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历史教学反思(优秀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3:03:10 页码:12
最新历史教学反思(优秀13篇)
2023-11-12 03:03:10    小编:admin

人们常说,生活就像一本书,而总结就是我们书写生活的一页。写总结时,我们要注重逻辑和结构的合理性,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我们的意思。看看下面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历史教学反思篇一

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有成功的体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对教师来说都是财富,关键在于是否作认真的总结,并进行分析研究。教学反思中,教师找出教学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查漏补缺,调整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长期坚持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写教学反思还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教学反思中积累的教学火花、典型教例、教学一得,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都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探索教学规律、撰写教研论文不可缺少的资料。

1、记成功的经验。当教师上完一堂经自己精心准备的课后,应对自己的课做出客观的分析,肯定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成功经验。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精彩的片段。如:新颖精彩的`导言、恰当的比喻、简明的板书、巧妙的设问、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成功的临场发挥、瞬间产生的灵感、直观教具的合理使用、现代化电教手段的运用以及配合本节教材补充的一些具有典型性、生动性和富有说服力的教学事例等等。这些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用具使用等方面独到之处,都是促成教学成功的因素。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都有很大的用处。

2、记教学中失败之处及其原因。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可能有疏漏失误之处,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课后冷静思考、仔细查找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及时总结并作好记录,成为以后所应吸取的教训,在适当的时机有计划有步骤地弥补和解决,并在以后教学时改进和纠正,避免在以后的教学中重蹈覆辙,达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效果。

3、记学生在课堂上反映的问题。有些疑难问题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遇到的,有些是通过课堂提问、练习等形式反馈出来的。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提出的问题可拓宽师生的思路,促使顿悟的发现,有的问题甚至可以把其引向纵深,这就是教学相长。另一方面,由学生的提问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学生提出的疑问往往是教师没有讲清楚或被忽略的问题。

4、记学生的思维及进步情况。教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各年龄段的思维特点、对事物的认识程度、认识观点、思维能力等。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受学生欢迎,学法指导是否到位,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作好记录。这些都是以后教师教学的第一手参考材料,对启发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5、记录再教设计。教师上完课后,根据教学体会以及学生反馈的信息,静心沉思。看一下教法上有没有创新、知识点上有哪些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特点、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进行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历史教学反思篇二

回顾上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的感觉是匆匆忙忙,每天的脚步都是来去匆匆的,每天的身影都是忙忙碌碌的,虽匆匆,但无悔,虽忙碌,但实在。我省全面实施新课程,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能否实施新课程的理念、精神?如何评价?如何实施?作为历史教师,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相信在下学期,我的工作任务更重,挑战更多。正值学期之初,总结经验和教训,找出不足之处,寻求新学期的对策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针对综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首先将教材内容的问题化。要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需要将教材问题化。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层的问题。其次将教材内容结构化。我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见树不见林”。学生的认识结构是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在教某部分知识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要实现教材结构化,我既可以提出教材内容的“纲要信号”,也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结合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系统框架。

过去两年半以来,教学时,我注意利用一个简单的道理,或者一个知识点引出一个知识串,形成一个知识网,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首先,我要选取那些最实用,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典型事例,选择的典型材料、事例真实可信,能够逐步展开并深化和升华主题,增强表达效果。其次,采取生动活泼,学生可以接受的学习方法和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乐学爱听。

在学科教学、师生交往中有很多“困惑”。如“我反复讲了好几遍他为什么还不会?”“为什么学习不好的学生学习习惯都差?”“为什么学生对涉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普遍感到困难?”等等,面对这些“困惑”我们只是说说议议,很少去深入地探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也就是说我们缺少问题意识。我准备在新学期将问题细化,注重平时积累,着手解决,具体成文。

在教学中,我往往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将课本知识重新组织,整合,使学生思路清晰,通俗易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的教学就是适应于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学,它既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分数提高的教学。

总之,社会在发展变化,教师也应改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新课改的重要性,努力设计好教学内容,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历史教学反思篇三

成功方面:

(1)善于创设探究性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去感悟与反思。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探究性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走进历史,贴近历史时空。

(2)抓住主题,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教学始终围绕主题“中华文化的勃兴”,展开。

(3)体现现代历史教学的新理念:让历史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人物站起来。

(5)坚持教学设计的四个原则:教学设计问题化,问题设计层次化,解决问题民主化,形成知识网络化,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本节课中共设计了10多个探究性问题来实现这些原则、理念和要求。

不足:

(1)课件制作还需改进:增加动感和交互性。

(2)还没有最大限度地放权于学生。比如小品表演中应由学生自由发挥。

(3)应课前按排学生收集更多的相关的资料。

历史教学反思篇四

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强调“要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历史新课程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特点出发,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基本的历史知识包含重要的历史史实和基本历史线索两部分。

一些老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了后两者。对历史教学任务的理解从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上看,有一些教师忽略对具体知识的传授,表现为在课堂上少讲或不讲新知识,或是上课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样一来,学生缺乏对历史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对历史的.具体感受,因而很难积极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甚至很难展开讨论。教师这样安排,可能是认为应当让学生来建构新知识,或是认为讲多了就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学生缺少必要的背景知识,教学的活动难以深入,使得学生和教师都处于尴尬的被动状态。我们知道,历史教学的任务包括很多方面,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表述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教学的目标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整体目标的具体体现,都不应该忽视某一个方面。而且,正是由于历史本身所包含的丰富内涵,才使得历史教育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具体的历史知识的同时,才能形成历史学习的初步能力,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才会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生活态度、做人态度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生不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一切活动都难以展开,一切能力也都难以形成,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生成也会成为空泛之谈。所以,现在要注意避免对教学目标整体把握上的失缺,要全面和正确地理解历史教学的任务。

历史教学反思篇五

优点:

1、本节课我始终贯彻教学设计的思路,围绕设定的三位目标进行教学。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充分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力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不足之处:

本节课是新生刚接触的第一节历史课,虽然我充分利用教材的'文字和图片进行教学及引导学生学习,但是没有能够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引导学生了解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模样时不够到位,所以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这是今后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

历史教学反思篇六

学生基础相对较弱,初三历史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同学虽然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两级分化较严重。因此,在上课时经常会顾此失彼。今后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记得一位优秀的老师曾说过:“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听课也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课的主要对象是我们组的优秀老师的课,同时也听其他老师的课。本学期,我听完课之后,把教师们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他们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

因为历史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优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

历史教学反思篇七

1.搜集相关历史故事。

故事有全面认识。

2.在教学中根据需求恰当地引入历史故事。

与正常课文相比,虽然历史故事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可是不可能一节课的所有时间都用在历史故事讲解上,因为这样一来不仅仅无法到达预想的教学效果,反而会使课堂教学失控。可是为了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以便他们能够长时间坚持良好的听课状态,以确保课堂教学资料被充分理解和吸收,此时就需要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资料相符的历史故事。例如在讲解东汉历史时,教师能够向同学们讲解与神医华佗有关的故事。而在讲解楚汉之争时,能够将著名的鸿门宴讲解给学生听。在讲解西汉时期相关的人物和历史时,能够为学生讲述《史记》作者司马迁的故事,尤其是他所写的历史巨作。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适当插入历史故事,不仅仅能够调整学生的听课状态,并且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能够对历史资料有深刻认识和掌握,从而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3.在课堂结束后穿插历史故事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历史教师能够为学生讲解一个或多个与课堂教学资料相关的历史故事,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资料的'理解和掌握。在讲解历史资料时,对于一些学生有自我的看法或者不太清楚的问题,能够适当穿插一些历史故事,这样能够帮忙学生更好地了解课堂知识。例如商鞅变法,虽然在秦国的发展历程中,商鞅变法起到了进取的推动作用,可是最终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这时大部分学生会替商鞅惋惜。此时,教师就能够经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对商鞅变法的重要作用有正确认识,能够将秦王派兵追杀商鞅的片段讲给学生听,讲述商鞅逃亡入住客栈的过程中,客栈人员借助商鞅的法令拒绝了他的请求,这样能够让学生明确即使商鞅被杀,可是商鞅变法仍在继续实施这一事实。

历史教学反思篇八

讲好历史课,难。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内容的老套和知识点的琐碎,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准确传授知识、把握重难点的同时把历史课这份粗粮精工细作成宫廷御宴。讲好历史复习课,更难。首先,内容庞杂。不论是复习一章还是一册书都需要历史教师在众多的史实中找出一条主线来统领所授知识,理清线索,便于学生记忆。其次,复习课是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归纳,相对而言趣味性降低、知识性增加、能力要求提高。第三,需要对学生学习及答题方法进行指导,这一项一般是比较乏味的。

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以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感悟。

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

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例如洋务运动、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例如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从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从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从结果上看,有成功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等;也有失败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

通过这一专题的复习,学生对中外历史上重要的改革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其掌握程度较之前明显有了进步。这是值得肯定的一方面。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组织调控好课堂活动。历史复习课的教学和新授课有着本质的区别,复习的量大,练习的内容多,环节杂乱。因此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学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语言生硬直白、缺少情感渲染,学习形式单调而不丰富,就是问、答、写、练,一轮又一轮,学生感觉枯燥无味,也容易疲劳,怎么能对复习内容感兴趣并保持积极呢?久而久之,对学习数学丧失了兴趣和自信心,为后续学习埋下了隐患。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每一次活动前都要讲清要求,使每个学生听清要求,必要时做出示范。老师没讲清楚学生听不明白就会出现课堂乱哄哄的低效现象,要做到既能放得出又能收得回。教师在课堂上要密切关注各小组同学参与学习的'情况,及时表扬先进,树立榜样。

但是在复习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有的是学生结合当堂所学知识就能解决,有的需要学生结合旧知再进行横向纵向对比才能理解,有的则需学生在课外做进一步探究才有答案。我的做法是:学生自己当堂能解决的自己解决,然后才是我出场解释学生理解不了的内容,因为有一个勤快的老师不如培养勤快、爱动脑的学生;需要综合以前内容的,我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一些思路,然后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实在不明白再由教师给出个人见解;而如“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国家综合实力增强的联系”这样的问题,当堂无法彻底解决,那就留给学生,有兴趣的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探究,得出很有见地的看法。这是对本课的一个反思。从大的方面来说,还有如下一些值得思考的。

其实我们的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历史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可以运用联想式教学方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历史教学反思篇九

展示的课堂不是演戏的课堂,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也是让学生展示的舞台。好学生就是在不断地表扬中,不断地“出人头地”中,不断地自我感觉良好中成长起来的。后进生也是在展示中暴露不足,取长补短,奋力追赶不断进步的。只有展示,学生才能有成功感、优秀感、羞耻感、落后感,只有展示,才能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展示形式应是丰富多彩的,唯其这样,才能体现学生个性,尽其所长。演戏重在“演”,只重形式不重实效,取悦观众,华而不实。

历史教学反思篇十

一年的时光倏忽间就过去,回头想来高三这一年是那样的紧张、又是那样的充实。对于教学,这一年称得上更上层楼,而这是只有高三才有的,高三如同高中三年一个熔炉最后的高温加温时期,它是为成品出炉做准备,所以高三这一年是一直战斗在前沿的,它是热烈的、是紧张的、是充满希望的!

前沿给了我一个最好的平台,把以前不断积累的,在这一年厚积而薄发。

高三是非常累的,高三备课,要新课、复习课一起备,尤其还要每周两个晚上9:00的自习,还有四个早上6:30的自习,所以疲惫不堪是很常见,但责任心让我非常明确,教师努力的一切关乎学生的未来,一定要用120%的精力与耐心去备课、备学生,这样才可以说得上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身为教师的这颗心。

高三从时间上来看两头适应难,容易出现波动,中间过程需要稳中有升,作为老师,在学习上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因为高二的相对宽松使得学生上了高三有些不适应,这时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心情与学情的调节,既要系统知识体系,也要不断渗透方法,用一颗充满责任感的心去与学生交流,那么学生会以一种重视但心中很踏实的感觉走好高三这一年。这是给教师本人和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的氛围,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的责任心,责任重于泰山,实际上何止于此!

教师这个行业决定着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行业,但随着时间的累积可能人们更重视经验的积累,但实际上经验一定要与学习相结合这样二者才能真正焕发魅力。同时自我的不断学习极其重要,时代的不断发展要求自己要有自己的见解,所以自我的积累和感悟更是自己教学特色形成的重要部分,高三这一年我认真钻研这几年的全国和地方的高考题,又不断作大量习题,看《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考试报这样的书报杂志,一些专家的评议和分析出题走向,加上自我分析来形成自己的思想,这一点现在想来非常重要。

历史教学在进入高三以后,时间的紧迫性越来越突出了。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高考成绩,是我一直以来苦苦思索的一个问题。在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这一专题时,我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结合学生实际,依据教材、考试大纲和历史课程标准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教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及时巧妙地渗透了德育,重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不断夯实基础知识,提升基本技能,并进行横向联系和纵向深化,使学生对历史形成网络化认知,具备基本的应试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解题技巧,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应试素质。

备课--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实效;落实考点,注重细节,深挖教材;联系热点,研究动态。

教学内容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注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教材的处理,依托教材,打破章节顺序,突出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清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注意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因素。

(一)成功之处:

1、重视基础,强调知识的整体,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活化历史知识,切准发展脉络、把握时代特征,提升了能力,拓展了思维。

2、突出体现了历史教学的教育功能,关注热点,延伸历史的发展性,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如把祖国的统一、和谐社会等学生们比较关心和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和学习历史知识结合起来,自觉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谐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追求,意识形态的不同不会成为我们加强联系的障碍。以此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生活,让历史为现实服务,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身边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其个性健康发展。

3、教学媒体使用合理,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真正起到辅助教学作用。本节课头绪比较多,内容繁杂,学生理解记忆比较困难。为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运用多媒体课件,使知识结构系统化。如复习新时期的外交,利用一些视频、图片、知识脉络图演示,形象直观,较好地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学生记忆,巩固了基础知识,加大了课堂的知识容量。

4、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运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法和其他一切可行的办法重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表达、运用能力。在讲述不同时期外交时,我要求学生要善于运用政治、经济、文化三分法去分析其不同时代背景,同时注重中外联系、加强对不同时期的情况比较,形成全面、系统的知识结构,还结合时代热点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应用、综合能力。

5、注重精编练习,适量训练。

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宽和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更是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适度进行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在复习之前,对各种习题进行精心的挑选、细致的分析。在精选专题练习上,我坚持抓基本、抓重点、抓难点、抓热点、抓易错点的原则,精选一些思维含量较高,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性又能反馈基本知识的各种类型的练习题(包括近几年的某些高考试题),自己重组题,进行适量定时的训练(平时训练、第八节测试、月考),使学生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掌握和提高解答各类题型的方法和能力。并且对每次书面训练和检测性习题考试都及时进行评讲分析,针对学生在审题、解题中存在的思路或方法上的缺陷加以指正,使学生在讲评中受到启发,从而提高解题的能力。

6、关注热点,收集信息加强交流。

关注高中新课程方案信息,高考信息,一年的时政热点信息和考纲变化的信息等。

(二)不足之处:

1、如果说本人的教学有缺憾的话,就是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教法,课堂教学没有完全放开,再多给学生发言讨论的机会和时间,课堂气氛再活跃一些就更好了。

2、课堂知识容量过大。

今后我将继续探索开放高效的课堂教学复习模式,在继承传统教学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和创新。

历史教学反思篇十一

通过对七年级《夏商西周的兴亡》这节课的讲授,使我充分的认识到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弊病,也使自己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这为我以后教学工作的改进,有很大的帮助,希望这节课成为我以后不断改进,不断成长的起点,自认为本节课上的很失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虑问题不够周全,对教学班的课程进度未能及时的了解,对前节课的`知识未做补充,就直接引课,造成了学生的冷场和茫然局面,创设情境教学法失败了,应该有的效果未能体现出来。

2教学过程设计上,以我校的自然分材教学理念为基础,主体进行设计,由于本人对这一理念的理解有欠缺,所以设计了四个自学提示,以问题为导向,主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来完成本课的学习,但事与愿违,自己的设计和学生的学习不在一个调上,致使课堂教学形式单一,设置的问题学生都在书中能够找到,所以学生没有新鲜感,问题反而为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事,久而久之,就习以为常了。

4未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就是因为自己讲的过多(都是学生容易懂的),浪费了时间,若能做到学生会的不讲,我的教学就是很大的进步。

综上所述,我在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只有在今后工作中努力的使自己教学更有进步。

历史教学反思篇十二

本学期,带高二三个文科班、四个理科班,高一一个尖子班的历史教学,一周共15节课。课程量似乎不多,但是却特别累。尤其是高二历史教学倍感吃力。下面就谈谈自己的这一周教学感受:

特别是第一单元内容,备课起来总感觉无处下手,对知识点的处理把握不住,备课起来很苦难。思想史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历史产物,内容比较的抽象,时间又比较的久远,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困难。第一单元还有很多内容涉及到哲学的内容,讲深了,学生还没有学过哲学,根本就无法理解;简单处理,学生了解不了,很是矛盾。要是哲学学过后,我想第一单元的内容教与学都会很容易的。

一周5节课(包括晚自习),上完两节内容,课后与学生交流,学生认为对某些问题还是很难理解,感觉比政治与经济史的学习还要难。期间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手段,备课时充分考虑到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方法。所以上课时感觉有种前所未有的卡。

本学期我要求学生坚持“课前预习,课堂大胆展示”,改变原来课前不愿意预习、懒于预习的状况,同时以各种方式去检查与敦促。几节课后,有很多学生与我聊天时,都谈了自己的感受,认识到课前预习,课上敢于展示对学习好历史的重要意义。仍然有很多学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愿意课前预习,不愿意课堂去展示,与同学去讨论,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估计需要我们一起努力,也需要很长的.时间,不过我对他们与自己都有信心。

我深感学生对必修1、2知识的遗忘程度严重,因此还要加强对必修1、2知识的复习与回顾,这就与课前预习有很大关系,每节课前我都要求学生复习回顾相应的与之有关的知识,特别是必修1、2的内容,但是真正做到的很少。针对此,我准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必修1、2内容的复习,准备每一单元开始时,先把必修1、2内容进行复习;单元结束时,再把政治、经济、文化内容按照专题的方式进行归纳,以便学生能从宏观上,系统地掌握知识点,搞清楚知识点前后关联。这只是我目前的想法,不知道现实中能不能实现,也深知这样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增加自己的教学负担,而我最担心的就是会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起不了正面的效果。是否具有科学性?对此渴望得到同行朋友们的指点。

以上是一周教学工作来的一点肤浅认识,同行朋友们可以在此谈谈你们是如何处理必修三内容,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怎样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以便学习。

历史教学反思篇十三

七年级历史上册《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反思存在问题:

1、知识点不够严密。

2、历史时间的表述应当准确。

3、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及其素质的不断提升。

4、意识上对历史的传承性特点不够重视。

5、学习方法的补充和丰富。

6、课件的制作中应注意字体大小的合理设置,照顾后排学生。

7、精研课本,教师用书的合理应用。

8、拓展知识点。

感想:通过本次学习,使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作为一名新入职教师,能够接受专业教师的指导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对此,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能力,加强专业阅读,同时不断的'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多请教,多听课,在实践中不断的寻求进步,使自己能后尽快的成长起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