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儿童节的来历(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0:12:47 页码:8
儿童节的来历(汇总8篇)
2023-11-12 10:12:47    小编:lookoud

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所经历和学到的东西进行整理和归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应用知识。总结的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细节和逻辑性,使整篇文章更加严谨和有说服力。请看下面的一些示例文本

儿童节的来历篇一

六一儿童节的来历 早在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前苏联莫斯科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为了保证全世界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毒害、虐待儿童,提出了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的建议。从此以后,每年的6月1日,各国儿童举行集会,庆祝自己的节日。我国是在1949年12月23日做出决定,规定每年6月1日为儿童节。1950年的6月1日,毛泽东主席还亲笔为儿童节题写“庆祝儿童节”。今年已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52个儿童节了。同学们在欢度节日的时候,要时刻牢记:今天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将来要做社会主义大厦的栋梁。关于“儿童节由来”每当“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时候,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欢度着自己的节日。那一张张笑脸,一阵阵歌声,都充满了幸福和快乐。但是你是否知道这“六一”节的来历?是否知道当年确定儿童节的时候,是因为世界上有无数的少年儿童在战争中被夺去了幼小的生命。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23日作出决定,规定6月1日为新中国的儿童节,同时宣布废除旧中国国民党政府1931起实行的4月4日为儿童节的规定。目前,各国政府普遍关注儿童的未来,保护儿童的权益。联合国1990年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我国是参与制定国和签约国之一。在批准《儿童权利公约》的同一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这对维护少年儿童的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切实保障儿童健康成长,中国立法、司法、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团体都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分别设有负责妇女儿童保障的立法和监督机构。国务院下设的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协调和推动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维护儿童权益的保障工作,为儿童办实事。谨此,借儿童节到来之际,祝广大的小朋友们儿童节快乐!

儿童节的来历篇二

原料:

小西红柿、海苔、黑芝麻、芝士。

做法:

1、小西红柿中间切开。

2.将海苔剪成七个小圆形,一个半圆形,一条细线。

3.将剪下来的半圆形做头,圆形做瓢虫的斑点,细线作为瓢虫中间的分割线,贴到小西红柿上面,切片芝士与黑芝麻做两只眼睛即可。

巧虎饭团。

原料:

米饭1碗、鸡蛋1个、海苔1张。

做法:

1、将鸡蛋打成蛋液,在锅中摊成鸡蛋皮。

2.将米饭捏成一大两小的两个3个饭团;大饭团按扁做成巧虎的头,将小饭团按扁,放在饭团上方的左右两侧,做巧虎的耳朵。

3.将鸡蛋皮盖在饭团上,切掉多余的外轮廓边,挖去耳朵和嘴巴部分位置的蛋皮,留出部分白来。

4.将海苔用剪刀剪出轮廓线,将剪好的海苔贴上饭团上即可。

豆浆猪猪包。

原料:

中筋面粉180克、豆浆(不过滤)105克、酵母2克、红曲粉1克。

做法:

1、黄豆打成豆浆,晾凉后和面粉及酵母混合,揉成光滑的面团。

2.揉好的面团分大概15克左右出来,把红曲粉揉进去,成为红色的面团。

3.蒙上保鲜膜,两个面团分别发酵至两倍大,发酵好的面团取出来排气,分成4等份。

4.取其中一份,揉圆,从红色面团上取一小块出来,揉圆后再压扁,用筷子的小头压两个洞做猪猪鼻子。

5.沾点清水,把鼻子粘在白色的面团上,同样的方法,做好猪猪的耳朵和眼睛。

6.把做好的小猪摆在蒸笼里,放在锅里再饧15分钟,开火,水开后调中火蒸15分钟,关火,再焖5分钟后开盖即可。

愤怒的小鸟玉米窝头。

主面团:

玉米粉100克、糯米粉50克、中筋面粉50克、糖粉10克、水100克。

装饰:

面粉60克、可可粉10克、黑芝麻粉10克、黑芝麻适量、蛋清适量。

做法:

1、将主面团材料中的玉米粉、糯米粉、中筋面粉与糖粉混合均匀,加入100克清水,揉合成均匀的面团,搓成长条状。

2.分切成30克左右的一个的小剂子,将小剂子逐一搓圆,用稍粗一点的圆头小棍顶住中间,用掌心搓捏成圆锥状。

3.将装饰面团用的60克面粉分成三份,一份加入可可粉,一份加入黑芝麻粉,再分别加入适量清水揉和搓圆成小面团。

4.将白色面团与可可面团分别擀成0.3cm厚的片,白色面片用小号圆形花嘴细的那一头,刻出小圆片,做小鸟的眼睛,可可面团用小刀切出小细条,做小鸟的眉毛。

5.另取一小块可可面团,捏成前平后尖的形状,并用剪刀剪开,做成小鸟的嘴。

6.取两小片黑芝麻面团捏成水滴状,用剪刀剪出三道开口,将剪开的部分拉长,用牙签沿着开口处压出纹路,并用手稍稍捏合旋转,做成小鸟头部的羽毛和尾巴。

刺猬奶油土豆泥。

原料:

土豆2个、盐5克、黄油30克、巧克力豆、牛奶100毫升。

做法:

1、土豆去皮,洗净,切片,放入微波专用盒,进微波炉,高火7分钟至土豆熟透,捣碎,趁热加黄油和盐拌匀。

2.把土豆泥倒搅拌机里,加一点牛奶,搅打成泥,取2/3土豆泥做成小刺猬的雏形。

3.剩下的土豆泥装入裱花袋,用小号菊花嘴,对小刺猬进行装饰。

4.烤箱230度预热5分钟,把做好的刺猬土豆泥放入烤箱,烤20分钟,取出后用巧克力豆做成眼睛即可。

飞屋历险记。

原料:

西兰花、米饭、鸡蛋、海苔、鹌鹑蛋、草莓、小番茄。

做法:

1.西兰花用淡盐水洗净。

2.找一个方盒子垫上保鲜膜放上米饭,倒扣在盘子中。

3.鸡蛋打散后摊成蛋饼,剪一个稍微大于屋顶的长方形盖在米饭上。

4.海苔剪出门和窗户的形状。

5.炒锅油热后放入西兰花翻炒片刻,加少许水和食盐。

6.西兰花围在米饭旁边,鹌鹑蛋、草莓、小番茄用竹签插住后扎在米饭上。

小羊肖恩炒菜花。

原料:

生菜、鹌鹑蛋、香菇、菜花、盐、牛肉粉。

做法:

1.鹌鹑蛋煮熟。

2.炒锅油热后放入香菇加少许食盐两面煎熟出锅。

3.放入菜花翻炒,加入少许清水继续炒,八成熟时加入少许食盐,最后加入牛肉粉出锅。

4.盘底铺上生菜叶,菜花在盘中摆一个圆球状。

5.取一朵香菇剪出两个长耳朵,另一朵香菇放在菜花上做脸。

6.鹌鹑蛋去壳,在顶端切掉两个圆形眼睛,香菇的边角料再剪出两个黑眼珠。

7.最后再在羊的头顶放上一坨菜花即可。

儿童版水蒸蛋。

原料:鸡蛋、水、肉松、葡萄干、胡萝卜。

步骤:

1.蒸蛋:蛋水比例1:2,要用温开水,混合后加盐搅拌均匀,用勺子把表面的泡沫撇掉,盖上盖子上火蒸。

2.肉松、葡萄干、胡萝卜做的小卷发娃娃。

儿童节的来历篇三

现在社会工作节奏快,家长普遍都是上班忙,几乎周末都较难抽出时间陪孩子。而有许多的小朋友并不缺物质方面,更多是父母的一种关爱,比如可以带上孩子一起去公园、博物馆或图书室,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学到东西,更重要是增进亲子感情!

2、问一问自己的孩子,想如何过属于自己的节日。

我们现在提倡尊重孩子,孩子虽小,却都有着自己世界的想法,做家长的不妨征求孩子的同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满足孩子的一些合理要求。使孩子得到快乐的同时,有被尊重的感觉。

3、让小鬼们当当家,父母与孩子互换角色。

平时,家里的这些小皇帝、小公主都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什么事情都不用做,有时不符合他们的意愿,还要耍耍小脾气。如果有这种情况的话,家长可以考虑儿童节来一个角色互换,她来当家长,父母当孩子。这一天的生活,包括吃什么,穿什么,干什么通通都由她来安排。虽然可以预料到,很可能会很糟糕,但能够得到的东西会更多。

4、和孩子一起回到童年。

现在的小孩跟我们小时候比起来,不知道他们更幸福,还是我们更快乐。虽然现在的物质生活条件是改善不少,但相对来说精神生活要比我们小时候匮乏很多。大部分城里孩子的活动,都是被限定在固定范围里,而周围还有一群大人,因怕孩子出意外,限制着孩子的自由活动,这个不能玩,那个要闯祸。每当我向儿子讲起,小时候在乡下和他舅舅一起抓龙虾、摘西红柿的故事时,儿子都会听得如痴如醉。看着他羡慕的表情,我就想什么时候也带儿子去体验一下我童年时的快乐。这个儿童节,我决定带他去郊外公园钓鱼、钓龙虾,还能现场烧烤钓上来的鱼。虽然这种玩法和我的童年比起来少了份野趣,但我想只要能让儿子体验到妈妈小时候的那份快乐,就很值啦!

5、为孩子及其朋友们,开个化妆舞会吧。

我建议幼儿园在六一节的时候也办个化装舞会,让小朋友自己画面具,再穿上与面具身份相符的衣服,或是扮成各种卡通人物,让他们一起玩游戏、跳舞,最后再来猜猜面具后面的是哪个小朋友,猜对了就有相应的奖励。这样既能给孩子创造机会,也能增进孩子们的友谊,我想他们一定会爱上这个游戏,并且玩得很开心。

6、把快乐画到画册里。

专门给孩子订制一本画册,让他把在节日这一天感到最开心的事画下来。每年都画一张,每年都有不同的回忆。等长大了以后再来翻翻看看,或是给他的下一代看,这肯定很有意思。

7、与孩子一起办个爱心大义卖。

儿童节那天,让孩子带着家长,在“爱心义卖”的柜台前选购自己需要的东西,并把钱都放到幼儿园的爱心义卖箱里。等活动结束后,把钱箱里的钱捐到民政部门,捐助给那些生活贫困的山区儿童,给他们送去节日的关爱。通过“爱心义卖”活动,不仅能锻炼孩子的交往和理财能力,同时也能让他们学会关爱需要帮助的同龄人,一举两得。

儿童节的来历篇四

少年儿童小朋友: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在此,我代表局团委、教育处、局少工委向油田一万多名少年儿童表示节日的祝贺!向为培育祖国花朵付出辛勤劳动的少先队辅导员、少年儿童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一贯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支持少先队工作的各级组织、部门和领导致以诚挚的谢意!

一年来,油田各级少先队组织认真学习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贯彻实施油田“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针对学校特色和少先队员实际,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先后开展了文明承诺宣誓、“我眼中的道德”绘画比赛、道德格言征集、校园文明小使者评选、“讲道德”主题队会、古诗文诵读等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油田少年儿童道德意识的增强和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

今天,局团委、教育处、局少工委联合举行“我是文明小天使”文艺演出,并将表彰油田十佳文明小使者,这既是对前一阶段活动的总结和展示,更是“小公民道德计划”活动的推进和深化。我们希望学校团队组织要进一步提高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认识,继续深化油田“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从少年儿童日常生活所能接触到的家庭生活、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入手,引导他们了解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识。

在社区做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小卫士”,努力使自已成长为一名懂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合格小公民。

最后,预祝演出圆满成功,祝油田广大少先队员小朋友节日快乐,学习进步!

儿童节的来历篇五

六一儿童节,也叫“六一国际儿童节”,每年的6月1日举行,是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

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国际儿童节的设立,和发生在二战期间一次著名的屠杀--利迪策惨案有关。1942年6月10日,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地经济萧条,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儿童的处境更糟,有的得了传染病,一批批地死去;有的则被迫当童工,受尽折磨,生活和生命得不到保障。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中国和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就有儿童节。1920xx年,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倡议建立儿童纪念日,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积极响应,先后建立了自己国家的儿童节,英国规定每年的7月14日为儿童节,美国规定5月1日为儿童节。日本的儿童节很特殊,分男女儿童节,男儿童节5月5日、女儿童节3月3日。我国在1931年也曾经规定4月4日为中国儿童节。

自从1949年确立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以后,世界各国纷纷废除原来的儿童节,而统一为“六一国际儿童节”。我国中央政府1949年12月宣布:以“六一国际儿童节”代替原来的“四四儿童节”,并规定少年儿童放假一天或七天。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6月1日定为儿童的节日,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在欧美国家,儿童节的日期各不相同,而且往往很少举行社会公众性的庆祝活动.往往有人误解为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将6月1日定为儿童节,事实上,美国的一些组织也开始考虑将儿童节定在6月1日。

为了保障全世界儿童的权益,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决定,将每年6月1日作为国际儿童节。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23日规定,将中国的儿童节与国际儿童节统一起来。

1920xx年8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关于儿童福利的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国际儿童节”的概念。

此次大会有54个国家的爱护儿童代表,聚集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儿童幸福国际大会”,通过《日内瓦保障儿童宣言》。宣言中,对于儿童精神上应有的享受、贫苦儿童的救济、儿童危险工作的避免、儿童谋生机会的获得,以及怎样救养儿童等问题,均有热烈讨论。

自此次大会后,一方面藉以鼓舞儿童,让儿童感到幸福、快乐,另一方面也为引起社会重视与爱护,各国政府都先后规定“儿童节”。

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硝烟中的童年难免痛苦和愤怒,但苦难的童年也有明快和热情。中国抗日儿童团的建立,让那时山里的孩子也有了自己的节日——儿童节,不过,那时的儿童节是4月4日。

抗日战争中,中国的晋察冀边区有数以十万计的抗日儿童团员,其中包括著名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后来解放战争中的先烈,还有更多的儿童团成员经历了波澜壮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骨干。

老儿童团员回忆说,到儿童节这天,只要日本人不来“扫荡”,县里、区里都要组织活动,开大会。有时举行唱歌比赛,有时组织操练,几个村的儿童团还较着劲,看谁歌唱得好,操练得整齐,得了优胜还有奖品,奖品一般是铅笔等。

为提高对付敌人的本领,军事训练也是儿童团的一个重要内容。边区组织夏令营,把儿童团的骨干集中起来到深山进行训练,他们学打枪、学刺杀、学埋地雷,还进行拉练,搞防空演习,防火演习。

为提高反“扫荡”能力,儿童团还组织过“冲锋月”活动,将孩子们每天晚上都集中起来,住在一起,半夜进行紧急集合,打背包、越林跑。

儿童节的来历篇六

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就有儿童节。1925年,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倡议建立儿童纪念日,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积极响应,先后建立了自己国家的儿童节,英国规定每年的7月14日为儿童节,美国规定5月1日为儿童节。日本的儿童节很特殊,分男女儿童节,男儿童节5月5日、女儿童节3月3日。我国在1931年也曾经规定4月4日为中国儿童节。

自从1949年确立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以后,世界各国纷纷废除原来的儿童节,而统一为“六一国际儿童节”。我国中央政府1949年12月宣布:以“六一国际儿童节”代替原来的“四四儿童节”,并规定少年儿童放假一天或七天。

儿童节的来历篇七

1925年8月,世界54个国家的代表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儿童幸福国际大会”,发表了爱护儿童、保障儿童福利的宣言。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倡议建立儿童纪念日,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积极响应,先后建立了自己国家的儿童节。

二战期间。

二战结束后,世界经济萧条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我国儿童节,早期为每年的4月4日,是1931年根据中华慈幼协会的建议设立的。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通令,废除旧的儿童节,将6月1日作为我国的儿童节,与国际儿童节统一起来。世界上许多国都将6月1日定为儿童的节日。欧美国家,儿童节的日期各不相同,而且往往很少举行社会公众性的庆祝活动。有人误解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将6月1日定为儿童节,事实上,美国的一些组织也开始考虑将儿童节定在6月1日。

世界各国六一儿童节的习俗。

中华台北。

1931年,孔祥熙发起建立的中华慈幼协济会提议,将4月4日定为中华民国儿童节,此后,中华民国立法机关在纪念日及节日实施办法第五条中规定,4月4日儿童节由有关机关、团体、学校举行庆祝活动,不列为国定假日。香港也以此日作为儿童节。

中国。

从1949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定每年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学校一般会为此组织相关的集体活动,并要求学生正式着装(普及校服前为白衬衣蓝线裤),但有时学校会在这天放假。香港现时虽属共和国一部份,但民间在约定俗成下,香港儿童节的日期仍保留与中华民国一致的4月4日。民间庆祝的方式多以送玩具礼物给小朋友,或陪小孩出外吃大餐或游玩。

巴西习俗:看病打针,健康第一。

巴西的儿童节在8月15日,这一天正好也是巴西的“全国防疫日”。所以,每到这个日子,各地的医生们都要为孩子们看病,还要给5岁以下的儿童注射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疫苗,表明政府十分关心儿童的健康。另外,巴西的“圣母显灵日”10月12日也往往作儿童节,全国会有一些庆祝活动。

瑞典习俗:“男孩节”vs“女孩节”

欧洲国家瑞典也把儿童节分得比较细,每年的8月7日是“男孩节”,又称为“龙虾节”,意思是鼓励全国的小男孩学习龙虾的勇敢精神。这一天,孩子们要打扮成龙虾的样子,表演一些非常活泼可爱的节目。

俄罗斯习俗:国际儿童节在这里诞生。

俄罗斯的儿童节和国际完全“合拍”,就在6月1日。每当儿童节来临的时候,俄罗斯各地的孩子们都会兴高采烈地欢度自己的节日,还会表演一些民族歌舞,学校里则举行庆祝活动。

印度习俗:特别纪念日作儿童节。

印度将独立后的第一任政府总理庄亚鲁的.诞辰纪念日11月14日作为儿童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印度的儿童会有各种民族气息浓郁的舞蹈、音乐表演,政府也会出面组织一些庆祝活动。

非洲习俗:持续一月的儿童狂欢节。

非洲西部的国家大都有专门的“儿童狂欢节”,而且往往持续一个月。非洲人历来能歌善舞,在“儿童狂欢节”里,尽管人们的生活条件各不相同,但所有孩子都会尽情欢乐,热闹非凡。

斯兰习俗:快乐的“糖果节”

大多数伊斯兰国家都将斋月后第14天定为“糖果节”,对孩子们来说,这也是最快乐的儿童节。“糖果节”一般为期三天,小朋友们三五成群,到附近的各家各户索要糖果。按照当地民俗,大人们不能拒绝儿童的要求,所以孩子们这一天总是能满载而归,欢天喜地。

儿童节的来历篇八

摔方宝,河北方言叫“来啪儿”,儿童游戏。用书皮或比较硬的纸穿来穿去叠成得方方正正的叫方宝,也叫啪儿,玩法是一个人把拿出自己的一个方宝扔在地上,另一个人也拿出自己的一个用力摔在地上或者对方的方宝上,靠产生的风或适当的角度把地上的方宝翻个面,对方的这张就归你了,否则你的就归对方了。

2、兔儿爷。

兔儿爷是北京市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属于中秋应节应令的儿童玩具。

人们按照月宫里有嫦娥玉兔的说法,把玉兔进一步艺术化、人格化,乃至神化之后,用泥巴塑造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兔儿爷。

3、滚铁环。

滚铁环,旧时汉族儿童游戏,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于全中国,直到九十年代末逐渐消失。

玩家手捏顶头是"u"字形的铁棍或铁丝,推一个直径66厘米左右的黑铁环向前跑。有的还在铁环上套两三个小环,滚动时更响亮。用铁丝做一个圈,然后再做一个长柄的铁钩子,推着这个铁丝圈滚着走。

4、翻花绳。

翻花绳,汉族民间流传的儿童游戏。在中国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称法,如线翻花、翻花鼓、挑绷绷、解股等等。这是一种利用绳子玩的玩意,只需灵巧的手指,就可翻转出许多的花样。

5、拍洋画。

拍洋画,是一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流行很广的儿童游戏,在北方部分地区叫“扇洋片”。孩子们拿出一些多余的洋画,把洋画合在一起,摆在地上,轮流用巴掌去拍,或者用洋画去拍洋画,能拍翻即可拿走。

6、弹弹珠。

打弹珠,又称“打玻璃珠、弹玻璃球、弹球儿、打弹子、弹溜溜”,应该是一项世界性儿童游戏,各国儿童都会玩儿。玩的人各出数枚,输者将丧失对玻璃珠的所有权。

7、摸瞎子。

摸瞎子,又叫“瞎子摸”,是由一个人蒙上双眼扮演“瞎子”的角色,然后去摸他人。当眼睛被蒙上时,周围一片漆黑,要用触觉代替视觉是要有点勇气的。

8、斗鸡。

斗鸡游戏是小孩子们在冬天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能在冬天里暖和身子。

在很多地方,这种游戏也叫“撞拐子”。游戏规则是一脚独立,另一脚用手扳成三角状,膝盖朝外,用膝盖去攻击对方,若对方双脚落地,则赢得战斗。在童年游戏中,这是最激烈最有男子汉气概的游戏,不过有少身材魁梧的女生也喜欢这种游戏,而且杀伤力惊人。

9、老鹰捉小鸡。

老鹰捉小鸡,俗称“黄鹞吃鸡”,又叫“黄鼠狼吃鸡”,是一种多人参加的益智娱乐游戏,在户外或有一定空间的室内进行。这种游戏,对发展学生灵敏性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练习,合作意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0、跳橡皮筋。

跳橡皮筋(港澳地区常称跳橡筋绳)是经典的儿童游戏之一。1960年代至1990年代间极为流行,尤其深得女孩子喜爱,但进入20世纪后,随着经济发展和娱乐方式的增多,跳橡皮筋这种游戏逐渐淡出了孩子们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