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文学回忆录读书心得600字左右(精选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22:05:43 页码:9
最新文学回忆录读书心得600字左右(精选13篇)
2023-11-26 22:05:43    小编:夜紫

总结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把握,是对经验和智慧的积累和沉淀。在写总结之前,我们需要对所总结的内容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确保准确表达。欢迎大家浏览下面的总结范文,相信能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

文学回忆录读书心得600字左右篇一

记得两年前看一篇梁文道荐书的文章提到木心,还有照片,照片是一身黑风衣,头戴黑色的礼帽,有周润发的派头。梁文评价很高,说文笔传承古代和五四传统,西方思维和流派融会贯通等等,记不真切了,随手就在网上找了他的文章看一篇,感觉文字表述很不一样,精炼,清新。看过了,就过去了,就象风吹过脸,风过没有痕迹了,但肌肤的触感鲜活地一直在。没想到这初次的相逢还有后缘。妻子因为蒋方舟的一篇推荐文章买了一套书,《文学回忆录》,想给女儿看,跟我说作者是木心,一听这名字,肌肤生动的风掠感又回来了,兴趣顿生,拆封就稳到了我的床头。

大约两周的时间,主要是周末,断续断续吃完了,因为很好看,品味的感觉,像吃心灵的美食,是心灵舌尖上的文学史。作者思维敏捷,学养极深,激荡在页码之间,激发我脑波动荡,忘我而自在,也可以说思维浪尖的文学史。书名叫文学回忆录,贴切,或者说是他的自传,看书的过程中,木心好象在我面前,透纸背而出,脸面模糊,气息真切暖人,睿智而痴心,人生坎坷而内心浩然,可以说是木心个人的心灵史。木心说,博学是可耻的,认知是珍贵的。我看来,这博学的文学回忆录浸透了珍贵的认知。命运、痴心、执着、格调、通透、宛如上演一台希腊的悲剧。

陈丹青可以宽慰了,艺术可以长青,木心已发表了很多作品,但作品中刻意把自己深深隐藏起来,正如他所推崇的司汤达、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伟大作者所做的一样。此书一出,让爱他的人有所寄托,有所宽慰,更能立体地理解他的艺术世界,长青的艺术世界。艺术家是平面的上帝,木心是立体的艺术家。

读了一遍,回味绵久,先写下这一遍的观感印象。

印象一,两大厚册的书裸埕一根艺术脊梁“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艺术观”,这既是他评价艺术和艺术家的体系,也是他自身艺术创作的理念。抓住了本质,通透的艺术感觉就来源于这根脊梁,这一份见识让他与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交朋友,谈笑风生,他也是这样定位和表现滴。特别是在中国这政治早熟,哲学贫血的国度,总是在“未知生,焉知死“,“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木心的通透的宇宙观、人生观令人心生敬仰。作为中国人,我最强烈的。宇宙观触动是读和哲学有关的小说带来的,是早年读《苏菲的世界》—一本哲学启蒙小说带来的。人的渺小,宇宙的泠漠和漫无目的,循环,灭亡,所有的一切拉长了看都是末世前的景象。宇宙观其实就是无力回天,人生永远摆脱不了命运的摆布,希腊悲剧背后隐藏的永恒主角就是命运。

老子的哲学通透和悲观也是来源于这种宇宙观,宇宙观有了才有世界观、人生观、艺术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命运和悲观面前可以有许多选择,宗教、艺术、理性、乐观,都有大量的人文传统。儒家的“存而不论”也是一种态度,领袖的艺术讲话,“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都算,伦理、政治、工具可以谋生,存活,但是产生不了伟大的艺术。

一个老人,从少年就痴心艺术,志趣高雅,渴望周游世界,却逢闭关锁国文革乱世,几度囹圄,作品尽焚,年过花甲孤身一人飘零美国,这根艺术脊梁支撑他达观,认命,不屈,耐住孤独,痴心不改地创作“看不懂的““毫无用处的诗歌”(陈丹青语)。现在喜欢他的作品的人越来越多,我爱他的作品,爱他的小宇宙。

印象二,通透不隔。这种通透是透过自身多年涵养成的艺术体系和格调返观世界文学、艺术、宗教的重新整理、对比、评估、杂糅、为我所用的境界,艺术的品质和格调是唯一的标准。在他的体系里艺术性是作品存世的最重要的原因。因为艺术性,圣经作为文学作品占据重要篇幅,也源自少年时书信长达三年的探讨圣经文学性的经历。这种通透使整部书遍布古今中外艺术比较的珠玑,犹如漫步遍布珠贝的沙滩。用梁文道的话说,是“金句纷披”,句子捞出来就兀自燃烧起来。这就是见识,是披肝沥胆的认知。这种境界需要博学,但不是博学能够带来的。熔炼这见识的是头脑、心肠、才能、阅历,这一套也是他返观别人见识的认知坐标。

印象三,孤独的艺术老人。我的观感:几乎可以说孤独得只有艺术了。不知陈丹青是否有这个感觉。16岁因家庭特殊的原因遍览古今中外文学、艺术、宗教书籍,之后的阅读和创作都是在回忆,童年少年被艺术充满了。少年的异性笔友三年热烈交流的内容主要是旧约和新约的文学性,青春的风花雪月啊。然后是中国不断的运动、斗争,身陷囹圄,灭顶而来的除了孤独更是痛苦,仿佛陷入不知何时散场的悲剧。在书中他多次表达过向往外面的世界,就象他喜爱的艺术家们前往大都市流亡和生活。年过半百,终于逃亡美国,谋生之余陪伴的只有艺术,孤独到只要遇到稍可沟通的对象,即滔滔不绝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理论,可以聊上一天而不知对方的来历、背景,所有的性情、思维都献给了艺术。

陈丹青回忆木心常用的话语是:他是“玩真的”。这是木心的自述:献身艺术“牺牲功利,牺牲爱情,背叛政治,得到艺术,真的要牺牲”,“小细节上更难,要在一秒一秒消失的光阴中,保持艺术家风度,决不让步”,我想我理解了这“玩真的”是什么,这孤独就是一种代价。艺术涵养了他的浩然之气,从宇宙观到艺术观的脊梁支撑了一个艺术家立体的存在。“存而不论“的生活是取巧的,不会“真的”去什么,除了生存和占有,是生存技巧熟练而不知生命为何物的物种。

写到这儿想起了屈原列传中的一段“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艺术家的孤独总是相似的。屈原、耶稣、尼采、梵高、托尔斯泰、司马迁、陶渊明。

一种印象就留下了,风一样刮过,感觉历久弥新,一秒一秒的时间总在过去,这分秒记录给你,我的艺术家木心。

文学回忆录读书心得600字左右篇二

两大本的《文学回忆录》终于读完了,长长舒一口气,我像走完了一场文学征途,内心思绪不已。

这里既有木心这样的高人,也有陈丹青这样的幸运儿,此刻我多向往自己也有机会围坐木心先生身旁,听他畅谈文学史,若如此,此身定不负遗憾!但我依然能想象他们当年的情景,七八人围坐客厅,先生开讲,古今中外,信手拈来,堪比孔子讲学,千载之下令人神往。

我以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身份对此殊多羡慕,可惜自己连出国这个基本条件都无法办到。我在心里抱怨这个党、这个政府,说一套做一套,流氓十足;但与此同时,脑海里闪出书中的那句话“在你身上克服这个时代”,我实在佩服木心、陈丹青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冲破高墙,呼吸这个时代本该有的自由空气。而我呢,想得多,做得少,思想的`巨人算不上,但行动的矮子确实十足。

回思自己,好好看书也已好几年,与木心和文学史上的那些巨人根本是没法比的,但自己对文学的一片热爱之心还是有的;我虽没那份才气和侍奉文学坚毅,但细水长流、点点滴滴的爱好也还是有的;读书,唯求一“乐”字,陶潜“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以此为知己。

骨子里我是一个不愿放弃世俗享受又想以读书为乐、偶尔风雅一下的这么一个人,木心的侍奉艺术我做不到,那份才智与意志我也没有,但我从书中看到了一个文学大师的形象,他的丰采令我倾倒,我能做的就是在有时拿起书本时,能想到有这么一位先生,然后就可以安心踏实的继续读下去!

文学回忆录读书心得600字左右篇三

“腹有诗书气自华”,才华究竟是天赋,还是后天习得?才华如流水,水无源则必枯竭,难道真有可以供人一辈子流淌的泉源?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若要才华横溢,必有源头活水,那么源头活水究竟从何而来呢?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读书。我不知道木心先生究竟读了多少书,但是《文学回忆录》中流溢的才华显示,他读过的书是非常多的,只有汗牛充栋才能成就学富五车。那么究竟该怎么读书呢?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木心先生提供了两种境界,一种是有选择性的读,另一种是开卷有益。有选择性的读书,是为了构建起初步的框架,而性质相近的东西更容易建起框架;开卷有益时,则是对自己的框架进行装饰与加工,是一个精雕细琢的过程。我觉得这种思路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一开始接触的东西太多太杂,最终可能迷失掉自我,没有了自我,读再多的书又有什么用呢?如果已经有了自我,却坚守自我,不涉及其他内容,早晚得变成一个老顽固,被时代所抛弃。因此,可以说读书其实可以大致分为两大阶段——发现自我,和充盈自我。

但是,这个逻辑,似乎只适合天生好读书者,或者已经具备读书习惯的人,对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而言,这两种境界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我想在这两个环节之前加一个环节——激发读书兴趣。身处信息时代,书的替代品层出不穷——电视、网络、手机,都有取代书的野心,他们可以提供更多的视听效果,满足人的感官享受,甚至设置身临其境的情境,轻而易举地将受众置身其中。这种体验很能吸引人,与此同时这种体验变得更加直观,甚至是仅仅停留在感官刺激的层面,很难激发思考,很难获得更深层次的交流。并且应接不暇的视觉冲击,也不会给人留下太多思考,甚至感动的时间,以至于大多数情绪都无法沉淀下来,不能真正给人心灵以启发和震撼。但是追求这种经历的人也在急剧减少,都被简单的感官刺激所吸引和欺骗,沉浸在短暂而轻薄的感触之中。因此,激发读书兴趣成为一个越来越有必要的环节。

那么究竟该如何激发读书兴趣呢?如果从小就培养,似乎不是一件难事。更困难的挑战是,如何将那些沉浸在多媒体陷阱之中的人,拉回书中。一个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禁一切电子产品,但是这种方法实施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再说选择电子产品,也是人们自愿自由的选择结果,强力的干涉可能会引起不明所以的反抗,并且如果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唯利是图之徒利用,必然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另一个我觉得可行的办法是有组织地读书,简单的说就是以读书会的形式进行,这样做的好处是以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替代禁令,以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代替强制干预——找一群有读书意愿的人,通过协商产生一些有利于读书的基本要求,相互监督,逐步回归到读书的环境与氛围中。通过感情的滋养,促使人养成读书的习惯,重新激活思维,开启深度思维的历程。

这可以说是读书的三个环节,也可以说是读书的三个境界,如果这三重功夫都修的圆满,则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第四个环节——才华横溢。不管胸有多开阔,心有多大气,人作为才的容器,总有装满的一天,满了自然就溢出来。当一个人溢出了满地的才华,自然会光彩照人,想掩盖也难。当然,容器也有大小之分,因此只要在坚持输送活水,就不要担心没有横溢的一天。那些读了很多书却没有膨胀感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容器,如果有一天开始溢出来了,就有可能成为江河湖海,而不仅仅是山野小流,并且滔滔不绝,让人叹为观止。

箫爻。

风雨书桌。

文学回忆录读书心得600字左右篇四

我曾经读过一本名为《艺伎回忆录》的书,这是一本真实的回忆录,记录了作者生活在日本艺伎界的经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艺伎们坚韧、执着的精神和他们追求美的热情。这本书不仅给我带来了一场精神上的旅行,也让我对于艺伎这个特殊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接下来,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讲述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和心得体会。

首先,这本书让我了解了艺伎的培养流程和她们的辛苦。艺伎并不是天生就可以成为的,而是需要经历长期的练习和培训。作者在书中详细描述了艺伎的培训过程,从小女孩起就接受各种艺术和礼仪的训练。她们须穿着特定的衣服、化特定的妆,还要学习如何与客人交流和娱乐。这些训练需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并且一丝不苟地完成。这种坚持和奉献精神令我深感敬佩。艺伎们并不简单地追求面子,而是在艰苦的训练和特定环境下努力掌握技艺,这种专业精神让我深受触动。

其次,艺伎回忆录也展现了艺伎的优雅和细腻。艺伎的舞姿优美,仪态高贵,还有独特的音乐和表演方式。通过描述艺伎的表演场景,作者使我仿佛亲身置身其中。艺伎们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融入到歌舞中,通过各种面目和行动展示出来。她们将每一个表演都当做是艺术的表达,无论是与客人的互动还是独自的舞蹈,她们都追求完美。在她们面对困难时,依然能保持优雅和微笑。我被艺伎们的独特魅力所打动,深深地敬佩她们的职业操守和才华。

第三,这本书也让我对日本传统文化有了更多了解。艺伎是日本独特文化的代表之一,她们将传统的日本艺术形式发扬光大,并且传承了几百年的历史。她们不仅演绎艺术作品,还通过与客人的互动和交流,传递着日本文化的深厚内涵。艺伎们穿着华丽的和服,化着精致的妆容,每一处都充满了古老的风韵。通过读这本书,我对于日本传统艺术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更加尊重和欣赏日本这个美丽的国家。

第四,艺伎回忆录也给予了我对传统职业的反思。在这个快节奏和现代化的社会,很多传统职业因为缺乏创新和迎合市场而渐渐边缘化。然而,艺伎是一种千年传统的职业,虽然在现代社会并不被大众所需要,但她们坚持了下来。艺伎们通过积极地调整和改革,使得这个古老的职业能够存活下来。这使我想起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我也应该不断地学习、进步,才能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

最后,这本书也启发了我对美的追求。艺伎通过她们的外表、表演和举止展示着美,同时也追求着内心的美。她们坚信美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生活态度。通过艺伎回忆录的阅读,我开始意识到美不仅存在于艺术中,也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一片清晨的阳光、一杯香浓的咖啡,还是一本感人的书籍,都是美的体现。我希望通过更加细腻地感受和体验生活,能够找到更多的美,并且将自己独特的美展示出来。

总而言之,《艺伎回忆录》这本书让我对艺伎和日本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艺伎们坚韧、执着的精神和对美的追求给予了我很多的启发和反思。这本书使我更加珍惜传统文化,并且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追求。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体验,就能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找到美,并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

文学回忆录读书心得600字左右篇五

祥子,一个善良淳朴,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的人。他是一个普通的车夫,却不安于现状,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买上属于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

看了《夏洛的网》这本书,让我十分感动,还有几次我掉下了感动的眼泪。这本书主要讲了一只落脚猪威尔伯本来快要成为人们的美食。在谷仓里它认识了蜘蛛夏洛,夏洛为了营救它,连续两天两夜没睡觉,因为它要在网上写夸威尔伯的词语。后来,威尔伯得救并出名了。夏洛就累死了!第二春天时,威尔伯又想起夏洛,一个曾经帮助过它的蜘蛛。讲到这你们一定流泪了吧!我相信这个故事一定让你感动万分!是啊!蜘蛛夏洛和小猪威尔伯的故事,让千万人落泪。

文学回忆录读书心得600字左右篇六

打开图书的扉页,脑海中便浮现出梅教授和蔼可亲的笑容,以及那娓娓道来的似小桥流水般平和惬意的讲述。

本书提到了77个经典的图画书故事,梅教授对每个故事都发表了自己独到而经典的解读。很惭愧,这些故事我只读过一小部分,而且对于故事的理解也仅限于表面,在给孩子们讲述时也是蜻蜓点水,照本宣科。有时自己也想思考:“这个故事是不是还有更深刻的内容呢?它还想向我们传达一种什么思想呢?”但是好像总是寻找不到答案,所以渐渐的我也对图画书失去了原有的兴趣。

这些天,当我读过梅教授的《阅读儿童文学》之后,我才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平时被我忽略的图画书中竟有着如此丰富、精彩的生活,这些生活无处不影响着、改变着孩子们,从而让他们更加的热爱生活、珍惜生活。

让我印象颇深的是,此书中梅教授解读的《爷爷一定有办法》。这个故事在大班上学期的教材中也有,配合图画书来讲解,孩子们非常喜欢。在听完故事后,老师按照惯例又进行了总结,如废旧物的利用啊,发展创造力啊,培养环保意识啊等等,这个故事就算完成了。而在梅教授的解读中,这可是一个非常奇妙的故事啊。

这本书写的不仅仅是爷爷。如果约瑟同意把又破又旧的毯子丢了,而不是拽住了不放,那么爷爷有办法又有什么用?毯子就没有机会在爷爷的手中变成外套,直到渐渐地变成纽扣。故事写了约瑟的爱惜。写了一个孩子对于长辈的礼物和爱的珍视,这不是很多孩子都有的感情。恰好是孩子的幼稚,他们会没有珍惜的意识,一条“毯子”被扔弃是童年很惯见的事,直到中年和晚年才悔惜,可是“毯子”不可能回来。品味着这些话,我被梅教授的'独特见解深深折服。而这样一个珍贵的教育契机,却被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忽视掉了。

梅教授还提醒我们,在和孩子们分享这个精彩、奇妙的故事时,一定别放弃了欣赏每一幅图里的普普通通的温暖生活,屋里的情景、街上的快乐,很多的眼神、很多的笑容。看见了约瑟的小妹妹了吗?他还有一个小妹妹呢。看见面包圈和那张开了嘴巴在说话的鹦鹉了吗?它们是这个社区里的每天的声音和快乐,是孩子们每天的太阳光和一辈子的惦念。看见屋顶上最朴实的瓦片和路上最经走磨的石头了吗?它们不声不响地许多年地保护了温暖,别处的人喜悦地走进这里,也把这里的希望带去天下。他们(它们)是这个故事的环境,也是这个故事的原因,要不,这样的奇妙故事就不会得在这儿出现了。

梅教授说:“我们都是点灯人!”,其实他就是一位最好的点灯人,点亮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心灵之火,还有我们教师和所有关心孩子的人。我想这就是梅教授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我们所有教师的最亲切的希望。这样的希望是送给老师最真诚的祝福,也是送给孩子最精美的礼物。这是一本凝聚着深情和智慧的书,希望作为老师的我们,能把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我们也能把它带给孩子。

轻轻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我暗下决心:从现在开始,梳理那些曾经读过的儿童文学名著,静下心来品读那些还没有读过的图画故事,做好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点灯人”。

文学回忆录读书心得600字左右篇七

艺伎回忆录是一本让人陶醉的书籍,在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许多,收获了很多。本文将以五段式方式,从书中所描绘的精彩故事、文化碰撞与自我成长等方面,来分享我对这本书的心得体会。

艺伎回忆录是一本令人着迷的书籍,书中穿插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作者通过自己在京都艺伎界的亲身经历,以及与其他艺伎之间的交往,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又充满魅力的艺伎世界。我被作者所描绘的独特风格和精心准备的演出所打动。所有艺伎的努力和热情都为了成为最好的艺伎,她们的表演和美丽令人陶醉。在这些精彩故事中,我看到了作者对艺伎这个行业的眷恋和赞美,也更加明白了艺伎的独特价值所在。

第二段:文化碰撞与融合。

在艺伎回忆录中,我感受到了文化碰撞与融合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书中描述了日本的传统艺术形式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作者将自己介绍给外国游客,并且参与西方社交活动的描写中,展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同时也带来了难以预料的后果。这种文化碰撞,既让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播和保留,又带来了新的思想和艺术风格。艺伎们认识到这一点,并努力适应变化,保留并发扬自己的传统文化。

第三段:压力与挑战下的自我成长。

在压力与挑战中,人们能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艺伎回忆录中,我看到了作者在压力和挑战下的自我成长。艺伎这个职业是非常严苛的,要求艺伎们不仅要具备出色的表演技巧,更要具备优雅的举止和修养。书中描写了作者如何通过艰苦的训练和不断的努力,把自己从一个平凡的女孩变成一名出色的艺伎的过程。她克服了自卑和困难,学习和成长,并最终取得了成功。这给我启示,无论面对何种压力和挑战,只要肯努力,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四段:艺伎作为女性的独特处境。

艺伎回忆录中,作者也详细描写了艺伎这个职业对女性的独特处境。艺伎是一种出色的表演艺术形式,但同时也是一种充满了性别歧视和偏见的职业。艺伎必须要经历长时间的培训和准备,并且要经受环境和社会的压力。然而,艺伎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战胜了这些困难,并最终获得了成功和尊重。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更加意识到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益,并努力争取平等和公正。

第五段:对艺伎传统的思考与欣赏。

阅读艺伎回忆录,我不仅加深了对艺伎这个职业的了解,也对艺伎传统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和欣赏。艺伎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艺伎们把自己看作是艺术家和文化传承者,通过表演和传统仪式,将古老的艺术形式传承下来。他们对艺术和美的追求,以及对自身职业的执着和敬业精神,令我深感敬佩。通过阅读艺伎回忆录,我更加明白了艺伎的意义和价值,并对其传统形式产生了更深的欣赏和喜爱。

总结:艺伎回忆录是一本令人陶醉的书,通过精彩的故事、文化碰撞与自我成长等方面,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又充满魅力的艺伎世界。这本书不仅让我感受到了艺伎的美丽与神秘,也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益。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艺伎的传统和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欣赏,也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总之,艺伎回忆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思考,它是一本值得每个人阅读的精彩之作。

文学回忆录读书心得600字左右篇八

闲来无事,偶抄一本,不知不觉便入迷。这便是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它拥有一股深深的吸引力,不容你抗拒。来自:作文大全《朝花夕拾》可以说是我看过所有散文集中最好的一本,十篇故事,篇篇精彩。我能看到,书中的灿烂如朝阳的金色和斑驳若残影的黑色,当不安和战乱席卷了那个年代,当黑暗和残忍吞噬了那个空间,人们在战栗,在哭泣,在背井离乡,在无助的祈祷!

祈祷他们可以拥有一点可怜的抚慰!

在这个时候,那些平常口口声声说爱民,亲民的官呢?那些大腹便便走街串巷的富翁呢?虚伪的面容不能掩饰心里的丑恶,鲁迅先生看透了这点,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受到倍加迫害,在悲哀的阴影下,鲁迅先生用笔点燃了那一丝光芒,使更多迷途的灵魂找到自己该走的、正确的道路,那就是——革命!

在那个时候,人们拿起武器,脱掉羊的皮毛,向企图夺走中国这片广阔土地的侵略者,露出了他们不屈的心!

“这时我不愿意想到目前;于是回忆在心里出土了。”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停留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在《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先生以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孩子的视点,叙述了这沉闷的一切。

百草园是少年鲁迅的乐园,百草园里长着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有在树叶里长吟鸣蝉,有伏在菜花上的肥胖黄蜂,有忽然从草间直窜云霄里去轻捷的叫天子。在园子里的少年鲁迅经常搬来凳子,爬上大树,在树叉上坐下,寻找着鸟蛋,大人来了,他又到草丛里去趴着,在青草的掩护下与大人捉迷藏。冬天,下了雪,他又会照着闰土爹的方法,玩雪和捕鸟,无奈,每次所捕得的鸟少之又少。但是,美好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年少的他,被父母送到了私塾去,是因为什么鲁迅不知道,他知道的,只有他将跟他那些可爱的花鸟鱼虫说“ade!”就这样开始了他乏味的私塾生活,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要他读的书越来越多,对对子也从三言渐渐加到了七言,少年鲁迅的心里未免有些愤愤不平,本来我应该在树荫底下大口吃西瓜的,现在却坐在这间大牢笼里,读那些长的细胳膊细腿,让人一看就烦的课文?!

于是,为了填满他自己的心里不平,于是想方设法的钻空子,找时机,以便能出去折腊梅、寻蝉蜕、玩甲套、描绣像,但玩不了多长时间,就被先生用眼睛给瞪回来了。然后在牢笼里继续念书。这简直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把本应该玩耍的孩童送到牢笼里去读书,用那些陈词滥调来消磨孩子们的天性!

难道家长们都认为家里出来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是一件可喜可贺事吗?难道家长们都认为他们是学习的机器吗?儿童时代已经远去,留在他们心里的只有深深的遗憾,难道这种结果是做父母所想要的结果吗?!

坐在那里,看着头顶上不知被缩小了多少倍的天空,孩子们心里怎么想?他们可能会嘲笑自己,“呐,我可真像只青蛙,井底之蛙。”也可能会愤怒“我不是呆在笼子里的鸟!

”可没办法,自古有道“父命难为”或“母命难为”就算是再不情愿,也得硬着头皮读,所有的孩子都渴望自由,过分的束缚,只能让他们变得痛苦不堪,超过他们所能承受的负荷而已。

所以,请给他们点自由,然他们做回真正的自己。

当迷雾笼罩了这片土地,将本该正确的事情扭曲。

所有的所有,一切的一切······那一刻,我听见了鲁迅先生心里的声音,“中国,醒来吧·······”

文学回忆录读书心得600字左右篇九

爸爸去世的前一天,我坐在床边给他切小西瓜吃,他呆呆的看着医院的天花板问我,你说我这病是不是越来越严重了啊。我说没有啊,会好的。他笑笑没有再说话。

医院十五层的肿瘤科是我的噩梦,也是我无比怀念的地方。那年我搜索了好多关于肿瘤的资料,也在无意中看到过这本书的名字,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期待有时间能把这本书读一读,今年终于找到机会,也算是一种缘分吧。

本书由一个病人入院展开故事情节,按着时间的顺序一点点的开枝散叶,同一所医院,不同的生命和思想,不同的结局。

“我不会得癌症的”

即使被送入了癌症楼,病人还是相信这个病房里,只有自己是因为其他病房没有床位才不得不住进这里的。有人会说这么明显的事情,患者自己会猜不到吗?应该可以猜到的,只是不愿往那方面去想,宁愿自己欺骗自己。我家当时也是这么对我爸爸说的,爸爸自己也从来没有问过我们他得了什么病。

俄国免费医疗,医生不主张把癌症病人的真实情况告诉患者,包括书中的肿瘤医生,得知自己患了癌症之后选择不看自己的病片子。人们没有能力选择如何生,也很少有人能选择自己如何死。

“没有人谈论病情”

癌症楼里很少有人会谈论病情,甚至听到别人来告知哪位病人又去世了的消息会很生气。病痛已经够折磨人的了,病人不再想听任何不好的消息,癌症病房最可怕的地方不是病有多严重,而是死气沉沉的看不到希望。

人们沉默的为自己的病情担忧,液体一瓶一瓶的输进身体里,一个疗程又一个疗程,身体一点好转的迹象都没有,肿瘤越来越严重了,身体越来越虚弱。每个人都谨小慎微的过着日子,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跌进深渊里再也出不来了。

“找些偏方吧”

当正规途径走不通的时候,人们就开始想其他办法了,原来俄国人也相信偏方。吃点什么油,弄点蟾蜍,这些大多数人一听就知道是骗人的东西,在绝症患者中总能得手,书中只是列举了一些不靠谱的偏方,我身边见到的却是医疗骗子,他们利用患者与家属的无助发财致富。

他们屡屡得手,因为他们在全世界都掐灭了希望之火的时候,能在语言上给患者和家属希望,人们心甘情愿的往火坑里跳。这些医疗骗子中国有,外国有,以前有,以后也一直会有。

“虽然生病了,但生活还在继续”

病房是一个小的世界,里面有形形色色的人。有人抱着厚厚的书本思考人生的意义,有人担忧着外面的战争和自己的身份,有人埋怨医疗环境,也有人和护士或者病友谈谈恋爱。虽然曾经互不相识,人或轨迹也完全不同,但是癌症把他们变成了同样的人,他们有时候因为噪音想和对方打一架,有时候又因为他们的痛苦而难受。看着病友出院了,既开心又嫉妒;看着有人去世了,即庆幸又担忧。

希望这次治疗能有一点点的作用吧,只要不再严重就好。

希望可以舒舒服服的喘口气吧,希望能没有疼痛的.舒舒服服的呆一会儿。

多读写书吧,病好了可以上个大学,学个喜欢的专业。

多攒点钱吧,病好了找一个可爱的姑娘,再也不做光棍了。

学点手艺吧,截肢了以后也得养活自己。

但愿不再有战争吧,也不再有监禁和流放吧,从今以后我们再也不想要仇恨了,我们只想相爱啊。

“尘归尘,土归土”

书的结尾,有人离开了,也有人痊愈了,有人继续在医院治疗。复古者阅读声好像还在,老长官的埋怨声好像也在,小姑娘埋怨她再也不能穿比基尼的哭声好像也还在。

病房里,病床上,每一个患者的心里面都有狂躁的挣扎和卑微的祈求。而只要有癌症,这些痛苦和呻吟就永远都在。

也许会好起来的吧,也许永远都不会好了。

怎么办呢,生命并不总是愉快,却还是舍不得走。

这些都随着小说的结束而暂时离去了,就像我们生活中许多回不去的过往一样。

愿大家都有健康的身体。

文学回忆录读书心得600字左右篇十

《儿童文学》是一本让人走进去就不想出来的书。

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儿童文学》。我和往常一样来到姐姐家,姐姐在看一本书,我走近一看,原来是《儿童文学》。我便问姐姐:姐姐,这是你订的《儿童文学》吗?嗯!怎麽了?姐姐头也不抬的说。能借我一本吗?可以呀!你喜欢看就拿去。我高兴地跑到书柜旁,寻找着《儿童文学》。

没过一会儿,我眼前一亮,看到了一本盼望已久的《儿童文学》,我迫不及待的拿起书,津津有味的看起来。结果,妈妈叫我回家,叫了8声我都没理她。一会儿妈妈急匆匆赶来,对我说:你干什麽呢?我叫了你8声你都不理我。啊!对不起!我没有听见。我不好意思的说。

从此,《儿童文学》就成了我就好的朋友,陪伴我走到了今天。

如果说,编辑们是《儿童文学》的母亲,那麽我就好比是《儿童文学》的一个远方表姐,在远方默默的注视着《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从精短小说征文大赛到中篇小说擂台赛,从文学大观园到幻想文学、诗路花雨,从读者来信摘编到读者来信选登,从《儿童文学》到兄弟《儿童文学选萃》,我也在《儿童文学》的熏陶下一步步走向成熟。

自从认识了《儿童文学》,我的作文成绩越来越好。

《儿童文学》教我很多知识,以后还会叫我更多的知识。

文学回忆录读书心得600字左右篇十一

也许还在为写心得体会所烦恼,拿起笔却不知道怎么下笔,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看些范文,一定对您有帮助,下面《》由心得体会频道为您提供。

百分之九十九的烦恼不会发生。这句话你相信吗?我犹犹豫豫的,半信半疑。

又一期的'《读者》里,就有一篇这样的文章,题目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烦恼不会发生》,它用一个个鲜明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好神奇耶!

我做了一个实验,写下了3个烦恼,果然,一个也没发生,实在太令我吃惊了。你一定不信,我看你可以试试。

文学回忆录读书心得600字左右篇十二

偶然知道了木心这个人,木心在大陆好像没有什么名气,但在港台的读者中早已闻名。在网上看了木心追思会的视频后,就买了他的几本书。他的《文学回忆录》一书,读起来真的令人爱不释手。

《文学回忆录》本来是讲文学史的,但看了这本书后,才知道文学史可以用他这样的方式来讲,和一般学院派的文学史截然不同。他讲的文学史完全是自己的观点,是自己对文学史上杰出的作者及他们的作品的理解和看法。虽然他讲的课带有浓重的个人观点,但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他的观点更加鲜明,更有味道。其实,对文学作品及作者的理解和看法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何止是文学作品,对所以的社会现象也应该是这样。

这本书对文学史实的罗列用了最为精简的语言,而这正是和其它文学史最大的区别,大量的篇幅是在阐述作者的精彩见解和对文学深沉的热爱。书中最为精彩的是作者时不时迸发出的对人生和艺术的独到见解,真是妙语连珠,处处看到作者思想的闪光点,读起来让人时不时发出会心一笑,时不时又陷入深深的思考,读这样的书真是一种享受。

《文学回忆录》与其说是在讲文学史,还不如说是在讲人生哲学,书中处处渗透着作者的人生哲学,书中的精彩警句随处可见,其观点之鲜明,见解之深刻让人佩服。

木心的一生有一定的传奇色彩。他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使他选择过着非同常人的生活,他一生没有结婚,而是选择和艺术为伴,并陶醉其中。他的一生虽然坎坷,但我相信他一定觉得生活得很幸福。书中用了福楼拜的一句话:“艺术广大已极,足以占有一个人。”,这句话是对木心先生一生最好的概括。

文学回忆录读书心得600字左右篇十三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关于木心和《文学回忆录》的介绍,便在jd上买了一套。很快收到两本书,书的封面是精装的,两本书都很厚,封面颜色一本是浅黄,一本是深黄,不是通常的文学类书籍的封面设计,看上去有点怪异。

看了陈丹青写的小引和梁文道写的类似序言的文章《文学,局外人的回忆》,大概对这本书产生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有所了解,对木心的人生历程也有初步的触及。

看完目录,林林总总,古今中外,主题涉猎很广泛。迫不急待进入正文阅读,一开始介绍希腊古罗马神话和史诗部分,希腊诸神的名字读起来拗口,也难以记忆,读起来有点枯燥,但越往后读就越觉得有趣味。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也让我自觉所读的外国文学书籍还是冰山一角,要补的课很多,要读的书也很多,但人生苦短,书海无涯,只能是有选择地去阅读一些。

读木心讲述的`《文学回忆录》,还是很有意思的,木心博览群书,口若悬河,再加上有那么一点目空一切、睥睨天下的感觉。但他的评价有什么是有独到见解,而且是真诚的,并不做作。他做导师应该也是有人格魅力的,如果能听他亲自讲课,一定更有意思。

利用不到两周的晚上时间,认真读完木心讲述并由陈丹青笔记整理的《文学回忆录》上下两册,意犹未尽,打算有时间再读读他的几部散文集子,希望能有更多的收获。

一个挚爱文学的人,虽然一生历经磨难,然而把他的毕生献给文学和艺术,活成了一个精神上的贵族。不论是中年出走美国,还是晚年回归故土,他有他的理由,也有他的选择,他是一个自尊和让人尊敬的人,后来者应该给与理解和尊重,虽然内心强大的他未必在意这些。

有尊严地活着,对普通人是一件难事,对一个有士大夫情怀的文人更是一件难事,但后者更能对自己的精神追求契而不舍,为之付出毕生而在所不惜。

木铎有心,清音万里。高贵的心灵和优秀的作品不会被千山万水所阻隔,也不会被时间长河所湮没,终会发出其璀璨的光芒,照耀后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