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三月三的风俗作文400字(优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9:03:40 页码:11
2023年三月三的风俗作文400字(优质16篇)
2023-11-11 09:03:40    小编:zdfb

总结是进一步巩固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手段。注意总结的时间范围和事件选择。请阅读以下总结范文,希望能给您写总结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

三月三的风俗作文400字篇一

三月三是广西壮族人民的重要节日。为了让我们真正感受到这个传统节日的浓烈氛围,我们学校举行了“传承传统文化,走进三月三”的活动。

当天早上8点钟左右,我们班分成八大组,在课桌拼成的大桌上,摆上各自带来的美食。哗,真美!每组的食物都是那样丰富多彩,有五色糯米饭、茶叶蛋、三角粽、鹌鹑蛋……但每组都少不了一种食品,那就是五色糯米饭,有的平铺在小簸萁上,看似一朵五色花,有的躲在透明的碗里,宛若一朵五色花苞,有的则被捏成一团团,像一个个彩球……看着那么精美的食物,我们真舍不得吃掉它们,只静静地看着,轻轻地赞叹。最后在老师的命令下,我们才动起了手。

品尝完了美食,已是8点半左右了,我们便拿好小凳子排好队到操场参加活动。

没几分钟,台上激动人心的音乐响了起来,第一个节目以非洲鼓开场,接着就是老师们跳舞,走秀……节目都完了,接下来就是让大家都很期待的竹竿舞了。

“开开合合,开开合合……”这是竹竿摆动的节奏,我们跳竹竿舞时就要跟着这个节奏来跳。“开开”的时候,我们要把一只脚放在里面,点两下,“合合”的时候,我们要把脚放在外面,点两下,需要重复这些动作两次,到了第三次“开开合合”的时候,我们应该先把一只脚跳在里面,另一只脚进去的时候,我们还要把刚刚跳在里面的脚给伸出来,伸到地面后,我们把还在里面的脚,像刚才一样跳出来,就这样竹竿舞就跳得又顺畅又好了。

时间就这样悄悄地溜走,不知不觉已到了活动结束时间,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收起了竹竿。虽然是这样,可大家的情绪还停留在那开心的时刻,脸上写满了兴奋。

那天我们都很开心,既真正感受到了我们壮族的传统文化,还可以吃到壮族的特色食物和跳上了令人身心愉悦的竹竿舞,真是一次有趣的活动。

在我国“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是现在,每个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壮族的三月三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壮族的特色,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节上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不过壮族人玩绣球,以抛绣球为乐,也不是近一两百年的事物了。南宋人朱辅所著的《溪蛮丛笑》,对歌墟的抛绣球活动描述道:“土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来抛接,名为飞纶。”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也说:“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纶。男女目成,则女受纶而男婚已定。”所谓飞纶,就是今天的绣球。

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宋《太平寰宇记》中也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已经相当兴盛。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墟活动的地方就有多达26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了。三月三是我们壮族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羊、蒸糯米饭、煮彩蛋。

三月三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妈妈就已经把蒸好的五色糯米饭倒进大圆盆里,热腾腾地活像一个鲜花竞艳的花盘。我吃了几口糯米饭,就来到妈妈身边,帮她选蛋煮蛋。妈妈说:“煮蛋的时候,火不要太旺,以免蛋在锅里开裂。等水开后,你在一旁用筷子将蛋上下翻一翻,好让它们受到均匀的热度,蛋在锅里就安然无恙了。”妈妈说完就忙别的去了。我照着妈妈说的煮好蛋,并把这些蛋涂上七彩颜色,码在竹篮里就像一篮五颜六色的贝壳。

你可知道,碰蛋比赛是三月三孩子们的最大乐趣。我和妹妹拣了几个又尖又大的彩蛋,朝村口跑去,找伙伴们展开碰蛋大战。

村里的伙伴也纷纷来到村口。我们有的把蛋放在衣兜里,走得慢慢的,生怕蛋在衣兜里“打起架”来;有的把蛋放进毛线网袋里,挂到胸前;有的两手中各拿一个蛋,兴冲冲地跑来。碰蛋开始了,村口顿时热闹起来,小伙伴们这一群那一伙地围在一起碰蛋比高低。“啪!”一个蛋被碰破了,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笑声。

我和妹妹拿了四个鸡蛋、四个鸭蛋,和小伙伴碰了起来,结果三赢五输,我们把碰破的蛋一个个剥开皮吃掉了。小伙伴们也在剥蛋,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用涂满各种颜色的手抹着沾在嘴边的蛋,笑了。

我们回到家里,只见妈妈正把一碗碗、一碟碟热气腾腾的鱼、肉、菜摆满一桌。这时,爸爸笑盈盈地拎来了几瓶好酒,同邀来的亲戚好友开怀畅饮。一桌人高高兴兴地吃饭、喝酒,欢笑声在屋里回荡着。

三月三的风俗作文400字篇二

三月三歌节”,又称三月歌圩。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壮族每年有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农历三月初三极为隆重。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五色糯饭,染红彩蛋,欢度节日,有的会持续二三天。各地歌节有特定的聚会场地。一般为峒场坡地。有的以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参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老人小孩只是来游乐助兴。在歌圩场四周,摊贩云集啊!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著名的'歌圩有巴马的盘阳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阳的乔业、田东的仰岩、宜山的下涧、柳州的鱼峰山等。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对歌,情投意合的便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演壮戏等娱乐活动。抛绣球可也有讲究啊!绣球为圆形,绣球有花鸟,里面装木棉花或豆、米之类农作物,四角都有彩色布带,供手握抛掷。男女分成两对,双方人数相等。男女双方相距一定距离,各列一方,每方有一个人即领队,在中间树一高竿,作为抛球的高度标准。

抛球时首先由女方领队手拿绣球,唱完一首山歌将球抛出去,男方如能接住算男方胜利,否则女方胜。谁胜谁将对方踢出一人,然后由胜方发球。每发一次球,均必先唱山歌,如此轮流直至一方“全军覆没”。

这时,胜方追逐负方、抢取对方头巾、手帕,互相追逐嘻戏,尽兴方散。姑娘若看中一男青年,便将绣球有意抛去,男方接过绣球,若也有情意,即系礼物于绣球上投报之。

歌节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盛会,更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为弘扬民族文化,198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了“三月三”歌节活动,全广西各地歌手云集南宁,全国各兄弟民族和港澳同胞、外国友人也前来观光。198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便把“三月三”定为文化艺术节。

三月三的风俗作文400字篇三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以下简称“三月三”),大地回春,春阳荫动。我国部分地区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以各种形式欢度这一传统节日。三月三源于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又称‘修锲节’)”,是周代华夏族民间一祓祸祈幅的节日,上巳节原初的意义就是以巫术信仰为依托举行的乞婚配、求生育习俗活动,后演变成为我国古老的男女相恋的歌节。汉代,三月“上已”被确定为节日。魏以后,将上巳正式定为夏历三月初三日,即春楔,作为每年岁时中的重要令节。到晋朝时,上巳修锲巳演变为春游踏青和水边宴饮的娱乐性节日。宋元时,上已节春游踏青逐步让位于清明节,流楔游戏已不限于三月三。广西三月三,有的地方又称“三月三歌节”,是壮族的传统歌节;有的地方则是祭祖扫墓,是传统的扫墓拜山节日,别样的风采,各有来历与不同的习俗。

据古老传说,上巳节这一天是伏羲、女娲交合造人的日子,直到今天在一些地方还有“三月三”祭祀伏羲女娲的习俗。这说明上巳节的产生最初当和人们祭祀神灵、祈求生育子嗣有关,因而这一天也是青年男女相互交往,谈情说爱和众人游乐的日子。并从三皇五帝以至禹汤,都承续古制将三月上巳这个习俗延续下来。周朝时虽然已在仪礼中严格规定了婚嫁六礼,但为了人口的繁育,仍规定了上巳会男女的仪礼内容,以此顺应天时节令,使适龄男女都能有家有室,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天,宫廷女巫主持祓禊大礼,周天子率后妃亲往祭祀,斋戒沐浴,祭祀人祖。由于天子的倡导和礼法的规定三月上巳成为一个盛大的节日,每年这一天,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庶民百姓,人们都穿上新缝制的春装,倾城邀约而出,或到江河之滨嬉戏沐浴,或到深山幽谷采摘兰草,或到郊野陌上宴饮行乐,认为这样可以祓除不祥。而未婚嫁的青年男女更是节日的主角,他们载歌载舞,自由寻找或约会情人。《周礼·地官·媒氏》中说:“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官方给了“三月三”情人节一个法定的地位。于是后来的“三月三”不仅就有了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等四十余人于兰亭集会,曲水流觞,欢饮之间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雅事,更有了杜甫《丽人行》诗中“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暧昧、香艳情景。有了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去年今日”之相思。从此,“令会男女”成为“三月三”节日中最核心、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让青年男女相会于野外水边,自由挑选意中人,谈情说爱,顺应了气候和人体生理发育的自然节令,也有利于人类的自身生产,繁衍后代。同时“有情人终成眷属”,更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文明进步。

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

“春明三月杏花香”,三月初三,举家出游,有的人家带着酒菜在郊外野餐,而这时正是迎春第一支杏花开放的时期,古有“三月杏花香”的说法,还有“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香”的说法。实际上作为赏花来看,杏花并不算好看,但除去迎春花以外,它是“东风第一枝”开得早,农历三月已经绽放,在城市内蛰伏了一个冬天的人们,春暖乍寒,人们走向郊外赏杏花成了“三月三”的一个活动了。青岛也不例外,郊区“小水村”一带遍植杏花,城里市民去赏杏花的人群络绎不绝。

吃鸡屎藤。

农历三月三吃鸡屎藤,是广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种传统习俗,我们将叶与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鸡丝藤面,用这种面做成的鸡丝藤粿仔汤,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爱的特色小吃。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辰,北海人以此纪念这位伟人。

放风筝。

“正是人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三月初三还有放风筝的民俗,风筝的来源有很多的说法。有人说曾为战争中传递情报的功具等,但在民间是一种游戏。大人、孩子都喜欢放风筝,有人认为是一种健身活动。风筝的做法形形色色,难得有大的不同,许多已经成为工艺品。人们也认为经过了冬天,应该到户外活动,所以三月初三放风筝,其实不仅这一天,可以说从上巳日到清明都是放风筝的好时节。

在少数民族内仍保留三月三情人节的习俗。比如这一天苗族姑娘穿着盛装,来到一个固定的地方展示她们的美丽。小伙子们也等着这一天,他们有机会认识很多姑娘,和她们对歌,如果相互喜欢的话,马上就可以拉回家去。所以歌会散了之后就可以看到很多男男女女拉拉扯扯的。

三月初三,上巳日也有一种食俗,就是吃“春饼”,把面赶成薄薄的饼,把鸡蛋煮熟剥去皮,捣碎,有的人家还加进去蒜泥,把薄饼卷起来吃,有的地方暖得早,已经有了小葱,用春饼卷小葱吃。

壮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介绍。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歌圩”或“歌节”。

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壮族歌圩,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阿昌族会街节是户撒和腊撒地区的传统节日。过去多在农历九月中旬举行,一般持续5天左右,现在已改在国庆节前后的三天举行。

“三月三”,方圆数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兴高采烈地穿上节日盛装赶来参加,少者几百人,多达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嘹亮,成了歌的海洋。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彩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三月三的风俗作文400字篇四

抢花炮是一种流行侗族、壮族和仫族等民族中的传统文娱活动,已有数百年历史。由于它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所以长盛不衰。

传统的抢花炮方法,场地通常在河滩或山坡上,不限人数,只放三炮,每炮大家一起抢。花炮是一个直径约5厘米的圆环,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放在炮架(送炮器上)。炮架用的是旧式铁笼,内装火药点燃火炮,先后把三个花炮轰上天空,带落下时,所有人员都可奋力夺取。按民间传统,抢得头炮者,人财两旺,抢得二炮者,五谷丰登,抢得三炮者,吉祥如意。因此,参与抢花炮的人个个奋勇争先,互不相让。花炮最终被某人抢到后,唢呐声、鞭炮声响成一片,场面十分热闹壮观,胜利者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

三月三的风俗作文400字篇五

壮乡人在三月清明等节有吃“五色糯米饭”的习俗。壮乡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五色糯米饭颜色鲜艳,由白、黄、红、紫、黑五种颜色组成。五色糯米饭不仅美观、美味,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用来染红颜色的“红兰草”具有生血作用,染黄颜色的栀子具有清凉解热凉血等作用,而染黑色用的则是枫叶。《本草纲目》里说枫叶“止泻益睡,强筋益气,久服轻身长年”的作用。用枫叶煮出来的饭,能“坚筋骨,益肠胃、补髓。”后来,壮乡人家家户户做五色糯米饭,每到节庆日,五色糯米饭的清香便萦绕着壮乡人的生活。

三月三的风俗作文400字篇六

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或黄吉、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2、打铜鼓。

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或祭祀中击打铜鼓的习惯,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东兰、天峨等地壮族群众每年过“三月三”和春节,都安、巴马、大化等地瑶族群众过祝着节,南丹瑶族举行葬礼祭祀,南丹中堡苗族过春节或遇上喜庆时都要以击铜鼓的方式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

3、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4、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5、打扁担。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

6、对歌谈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若有意就答应。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

7、碰彩蛋。

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如今,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运气”的意头。

三月三是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在古时候,农历三月初三不仅是黄帝的诞辰,也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最为典型。在古代每逢三月三时,壮族青年男女都会聚集在街头欢歌跳舞。

壮族在三月三会做五色糯米饭,用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等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而汉族一般是用荠菜煮鸡蛋,荠菜又被称为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鲜香可口、营养丰富的野菜。

每逢三月三,家家户户就会采摘芥菜并清洗干净。放进锅内与鸡蛋一起煮,这样煮出来的鸡蛋会有一股淡淡的荠菜香味。就连辛弃疾的诗句中也出现过芥菜的身影“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可见食用芥菜是从民间流传已久的习俗。

三月三古时又称为什么呢。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自古皆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华夏子孙都会来到黄帝故里新郑市寻根拜祖;这一天,也是古上巳节,是古人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中所记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兰亭序》中“曲水流觞”都与上巳节相关。

“三月三”在壮族传说中,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据记载,三月三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三月三的风俗作文400字篇七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三月三的风俗作文优秀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岭南的南方,有个小小城叫阳春。阳春呵,多么好听的名字。

阳春的三月,是那么的变幻无穷。三月,寒风还在飒飒的吹。因为风的挽留,冬的`脚步停了,春天的美好日子被占据着。

阳春人有点烦了。心想着等待春风的到来,好融解因冬天而冰封了的心,让久藏的身体接受那春光的拥抱。可惜,一切都因为现在是三月而变得遥远。

风,仍然在吹,只是不再是狂烈的吹。它变得温柔体贴。它还带来了毛毛的雨。凝在那空中的雨花接受了风的邀请,在慢慢地翩翩起舞,妙曼,优美。顷刻,小城笼罩在一片水雾中。这景,是仙景吗?于是,阳春倒在了它的温柔怀抱里。

太阳终于忍不住了。它恼怒地拨开层云,向这个世界展现它的力量。风又变了。那雨花,那雨花,被无情地驱逐出阳春小山城。我想抓住它。但,风过后,手里抓住的只是它留下的芬芳和对它的无穷思念。

你要走了吗?阳春三月。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吹面不寒杨柳风",阳春三月的风吹在人们脸上暖暖的、柔柔的。,像妈妈的手抚摸着我.春风吹绿了小草、吹绿了树叶、吹绿了田野、吹绿了大地、吹绿了柳枝、吹飞了风筝。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白族都会在苍山脚下举行一年一度的“三月街”。

三月街:是白族人民的传统佳节,每年在大理县的中和峰麓,中溪河畔的空旷地上举行。每到“三月街”期间,远至千里,近到邻县的商人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交易。市场商品,从药材到食品、家具、牲畜,应有尽有,它是滇西商品交易的`最大聚集地。每到这个时候远至千里的商人都会慕名而来。各族人民都要把最好的工艺品,土特产品拿到三月街上出售,把最优秀的文艺节目搬到三月街上演出,选最好的骑手参加赛马。并且在三月街中还有有赛马赛龙舟等比赛。

徐霞客在他的记述中赞道“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千骑交集,男女杂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无不至。”可以看出三月街有多热闹而且卖的东西也非常的齐全。在三月街上我们一家看到了许多名贵的中草药和各地区的民族特产。在三月街上可热闹了,可以说是磨肩接踵。人很多,今年三月街刚好是五'一节天很热人很多,人们挥汗如雨但赶街的兴致未减。人们都在这儿卖到了自己满意的商品都很高兴。说声。唱歌声。欢笑声。响成一片很热闹,这也是最牛的街。

这么热闹的三月街是怎么由来的呢?原来是这样: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暴君每天吃一对人的眼球,给当地白族人带来深重的灾难。当时有个充满神奇威力的勇士,为了给白族人民除魔灭害,在三月的一天巧施妙计,把暴君骗到苍山的中和峰麓,唤来神狗消灭了他。为了纪念这个勇士和白族人民得救的大好日子,人们便每年在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聚集在苍山脚下,欢歌乐舞。年复一年,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街”。

这就是我们白族的风俗:三月街。

每个地方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传统的节目,有的流传的较为广泛,如中秋节,吃月饼、赏月这样习俗几乎家家户户都知道,同样的,也有一些是某些地区或某个民族的特色,如三广西的三月三。

广西的三周三是一个法定节日,在三月三时,人们都要放两天假,这足以证明三月三这个节日的重要性,当然,三月三也不是一个凭空冒出来的节目,它也是有来历的。

相传,远古的壮乡有个员外,他有三个美若天仙的女儿,其中,只有小女儿丽妹没有嫁出去。这当然不是因为丽妹丑陋,实际上,她聪明漂亮,也有不少人上门提亲,但丽妹都一一拒绝,这是因为,她早已喜欢上了博学善良却出身贫寒的阿强。他们两情相悦,甚至有不少人都给予他们祝福,只可惜,员外反对他们的恋情,这让丽妹心灰意绿色作文网冷,侍父母睡去后她留下遗书,悬梁自尽了。而阿强知道后,一头撞到梁柱上,和丽妹去阴间做夫妻了。

〖〗而三月三,便是为了纪念这一对求而不得的恋人。在三月三时,人们会包五色的糯米饭和彩蛋,人们采来各色的植物,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这种糯米饭软糯可口,据说吃了还能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制作糯米饭非常讲究技巧,每一种颜色都要用到植物体内的汁液,而且能强身健体、清热凉血,并且还很好看。毕竟是五色的糯米饭,跟普通的糯米饭不一样。而彩蛋,则是用来促进感情的。

其实三月三本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不知为何,现在只有广西等少数地方才过这种节日。我挺希望三月三能传承下去的,毕竟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要由我们中华民族继续传承下去。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三月三的风俗作文400字篇八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2、侗族。

侗家传说,古时侗家的原始属地总是以桐树开花时为插秧节。但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结果误了农时,只好逃荒到报京一带,为了吸取过去的教训,每到三月初三人们便吹芦笙唱歌,走访亲友,并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3、瑶族。

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4、布依族。

三月三日,是布依族较为普遍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节日来源与活动内容,随居住地区不同有所区别。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一带布依族将“三月三”又叫“祭地蚕”,俗称“地蚕会”。

5、畲族。

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

相传,很久前,状乡有个叫韦达桂的人,在一个土皇帝手下当臣相。达桂年纪不大,但学识渊博,才能过人,而且,十分关心壮族人民的疾苦,皇帝给他的俸禄,他都拿回乡分给百姓,自己两袖清风,一无所有。有一年,状乡大旱,乡亲们求达桂向土皇帝奏明免皇粮,达桂跪奏道:“状乡百姓颗粒无收,吾伴千岁前往视察。”达桂伴驾来到状乡,只见田土龟裂,禾穗枯焦,一群群面黄肌瘦的百姓跪在山道上告苦。达桂跪下说:“千岁亲见,万望免粮。”土皇帝无奈只可免去状乡皇粮。打那以后,他对达桂恨之入骨,可是鉴于达桂的声望,又找不出什么岔子把他除了,因此施出毒计,阴谋陷害达桂。

一天,他把达桂唤道跟前:“达桂,你向来很能干,现在想叫你给我办件事”达桂听了,就知道土皇帝不怀好意,但他还是从容地说:“请千岁道来。”土皇帝半眯着眼说:“我正在建一座楼阁,缺少瓦片,听说状人皮能防寒防暑,防水防火,经久耐用,我要你在两个月以内给我弄900张状人皮当瓦片用,到时重重有赏,如果完不成,定要从严惩罚。”达桂轻松的答道:“到时就请千岁亲自到城门下点货验收吧。”

一个月过去,达桂没有动静,五十九天过去了,达桂依然没有动静。限期到了,达桂才召集900个壮家大汉,每人带上一斤糯米,一斤米酒,一斤胡椒面,来到皇城脚下,架锅煮糯米饭,煮辣椒菜汤,一个个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坐在城门下饮酒,喝辣椒汤,吃糯米饭。正当个个酒足饭饱,满头大汗淋漓的时候,土皇帝坐着八抬大轿赶到了。达桂连忙上前施礼道:“货物已经给千岁送来了,可是这帮贱骨头张张皮都是漏水的,能用吗?”土皇帝下轿一看,一个个黑里透红的皮肤上都是湿漉漉的,象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臭气扑鼻。土皇帝用手捂着鼻子,皱着眉头,后退几步道:“又漏水又臭,不能用,不能用。”说完,调转轿子回宫殿去了。

一计未成,又生二计。快到清明节了,土皇帝又把达桂换到跟前,装着十分诚恳的样子:“达桂,你向来很聪明,现在我有一件事非要你去干。”达桂一听,就知道土皇帝又怀恶意,但达桂好不畏惧地说:“请皇上明说。”土皇帝眯着眼睛说:“清明节我需要一个象宫殿后面那座大山一样重的猪头来祭祖,你给我在一个月内弄来,到时重重有赏,过期误了大事要从严惩罚。”达桂十分轻松地笑道:“好办,好办。”

二十天过去,达桂没有动静,三十天过去,达桂依然没有一点动静。限期过了,土皇帝派兵来抓达桂,达桂扛着一杆大秤和兵差一道去见土皇帝:“皇上大人,壮家比山头还要大的猪头多得很,就是不知道宫殿后面的大山有多重,请皇上用这杆秤去称一称,我好回去把猪头抬来。”“这......”土皇帝哑口无言了。

土皇帝见达桂聪明过人,留在宫殿里是祸根,非得除掉他,因此有想出一条毒计。一天,他把达桂叫到跟前:“达桂,你向来聪明能干,再过一个月就是皇后坐月了,听说壮家的公鸡蛋很有营养,你给我在二十天内弄490个公鸡蛋来,到时重重有赏。”达桂满口答应。限期到了之后,土皇帝派兵去抓达桂,达桂连忙施礼道:“非常对不起,我扶起正在坐月子,按照壮家的规矩,我得照料七七四十九天以后才能出门,到时我会给皇上送去公鸡蛋的。”兵差大喝一声:“天下男子怎么会生孩子?”“男人不生小孩,公鸡怎么生蛋?”兵差无言以对。只好回去报告皇上,皇上大怒,下令捉拿达桂。

壮家百姓闻讯立刻送达桂到山上的枫树林藏了起来。皇兵上山搜索,重重包围,只见山林里有剩下的糯米饭,就是不见人,皇上下令放火烧山,这天正好是三月初三。皇兵走后,乡亲们上山在一棵合抱不过来的枫树洞里找到了达桂的尸体,大家含着眼泪把他埋葬了。男女老少在坟前放声痛哭。哭呀!哭呀!泪水洒在坟上,坟上顿时长出了一棵棵嫩绿的小枫树,一丛丛翠兰的红兰草。为了纪念达桂,乡亲们又在墓旁边建造了庙宇,名曰:“达桂堂”。因为达桂生前喜欢喝酒,吃糯米饭,用喝酒、吃糯米饭的方法战胜了皇帝,后来又因为拿不出公鸡蛋而被害,所以,到了三月初三这一天,状乡家家户户都拿着米酒、糯米饭和熟鸡蛋到达达桂墓前祭奠。正当人们陷入哀思时,天空突然雷声大作,从庙堂里冲出一条五色大蛇,这条大蛇向乡亲们点了点头,就直奔宫殿把皇帝给咬死了。

从那时起,桂西一带壮族人家为了纪念达桂,年年到三月初三这一天,村村寨寨都搭起大棚,因为传说在外丧生的亡灵不能进家,因此人们只好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糯米饭等祭品供祭达桂的亡灵,在布棚周围唱起赞美和感谢达桂的壮欢。一代传一代,就形成了现在赶三月三歌迂的习俗。

三月三是仙家什么节日。

阴历三月初三是道教的真武大帝的寿诞,是仙家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日”,是古人出门踏青的日子,也是去年男女在野外相会,表达爱意的好时机。

在古代,三月三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唐代杜甫的《丽人行》就是写这个节日的盛况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可惜,宋代以后礼教渐严,男女私会不被容许,这个节日也日趋没落,最终被人们遗忘,踏青也改在清明进行。

各地的道教宫观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地阐释。

三月三的风俗作文400字篇九

在农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2、对歌谈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

3、打扁担。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4、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5、打铜鼓。

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或祭祀中击打铜鼓的习惯,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现在东兰、天峨等地壮族群众每年过三月三和春节,都安、巴马、大化等地瑶族群众过祝着节,南丹瑶族举行葬礼祭祀,南丹中堡苗族过春节或遇上喜庆时都要以击铜鼓的方式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

6、碰彩蛋。

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如今,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运气”的意头。

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在畲族民众中,三月三是可以与春节相提并论的重大节日。此日,家家宰杀牲口,祭祀祖先。许多人家往往选择这一天举办婚礼。节日里吃乌米饭。夜幕降临时,则举行篝火会,竞相对歌。畲民善对歌,此日往往要邀请省内外各地的畲族歌手登台献艺,场面十分热烈。节日里还要赶舞场,跳起火把舞、木拍灵刀舞、竹竿舞、龙灯舞、狮子舞、鱼灯舞。同时还有问凳、操石磉、腹顶棍、操杠、赶野猪等畲族民间竞技。“三月三”节日活动是畲族人文历史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建设新农村和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由于畲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居住在东南沿海欠发达地区,随着现代化进程和畲族居住环境的改变,畲族的语言、服饰、歌舞正在逐渐汉化,“三月三”传统节日活动也趋于萎缩,亟待加强保护。

1、壮族。

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彩糯米和彩蛋。

采集红兰草、黄米花、枫叶、紫粉藤,浸泡在这些植物的汁液中,制成红、黄、黑、紫、白糯米。传说这种食物是仙女们称赞后流传下来的,有人说是送给歌唱家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食物,人就富足健康了。

2、侗族。

据侗族传说,在古代,侗族的原籍地总是以桐树开花为移栽节。但是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所以他们错过了农耕季节,所以他们不得不逃到保靖。为了吸取过去的教训,人们每到三月三就会唱芦笙,走亲访友,互相提醒农忙。节日多,侗族群众举行焰火、斗牛、斗马、决斗歌、踩堂等活动,又称“焰火节”。

3、瑶族。

节日期间,人们杀猪祭祀公社和山神,吃黄糯米。每个村庄有三四天没有联系。瑶族把三月三定为“干巴节”,这是一个集体渔猎的节日。他们把野生动物和鱼分给每家每户,分享收获的喜悦。然后他们聚集在广场上唱歌跳舞庆祝节日。

4、布依族。

三月三,俗称“三月三”是布依族群众共同的传统节日。根据不同的居住区,节日的来源和活动是不同的。贵阳市武当区新堡镇布依族将领的“三月三”又称“祭地方蚕”俗称“地方蚕会”。

5、畲族。

三月三是谷米的生日。家家户户都吃黑米。据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领起义军抗击政府军的围剿。他用吴仁国充饥,获得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三月三,他成功突围,连战胜利。

三月三的风俗作文400字篇十

壮乡人在三月三、清明等节有吃“五色糯米饭”的习俗。壮乡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五色糯米饭颜色鲜艳,由白、黄、红、紫、黑五种颜色组成。五色糯米饭不仅美观、美味,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用来染红颜色的“红兰草”具有生血作用,染黄颜色的栀子具有清凉解热凉血等作用,而染黑色用的则是枫叶。《本草纲目》里说枫叶“止泻益睡,强筋益气,久服轻身长年”的作用。用枫叶煮出来的饭,能“坚筋骨,益肠胃、补髓。”后来,壮乡人家家户户做五色糯米饭,每到节庆日,五色糯米饭的清香便萦绕着壮乡人的生活。

三月三的风俗作文400字篇十一

每到这个时候,抬头望望在天空中随风飘荡的风筝,我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出儿时的情景——。

农历三月三,是传统的“风筝节”,在我的故乡,这个时候是孩子们的天堂。

春风微微地吹过田野和山坡,天空中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大的小的,圆的方的,长的短的风筝。有蜈蚣,有蜻蜓,有瓦片,还有燕子等,这些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放的风筝。那时候,我家里很穷,就只能放自己用纸糊的风筝,这也是当时最普遍的风筝了。纸糊风筝很简单,一张废报纸,两根竹子,另外一杯浆糊,再加自己的巧手,就可以做成令人心动的风筝了。

风筝糊好了,我们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心愿和理想。迎着春风,让手中的风筝放飞到天空。风筝飘啊飘,有时翻两个跟头,有时摇摆一下尾巴……像是在跟我们诉说:一份成功·一份感动!

夜,来临了。我们将手中牵着风筝的线,轻轻一放……。

啊!风筝飞吧!飞得更高更远!带着我们的愿望尽情地飞吧!

光阴似流水,童年的美好时光,只能留在记忆深处回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现在的我正当风华正茂,青春年少——我要回首昨天,吸取不足的教训;把握今天,努力做好手头上的事情;展望明天,有计划地走好以後的人生道路!朋友,跟我一起努力吧!!!

五色糯米饭,顾名思义,就是把糯米先染成红色,黄色,黑色,紫色这四种颜色,再把它们跟白糯米煮熟就好了,五色糯米饭象征着五谷丰登的意义。

壮族三月三,舌尖上的三月三。他的活动令我们开心,他的传说令我们难忘,她的美食令我们激动,我爱三月三。

农历三月三,也叫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节日。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三月三活动,广西首次在三月三节日放假两天,太令人喜出望外啊。

地给我沏上了一杯热乎乎的茶,我和老大娘攀谈起来,对三月三民俗有了更多的了解:相传为了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人们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

雨住了,人们的心也不由自主地火热起来了。只见方圆几十里的壮族男女青年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来到了精心搭制的歌圩台上载歌载舞。圩台周围人山人海,煞是热闹。我好奇地望着舞台上,只见男女分成了两个队,像抛绣球一样,你抛来一句,我就回一句。对山歌到了高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内容也更精彩纷呈了。姑娘唱问:“什么结果一条心?”小伙子唱答“就是芭蕉结果一条心呀!”还有很多斗智的歌词,大家也被情不自禁地带入到了思索歌词之下句的境界中了。蓦然回过神来,才知壮乡人民的智慧之大,以及壮乡人民对于歌曲的追求之多,这些早已把人们都折服了吧。

天色晚了,人们渐渐散去了,但这壮乡美妙的山歌已深深留在了人们心中。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了。三月三是我们壮族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羊、蒸糯米饭、煮彩蛋。

三月三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妈妈就已经把蒸好的五色糯米饭倒进大圆盆里,热腾腾地活像一个鲜花竞艳的花盘。我吃了几口糯米饭,就来到妈妈身边,帮她选蛋煮蛋。妈妈说:“煮蛋的时候,火不要太旺,以免蛋在锅里开裂。等水开后,你在一旁用筷子将蛋上下翻一翻,好让它们受到均匀的热度,蛋在锅里就安然无恙了。”妈妈说完就忙别的去了。我照着妈妈说的煮好蛋,并把这些蛋涂上七彩颜色,码在竹篮里就像一篮五颜六色的贝壳。

你可知道,碰蛋比赛是三月三孩子们的最大乐趣。我和妹妹拣了几个又尖又大的彩蛋,朝村口跑去,找伙伴们展开碰蛋大战。

村里的伙伴也纷纷来到村口。我们有的把蛋放在衣兜里,走得慢慢的,生怕蛋在衣兜里“打起架”来;有的把蛋放进毛线网袋里,挂到胸前;有的两手中各拿一个蛋,兴冲冲地跑来。碰蛋开始了,村口顿时热闹起来,小伙伴们这一群那一伙地围在一起碰蛋比高低。“啪!”一个蛋被碰破了,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笑声。

我和妹妹拿了四个鸡蛋、四个鸭蛋,和小伙伴碰了起来,结果三赢五输,我们把碰破的蛋一个个剥开皮吃掉了。小伙伴们也在剥蛋,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用涂满各种颜色的手抹着沾在嘴边的蛋,笑了。

我们回到家里,只见妈妈正把一碗碗、一碟碟热气腾腾的鱼、肉、菜摆满一桌。这时,爸爸笑盈盈地拎来了几瓶好酒,同邀来的亲戚好友开怀畅饮。一桌人高高兴兴地吃饭、喝酒,欢笑声在屋里回荡着。

三月三,是我们壮家扫墓的节日。

我的家乡在广西扶绥县,每年三月三,都要跟我爸爸妈妈回岜盆老家去扫墓。一大清早,爷爷就蒸好祭奠先祖用的五色糯米饭。红色,是用红蓝草染成的;黄色,是用密蒙花染成的;黑色,是用枫叶染成的;紫色,是用紫叶染成的。蒸熟的五色糯米钣香喷喷、亮晶晶,一闻到那股清甜的香味,总忍不住伸手抓起一团放到嘴里。

三月三是登高看风景的日子。扫完墓,大人们就带着我爬上墓地附近的山坡,看看周围的风景,可以看到高速公路,也可以看到附近大学的逐羊景区和游泳山泉银泉山庄,还可隐约望见远处的县城,风光美极。

三月三也是我们壮族唱山歌的节日。青年男女成群结队来到歌坡唱起情歌,穿着壮族节日盛装的大伯大婶们也聚集在这里唱起歌唱美好生活的山歌:“哎哟尼罗……你来看罗!左江两岸好风光哩……”录相播放到市里的电视上,她们还得过市里的奖状呢!

我爱家乡,我爱家乡的三月三。

大家都知道,三月三是我们景宁畲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今年三月三的主题是:“浪漫畲乡,诗画景宁”。节目可多可热闹了,有“诗画畲山”摄影展;有广场文艺表演和畲族服装表演;有畲族婚嫁表演;还有木偶戏等民间艺术表演。

虽然这几天天气时不时地下起倾盆大雨和阴冷,但还是阻挡不了人们去参与和观看的热情。

星期六上午,我和爸爸去看“诗画畲山”摄影展。靠在右手边的是畲乡的山水风景照片和畲族婚嫁照片,每一张照片都是那么地美丽,那么地神奇,我们景宁真不愧为华东的香格里拉。左手边的是移民搬迁照片和滩坑库区风景照。移民满脸笑容,库区风景秀丽,我想他们移到新的地方肯定会幸福,库区的风景将来会更美丽。

今天中午,在景宁宾馆旁边看到了一些穿着畲族服饰的大妈用杉木枝条挡住前进的道路。一打听才知道今天要在这条街上举行畲族婚嫁表演。婚嫁表演的内容是这样的:新娘的婆家人让新郎对山歌,对不出来就罚酒。一会儿,就听到吹吹打打的锣鼓声,从建行那个方向传来。啊!迎亲的队伍真的来了,那场面真壮观啊!队伍前面是一头披着红绸布的大公牛,接下来是锣鼓乐队,最后是大红花轿,我数了数,总共有12对新郎新娘。爸爸向旅行社经理打听,原来这些新郎新娘都是“货真价实”的,不是假扮表演的。除了一对是本地的新郎新娘,其他都是从杭州等外地赶来参加这种有纪念意义的婚礼的,他们真幸福啊!

以前,我对三月三没什么印象,现在才知道三月三这么有意义,景宁是这么神奇美丽,真是:“浪漫畲乡,诗画景宁”。

对于三月三这个传统的节日,别人认为似乎是热闹的,而我却并不喜欢它,因为三月三的吃、住、玩我比较讨厌。

我讨厌三月三的住。因为这几天,姑姑、姑父以及一个哥哥、一个弟弟都住在我家。这倒还好些,可还有其他留宿的客人,那只能勉强了。可客人睡在我家,糟糕的是他们必定在楼下打扑克牌,而且喧闹声萦绕耳畔,还要打得很晚,让我想睡却又睡不着,睡不好。

三月三的玩不仅讨厌,而且给我带来的是苦恼。因为,我们这个村子不大,操场里没有多少摊位。即使有玩的,也只有蹦蹦床和旋转木马之类的,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了。说到蹦蹦床,那是一个不大的充气垫子。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好玩的,因为蹦蹦床不仅面积小,而且玩的人也太多了。如果你去玩,只能是你碰我,我碰你,实在没意思。旋转木马只能适合低年级的小朋友或者更小的孩子,根本不适合像我这样年龄段的人玩。

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是老昆明的一个小节日。在昆明有一种说法:“农历三月三,耍西山。”在这一天很多昆明人都会去西山游玩。不知从哪一年开始的,也不知经过了多少年,耍西山的传统在昆明人的心里已经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了。

今年的清明节,恰逢昆明农历三月三——耍西山的节日。爸爸妈妈在这一天带我去西山游玩,也算是过一个小节,凑个热闹,增长一点见识。

这是一次难忘的出游,让我增长了很多见识,期待来年的“农历三月三”我再去耍西山。

明天就是“农历三月三”。我们家乡有个习俗,在这个日子里,要约几个好朋友野炊。可是明天我要去少年宫练跆拳道,所以奶奶决定把这个活动提前到今天。我很期待这个活动,因为可以和很久没见面的小朋友玩,所以特别兴奋,一大早就起床了,催着妈妈出发去太湖沿途看到公路两边的油菜花开得真漂亮,金黄金黄的,象一片金色的海洋。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我们布依民族一个喜庆的日子——三月三。这个节日让我永远难忘!盼呀,盼呀,终于把三月三盼来了!三月三头一天,奶奶准备了好多好多的材料。光是染饭的材料就有三四种,加上做菜的总共有十多二十种,爸爸、妈妈都上坡种地了。我看到奶奶忙得团团转,虽说是阴雨天,可是奶奶满头是汗!我在旁边只是干着急,总是插不上手,只好在一旁一边看,一边听奶奶讲着三月三的食俗。奶奶说:“三月三这一天,我们布衣人家要吃五色糯米饭,五色表示五谷丰登。五色饭要在头一天做好,因为有色的饭都是用山上植物的叶或花煮水后分别泡制,然后单独蒸好搅拌而成,要的材料多,手续也多。”奶奶还说:“蒸糯米饭不单单为了吃,更重要的是为第二天上坟祭奠做准备……”听奶奶把故事讲完,五色糯米饭已做好了,看着看着,我的嘴角渐渐湿润起来。三月三一大早,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我和爸爸、妈妈、大伯、哥哥、姐姐、弟弟等一大家人背着一块腊肉、一只公鸡、一盆蔬菜、一些作料和昨天蒸好的五色糯米饭,带上一些炊具、香烛钱纸,扛着锄头,拿着刀,就向我们的坟山走去。来到坟山后,大伯就为大家分好了工。大伯、爸爸负责杀鸡炒菜,妈妈等女同胞负责热饭洗菜,我们哥弟几个负责找柴和烧火。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忙碌,饭菜终于摆上了坟前的石桌,爸爸和大伯点上蜡烛,烧了钱纸,我们哥姐几个磕了头,放了火炮,爸爸们倒了一碗酒后,我们就高高兴兴的吃饭了。不知是什么原因,这顿饭我吃得特别的香,味道就是特别的美。可能是我完成了一个美好心愿的缘故吧!吃过饭,我唱着老师教的《三月三》歌儿回了家。三月三呀三月三,您真是一个让我难以忘记的日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月三的风俗作文400字篇十二

每到这个时候,抬头望望在天空中随风飘荡的风筝,我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出儿时的情景——。

农历三月三,是传统的“风筝节”,在我的故乡,这个时候是孩子们的天堂。

春风微微地吹过田野和山坡,天空中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大的小的,圆的方的,长的短的风筝。有蜈蚣,有蜻蜓,有瓦片,还有燕子等,这些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放的风筝。那时候,我家里很穷,就只能放自己用纸糊的风筝,这也是当时最普遍的风筝了。纸糊风筝很简单,一张废报纸,两根竹子,另外一杯浆糊,再加自己的巧手,就可以做成令人心动的风筝了。

风筝糊好了,我们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心愿和理想。迎着春风,让手中的风筝放飞到天空。风筝飘啊飘,有时翻两个跟头,有时摇摆一下尾巴……像是在跟我们诉说:一份成功·一份感动!

夜,来临了。我们将手中牵着风筝的线,轻轻一放……。

啊!风筝飞吧!飞得更高更远!带着我们的愿望尽情地飞吧!

光阴似流水,童年的美好时光,只能留在记忆深处回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现在的我正当风华正茂,青春年少——我要回首昨天,吸取不足的教训;把握今天,努力做好手头上的事情;展望明天,有计划地走好以後的人生道路!朋友,跟我一起努力吧!!!

五色糯米饭,顾名思义,就是把糯米先染成红色,黄色,黑色,紫色这四种颜色,再把它们跟白糯米煮熟就好了,五色糯米饭象征着五谷丰登的意义。

壮族三月三,舌尖上的三月三。他的活动令我们开心,他的传说令我们难忘,她的美食令我们激动,我爱三月三。

农历三月三,也叫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节日。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三月三活动,广西首次在三月三节日放假两天,太令人喜出望外啊。

地给我沏上了一杯热乎乎的茶,我和老大娘攀谈起来,对三月三民俗有了更多的了解:相传为了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人们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

雨住了,人们的心也不由自主地火热起来了。只见方圆几十里的壮族男女青年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来到了精心搭制的歌圩台上载歌载舞。圩台周围人山人海,煞是热闹。我好奇地望着舞台上,只见男女分成了两个队,像抛绣球一样,你抛来一句,我就回一句。对山歌到了高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内容也更精彩纷呈了。姑娘唱问:“什么结果一条心?”小伙子唱答“就是芭蕉结果一条心呀!”还有很多斗智的歌词,大家也被情不自禁地带入到了思索歌词之下句的境界中了。蓦然回过神来,才知壮乡人民的智慧之大,以及壮乡人民对于歌曲的追求之多,这些早已把人们都折服了吧。

天色晚了,人们渐渐散去了,但这壮乡美妙的山歌已深深留在了人们心中。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了。三月三是我们壮族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羊、蒸糯米饭、煮彩蛋。

三月三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妈妈就已经把蒸好的五色糯米饭倒进大圆盆里,热腾腾地活像一个鲜花竞艳的花盘。我吃了几口糯米饭,就来到妈妈身边,帮她选蛋煮蛋。妈妈说:“煮蛋的时候,火不要太旺,以免蛋在锅里开裂。等水开后,你在一旁用筷子将蛋上下翻一翻,好让它们受到均匀的热度,蛋在锅里就安然无恙了。”妈妈说完就忙别的去了。我照着妈妈说的煮好蛋,并把这些蛋涂上七彩颜色,码在竹篮里就像一篮五颜六色的贝壳。

你可知道,碰蛋比赛是三月三孩子们的最大乐趣。我和妹妹拣了几个又尖又大的彩蛋,朝村口跑去,找伙伴们展开碰蛋大战。

村里的伙伴也纷纷来到村口。我们有的把蛋放在衣兜里,走得慢慢的,生怕蛋在衣兜里“打起架”来;有的把蛋放进毛线网袋里,挂到胸前;有的两手中各拿一个蛋,兴冲冲地跑来。碰蛋开始了,村口顿时热闹起来,小伙伴们这一群那一伙地围在一起碰蛋比高低。“啪!”一个蛋被碰破了,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笑声。

我和妹妹拿了四个鸡蛋、四个鸭蛋,和小伙伴碰了起来,结果三赢五输,我们把碰破的蛋一个个剥开皮吃掉了。小伙伴们也在剥蛋,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用涂满各种颜色的手抹着沾在嘴边的蛋,笑了。

我们回到家里,只见妈妈正把一碗碗、一碟碟热气腾腾的鱼、肉、菜摆满一桌。这时,爸爸笑盈盈地拎来了几瓶好酒,同邀来的亲戚好友开怀畅饮。一桌人高高兴兴地吃饭、喝酒,欢笑声在屋里回荡着。

三月三,是我们壮家扫墓的节日。

我的家乡在广西扶绥县,每年三月三,都要跟我爸爸妈妈回岜盆老家去扫墓。一大清早,爷爷就蒸好祭奠先祖用的五色糯米饭。红色,是用红蓝草染成的;黄色,是用密蒙花染成的;黑色,是用枫叶染成的;紫色,是用紫叶染成的。蒸熟的五色糯米钣香喷喷、亮晶晶,一闻到那股清甜的香味,总忍不住伸手抓起一团放到嘴里。

三月三是登高看风景的日子。扫完墓,大人们就带着我爬上墓地附近的山坡,看看周围的风景,可以看到高速公路,也可以看到附近大学的逐羊景区和游泳山泉银泉山庄,还可隐约望见远处的县城,风光美极。

三月三也是我们壮族唱山歌的节日。青年男女成群结队来到歌坡唱起情歌,穿着壮族节日盛装的大伯大婶们也聚集在这里唱起歌唱美好生活的山歌:“哎哟尼罗……你来看罗!左江两岸好风光哩……”录相播放到市里的电视上,她们还得过市里的奖状呢!

我爱家乡,我爱家乡的三月三。

三月三的风俗作文400字篇十三

1.又到了阳春三月,花红柳绿的时节。万物复苏,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

2.昨日象那东流水,流走生活的琐碎,流来问候来相陪,流动牵挂共相会,愿你生活最和美,愿你日常不太累,祝福你时时顺心,刻刻陶醉。

3.三月三,一世情缘相伴永远。

4.不好的日子赶快过去,温暖的日子尽快到来,三月三一个美好的日子。

5.燕儿枝头鸣,剪辑精彩欢快;草儿绿芽尖,编辑努力开拓;花儿迎风笑,转播成功幸福;祝福心中飘,直播关心甜蜜;春色灿烂,财源滚滚低头看见;岁月荏苒,祝福深深从不间断。春日里,愿幸福尽情浏览,好运时刻萦绕身边。祝快乐无限!

6.农历三月三,是传统的“风筝节”,在我的故乡,这个时候是孩子们的天堂。春风微微地吹过田野和山坡,天空中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大的小的,圆的方的,长的短的风筝。有蜈蚣,有蜻蜓,有瓦片,还有燕子。

7.春天里,花是香的,草是绿的,你是幸福的,我是知足的。春天里,风是暖的,天是朗的,你是健康的,我是快乐的。祝你春天过的健康幸福!

8.真正有价值的生活,是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而不是依附于别人的评价,三月三,早安。

9.踏着春天的脚步,我们走向新的一天。托付这微风,托付这春意,带去我真诚的问候。多少思念与牵挂汇成一句:祝你天天快乐幸福安康!

10.三月的小雨,三月的微风,从我的脸上轻轻走过。

11.春风和气和风春,福寿双全双寿福;清风轻雨轻风清,延年益寿益年延;财气旺旺旺气财,名就功成功就名。祝福朋友事业蒸蒸日上,财运亨通,健康长寿!

12.当风吹来时,我的祝福化作雨来滋润你;当桃花盛开时,我的祝愿碎成片片的花瓣飞向你;在这万物复苏的时候,我用春天盎然的心祝你天天快乐!

13.又是一年三月三,一江春水暖,一世爱相伴。

14.又是一年三月三,我在等花也等你。

15.丝丝杨柳随风吹,衔泥燕子迎春归;新鲜空气藏春意,吴侬春梦待时飞;拟展歌喉呼良朋,踏青由来需同行;抛开烦恼去寻梦,哪管他人睡与醒;做自己的梦,让别人失眠;祝君春风得意,开春大吉!

16.真的希望你把微笑带走,把美好留下,真的希望你把幸福带走,把牵挂留下,真的希望你把快乐带走,把欣慰留下,真的希望你把祝愿带走,让我的愿望成真!

17.冶游风景似江南,佳节欣逢三月三。千队红妆万枝桨,桃花春水白鹅潭。

18.岁月匆匆人渐老,日子天天新模样,愿你容颜天天16岁,永远美丽又俊俏,在三月三祝福你美丽的姑娘,青春永驻,白马王子天天围着你,爱情甜甜蜜蜜,生活幸福美满。

19.花是春天的名片,花是吉祥的祝愿。二月,愿你容颜如花,笑颜如花,青春如花,心情如花,爱情娇艳如花,事业锦上添花,天天乐开花!

20.春播一粒“快乐籽”,三月三愿你岁岁多福禄。

文档为doc格式。

三月三的风俗作文400字篇十四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2、侗族。

侗家传说,古时侗家的原始属地总是以桐树开花时为插秧节。但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结果误了农时,只好逃荒到报京一带,为了吸取过去的教训,每到三月初三人们便吹芦笙唱歌,走访亲友,并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3、瑶族。

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4、布依族。

三月三日,是布依族较为普遍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节日来源与活动内容,随居住地区不同有所区别。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一带布依族将“三月三”又叫“祭地蚕”,俗称“地蚕会”。

5、畲族。

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

荠菜煮鸡蛋。

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而荠菜的谐音是“聚财”。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荠菜煮鸡蛋不仅可能祛风湿、清火,令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因此,民间有着“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民谚。

五色糯米饭。

每年农历三月三或清明节,壮族人家家户户都蒸五色糯米饭过节。五色糯米饭,因呈黑、红、黄、紫、白五种颜色而得名。壮族人把五色糯米饭看做是“吉祥如意”和“五谷丰登”的象征,是用来招待客人的绝佳美食,也是用来祭扫先祖的供品之一。壮族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但因语言差异,不同地域的壮族人对五色糯米饭有不同的称。有的叫糇能,还有的叫乌米饭、青精饭、五色饭、花饭等。

蒿子粑粑。

传统江南——蒿子粑粑又称蒿子粑。是传统江南青团衍生出来的另一种做法。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吃蒿子粑,是安徽江淮,江南一带汉族民间传统风俗。每年三月,家人采来粑粑蒿的嫩叶,洗净,然后拌以粘米和糯米粉,做成扁平溜圆的粑粑,放入锅内,用旺火蒸熟,吃起来软糯香甜可口。而吃蒿子粑粑的习俗是为的是纪念死者,同时祝愿人人健康长寿,不为邪灵所侵。

艾叶粑粑。

三月三是壮族人的歌节,是家庭祭祖祈福的节日,这一天也会吃艾叶粑粑。艾叶是一种中草药,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食材,南方人素来就有食用以艾叶为原料制作的美食。用糯米粉做的艾叶粑粑就是今天我们要吃的传统美食。

鸡屎藤。

农历三月三吃鸡屎藤是广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种传统习俗。将鸡屎藤叶与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鸡屎藤面。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爱的特色小吃。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辰,北海人以此纪念这位伟人。

放假是为了继承和弘扬广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强广西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

自开始,“壮族三月三”就成为了广西地区地方性法定节假日,不仅如此,该节日在广西各族群众心目中,其地位更是能够和春节不相上下。

“三月三”在壮族传说中,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月7日召开第23次常务会议,已基本审议确定了“壮族三月三”放假两天的《办法(草案)》。

这次审议确定放假两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节假日放像办法(草案)》,适用于自治区内全体公民。《办法(草案)》称,确定为两天的假期,可以通过与周六、周日相连形成一个小长假,能够满足广西群众祭祖等相关活动要求。

广西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将“壮族三月三”确定为广西民族传统习惯节日并放假,这将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广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加强广西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也是顺应民心,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

三月三的风俗作文400字篇十五

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而荠菜的谐音是“聚财”。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荠菜煮鸡蛋不仅可能祛风湿、清火,令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因此,民间有着“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民谚。

五色糯米饭。

每年农历三月三或清明节,壮族人家家户户都蒸五色糯米饭过节。五色糯米饭,因呈黑、红、黄、紫、白五种颜色而得名。壮族人把五色糯米饭看做是“吉祥如意”和“五谷丰登”的象征,是用来招待客人的绝佳美食,也是用来祭扫先祖的供品之一。壮族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但因语言差异,不同地域的壮族人对五色糯米饭有不同的称。有的叫糇能,还有的叫乌米饭、青精饭、五色饭、花饭等。

蒿子粑粑。

传统江南——蒿子粑粑又称蒿子粑。是传统江南青团衍生出来的另一种做法。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吃蒿子粑,是安徽江淮,江南一带汉族民间传统风俗。每年三月,家人采来粑粑蒿的嫩叶,洗净,然后拌以粘米和糯米粉,做成扁平溜圆的粑粑,放入锅内,用旺火蒸熟,吃起来软糯香甜可口。而吃蒿子粑粑的习俗是为的是纪念死者,同时祝愿人人健康长寿,不为邪灵所侵。

艾叶粑粑。

三月三是壮族人的歌节,是家庭祭祖祈福的节日,这一天也会吃艾叶粑粑。艾叶是一种中草药,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食材,南方人素来就有食用以艾叶为原料制作的美食。用糯米粉做的艾叶粑粑就是今天我们要吃的传统美食。

鸡屎藤。

农历三月三吃鸡屎藤是广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种传统习俗。将鸡屎藤叶与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鸡屎藤面。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爱的特色小吃。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辰,北海人以此纪念这位伟人。

三月三有哪些禁忌。

一、三月三前后不要买车,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二、三月三前后不要购屋,免得好兄弟住进来。

三、三月三前后不要结婚,免得遭好兄弟眼红。

四、三月三前后晚上不要出门,这是好兄弟们的活动时间。

五、三月三前后不要去海边,免得不慎失足成了水鬼的替身。

六、女人在三月三前后如果正好是生理期,那么,一些动工、祭祀活动都不宜在场观看,以免触犯神灵,导致不幸。

七、三月三当天走在荒郊野外,如果感觉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好兄弟。

八、三月三这天不要捡路边的钱,这些钱可能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九、三月三这天晚上不要穿戴绣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

十、三月三这天晚上,别乱靠墙休息,没事不要乱靠墙,因为好兄弟平时最喜欢依附在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鬼上身。

1、祭祖。

有些地方的三月三主要是以祭祀为主,他们会所有人出动带上祭祀用品去祭拜祖坟,其仪式主要有:除草添土,修整墓地,烧香上坟,供上祭品,跪拜敬酒,焚烧钱物,插标挂钱,燃放鞭炮,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幸福安康。祭拜完了大家会聚在一起吃饭,这种聚餐的方式很融洽,能够增加彼此之间的认同感和家族感。

2、五色糯米饭。

“三月三”节庆开始前,家家户户都会选出优质的糯米,用不同草药的汁液浸泡糯米,使之染色后蒸熟,即为五色糯米饭。五色糯米饭除了象征着五谷丰登、幸福吉祥外,因为五种颜色代表着阴阳五行、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用于祭祀祖先,可祈求一年家人平安、庄稼丰收。此外,每年的三四月份正是人体寒气最重的时候,而五色糯米饭有驱寒避邪的功效,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适当进食一些五色糯米饭,有利于驱赶身体内的寒意。

3、撞彩蛋。

在节庆期间,各家各户精选出鸡蛋,煮熟之后用各种颜料上色,其中大部分以红色为主,因为红色代表着红红火火的好兆头。小孩们会将彩蛋挂在身上,在外出游玩时,碰见相同挂彩蛋的伙伴,便可以玩起“撞彩蛋”的游戏,将两只鸡蛋对碰,没有裂痕的一方则为胜者,在民间,成功撞破彩蛋的人寓意着撞到好彩头。

4、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三月三的风俗作文400字篇十六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以下简称“三月三”),大地回春,春阳荫动。我国部分地区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以各种形式欢度这一传统节日。三月三源于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又称‘修锲节’)”,是周代华夏族民间一祓祸祈幅的节日,上巳节原初的意义就是以巫术信仰为依托举行的乞婚配、求生育习俗活动,后演变成为我国古老的男女相恋的歌节。汉代,三月“上已”被确定为节日。魏以后,将上巳正式定为夏历三月初三日,即春楔,作为每年岁时中的重要令节。到晋朝时,上巳修锲巳演变为春游踏青和水边宴饮的娱乐性节日。宋元时,上已节春游踏青逐步让位于清明节,流楔游戏已不限于三月三。广西三月三,有的地方又称“三月三歌节”,是壮族的传统歌节;有的地方则是祭祖扫墓,是传统的扫墓拜山节日,别样的风采,各有来历与不同的习俗。

据古老传说,上巳节这一天是伏羲、女娲交合造人的日子,直到今天在一些地方还有“三月三”祭祀伏羲女娲的习俗。这说明上巳节的产生最初当和人们祭祀神灵、祈求生育子嗣有关,因而这一天也是青年男女相互交往,谈情说爱和众人游乐的日子。并从三皇五帝以至禹汤,都承续古制将三月上巳这个习俗延续下来。周朝时虽然已在仪礼中严格规定了婚嫁六礼,但为了人口的繁育,仍规定了上巳会男女的仪礼内容,以此顺应天时节令,使适龄男女都能有家有室,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天,宫廷女巫主持祓禊大礼,周天子率后妃亲往祭祀,斋戒沐浴,祭祀人祖。由于天子的倡导和礼法的规定三月上巳成为一个盛大的节日,每年这一天,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庶民百姓,人们都穿上新缝制的春装,倾城邀约而出,或到江河之滨嬉戏沐浴,或到深山幽谷采摘兰草,或到郊野陌上宴饮行乐,认为这样可以祓除不祥。而未婚嫁的青年男女更是节日的主角,他们载歌载舞,自由寻找或约会情人。《周礼·地官·媒氏》中说:“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官方给了“三月三”情人节一个法定的地位。于是后来的“三月三”不仅就有了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等四十余人于兰亭集会,曲水流觞,欢饮之间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雅事,更有了杜甫《丽人行》诗中“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暧昧、香艳情景。有了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去年今日”之相思。从此,“令会男女”成为“三月三”节日中最核心、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让青年男女相会于野外水边,自由挑选意中人,谈情说爱,顺应了气候和人体生理发育的自然节令,也有利于人类的自身生产,繁衍后代。同时“有情人终成眷属”,更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文明进步。

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

“春明三月杏花香”,三月初三,举家出游,有的人家带着酒菜在郊外野餐,而这时正是迎春第一支杏花开放的时期,古有“三月杏花香”的说法,还有“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香”的说法。实际上作为赏花来看,杏花并不算好看,但除去迎春花以外,它是“东风第一枝”开得早,农历三月已经绽放,在城市内蛰伏了一个冬天的人们,春暖乍寒,人们走向郊外赏杏花成了“三月三”的一个活动了。青岛也不例外,郊区“小水村”一带遍植杏花,城里市民去赏杏花的人群络绎不绝。

吃鸡屎藤。

农历三月三吃鸡屎藤,是广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种传统习俗,我们将叶与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鸡丝藤面,用这种面做成的鸡丝藤粿仔汤,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爱的特色小吃。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辰,北海人以此纪念这位伟人。

放风筝。

“正是人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三月初三还有放风筝的民俗,风筝的来源有很多的说法。有人说曾为战争中传递情报的功具等,但在民间是一种游戏。大人、孩子都喜欢放风筝,有人认为是一种健身活动。风筝的做法形形色色,难得有大的不同,许多已经成为工艺品。人们也认为经过了冬天,应该到户外活动,所以三月初三放风筝,其实不仅这一天,可以说从上巳日到清明都是放风筝的好时节。

在少数民族内仍保留三月三情人节的习俗。比如这一天苗族姑娘穿着盛装,来到一个固定的地方展示她们的美丽。小伙子们也等着这一天,他们有机会认识很多姑娘,和她们对歌,如果相互喜欢的话,马上就可以拉回家去。所以歌会散了之后就可以看到很多男男女女拉拉扯扯的。

三月初三,上巳日也有一种食俗,就是吃“春饼”,把面赶成薄薄的饼,把鸡蛋煮熟剥去皮,捣碎,有的人家还加进去蒜泥,把薄饼卷起来吃,有的地方暖得早,已经有了小葱,用春饼卷小葱吃。

壮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介绍。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歌圩”或“歌节”。

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壮族歌圩,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阿昌族会街节是户撒和腊撒地区的传统节日。过去多在农历九月中旬举行,一般持续5天左右,现在已改在国庆节前后的三天举行。

“三月三”,方圆数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兴高采烈地穿上节日盛装赶来参加,少者几百人,多达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嘹亮,成了歌的海洋。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彩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文档为doc格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