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清明节最新放假调休安排表(大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17:50:37 页码:11
2023年清明节最新放假调休安排表(大全15篇)
2023-11-26 17:50:37    小编:zxfb

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写作时,我们要注重细节的描述,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掌握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清明节最新放假调休安排表篇一

中秋节:

2017年中秋在2017年10月4日(星期三),为国家法定假日。与国庆节连休7天,即从2017年10月1日至2017年10月7日,放假调休7天。

10月8日(星期日)照常上班。

十一国庆节:

2017年10月1日至10月7日放假,共7天。与中秋节连休。

10月8号(星期日)公休调至10月6号(星期五)。

10月8号(星期日)正常上班。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习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更多。

清明节最新放假调休安排表篇二

清明节是一年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节日,也是法定节假日之一,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放假回家,尤其是上班族。每年清明节的放假安排都不一样。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2023年清明节放假调休,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

2023年清明节是周三,因此不管是往前调休两天,还是往后调休两天,是可以有三天小长假,但就意味着假期之前或假期之后会出现连上七天班情况。假如4月6号和4月7号调休,清明节假期有三天,但4月8号和4月9号上班,那就是要连上七天班。这样只休三天就要连上七天,很不合理。如果说把调休的两天放在两个周末的一头一尾,这样会导致上班和放假的节奏支离破碎,也会引发比较大的意见。而且节假日规定修改前,是征求过意见的,遇到周三是不调休的。

1.扫墓: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远行的游子和在家的亲人们都来到先祖们的坟头进行祭拜,追思先人和家族的历史。

2.植树:清明节雨水适宜,气温怡人,树苗的成活率十分的高,所以自古就有清明植树的传统。

3.踏青: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4.放风筝:清明节微风习习,气温不高,比较适合放风筝。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5.荡秋千:我国古代清明节有荡秋千的习俗。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来源一:

清明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早在唐代,清明就已成为法定节日。

我国人民有“饮水思源”的传统美德。据《梦粱录》记载:在古代,每到清明节这一天,无论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都会去上坟、扫墓、祭祖,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怀念。这一天,扫墓是最重要的活动。不过至今在我国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饭的习俗。

相传在春秋时代,晋国的君主晋献公有一个年轻美貌的妃子骊姬。她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将来继承皇位,就用毒计害死了太子申生。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骊姬的迫害逃离了晋国,一路上受尽屈辱。有一次,重耳因为饥饿晕倒了,大臣介子推就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后捧给重耳吃。就这样,他们颠沛流离,历尽艰辛,终于在19年后回到了晋国,重耳后来成为历史上很有名的晋文公。

寒食节暨清明节的前一天。后来重耳做了国君,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的随从,唯独介子推拒绝受封,带母亲隐居绵山去了。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想逼介子推带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上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

来源二:

清明节的得名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它也是我国节日中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20__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最新放假调休安排表篇三

学院、部处、各单位: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xx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现将20xx年清明节放假调休安排及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20xx年4月4日至4月6日放假休息。其中,4月4日(星期六、清明)为法定节假日,5日(星期天)照常公休;4日(星期六)公休日调至6日(星期一)。

二、不能停止科研、生产等工作的.单位,要安排好值班。

xx公司。

20xx年x月x日。

清明节最新放假调休安排表篇四

xx公司全体员工请重点注意:

20xx清明节假期将至,根据根据国家节假日放假规定,并考虑周到公司的实际情况,公司特将20xx年清明节放假做以下安排,请各位员工参照执行!

1、4月2日至4日放假调休,共3天。4月1日(星期六)上班。

2、节假日期间外出游玩请看好自己的行李物品,重点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意外情况,公司将不予负责!

3、请各部门将需要安排值班情况以及值班人员安排的详细情况(包括姓名、部门、联系方式等)与放假前一天下班之前提交公司人事部xx处,谢谢!

通知要求,节假日期间各单位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卫等工作,遇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要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理,确保人民群众祥和平安度过节日假期。

xx公司。

20xx年x月x日。

清明节最新放假调休安排表篇五

不少人感慨春节后工作节奏太快了,你是不是也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假期了?你知道清明节放假调不调休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明节放假不调休2023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还没从春节假期缓过来的朋友们请注意,最新放假通知来啦!清明节放假1天不调休。

据国务院办公厅此前发布的《关于2023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现将2023年清明节、劳动节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孕妇避免扫墓。

孕妇最好避免清明的扫墓活动,这不仅仅是阴气重的影响。从别的方面来说,清明时节是非常拥挤的,为了胎儿的安全,并不建议孕妇去参加,再者扫墓的气象和周边的环境均不利孕妇的健康。此外是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类活动。

二、不可在墓地拍照。

大家扫墓的目的都是为了祭祀祖宗,而非玩乐。举头三尺有神明,大家扫墓的时候,最好心怀敬意,专心谨慎,千万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随意拍照,否则引来了不好气场,就有阴阳失衡的可能,会损害个人的运势。

三、忌穿大红大紫。

清明节是不能穿大红大紫去上坟的,相信大家也不会穿这样的衣服去参加此类活动的。

四、外人不要参与。

清明的时候作为外人的身份去参与扫墓是比较忌讳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毕竟不是一家人,各自加持的气运也不同,可能会造成气场的紊乱,导致不协调而走霉运。

五、身体不佳者避免。

扫墓那天,如果健康不佳或者精神不振,建议就不要去墓地了。因为此刻正是身心处于生病状态,或是虚弱状态的当儿,极易招致阴界生灵上身而造成回家之后的麻烦,另外孕妇和6岁以下的小孩也谨慎去扫墓。

六、坟头长草须修整。

坟墓上长植物的,必须要修整!扫墓时如果发现墓碑破损,或坟墓上有植物长出,应立即修补和清理出土的植物,尤其不能让植物长成树木,否则,将对生者造成严重损害,万万不可使其长出气候。这一点最重要不过,要知道,所谓扫墓,就是让你清扫不利于墓地的东西,坟头的草木会对家族的成员造成伤害,包括了气运和健康,都是大大不利的。

七、忌嬉骂非议先人。

扫墓完毕后,有人带着孩子去的,可能刚开始还算肃穆,一结束就开始打打闹闹,嘻嘻哈哈了。这是要注意的,要知道坟地毕竟是阴灵沉睡之所,嬉笑怒骂会滋扰阴灵,是大不敬,可能会招致报复,非议先人就更不可取了,假如你路过他人的墓地,对逝者品头论足即是亵渎的行为。

清明节祭祖扫墓,是每个家庭对祖先表达感恩之心的重要大事!以正确的方式祭祖扫墓,就是在种福田,修功德,尽孝道,在做供养众生的好事善事,功不唐捐,因果不空,利人才能利自己。在此给广大同修顶礼致敬,感恩广大同修,谢谢大家!福生无量天尊!

1、扫墓。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2、踏青。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

3、荡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很受儿童们的喜爱。

4、蹴鞠。

其实就是踢足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5、植树。

清明时节,雨水丰沛,适合树苗生长,所以古人就喜欢在清明节植树,这个传统后来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植树节”。

6、放风筝。

古人认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这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7、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也有的人插柳来辟邪。

8、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9、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10、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清明节最新放假调休安排表篇六

清明节还是有放假,但是清明节放假天数比较少。2023清明节放假调休安排是什么?下面是小编用心整理的2023清明节放假调休安排,如果大家喜欢的话,欢迎大家收藏并积极分享哟!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3年。

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国办发明电〔2022〕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经国务院批准,现将2023年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元旦: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2日放假调休,共3天。

二、春节:1月21日至27日放假调休,共7天。1月28日(星期六)、1月29日(星期日)上班。

四、劳动节:4月29日至5月3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3日(星期日)、5月6日(星期六)上班。

五、端午节:6月22日至24日放假调休,共3天。6月25日(星期日)上班。

六、中秋节、国庆节:9月29日至10月6日放假调休,共8天。10月7日(星期六)、10月8日(星期日)上班。

节假日期间,各地区、各部门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卫、疫情防控等工作,遇有重大突发事件,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祥和平安度过节日假期。

国务院办公厅。

2022年12月8日。

清明节又被叫做三月节,祭祖节,踏青节,行清节,清明除了与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并称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外,同时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

1、青团。

清明节的时候江南地区有吃青团的饮食习俗,青团是用浆麦草研磨出汁,用浆麦草汁和糯米粉混合均匀,然后在中间加入豆沙馅,蒸熟之后就是青团了。

2、暖菇包。

有的人会觉得暖菇包是什么,都没有听过,其实暖菇又被叫做鼠曲草,鼠曲草大家就不陌生了吧,而暖菇包就是用鼠曲草做成的,在清明节的前后食用。

3、鸡蛋。

现在的清明节又和寒食节合并,因此有些地方在清明节的时候不能够开火煮食物,所以很多地方就提前煮好了鸡蛋,等清明节这天就可以直接食用鸡蛋了,比较方便。

4、子推馍。

子推馍又被叫做老馍馍,在里面包有红枣或者鸡蛋的馅料,子推馍的吃法比较讲究,不同的形状给不同的人吃,像男性一般食用的是圆形的子推馍,已婚的女性食用的则是梭子形状的子推馍,未婚的女性食用的是抓髻形状的子推馍,男孩子食用的则是贴有大老虎面花的子推馍。

5、艾粄。

有一句俗语叫做“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所以艾粄也是清明节的节令食品,是客家人的传统小吃,用新鲜的艾草煮水之后剁成泥,然后加到糯米粉中,同时还要用刚刚煮艾草的水,搅拌成团后里面包上各种馅料,蒸熟之后就可以食用了。

6、馓子。

馓子是一种油炸食物,前面有提到清明节和寒食节合并到一起,而馓子就是在寒食节的时候食用的,提前炸好馓子,在清明节的时候就可以食用了。

7、薄饼。

在厦门和闽南地区有清明节的时候食用薄饼的习俗,卷薄饼的时候里面的配菜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像芹菜和韭菜这些则寓意着勤劳和长久。

8、白面小鸡。

在青岛地区清明节有着吃鸡蛋和白面小鸡的习俗,在家里捏面花,蒸熟之后食用,又被称作为“蒸小燕”。

9、芥菜饭。

在闽东地区有着清明节的时候吃芥菜饭的习俗,或者是直接食用芥菜,寓意着在接下来的一年都不会长疥疮。

10、清明饭。

听名字就知道这是清明节特有的饮食习俗,在清明节之前就采集好能够食用的青草药,一般有艾草,芥菜,枸杞叶,麻叶等等,将草药清洗干净煮熟之后和糯米,大米拌在一起,加点红糖蒸熟食用。

节气涵义。

清明节气点:斗指乙;太阳黄经为15°;于公历4月04-06日交节。“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以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来确定,斗柄从“寅位”开始,然后顺时针旋转,当斗柄指向“乙位”时,为清明节气。

汉代至清初采用“平均时间法”划分节气,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分割为24段(每段15日),以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清明节气从冬至日算起,即在冬至后第105天。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定气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当太阳黄经达15°时,为清明交节点。

时至清明,在黄赤交角及其附近一带地域已气候清爽温暖、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清明”的含义是气候暖和,草木萌动,杏桃开花,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欣欣向荣的感觉。

清明节最新放假调休安排表篇七

清明已至,人们或祭祀先祖,凭吊哀思,或呼朋唤友,踏青春游。清明节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个节日,但大家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吗?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3清明节放假调休,希望大家喜欢!

4月5日放假,共1天。由于4月5日这一天恰逢周三,没有进行调休,只放假1天。

如果你可以选择周一(4月3日)、周二(4月4日)和周四(4月6日)、周五(4月7日)请假4天,跟清明节相连,再加上前后两个周末,就能形成9天假期了。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扫墓、吃青团外,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1、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2、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3、植树。

清明植树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文献中早有记载。清明本是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早在周代就出现了“清明”这个词。到了汉代,《岁时百问》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静而明洁,故谓之清明。”清明形成节日与寒食节有很大的关系,汉代规定清明在寒食节后两天,具体日子在冬至后一百零七日,唐宋时改为寒食节后一天。清明节因寒食节演变成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的节日,其由来则与绵山介子推与晋文公重耳的故事有关。

4、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5、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

6、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7、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节最新放假调休安排表篇八

一、元旦:1月1日至3日放假调休,共3天。1月4日(星期日)上班。

二、春节:2月18日至24日放假调休,共7天。2月15日(星期日)、2月28日(星期六)上班。

四、劳动节:5月1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五、端午节:6月20日放假,6月22日(星期一)补休。

六、中秋节:9月27日放假。

七、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10月10日(星期六)上班,

五一劳动节高速公路免费通行。

根据国家交通运输部发布的《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每年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4个法定节假日高速公路小客车免费通行。2015年五一劳动节高速免费通行时间应为5月1日0时至5月3日24时。

按照规定,免收通行费时间以车辆驶离高速公路出口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普通公路则是以车辆通过收费站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

免费车型为7座以下(含7座)载客车辆,其中包括了允许在普通收费公路行驶的摩托车。

根据国家交通运输部发布的《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每年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4个法定节假日高速公路小客车免费通行。2015年五一劳动节高速免费通行时间应为5月1日0时至5月3日24时。按照规定,免收通行费时间以车辆驶离高速公路出口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普通公路则是以车辆通过收费站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免费车型为7座以下(含7座)载客车辆,其中包括了允许在普通收费公路行驶的摩托车。

清明节最新放假调休安排表篇九

古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通用天干地支,根据干支历,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第五个月即“午月”,而午日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称为“端阳”。

天中节。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处在正南中天,位置最”正“、最”中“。另,因端午节对于在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太阳在天空位置是一年里最当中。

重午节。

上古干支纪元法,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纪元通用天干地支。端午原为干支历的午月午日,正月建寅,第五个月即为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午月午日“中正”也。到了汉代时,由于南北统一,历法变动,朝廷为了方便过节,规定每年的端午节改为阴历五月初五。

龙舟节。

龙舟竞渡最早是江浙地区吴越部族祭龙祖的一种祭祀活动形式,古代的百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为表示他们是“龙子”的身分,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江河水里祭祀龙神,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他们不仅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而且每年在端午这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在急鼓声中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的游戏,绘图腾神。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故又称龙舟节。

草药节。

端午日是草木药性在一年里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这天采的草药治皮肤病、去邪气最为灵验、有效,故名。

龙节。

龙是吴越部族的原始信仰,源自天象崇拜。上古百越先民在端午进行祭龙,端午节在当时其实是“龙的节日”。仲夏端午“飞龙在天”,苍龙的主星“大火”(心宿二)高悬正南中天,龙气(阳气)旺盛。由于易经的阴阳转化之道,盛极必衰,“上九”(乾卦第六爻)则为“亢龙有悔”;从卦辞而言,“上九”为最阳之爻,再无上升的余地,必然要走向衰落。而仲夏端午的“九五”是为“飞龙在天”,龙星处于全年最“中正”之位,喻事物处于鼎盛时期,大吉大利。《易经·乾卦》爻辞中所言的“龙”,实质是对苍龙七宿一年四时运行的阐发。

浴兰节。

民间有在端午采草药煲水沐浴的习俗,故亦有浴兰节之称,如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上日。

端午,有的地方称为“上日”,意思是“神的日子”。亦有佳日、佳节的意思。

菖蒲节、艾节。

古人认为菖蒲、艾草有辟邪作用,端午阳气旺,且艾、菖长势茂盛,每年端午人们有在门上挂菖蒲或艾草辟阴邪的习俗,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艾节”。

当五汛。

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地区,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亦有个别地区称为“五月当午”。

躲午节。

古时南北风俗各异,“五月”古时北方中原称之为“恶月”,所以有的地方在端午节这天,父母便把未满周岁的儿童,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避恶,故有“躲午节”之称。

地腊节。

道教把全年分为五腊,正月一日天腊,五月五日地腊。据《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与《云笈七笺》中说,五月初五名地腊,五帝攒会之日,此日五帝会于南方三炁丹天,查生人祖考及见世子孙所行善恶,以定罪福,校定生人官爵。道教认为一年中的几个腊日是良辰吉日,适合祭祀祖先和诸神以获得福佑。

清明节最新放假调休安排表篇十

清明节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人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即追思先人,又健康身心,于是踏青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之一。那么你知道清明节放假一天不调休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明节放假一天不调休,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清明节放假一天不调休,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通知,现将2023年清明节放假安排通知如下:2023年4月5日(星期三)放假,共1天,不调休。

1、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2、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一、交通安全。

1、清明节期间,忽晴忽雨天气多变,路况复杂,驾车出行过程中要保持适当的车速及安全间距,避免事故的发生。

2、机动车辆及非机动车辆在外出扫墓的过程中,请自觉服从交警的指挥,遵守交通规则,按规定的地点及停车场停放车辆。

3、机动车辆尽可能错时出行,避免交通拥堵,有关交通情况可以通过收听、收看广播电台和相关交通提醒信息进行了解。

4、在等候和乘坐公交车时请不要拥挤,以防发生意外;按规定的地点乘坐出租车;行人在横穿马路时,要注意来往车辆,请走人行横道。

5、家人聚会饮酒须适度,切勿酒后驾车;。

 二、防火安全。

1、在祭扫时不要随意吸烟和乱扔烟头,祭扫完毕后应确认余火已完全熄灭后方可离开,千万不要因麻痹大意而酿成火灾。

2、最好携带铁锹、水桶等灭火物品,以防疏忽造成突发着火。

3、应避免在树林、草地和草垛附近焚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

4、假如不慎引发火灾,不要慌张,更不可盲目逃离现场,可充分利用身边可灭火的物品进行扑打,并立即请求周围群众及园林工作人员支援,同时及时拨打110、119等报警电话报警。

 三、饮食安全。

3、购买食品时要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以防食物过期变质;

4、真空包装食品打开后别放太久,一经打开,立即食用。吃野菜最起码要知道所食野菜是否有毒,不认识的野菜最好不吃。

5、外出游玩时,人的精神状态处于紧张和亢奋状态,这时,常使消化系统的血液供应减少,消化液的分泌量下降,胃酸的数量不足,难以杀灭随饮食而进入的各种细菌,因此,旅游中随身带些大蒜、生姜、食醋,在饮食时佐餐,可起到健胃消食作用,以防肠道疾患的发生。

7、不能大量吃冷饮,吃冷饮会使胃肠蠕动功能紊乱,破坏胃肠粘膜的保护屏障作用,造成多种病菌乘虚而入。

9、不要随便饮用河湖沟涧的泉水、溪水,野外的水源看似透明干净,却往往存有多种病菌,极易感染病毒性肝炎、痢疾、肠炎等疾病。

 四、外伤急救须知。

1、应尽量避免走陡峻的小路,不要独自攀登山林石壁;。

3、老年人腿脚不灵,步态不稳,易发生受伤事故,最好有家人或亲朋好友相伴;。

4、遇到外伤出血可用干净的水冲洗伤口,然后用手巾包扎。若仍出血不止可采用压迫止血法,1小时过后每隔10分钟左右松开一下,以保障血液循环。

5、关节扭伤勿用手揉搓,取冷水、或者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冰块用手帕包扎敷15分钟左右,情况严重应立即送往医院。

6、如果怀疑骨折,可用夹板或木条将伤处固定;。

7、若是从高处摔下伤到脊椎时,将患者放在平坦、硬质的担架上,并固定,不要让身体晃动,然后送往医院。

8、如遇需紧急救护的情况,请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帮助。

清明节最新放假调休安排表篇十一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2023年清明节放假一天,不调休。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明节放假一天不调休,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根据国务院2022年12月8日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3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22〕16号》规定,2023年4月5日清明节放假共1天。2023年清明节放假一天不调休。

由于4月5日这一天恰逢周三,没有进行调休,只放假1天。

1、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2、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传统习俗一: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风俗传统。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清明节传统习俗二: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清明节传统习俗三: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清明节传统习俗四: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清明节传统习俗五:斗鸡。

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清明节传统习俗六: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清明节传统习俗七:拔河。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清明节传统习俗八: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清明节传统习俗九:放风筝。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清明节传统习俗十: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明节最新放假调休安排表篇十二

清明节是丰富有趣的。相传,清明节要做户外活动,不仅是要活动筋骨,增加免疫力,还是为了要寒食禁火。因为在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锻炼身体,但是,有些人不知道要做些什么运动,于是人们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扫墓,是对祖先的“思时之敬”.这个习俗已经相传许久了。在明《帝京景物略》中记载:“三月清明日,男清明祭祖,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朝之前就有这个习俗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朝以后的事。到了唐朝才开始盛行清明节扫墓的。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寻春。于花草返青的春季,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并进行各种游戏,比如: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中国的踏青习俗也已经相传许久了,传说远在先秦时已经形成这个习俗了,但是,也有人说是始于魏晋才开始的这个习俗。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但是一直到了宋代,踏青才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之一。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节最新放假调休安排表篇十三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20xx年清明节需要调休吗,具体怎么调休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20xx清明节放假调休的资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xx年4月2日至4日放假3天,4月5号(星期三)照常上班。

20xx年4月2日0点——20xx年4月4日24点。

速免费车型:7坐(含7坐)以下载客车辆,以及普通收费公路行驶的摩托车。

温馨提示:不发卡抬杆放行。

据悉去年春节期间,所有免费高速公路都实行不发卡抬杆放行,大大节省了等待时间,提高出行效率,今年也不会例外。

国务院办公厅12月1日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xx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全文如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经国务院批准,现将20xx年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1、元旦:

1月1日放假,1月2日(星期一)补休。

2、春节:

1月27日至2月2日放假调休,共7天。1月22日(星期日)、2月4日(星期六)上班。

4月2日至4日放假调休,共3天。4月1日(星期六)上班。

4、劳动节:

5月1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5、端午节:

5月28日至30日放假调休,共3天。5月27日(星期六)上班。

6、中秋节、国庆节:

10月1日至8日放假调休,共8天。9月30日(星期六)上班。

节假日期间,各地区、各部门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卫等工作,遇有重大突发事件,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祥和平安度过节日假期。

清明节是养生的好时节,饮食养生多吃鸡蛋、糯米、核桃、白面、苦菜、豆腐、艾草食物等。清明节的风俗还保留吃冷食的习惯,清明吃艾、鸡蛋等依然是清明节的特色食物。

1、艾:

在清明节的时候,是艾草最多最嫩的时候,所以在清明节那天,大家都会整艾饼、艾糍吃的,成为了清明节的必吃品了。

2、鸡蛋:

清明吃鸡蛋,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一样重要,称为吃“节蛋”。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在山东境内,至今有寒食煮鸡蛋、鸭蛋、鹅蛋之俗。

3、糯米:

广西清明节特色小吃五色糯米饭,糯米是糯稻脱壳的米,在中国南方称为糯米,而北方则多称为江米。糯米是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

4、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

清明节的习俗是祭祀祖先。通过在清明节当日缅怀自己的祖先,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先人的怀念。

1、扫墓: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清明节是我国最大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2、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寻春。汉族。

节日习俗。

清明时节于花草返青的春季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3、禁火:

自古就有清明节禁火的风俗习惯,清明寒食禁烟火,?原本纪念介子推。?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古代寒食禁火只许吃冷食(图)在常武地区,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

4、蹴鞠:

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清明习俗蹴鞠蹴鞠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5、打马球:

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代称为击鞠。

清明节最新放假调休安排表篇十四

清明节放假安排每年都不同,即使是调休,我们也希望能够有3天假期,那么2023清明节放假和调休安排你们了解多少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3清明节放假和调休安排表一览,欢迎参阅。

高速免费是在法定节假日的假期期间,2023年清明节只休当天(4月5日)一天,所以免费的时间是4月5日0点~24点,以车辆离开高速公路出口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超时下高速是会照常收费的。具体免费对象是为7座以下(含7座)的载客车辆,包括2轮摩托车。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出行”安全“放首位:

1、清明节期间,天气多变,路况复杂,驾车出行过程中要保持适。

2、当的车速及安全车距,避免追尾等事故的发生。

3、机动车尽可能换成公交出行,避免交通拥堵。

4、在外出扫墓的过程中,自觉服从交警指挥,遵守交通规则,按规定的地点及停车场停放车辆。

5、家人聚会饮酒须适度,切勿酒后驾车。

6、在等候和乘坐公交车出行时,按规定地点上下车,行人过马路,注意来往车辆,走人行横道。

防火人人有责:

1、提倡文明献花扫墓,避免在树林、草地附近焚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发生山林火灾。

2、在扫墓过程中,不要随意吸烟及乱扔烟头,不要因麻痹大意酿成火灾。

清明节最新放假调休安排表篇十五

公司各部门及合作伙伴:

20xx年清明节即将来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xx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现将20xx年清明节放假安排通知如下:

4月5日—4月7日放假。其中4月6日(星期六)、4月7日(星期日)为公休、4月5日(星期五,农历清明当日)为法定节假日,4月8日(星期一)正常上班。

温馨提示:放假期间,我公司不提供接收订单及发货服务,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xx公司。

20xx年x月x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