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中学生爱国的事迹(通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14:51:48 页码:9
最新中学生爱国的事迹(通用11篇)
2023-11-26 14:51:48    小编:夜紫

学习过程中的挑战和收获,都可以在总结中呈现。在写总结时,可以采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重点整合出来。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

中学生爱国的事迹篇一

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型的,有先天的,有后天的,千姿百态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故事,也是一个造型,一个令人永远不能忘记的特殊造型,一个人民教师用血肉之躯搭建起来的造型。故事发生在5月12日。

5月13日22时12分当搜救人员从教学楼坍塌的废墟中搬走压在他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所有的抢险人员都落泪了。“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他说,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是他这一生永远忘不掉的。

谭千秋老师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他用自己的英雄壮举,诠释了什么是为人师表;他在那突发灾难来临时的瞬间造型,树起了一座在人们心中永不倒塌的丰碑!我相信,大灾之后有大爱,大爱之后是大福!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样一位值得敬爱的老师,记住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记住这样一段刻骨铭心历史,记住这样一个永恒的造型。

中学生爱国的事迹篇二

20xx年11月,谢海华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谢海华与妻子结婚30载,撑起妻子病痛的人生,以爱之名诠释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29年前,23岁的湖南农民谢芳与入室盗窃歹徒搏斗,身中9刀,落下残疾。刚刚从部队复员回家的谢海华,经人介绍与谢芳订婚。面对谢芳日益严重的后遗症,谢海华仍选择了与她结婚。近28年来,谢海华一直悉心照顾妻子,每天早上6时准时起床做饭,帮妻子穿衣服、洗漱,端屎把尿,一日三餐把饭菜送到床头喂她吃……这些事,谢海华一做就是29年。对于谢芳来说,谢海华就是她的手和脚,“没有他,我活不到今天。”

1988年10月,谢海华与谢芳完婚。没多久,他们的儿子出生了。不幸的是,谢芳的身体每况愈下,手脚韧带和肌肉开始不断萎缩,不久便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妻子卧病在床,儿子嗷嗷待哺,家庭重担都落在谢海华一个人身上。谢海华认真学做家务活,洗衣、打扫、炒菜、熬药,帮妻子梳洗按摩、端屎把尿,抚养教育儿子……这些事,谢海华一做就是29年。

为了照顾妻子、孩子,谢海华不敢远行,只能守着家里的田地勉强维持生活。为给妻子凑钱治病,谢海华变卖粮食,拉下脸面向亲朋好友挨家借钱,平时只吃辣椒和青菜,若没有客人来,一年都吃不上几块肉。为了治好谢芳的.病,谢海华找来一辆独轮土车,推着妻子四处求医,中西医看了个遍,病情却丝毫未见好转。谢芳有时会灰心泄气,不忍拖累谢海华,谢海华总是给予妻子最灿烂的笑容,鼓励她、开导她。

20xx年,谢芳面临子宫和卵巢切除手术,她要求放弃治疗。谢海华抱着妻子,一句一句地安慰道:“一切都会好的,我会一直陪着你,我们都要坚持下去,坚持才有希望。”在丈夫的鼓励下,谢芳继续治疗。

谢海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替妻子优先考虑。为了让妻子住得舒服,他把家里的茅草土砖屋改建成简单的毛坯房,后又建起了厨房和杂屋。

苦的时候,谢海华也躲在被子里哭过,但他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谢芳感激地对丈夫说:“我勇敢了一次,你却勇敢了一生!”

20xx年11月,谢芳夫妇在政府安排下入住了敬老院。谢海华也在敬老院当起了保安,家庭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观。抱着感恩的心,谢海华利用当兵时学会的理发手艺,免费为敬老院老人理发,还热心地做一些水暖、电工、勤杂、园艺等杂务。

中学生爱国的事迹篇三

茅以升(1896-1989)江苏镇江人。早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科学校。19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并获得该校授予的“斐蒂士”研究奖章。1922年应聘东南大学教授兼工科主任。1924年任北洋大学教授、工学院院长。1942年任杭州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建国后,先后出任中国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校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1955年6月,被聘为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并当选为、副主任。还荣获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979年获美国卡尼基——梅隆大学授予的“卓越校友”奖章。

从小得到的启示。

南京秦淮河上,有座文德桥,这里是夫子庙古代最繁华的地方。

自清末以来,秦淮河上每年端午节都要划龙船,看龙舟竞渡。

有一年端午节的前一天,几个小朋友来茅家邀约以升次日同到秦淮河去看龙舟竞渡。不巧的是,第二天以升的胃疼得厉害,不能去了。只好相约着,请他们看完以后,再把如何赛龙舟的情况告诉他。

大人小孩,都穿戴得整整齐齐,鲜美亮丽,大家都想占据一个能看得清楚的地方,能站到文德桥上,便是最理想的选择。

当龙舟从文德桥下划过时,一时间,数百人拥向文德桥。忽听哗啦啦一声响,桥塌了,许多人都摔到桥下去了。文德桥原本是一座比较古老的桥,年久失修,突然遇到挤压,便倒塌了。有些识水性的人连忙下水救人,赛龙舟的人也放弃了竞赛,参加救援,这是出于人们预料之外的重大事故,经小朋友们的逼真描述,让以升心情非常激动。小朋友离开后,他平躺在床上,浮想联翩,心中暗暗下定决心:将来我要学习造桥,要造出千万人踩不坏,挤不塌,踏不断的桥,甚至让汽车,火车从上面通过也无妨。

后来,茅以升决定学土木工程,特别是学造桥,这从小立下的志愿,终身为之奋斗,并立下丰功伟绩的,不能不说是文德桥倒塌的启发。

自炸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既高又长的铁路、公路和行人三用两层大桥。1933年8月,茅以升授命来到杭州,为祖国建造新桥,出谋献策,绘图制件是他多年的心愿。钱塘江古称“无底”,就是说钱塘江水深,流沙厚,变迁莫测,江面水流汹涌,波涛险恶,冲刷力大;加之建桥经费有限,施工期限急迫,因此,必须把能同时动工的工程,上下有关的工程,配套联成“系统工程”同时动手,一气呵成。茅以升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工程技术人员和建桥工人的集体智慧,势如破竹地解决一道道难题。如每一个桥墩下要打160根桩,9个桥墩就要打1440根桩,若用老办法汽锤打,一天只能打1-2根,后来他们采用“射水法”,一昼夜可以打30根,从而提高了工效。又如运用“汽压沉箱法”建造桥墩,将钢筋水泥制成重达600吨的箱子,准确地放在已打进泥沙里头的木桩上,沉箱下落时筑墩身,墩身完毕后架钢梁,上下并进,日夜施工,终于如期完成我国造桥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工程。从此,他的名字和一座座大桥一起留在了祖国各地。1955年到1957年期间,茅以升又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在建桥的两年半时间里,茅以升没有星期天,没有假期,为了监督工程的进程,以身作则,经常同工人在一起,甚至通过沉箱下水去实地调查,以便及时修正施工规划方案。一次,他下到水深30多公尺的沉箱里,正好日机空袭,关闭电源,只好和工人一起呆在箱子里。虽然大家很沉着,但当时还弄不清是什么原因。待升到水面以后,才知道原来是空袭的缘故。后来,茅以升回忆当时情景时说:“在水下的处境,真是永久难忘!那位管电气闸门,坚守岗位的工人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

1937年9月26日,火车象巨龙般驰过钱塘江大桥。公路桥是11月17日通车的。“人们可以双脚跨过钱塘江了!”真是万人空巷,额手称庆!然而日寇入侵,战火已经蔓延至浙江,黑暗象笼纱似的把钱塘江桥两岸蒙住,难道经过千辛万苦造好的桥,留下给敌人利用?不能,绝不能!茅以升涔着一双泪眼,望着钱塘江桥,口中念念有词:

斗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

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

“钱塘江桥”四字的偏旁为金土水木,按五行说的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时“缺火”。

中学生爱国的事迹篇四

许多人都熟悉作为中国共产党党歌的《国际歌》,而最早将它翻译成中文并附上简谱的,就是瞿秋白。他从一介书生成长为革命领袖,并曾主持“八七”会议,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在中国30年代的左翼文化运动中,也留下了他的英名。

瞿秋白有三个大名,一是瞿爽,二是瞿霜,最后由“霜”字引申为“秋白”。他出生在一个破落到士绅之家,而且还自幼多病,学习起来却非常用功。他9岁就进入小学,因为聪明,小学还没有毕业就考进了常州府中学堂,喜欢研究和议论国家政治。

瞿秋白自幼好学,这让他考进了俄文专修馆,他在俄文专修馆里学习了俄语、英语、法语、研究文学、哲学和佛学,并去北京大学旁听陈独秀的课。在“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又带领俄文专修馆的同学参加了****示威和火烧赵家楼的行动。

这些都是瞿秋白为国家的奉献,在奉献中他失去了母亲,失去了弟弟妹妹,但他没有放弃,为祖国创造了美好的明天!

中学生爱国的事迹篇五

关天培(1781~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

1841年2月,英国侵略军的十八艘兵舰进攻虎门。守卫在那里的关天培向琦善报告,请他增派援兵,补充药。琦善不但不理,还责怪关天培,他说:“你这么干,惹恼了洋人,你敢负责吗?”关天培听完,气愤极了。他下决心要和侵略者血战到底。这天早晨,英军向几个炮台发起攻击。关天培命令士兵还击。可是由于敌人炮火猛烈,数百名士兵相继阵亡。上横档炮台阵地上,只剩下十几个士兵,他们的药已经打光了。可是没有一个人惊慌。当敌人冲上来的时候,这十几名士兵视死如归,手拉手地跳进了大海,以身殉国。

前边的炮台相继失陷,英军继续猖狂北窜,要夺取后面的靖远、镇远和威远三座炮台。这三座炮台是虎门的最终一道屏障了。就在这时,在炮台阵地上,关天培和部将麦廷章正带领士兵们宣誓: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

敌人开始进攻了。关天培一边指挥士兵反击,一边自我点火发炮。士兵们打红了眼,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仇恨的炮弹一发接一发,连连射向敌人。不久炮身热了,炮筒红了。突然“嘣!嘣!”几声,八门大炮全崩裂了。战斗进行了七八个小时,我军士兵伤亡过半,火药也不多了。英军乘势扑上了炮台。突然,关天培猛挥钢刀,冲上前去,砍死了前面的几个敌人,后面又拥上来一群敌人。关天培把钢刀高高举起,拚力向敌人的头上砍去。就在这时候,一颗子弹击中了关天培的胸膛。他挣扎着,怒目圆睁,在阵地上巍然挺立,把冲到他身边的敌人惊呆了!

中学生爱国的事迹篇六

朱自清是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的文学家。

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一方面支持jiang介石发动内战,一方面又利用签订条约的办法在中国获取了许多特权,还加紧武装战败国日本,对中国重新构成威胁。当时社会上物价上涨,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人民对美国和guo民党政府十分不满,反抗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为了支持jiang介石,就运来了一些面粉,说要“救济”中国人,好让中国人“感激”美国,不反对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国的用心,认为美国的救济是对中国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学者一齐,在一份宣言上庄重地签上了自我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坚决拒绝美国的“援助”,不领美国的面粉。当时,朱自清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十分瘦弱,体重还不到40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领救济粉意味着每月生活费要减少600万法币,生活更加困难。可是为了维护中国的尊严,他坚决拒绝那些别有用心的“赏赐”。他在日记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因为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的行动,就不应当逃避自我的职责。”

两个月后,朱自清困贫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宁肯挨饿而死,也不肯领带侮辱性的“救济”,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尊严。

中学生爱国的事迹篇七

我们的国家此刻实行改革开放,许多外国人到中国访问、投资、做买卖,这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十分有利。如何跟外国人打交道呢一方面要有礼貌,尊重人家的国格,尊重人家的各种习惯。另一方面也要维护我们的国格国法。盲目排外和崇洋媚外都是错误的。那里讲一个冯玉祥将军对待外国人的故事。

冯玉祥是著名的爱国将领。他当年担任陕西督军的时候,一次接待了两个外国人。他很有礼貌地请他们坐下,谈话。两个外国人打开旅行袋。拿出一块新鲜的野牛肉,要送给冯玉祥。冯玉祥问:“哪里弄来的野牛肉”外国人回答:“是我们在终南山打猎打来的。野牛凶得很,不好打。”冯玉祥皱起了眉头:“你们到终南山打猎,和谁打过招呼领过许可证吗”外国人忙说:“我们打的是野牛,没有主人,用不着和谁打招呼。”冯玉祥沉下脸说:“终南山在我们中国,是我国的领土。野牛生在那里,自然归我国所有,怎样说没有主人你们不经允许,私自猎牛,这是犯法的!我作为地方官,有保护国家主权的职责。你们在中国就要守中国的规矩,不能蛮不讲理!”两个外国人理屈词穷,只得承认做了错事。

中学生爱国的事迹篇八

每当我看到,雄伟的天安门,迎来新一轮的太阳。每当我看到,无数先烈用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在我心中就会想起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让世界震撼的名字;一个让无数华夏儿女为之骄傲与自豪的名字----中国。

爷爷出生在上世纪30年代,昔日的祖国也曾不堪回首。童年的爷爷,看到了,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祖国的身躯,看到了,帝国主义的大炮轰开了祖国的大门,看到了,一大批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开始奋起反抗。童年的爷爷参加了儿童团,跟随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走过!有多少像爷爷一样的,中华儿女前仆后继,为长夜难明的中国,托起了指引祖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太阳!

我,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新中国。看到了,中国的巨大进步和飞速发展?看到了,奥运会场上中国健儿的奋勇向前!仰望蓝天,我看到了,“神州飞船”在太空穿梭;俯瞰大地,我看到了,三峡工程,旷世神奇。无论是神州5号的成功,还是奥运金牌榜上发光的金牌,一次又一次让世界向中国投来了惊羡的目光。

曾经,爷爷为新中国“站起来了”而感到幸福;曾经,爸爸为中国“富起来了”而感到自豪;今天,我的话语多得像一部历史,我的话语多得可组成一片星河,但是我想对让我“幸福起来”的祖国深情的说一句,——中国,你永远在我心中。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永远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中学生爱国的事迹篇九

每当我看到,雄伟的天安门,迎来新一轮的太阳。每当我看到,无数先烈用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在我心中就会想起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让世界震撼的名字;一个让无数华夏儿女为之骄傲与自豪的名字----中国。

爷爷出生在上世纪30年代,昔日的祖国也曾不堪回首。童年的爷爷,看到了,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祖国的身躯,看到了,帝国主义的大炮轰开了祖国的大门,看到了,一大批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开始奋起反抗。童年的爷爷参加了儿童团,跟随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走过!有多少像爷爷一样的,中华儿女前仆后继,为长夜难明的中国,托起了指引祖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太阳!

我,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新中国。看到了,中国的巨大进步和飞速发展?看到了,奥运会场上中国健儿的奋勇向前!仰望蓝天,我看到了,“神州飞船”在太空穿梭;俯瞰大地,我看到了,三峡工程,旷世神奇。无论是神州5号的成功,还是奥运金牌榜上发光的金牌,一次又一次让世界向中国投来了惊羡的目光。

曾经,爷爷为新中国“站起来了”而感到幸福;曾经,爸爸为中国“富起来了”而感到自豪;今天,我的话语多得像一部历史,我的话语多得可组成一片星河,但是我想对让我“幸福起来”的祖国深情的说一句,——中国,你永远在我心中。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永远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文档为doc格式。

中学生爱国的事迹篇十

1988年3月13日一位14岁的优秀少年在熊熊燃烧的烈火中牺牲了,他的名字就叫赖宁。那天午时3点左右,因八级大风,把县城附近一家工厂的电线杆吹倒,造成电线短路,引起了大火。风助火威,火越来越大、烧得越来越远。此时,森林、电视卫星接收站和附近的油库都面临着巨大的危险。赖宁看见后立刻赶到火灾现场。他找到了一棵松枝奋不顾身地冲向前奋力扑火。虽然,消防队员曾劝阻大家别往火中硬闯,但赖宁不忍心看到国家财产遭到严重损失就去扑火。最终大火最终扑灭了,但赖宁却牺牲了。

中学生爱国的事迹篇十一

3.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其然。——崔颢。

4.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

5.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6.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杜甫。

7.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杜甫。

8.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

9.赤心事上,忧国如家。——韩愈。

10.以国家之务为己任。——韩愈。

11.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林逋。

12.专利国家,不为身谋。——司马光。

13.报国之心,死而后已。——苏轼。

1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1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16.精忠报国。还我河山!——岳飞。

17.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1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19.一寸赤心惟报国。——陆游。

20.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21.平生铁面心,忘家思报国。——陆游。

22.古之善为天下者,计大而不计小。——《旧唐书?陈子昂传》。

23.但愿天下,家家足稻粱!我命浑小事,我死庸何伤!——文天祥。

2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5.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文天祥。

26.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27.丈夫所至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海瑞。

28.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

2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30.胸中有誓深如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

31.富贵倘来君莫问,丹心报国是男儿。——于谦。

32.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李梦阳。

33.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34.君子之为学也,将以成身而备天下国家之用也。——宋纁。

35.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陈恭尹。

36.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37.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贾谊。

38.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39.爱国如饥渴——班固。

40.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

41.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42.投死为国,以义灭身。——曹操。

43.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曹植。

4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4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47.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