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护士初级考试(通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0:00:29 页码:12
2023年护士初级考试(通用8篇)
2023-11-10 10:00:29    小编:zdfb

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写总结时要注意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清晰的意思,避免冗长和啰嗦。总结范文的内容既有对成绩的总结,也有对经验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护士初级考试篇一

一、药物的领取与保管原则。

1.药物的领取:病区药物有专人负责,贵重药、剧毒药、麻醉药凭医生处方领取。

2.药物的保管原则。

(1)药柜放光线明亮处并保持整洁。

(2)药物分类放置,剧毒麻醉药应加锁、登记、交班。:

(3)药瓶标签明显,内服药蓝色边,外用药红色边,剧毒药黑色边。标签上注明药名、浓度、剂量,字迹清晰。

(4)凡没有标签或标签模糊,药物过期、变质、变色、混浊、发霉、沉淀,均不能使用。

(5)根据药性妥为保存:易氧化和遇光变质的药物,装在有色密盖瓶中放阴凉处,如维生素、氨茶碱等;针剂放盒内,用黑纸遮盖,如盐酸肾上腺素等;易挥发、潮解、风化的药物须装瓶、盖紧,如乙醇、过氧乙酸、酵母片等;易被热破坏的药物,须放冰箱内保存,如疫苗、抗毒血清等;易燃烧的药物,应远离明火,如乙醚、乙醇等。

(6)个人专用药,应单独存放,并注名床号和姓名。:

二、药疗原则。

1.根据医嘱给药。

2.严格执行三查(操作前、中、后查)七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制度。:

3.正确实施给药正确掌握给药的剂量、浓度和时间,备好的药物及时使用,避免药物污染或药效降低。给药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并指导病人用药。

4.观察用药后疗效和不良反应,必要时做好记录。:

三、给药途径及次数和时间。

1.给药途径——有舌下含化、吸人、口服、注射(皮内、皮下、肌内、静脉注射)、直肠给药和外敷等。

2.给药次数和时间——取决于药物的半衰期,以维持血液中药物的有效浓度。

护士初级考试篇二

(1)速脉: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见于发热、大出血等患者。

(2)缓脉: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每分钟低于60次,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等患者。

2.节律异常来源:

(1)间歇脉:在正常均匀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搏动,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称为间歇脉。如每隔一个或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过早搏动,则前者称二联律,后者称三联律。多见于心脏病患者或洋地黄中毒者。正常人在过度疲劳、精神兴奋、体位改变时偶尔也会出现间歇脉。:

(2)绌脉(脉搏短绌):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快慢不一,强弱不等,极不规则。见于心房纤维颤动的患者。

3.强弱的改变。

(1)当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小、动脉充盈度和脉压较大时,脉搏强大有力,称洪脉,见于高热患者。

(2)当心输出量减少、动脉充盈度降低时,脉搏细弱无力,称丝脉,见于大出血、休克等患者。

4.紧张度异常。

动脉硬化时管壁变硬失去弹性,呈迂曲状,诊脉时有紧张条索感,如按在琴弦上。:

二、测量脉搏的方法。

凡浅表靠近骨骼的大动脉都可用以诊脉,常用桡动脉,其次是颞动脉、颈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等。诊脉前患者应安静,剧烈活动者休息20min后再测。一般病人测30s,将所测脉搏值乘2,即为脉率。对心脏病患者应测1min,必要时听心率。如发现脉搏短绌,应由两人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另一人测脉率,由听心率者发出“始”、“停”口令,计数1min.记录方式为心率/脉率。

护士初级考试篇三

一、正常排尿的观察。

1.正常情况下,排尿受意识支配,无痛、无障碍、可自主随意进行。每次尿量200~400ml,24h尿量约l000~ml。

2.正常尿液呈淡黄色,澄清透明,比重1.015~1.025,ph为5~7,呈弱酸性,正常晨尿因尿素分解产生氨,故有氨臭味。

二、异常排尿的观察。

1.次数和量:24h尿量超过2500ml称多尿,见于糖尿病、尿崩症。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称少尿,见于心、肾疾病和休克病人。24h尿量少于looml称无尿或尿闭,见于严重心、肾疾病和休克病人。

2.颜色:红色或棕色为肉眼血尿;酱油色或浓茶色为血红蛋白尿;黄褐色为胆红素尿;白色浑浊为脓尿;乳白色为乳糜尿。

3.气味:新鲜尿有氨臭味提示有泌尿系感染;烂苹果味尿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

4.膀胱刺激症: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每次尿量少。

三、影响排尿活动的因素。

1.年龄和性别。

2.饮食与气候。

3.排尿习惯的改变。

4.治疗因素。

5.心理因素。

四、尿失禁病人的护理。

1.心理护理,给予安慰和鼓励,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

3.设法接尿,对长期尿失禁病人给予留置导尿管、观察排尿反应。

4.健康教育。

五、尿潴留病人的护理。

1.心理护理,给予安慰和鼓励。

2.提供排尿环境,用屏风遮挡,保护自尊。

3.调整体位和姿势,酌情扶卧床病人坐起排尿,并训练床上排尿。

4.热敷、按摩下腹部,以放松肌肉,促进排尿。

5.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如让病人听流水声、温水冲洗会阴部。

6.经上述处理无效时,根据医嘱采取导尿术。

护士初级考试篇四

(1)呼吸增快:成人每分钟呼吸超过24次,称呼吸增快。见于高热、缺氧等患者。

(2)呼吸减慢:成人每分钟呼吸少于10次,称呼吸减慢。见于颅内疾病、安眠药中毒等。:

2.节律改变。

(1)潮式呼吸(陈-施呼吸):是一种周期性呼吸异常,呼吸由浅慢逐渐加快加深,达高潮后又逐渐变浅变慢,然后暂停数秒钟(5~30s),有时可达30~40s,又出现上述状态的呼吸。如此周而复始,如潮水涨落,故称潮式呼吸。潮式呼吸是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的表现,见于呼吸中枢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酸中毒、巴比妥中毒等。

(2)间断呼吸(毕奥呼吸):为呼吸和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间断呼吸是呼吸中枢兴奋性显著降低的表现,见于呼吸中枢衰竭患者。:

3.深浅度改变。

(1)深度呼吸(库斯莫呼吸):是一种深而规则的大呼吸。多见于代谢性酸中毒患者。

(2)浮浅呼吸:浅表不规则的呼吸,有时呈叹息样。见于濒死患者。:

4.呼吸困难。

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发生改变。患者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并出现口唇和指(趾)甲床发绀、鼻翼煽动。根据临床表现可分:

(1)吸气性呼吸困难:见于上呼吸道梗阻时。吸气时间延长,出现三凹征。见于喉头水肿、喉头异物的病人。

(2)呼气性呼吸困难:见于下呼吸道梗阻时。呼气时间延长。多见于哮喘患者。

(3)混合性呼吸困难:吸气和呼气均感费力,呼吸快而表浅。多见于肺部感染。:

二、测量呼吸的方法。

患者应处于安静状态。为转移其注意力,护士在测脉搏后手不离开诊脉部位,观察患者胸或腹部的起伏,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并注意节律及深度变化。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可用少许棉花置于患者鼻孔前,观察棉花被吹动次数,计数1min.

护士初级考试篇五

一、正常排尿的观察。

1.正常情况下,排尿受意识支配,无痛、无障碍、可自主随意进行。每次尿量200~400ml,24h尿量约l000~2000ml。

2.正常尿液呈淡黄色,澄清透明,比重1.015~1.025,ph为5~7,呈弱酸性,正常晨尿因尿素分解产生氨,故有氨臭味。

二、异常排尿的观察。

1.次数和量:24h尿量超过2500ml称多尿,见于糖尿病、尿崩症。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称少尿,见于心、肾疾病和休克病人。24h尿量少于looml称无尿或尿闭,见于严重心、肾疾病和休克病人。

2.颜色:红色或棕色为肉眼血尿;酱油色或浓茶色为血红蛋白尿;黄褐色为胆红素尿;白色浑浊为脓尿;乳白色为乳糜尿。

3.气味:新鲜尿有氨臭味提示有泌尿系感染;烂苹果味尿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

4.膀胱刺激症: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每次尿量少。

三、影响排尿活动的因素。

1.年龄和性别。

2.饮食与气候。

3.排尿习惯的改变。

4.治疗因素。

5.心理因素。

四、尿失禁病人的护理。

1.心理护理,给予安慰和鼓励,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

3.设法接尿,对长期尿失禁病人给予留置导尿管、观察排尿反应。

4.健康教育。

五、尿潴留病人的护理。

1.心理护理,给予安慰和鼓励。

2.提供排尿环境,用屏风遮挡,保护自尊。

3.调整体位和姿势,酌情扶卧床病人坐起排尿,并训练床上排尿。

4.热敷、按摩下腹部,以放松肌肉,促进排尿。

5.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如让病人听流水声、温水冲洗会阴部。

6.经上述处理无效时,根据医嘱采取导尿术。

护士初级考试篇六

一、基本饮食。

1.普通饮食——适用于消化功能正常、病情较轻或疾病恢复期的病人。l日3餐。

2.软质饮食——适用于老幼病人、口腔疾患或手术后恢复期的病人。1日3~4餐。

3.半流质饮食——适用于发热、消化道疾患、咀嚼不便、手术后病人。1日5~6餐。

4.流质饮食——适用于高热、口腔疾患、各种大手术后、急性消化道疾病、危重及全身衰竭的患者。l日6~7餐。

二、治疗饮食。

1.高热量膳食——适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高热、烧伤病人及产妇等。每日供给的总热量为l2552kj(3000kcal)。

2.高蛋白质饮食——用于长期消耗性疾病、严重贫血、烧伤、肾病综合征、大手术后等病人。蛋白质供给量每日每千克体重1.5~2g,成人每日蛋白质总量为90~120g.

3.低蛋白饮食——用于急性肾炎、尿毒症、肝昏迷的病人。成人每日蛋白质总量不超过40g.

4.低脂肪饮食——适用于冠心病、高脂血症、肝胆胰腺疾病、肥胖症及腹泻病人。每日脂肪用量不超过40g.

5.低盐饮食——用于心脏病、急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重度高血压等病人。每日可用食盐不超过2g(含钠0.8g),但不包括食物内自然存在的氯化钠。

6.无盐低钠饮食——适用范围同低盐饮食,但水肿较重者。无盐饮食除食物内自然含钠量外,不放食盐烹调。低钠饮食,除无盐外还要控制摄取的食物中自然存在的含钠量(控制在0.5g/d),禁用咸制品含碱食品及含钠的食物和药物。

7.少渣饮食——适用于伤寒、肠炎、腹泻、食管静脉曲张等病人。要求膳食纤维含量少,且少油,可食蛋类、嫩豆腐等。

8.高膳食纤维饮食——适用于便秘、肥胖症、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病人。可选择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

9.低胆固醇饮食——适用于动脉硬化、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等病人。膳食中胆固醇含量应在300mg/d以下,食物中少用动物内脏、饱和脂肪、蛋黄、脑、鱼子等。

三、试验饮食。

1.潜血试验饮食——协助诊断胃肠道有无出血,可做大便潜血试验。

2.胆囊造影饮食——适用于x线或b超进行胆囊检查的病人。

3.忌碘饮食——适用于甲状腺吸l31碘测定及用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人。

护士初级考试篇七

一、正常排尿的观察。

1.正常情况下,排尿受意识支配,无痛、无障碍、可自主随意进行。每次尿量200~400ml,24h尿量约l000~2000ml。

2.正常尿液呈淡黄色,澄清透明,比重1.015~1.025,ph为5~7,呈弱酸性,正常晨尿因尿素分解产生氨,故有氨臭味。

二、异常排尿的观察。

1.次数和量:24h尿量超过2500ml称多尿,见于糖尿病、尿崩症。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称少尿,见于心、肾疾病和休克病人。24h尿量少于looml称无尿或尿闭,见于严重心、肾疾病和休克病人。

2.颜色:红色或棕色为肉眼血尿;酱油色或浓茶色为血红蛋白尿;黄褐色为胆红素尿;白色浑浊为脓尿;乳白色为乳糜尿。

3.气味:新鲜尿有氨臭味提示有泌尿系感染;烂苹果味尿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

4.膀胱刺激症: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每次尿量少。

三、影响排尿活动的因素。

1.年龄和性别。

2.饮食与气候。

3.排尿习惯的改变。

4.治疗因素。

5.心理因素。

四、尿失禁病人的护理。

1.心理护理,给予安慰和鼓励,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

3.设法接尿,对长期尿失禁病人给予留置导尿管、观察排尿反应。

4.健康教育。

五、尿潴留病人的护理。

1.心理护理,给予安慰和鼓励。

2.提供排尿环境,用屏风遮挡,保护自尊。

3.调整体位和姿势,酌情扶卧床病人坐起排尿,并训练床上排尿。

4.热敷、按摩下腹部,以放松肌肉,促进排尿。

5.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如让病人听流水声、温水冲洗会阴部。

6.经上述处理无效时,根据医嘱采取导尿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护士初级考试篇八

一、轮椅运送法。

1.协助病人坐轮椅时,将轮椅推至床旁,使椅背与床尾平齐,将脚踏板翻起,拉起车闸以固定车轮,如无车闸,护士应站在轮椅后面固定轮椅,防止前倾。扶病人上轮椅,病人坐稳后,翻下脚踏板,嘱病人把脚踏在脚踏板上。

2.推轮椅时,嘱病人手扶轮椅扶手,尽量靠后坐。嘱病人身体勿向前倾或自行下车;下坡时要减慢速度并注意观察病情。

3.协助病人下轮椅时,将轮椅推至床旁,固定好轮椅,翻起踏脚板,扶病人下轮椅。:

4.注意事项。

(1)经常检查轮椅,保持良好的性能。

(2)推轮椅速度要慢,以免病人不适或发生意外。

二、平车运送法。

1.挪动法——适用于病情许可,能够在床上活动者。

(1)向病人解释,指导病人挪动方法,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2)将推车紧靠床边,将毛毯或盖被平铺于平车上,护士协助病人移向床边,护士用身体抵住平车。协助病人以上身、臀部、下肢顺序向平车挪动,使病人躺卧舒适,用毛毯包裹病人,露出头部。整理床单位,铺好暂空床。:

(3)下平车顺序是嘱病人先挪动下肢、臀部,再挪动上半身。

2.单人搬运法——适用于体重较轻病人或儿科病人。

(1)将平车推至床尾,使平车头端与床尾呈钝角。

(2)向病人解释,以取得病人合作。松开盖被,协助病人穿好衣裤。:

(3)护士一只前臂自病人腋下伸到肩部外侧,另一只前臂伸到病人大腿下。病人双手交叉于护士颈后,护士抱起病人移步转身,将病人轻放于平车上,使病人躺卧舒适,用毛毯包裹病人。

3.两人或三人搬运法——适用于体重较重的不能活动的病人。

(1)同单人搬运(1)。

(2)两人搬运时,护士甲一手臂托住病人的颈肩部,另一手臂托住腰部,护士乙一手臂托住臀部,另一手臂托住病人腘窝,合力抬起,病人身体稍向护士侧倾斜,两人同时移步至平车,轻放于平车上,使病人躺卧舒适,包裹好毛毯。

(3)三人搬运时,护士甲托住病人的头、肩胛部,护士乙托住病人的背、臀部,护士丙托住病人腘窝、腿部。其余方法同(2)。:

4.四人搬运法——适用于病情危重或颈、腰椎骨折等病人。

(1)移开床旁桌椅,推平车紧靠床边,在病人腰臀下铺中单。

(2)护士甲站于床头,托住病人的头及颈肩部;护士乙站于床尾托住病人的双腿;护士丙和丁分别站于病床和平车的两侧。四人合力同时抬起病人至平车上,使病人躺卧舒适,包裹好毛毯。

5.注意事项。

(1)搬运时动作要轻稳,协调一致,推车速度适宜,确保病人的安全、舒适。:

(2)搬运时尽量让病人身体靠近搬运者,使重力线通过支撑面保持平衡,缩短重力臂距离达到省力。

(3)推车时护士应站在病人头侧,以便于观察病情。病人的头应卧于大轮一端,可减少颠簸引起的不适;推病人上下坡时,病人的头应在高处一端,以免引起病人不适。推车出门时应先将门打开,不可用车撞门,避免震动病人或损坏建筑物。

(4)搬运骨折病人,在平车上应垫木板,注意固定好骨折部位再搬运。:

(5)有静脉输液管及引流管病人,须注意保持输液和引流管道通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