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寻找记忆中的年味作文700字优秀(大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23:23:54 页码:13
最新寻找记忆中的年味作文700字优秀(大全12篇)
2023-11-11 23:23:54    小编:夜紫

总结是我们对自己在某一领域所取得成绩和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要注重自我评价和对未来的展望;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找到一些写总结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技巧。

寻找记忆中的年味作文700字优秀篇一

一年一度的春节到了,我非常高兴,因为这天我可以穿新衣服、吃年夜饭、收压岁钱、放烟花爆竹。所以我早早就起来了。

早上,家家户户都忙着张贴对联,我帮爸爸妈妈贴对联,贴完对联后妈妈把大红灯笼给挂在窗户上,我和爸爸去外边放爆竹,“嘭…嘭…”随着鞭炮的震鸣我的心情也无比的兴奋,上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奶奶家过年,大街小巷都充满了年味,大人们在置办年货准备做饭,小孩子们在街道两旁放鞭炮,真是无比的惬意啊!

下午,一家人都忙着包饺子、煮饺子,准备丰盛的年夜大餐。肘子肉、鱼、饺子等看得我眼花缭乱,口水直往下流,爷爷看我这么馋对我说:“大孙子啊!好饭不怕晚嘛!晚上你放开劲的吃。”外边的年味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足,放炮的人家一家接一家,人们好像都沉浸在这喜庆的气氛中。在外漂泊的游子也回到家中,准备过年。

晚上,五点开饭,爷爷为我们精心做了10个菜,全家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共进年夜大餐,家人们开心讨论着去年的收获与新年的.计划,我们家过年少不了的就是互相拜年给压岁钱,所以我的长辈们也给了我红包,我非常高兴!吃完晚饭后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收看“春节联欢晚会”今年晚会的阵容和节目实在是太精彩了!大约23点我们一起吃夜宵——饺子。我最愿意吃饺子了!所以我一共吃了10多个呢!晚上12点我和爸爸、哥哥、爷爷去下面放烟花,夜色斑斓的除夕夜令人陶醉!天空上的烟花五颜六色,煞是好看!放完烟花我们就睡觉了。

除夕过的太快了!虽然我还没过够年,没脱离年味的气氛中,但是新的一年在向我招手!我一定用全新的面容来迎接它!

麻花里炸出的年味。

快要过年了。老人们都按照习俗操办一些年货。今天,我和妈妈去帮姥姥,姥爷做麻花。

做麻花主要就是搓和炸。姥爷让姥姥搓,自己去炸。可姥姥去不同意。原因是怕姥爷炸糊或是不熟。最后,姥爷同意了。于是,我,妈妈,姥爷三人负责搓麻花。姥姥自己负责炸麻花。姥姥给我们端来一盆面。姥爷把它们切成了一条一条的,妈妈和姥爷开始搓麻花了。我看着她们搓出来的麻花心里真是急啊。我边看边问姥爷怎么做。姥姥耐心地说:“把小块面搓成细长条,握住面的两头,向相反的方向搓。然后,提起两头面条会自然卷到一起,形成麻花拧劲状。”我边做边看姥爷做。姥爷也一次次耐心的教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次的实验。我终于成功学会了。我把搓好的麻花小心的放在手心里给姥爷看。姥爷乐呵呵的表扬我:“哦,哦,真不错,有点传统麻花的意思了。我外孙真聪明啊!”妈妈也复合“是啊,是啊,真不错啊!”终于学会了,我兴奋拿着自己搓的小麻花坐在沙发上。开始漫不经心的为自己的小麻花编了首歌谣:“都说麻花儿香,香里带着甜,都说麻花甜,甜里透着香......”我的歌声引来姥爷的赞许声和笑声。

我忽然感觉姥姥一个人在厨房挺孤单的。就拿着搓好的麻花。去找姥姥了。看着姥姥熟练的把麻花放油锅里,那小麻花在油锅里上下翻滚。一会就变成金黄色。我心里痒痒的。就问姥姥能不能让我也炸上一根姥姥开始说不行。因为怕我被油烫,说要过年了。可姥姥哪能经起我的软磨硬泡。最后,姥姥教我:“要贴着锅边慢慢的放进去,一定不要往里用力扔。那样会溅起油花的。”我按着姥姥的方法。慢慢的将一根麻花放进油里。我继续往里放。放了几根之后,姥姥叫我停下了。说不能放一子放太多。一会我放的麻花就飘了起来。一会就变黄了。等它一出锅。我就拿出姥爷和妈妈尝尝。看着姥爷和妈妈都十分高兴。我也特别高兴。我看搓成长条的面,真的像长胡子。就将它贴在了鼻子下面。做成了白胡子。大家被我的幼稚举动笑的前仰后合。连平时沉默寡言的姥爷,此时也荡漾着无尽的笑容。最后,连我自己都被逗乐了......

这次帮姥姥炸麻花。我学会了好多东西。我决定去建意奶奶也炸麻花。因为,这麻花炸出了欢乐。炸出了知识。炸出了团圆。

寻找记忆中的年味作文700字优秀篇二

记忆中的年味总是伴随着恰如其分的皑皑白雪;记忆中的年味总是对辞旧迎新的满满期待;记忆中的年味总是浸满了欢声笑语;而如今,我似乎感觉到年味儿淡了,不同于小时候那般满怀欢乐了。我想要找到记忆里的年味。

小时候的我常常看着墙上的日历一天一天翻着,盼着过年的日子早早到来。童年时过年的年味就是吃不完的美味佳肴,一年到头来各种大鱼大肉摆满了饭桌。而我最为怀念的便是腊月二十八清晨的那一碗腊八粥,奶奶一大早就在厨房里开始忙活,取出昨夜已经浸泡好的小米、赤豆、红枣和栗子,跟杏仁、花生一同放入锅中,用汤匙来回上下翻动着这一粒粒颗颗分明光泽的谷物,加入没过滴的清水,再改上锅盖,等到香味飘出来的时候,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就做好了。

我拿出一个小汤勺,迫不及待地盛了一大碗腊八粥,赤豆和红枣的香味在口中弥漫开来,全身上下都暖洋洋的。相处腊八粥的由来也有一个小故事。当年岳家军讨伐金虏在朱仙镇节节胜利,却被朝廷的十二道金牌追逼回来,在回师路上,将士们又饥又饿,沿途的河南百姓纷纷把各家送来的饭菜倒在大锅里,熬煮成粥分给将士们充饥御寒,大家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吃腊八粥的习俗便一直流传了下来。怪不得每次吃腊八粥的时候,便开始全身发热呢。

转眼就到了除夕夜里,窗外已经鞭炮齐鸣热闹非凡。我赶紧丢下了碗筷,兴致勃勃地冲出家门奔向烂漫的红色天地。各式各样的烟花把天空装扮得缤纷夺目,一束束礼炮直冲云霄,嘭一声炸开了花儿,幽暗的夜空顿时变得色彩斑斓,那礼花在空中盘旋呼啸了几周便愈来愈暗消失殆尽了。随着一声声爆竹的炸响,整个子里灯火通明,照亮了院子里每一个角落,照亮了我们每一张的笑脸。在欢笑伴着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我们迎接着新的一年。这噼里啪啦热闹的声音,给新年添上了一抹浓浓的年味儿。

其实,“年味”就在我们身边,在热闹的窗外天地,也在餐桌上家人深切的关怀。我们只要细心观察便会发现年味其实无处不在。

文档为doc格式。

寻找记忆中的年味作文700字优秀篇三

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间,又是一个新春佳节。在节日到来之际,人人都做好了过节的准备,人人都在为来年祈福。

在家中的窗子向外望,街道上是火红的一片,那是红色的烟花爆竹,还有旧时孩子们最期盼的红纸包,不过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一幅幅红中附黑的楹联。

楹联又叫对联或对子,可以写在纸上或刻在柱子上,也可以写在布上或刻在竹子和木头上。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古至今,很多文人佳客都会在春节写上一副或更多的对联来欢庆佳节。其中一个著名的文人,便是王羲之。一年,王羲之从山东移居到了浙江,此时恰好为年终之际,他便在新居外门写上一副对联,曰: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但不幸的是,第二天这幅联就被偷了。于是他又写了一副,曰:莺啼北星,燕语南郊。但次日又被偷了。但除夕已至,王羲之在夫人的催促下,就又写了一副,曰: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盗贼知道这是不吉利的对联,便不再偷了。第二日,王羲之就在这幅联子后加了几字,是曰: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这就是王羲之和对联的故事。这个故事其实并不真实,因为那时还不讲究对仗。但从中可知,对联对古人生活的影响。

我也看够了热闹,家里早就买好了对联,是时候贴上了。我踏上板凳,将粘好胶带的联子起头贴到最外的门框上,下部分又由家人完成。贴好对联,上曰:福旺财旺运气旺,家兴人兴事业兴。这便是我家对来年最大的期望。

对联就是楹联,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结晶,春节的楹联更有无穷的年味,我们用它为来年撒下希望的种子,中国人将它传承千年。

楹联里有最浓、最好的年味,它将永远领跑中国新年!

寻找记忆中的年味作文700字优秀篇四

年夜饭在我们家是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年味最浓的活动。在年夜饭上,我们互相交流,讨论学习,聚在一起吃美食,无不体现了家的韵味。在年夜饭的最后一点时间里,我们挨个站起来说一些祝福的话,总结即将过去的2017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大伯送给晚辈们的话,他希望我们能够在事业和学习上能有所成就,在困难中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年夜饭上,不仅是我们对美食的享受,更是对知识和情感的追求。

年夜饭之后,便是自由娱乐的时间了。大人可以打麻将、看春晚,小孩可以放鞭炮、拿红包。这个时候,又有了小孩贪玩的年味。我们可以在奶奶家的池塘里丢鱼雷,炸得水面溅起柱子一样的水花。奶奶心情好了,便会同意我们在池塘里钓贝壳,钓上来的贝壳,无一不被我们糟踏。等到来年春天又有满池塘的贝壳任我们玩。

看春晚是这一天中最后的活动,是全国人民都能享受到的年味。我们坐在一起看春晚,通宵不睡,这就叫做“守岁”,祈求父母拥有更长的寿命。新的一年到来时,我们在一起倒数,一起看跨年晚会,互相祝福,最后再一直玩到早上。

年味就是这样,有滋又有味,有形也有色。

寻找记忆中的年味作文700字优秀篇五

妈妈的生日是腊八。所以印象中每当妈妈过完生日,春节就不远了。

妈妈过生日后的那几天总是最忙碌的。洗窗帘,擦灯具,家里的角角落落都会被他打扫的一尘不染。据说这叫“除尘”,与“除陈”同音。也就是“除尘布新”,意思是扫去了一年的灰尘,亦如扫去了一年所有的烦恼忧愁,以洁净一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将小家整理妥当后,我们便会在门上贴一个“福”字,然后回到乡下的奶奶家,和亲人们过一个团圆年。

到了乡村,就能感到浓浓的喜庆氤氲在街道的每一个角落。路上的行人拎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匆匆往家赶、独门独院的小楼门头上都挂着几串火红的辣椒和灯笼、从外地赶回来的车辆也多了起来,原本宁静的街道变得熙熙攘攘。

转眼间就到了年三十儿。年味儿更浓了。年夜饭也是这一天的“重头戏”。清晨一大早,大人们便忙碌起来啦。洗菜的洗菜,杀鸡的杀鸡,煲汤,年蒸,忙的热火朝天。最幸福的便是我们孩子了。在这一天可以任性的吃零食,看电视玩游戏,时间全由自己支配。很快就到了晚饭时间,全家人终于围坐在一起,享受这一年中最丰盛的大餐。因为条件好了,年夜饭基本是平时都能吃到的菜。然而,在这一天她们被赋予了许多吉祥的寓意。红烧鱼,意味着“年年有余”、青菜豆腐象征“幸福平安”、五谷杂粮则代表着“五谷丰登”,这些都表达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期望。席间我们推杯换盏,大块朵颐,豪气干云。老老少少说说笑笑,述旧事,展望未来,不时举杯互送祝福,幸福和满足,像花儿一样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鞭炮声响彻夜空,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我们孩子们也个个精神抖擞,困意全无,奔到院子里,放起了烟花和爆竹。无数的烟花在空中绽放,照亮了天空,让这个夜晚格外热闹。真是应了那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寻找记忆中的年味作文700字优秀篇六

下雪啦!放假啦!我们要回乡下过年啦!

近了,又近了,老家到了!你们好!袅袅的炊烟、亲切的老柳树、慈祥的老奶奶……我们回来了!

团团圆圆香香甜甜汤圆味。

天上下雪,我们的厨房也“飘雪”,厨房的“雪”就是那磨的米粉,奶奶早就磨好了干粉和水粉,干粉蒸糕,水粉做汤圆或团子。大人们忙着拌馅、和粉、捏团子,我们小孩子则把米粉当橡皮泥玩,把它们做成田螺、元宝、小手枪……玩得满头满身都是粉,眉毛、头发都白了!大人们忙着将团子上笼、落蒸,我们忙着搬柴、烤火、给团子点红点,欢喜极了。

除夕晚上,我们总是要吃用水粉做的汤圆。家乡的汤圆个儿大、馅多、皮薄,咬一口,嘿!那滋味就别提有多好了,浓浓的黑芝麻馅慢慢流出来,甜丝丝香喷喷,让人吃了还想吃。奶奶看着我们说:“多吃点,多吃点,一家人好不容易团圆了,就要吃汤圆哪。”

平平仄仄喜气洋洋春联味。

“歪了,向东一点儿,唉,又过了,再向西一点儿……”在干什么呢?贴春联哪!“一顺百顺事事顺,千好万好年年好。”横批“万事如意”。褐色的木头大门上贴了大红的春联,喜气洋洋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爸爸在房门和后门上贴上倒着的`“福”字,我急忙说:“福倒了!福倒了!”妈妈笑着说:“是啊!福到了!”

拉着妹妹在村子里走一圈,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大红春联,我挨个读过去,这平平仄仄的春联增添了不少春的气息。

欢欢喜喜噼噼啪啪鞭炮味。

在我的老家,一过腊月二十,各家各户就开始祭祖宗或谢灶王爷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把乡村的年味给放出来啦!

除夕的晚上,鞭炮声此起彼伏,那绚烂的烟花在黑夜里绽放出迷人的笑脸,好像在庆祝人们合家团圆,又好像为我们送来独特的新春祝福。

看着春晚,依偎着奶奶,在热热闹闹的鞭炮声中,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睡得又香又沉,还做了好多甜甜的梦。

在乡下过年,从小年夜起,王爷爷家的大锣鼓就开始敲起来了,全村的男人们轮流去敲鼓,据说鼓声可以驱赶“年”这个怪兽,可以辟邪。不过我觉得这鼓声给人带来力量,让人们觉得在新的一年里干什么都有信心、有希望。这鼓声会一直响到元宵节才结束呢。这年哪,就有了咚咚的欢乐锣鼓味。

在乡下过年,大年初一我们一定要穿上新的衣服,挨家挨户给长辈拜大年。我的口袋里塞满了糖果和压岁钱,这年就有了糖果的甜味,妈妈说糖果预示着来年,我们的生活会比糖果还要甜美、幸福。

现在我又跟着爸爸妈妈回到了城里,但是乡下那浓浓的年味,让我久久地、深深地回味……。

寻找记忆中的年味作文700字优秀篇七

炎炎夏日,少不了美味的冰激凌。在种类繁多的冰激凌世界,我最喜欢八喜的奥利奥口味。因为它除了本身独特的奶香味儿,还混合了微苦的奥利奥饼干味儿。

每到夏天,八喜冰激凌便是我的首选。打开冰箱与它相会时,总能感觉到一阵清凉传遍全身。它的包装是白色系的,一看到白色我就好联想起阵阵凉爽的清风,顿时,不管是多么炎热的天气,我都能感受到这阵清风安抚着我烦躁的心。而那两个蓝色的大字——八喜,更让我觉得拥有畅游海洋的快感!那一个红色的半圆不正是一轮红日吗?而那根蓝色的曲线难道不像一个可以抵挡烈日的工具?再看看上面的冰激凌图片,那半圆形的冰激凌球轻轻地躺在银色的勺子上,白色里镶嵌着些许黑色,就像一颗珍珠镶着一些黑水晶,冰激凌球上还插着一株香草,它把冰激凌打扮得更加美丽!

我舔舔嘴唇,轻轻打开了盒盖。冰激凌是桶形的,高11厘米,宽10.6厘米,比起“八喜”中的其它成员,它可算一个小“巨人”了。冰激凌的主要颜色是黑与白,可它的白不像白纸那样单一,而是带着一点点黑,那是因为冰激凌里还夹杂着饼干屑。当你吃上一口,你会发现,它的颜色一点儿也不会变,就像一个外表和内心是完全相同的人。凑近冰激凌闻一闻,哇!一股奶香扑鼻而来,这时,再烦躁的心情也会变得安宁,再伤心的人也会停止哭泣,这香味好像一剂良药,带我走进一个舒缓的世界。

一夏“八喜”,一夏清凉!

寻找记忆中的年味作文700字优秀篇八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现在我们一谈到春节定会想到各地都有订票赶着回家的人们,春节对于中国人民来说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习俗,春节带给我们的是团圆祥和、其乐融融的气氛。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我们心目中也一定有那些记忆中的年味儿,这些深刻的感触和温暖的味道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临近春节,人们都会兴高采烈的采办年货,小时候的我们总是拉着妈妈的.衣角充满好奇的在集市中采购过年的货物,我们也会得到一年中最好的礼物,新衣服、新鞋子、各种玩耍的鞭炮……当然,家里也会充满喜庆,“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全家人一起大扫除后还会贴年画、贴春联,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除夕时,妈妈会做一大桌好吃的家常菜,全家团聚在一起幸福的吃着年夜饭,然后看春节联欢晚会。说到这儿我们又不得不提守岁了,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除夕的我们总是那么有精气神,放着鞭炮、喜笑颜开的迎接新的一年。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强烈,春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春节,我们的节日,让感动继续,让年味儿永存。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听着熟悉的歌谣,我的脑海闪现出儿时一大家子人挤在空间狭窄的房间里一起过年的情景,然而当时并没有觉得拥挤不堪,相反却很温馨。

每逢佳节倍思亲。转眼睛,腊八节已过,这就意味着春节的脚步已越来越近,人们疯狂的为回家做准备,前段时间的春运抢票事件足以证明外出务工人员是如何的归心似箭,今年是我参加工作以后的第一个春节,看着隔壁西华大学学生高兴地背着书包、拖着行李箱,踏上回家的归程,我顿时心生一股羡慕的情愫,如果我还在上学,我现在也和他们做着同样的一件事:回家过年!

儿时的过年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腊月一到,孩子们就开始缠着爸妈为自己买新衣服,新裤子、新鞋子,总之,新年新气象,什么都要是新的。这是那时的我们最向往的一件事。盼望着盼望着,春节终于被我们盼来了,不知道当时的我们为什么精力会那么的充沛,我们会围着饭桌吃团圆饭,守在电视机前把春节联欢晚会从头看到尾,然后等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在外面燃放烟花爆竹,看着绚丽的烟花在空中昙花一现,然后玩的筋疲力竭才依依不舍的爬到床上去睡觉。大年初一的早上,我们穿上自己的新衣服跑到长辈面前拜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长辈们会把事先准备好的红包一一发到我们手上中,我们拿着红包雀跃般的跑出家门到院子里比较谁拿的红包最多!

儿时的过年是新奇的、有希望的。现在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年龄的增长,我们似乎已经没有儿时那么盼望着春节的到来了,春节现在已经淡化得和平时的任何一天没有区别,我们可以选择任何一天购物、邀上几个知心朋友大快朵颐,无所顾忌的花着自己挣的钱,过春节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唱歌、聚餐、旅游等方式已渗入到我们的骨子里。

我们在外面潇洒,年老的爸妈却在家翘首以待,希望能盼望着自己的孩子出现在他们的眼帘中。现在爸妈的角色就是我们儿时的角色,盼望着过年。因为只有在那一天才能把外出务工、工作的孩子给盼回家。空巢老人不需要孩子们拿着成叠的钞票去慰问,再多的钞票也不能温暖他们的心房。因为他们需要的很简单,那就是常回家看看,和他们唠嗑。爸妈或许不能帮助我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但是他们温暖的话语却能抚平我们心中的不如意。

寻找记忆中的年味作文700字优秀篇九

年饭,共看春晚,放烟花,拉家常,大家都很开心,但是总觉得少了一点年味。回想老家的风俗,父女都有同感,故以此为题介绍老家的“年味”。

鲍含:我老家过年可不只是大年三十晚上吃餐年饭这么简单。从腊月二十四“打孩子过年”开始,就天天是过年了。腊月二十四,大人们忙着在家里搞卫生,婆婆开始煮鸡蛋,然后神神秘秘的把我们小孩子叫过去“说悄悄话”,突然拿出一个鸡蛋在我们嘴上擦一下,边擦边讲:“小孩子说话不算数,不灵的!”然后嘱咐我们过年不准骂人,不准说不吉利的话。要是没擦到的,婆婆追着我们来擦,我知道开始过年了!

鲍含:“我的印象中,过年的时候爷爷特别大方,总要给我买很多烟花,让我放个够。晚上吃完饭,爸爸妈妈叫着:“放烟花去了,放烟花去了”,我们全家都到院子里面放烟花。我举起一个“冲天炮”,让爷爷点燃,只听见“嘭”的一声,红的烟花宝宝们出来了,它们摆出一朵大红花,渐渐不见了,爸爸说:“还有呢!”接着橙色的烟花宝宝出来了,它们摆了一架飞机,又慢慢的不见了……。爸爸妈妈一起开心的.夸奖:“真能干,真好看”,我说:“大家一起都来数数吧!”在那甜蜜的笑声中,烟花渐渐的没了!

爸爸:老家的年味热闹、持久,带着浓浓的传统气息和宗教色彩。就讲老家的年夜饭吧!据传,老家的祖先是在明朝闹饥荒时讨饭到现居地的,为了躲避地主追债,故每年过年都是提前几天过大年。在腊月二十七的晚上,全村每户人家一老一小,带着“讨饭的”碗筷,齐聚一堂,由每家收集的大鱼大肉,用脸盘装好,摆在一长排的大桌子上,大碗吃肉、大碗喝酒;总结过去一年的收成、规划来年的设想;晚辈敬长辈、全村敬祖宗,其乐融融;村里的公路、公家的山、池塘洗衣服的石板……事无巨细,一件件大事、小事、困难事,就这一餐酒就能决定了,解不开的矛盾也在一碗酒中溶解了。吃完年饭,每人要带一大碗饭菜回家孝敬老娘,这就是过“叫花子年”。

爸爸:老家的年味还蕴含着美好的祝愿和对天地的敬畏。正月初一一大早,全村老少祭拜天地,祈求上天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无灾无病、家和万事兴。每家每户扶老携幼,穿上新衣,带上长长的鞭炮,一封封的连起来,不分你我,摆成八条“长龙”,足有一里路长,长辈一声令下:“拜天地了!”八条“火龙”齐发,震耳欲聋;男女老幼跪拜天地,热闹非凡,仿佛每一个角落都在享受着过年的快乐!

爸爸:这就是老家的“年味”,有些封建色彩,有些忆苦思甜,更有着浓浓的亲情,不管你身在何处,心向往之。

下雪啦!放假啦!我们要回乡下过年啦!

近了,又近了,老家到了!你们好!袅袅的炊烟、亲切的老柳树、慈祥的老奶奶……我们回来了!

团团圆圆香香甜甜汤圆味。

天上下雪,我们的厨房也“飘雪”,厨房的“雪”就是那磨的米粉,奶奶早就磨好了干粉和水粉,干粉蒸糕,水粉做汤圆或团子。大人们忙着拌馅、和粉、捏团子,我们小孩子则把米粉当橡皮泥玩,把它们做成田螺、元宝、小手枪……玩得满头满身都是粉,眉毛、头发都白了!大人们忙着将团子上笼、落蒸,我们忙着搬柴、烤火、给团子点红点,欢喜极了。

除夕晚上,我们总是要吃用水粉做的汤圆。家乡的汤圆个儿大、馅多、皮薄,咬一口,嘿!那滋味就别提有多好了,浓浓的黑芝麻馅慢慢流出来,甜丝丝香喷喷,让人吃了还想吃。奶奶看着我们说:“多吃点,多吃点,一家人好不容易团圆了,就要吃汤圆哪。”

平平仄仄喜气洋洋春联味。

“歪了,向东一点儿,唉,又过了,再向西一点儿……”在干什么呢?贴春联哪!“一顺百顺事事顺,千好万好年年好。”横批“万事如意”。褐色的木头大门上贴了大红的春联,喜气洋洋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爸爸在房门和后门上贴上倒着的“福”字,我急忙说:“福倒了!福倒了!”妈妈笑着说:“是啊!福到了!”

拉着妹妹在村子里走一圈,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大红春联,我挨个读过去,这平平仄仄的春联增添了不少春的气息。

欢欢喜喜噼噼啪啪鞭炮味。

在我的老家,一过腊月二十,各家各户就开始祭祖宗或谢灶王爷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把乡村的年味给放出来啦!

除夕的晚上,鞭炮声此起彼伏,那绚烂的烟花在黑夜里绽放出迷人的笑脸,好像在庆祝人们合家团圆,又好像为我们送来独特的新春祝福。

看着春晚,依偎着奶奶,在热热闹闹的鞭炮声中,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睡得又香又沉,还做了好多甜甜的梦。

在乡下过年,从小年夜起,王爷爷家的大锣鼓就开始敲起来了,全村的男人们轮流去敲鼓,据说鼓声可以驱赶“年”这个怪兽,可以辟邪。不过我觉得这鼓声给人带来力量,让人们觉得在新的一年里干什么都有信心、有希望。这鼓声会一直响到元宵节才结束呢。这年哪,就有了咚咚的欢乐锣鼓味。

在乡下过年,大年初一我们一定要穿上新的衣服,挨家挨户给长辈拜大年。我的口袋里塞满了糖果和压岁钱,这年就有了糖果的甜味,妈妈说糖果预示着来年,我们的生活会比糖果还要甜美、幸福。

现在我又跟着爸爸妈妈回到了城里,但是乡下那浓浓的年味,让我久久地、深深地回味……。

寻找记忆中的年味作文700字优秀篇十

鞭炮声声迎新年,妙联横生贴门前。笑声处处传入耳,美味佳肴上餐桌。

一挂红红的鞭炮,在长长的引线燃尽后,炸响了这个不一样的夜晚除夕。除夕晚上新旧年交界之际,叔叔带着我和弟弟来到老家屋外的前坪放鞭炮,一起辞旧迎新。我怯怯的点燃引线,便逃一样地跑开,叔叔笑了,说我胆小鬼,弟弟也附和着,我不服气,冲弟弟叫喊:你试试!弟弟却躲到了叔叔身后,引来大家哈哈大笑。还是叔叔厉害,他点燃一大桶礼花,待到引线燃尽后,一束接一束的亮光伴随着一声声脆响冲上云霄,然后“砰”的一声,全部炸开,夜空中五颜六色的亮光形成精美绝伦的鲜花,竞相开放。紧接着,家家户户也燃起了礼花,一时间,整个夜空亮堂无比,千百朵鲜花在夜空中争奇斗艳,美不胜收。红的、绿的、白的光,交织出一幅艳丽的画卷。这种和谐、欢乐的年味儿正预示着来年美好、幸福的生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寻找记忆中的年味作文700字优秀篇十一

记忆中的年味总是伴随着恰如其分的皑皑白雪;记忆中的年味总是对辞旧迎新的满满期待;记忆中的年味总是浸满了欢声笑语;而如今,我似乎感觉到年味儿淡了,不同于小时候那般满怀欢乐了。我想要找到记忆里的年味。

小时候的我常常看着墙上的日历一天一天翻着,盼着过年的日子早早到来。童年时过年的年味就是吃不完的美味佳肴,一年到头来各种大鱼大肉摆满了饭桌。而我最为怀念的便是腊月二十八清晨的那一碗腊八粥,奶奶一大早就在厨房里开始忙活,取出昨夜已经浸泡好的小米、赤豆、红枣和栗子,跟杏仁、花生一同放入锅中,用汤匙来回上下翻动着这一粒粒颗颗分明光泽的谷物,加入没过滴的清水,再改上锅盖,等到香味飘出来的时候,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就做好了。

我拿出一个小汤勺,迫不及待地盛了一大碗腊八粥,赤豆和红枣的香味在口中弥漫开来,全身上下都暖洋洋的。相处腊八粥的由来也有一个小故事。当年岳家军讨伐金虏在朱仙镇节节胜利,却被朝廷的十二道金牌追逼回来,在回师路上,将士们又饥又饿,沿途的河南百姓纷纷把各家送来的饭菜倒在大锅里,熬煮成粥分给将士们充饥御寒,大家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吃腊八粥的习俗便一直流传了下来。怪不得每次吃腊八粥的时候,便开始全身发热呢。

转眼就到了除夕夜里,窗外已经鞭炮齐鸣热闹非凡。我赶紧丢下了碗筷,兴致勃勃地冲出家门奔向烂漫的红色天地。各式各样的烟花把天空装扮得缤纷夺目,一束束礼炮直冲云霄,嘭一声炸开了花儿,幽暗的夜空顿时变得色彩斑斓,那礼花在空中盘旋呼啸了几周便愈来愈暗消失殆尽了。随着一声声爆竹的炸响,整个子里灯火通明,照亮了院子里每一个角落,照亮了我们每一张的笑脸。在欢笑伴着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我们迎接着新的一年。这噼里啪啦热闹的声音,给新年添上了一抹浓浓的年味儿。

其实,“年味”就在我们身边,在热闹的窗外天地,也在餐桌上家人深切的关怀。我们只要细心观察便会发现年味其实无处不在。

寻找记忆中的年味作文700字优秀篇十二

到了爸爸这一代,水路都变成了陆路,不过不变的是年味。过年了,门前门后都有人叫卖着。

爸爸是家里的独生子,自是被爷爷宠着,爷爷靠着自己的勤劳双手,在爸爸十二岁那年,盖起了我们组第一幢三层楼洋房,那一年是收获的一年,是爷爷挥洒汗水的一年。爸爸爱画画,那时候蜡笔贵,一元一盒,爷爷得干五天才能赚个一元。那时,家长是不给买的,他们觉得蜡笔没有用,还不如吃的来的实际。

那时候的孩子,门前来辆卖货的三轮车就能高兴个两三天。那辆小小的三轮给多少孩子带来过欢乐啊。夏天有赤豆棒冰,两角一根,冬天有山楂雪球,三角一袋。还有各种花花绿绿的蜡笔。爸爸就是在这里看到了那个彩色的世界。“呜呜――”是三轮车发动机的声音和着叫卖声,在孩子耳里异常悦耳。过年这天,三轮车又来了,家家户户的孩子——刚刚拿到了压岁钱的孩子们都冲向洋溢着快乐与美好的三轮车,肉嘟嘟的手儿紧紧攥着那仅有的二角钞票,渴望的看着老板,望着那红彤彤的山楂雪球。这时,爸爸也来了:“老板,我要那盒蜡笔。”那一双双眼睛齐刷刷向爸爸投去,爸爸掏出几张簇新的毛票和捏出了汗的一分二分的硬币——毛票是长辈们给的压岁钱,一分二分的硬币是攒了好久的钱,他带着一丝犹豫,但又坚定地把钱给了老板,换了那一盒小小的蜡笔。

同小伙伴们一起拆开塑料外壳,打开蜡笔盒,一支支蜡笔静静地躺着。爸爸激动得手都在微微颤抖,一连半年,他睡觉都要枕着那盒蜡笔。我知道,爸爸的梦是彩色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