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茶叶质量安全工作计划 茶叶标准如何制定工作计划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09 18:39:04 页码:9
茶叶质量安全工作计划 茶叶标准如何制定工作计划
2023-09-09 18:39:04    小编:念青松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变化和不确定性。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应对这些变化和不确定性,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和情况的变化。那关于计划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计划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茶叶质量安全工作计划 茶叶标准如何制定工作计划篇一

在这一年来,我热爱教育事业,始终不忘人民教师职责,爱学校、爱学生。遵守职业道德,顾全大局、服从安排、爱岗敬业、关心学生、廉洁从教。作为一名教师,我从自身严格要求自己,通过政治思想、学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的不断提高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首先做到提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事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其次认真学习“主动教育”模式,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课、培训、教学交流,上好考核课。平时课堂上运用模式努力,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快乐学习,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我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多给予他们一些温暖,用爱改变他们,理解尊重信任他们。作为低年级老师,我有责任引领他们走进知识的殿堂,学到更多的知识;我有责任引领他们插上智慧的翅膀,翱翔在无尽的天空。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利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4、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将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用我的情去感染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我愿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学生,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茶叶质量安全工作计划 茶叶标准如何制定工作计划篇二

cc全面落实农业部、省市有关厅局和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以“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为目标,坚持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标准化生产,突出抓两个“一批”:即查处一批典型违法违规案件,集中力量打击违法添加和假冒伪劣问题;树立一批典型示范样板,以标准化示范乡镇建设、“三品一标”认证为抓手,强化农产品生产过程管理。通过专项整治、安全预警监测、标准化推广、监管能力建设等工作,依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在较高水平,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农产品平均合格率达到97%以上。

二是实施xx市级农业标准示化示范项目5个,编制市级各类农产品标准生产模式图4个,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达到56%以上。

三是确保全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2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面积1.0万亩以上。

1.强化监管责任。制订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强化工作责任考核,进一步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一岗双责、全员监管”制度,形成上下联动、各司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的良好工作机制。

2.落实主体责任。推进落实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主体责任,建立不使用禁用药物的承诺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率、告知率、培训率达到100%。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落实生产记录档案制度,逐步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

1.突出整治重点。集中力量,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种植业重点查处蔬菜、水果、食用菌、杭白菊使用国家禁用或限用的高毒农药和滥用农药现象,以及保鲜剂、防腐剂等不规范使用行为。畜牧业继续开展“瘦肉精”整治和滥用抗生素专项整治。渔业重点抓好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违禁药物使用行为的打击。农资打假要突出春耕、“双夏”、秋冬种时期,重点是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药等产品,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等违法行为。

2.狠抓隐患排查。结合当地实际,围绕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全面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对带有区域性、行业性风险隐患及“潜规则”问题绝不能放过。组织力量,采取针对性措施,强化薄弱环节监管,及时消除问题隐患。

3.加大案件查处。对于整治中发现的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和假劣农资等违法案件,要会同公安等部门予以严肃查处,严惩违法犯罪分子。同时要加大案件曝光力度,震慑犯罪分子,营造打假维权、治劣除恶的良好社会氛围。

1.强化监测机构建设。xx年完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中心项目竣工验收,初步形成检测能力。进一步加强镇街道监测点的规范化建设和能力提升,鼓励重点生产企业(合作社、基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

2.加大监测力度。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规范,市级以监督抽检为主,镇街道以快速定性检测为主。各地、各职能部门要按照《xx年xx市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计划》(桐农〔xx〕2号文件)要求,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年度监测计划,提高监测覆盖面和监测频次,争取省、市、县三级抽检对法定生产主体实现全覆盖。

3.加强风险预警。深入分析例行监测、监督抽检、专项抽检、动态监测等结果信息,综合研判各环节风险隐患,提出管控措施,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4.实行检打联动。对检测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各职能部门要及时实行追溯溯源和依法查处,严厉打击违规违法行为,切实发挥检测的震慑和倒逼作用。

1.加强地方农业标准制修订。按照“清理一批、修订一批、制订一批”的要求,对现有的地方农业标准进行梳理和清理,对无应用价值的老标准予以淘汰,对不适应现实要求的加快修订,空缺的标准要加快制定。根据xx特色农产品,制修订农业标准2-3个。

2.强化标准示范推广。以农业主导产业、精品农业为重点,以两区建设为平台,以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为重点培养对象,组织引导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实施xx市级农业标准示化示范项目5个,编制市级各类农产品标准生产模式图4个,农业标准化实施面达到56%以上。积极推进省级标准化示范乡镇建设,xx年度力争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乡镇1个。

3.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步伐。按照“产地安全化、生产程式化、产品标识化”要求,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因地制宜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工作。今年,力争新增无公害农产品5个以上,绿色食品2个以上,无公害产地面积1.0万亩以上。

4.继续推进产地准出管理。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生产基地“五有一追溯”准出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利用物联网、二维码等技术,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平台建设,强化生产主体全程质量管控。

1.提升监管能力。加强业务指导,落实监管服务职能,明确岗位职责,改善工作条件,促进各项监管工作有序开展。组织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和检测员的法律法规与专业知识培训,提升监管人员素质和能力。

2.强化应急处置。要主动做好各种事件的应急应对工作,强化应急体系建设,做好应急演练,提高应急能力。一旦发现问题,要快速反应,准确研判,力争把问题解决在事发地,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把损失和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3.加强信息通报。要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报送工作,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难点、典型做法及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和市农产品质监科。进一步健全信息通报机制,对涉及其他监管部门的,要按规范程序通报。

重点依托电台、报纸、东方农业信息网等媒体和科技下乡进户、座谈会、培训等途径,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继续开展“普及质量安全常识、强化生产主体责任”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送到田间地头,把对生产主体告知一次、培训一次、承诺一次作为一项监管制度,常抓不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与新闻媒体联系和沟通,密切关注舆论导向,及时发现和化解苗头性问题,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

茶叶质量安全工作计划 茶叶标准如何制定工作计划篇三

1、企划宏客环境

茶叶是源于中国的传统饮品,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发展,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其面积、产量、出口量分别列世界的第一、二、三位,茶业发展既充满机遇,又充满挑战。几千家企业在行业里竞争,没有显而易见的行业龙头企业,知名品牌。相对于食品其他行业可以说销售额少之又少,集中度极低。

一个行业里面没有龙头企业,没有行业霸主,就是典型的低集中度行业。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门槛低,利润高,竞争混乱没有秩序。茶叶行业各企业不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谁,企业各做各的市场。赚钱比较容易,规模不大照样能够赚钱。市场处于“非竞争状态”,行业门槛低,所以茶行业小规模企业很多。

其它茶叶,近几年来各茶叶产区,大面积扩大种植面积,很大一部分已到丰产期,使茶叶产能高速增长。48%的种植上升,76%的产量上升,远远超过了消费上升的速度。即使前几年的增长期,茶叶销售增长顶多也只在10-20%左右。供求失衡的压力与行业整合洗牌突如其来。

以下列举出一些制约茶企的几大因素:

(1)人口环境

中国是世界主要的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茶叶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人均茶叶消费量不仅低于西方国家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在茶文化底蕴如此深厚的中国,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增长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茶叶消费市场存在很大的增长空间。

(2)政治法律环境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进步,各领域的法制不断健全,企业的法制建设更是逐步与国际接轨,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建设尤为突出。但目前我国大部分茶叶生产企业法律意识仍非常薄弱,一方面导致众多品牌和商标仿冒品充斥市场而企业却不懂得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利益;另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缺乏对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没有及时对自身商标、品牌和专有技术等寻求法律保护。这些都将对企业的经营和生存产生致命的危害,影响企业和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3)经济环境

1、茶叶市场发展呈现多而乱、小而弱的局面。一是茶叶品种和生产企业众多,我国有上千种茶叶和约7万家茶叶生产企业,导致市场局面混乱,标准不一,监管难度大,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引发恶性竞争。二是由于生产企业众多力量分散,规模生产企业屈指可数,导致经营粗放,品牌林立,产品深加工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企业赢利水平和长远的发展。

2、受到跨国公司强大冲击。中国巨大的茶饮消费市场吸引了众多的跨国公司品牌进入,并引入了众多新的茶饮消费方式,如英国的立顿、中国台湾的康师傅、日本三得利集团的乌龙茶等,这些品牌的消费方式符合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因此,这些跨国公司将逐步瓜分中国的市场,抢占茶叶自然资源。

3、信息不对称。一是茶叶生产者对市场信息的不了解,导致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二是生产者和管理者、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需求信息反馈滞后、反馈缺失、反馈不准等,使得产品与市场需求发展脱节;三是出口信息不对称,致使产品质量标准相对国际标准偏低而导致价格偏低,或者产品质量不符国外进口标准而被拒之门外。同时,对国外竞争形势信息的不对称,也导致国内生产经营者的松懈而丧失部分市场和优势。

(4)技术环境

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能给企业带来无限的市场机遇,因此技术进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源泉。而目前我国茶叶生产企业恰恰是忽略了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仍然沿用传统的生产工艺。然而市场的需求证明,人们对茶饮消费理念的改变要求新的产品生产技术为支撑,茶叶的深加工技术已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5)文化环境

中国的茶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其不仅带动了人们对茶的消费,更成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的茶文化已经成为我国茶贸易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传统的茶文化和现代消费理念的冲突,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的茶文化,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的生活方式中,将是我国茶生产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6)自然环境

“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叶有必需品的性质,但又不具备柴米油盐那样的刚性需求。喝好茶的可以变喝中低档茶或者减少茶消费,一些喝茶少的消费者甚至不再消费。因此,茶叶在可以保持一定消费量的同时,将会有一定幅度下滑。

1、当地企划客体环境

茶叶是我省传统的经济作物,在全省农业生产、地方经济和农产品出口创汇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省茶产业已基本形成生产、加工、贸易、综合利用和茶文化建设、社会化服务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茶业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茶叶是我省传统的经济作物,在全省农业生产、地方经济和农产品出口创汇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省茶产业已基本形成生产、加工、贸易、综合利用和茶文化建设、社会化服务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茶业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有数据显示:20__年安徽茶叶产量8.2万吨,比上年增长8.1%,居全国第七位;产值约30亿元,比上年增长25%;出口约2.56万吨,金额4957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和27%以上,本省口岸出口茶叶居全国第三位。

显而易见,提升和发展现代茶产业既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又是提高我省茶叶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茶农收入,发展茶区经济的现实需要,更是不断提高全省茶产业现代化水平,实现茶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大省之一,安徽茶产业地位呈下降趋势。如何引导皖茶蓬勃发展,一步步走向崛起的春天?这成为无数人关注的问题。

省茶业具有先天和后天的发展优势。一是自然条件优越。安徽地处我国茶树生长区域的东北部,分布于长江南北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肥沃,植被丰富,雨量充沛。尤其是山区,云雾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树有效成分的积累,茶叶品质优异,生态条件得天独厚。二是名优茶种类多。全国十大名茶我省有其四。我省境内的黄山山脉和大别山山脉分布着众多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所产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祁门红茶和霍山黄芽等89个名茶列入了《中国名茶》榜。三是科教力量雄厚。安徽是全国茶叶科技力量最强、技术人才最多的省份之一。有全国最早的科研所之一——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有全国最早的茶学专业——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农业部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也设在此;有全国公有的二所中等茶业专科学校之一——黄山茶业学校。几十年来,培育了一大批茶叶科技人才,遍及全省茶区的各个职能部门和乡镇、企业,为安徽茶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大优势打造名优皖茶

1.安徽名茶,一直备受国家领导人的青睐。

3.20__年,安徽共有14种名茶通过不同方式进入上海世博会,安徽成为中国名茶对接世博会最多的省份。

二、竞争对手的基本情况

竞争对手概括:

天方——天赐良方。作为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的安徽天方茶业集团,一直善于抓大事件营销。从历史名茶雾里青与北京奥运会有一次精彩的激情拥抱;再到今年4月“20__向世界说明中国——寻访最值得驻华大使馆向世界推荐的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主题活动走进石台;更有今年上海世博会上,雾里青高级绿茶和祁眉高级红茶在世博轴和世博公园公开向全世界展出,吸引了全世界客商的目光。在这一系列国际大事件中,天方的品牌形象随之一步步提升。为了提升品牌价值,公司下一步将“利用资源创新产品,利用产品开拓市场,利用市场做大企业,利用企业树立品牌,利用品牌谢裕大——黄山毛峰第一家。黄山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黄山毛峰首创者谢正安故里——黄山市徽州区,公司集生产、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属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拥有固定资产5291万元,目前资产总额达7862万元,茶叶年生产加工能力达715万斤。公司主导产品“漕溪”牌黄山毛峰,先后获得“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省名牌产品”、“安徽省名牌农产品”、“安徽省十大品牌名茶”等多项殊荣,并通过了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机构有机茶认证、iso9001:20__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qs食品卫生安全认证。公司先后荣获“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国茶叶行业百强”、“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等称号。

徽六——重振瓜片雄风。六安瓜片是我国绿茶的一朵奇葩,其色、香、味、形的品质风味在全国十大名茶中别具一格,是六安历史文化遗产之一。20__年,安徽省六安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开发六安瓜片品牌工程,安徽省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公司集六安瓜片科研、种植、加工、销售、茶文化传播于一体,融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向公司集团规模化、产品系列化、经营立体化、资本多元化迈进,力求重振六安瓜片百年前的雄风。公司开发的核心产品——“徽六”牌六安瓜片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赏。先后获得“安徽省名牌产品”、“中国国际农博会金奖”、“中国(芜湖)茶博会‘茶王’”。在20__年被认定为徽商大会指定用茶,俄罗斯中国年国礼茶供应商,并荣获20__年六安瓜片茶唯一的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同年12月“徽六”六安瓜片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授权“馆藏标准名茶”。20__年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

一笑堂——六安瓜片品牌打造者。安徽一笑堂茶业有限公司是行业唯一一家经营六安瓜片单品品牌的企业。该企业目前拥有以六安瓜片原产地齐头山蝙蝠洞为中心的优质茶叶基地数万亩,从产地上保证了产品宗源性。一笑堂创新地提出礼品茶概念,将产品定位为“中华第一礼品茶”,同时一笑堂以品牌建设为企业发展重心,选择国内、省内占主导地位的第一高端媒体合作,以事件营销加推品牌建设。通过近五年的努力,“一笑堂”已成为中国茶叶行业中市场占有率最高、规模发展速度最快、品牌知名度最高、营销网络最健全的茶叶企业之一,20__年,一笑堂六安瓜片成功入选上海世博十大名茶,成为安徽入选唯一绿茶。

王魁成——志做正宗极品猴魁。安徽正韵庄茶业有限公司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王魁成”牌太平猴魁。该公司如今已发展成集生产、加工、销售、研发徽文化产品为一体的徽字牌连锁企业。正韵庄拥有生产面积500余亩的茶园。20__年,正韵庄销售额近2千万元,和去年相比上升了20%,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有大约30%的比例出口。继承百年品牌的同时,正韵庄狠抓茶叶产品质量关,在产品包装上把茶文化与徽文化有机结合,以“全、多、广”为自己的品牌发展模式,走多元化、产业化道路。以专营店的形式逐步走向集团化、连锁 猴坑——打造高端品牌。黄山市猴坑茶业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加工、经营太平猴魁茶,是国家级标准化太平猴魁示范区和国家星火计划——太平猴魁茶产业开发项目的承建单位,是安徽省供销社系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黄山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黄山区重点保护企业,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公司现拥有茶园1600余亩,基地5座,年销售额达5000多万元。公司以 “高档礼品茶和旅游产品”为市场定位,以推动太平猴魁产业化发展与升级,提升太平猴魁品牌价值为己任,今天的黄山猴坑茶业有限公司,正在力图打造一个中国茶叶高 敬亭绿雪——皖东南的贡品绿茶。敬亭绿雪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茶,明清时列为贡茶。该茶先后获评首批中国名牌农产品、安徽省首批名牌农产品、安徽省著名商标、首届安徽省十大名茶。敬亭绿雪是安徽农垦实施品牌战略的首选品牌。20__年敬亭绿雪产量5.6万公斤,销售额1120万元,较上年增长12%。20__年敬亭绿雪茶被评为全国首批、安徽首家实现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的名牌茶叶。20__年又刚刚获评了’20__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

迎客松——王者归来。迎客松是安徽最早注册的茶叶品牌。有50年经营史的安徽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是安徽省茶产业首家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__年8月,安徽茶业进出口有限公司成立了子公司安徽大业茗丰茶叶有限公司,主要开拓国内市场,主打“迎客松”品牌。以茶道迎客的茶文化内涵,加上松树延年益寿的关联想象,让其“国礼徽茶”、“金典徽茶”、“和韵徽茶”和“国茶6+1”系列的品牌生命力倍增。其在全省7000多家茶叶生产销售企业中综合排名第一,全国百强茶企中位列第四;20__年茶叶进出口量达到一万五千吨,内贸和进出口总销售额达到七亿元。当下,大业茗丰公司正积极实施“百亿工程”,通过加大产品研发、渠道建设和营销推广力度来打造品牌。

汪满田——让徽茶飘香上海。黄山市汪满田茶业有限公司创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以商超卖场为起点,以在上海开设的店面为窗口,兼并了上海百年老字号群峰茶叶店,与各大超市合作发展连锁店。汪满田公司自20__年起在沪及长三角区域中国品牌茶市场树立起以“汪满田”品牌为代表的系列名茶旗帜,连续十年市场销售额、占有率名列第一,被上海市授予 “上海快速消费品市场领军金品奖”。现在,汪满田正以人为本,聚集精英,科技创新,努力向着 “打造茶界一流茶谷,续写徽茶华丽篇章”的巅峰攀登。

茶叶行业目前多、乱、弱的特点导致了整个行业的无序竞争和低层次竞争,消费者购买缺乏依据和方向。可以说,国内的产业行业是“有名茶,无名牌”。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推行品牌化才是茶企和行业的出路,并且行业先进企业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

安徽茶叶产业发展瓶颈分析

纵向比,安徽茶叶产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但与全国其它产茶大省相比,安徽省茶叶产业地位在不断下降。茶园面积由第3位降至第6位,茶叶产量由第3位降至第7位,茶叶均价由第3位降至第6位,名优茶产量由第3位降至第5位,名优茶产值由第3位降至第4位。

一是产业集约化程度低。安徽省现有茶园160万亩,年产茶叶7万多吨,从事茶叶生产的茶农300多万人,户均不足1亩。“公司加农户”是安徽省茶叶产业的一种主要生产模式,茶叶生产主要以茶农自发为主,土地资源分割,科学技术和生产条件难以得到提高和改善,几百万茶农根本不可能统一加工工艺,也不可能形成一套 “从田间到茶坊”的品质监控体系。其结果是同一产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优质产品无法集中,形成不了规模效益,与之相关联的企业抗干扰、抗风险能力弱。一个订单,往往需要众多的茶农来供货,只要其中某家出现 二是茶园整体素质差。安徽省标准化茶园面积小,大部分茶园建园基础差,层面不齐,不利机械化采摘和修剪。此外,重采轻管,茶树不能形成良好树冠,采摘面小,茶叶产量低,安徽省平均亩产33公斤,低于全国55公斤的水平。安徽省无性系良种茶园所占比例为13%,低于全国20%的平均水平。

三是安徽茶叶单位产值较低,茶叶深加工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究其原因,一是安徽大宗茶叶出口数量在整体销量中占比较高,而大宗茶利润的大头落入了外国企业和进口国政府的口袋,茶叶企业及茶农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上游,只能赚取很少部分的利润。这严重影响了安徽茶叶产业附加值的提升。二是受比较优势的影响,形成了一部分安徽茶农为江沪茶商打工的局面。

四是安徽茶产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知名度高、影响力强的品牌较少。安徽省共有各类茶叶加工企业7000余家,但国字号龙头企业只有安徽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一家,省级龙头企业仅有19家。安徽是产茶大省,但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与产茶大省的地位不够相称。在全国十大名茶中,安徽省占有四席,分别是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祁门红茶。但安徽省茶产业在国内叫得响的知名品牌不多,品牌效应发挥不足,特别是与近年来西湖龙井、乌龙茶、普洱茶等在国内热销的情况相比,安徽省茶叶传统品牌影响力较弱。

调查中发现,购买茶叶选择茶叶品类而不讲究品牌的现象大量存在。尤其是老年消费群体,他们一般拥有自己喜爱的茶叶品类,并常年坚持饮用之,但对品牌知之甚少。大多数采访对象能说出各知名茶叶品类,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等,对相应茶叶品牌却不知晓。

五是营销管理模式落后。目前安徽茶叶产业仍然沿袭旧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茶叶产品的生产销售仍然是靠近产地,缺少深加工、产业链条短,茶叶综合利用力度不够,茶叶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茶文化、茶业旅游宣传力度不大,市场营销手段单一、力量薄弱。因此,安徽省茶叶经营效益不高,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当务之急是打造茶产业集群,重点建设皖南绿茶和红茶产业集群、皖西大别山绿茶产业集群和皖东绿茶产业集群。通过种植区域化、生产专业化,品种优良化,打造茶叶优势产业带;提高规模化、组织化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程度,依托龙头企业,培育和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安徽茶产业体系;进一步带动茶叶二、三产业发展,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茶业现代化水平。延长茶业产业链,不仅在茶叶制作上而且在包装、上做足文章;根据国际流行趋势,研究茶业的深度开发,如开发药用茶、保健茶、茶饮料、茶多酚、茶食品等多元化茶叶精深加工产品。

品牌较多,市场不多,是茶叶产业发展的另一制约因素。一方面,近五年间,徽茶注册品牌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想法使很多企业宁愿自己注册品牌,而不愿代理别人品牌。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范围内有品牌的茶叶不少于500种,同品类茶叶的品牌至少有几十家。另一方面,众多企业注册完品牌后持续经营品牌的维护力度不够,品牌的市场占有量不强,品牌意识实际上并未深入人心。

如何树立品牌?云南大益茶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范本。作为云南省普洱茶产业的龙头企业,勐海茶业有限公司花重金在媒体投放广告宣传“大益”品牌,仅20__年企业的广告投入就达到6000万元,占总销售额的14.23%。

安徽省必须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茶叶知名品牌。各茶叶产区应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扶持和引导茶叶加工企业改善加工环境,引导茶叶企业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路子,提高规模经营效益,增强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同时,通过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及加工工艺,提高茶叶产品制优率,推动茶叶生产的现代化进程。鼓励茶叶主产区建立专业性茶叶批发市场,活跃茶叶交易,扩大市场容量。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优胜劣汰,培育一批茶叶知名品牌,实施品牌原产地域保护制度,推动优势产区品牌的大联合,打造大品牌,建立大市场。

事实上,安徽省近年来一直在培育大龙头上狠下功夫。据了解,从20__年开始,省政府把茶叶列入全省十大主导农产品之一,明确由安徽省供销社牵头组织实施全省茶叶产业化工作。安徽省供销社积极参与安徽省人民政府组织的“121强龙工程”,针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重点突破,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大龙头”,以带动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的提高。 20__年3月底,安徽省政府专门下发了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从20__年起,在全省实施茶产业“241”振兴工程。要求未来5年,安徽省茶园面积新增20万亩,达到220万亩;总产量增加4万吨,达到11万吨以上;安徽省无性系良种茶园新增68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园面积达到全省茶园总面积的98%;力争安徽省茶农年人均茶叶收入达到1200元。安徽省供销合作社同期也发出《关于实施“612”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棉花、茶叶产业化经营的意见》。

但不可否认的是,与云南、浙江等茶叶产销大省相比,安徽省财政对茶叶产业的补贴还有待提高。20__年,安徽财政投入安徽茶叶产业的补贴是800余万元,而同期云南省财政对茶产业的补贴近3000万元。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能提升徽茶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无论是走出去参展高级别的茶叶展会,还是走出去学习经验,都能对徽茶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质量,是产品决胜市场的关键。因此,强化茶叶标准化生产,着力提升茶叶品质,是振兴安徽省茶业经济的必由之路。茶叶产区应按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发展的要求,优化种植布局,努力推进茶园良种化、积极发展安全保健、色香味俱佳的有机茶。采取“政府扶持、企业运作、企业所有,集中连片,分户经营”的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高产优质有机茶叶基地。以提高茶叶卫生质量为目标,强化标准意识,加强对企业和农民的培训,逐步推广、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同时要充分发挥基层农业部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协会的质量监督和指导作用,继续组织实施好省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众所周知,安徽省茶文化历史悠久,茶文化的繁荣,可以为茶叶经济的发展拓展广阔空间。因此,弘扬徽茶文化,对促进茶产业大发展至关重要。茶文化涉及多门学科,如历史、民俗、宗教、文学、医学、艺术等,是提升人们生活品味、达到身心和谐的重要途径之一,由此产生了茶文化产品需求,孕育了内涵丰富的茶文化产业,如茶叶经营、茶具经营、茶艺馆经营、茶艺师培训和各类茶文化活动。茶文化产业是一个尚待进一步开发的产业,潜力巨大。安徽出名茶,茶区各县都有自己的品牌名茶,茶文化底蕴深厚。徽茶文化包括古老而多样的区域文化、民俗饮茶法、徽派风情、佛道文化以及徽商的经营之道,历来是茶产业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有关专家建议,要大力挖掘、充实和发扬光大徽茶文化,开展各类茶文化活动,推进茶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鼓励发展相关的茶文化组织,充分发挥其在推动安徽茶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项目的定位

1、项目定位点及理论支持。

项目定位终端+加盟连锁销售形式

2、理论支持

1是趋势性行业,连锁加盟是21世纪的趋势,什么是趋势性?就是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对这个有需求,而且目前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不是很多且不够专业化。

2产品的需求量很大。茶叶已被国家列为储备物资,根据09年的总体销量,需求量逐年上升。

3市场大,竞争对手少。

目前市场上做的比较成功的是“天福茗茶”,

4投资金额不大,一般想创业的人都投资的起,

5利润空间不错。

6不需要做很多行政管理工作,不需要太多的售后服务。

世界上只有一个动作是赚钱,就是销售,管理多表示销售时间少,赚钱少。

五、市场定位

1、主市场(目标市场)定位及理论支持点

以合肥现有的高质量客户源为基础,以合肥市为市场中心,向周边县市区辐射加盟品牌连锁店,占据市场。

2、副市场(辅助市场)定位及理论支持点

以合肥各大酒店、娱乐场所、家庭、团体以及礼品为终端消费作为辅助市场,从而增加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

六、营销策略

1、企划概念

1核心理念:诚信、创新、自然、和谐。

2经营理念:物超所值为顾客创造更大的价值。

营销的最高境界是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也就是每一位客户不管是针对产品或服务相对客户而言,都能体现出物超所值的经营理念。

3服务理念:服务从细节做起。

2、渠道策略:

茶叶消费的形式有9种。包括家庭消费、团体消费、劳保消费、礼品消费、餐(宾)消费、休闲消费、旅游消费、公益消费、工业消费等。

家庭消费:经济收入高的人群和文化人士,主要消费名优茶,消费量也大;一般的居民以大众优质茶为主,以散装茶为主。目前,袋泡茶、包装茶、茶饮料开始进入家庭。

团体消费:主要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如工作会、招待会、联欢会、新闻发布会以及招待来往客人,由于各单位对茶的保管知识缺乏,储存条件差,以小包装、袋泡茶为主。

劳保消费:是从事日常工作时的饮茶消费。由于茶是最经济实惠的饮料,劳保消费的市场潜力很大,应加强市场的开拓工作。

礼品消费:礼品茶的需求日益扩大,市场红火,茶礼品包装不断翻新。名优茶、茶具成为礼品消费的一个热点。

餐(宾)馆消费:一种是计费的,一种是不计费的。不计费的消费的以中低档茶为主,计费的以中高档茶为主。

休闲消费:茶楼、茶馆、茶座、茶坊、茶庄等休闲场所消费。这块市场消费的茶叶档次差异较大,消费量将不断扩大。

旅游消费:包括泡茶、卖茶和茶饮料消费。现在中国名茶中效益较好的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碧螺春、君山银针都是与当地的旅游资源结合开发的典范。

公益消费:在宗教寺院、车站码头、学校医院、体育场馆无偿提供的茶水消费。一般以中低档茶叶为主。

工业消费:指作为茶叶深加工的茶叶原料,一般以低档茶。

茶叶销售的渠道主要有8种,包括集市贸易、批发市场、交易会、茶馆销售、商场专柜、专卖店、超市货架、网上交易等。

集市贸易:较原始。主要在茶叶产地,生产者将自己的茶叶送到集市上摆摊销售,新产品单一,多为散茶、初制茶。价格低廉,季节性强。也有贩到外地集市上的。

批发市场:它的形成,一是由于企业众多、经营规模小、企业实力有限,不可能组织自己的销售网络;二是茶产品的多样性和需求的多样性。进场交易的客户,产区市场以生产者为主,销区市场以中间商居多。

交易会:有展览会、展示会、订货会。以交流信息、展示产品、客户订货、结识朋友、宣传企业为主要目的。

茶馆销售:泡茶又卖茶。茶馆天地小,茶叶市场大。茶馆是销售茶叶的好地方。

商场专柜:方便顾客选购。

专卖店:有各种小包装茶、品牌茶、礼品茶、散装茶。有的以散茶为主。现在有两个趋势,一是由多品牌向独创品牌转变;二是由单一向连锁、加盟和产加销一体化转变。

超市货架:目前,许多进入超市的茶叶品牌,知名度不高,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缺乏认知,很多品牌从超市中淘汰出来。

网上交易:包括邮购。产品必须标准化、质量稳定、信誉良好、交货及时、结算有效。

由上可见:不同的消费形式和消费渠道各有其特点,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以选择不同的消费对象和销售渠道。

3、促销策略:

促销总体思路

观湖茗茶建立客户会员制,当客户消费到特定的消费额,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各大节日制定出详细的促销计划。

茶叶质量安全工作计划 茶叶标准如何制定工作计划篇四

食品企业工作一是要紧紧围绕上级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部署抓好全县的.食品安全工作,同时为服务地方经济,做出贡献。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目标:一是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件;二是坚决遏制一般性食品事件;三是确保取证产品和企业不出问题,努力实现不死人、不中毒,让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

一是根据市局抽查计划对食品的抽查的力度;二是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巡查力度。

一是全县茶叶小企业小作坊转化模式工作要有新的突破。现在县委、县政府对此项工作特别重视,并特别安排了调研工作,到,该项工作要有一个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个成效。

二是食品质量信用体系试点特色工作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对此项工作的打算是将此项工作着重向县委、县政府进行专项汇报,并向全县推广,有示范、有影响地工作。

三是基础性工作要有新的突破,进行一步完善食品企业档案,根据abcd分级管理的要求,加强对食品企业的巡查,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协管员的作用。

一是从监督中创造经济效益;二是从服务中创造经济效益;三是从监督和服务中创造一定的社会效益。

四是在巡查回访中要向市局稽查支队或县局稽查大队提供一个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制假造假大案线索进行查处,遏制和震慑食品企业制假行为,解决食品生产企业回访巡查走过场的工作态度。

茶叶质量安全工作计划 茶叶标准如何制定工作计划篇五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员参与,持续改善。安全生产目标:

1、生产安全死亡和1到4级工伤事故为零事故。

2、生产设备在运行、使用过程中非正常损坏、损失事故为零事故。

3、环保职责零事故。

4、隐患整改率为100%。

根据xx办04号、06号文件精神和公司20xx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职责为指导,以公司安全管理制度为标准,以安全工作总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原则,以系统(部门)和班组安全管理为基础,以预防重点单位、重点岗位重大事故为重点,以纠正岗位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员工劳动保护穿戴为突破口,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职责,开创安全工作新局面,实现公司安全生产根本好转。

各单位部门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出实招、使真劲,把"安全第一"的方针真正落到实处,经过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职责制,首先解决领导、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问题,真正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到"第一"的位置上;仅有从思想上重视安全,职责意识才能到位,才能真正做到安全工作六到位即"学到位、想到位、讲到位、管到位、做到位、考到位";才能深入落实安全职责,整改事故隐患,严格执行"谁主管,谁负责"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确保公司安全生产。

根据公司一年来的安全生产现状,确定出20xx年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单位、重点部位,完善各类事故处理应急预案,加大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力度。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强化专项整治。

1、认真开展公司级月度安全检查和专项安全检查,部门、班组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班组坚持班中的安全检查,并要求部门、班组领导及管理人员加强日常安全检查。

2、加强对危险场所的管理工作,等重要部位的安全防范,做好专项整治工作。

3、加强对岗位现场的安全管理,及时查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等现象,最大限度降低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公司生产工作正常运行。

4、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要按照"三定四不推"原则,及时组织整改,暂不能整改的,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提高全员安全综合素质经过宣传、教育、创立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修养,改善其安全意识和行为,营造安全生产的良好环境氛围,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提高工作主动性,弥补安全生产被动管理的不足。全员安全综合素质是影响安全生产管理水*的核心因素,我们要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全面安全教育培训和宣传工作,促进全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

1、安全培训,首先是安全意识培训,其次才是安全技能培训,而培养员工与管理层的合作态度,又被放在安全意识教育之前,也就是靠培养员工的合作态度来逐渐培养其安全意识。

2、督促部门、班组开好安全会;适时供给安全信息和安全指导工作。使员工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和加强,做好人的本质安全管理工作。

3、继续办好《安全生产宣传栏》和安全生产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4、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员工学习有关安全生产法规、法律及安全生产知识,做好新员工上岗及调换工种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本事,防止事故的发生;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专业教育和定期考试,做到100%持证上岗。

5、认真组织学习和贯彻执行主管部门和集团下发的关于安全生产的文件精神,不断规范和强化安全生产宣传工作。

6、深入开展好"安全月"和安全生产竞赛活动。充分利用好6月份的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经过粘贴安全生产标语、安全专题板报、发放安全宣传小册子、树立典型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教育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到达以月促年的目的。提高员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分厂、部门和班组建立安全文化理念,强化管理,落实职责;将安全生产与保公司稳定、和谐、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

强化基层安全管理和安全绩效考核细节化管理,消除安全漏洞。我们要细化安全绩效考核项目和考核标准,强化安全激励机制,加大对重要关键岗位的安全绩效与收入挂钩力度,将安全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要求把安全职责落实到每一位领导、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班组、每一位员工,真正做到安全工作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全方面覆盖,实行安全评优评先。

1、签订安全生产职责书。根据*23号文件精神和公司20xx年安全目标管理工作要求,要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把安全生产职责切实落实到每个部门、车间和岗位及个人。实行"员工个人与班组、班组与车间(部门)、车间(部门)与主管领导、主管领导与总经理"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一级保一级的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职责书,做到在安全工作中各尽其职,各负其责。

2、建立完善各级安全生产绩效考核体系。目前公司考核各部门、车间一级的绩效考核体系已经建立;各部门和车间考核班组,班组考核员工个人的绩效考核体系尚未建立。为此,要求各单位在20xx年元月5日前全部完成"部门(车间)和班组"两级绩效考核方案,并报公司安全部审查备案。

3、各单位要根据*法律法规和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要求,并结合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围绕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绩效考核管理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为核心,建立健全贴合本单位安全生产要求的`"部门(车间)和班组"两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公司安全部20xx年安全生产工作将继续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分清职责,从维护公司发展的大局出发,坚持深入生产一线服好务、发扬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严格履行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部署,控制指标,进取行动,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为公司经济发展做大做强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