方米/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