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在青春中奋斗的名人(优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22:37:45 页码:13
最新在青春中奋斗的名人(优质13篇)
2023-11-26 22:37:45    小编:夜紫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将散乱的思绪整理成一篇有逻辑性的文章。应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进行总结,避免过分冗长和啰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文学名家作品,大家快来一起品味吧!

在青春中奋斗的名人篇一

1、青春在我的心中是苦涩的又是甘甜的`,是精致的又是粗糙的,是清晰的又是朦胧的,是一杯苦茶,最后却品出清雅之香。

2、生命之舟面对险滩,面对激流,弱者会选择逃避和放弃,而强者则会选择面对和挑战。人生中无限的乐趣都在于对人生的挑战之中迸出不衰的光芒。

3、人生绝对不能失去的东西:自制的力量,冷静的头脑,希望和信心。以锻炼为本,学会健康;以修进为本,学会求知;以进德为本,学会做人;以适应为本,学会生存。

4、青春励志语录,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开心,也有失落。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这些起起落落看得太重,那么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永远都不会坦然,永远都没有欢笑。人生应该有所追求,但暂时得不到并不会阻碍日常生活的幸福,因此,拥有一颗平常心,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润滑液剂。

5、青春是我们奋斗的资本,趁着我们年轻,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航标,不要总是沉浸在风花雪月中,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谱写自己的青春,让它更加绚丽多彩。我们因为拥有青春而幸福快乐,不要给自己留下太多的遗憾,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

7、喷泉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水有了压力。瀑布之所以壮观,是因为水有了落差。人的成长和进步也一样,人没有压力,潜能得不到开发,智慧就不能开花,最大的损失还是自己。偶尔给自己一点压力,适时让自己绽放一次,你会发现其实自己很优秀,很超凡。

8、大学校园色彩单调,却不乏味,虽然每天校园都重复着同一种节奏,但是故事却不尽相同,大学校园承载着莘莘学子心中的梦,也是心中的梦实现的地方。让我们以美妙的青春为圆心,以丰富的知识为半径,在大学校园中画出人生中最完美的一个圆。

9、聪明人一定要学会善待自己。人生总会有那么多的失败、挫折、痛苦和折磨。这个时候请不要闭锁你的心灵;请不要让自己的心灵布满阴云;请不要抛开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要敞开你的心灵。当不幸降临到你身边的时候,学会爱自己,对自己说:“这一切都会过去的,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寸光阴。”

10、从现在开始,聪明一点,不要问别人想不想你,爱不爱你?若是要想你或者爱你自然会对你说,但是从你的嘴里说出来,别人会很骄傲和不在乎你。再也不要太在意一些人,太在乎一些事,顺其自然以最佳心态面对,因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往往在最在乎的事物面前,我们最没有价值。

在青春中奋斗的名人篇二

1、只要还有明天,今天就永远是起跑线。

2、别刚从底层混起,就混得特别没底。

3、火把倒下,火焰依然向上。

4、只要比竞争对手活得长,你就赢了。

5、苦难是化了装的幸福。

6、长得漂亮是优势,活得漂亮是本事。

7、美丽让男人停下,智慧让男人留下。

8、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9、地球之所以是圆的,是因为上帝想让那些走失或迷路的人重新相遇。

10、永远到底有多远?没有人知道,因为当你知道时已经不再是永远。

11、人生有太多的烦恼,是因为有时我们的记性太好了。

12、有一种感情叫隐身对其可见,有一种失落叫你没访问权限。

13、做人的最高智慧不是表面的聪明,而是内心的高贵品格。

14、爱人者人恒爱之,能把对待别人的情感做到细微处的人,才更容易获得他人的敬重。

15、让人容易跌倒的,不是陌生的地方,而是自己熟悉的路上;让人容易失败的,不是自身的愚笨,而是自以为是的聪明。

在青春中奋斗的名人篇三

6、浪费时间叫虚度,剥用时间叫生活,——扬格。

9、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颜之推。

10、奋斗之心人皆有之。——李叔同。

12、今是生活,今是动力,今是行为,今是创作。——李大钊。

13、据我观察,大部分人都是在别人荒废的时间里崭露头角的。——福特。

14、奋斗以求改善生活,是可敬的行为。——茅盾。

15、奋斗是万物之父。——陶行知。

在青春中奋斗的名人篇四

虽然我们经常喝矿泉水,但你不会在意,刚刚拧开的那瓶矿泉水,瓶盖上会有几个齿。如果我拿这个问题考你,你一定会嗤之以鼻,因为这个问题太无厘头了。

一家电视台做了一期人物访谈,嘉宾是宗庆后。知道宗庆后的人不多,但几乎没有人没有喝过他的产品——娃哈哈。这个42岁才开始创业的杭州人,曾经做过15年的农场农民,栽过秧,晒过盐,采过茶,烧过砖,蹬着三轮车卖过冰棒……在短短20年时间里,他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将一个连他在内只有三名员工的校办企业,打造成了中国饮料业的巨无霸。

关于他的创业、关于娃哈哈团队、关于民族品牌铸造……在问了若干个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后,主持人忽然从身后拿出了一瓶普通的娃哈哈矿泉水,考了宗庆后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这瓶娃哈哈矿泉水的瓶口,有几圈螺纹?”

四圈。宗庆后想都没想,回答道。主持人数了数,果然是四圈。

第二个问题,“矿泉水的瓶身,有几道螺纹?”

八道。宗庆后还是不假思索地一口答出。主持人数了数,只有六道啊。宗庆后笑着告诉她,上面还有两道。

两个问题都没有难倒宗庆后,主持人不甘心。她拧开矿泉水瓶,看着手中的瓶盖,沉吟了片刻,提了第三个问题,“你能告诉我们,这个瓶盖上有几个齿吗?”

观众都诧异地看着主持人,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很多人赶到电视录制现场,就是为了一睹传奇人物的风采,有的人还准备了很多问题,向宗庆后现场讨教呢。可是,主持人竟将宝贵的时间,拿来问这样一个无聊问题。

宗庆后微笑地看着主持人,说,“你观察得很仔细,问题很刁钻。我告诉你,一个普通的矿泉水瓶盖上,一般有18个齿。”

主持人不相信地瞪大了眼睛,“这个你也知道?我来数数。”主持人数了一遍,真是18个。又数了一遍,还是18个。主持人站起来,做最后的节目总结,“关于财富的神话,总是让人充满好奇。一个拥有170多亿元身家的企业家,管理着几十家公司和两万多人的团队,开发生产了几十个品种的饮料产品,每日需要决断处理的事务何其繁杂?可是,他连他的矿泉水瓶盖上有几个齿,都了如指掌。也许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他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人们恍然大悟,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

如果将你正在从事的事业比喻成一瓶矿泉水的话,你知道你的瓶盖上,有多少个齿吗?宗庆后知道,你也应该知道,如果你也想成功的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在青春中奋斗的名人篇五

3.青春的幻想既狂热又可爱。——约肖特豪斯。

4.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林宽。

5.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席慕容。

6.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于谦。

7.谁能保持永远的青春,便是伟大的人。——郭沫弱。

8.河水泉源千年在,青春一去不复返。——维吾尔族谚语。

9.青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朱德。

10.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屈原。

11.青春期完全是搜索的的大好时光。——史帝文森。

14.撇开友谊,无法谈青春,因为友谊是点缀青春的最美的花朵。——池田大作。

在青春中奋斗的名人篇六

大文豪苏格特喜欢文学,对他的著作当然多有涉读,他的一生创作了小说四十七册,诗集廿一册,历史传记三十册,著作等身,丰硕质精,不仅对英国小说史有划时代的影响,对当时的俄国、法国、美国文坛也激发的新动力。

这样一位优质的成功者,成绩却难以入目,身染小儿麻痹症的他,右脚行动不便,身体孱弱,几次重病差点丧命,本来就有些自卑的他,加上成绩不如人,便成了「学校怪胎」,言行常常不礼貌,爱缺课,学期末的评语都很糟。只有一位老师知道,他虽然厌恶功课,但对读书却充满兴趣而给予鼓励,而这也正是他的人生转折点。

成名后的苏格特曾回小学的母校参观,感触良多的问学校老师:「现在学校成绩最差的孩子是谁?」他学习当年看重他的那位贴心老师,告诉那位红着脸的小朋友:「你是个好孩子,我当年也跟你一样,成绩很差,不要灰心」,说完并从口袋掏出一枚金币送他。

一句话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在苏格特的身上应验了,他最终从爱丁堡大学毕业,当了执业律师。他更用心良苦的盼望,他的一句话也能改变别人的一生。

在青春中奋斗的名人篇七

居里夫人她还测出了氡和其他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整理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系统关系。由于这些重大成就,又荣获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仅有的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比埃尔•居里(pierrecurie)1859年5月15日生于巴黎一个医生家庭里。在他的儿童和少年时期,性格上好个人沉思,不易改变思路,沉默寡言,反应缓慢,不适应普通学校的灌注式知识训练,不能跟班学习,人们都说他心灵迟钝,所以从小没有进过小学和中学。父亲常带他到乡间采集动、植、矿物标本,培养了他对自然的浓厚兴趣,学到了如何观察事物和如何解释它们的初步方法。居里14岁时,父母为他请了一位数理教师,他的数理进步极快,16岁便考得理学学士学位,进入巴黎大学后两年,又取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80年,他21岁时,和他哥哥雅克•居里一起研究晶体的特性,发现了晶体的压电效应。1891年,他研究物质的磁性与温度的关系,建立了居里定律:顺磁质的磁化系数与绝对温度成反比。他在进行科学研究中,还自己创造和改进了许多新仪器,例如压电水晶秤、居里天平、居里静电计等。1895年7月25日比埃尔•居里与玛丽•居里结婚。

玛丽•居里(mariecurie)1867年11月7日生于沙皇俄国统治下的华沙,父亲是中学教员。16岁她以金质奖章毕业于华沙中学,因家庭无力供她继续读书,而不得不去担任家庭教师达六年之久。后来靠自己的一点积蓄和姐姐的帮助,于1891年去巴黎求学。在巴黎大学,她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勤奋地学习,经过四年,获得了物理和数学两个硕士学位。

居里夫妇结婚后次年,即1896年,贝可勒耳发现了铀盐的放射性现象,引起这对青年夫妇的极大兴趣,居里夫人决心研究这一不寻常现象的实质。她先检验了当时已知的所有化学元素,发现了钍和钍的化合物也具有放射性。她进一步检验了各种复杂的矿物的放射性,意外地发现沥青铀矿的放射性比纯粹的氧化铀强四倍多。她断定,铀矿石除了铀之外,显然还含有一种放射性更强的元素。

居里以他作为物理学家的经验,立即意识到这一研究成果的重要性,放下自己正在从事的晶体研究,和居里夫人一起投入到寻找新元素的工作中。不久之后,他们就确定,在铀矿石里不是含有一种,而是含有两种未被发现的元素。1898年7月,他们先把其中一种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没过多久,1898年12月,他们又把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为了得到纯净的钋和镭,他们进行了艰苦的劳动。在一个破棚子里,日以继夜地工作了四年。自己用铁棍搅拌锅里沸腾的沥青铀矿渣,眼睛和喉咙忍受着锅里冒出的烟气的刺激,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提炼,才从几吨沥青铀矿渣中得到十分之一克的镭。由于发现放射性,居里夫妇和贝可勒耳共同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比埃尔•居里因车祸不幸逝世,年仅47岁。比埃尔•居里去世后,居里夫人忍受着巨大的悲痛,接任了她丈夫在巴黎大学的物理学教授职位,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她继续放射性的研究工作。1910年,她和法国化学家德别爱尔诺一起分析出纯镭元素,确定了镭的原子量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射性疗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为了自己的祖国波兰和第二祖国法国,参加了战地卫生服务工作,组织x光汽车和x光照相室为伤兵服务,还用镭来治疗伤兵,起了很大的作用。

大战结束后,居里夫人回到巴黎她创建的镭学研究所,继续自己的研究工作并培养青年学者。晚年完成了钋和锕的提炼。居里夫人在无任何防护设施的情况下从事了35年的镭元素研究,加上大战期间四年建立x射线室的工作,射线严重地损害了她的健康,引起她严重贫血。1934年5月她不得不离开自己心爱的实验室,并于1934年7月4日与世长辞。

居里夫妇一生淡泊、谦虚,不喜欢世俗的恭维与赞扬,不关心个人的名利与地位。在发现镭和提炼成功以后,他们不请求专利,也不保留任何权利。他们认为,镭是一种元素,应该属于全人类。他们向全世界公开他们的提镭方法。对他们花费十几年制备出来的、约值十万美元的一克多镭,全部交给了镭学研究所,不取分文。对美国妇女界捐赠给她的一克镭,也不据为私有,一半给了法国镭学研究所,一半给了华沙的镭学研究所。在将镭用于治疗癌症时,他们本可以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但是他们商定,不要他们的发明带来的一切物质利益。他们辛勤劳动的目的,是为人类从新发现中获得幸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在青春中奋斗的名人篇八

1.人总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遗忘了所拥有的。

2.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

3.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辰,我发觉有人却没有脚。

4.少一点预设的期待,那份对人的关怀会更自在。

5.如果你很聪明,为什么不富有呢?

6.炫耀是需要观众的,而炫耀恰恰让我们失去观众。

7.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8.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别人受不了的气,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才会享受的比别人更多。

9.站在巨人的肩上是为了超过巨人。

10.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1.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12.实现梦想比睡在床上的梦想更灿烂。

13.积极向上的人总是把苦难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

14.竹根即使被埋在地下无人得见,也决然不会停止探索而力争冒出新笋。

15.希望,只有和勤奋作伴,才能如虎添翼。

16.沉湎于希望的人和守株待兔的樵夫没有什么两样。

17.没有风浪,便没有敢的弄潮儿;没有荆棘,也没有不屈的开拓者。

18.世上所有美好的感情加在一起,也抵不上一桩高尚的行动。

19.奋斗的双脚在踏碎自己的温床时,却开拓了一条创造之路。

20.鞋底磨穿了,不等于路走到了头。

21.山涧的泉水经过一路曲折,才唱出一支美妙的歌。

22.过去不等于未来。

23.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的成功。

24.士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懦夫在风平浪静也会溺水。

25.志在峰巅的攀登者,不会陶醉在沿途的某个脚印之中。

26.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27.活在忙与闲的两种境界里,才能俯仰自得,享受生活的乐趣,成就人生的意义。

28.一个从来没有失败过的人,必然是一个从未尝试过什么的人。

29.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30.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真正最好的。

31.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32.生活在笼子里的鸟,认为飞是一种病。

33.虽然世界谎话连篇,但是你走过的路不会骗你。

34.每一个失魂落魄的现在,都有一个吊儿郎当的曾经,你所有的痛苦都是罪有应得。

35.人生自有其沉浮,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忍受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一份悲伤。

36.道德是朵最美丽的花儿,最圣洁的心灵,让人问心无愧,心胸坦荡。

37.当你决定不再在乎的时候,生活就好起来了!

38.有时候,没有下一次,没有机会重来,没有暂停继续。有时候,错过了现在,就永远永远的没机会了。

39.人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许多人为了逃避苦一阵子,却苦了一辈子。

40.不要埋怨别人让你失望了,怪你自己期望太多。

41.有些人、有些话、说不说理不理都无所谓;因为看清了,也就看轻了。

42.每个人的性格中,都有某些无法让人接受的部分,再美好的人也一样。所以不要苛求别人,也不要埋怨自己。

43.幸福并不需要奢侈和豪华,有时要的越多反而越难幸福。小人物,小欲望,小满足,才是大幸福。

44.心简单,世界就简单,幸福才会生长;心自由,生活就自由,到哪都有快乐。

45.不懂时,别乱说;懂得时,别多说;心乱时,慢慢说;没话时,就别说。

46.不必太过斤斤计较,愿意吃亏的人,终究吃不了亏,吃亏多了,总有厚报;爱占便宜的人,定是占不了便宜,赢了微利,却失了大贵。

47.如果你找不到一个坚持的理由,你就必须找到一个重新开始的理由。

48.人生如烟花,不可能永远悬挂天际;只要曾经绚烂过,便不枉此生。

49.不幸就像石头,弱者把看成绊脚石,强者把它当成垫脚石。

50.人生在世,两种事应该少干:用自己的嘴干扰别人的人生;靠别人的脑子思考自己的人生。

51.每个人都会累,没人能为你承担所有的伤悲和疲惫,所以人总有那么一段时间要学会自己长大。

52.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

53.如果别人朝你扔石头,就不要扔回去了,留着做你建高楼的基石。你讨厌我,我不介意,我活着不是为了取悦你。

54.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55.当我们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时,也许恰恰是在为自己铺路。

56.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挖了个坑,然后义无反顾的跳进去。坑是自己挖的,跳也是自己跳的,最后爬不出来的也是自己。

57.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58.人生四然: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

59.生活就像坐过山车,有高峰,也有低谷,这意味着,无论眼下是好是坏,都只是暂时的。

60.清醒时做事,糊涂时读书,大怒时睡觉,独处时思考。

61、失败的唯一原因是专注被打破了。

62、束缚于零星的事实而不敢想象的人缺乏创造力。

63、如果不努力,永远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强大。

64、最值得欣賞的風景,是自己奮鬥的足迹。

65、生活,在坎坷中前行,在忙碌中收获。

66、无须在意别人的评说,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67、滴水成河,粒米成箩,勿轻己灵,勿以善小而不为。

68、没什么可以让你倒下,除非你自己不愿意站起来。

69、因为行动,才有收获,因为付出,才有梦想。

70、生命的全部的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

7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勇闯天下。

72、与其羡慕他人坚强,不如自己百炼成钢。

73、彩虹,赐我乐观的心态,就像你给的心态一样。

74、一个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服务的人数比较多。

75、你球衣前面的名字,比后面的名字更重要。

76、做最真实的自我,才会遇到最该遇见的那个人。

77、悲伤逆流成河,我为谁而不顾一切。

78、为了不看他人的脸色,受到所有人尊重。

79、年轻时躺在玫瑰上,年老时就会躺在荆棘上。

80、我知道我不懂爱,我只是想方设法的去爱你而已。

81、成功了,想怎么说都可以,失败者没有发言权。

82、一个人的成败,与他的心量有很大关系。

83、问路才不会迷路,留退路才不会有绝路。

84、梦想,努力了才叫梦想,放弃了那只是妄想!

85、走自己的路,按自己的原则,好好生活。

在青春中奋斗的名人篇九

囊萤映雪“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苏廷吹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其苦如此。”

常林带经耕锄。汉末常林,“性好学,带经耕锄。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管宁割席分坐。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车胤囊萤夜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在青春中奋斗的名人篇十

一位很早就死了父亲的男孩,与母亲过着清贫的日子。有一年暑假,他与小镇上的一位同学相伴去同学的爷爷家玩。同学的爷爷是一位退伍军官,他住在一座独院的两层小洋房内。小男孩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直住在烂泥屋子里的他哪里见过这样栽着花种着树的院子和被粉刷得漂漂亮亮的房子啊!

特别是当同学的爷爷和蔼地叫他脱鞋进屋时,他扭捏了半天,也不敢进去,因为那光滑的木质地板比他睡的床不知要好过多少倍。最后,他在屋子里坐着,挪都不挪一步,生怕把那地板踩坏似的。

后来那小男孩一个人回家了,他是哭着回来的,怎么别人家脚踩的地方都远远胜过自己睡觉的地方?回家了,他向母亲哭诉着自己的感想。母亲听完孩子的哭诉后,为孩子擦干眼泪,平静地说:“孩子,我们不必羡慕别人家漂亮的地板,再漂亮的地板也是被人踩的,只要我们好好地活着,不自卑地活着,有尊严地活着,任何漂亮的地板我们都可以把它踩在脚下。”

那男孩擦擦眼睛,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后来,那男孩读中学了,他随母亲一起从乡下搬进了小镇里。几年后,历经坎坷,他又随母亲来到上海。昔日的小男孩,已长成了小伙子,他走过的地板越来越漂亮,但他时刻没有忘记母亲的话。虽然他依旧贫穷,虽然他见过许许多多漂亮的地板,但他从来没有自卑过,难受过,那些“漂亮”的地板上,只留下他那昂首前行的脚印。而那些脚印,则可让后世敬仰,因为那孩子成了大翻译家——傅雷。

的确,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漂亮的地板”困扰着我们,我们也常会因为它们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但不管怎样,我们都不应忘记自己的尊严,因为尊严是一种极高的精神境界,它能给人以雄心和自信。

在生活中,哪怕一切都已失去,但只要有尊严,那便会有希望;只要拥有尊严,再“漂亮的地板”,我们都可以昂然地把它踩在脚下。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在青春中奋斗的名人篇十一

他们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远离亲人、远离繁华。为了心中的理想,来到这个人烟稀少、名叫鹦哥岭的地方扎根。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五年来,他们的青春年华绽放在鹦哥岭的青山绿水之间,因此当地百姓把这27位年轻人称之为“鹦哥岭上的木棉花”。执着的梦最有共鸣的穿透力,近期鹦哥岭青年团队的先进事迹,正在海南大地、北京校园、松花江畔,迅速引发强烈的共振波。

赴京报告引起共鸣。

10月9日至15日,应国家林业局、清华大学等单位的邀请,海南鹦哥岭青年团队先进事迹报告团赴北京、哈尔滨两地作先进事迹报告。一周时间里,报告团辗转两地连续作了4场成功的报告。从燕山脚下到松花江畔,无论是国家林业局局机关会场还是各高校会堂,报告会一场比一场精彩,现场反响也是一场比一场强烈。鹦哥岭精神在年轻人心中产生强烈共鸣,激荡无数青春的心灵。

鲜花掌声媒体聚焦。

鹦哥岭青年团队先进事迹报告团此番首次出岛作报告,一路伴随着的是鲜花和掌声,更有各级媒体的聚焦。

从今年4月9日光明日报刊发《选择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后,各级媒体纷纷跟进报道,全国先后有上千家网站进行了。此次鹦哥岭报告团北上,再次掀起了一股报道高潮。

在北京的3场报告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全国主流媒体的记者,场场都会前来采访报道。光明日报记者甚至从北京到哈尔滨进行全程报道。而北京、哈尔滨的当地媒体,包括报纸、电视、网络、电台也都是纷纷不吝版面、时长,加以热切关注。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外宣办主任、报告团团长张作荣表示,此次每一场报告会都取得成功,而且一场比一场效果更好,离不开从中央到各相关部委、海南省委的关爱、有力领导和倾力支持,离不开各地、各相关单位的通力合作与配合。

城市大山就业观念。

一边是生活舒适,一边是艰苦创业;一边是繁华都市,一边是寂静大山,该如何选择?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句每一个大学生都耳熟能详的话,真到毕业时分,要实施起来却应者寥寥。

然而,鹦哥岭青年们的报告,向大学生们讲述了一个已成功地扎根基层的真实案例,展示了一种可以触摸到的成功路径。这难免让很多人从心底里产生了震撼。

“我们这些在大城市、大机关的青年,像高山上的小草;而他们像平地里的大树,能够在基层汲取到更多的营养。”国家林业局人事司年轻的副处长严剑认为,发生在鹦哥岭的故事能够让在读的大学生们重新思考上述想法,修正自己的就业观。

事实也是如此。三场在大学举行的报告会结束后,每一个大学都会有学子们表示要向鹦哥岭的青年们学习,毕业后到基层工作、到西部援边,甚至直接提出希望到鹦哥岭工作。

最好的例证莫过于在东北林业大学报告会结束后,省林业厅举行的唯一一次现场招聘会,上百名毕业生把会议室挤得满满当当,纷纷表示愿意到海南的林区工作。海南省林业厅厅长、报告团副团长关进平高兴地说,海南绿色崛起需要更多的优秀青年加入,海南林业系统能为有着正确就业观的青年们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多年来,我们林业系统宣传的典型,一般都是年长的劳模和历史悠久的林区、保护区。鹦哥岭的事迹挖掘得好,实现了一个很好的突破。因为他们不仅年轻,而且是作为一个群体出现的。”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在会见报告团成员时说。

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国林业系统涌现的优秀个人如杨善洲等,都是年纪比较大的老劳模;先进单位如塞罕坝林场等,都是数十年的老典型。

“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林业良好作风的传承。”国家林业局保护司主任科员陈涤非曾经在河北塞罕坝林场挂职工作1年。他说,那是一个全国林业系统的老典型,在那里他看到了老一代林业人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老黄牛精神;而他则从鹦哥岭人身上看到了新一代林业人继续扎根基层、创新发展的时代精神。

“鹦哥岭青年团队的先进事迹是全国务林人艰苦创业的生动写照。”国家林业局纪检组长陈述贤认为,鹦哥岭艰苦朴素的思想境界,为全国广大林业工作者树立了榜样,也证明林业系统代代相传的林业精神在新的时代并没有过时,优秀的新一代林业工作者正在茁壮成长。

理想奉献核心价值。

理想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理想?或许,每个人都曾经问过这个问题。

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很多年轻人信仰迷失,缺乏坚持理想、艰苦奋斗的精神。而鹦哥岭青年团队体现出了新时期青年楷模的导向作用。五年来,他们默默无闻的坚守,把个人价值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

国家林业局青联副主席郝育军说,国家林业局机关和直属单位45岁以下的青年干部有4000多名,占到职工总数的六成。“对待事业,我们林业青年干部都要向鹦哥岭的青年学习,能负责、有担当。”

“他们是一种精神上的召唤。”清华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王忠强认为,鹦哥岭青年们选择这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也应该是我们国家和整个社会推崇和推动的一种生活方式,“不光是我们学生,也包括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光明日报驻海南记者站站长、报告团副团长魏月蘅在东北林业大学的报告会后,在同报告团成员交流时充分肯定他们的业绩,并对他们未来的成长提出勉励并寄予了厚望。

陈述贤也在会见报告团成员时对他们进行了褒扬和鼓励,并强调林业系统要学习好“鹦哥岭精神”:“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把理想信念转化为报效祖国、保护生态、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鹦哥岭青年团队一直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北京林大学子:学长们了不起。

“我们对鹦哥岭不陌生”

对于鹦哥岭,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的大学生们并不陌生,因为鹦哥岭青年团队中的李飞和陈元君就毕业于这个学院。

“在鹦哥岭这个优秀的青年团队中有来自我校的毕业生。”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吴斌在报告会上自豪地介绍说,李飞毕业后放弃北京生源的优势,和女朋友陈元君毅然选择到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工作。他的团队和他选择了有远见的生活方式,也用实际行动选择了崇高的理想、信念、价值观。

几年来,在这个学院,每年新生入学,在入学教育课堂上,院领导都要向学生们讲述李飞和陈元君的就业故事。这种坚定的事业选择方式,一直在这个学院被学弟学妹们传诵。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大四学生顾采薇说:“我对鹦哥岭不陌生,因为我在入学教育时就听过李飞和陈元君的故事了。今天听了报告团的报告后,更觉得自然保护事业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事业。虽然说挣钱不多,但为了一个坚定的理想,为了一个崇高的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还是非常值得的。”

“他们的奉献精神让我感动”

今天的报告会上,同学们数百双专注的目光汇集主席台,海南鹦哥岭青年团队的4位代表和一位海南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用质朴的语言,讲述着他们在鹦哥岭上的亲身经历与所见所闻,热烈的掌声,不时响起。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大二学生何经纬说:“我觉得,能够为自己的理想,在如此偏远艰苦的地方坚守,做一些对生态文明有意义的工作,是鹦哥岭团队最打动我的地方。鹦哥岭的学长们了不起。”

北京林业大学物业11——2班的甘露纯说,听了报告后特别感动:“王合升在作报告时讲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愿以一生量青山。他们这种甘于寂寞、隐迹深山做贡献的精神,以及他们在面临事业与亲情难以兼顾时的取舍,都让我非常感动。”

吴斌在报告会上强调,鹦哥岭的感人事迹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学以致用的执着信念,诠释了甘于奉献、乐于付出的时代精神,彰显了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高尚品行,是青年大学生当之无愧的学习榜样。

“我也要去鹦哥岭”

当被问及如果让你选择鹦哥岭是否愿意时,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大四学生杨轩坚定地说:“我愿意!”他说,自己现在对专业的了解还不是太深刻,因此会继续在学院读研究生,把自己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提升。但在研究生毕业后,他愿意循着李飞师兄的道路,去鹦哥岭工作。“作为一个青年人,我觉得我必须到需要我的地方去。”

而更多的人认为,海南广播电视总台记者黄冠华的一句话非常有道理,那就是学习鹦哥岭青年团队不一定要到地理意义上的鹦哥岭工作才行,只要牢记这种精神,祖国大地上处处有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

“看到我们学长学姐们在鹦哥岭有自己的作为,更坚定了我要去西部支教的信心。”明年面临就业的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大四学生靳秋桐说,听了今天报告会后,更坚定了他毕业后到新疆支教、服务基层的信心。

“在听报告以前,我觉得自己可能不会有勇气去一些艰苦的地方;但是在听了报告后,我觉得其实去任何一个地方都应该有敢于面对困难、挑战自我的勇气。”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大二学生徐音说,以后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向鹦哥岭的学长们学习,在岗位上坚守,执着自己的理想,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鹦哥岭故事将拍成电影。

海南鹦哥岭27位大学生“坚守理想、奉献青春”的故事感动了无数年轻人,他们的故事被搬上大舞台,根据他们的故事改编的歌舞纪实剧《执着》在海南掀起了一阵学习他们“坚守理想,奉献青春”精神的浪潮,据了解,他们的故事即将改编成电影,登上银幕。

海南省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负责人表示,为迎接党的的召开,以《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一书中反映的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的27位大学生的事迹为背景创作的电影故事片《绿色故事》(暂名)已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立项。

该片讲述了“四野”及“知青”老一辈人在海南鹦哥岭扎根,其后代大学生们在这里执着保护海南绿色生态的故事。省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表示将用电影表现绿色崛起、用电影表现“游客的度假天堂,百姓的幸福家园”、用电影表现“坚守理想,奉献青春”。

据了解,该片由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海南广播电视总台与海南省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摄制,著名编剧王兴东担任剧本顾问。王兴东曾创作过电影剧本《离开雷锋的日子》、《建国大业》、《辛亥革命》等。他对海南影视事业十分关心,力求把该片打造成为集主旋律与商业化与一体的影片。

他们为什么留在鹦哥岭?

刘磊:5年前的留下和5年后重回母校。

5年前,他从这里走出校门,走向自己的理想发轫之地鹦哥岭;5年后,他又从鹦哥岭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将自己坚守理想的事迹讲述给自己的学弟学妹们。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副站长刘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林业专业学子对理想的执着。

刘磊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是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招来的第一批大学生。

当时,刘磊并没有立即做出决定,而是先和鹦哥岭管理站取得了联系,认真研读鹦哥岭发给他的材料。他看完资料后就坚定地认为,加入鹦哥岭保护区,致力于保护海南的青山绿水,是一项能够发挥自己所学而且意义重大的工作,于是下定决心来到美丽的宝岛。“首先,鹦哥岭的氛围很好,它很开放。它吸引了很多专家来,使这里地方不封闭。上级领导给予了我们每个人很宽松的环境,并进行因材施教。另外,虽然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但是,鹦哥岭保护区塑造了一种家的感觉,使得大家都有一种归属感,我们去海口两天就迫不及待地想回来,回到单位。它塑造了很有凝聚力的团队文化。”

5年来,他已经深深地融入到鹦哥岭的生活当中,并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真正做到了学有所用,这也是他当初选择鹦哥岭的目的所在。尽管条件艰苦、远离城市,但他觉得那是一片真正能让林业专业的学生发挥作用的一片热土。

“不管到哪里,我跟我们学弟学妹们说一句心里话就是,用心做事,用心做人,要认真动脑,要认真动手。”刘磊殷切地寄望自己的学弟学妹们,希望他们在找工作时不要只看高薪,也不要只看重在城市中工作。

今天,刘磊的事迹让广大东北林业大学的学子深受感触。

“我觉得他们对梦想的坚持很值得我们学习,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也要坚持自己的梦想。我希望自己能够跟他们一样。”东北林大学子张晶说。

如今,刘磊已经作为东北林大的优秀校友登上了该校的校园网。

东北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吴国春认为,刘磊和他的同事们把自己的理想放在第一位,在今天这个社会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对于后来校友的激励,对他们就业和人生的选择,非常有指导意义,具有实实在在的激励作用。”

而说到这5年的得到与失去,刘磊表示:得到的比失去的多。“得到的是同事的信任和时刻不能放下的责任;还有自己抱负的实现。5年了,我们护林员的素质提高了,分站和其他基础设备在不断增强,我们还对管理制度进行了创新。这些是我们作为工作者感觉非常自豪的事情。如果说失去了什么,那就是亲情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其他的我并没感觉失去了什么。”

王合升:愿以一生量青山。

我叫王合升,山东人,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是鹦哥岭27名大学生中既普通又特殊的一员。我的身高有1米9,这样的身高在篮球场上也许算不上什么,但在白沙县可是回头率非常高的。也好,个子高,腿就长,我正好用这长长的腿,用我的一生来丈量鹦哥岭——这宝库般的青山。

20,我初到鹦哥岭时,的确因为身高闹过不少笑话。就说睡床吧,到鹦哥岭前,单位领导就知道我个子高,特意派人到白沙县城去给我买张大床,但是怎么都找不到够长的,只好专门订做一张。但我睡下后,腿还是无法伸直,只好将就着用。

我们27个人,大多是学林业、动植物保护利用等专业,我的专业是昆虫学。学我们这些专业的人,不往大山里跑,不往林子里钻,是很难取得实际专业成就的。所以,研究生一毕业,我就迫不及待选择并奔向了鹦哥岭。我知道,鹦哥岭有华南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那里生物多样性指数非常高,一定有一个庞大的动物世界等着我去发现、去研究。

我到鹦哥岭一个多月,女朋友就来看我了。她看到这里的工作生活条件如此艰苦,觉得与她的理想有着巨大的落差。她劝我说:“在这么偏僻的地方,以后有了孩子,怎么得到好的教育?我们回山东,另换一份工作吧!”一边是自己钟爱的恋人,一边是自己深爱的事业,抉择是如此的艰难。恋人看出了我难舍青山的决心,独自离去。看着她渐渐模糊的背影,泪水湿润了我的双眼。

选择了鹦哥岭就是选择了我的理想,这里有我挚爱的雨林,这里有我热爱的事业。

和,我正在研究国家i级保护植物伯乐树。3月前后是伯乐树一年一次的花期,是进行物候监测最特殊的时期,这对了解伯乐树生态学特征十分重要。一旦错失良机,全年的科研工作就将前功尽弃。

然而,就在这关键的时候,我突然接到了哥哥打来的父亲病重的电话。父亲生病半年多,我却毫不知情。哥哥告诉我,父亲知道我回趟家很不容易,怕影响我的工作,坚持不让家人告诉我。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还是选择了留下。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我默默无语地守在大山深处,守在伯乐树旁。当我终于完成任务赶回家时,病床上的父亲已不能开口说话。弥留之际,父亲紧紧地拉着我的手,欲言又止,就这样,他老人家永远地离去了,留下了儿子对他永远不能弥补的愧疚。后来我才知道,父亲病重时,曾留下遗嘱,要我安心在鹦哥岭工作,多为保护海南的青山绿水作一点贡献,成就一番事业。父亲对我深沉的爱,使我常在工作中想起父亲的叮嘱。我对父亲的牵挂,我想大山会知道,伯乐树会知道,在天堂的父亲也会知道。

在崇山峻岭中做科研必须耐得住寂寞,要坚持得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调查、记录和积累;要忍得住饥饿耐得了寒暑,经得起风雨吃得了苦头。5年时间里,我们每个月都要背上帐篷睡袋、监测仪器、锅碗瓢盆进山开展调查,往往在山里一住就是10余天,最多时甚至是40天,我们的足迹遍布鹦哥岭200多座山峰。因为常下雨,干柴很难找到,我们经常不能把饭煮熟,只好吃半生的饭菜。有时干粮带的不够,我们甚至拿野芭蕉心、野山芋充饥。常年累月如此,我们很多人都患上了肠胃疾病。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们的精心监测和记录下,摸清了鹦哥岭保护区的家底和热带雨林的生态情况,为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提供了帮助,这些成果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幕天席地练筋骨,安步当尺量青山。”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认识鹦哥岭这块宝地,去发现鹦哥岭那些美,去保护鹦哥岭这片海南的肺。个子高高的我,一步跨出去就是三尺多。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还要继续以步当尺,把鹦哥岭这座大美的青山不断丈量。

在青春中奋斗的名人篇十二

那一年,我以全县理科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南京一所大学。

如果你来自一个偏僻而贫穷的小村,突然来到这么华丽的地方。突然见到这么巍峨的大厦,甚至见识到那么惊人的物价,没有人会仍然镇静如常。

我和父亲走下火车的时候,看着火车站那么多的人,立刻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本来在家就已经打算了很多遍的想法和勇敢的行动都在这一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青春中奋斗的名人篇十三

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某一天,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不到10岁的巴拉克·奥巴马回到家,额头上顶着一个鸡蛋般大小的肿包。他刚与一名偷了他朋友足球的小男孩狠狠干了一架,结果被对方用石头砸了头。感觉委屈又丢脸的奥巴马在院子里找到了继父罗洛·苏托洛,并向他哭诉说:“这不公平。”继父只是轻轻地安抚他,几乎不发一言。

***“你想成为哪种男人?”

一天之后,苏托洛拿着两副拳击手套出现,并把其中一副给了奥巴马。“你要记住的第一件事就是保护你自己,”苏托洛在开始教奥巴马练拳前这样说,“手要一直抬高,身体不断移动,但要放低,别让自己成为靶子。”奥巴马按照继父的指导灵活地跳跃腾挪,学习挥拳。不过一时的大意让他忘记了防护,而代价让他印象深刻。“我感觉下巴狠狠挨了一拳,然后我抬头看到苏托洛一脸大汗淋漓,”奥巴马回忆说。

半小时后,筋疲力尽的父子俩走到一个池塘旁的水缸旁,汲水解渴。苏托洛向奥巴马娓娓道出了这堂拳击课的真正用意——让奥巴马学会如何在困难而危险的世界生存。“一些男人利用其他男人的弱点,他们之间就像国家之间一样。强壮的男人攫取弱小的男人的领土。他们让那些弱者为其劳作。假如那些弱者的女人很漂亮,强者同样会占为己有。”奥马巴在1995年出版的自传《源自父亲的梦想》中讲述了继父给他上的这一课。“你想成为哪种男人?”苏托洛这样问奥巴马。

奥巴马当时没有回答,但在接下来的40年里,他用自己的行动为继父的这个问题作答。“我对这件事的印象非常鲜明,我的继父是个好人,他所教给我的东西令我受益匪浅,”奥巴马8月14日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其中一个就是他对这个世界的运行法则的冷静分析。”

***填补父亲的“缺席”

当奥巴马8月27日正式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时,关于他能否在与麦凯恩的对决中表现出足够强硬的疑虑仍在。尽管他刚刚选择了以好斗闻名的拜登作为竞选搭档,并给民主党注入一股新鲜的斗志,但奥巴马还是摆脱不了人们对他的一种固有看法——太理智、太精英、太温和……以致难以战胜麦凯恩。

然而抛开政治不说,从奥巴马的个人成长经历上,他的确是个不折不扣的强者。奥巴马的父亲老奥巴马是一名肯尼亚人,在美国留学时遇到了奥巴马的母亲、美国白人安·邓纳姆。两人结婚时,邓纳姆才18岁。当奥巴马还在蹒跚学步时,老奥巴马拒绝了足以维持一家人生活的纽约大学奖学金,选择去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老奥巴马带着哈佛同学露丝回到了肯尼亚,抛弃了奥巴马母子。

邓纳姆后来嫁给了印尼石油公司的经理罗洛·苏托洛,并带着6岁的奥巴马跟苏托洛去了印尼。奥巴马在那里度过了4年童年时光。当苏托洛告诫奥巴马“要保护自己”时,他获得了人生中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小小的奥巴马学会武装自己,坚定地向他选择要加入和掌控的世界迈进。

事实上,奥巴马一上小学就展现出了与生俱来的“领袖风范”,尽管他在印尼只是个“外国人”。从一年级时,奥巴马就开始负责在进教室前维持秩序,“排队”、“看齐”、“立正”,同学们也很自然地听从他的指挥。他的一名女老师这样评价这个孩子:“他总想成为第一,站在最前面。从心理上来说,他有领导欲。”有时,奥巴马的朋友们发生争执时也会找他作仲裁。“他会抓住一个朋友的手,再抓住另一个的手,硬拉着他们握手,重归于好,”奥巴马在雅加达的一名儿时玩伴回忆说。

奥巴马承认自己确实喜欢发号施令。他记得自己小时候对妈妈和妹妹玛雅总是要求很苛刻。“我责备玛雅一整晚地看电视,而不去读我给她借的书。我还对我妈妈大讲道理,说她所工作的那样的国际组织和国外捐赠者让第三世界国家产生了依赖思想。”从某种意义上,奥巴马在不自觉地填补着父亲离开后留下的空位,不管是对母亲、妹妹还是对自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