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小学语文说课稿(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9:07:36 页码:11
最新小学语文说课稿(优秀8篇)
2023-11-13 09:07:36    小编:lookoud

时间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时间进行总结和规划。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和培养艺术素养对于丰富个人生活非常重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常用谚语,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与思考。

小学语文说课稿篇一

《日月水火》是北京市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本单元共安排了6课,体现了3种不同的识字方法,本课为看图识字,配有4幅插图,右下角分别写出了古代的象形字,这就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素材,所以学生在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识字方法。本课教学任务分两课时完成,我所展示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据此,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会读“日、月、水、火”4个生字,认识“横折钩”1个新笔画。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生字的意思,会用这个字组词或说句子。2.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的书写日和月。因为这是一群刚入学才一个多月的孩子,本课使他们第二次接触汉字,对于他们来说把横写平,竖写直都很困难,所以我将本课的难点定为: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的书写日和月。

刚入学的孩子在课堂上面临面临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字枯燥的。无趣的,而天性好动的性情又使他们在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注意了很难持久,基于此,我会将学生的养成教育贯穿课堂始终,用自然的提示语,表扬话,手势动作牢牢地吸引孩子的眼睛,注意力始终保持。

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兴趣教学法。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容易分散,而兴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我通过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和生动、活泼的儿童化语言;形式多样的识字游戏;从始至终让孩子们的注意力都放在课堂上,达到识字和组词的目的,提高识字能力。

2、情境教学法。这是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现学科整合这两方面去考虑的。在教学中我通过讲故事,图画,生动形象的板书重现知识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在创设的情境中促使学生更好地识字。

3、赏识教学法。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在学生练读字,词、参与游戏、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等环节,我活用赏识语言;当众表扬赏识;用欣赏、赞许的目光赏识;用友善的动作赏识;用模糊赏识等赏识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给学生注入了巨大的学习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的确,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强化剂。新课标对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想,学生也只有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才会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我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时时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处处催化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学得不亦乐乎。

根据教材特点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分为以下五步:

1. 图画导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2. 听故事,感悟汉字的演变过程

六七岁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如果生硬的讲解这个字第一笔什么,第二笔什么,你应该怎样怎样写,无疑使孩子感到学汉字是枯燥的,没有意思的。如果让刚学汉字的六七岁孩子在生动的故事,美丽的图画中学习汉字,无疑是激发学习汉字的好方法。所以,我以“日”字为例,安排学生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描画太阳,讲一讲古人是怎样造出这个字的,为孩子架起与古人对话的桥梁,让孩子亲身体会古人造字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使汉字不仅仅是方块字,而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更加生动。也为下面的自学打下基础。

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欲望,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孩,于是我安排了为形声字配图,再与现代字相对应的找朋友游戏,让他们自己学习汉字极大地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欲望。

通过找,叫名字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音、形的记忆。

3. 了解字义,积累词语

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大量的组词,说句子,因为,我们在生活中用得最多的是词,说得最多的是句子。而现在的小孩,接触面广,家庭教育好,组词说句子对他们来说不是难事,我只是将从前他们从生活中积累来的重新雾化出来,与小伙伴交流,并让他们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字义,更明白生活中留心学习,积累你会学到许多字。

海水 自来水 白开水

(课件出示词语-----词语中的“水”用红色显示)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不难发现这些词的谁都在后面,我将给与肯定:

同学们真会观察,这些词“水”字都在后面,你能不能组个词,让“水”字在词语的前面呢?我估计他们也许说不出来:这时我可以给与提示:我们喝水用……,苹果、香蕉梨都叫……如水杯、水库、水泥、水果、水牛、水草、水壶等等。意在让学生明白用这个字组词不仅仅可以在后面,还可以在前面甚至中间:如:洒水车。以此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新课标中对低年级段做出这样的规定: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这里我就通过安排让学生组词,让“生字开花”,完成识字量。

4. 学写生字,但求端正

这里我将从以下方面进行:

1、看:“日”字和“月”字的笔顺跟随,认识新笔画“横折钩”,说一说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边说笔画名称边书空)

2、观察:田字格里的日和月,写的时候哪一笔最关键?(“日:字中间的一横要落在横中线上)“月”字的第一笔撇要写的长一些。

3.、示范:教师在田字格里写范字,学生观察。

4.、练习:学生描两个,写一个。

5. 拓展延伸,留有余地

最后将学生课前的两首古诗:锄禾与静夜思。出示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原来有我们学过的汉字。意在让学生明白优秀的诗文,好听的故事就是有汉字组成的,等您们积累多了,也能自己读书看报,写文章了。点起学生心中想要多学汉字的火把,更希望这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小学语文说课稿篇二

《放弃射门》是小语教材第十册第八单元的首篇课文。讲了福勒为了避免踢伤对方守门员西曼而放弃射门的感人场面。从而体现了福勒高尚的体育道德风尚。由于是最后一单元的课文,所以训练重点要综合体现整册教材训练点,但还要把“阅读时要有独特的感受落实在教学中”。教者要全方位考虑。针对此情况,我确定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能力目标:学习运用作者对比赛场面,运动员动作,语言的准确描写的方法,写一段比赛场面。情感目标:理解课文的同时体会出福勒高尚的体育道德风尚。

1、开拓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多向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2、落实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阅读时的独特感受。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板书:放弃射门

(二)、切入重点,分析写法

本文场面描写精彩,是个不可多得的写作例子,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个写作契机,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写作渗透。

学生发现:这段话少了许多人物的动作描写,还少了许多介绍当时紧张、激烈场面的词句等。

我及时总结:“是的,要想把当时那精彩的一瞬间用你的笔写下来,就需要紧紧的抓住人物的动作,心理活动以及人物的神态来进行刻画。同时还要把当时紧张的气氛描写下来,让读者了解当时的情况。”

通过这种对比的教学,学生设身处地地了解到如何写精彩。比老师费劲口舌的去说,去指导要省好多力气。真可谓事半功倍。

(三)、应用学法,创造性表演

孩子都具有表现欲,在课堂上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件事乐此不疲。因此我设计了创造性表演这一环节。我问:“福勒由于西曼的扑球 ,他放弃了射门,摔到了。发挥你的想象,在球场上,这时候最可能发生的将是什么?如果你是福勒,你爬起来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此两个问题,引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学生说:“很可能发生一场战争”“我起来就会打西曼,或者骂西曼”。看学生的想法多真实呀!然后我让学生到文章中找答案,看看福勒是怎么做的,并填补课文空白,相像福勒和西曼语言和心理活动,最后四个人一组,仔细研读第四自然段,发挥你们的想象把福勒为西曼向裁判求情的场面创造性的表演出来。其他学生当评委,对表演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进行细致观察,为写作做准备。

在此环节中,学生既是表演者,又是观众。既能锻炼胆量,又能训练观察力,真可谓一举两得。

(四)、学习写法,进行写作

学生对习作总有畏难情绪,在课堂上就写,那要让学生有感而发。到目前为止,学生的情绪已被调动到最高状态,老师适机点拨“到现在我还在回味刚才同学们的表演,多精彩啊。我想:如果我也能像作者写福勒射门那样把同学的表演写下来那该多好啊!你们能写下来吗?”在学生高喊能的情况下,我马上出示习作要求:

1紧紧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把刚才的求情一段写下来

2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不要求工整,只要你自己能看出来,能读出来就行。如果可能有些句子和词你也可以用横线代替。

3写好之后我们进行交流可以吗?

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写完,并在课堂上做交流。没有写完的课下写在日记本上。

小学语文说课稿篇三

我说课的课题是《美丽的彩虹》。《美丽的彩虹》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诗歌。全文图文并茂,插图优美,生动有趣。“彩虹”是小朋友日常生活非常常见但又非常神秘的一种自然现象。这首诗歌很容易引发小朋友学习的兴趣,激发小朋友的求知欲。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游戏识字,情感朗读,发挥想象力三个环节,并说出自己所想的内容三个环节,它是地达到了识字、读文、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教学目标。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小朋友在游戏中主动识字,是本节课主要的识字手段。让小朋友在游戏中既巩固了拼音,又认读了本课要求掌握的二类字,并培养了小朋友主动识字的兴趣。

2、愿意表现自己,是儿童的共同特征。因此,我给了小朋友充足的时间,选读诗歌中自己想读的小节,达到了情感朗读的效果。

3、培养低年级小朋友积极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新课标中低年级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在本节课中,如“彩虹还像什么?”“你走过彩虹桥,还希望能看到什么”训练了小朋友的口头表达能力。

1、收集资料,激发兴趣。

小朋友广泛搜集有关彩虹的资料,并相互交流,激发了他们迫切想学习这一课的兴趣。

2、游戏识字,情感朗读。

新改版的教材识字多,难度大,单一的去认,去写,既枯燥,又没有效果,所以在教学流程中我始终让小朋友在游戏中充分去青铜自己,能认识哪些字,能读好哪一节诗歌。激发了小朋友主动识字、读文的愿望,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3、插想象翅膀,练口语能力。

小学语文说课稿篇四

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劳动者”“学校教育的根本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评价学生是否成才,决不能仅仅看他的学习成绩,而要全方位,多角度的提高育人质量,努力使之成为具有健康人格与品格、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接班人,而心理健康教育又关系到学生如何正确看待这个世界,因此势必会成为左右学生成才的关键。

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任性,娇气,懦弱是他们主要的特点,这些主要是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家庭与社会的过分关注使他们产生了“骄娇”二气,对于压力与困难的心理承受力很差,直接导致了他们或者是以自我为中心,极其任性;或者是胆小慎微,没有自信,毫无主见。由此而引发的极端实例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因此本课为了建立起孩子们的自信心,培养成功意识,先是以“罗森塔尔试验”的结果点明:如果一个人有自信心,对自己怀着期望,他就会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直至成功。接着课文出示问卷,让学生进行自测,检查自己的心理状态,最后文章对如何树立自信提出了几点建议,并以富有哲理性的段落作结,深化主题,发人深思。纵观全文,层次清晰,深入浅出,情感发展由弱渐强,结尾令人心情激荡。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以及对文章的学习,教育学生如何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2.知识目标:把握文章中语言特点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3.能力目标:体会文章亲切、自然的文字风格。

在此我将情感目标的实现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一、激趣导入切入主题

这一环节我主要设置了两项内容。首先读一封学生来信。信中的学生向老师倾诉了内心的苦闷与疑惑――在家里,帮助家人做家务的时候经常会越帮越忙,受到训斥;在学校,由于成绩不理想,觉得同学们瞧不起自己,故意疏远他,自己常常感到很孤独。结尾他向老师询问自己是不是一无是处,没有希望。读完这封信,教师提问,有类似心理状态的学生请举手,借此掌握学生心理状态的大致情况。第二项内容,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了解自己的同桌吗?他(她)有什么优点呢?其他人呢?这一环节的设立主要是让学生以自己的角度学会评价他人,并且使受到鼓励的一方感受到被人认可的满足与喜悦,从而对自己信心大增。通过这两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比较自然的体会到了确立自信心的文章主题。

二、活动体验引发思索

经过前一步骤,学生的兴趣渐浓,这时再引入一个游戏:照镜子。教师将一面小镜子隐藏在手中,说这是一个人的照片,让同学到台上来辨认是否认识。当学生来到台上,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形象,一定会说认识这个人。这时候,教师提问:他有优点吗?那缺点呢?学生大多会承认这个人只有缺点没有优点。经过多人上台参与这个游戏,教师最后公布谜底――手中只是一面镜子而已,别无他物。学生惊异之余,教师向全班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可以发现其他人身上的优点,为什么就不能发现自己身上的长处呢?这一问题的抛出,一定会使热闹的课堂沉寂下来。但这种沉寂决不是麻木,而是通过这件事而引发的深深思索。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这种心理产生的原因,进而得出是因为缺乏自信心这一答案。

三、正视自己树立自信

自信心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缺乏自信会有什么后果?这又是一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或学习中的实际表达自己的想法。告一段落后,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罗森塔尔及他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拥有自信心所带来的的神奇效应。学生通过这个小故事,明白了成功的关键还在自身,在于对自己、对困难的认识,认识到人只要心中怀有期望,就会一直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结果定会出人所料。

为了成为内心渴望成为的那种人,验证自己拥有自信心的程度,学生可以通过问卷的形式测试自信心指数。这一环节一定要学生实事求是的进行填写,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更为清醒的认识。问卷情况一定有好有坏,对于结果不理想的同学,他们急于找到扭转局面的方法,这时候可以让他们通过阅读课文找到使自己变得自信的途径:

1.自信首先要喜欢自己,学会为自己减压。

2.先从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开始,建立信心大厦。

3.多为自己喝彩,为自己加油鼓掌。

4.咬紧牙关,再坚持一下,就能得到对自己最好的鼓励――成功。

之后可以让学生谈谈学习这几点之后的感受,自己在生活中做到了吗?还能找到其他的树立自信心的方法吗?让学生尝试着按照作者的建议去努力,相信坚持下来一定会有所收获与回报。

四、 归纳总结深化主题

文章的最后一段作为全文的高潮,非常适合集体诵读。因此我设计了教师范读,学生品读,最后集体诵读,直至当堂背诵的环节。学生们在有感情的朗读过程中不但可以加深对自信心的认识,重新为自己定位,而且也为今后如何走好人生路,在内心做好了描画。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我们的生活等待我们去学习,我们的未来等待我们去创造,可这需要我们有一颗愉快而且充满自信的心,需要我们坚信自信的自己将格外引人注目、格外的美!祝愿同学们,每个人都拥有各自的美丽人生,像那条小路、那条小鱼、那颗星星,永远做一个最好的你!

以上就是我对《做一个最好的你》这一节课的总体把握。经过四个步骤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感受到自信心对于一个人如何成才所具有的作用,以及对今后该如何树立自信心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以及心理状态的调整都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小学语文说课稿篇五

《比一比》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一册识字二的一篇识字课,课文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农家小院的情景图,第二部分是词语,第三部分是一则韵文。主要通过对农家小院具体事物的比较,为学生提供识字的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本课中,要求学生学会12个生字,8个词语,认识1个偏旁“土”,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2)能力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识字能力和朗读韵文的能力,掌握识字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韵文,感受农家小院的美丽和农家温馨的生活场景,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3、教学重难点

我打算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现在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这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是识字和学词。

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兴趣教学法。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容易分散,而兴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我通过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和生动、活泼的儿童化语言;形式多样的识字游戏;活泼有趣的朗读方式,从始至终让孩子们的注意力都放在课堂上,达到识字和学词的目的,提高识字能力。

2、情境教学法。这是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现学科整合这两方面去考虑的。在教学中我通过播放课本插图展示农家小院情境,通过引导性语言描述情境,通过文本和课件互为直观感知,通过生动形象的板书重现知识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在创设的情境中促使学生更好地识字,学词和读文,达到识字和学词的目的,提高识字能力。

根据教材特点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分为以下四步: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美丽,听到清晨农家小院内外传出的各种动听的动物叫声,有了这一情境效应,学生的情感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激学,积累字词。

在这环节里,我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了词语的基础上,以游戏为主要学习方式。在“打敌人”游戏中,通过课件逐一显示颜色不一,进入画面角度不一的词语,要求学生快而准地把词语读出。“我回我家”游戏则通过课件再次呈现农家小院,让学生在直观、感性的认识基础上,既能把握词语的整体关系又能把词语进行准确分类,我把游戏和课件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文本游戏,互为识字。

教育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前面的教学,孩子把词语掌握牢固了,这时我再把藏在韵文中其余的生字抽出来让学生学习,已经大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课件显现6个生字时学生读出字音,老师读文,学生在文中圈出生字后,课件再呈现用红色标注生字的韵文,把课文的文本和课件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识字的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开火车”“我在这”“结苹果”游戏则为记忆生字提供了练习巩固的平台。

(四)朗读儿歌,积累感悟。

丽而温馨的农家小院,把课堂学习的气氛推到了最高点。同时,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了中华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根据课时内容安排,本节课只要求学生会认12个生字,8个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因此课堂上只体现了读了练习,以读贯穿整个课堂。学生读的时间多,读的练习形式多,读得扎实,读有成效。

正确的方法指向成功的道路。教学时,我着重进行以下的学法指导。

1、让学生学会在合作探究中学。

合作探究学习更加关注知识中的能力部分,它更强调的是教会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在教学本课中,我请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找出生字,词语;在自学的基础上合作解决字词读音,互相探究记字方法,让学生思维力,想象力,理解力得到充分的展示,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2、让学生学会在读中学。

朗读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环节。本课教学以读为本,有目的、有效果、形式多种多样的读字,读词,读文,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韵文的语言美。

我们常说寓教于乐。本课教学中所用的游戏形式多样,操作性强,用得恰到好处,学生在乐中积累了语言文字,也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采用图文结合式的板书。这是依据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主导优势而设计的,板书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先后出现的,用简笔画画图,图上的字,词是用贴字卡的形式出现,通过可爱的图象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增进学生记忆的加强。

小学语文说课稿篇六

《画》是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我从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具体是:

1、认识文中“远、色、近、听”等11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这首谜语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谜底是画)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重点是认字,练习朗读。

2、难点是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揭开谜底。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识写分流”的识字教学新理念,我在教学本课生字时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通过反复读课文,再让学生圈出生字。现在的识字不是像过去那样孤立地一个个学习生字,而是把生字直接放到课文里去识记。当生字与生动有趣的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识字难度就大大降低,这不是抽象的识记,而是一种有意义、有趣味的识记,孩子们通过反复阅读,不知不觉中就把生字记住了。然后,我把要认识的生字做成卡片,让学生抽读卡片,同桌互读等。再用“找朋友”的游戏来巩固已认识的生字,这样,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通过观察图画,用课件演示等帮助学生理解,再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等,(例如,把耳朵贴在画上听水流的声音和小鸟打招呼等。)通过多种方法理解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

《一》、谜语导入。

我由已学过的儿歌谜语《猜一猜》引出课题《画》。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放映出山水画,或直接观察课文中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内容,由远到近,说说图画上有什么。(图画上有山、水、花、鸟)

2、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圈出生字,通过同桌互读,抽读卡片等学习生字,教师指导、正音,然后再通过玩“找朋友”的游戏来巩固生字。

《三》、再读古诗,引导质疑,揭开谜底。

1、逐句讲解诗句与画面的关系。(课件)

(1)、出示“远看山有色”。老师描绘:远远看去,一座座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那么山是什么颜色呢?(青色)

(2)、出示“近听水无声”。同学们把耳朵贴在书本上听听,能听到水流的声音吗?为什么?(不能,因为是画中的水,不是生活中流着的水。)

(3)、出示“春去花还在”。春天过去了,可花怎么还在开放呢?(因为是画上的花)

(4)、出示“人来鸟不惊”。请小朋友们和小鸟打招呼吧,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哇!”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因为是画上的鸟,不是真的小鸟。)

2、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呢?(画—一幅山水画)

3、指导朗读及背诵。

出示课件:“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 画 有色 无声 开放 不动

小学语文说课稿篇七

《父亲和鸟》一课主要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感受到人与鸟是那么亲密无间,领略到人与自然的融洽,体会到父亲对鸟的热爱。课文最后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稚气纯真的话语中,蕴含着”我“的护鸟心愿。走进文本时,就感觉像在温习着一个古老而真切的童话,让人领略到人与自然本应是十分和谐融洽的。

本课的设计理念基于新课标中指出的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说的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基于对本文的理解,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学会写8个生字。主动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2、准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父亲爱鸟的情怀和我的护鸟心愿,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

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从小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理解“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等重点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情感。

基于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目标,本课的设计思路为“整体感知—品味语言—积累拓展”,主要运用情境创设法、多样朗读法、媒体辅助法、读写结合法等教法。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认识了许多生字,并能读懂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因此在学法指导上,重在朗读、感悟、品味语言。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圈点勾画法、以读悟文法、小组合作法等学法。

1、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我首先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一些树林和鸟儿的精美图片。以欣赏图片谈体会的方式来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美好,为学习文本,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做好铺垫。

1、于是接着孩子们怀着好奇心,自读课文,读通句子,认准生字,初步了解文意。

2、再以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认读,交流识字的方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

(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在此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识字,既是对识字能力的训练,也是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培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生字“喜、重”。

先指导学生整体观察要求会写的生字。接着请学生说说难写的笔画。然后,教师范写较难写的两个字“喜、重”,让学生观察体会,从中领悟写字的方法。(板书:喜重)

4、在学习生字后,播放课文动画片,看完后,让学生用上“父亲”、“鸟”这两个词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这样帮助孩子们梳理了课文脉络,整体感知文意,初步感受父亲知鸟、爱鸟之情。)

1、首先让孩子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从哪看出父亲非常爱鸟,用直线划出相关的词句。从哪看出父亲非常了解鸟,用曲线划出相关的词句。

2、然后小组内合作学习,交流自己对以上两个问题的理解。老师在小组间适时指导。每个孩子都有质疑、解疑的追求,在朗读理解文本时,孩子们不断产生疑问:为什么没有鸟飞,没有鸟叫,没有鸟味,父亲却知道林中有鸟?为什么在最快活的时刻鸟最容易被猎人打中?为什么父亲如此了解鸟?……所有的疑问都将激励着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语言学习中去。

3、读悟相融,汇报交流。在小组探究之后,进行全班的汇报交流。

(1)首先汇报表现父亲爱鸟的内容。指导朗读理解表现父亲爱鸟的句子: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我知道父亲这时也最快活。”(相机板书:一生最爱)

品读“最喜欢”、“一生”“最快活”等词,感悟父亲从小到老最喜欢树林和小鸟,难怪他知道的那么多有关鸟的知识。

(2)然后指导朗读感悟表现父亲了解鸟的句子:

父亲突然站定,朝蒙雾雾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相机板书:望了又望闻了又闻)

可以采用引读方式来帮助学生体会父亲对鸟儿的了解:

父亲在雾蒙蒙的树林边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的鸟,可我呢?引导学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听到一声鸟叫。

父亲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的鸟,可我呢?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听到一声鸟叫。

继续引读:

父亲用鼻子闻了又闻,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的鸟,可我呢?引导学生读:我闻到浓浓的草木气味,没有闻到鸟的气味。

通过对比“我”和父亲的不同感受,使学生体会到父亲的观察入微,体悟到父亲对鸟的深入了解,父亲真是个“知鸟”的专家。

(3)分角色朗读体会“我”和父亲在清晨树林边的对话。

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父亲指着一根树枝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嗯,还有鸟味。”

父亲又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重。”

读后交流:读了父亲的这些话,你明白了什么?像这样的父亲可能会成为猎人吗?为什么?

畅谈感受:父亲和鸟就像()。父亲和鸟就像亲人、像手足、像益友、像我和爸爸妈妈一样,和谐相处。

(在这一环节多种方式的读与悟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畅所欲言,肯定学生多元化的个性理解和感悟。多角度感受父亲的知鸟爱鸟,逐步领悟到父亲之所以对鸟儿这样熟知,是因为他对鸟儿发自内心的喜爱,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感受到原来人和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是那么美好。)

(通过对“我”的心理剖析,让学生学会从“我”的角度来思考和感受,体会原来“我”也是热爱鸟儿这种美丽的生灵,也是发自内心地要保护它们,不希望人们去伤害鸟儿。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深处播下了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保护生灵的种子。)

1、拓展引入一首小诗诵读,激荡孩子们心灵的共鸣。我动情地说:“孩子们,父亲经常来树林,和这些可爱的小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听懂了鸟语,理解了小鸟的喜怒哀乐,他就是鸟儿的知心朋友。让我们像父亲一样知鸟、爱鸟,与自然界的小动物和谐相处,做他们的朋友吧!”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和孩子们一起深情朗诵一首小诗《小鸟的朋友》。

小鸟的朋友

小鸟飞飞,

小树沙沙,

红领巾把笑声,

洒满山林中的小花。

小风吹吹,

小鸟喳喳,

快乐的小鸟们

有了自己的家。

露水闪闪,

脚步踏踏,

爱鸟的小朋友们

给小鸟留下多少知心话。

——小鸟、小鸟,

飞吧、唱吧,

送你们新房一排排,

请你们安心来住下。

小风吹吹,

小雨沙沙,

你们有了温暖的窝,

从今不再挨雨打。

捉虫,捉虫,

长大,长大,

我们都是好朋友,

向森林讲述一篇新童话……

2、写一写。读完了诗歌,我问孩子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呢?快拿起笔来写出你心中流淌的诗歌吧。写后让孩子们在全班交流朗读。(相机板画飞鸟)

(这一环节将朗读感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读读写写中让孩子们纯洁而稚嫩的心灵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

1、搜集有关鸟类的课外知识或爱鸟、护鸟的格言。小组内开展知识竞赛。

2、找一找读一读有关动物的故事,开展主题读书会。

(将课外阅读做为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延伸,这两项作业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在主题性拓展阅读、积累中加深对鸟类的了解,深化对不同生命的热爱,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

小学语文说课稿篇八

《庐山的云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全文层次分明,共4个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第一自然段总写庐云雾神奇美丽,接着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两个特点: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第四自然段再总写人们对庐山云雾的喜爱与流连.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所写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2.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流连忘返”造句,能背诵课文.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仿写一处景物.

本文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因此我把”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同时由于学生语言水平的限制,要在这么短的时间掌握一种构段方式写出一处景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说”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难点.

在上一册课文中,学生已接触过”总分”这种构段方式,及”比喻”这种表现手法.

本文教学要求学生勤动脑、动手、会与别人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学生普遍读书不注意感情朗读或掌握不够.也没养成与人交流探索的习惯.还有就是学生很少出远门,根本不知庐山云雾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要画出不同姿态的云雾也不容易.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极好的写景范文,宜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此,针对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注意情境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

成功的语文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宗旨.本篇课文教学我让学生通过”读、思、画”感悟庐山美及文章的语言美.

根据讲读课文的要求,我准备用两课时教学本课.

首先第一课时学生学会了本课生字,以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完成了教学目标1。

第二课重点分析课文.教学过程分为四步:

(一).谈话导入

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下面让我们细细品味.”接着板书课题.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理解全篇课文的内容.

(二).精读感悟

1、精读第1自然段

首先指名学生读这一自然段,可能学生读的时候

,感情把握不准,教师相应指导,接着提问:”在庐山众多景物

中,作者最喜爱的是云雾,你从哪里读出这点来?”学生不难答出(更,神秘)教师提醒在朗读时应突出”更,神秘”两个词,同时板书:神秘的云雾.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领悟词语,进入文章的意境:

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们看,在山上游览,似乎……漫步山道……此时,你们会感觉自己就像……“让学生做出伸手摸云雾、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样子.使学生充分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这时用导语过渡到下一自然段的学习:“庐山云雾如此神奇美丽,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请看第2自然段.”

2、精读第2自然段

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阅读并不是被动地接爱,而应成为主动的探索过程,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思考问题: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在下面画”______”.

(2).文章哪个词说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

(3).找出比喻句,比喻句中拿什么比作什么?

这样使学生明确了为什么而读,要思考什么问题,使学生养成阅读时动口动笔的习惯.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千姿百态.接着问:”作者是怎样描写千姿百态的?请用笔画出来.”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像绒帽,像玉带,是大海,是天幕.

然后教师小结:这一自然段围绕中心句,先总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接着具体描述如何”千次姿百态”,这种构段方式叫”总分式”.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绘画不同姿态的云雾,使他们感受庐山云雾的美及文章语言的美.指名一两个学生上黑板画,其他同学在下面画.通过直观画面使他们理解”笼罩、缠绕、弥漫、遮挡”等词语.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接着引入下一段的学习:“庐山的云雾还有一个特点,请看第3自然段.”

3、精读第3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结构与第2自然段相同,我让学生自学为主.辅以引导,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并要求他们找出:

(1) 中心句

(2) 庐山云雾的特点.具体怎么写?

(3) 比喻句,拿什么比作什么?

学生合作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瞬息万变: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

最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4、学习第4自然段

让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读完后,教师小结:正因为庐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游客们舍不得回来了.(并板书:流连忘返)我们的祖国风景如画,你能说一个令你流连忘返的地方吗?指名学生说说.至此,教学目标2已完成.

(三)、总结

总结贵在升华.我这样设计结束语:”庐山的云雾变幻莫测,是庐山的一绝,有机会我们可以去领略一下.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像庐山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咱们有兴趣可以去领略一下祖国的美好河山.”使学生充满向往,激起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完成了教学目标3。

(四)、练习

读写结合,寓写作指导于阅读教学之中,是许多教师认为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本册教材训练的重点.因此我布置了此道练习:

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围绕”公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写一段话.

最后说板书:

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突出教学法重点,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教学的主要内容,整个板书我努力做到简洁明了,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3、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像绒帽,像玉带

是大海.是天幕

神秘的云雾 瞬息万变: 眼前的——刚刚是——转眼流连忘返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