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如果我当教师》心得体会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12 19:30:28 页码:11
《如果我当教师》心得体会大全
2023-05-12 19:30:28    小编:夜紫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如果我当教师》心得体会篇一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应当这样做:

一、真心与学生做朋友

在这一点上,我现在当然没有做到像叶老先生那般对学生胜似亲人,或者说对全部学生做到。

来到_已经五年多了,每带一个班,都有不同的感受,我很喜欢小孩子,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玩耍,加之自己年纪不大,所以很能和小孩子们打成一片,同时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弟弟妹妹。

现在的三年级有一名学生特别喜欢我(自信),每次见到我都会和我打招呼向我问她,我当然非常开心,其实这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我当时恰好代她写字课,到现在她仍然称呼我“写字老师”。上学期她过生日,专门留了一块蛋糕,一直等到我下晚自习,把蛋糕交给我之后就跑了。

像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你对我好,我便对你好。老师与学生之间也是如此。与学生作朋友要出于衷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具体怎么做?以心换心。

二、培养学生各种好的习惯

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我们总爱只挂在口头说说,最缺乏的就是做。比如,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懂得孝顺,而且总是“你们的父母为了你们顾不上吃饭,舍不得穿衣,所以你们一定要孝敬父母……”之类,可是学生并不能很理解,或者说只是听听而已。而且作为教师,你要是天天这样苦口婆心地说并且自以为很有用的话,结果可能会令你失望的。因为他嫌你太啰嗦,我觉得可以这样: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工地去看一看那里的人是怎样干活的;到敬老院去看看那些孤寡老人,学生到那里亲身感受一下,可能要胜过你的一卡车谆谆教导。

再比如,我们教育学生要珍惜粮食。我们总在宣传,但学生根本不买你的帐。怎么办呢?让学生劳动。学校的菜地就是非常好的训练场。不过遗憾的是,老师和学生似乎有点反感。

习惯的培养要具体在一件一件事情上,做总比说要更具有说服力而且效果好。

三、让自己和学生同时爱上阅读

阅读的重要性,相信每一个老师都再清楚不过。但我们还总抱怨学生不会阅读,不喜欢阅读。其实这病根就在我们自己身上。我自己都不喜欢阅读,我的学生怎么爱阅读呢?所以第一得是老师喜欢阅读,第二我们还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读书只求记忆,没有研究的方法,没有实验的机会,丝毫没有用处。”

四、不打骂、体罚学生

打学生犯法!——这一点不用解释了吧?

阅读文章之后个人的一点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时刻提醒自己,不敢与人共勉,文中有涉及谁人利益之不当言语,并非本人有意为之,请谅解。

《如果我当教师》心得体会篇二暑假期间拜读了叶圣陶老先生的《如果我当教师》一书,对叶老先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叶老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众所周知,他的《古代英雄的石像》曾被收录在中学语文教材当中。而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我们却知之甚少。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回首历史,叶老躬身从事文化教育工作70余载,深思慎取,博采众长,总结、提炼和积淀出丰厚珍贵的教育思想。这本书通过七个专辑分别阐述了叶老的“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的教育本质观;“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的素质教育观;“教育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哲学观;“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的学生主体观;“德育总跟智育、体育结合在一起”的全面发展观;“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是“应付生活的工具”的语文教育观;”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的师表风范观。这些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仍有着指导意义。通过本书的阅读,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发,使我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深层次的认识。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培养健全的公民

叶老认为“教育”一词,有一句话概括就是“养成好习惯”。怎样才算养成好习惯了呢?他认为能使才性发展的是好习惯,能把事情做得妥善的是好习惯,能使公众得到福利的是好习惯。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在做人做事上获得积极的、有益的经验,并用以指导他的生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益的健全的公民。叶老还认为这种教育不是靠教师的指令来实现的。他认为要想使学生养成好习惯必须从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上养成学生的好习惯,而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中必然要有老师的示范作用在里面的。老师要做到凡是希望学生去实践的,老师一定要实践,凡是劝戒学生不要做的,老师自己一定不做。我们常要求学生不要随地吐痰为,要保持卫生。老师就首先要保持卫生整洁。作为班主任,早晨到校看到学生在自习,可班级地面有不整洁的地方,不是先来训斥学生为什么不做好值日,而是亲自拿拖布把地拖好,这样值日生下次就一定会把地面拖干净了再自习;看到走廊地面有纸团,我会俯身去把他捡起来,这样学生看到了也会去这样做了,而且会注意下次不再乱扔纸团了。这些虽然看似生活中的小事,但教育无小事,生活无小事,将来学生走在大街上就不会乱扔垃圾,公共场所就不会随地吐痰了。所以作为教师,我必以身作则,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为社会培养有健全人格的公民。

二、善于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叶老认为: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所谓的这个“不需要教”就是

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我们习惯于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让你学的你必须会,我教给你的知识你必须要背的滚瓜烂熟。实则我们都陷入了把“学习”当做“记诵”的误区。在叶老的指点下我才真正意识到学习决非记诵这么简单的事,记诵只不过是个开端,要把记诵的东西融在生活中,使它成为精神上的血肉,从而用以指导生活,这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我们都被中考和高考的紧箍咒束缚着,只注重学生成绩的好坏,而忽视了学习的实际功效及学习的目的所在,不免出现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观能动性才是我们做教师的尤其应该重视的。我们不能总是把学生抓在自己手中不放,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动脑,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把握好。学生自己能想得通的,说得清的,就不必教了。而当学生想不通,说不清的时候,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时老师再加以指点,学生就会像久旱逢甘霖的庄稼一样蓬勃生长。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知变、求变、善变的创新精神。

三、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书中把受教育者比作种子,确是很贴切的,种子要发芽必需要有适宜的土壤、水分、光照、温度等等,所以要想使学生能茁壮成长,我们必需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条件,充足的养份。但这还不足够。种子发芽后,还要给他除草、除虫,使他们健康的成长,而不至于长歪了,这样最终他们才能成为颗粒饱满的有用之才。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单纯的把学生看作是只用来装东西的“空瓶子”而是具有生命活力的生活体。在教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需求,要给受教育者提供陶冶品德、启迪智慧、锻炼能力的种种条件,让他们能动地利用这些条件,在德智体各方面逐步发展成长,成为合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人才。

四、教师要以身作则,作为人师表的典范

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各学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公民。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并不是简单的事,而应该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所以教师要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不让学生做的,自己一定不做;不让学生说的,自己一定不说。教师要以身作则就必须要不断修养自己的学问,修养自己的品性,才能成为为人师表的典范,才能不断地培养出更多的有健全人格的人。

借用书中的一句话“知识学问无止境,品德修养无止境。”作为一名教师要“为人师表”就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人民教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