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中美教育差异两分钟英语演讲 中美教育观念差异英文优秀(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19 19:37:42 页码:14
最新中美教育差异两分钟英语演讲 中美教育观念差异英文优秀(四篇)
2023-05-19 19:37:42    小编:lookoud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美教育差异两分钟英语演讲 中美教育观念差异英文篇一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陈耀华

我有幸在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本部学术厅听了美国校长肯尼迪的《美国小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主要方式》专题交流,又现场观摩了中美教师上的六节“同课异构”的课。通过老师们在工作坊里的思维碰撞和现场与专家的对话,对中国小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比较,找出了差异。由于中国和美国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育差异也非常大。

一、透视美国的小学教育现状 1.教育目标

美国的小学教育发展到今天,一直也处于变革之中。美国的小学教育十分强调实际问题的解决,强调学科知识应用,强调技术的运用,注重学科教学中的交流,注重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素养的提高,重视培养学生创造力。特别重视学生参与、体验、感悟、探究、发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教学有所忽视,教学目标比较单一。

2.教育理念

人本主义教育已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思维,追求教育公平,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追求人文精神,讲究独立思考,教育要保证宽松、安全的环境。教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平常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小,动手能力很强。提倡让学生经历获得学科知识的过程,强调理解的学习,学少悟多。

3.教学效果

美国的学生虽然在学科上的成绩不如中国的学生好,但是公认的是,美国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远在中国学生之上。

二、透视中国的小学教育现状

1、教育目标

我国的小学教育教学在长期的实践中,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征的传统教育,在这些传统中,积极的作用与消极的作用影响并存。中国小学教育教学的特 点与方式,是在中国几千年历史文明的传承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自己生长的文化“土壤”和民族“根基”。中国的小学教育,突出知识性的具体目标,大纲、课标对知识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教学过程中对目标细化具有可操作性,每章每节每单元都有细致的目标,但是,往往忽视育人的大目标;重在由“旧知”引出“新知”,绝大多数新知识是由旧知识引入的,基本符合人的认识规律,这里容易衍生两种形态:一是使学生由旧知识中产生困惑或新的情境,形成和激发认识新知、发现新知、获取新知的欲望和行动,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这是应该追求的理想的教学形态。另一种是淡化旧知识到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甚至会由旧知识直接把新知识告诉学生,只要所谓会用就行了。这容易造成学生被动接受,成为事实上的灌输知识的容器。注重新知识内部的深入理解,从对知识内在意义的联系中获得的认识。以中美两节数学课为例,我们重视解题的方法和技巧。解题必须以概念和定理为依据,是对概念和定理的再学习。强调解题有利于对解题的基本方法的熟练掌握,有利于夯实基础。注重一题多解,一法多用,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重视训练记忆和巩固。2.教育理念

在教育理念上,我国传统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给人做人的道理,在教育过程中,一味地强调概念的重要性,将学科概念、定理翻过来讲过去,要求学生记住各种变换形式下的知识点的精髓,美其名曰“万变不离其宗”。我国注重应试,国际数学竞赛上,我国的学生一向都是骄子,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国的学科教育侧重于应试教育,即为考试而准备。对于解题的过程,要求严谨规范,只要解题过程出现了所谓的跳步子,就可能被扣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被迫模仿固定的方法,思路,缺乏主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创新能力。3.教育效果

在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我国学生的学科基本功很扎实,记忆能力很强,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我国的学生往往不及别人,特别在动手能力方面,远远落后。

三、中美课堂闪光点

正如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李松林副院长在总结中指出:

1、中美教学中,都重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

2、中美教学中,都强调学科学习方法的引导;

3、中美教学中,都重视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

4、中美教学中,都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四、差异分析

从两天的“中美教育”课堂实景中我们可以发现,中美的学科教育在教学目标,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差异主要有:教学方式上,中国的教学班级通常人数较多,水平参差不齐,使教师难于兼顾,小组研讨活动也难于展开。教师为预设的目标而上,学生按教师预设的目标而学,师生感到紧张。美国小班上课,“规则意识”强,易于“1对1”地讨论学习,师生交流互动,气氛较活跃,教师也追求变化轻松。从个体学习来看,中国学生虽不博闻,但以强记著称。美国提倡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理解的学习。在教育理念上,中国的小学教育是重视打基础的教育,学多悟少,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学少悟多。

由此差异带来的教学效果上,也是各有春秋。美国的学生动手能力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富有创新能力,中国的学生在解题方面无与伦比,动手能力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佳,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五、几点启示

基于以上情况,美国教育有它的必然优势,对其比较、分析和总结,启示如下:

1、扬长避短,取其精华;

2、强调规则,训练倾听;

3、目标适度,“三维”不丢;

4、重视过程,强化理解;

5、体验感悟,探究发现;

6、结对交流,全员参与;

7、尊重保护,培养创新。

(整理:陈耀华)

中美教育差异两分钟英语演讲 中美教育观念差异英文篇二

中美小学教育的差异

10级小语2班

罗洋

20100516283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培养人类的社会活动,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

在一个学生的整个在校学习生涯中,小学,是人们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教育理念,中国和美国由于各方面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教育发展水平也有着根本的不同,尤其是在作为初等教育阶段的小学来看,最为明显。

教师、学生和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教师和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教育影响是联结教师和学生的中介和桥梁。对于中美两国小学教育的差异所在,首先,从构成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的教师来进行探讨。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承担者,是保存和传播人类文化的承担者,是社会延续和发展的体现者。教师作为教育的承担者,其根本人物是教书育人。广义上而言,教师和教育者是等同的,因此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的素质,才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成长和发展。而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

两个国家教育的社会背景不同,因此侧重点也不同。但是就专业知识而言,中美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还是有一致之处,都是需要取得大学学士学位及其以上的学位,进行严格的教师资格测试,得到教师资格证书进而入校执教。在中国,一张教师资格证书可以保障你的教书生涯,但是美国大部分州有两类教师证书,即临时或初级证和永久或专业证书。在美国,做教师的前提是至少获得临时证书,如果想要永久的做一名教师,除了任教的经验还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获得硕士学位。高学位意味着一种保障,相信学位较高的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也有所长处。由此,可以推断出中国教师整体的专业知识水平是逊于美国的。

在中美小学老师对于《灰姑娘》这一课的讲解上,我们会发现其中的差距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我们在佩服美国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反思本国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同一个故事,美国老师是在不干扰学生的是非观念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以不同的人物立场来看待和判断故事中每一位人物的行为的正确性。而中国的小学老师在引导学生判断故事中人物行为正确与否,常常将自己主观的思维方式或传统的对错观加注在学生的身上,更直接的便是直接指出某个人的行为是错误或者正确。就像灰姑娘这个教案中,灰姑娘受到后母的不公正对待,学生凭着自己的主观想法第一时间来判断后妈是坏人,也许中国的小学教师点到这里即可,而美国的小学教师虽然赞同,可是这并不是他们认同的唯一看法,他们想让学生理解的是更深层次的一面:“我们看到的后妈好象都是不好的人,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它的孩子。”这样的想法是在中国同样学习《灰姑娘》这一课的学生无法自主体会到的,当然教师也不会让自己的学生企及到这样深奥的道理。在这些方面,中国小学教师交给学生们的是比较肤浅的思想和知识,而美国的教师便是循循善诱,将学生的思想引导到更深的一面,这种区别是与教师的专业水平息息相关的。

教师的专业情感即教师对自身职业的真情实感,这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良好的专业情感可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从而也促进学生学业的发展。教师职业情感由对职业的认识、热爱学生的情感和对待工作职业贡献的情感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教师是对于专业情感差异还是不明显的,教师之于学生亦师亦友,但是从《灰姑娘》教案来看,对于学生而言,美国的教师更像是一个朋友,上课气氛轻松活跃,就像是朋友之间的寻常交流。但是在中国,教师是为学生所尊重的,教学课堂是严谨的,少有这样轻松对话式的课堂交流,甚至有些学生会对教师的语言行为盲从,这种现象在中国小学里最为常见。除此外,在美国的学校中,同一个班的学生中学习差距很大。但是,所见到得每一位老师对每一位学生都是一样尊重,没有给人三六九等的感觉。当学生与教师的意见不一致,老师在充分吸取学生的意见后,修正自己原来的看法。为了规范在校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出了信赖,尊重,责任,公平,关怀和公德六项超越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的道德标准。可是中国便不是,教师们常常将成绩作为一种衡量尺度,对学生的喜爱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常常存在一种优生差生的不公正待遇。

再说说教学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认识活动,自学调节自己的志趣和情感,循序渐进地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促进学生智力、体力和社会主义品德、审美情趣的发展。

对比中美两国的教学过程,差异巨大,为什么同一篇课文,教学过程会给人完全不同的层次感。中国的小学教育是一套固定的模式,一篇文章的教学,往往会根据年段的不同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一片阅读的教学,固定的模式:标自然段—分段—归纳段意,然后针对一些重要的句子进行提问解答,点明中心思想和情感体会。教师照本宣科的引导学生做完这些步骤,那么就算完成了这篇文章的学习。然而,在美国的灰姑娘教案中,教师根本不会让学生分段落,写段意,而是以一种平易近人诙谐幽默的谈话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其中,一些看似偏离了课文主题的话语都起着微妙的作用,例如那一个关于午夜十二点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番瓜马车的后果的假设,教师这个问题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告诫同学们守时的重要性,这么轻描淡写的一个问题却会在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影响,比起在中国那种一字一句劝告学生守时的重要性真是事半功倍。此外,美国教师提出的这一系列问题环环相扣,走进课文体会中心思想,又联系实际从课文引入学生的自身,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观察两个教案,其实教师的教学目标都是从三个维度来制定的,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由这个灰姑娘的教案,可以看出中国的小学教师侧重于知识与技能,以书本为先,学生的思想认识不能偏离课本。所以,中国小学教师在总结一堂阅读教学时,启发学生所用的提问都有一个前缀:“根据这篇课文„”或者“由这篇文章得到了„”即使学生有所心得体会,也缺乏自主性和新意。然而,美国教师借课文中的内容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诱发学生自主思考,得到启示,教师再加以复述总结,可以说这些体会是属于学生自己的。

过程与方法的不同直接会导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差异。中国教育总是按部就班,有着严格的教学方案,因此形成了了一套学习课文的模式,而美国则是相对活跃许多,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有创新,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向上发展,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美国教师便予以尊重,争取把学生的潜能发挥到最大。而中国的小学生常常将思想局限在书本上,高度的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因此,教师少有遇上学生提出反对意见,即使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但脱离教师原本的教学秩序也常常被驳回。

如果说中国的小学教师注重的是对书本的知识和情感的认识活动,那么美国的小学教师就是更加注重学生个人的审美和情感的认识活动。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孩子缺少自主创新的精神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上是我就中美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来比较中美两国小学教育的差异。美国可能是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最早的国家之一了,其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公立学校运动及地方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确立,美国政府通过不断审定、完善和提高教师的入职标准来保证教师的质量,因此美国的教育体系是较为完整的,而中国虽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但是在近代才发展的教育制度体系则还有许多欠缺之处,这些差距在小学教育中最为明显。希望我国可以充分吸收美国小学教育的长处,弥补教育体系的不足之处。

中美教育差异两分钟英语演讲 中美教育观念差异英文篇三

寻找“幸福教育”的密码

夏莹

信息来源:南京日报 更新时间:2013年5月25日

【人物小传】

夏莹,南京市教育工委副书记,兼任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曾在南京外国语学校工作,历任副校长、党委书记等,获得市学科带头人、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省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发表和获奖论文26篇,主编、参编教材等12本。【开场】

这些年,我一直在关注和思考美国基础教育。

由于工作缘故,我经常有机会接触美国的校长和老师,特别是近些年我的很多学生到美国学习,我们几乎每天交换教育方面的信息。我还曾两次带队到美国考察学习基础教育,第一次是在2000年中,带中学生夏令营;第二次是2012年底,带“高中多样化与创新人才培养”课题培训团。两次都是二十多天,行程紧凑,一路边看边想,收获不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希望能从美国教育发展中找到一些有益的启示,看清并推动我们正在逐步深化的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美国基础教育内容很多,在这里我着重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与各位交流。“美式课堂”形式多样,轻松活泼,让人耳目一新。

没有班主任,德育怎么抓

初到美国的人,很快会注意到这里的学校大都没有大门和围墙,校园与街区、社区相融。当然,这只是表象上的差异。走进校园、深入班级,你就会发现,在内核部分,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别很大。先来看美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

美国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行动,非常注重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而这种培养并非通过一些形式上轰轰烈烈的活动或者以教材为载体进行课程教育。对于基本规范,美国老师更讲究“行动”而不提倡“苦口婆心”。让孩子从教训中学会尊重社会法则。对违反规范的行为,他们毫不让步。我问在美国学习的中国学生:“中国老师与美国老师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中国老师什么都管,说话经常凶巴巴的。美国老师管得很少,说话和颜悦色。而一旦我们犯错了,如迟交作业,中国老师会说:‘下不为例。’美国老师说:‘这次作业零分。’”

另外一个特点是,美国中小学不设学生处,没有班主任。

中国的中小学学生按班上课,每个班都配有班主任,班主任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校管理中最关键而最基础的一环。美国学校不设班主任,而是在每个年级配备心理辅导和学业指导老师。学生的品行操守方面的问题,小问题由任课老师解决,大问题由心理辅导员负责。

上次美国行,我接触到瓦萨中学的高二学生戴旭刚,他高一从福建转学过来。他说:“我最喜欢顾问老师,她非常关心我。”我问:“你在国内的时候班主任老师不关心你吗?”他想了想说:“当然,班主任老师也很关心我,但他们关心的方式不一样。班主任说你应该这样,你必须那样,美国的顾问老师说我能帮你什么吗?”

在美国中小学,心理辅导员在处理学生不当行为的时候注重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比如,处理学生打架问题,心理辅导员找个安静的地方和学生一起坐下,平和地说:“说说看,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他会耐心听完双方陈述。然后开始辅导:“打人违反校规,你得接受惩罚停学三天,明白吗?”“生气的时候,除了动拳头以外,还可以选择什么别的方式宣泄愤怒的情绪?”“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你控制一时冲动?”

心理辅导员的辅导诀窍之一,是避免使用命令式的语言,永远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让学生明白不同的选择导致不同的后果,让学生用他自己愿意的方式解决问题。

由此,我想到我们现在的德育,有两个方面值得反思——

一是要把握好“严”与“爱”的尺度。现在,我们该对学生宽容关爱的时候,做得有些不近情理甚至苛刻;该对学生严格教育的时候,有时又底气不足或摇摆不定。老师如此,家长也是这样。

二是要寓德育于教学之中。道德是高度情境化的东西,把它从各种生活的体验中、各科知识的蕴藏中抽离出来,依靠单独的诸如政治课、班会课等课程,配备专职的德育教师,设立专门的如政教处、学生处等机构实施德育,结果把德育变成了某一门课程、某一个教师、某一个机构在某一规定时间内的任务。这样的教育主观目的性太强、人为设计的痕迹太明显,学生们往往有防范抵触的心理,效果并不理想。

最近,有个学生发给我一条微博笑话,內容是:“上帝缺手机,于是乔布斯去了。上帝缺歌手,于是张国荣去了。上帝缺杀手,于是本·拉登去了。万能的主啊,你缺班主任不?缺的话就把我们班主任带走吧!” 一笑之后,满腹心酸。

教育vs孩子,谁适应谁

近年来,“补课”“重点班”让中国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们都很纠结。听说补课在美国也很盛行,我带着好奇仔细观察了一番。

在中美校长交流中,美国校长都谈道:“对于那些成绩落后的学生,学校通常都通过课后补习或者假期补习为学生补课。”当然,美国学校补课是不收费的,只要学生成绩不达标,学生就要通过补课来提高,所有的经费都由政府支付。按照联邦政府关于“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法案,近年来,美国绝大多数中小学以“缩小差距”为目标,采取了许多帮扶措施。“择校”问题同样也非常值得关注。

美国教育是多元体制,有条件的家长可以为孩子选择私立学校。全美共有公立学校9.7万所,有5000万学生在公立教育系统内读书;私立学校共有2.8万所,有600万名学生。

考察中,我惊讶地发现,美国的精英教育几乎存在于每一个学区、每一所学校中。公立学校对本学区的学生是不收费的,为了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这些年陆续推出了“特许学校”“磁石学校”,这些学校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学术拔尖型学校。即使家境贫寒,如果孩子有很好的天资,一样可以得到特别的培养,保证了教育的公平。

我们去考察的牛津中学是一所公立学校,4年前通过申请转为特许学校。艾伦校长介绍说:“我们每年先在本区报名者中筛选申请学生材料,选中者由学校组织集中考试。我们择优录取,录取率大约20%。现在几乎所有考试,牛津中学在本学区都是第一。学区致力打造它为品牌学校。” 我查阅了资料,美国所有50州都立法规定:必须进行天才教育,让智商超高的2-5%学生进入“天才班”。名牌大学的学生很多来自“天才班”。

即使不是特许学校,美国的课程安排也给资优生提高了良好的发展平台。美国的小学实行包班制,中学开始实行跑班制。让同一年级的每个学生用统一的课表,上一样的课程,一样的进度,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中是完全不可思议的,学生怎么可能有一样的兴趣和需要呢?!全校1000个学生,就有1000份不同的课表。美国著名教育专家梅克教授提出了教育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让教育去适应孩子,而不是孩子去适应教育。她认为,教育不仅要承认差异,而且要尊重差异,不仅尊重一般的差异,而且尊重特殊的差异。真正的教育民主,不是教育平均,而是在个体需求和现实水平的基础上,让每个人都能有所发展。

其实,这种教育理念我们并不陌生,孔子的“因材施教”说古已有之。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有足够的智慧,去认识人的差异,并设计出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这是改革的关键,也是改革的难点。

占有知识,还是生成知识

在美国,并非所有学校的硬件条件都很好。

几年前,有一本书风靡中国教育界,书名《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作者雷夫是美国当今最有影响力的教师。雷夫任教于一所条件欠佳、雨天甚至教室漏雨的社区学校,一人包揽一个班的所有学科教学,长达28年。几乎所有从他教室里出来的学生都发生神奇的变化,自信儒雅、多才多艺、成绩出众。上次美国行,我专门拜访了雷夫,听了半天他的课程。此后,也听了其他老师的课。旁听美国中小学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美国教师授课非常灵活。课桌不是整齐排列的,学生也没有固定的“坐姿”,教师上课教态很轻松。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没有统一模式,上课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包括师生讨论、辩论、实验、项目研究等。学生可以随时提问,不用起立。

通常,每堂课教师讲解不多,只是提纲挈领地讲解或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而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自己思考、操作、查阅有关资料等自主学习形式,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或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相互讨论,教师个别指导,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讨论、研究、解决有关问题。例如,在一节有关“美国起源”的历史课上,有这些讨论题:

1、哥伦布为什么想航海去印度?

2、这位探险家在何地登陆?为什么误把“新陆地”称作“indies”,误将土著美国人叫成“印第安人”?

3、哥伦布提出“地球是圆形的”,这与传统的“地球是平面的”观点针锋相对,人们刚开始对他的看法反应如何? 课后作业,分组完成一项:

1、按照一定的比例加以缩小,用纸模仿制作帆船。

2、以哥伦布的身份写一篇讲话稿,出发前告诉人们你想做些什么,或者回来后告诉人们你做了些什么。

3、用面包、乳酪、纸等材料分别做出船、帆和海员戴的帽子。

4、学唱《克里斯托夫·哥伦布》、《节日之歌》等歌曲。

美国课堂教学不是占有知识,而是要生成知识。课程设计是综合的、多变的,提问和讨论十分活跃。老师传递给学生明确的理念:你们可以对世间的一切进行质询,进行思考。课堂教学留给学生的不是简单的知识,而是对问题、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问题的主动思考的态度和批判思维能力。

给我们培训的美国大学安德森教授认为,基础教育中学生掌握知识,不在于有多深,而在于有多广。鼓励学生靠大量阅读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来积累知识。教育引导学生触及广泛纵横的知识,任何时候需要更深的知识时,他可到图书馆或者找专家去探究或请教。信然!

中美教育差异两分钟英语演讲 中美教育观念差异英文篇四

comparing the education between american and china

of all, the differences of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primary goal of teaching:

chinese primary education make children’ s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and high mark achievement as the priority china’s education emphasis on training students’ s quality of strictness and the united states,there is only one purpose of primary:to cultivate children’ s us’s education pays more attention to raise student’ s self-confidence,independence,spirit of supporting oneself.中国与美国教育的差异首先在于两国初等教育的教学目标不同:

中国初等教育将开发孩子的智力,孩子考出高分看成首要目标,而且中国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严格严谨的精神。

在美国,初等教育的目标只有一个: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美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主独立的精神。

ing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between american and china,people’ s universal view will be:

china’s elementary education aims to build the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with more study and less ’ s education aims to build such an education to raise the creativity with less study and more thought.比较美国和中国的基础教育,人们的普遍观点:

中国的基础教育旨在建立基础教育与更多的学习和更少的想法。

美国的教育旨在建造这样的教育提高创新的研究和更少的想法。

attitudes towards score are different:

to china’s children,a bad report card will let him receive pressure from all chinese students are aimed at “high score”.in the united states,however, every student’ s report card in the end of year is his/her private s won’t give the child too much ,which is less important than capability in parents’ s mind.对待成绩的态度不同:

对中国孩子来说,一份不好的成绩单会使他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中国大部分学生的目的是”拿高分“。

然而在美国,每个学生年终的成绩单都属于私人的物品。家长方面也不会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在家长心里分数与能力比要差得远。

view of knowledge is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china’s emphasis on accumulation and inculcation of knowledge, then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respect for authority and knowledge,succession of knowledge and structure of knowledge us focus on training students’ s actual ability of using pay attention to training students’ s spirit of doubt and criticism about knowledge and authority as well as expansion and creativity of two types of education show the static state in chinese education and dynamic state in american reflect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wo countries’ s views of knowledge.两国在知识观上是存在差异的:

中国的教育重视对知识的积累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和对知识的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建构。

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和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

这两种教育表达了对待知识的不同态度:即中国教育的静态与美国教育的动态,这一静一动反映了两国知识观的差异。

studying environment provided by china and us is different:

china’s schools, under the restriction of exam-oriented educ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oncept, it takes a two-stage strategy which is the primary stage,you have to lay the the advanced stage,you will be able to do academic an schools encourage children to do research from an early develop the ability of researching,solving problems independently and organizing the study study materials.两国在提供给学生的环境上不同:

中国的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采取的是初级阶段打基础,高级阶段才能做学术研究的相互脱节的两阶段战略。

美国的学校从小就鼓励孩子做研究,培养孩子的研究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组织研究材料的能力。

arrangements of the course are different:

for example, on the problem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in china,students only have one choice-english when they are in basic system of education does the unitary choice for all the united states,students have more choices,which including spanish,french,latin and so there are a kind of course in which teaching materials are not usually call it “family life” course content contains sewing,cooking and increase of teaches what is in our real life beyond teaches students to make a better life.两国课程设置不同:

比如关于外国语言的学习。在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中只有英语一种选择,这是教育系统为全体学生做的统一选择。

而在美国,学生有更多选择,包括西班牙语、法语和拉丁语等。还有,在美

ent mode of education:

chinese heuristic education exist a flaw, teachers give the suggestions of the answer to students and guide the students find“the only answer.”

the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united states, except guid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correct answer in class, and give students a place for free imagination to explore the unknown and potential answer.教育模式不同

中国的启发式教育存在着一个弊端,就是其实一直到某一个问题的答案通过诱导学生,使他们找到“唯一的答案”.在美国学校的教学法,除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理解和掌握教师的正确答案外,还给与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去探索教师和学生都没未知但却客观存在着的潜在答案.国,不用教材的课是存在的,他们通常叫它“家庭生活”课。课程内容包括缝纫、烹饪和自信心的增强等等。它教给学生的是书本以外生活之中的事情。它教学生生活得更好。

ent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in china, in addition to a small number of talented people do not care the “entrance” score, the others are base on examination scores of

is the only in the united states,students choose at least one kind of various examinations every year, missed the first, it is excusable;missed twice, you can forgive......as a result, these test scores can be admitted as a very important admission criteria rather than the only criterion.高考制度不同

在中国,除了少数人才不用看“高考”分数外,其余的均以“高考”成绩为录取人学得最重要的,唯一标准.但在美国学生年年都参加各类考试中的至少一种考试,一次失手,情有可言;两次失手,也可以理解……因此,这些考试成绩就可作为非常重要的录取入学考量标准,而不是唯一标准。

burden of learning different:

in china, for the students ,their weekend is always the gorgeous holiday is still full of heavy united states almost have a free day once a week.学习负担不同:

在中国,周末可能被无情占有,rk:

chinese students’ homework: in order to consolidate the theoretic knowledge, it is so boring and takes students a lot of is beneficial gh sometimes students have many exams in their student life ,it can be good for can make them easy to pass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accept the higher an students’ homework: homework cultivate children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only does it develop good habits, but also cultivate independence, let the children easily adapt to the society.作业

中国学生的作业就是为巩固书面知识,机械单调,毫无创造性,占用了孩子大量的时间。当然好处也是有的,虽然有时候学生在学习生涯的时候考太多的试了,但这对他们也有好处。考试可以让他们更容易的通过高考,接受高等教育。

美国学生的作业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不仅培养孩子做计划的好习惯,还培养孩子的独立,让孩子更好的融入社会。

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hina:rela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like the elder and rs often stand on the platform and they have a great distance with students, which make teachers in a prominent position, and make students afraid of the united states: rela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more like friends and ts can be on friendly terms with their rs often have lessons below the podium, and they will approach their students and chat with them at pleasure so that students can get on well with their teachers.师生关系

在中国,师生关系是长辈与小辈的关系。老师经常站在讲台上讲课而且他们跟学生保持了距离,这使得学生们觉得老师高高在上,害怕老师。

在美国,师生关系更多地象朋友,象同事的那种关系,可以和睦相处。老师经常在讲台下讲课,而且她们会靠近学生并跟他们随意的交流以至于学生们能跟老师很好的相处。

ent family education:

1)american parents are open pay attention to practical activities,and emphasize on developing the child in practice rather than e parents are enclosed give priority to preach, and look down on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al activities.2)

americans believe that let children do all the things to the tasks,the children can improve the knowledge and accumulate the they can increase the confidence and china,the parents have the only requirement for children is they can prepare everything for their children in daily life, and this lead to many chinese children learned a lot of knowledge but useless.3)in the united states, children take part in the sports activities time is abundant, and they have activity places china,children have less outdoor activities because the chinese children learn from morning to night ,and they have lots of homework.家庭教育不同:

1)美国父母主张开放式教育:重视实际锻炼,强调在实践中培养孩子,而不是说教。

中国父母多是封闭式教育:以说教为主,轻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2)美国人认为,凡是孩子的事情都让孩子自己去完成,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提高认识,积累经验。并且让他们增强自信心和责任心。

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读书,他们可以为孩子准备所有的事情,这导致许多中国孩子学了许多知识但是没用。

3)在美国,孩子进行各项兴趣活动、体育活动的时间都比较充裕,活动场所到处都有。在中国,孩子们的户外活动少,因为中国孩子从早到晚的学习而且有做不完的作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