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读《十六年前的回忆》有感100字(优秀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22:25:11 页码:11
最新读《十六年前的回忆》有感100字(优秀9篇)
2023-11-09 22:25:11    小编:zxfb

总结是沉淀思考的结果,能够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不仅仅是列举事实和数据,更要对背后的原因和意义进行思考和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经典名言,和大家一起反思教育的重要性。

读《十六年前的回忆》有感100字篇一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作文,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李大钊那颗爱国之心。

事情发生在1927年4月28日,那一天是李大钊的被难日,事情是这样的:

在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在父亲还没被捕时,他每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地在外面为革命事业奔忙,又一次“父亲”回来“我”问他了一个问题,可却得到了一个含糊的回答。这一点突出了李大钊在这一段中工作紧张的程度,同时也怕泄露了党的秘密,一个慈爱和善的父亲形象,一个对待工作认真严肃的共产党员形象都集中在李大钊身上,现出了人性的彰辉。

到后来,工友闫振三被捕,暗示着“我们”以及共产党将有危险来临。果然,没多久“父亲”、“我”、“妈妈”还有“妹妹”被捕,被捕时,“父亲”的表现不慌不忙,一直保持着对工作的严谨态度,当法官夺下“父亲”的枪,搜身时以及被法官带走时他视死如归。

再接着,到了法庭,被审时。“父亲”那平静而慈祥的脸,-白话文§有着坚贞不屈的精神,“父亲”依旧安定沉着并不慌乱。

后来“我们”得知“父亲”被害,“母亲”因伤心过度而晕倒,几次醒来又晕过去,“母亲”让“我们”记住,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纪念日。

李大钊愿意为祖国捐身,也不会向敌人透漏半个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以后要像李大钊一样为祖国效力,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读《十六年前的回忆》有感100字篇二

每当我听到国歌响起,我会想起革命;每当我看到国旗升起,我会想到革命;每当我看到红领巾在胸前飘扬,我也会想起革命。或许它的开创者已经或不可避免地走了,但是,他们的后代,或者我们——和他们没有太大关系的人,会把它传递,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孩子,我们有义务去传递火种。而革命先烈李大钊更是为我们做出了一个表率。

那是1927年。4月份,这是一个本该鸟语花香的时候,可在那时却充满了恐怖。军阀张作霖要彻查革命党人,李大钊本应该从北京撤退,这样既可以保全自己,又可以在别地发展。可他出于强烈的革命心,留了下来。可怕的一天越来越近了。4月6日,敌人来了,李大钊和其一家人一同被带走,他受到了严刑拷打,可在法庭上,依然不可动摇他对革命的信心,敌人理屈词穷、恼羞成怒,终于,在4月28日,李大钊被残忍的绞死了。

现在,中国的新一代必须要有这种精神:这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这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为国捐躯,而是体现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不退缩,军训时不叫苦叫累!只有做到了这些小事,才能聚沙成塔,积跬步成千里,积小流成江河,取得革命火炬的接力权!

读《十六年前的回忆》有感100字篇三

生:他是北京革命活动的领导人,他若一走,势必造成人心涣散,革命队伍将不攻自破,所以他不能走。

《灯光》。

师:郝副营长点燃那本破旧的书,给后续部队指明突破的方向,你对此有何看法?

生:郝副营长这样做,肯定想的是功大于过。

《为人民服务》(第一课时)。

师:认真读课文,谈一谈你的感受。

生:本文不好。“预习”部分讲的'是张思德,文章对张思德的事却没有说明。这篇文章跑题。

生:宋庆龄竟然有保姆,这和我们想的不一样。

这些问题该怎样看待?

读《十六年前的回忆》有感100字篇四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李大钊被害时和被害后经过的事,歌颂了李大钊同志对党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充满必胜的信心和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揭露了反动军阀凶狠残暴的本质,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之情。

“局势越来越严重,……母亲也几次劝他。……”,我读出了李大钊的爱国之情。文中李大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精神,再一次把我深深感动了。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自己的亲人,一定会有很多的话要说,可是他在敌人的恐吓下并没有慌乱,也没有因为见到自己的家人而激动,他仍用“安定”“沉着”的表情感染他的家人,暗示他们要坚强。这更能说明他非常爱自己的国家。李大钊不仅爱自己的国家,他也爱他的亲人。

“父亲不管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给我讲解。”当敌人来抓他时,他沉着镇定,从容不迫地对女儿讲:“没有什么,不要怕。”仍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敌人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的。这充分表现了李大钊处事不惊、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在这一段里最能看出李大钊的临危不惧,“他没有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明显可以看出他受了苦刑,据我查阅的资料,李大钊是被军阀张作霖用绞刑绞死的。敌人在这期间曾对他使用了“剥指甲”等“三绞处决”,他们为了延长李大钊的痛苦,绞杀整整进行了40分钟。我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痛斥那些魔鬼,那些刽子手……此刻,我相信大家的心情都会和我一样激动。可是他仍保持着“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他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可能是父亲的行动影响了”我”,当时的“我”很小,敌人这么凶狠,可是“我”却不怕而且还“骗”住了敌人,保住了哥哥。,可以看出“我”也是很机智勇敢的。

当我读到课文的一半时发现了一张照片,这就是李大钊在他临刑前留下的。面对死亡,他是那样的平静,看,他那浓黑的眉毛下神情多么坦然。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更要向他学习。

在今后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像李大钊那样,忠于党,忠于人民,发扬党的好传统,为母校增光,为国家增荣,永远做党的好孩子。

读《十六年前的回忆》有感100字篇五

今天,我怀着对革命先烈无比敬佩的心情认真学习了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辛桦写的一篇回忆录《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写的非常感人。我认真地读了一遍又一遍。

从课文中我知道了李大钊烈士在被捕前他所在的局势十分严重。被捕时他不慌不忙和在法庭上他临危不惧这三个内容。李辛桦把这三个内容写得那么清楚,那么真实,写出了她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读了这篇文章,我十分的感动,我想:李大钊烈士在被捕前他完全可以出国去避难,这样他就不会死,可他没有在被捕时他完全可以向敌人投降,这样他也不会死,可他没有在法庭上他完全可以向法庭求救,供出其他人,这样他不但不会死还会过上好日子,可他也没有。这是为了什么,这全是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全是为了人们能解放,能过上好日子。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李大钊烈士这样的人抛头颅撒热血,才会有我们今天这样美好的日子正因为有像李大钊烈士这样不怕牺牲的人,我们今天才不会受苦。我太感谢他们了!他们是最伟大的。我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以后报答他们。

读《十六年前的回忆》有感100字篇六

今日,我读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看到了革命先烈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应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使我深知:爱国是崇高的思想境界。

这篇课文是作者李星华回忆父亲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过程,从中深受教育,思绪万千。这让我想到了许多: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视死如归的王若飞……可是,他们为什么为了祖国的礼仪,宁愿把自我的宝贵生命奉献出来呢——哦,我明白了,因为他们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伟大的导师列宁说“所谓的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对自我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是啊,正是有了爱国之心,才有了对革命事业的信心与决心,这种信心与决心化作一种力量在他们心中占据着,这种力量胜于一切,因为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

所以,我们应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珍惜此刻的一切。只是革命志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热爱和平,热爱生活就是爱国的表现,让我们共创完美明天。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首先要继承爱国主义传统,树立热爱祖国的光辉思想;其次要培养爱国情操,爱我们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爱我国各族人民创造的灿烂的历史文化,爱父母,爱教师、爱同学。

今后,去会更加珍惜此刻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为祖国奉献自我的一份力量!

读《十六年前的回忆》有感100字篇七

这篇课文是作者李星华回忆父亲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过程,从中深受教育,思绪万千。这让我想到了许多: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视死如归的王若飞……但是,他们为什么为了祖国的礼仪,宁愿把自己的宝贵生命奉献出来呢?——哦,我知道了,因为他们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伟大的导师列宁说“所谓的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珍惜现在的一切。只是革命志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热爱和平,热爱生活就是爱国的表现,让我们共创美好明天。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首先要继承爱国主义传统,树立热爱祖国的光辉思想;其次要培养爱国情操,爱我们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爱我国各族人民创造的灿烂的历史文化,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

今后,去会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读《十六年前的回忆》有感100字篇八

清明节假期,打开电视机,里面都是缅怀先烈,为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的新闻。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前站满了各界人士以及少先队员。他们热泪盈眶,认真专注倾听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事迹。我不禁也深受感动,更加理解我最近学过的一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

《十六年前的回忆》的作者是李星华。当时,全国上上下下都在闹“白色恐怖”,许多共产党人被迫害,作者李星华的父亲李大钊也是其一。1927年4月,北京形势严峻,李大钊同志等人被抓,被敌人严刑拷打,身心受到残酷迫害,但是李大钊同志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坚持什么都不肯说,最终被万恶的军阀绞杀了。

读完了课文,我对李大钊同志油然而生深深的敬佩之情。我想到了许许多多为了新中国而牺牲的革命先烈,“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舍身为国,永垂不朽”的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他们为了人民美好的明天,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正如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们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中国现在的繁荣富强,难道不是爱国英雄们用双手、用血汗创造的吗?看看现在的高楼大厦,我们应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骄傲,感谢千千万万牺牲的革命先烈。我们也应该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现在,我们应该接过建设祖国的接力棒,好好学习,为祖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祖国更加的繁荣富强!

作者:袁一斐。

公众号:明日之星网络文学社。

读《十六年前的回忆》有感100字篇九

清明节,烈士墓前站满了人。他们的眼眶里带着泪水,不忘记过去的奋斗、牺牲和耻辱。看着那座在阳光底下折射出光芒的烈士碑,我不禁想起了我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十六年前的回忆》。

《十六年前的回忆》的作者是李星华。这篇文章叙述了作者回忆十六年前发生的事情:十六年前,作者的父亲李大钊是共产党的核心人物,却不幸被敌人发现,抓去严刑逼供。可是她父亲很沉着,很冷静,绝口不提那些机密,使敌人无法获取信息。无奈,敌人只好杀了他,而作者和她的母亲、妹妹就被释放了。当街上传来消息:“李大钊被杀”时,作者非常伤心。而这个信息被传得沸沸扬扬的原因是敌人为了削减民众的信心和对共产党的支持。

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禁感叹:“革命烈士们真是伟大!”他们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不惜承受严刑拷打,不怕辛苦不怕疼。“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一直都是革命者不变的信仰,他们把祖国放在了第一位,自己的生命才是第二。

李大钊是一位英雄,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一位优秀的革命者。他被害的时候,年仅38岁。如此年轻的革命者,却就这样牺牲了,多可惜呀!在《灯光》一文中讲到的郝副营长,也是一位非常年轻的战士。他为了使突击连和队伍联系上,点燃了自己的那本书,却不小心被敌人发现了。他才活了22岁。22岁呀!这么年轻,将来还有好一段的路途、好一段的光阴。他完全可以去享受幸福。但是,他知道,如果没有胜利,哪有幸福?所以,他毫不犹豫的点燃了书。

中国由衰到盛,付出了多少革命烈士的鲜血和生命,那些血,染红了手中的那面旗帜,却仍然坚持着不肯倒下。若没有当时战士的坚强不屈、百折不挠,又怎会有今天?怎会有我们?我们应该感谢他们,感谢他们给予了我们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

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缓缓举起手,向着那座雪白的烈士碑敬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