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小学美术评课稿(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3 22:33:45 页码:8
最新小学美术评课稿(优秀8篇)
2023-09-13 22:33:45    小编:书香墨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美术评课稿篇一

各位同行大家好!

下面我对我区秦宇红老师的课《多彩的世界》做一下评述。

本课是小学三年级的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给现成的.图画填充颜色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能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特点,将知识融入到美丽而不失童真的图画中,以任务驱动形式逐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

最后通过“展示作品”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成就感,也使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始有终。

秦老师通过事先制作的四幅图画导入新课,使学生在美的欣赏同时,也感到很吃惊“我们也能做出这么美的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使让我学变为我要学。

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地培养能力,在处理教材时,教师即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从课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精心设计了四个样本画,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突出了本课的重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可操作的范围内进行创新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达到了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

在学生练习阶段突出了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

首先,样本画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童真性。

其次,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可以在多个样本中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样本。 第三,采用分组协作式学习。使学生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协调的能力,培养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我听过秦老师在本校上的这节课,当时感觉学生展示作品及最后教师总结上不够好,由于本次是以说课形式开展教研活动的,细枝末节没有展示出来,来说课的教师大错不能有,但小错则不见得没有。无法全面展示教学过程,是信息技术学科集中开展教研活动无法避免的问题。

小学美术评课稿篇二

xx教师执教了二年级的美术课《彩蝶飞飞》,此课经过多次试教打磨,渐入佳境,在正式的比武活动中,上出了较好的效果。下头就最终的课堂教学谈几点自我的看法。

课堂以蝶文化营造情境体此刻以下几处。

第一,在课堂的导入上,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蝴蝶动画片导入,同学们一下就被拟人化的蝴蝶吸引,很快就进入蝴蝶的世界。

第二,在蝴蝶的学习中,教师没有直接进入讲蝴蝶的结构,而是先向学生介绍蝴蝶种类、生活习性、美丽的翅膀等等说出蝴蝶受到人们的喜爱。之后以一句“人们喜爱蝴蝶,更受到了蝴蝶的启发”为引导,进入了蝴蝶文化:根据蝴蝶翅膀上的花纹创造出美丽的对称图案美化生活;人们模仿翩翩起舞的蝴蝶跳出了蝶舞;以双蝶恋飞创造出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化蝶”等等,道出了蝴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也说出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蝴蝶这一课资料,学生在接下来的观察蝴蝶结构,创作美丽的蝴蝶学习中才会由衷而动。

第三,在展示评价中,学生以自我创造的蝴蝶为依托,将自我的思想,情感寄托于自我创作的会“飞”的蝴蝶,手拿“蝴蝶”与其一道翩翩起舞,与其说“彩蝶飞飞”,倒不如说是学生的情思飞飞,审美体验得到灵动的升华。

创新是艺术的灵魂,也是艺术课堂上的追求之一。对于创作美丽的蝴蝶,蔡教师也是多处对学生进行启发,来让学生创新。

首先,是教师自我的示范,除了示范对称之外,教师以与众不一样的图案,以自身的创新进行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在绘制蝴蝶翅膀时,教师还准备了事先绘制好的多种不一样的方案让学生欣赏。

其次,在欣赏学生作品时,教师出示了以生活中学生喜爱的图案装饰的蝴蝶,完全是梦想化的,创新的作品,有的是花朵的装饰,还有的是音符五线谱的装饰,别具匠心。

美的体验一方面来自于自我的动手创造,另一方面更来自于自我的视觉感受,学生在课堂上的所见,在课堂上欣赏的美术作品会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整节课中,无论是教师出示的作品,还是教师现场示范的`作品都十分精美,给人以美的感受,学生会在视觉审美中陶冶高尚的情操。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如下的不足。

1、教师教学的活力不够

活力来自于情感的投入,上课首先教师要投入进去,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以情动人。仅有投入,情绪饱满,也才能表此刻教学语言中为抑扬顿挫。这方面不足,太平。

2、课堂结尾“彩蝶”没有“飞”起

课堂结尾,学生完成作品及评价之后,本该把自我的彩蝶放“飞”,由于教师组织力度不够,“飞”起的不多,本该出现的高潮没有出现。学生将自我创作的彩蝶飞一飞,乐一乐,玩一玩是多么高兴,要明白,这是学生情感升华与陶冶关键环节。

小学美术评课稿篇三

xx老师执教了二年级的美术课《彩蝶飞飞》,此课经过多次试教打磨,渐入佳境,在正式的比武活动中,上出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最终的课堂教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课堂以蝶文化营造情境体现在以下几处。

第一,在课堂的导入上,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蝴蝶动画片导入,同学们一下就被拟人化的蝴蝶吸引,很快就进入蝴蝶的世界。

第二,在蝴蝶的学习中,教师没有直接进入讲蝴蝶的结构,而是先向学生介绍蝴蝶种类、生活习性、美丽的翅膀等等说出蝴蝶受到人们的喜爱。之后以一句“人们喜爱蝴蝶,更受到了蝴蝶的启发”为引导,进入了蝴蝶文化:根据蝴蝶翅膀上的花纹创造出美丽的对称图案美化生活;人们模仿翩翩起舞的蝴蝶跳出了蝶舞;以双蝶恋飞创造出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化蝶”等等,道出了蝴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也说出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蝴蝶这一课内容,学生在接下来的观察蝴蝶结构,创作美丽的蝴蝶学习中才会由衷而动。

第三,在展示评价中,学生以自己创造的蝴蝶为依托,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寄托于自己创作的会“飞”的蝴蝶,手拿“蝴蝶”与其一道翩翩起舞,与其说“彩蝶飞飞”,倒不如说是学生的情思飞飞,审美体验得到灵动的升华。

创新是艺术的灵魂,也是艺术课堂上的追求之一。对于创作美丽的蝴蝶,蔡老师也是多处对学生进行启发,来让学生创新。

首先,是教师自己的示范,除了示范对称之外,教师以与众不同的图案,以自身的创新进行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在绘制蝴蝶翅膀时,教师还准备了事先绘制好的多种不同的方案让学生欣赏。

其次,在欣赏学生作品时,教师出示了以生活中学生喜爱的图案装饰的蝴蝶,完全是理想化的,创新的作品,有的是花朵的装饰,还有的是音符五线谱的装饰,别具匠心。

美的体验一方面来自于自己的动手创造,另一方面更来自于自己的视觉感受,学生在课堂上的所见,在课堂上欣赏的美术作品会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整节课中,无论是教师出示的作品,还是教师现场示范的作品都非常精美,给人以美的感受,学生会在视觉审美中陶冶高尚的情操。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如下的不足。

1、教师教学的激情不够

激情来自于情感的投入,上课首先教师要投入进去,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以情动人。只有投入,情绪饱满,也才能表现在教学语言中为抑扬顿挫。这方面不足,太平。

2、课堂结尾“彩蝶”没有“飞”起

课堂结尾,学生完成作品及评价之后,本该把自己的彩蝶放“飞”,由于教师组织力度不够,“飞”起的不多,本该出现的高潮没有出现。学生将自己创作的彩蝶飞一飞,乐一乐,玩一玩是多么高兴,要知道,这是学生情感升华与陶冶关键环节。

小学美术评课稿篇四

在动手过程中体验美术的乐趣。文登市文峰小学的王常青教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下册《双胞胎》一课,整堂课下来给人一种酣畅淋漓,自然无比的感受。首先王常青教师给人的印象是十分亲切和随和的,她与学生的互动中,首先让学生上台尝试用对印的方式来制作小狮子“双胞胎”,当学生松开手打开作品后,呈现出来的画面美得连坐在底下听课的教师都惊讶了,何况是学生呢。成功的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自然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课堂当中。

在随后的动手制作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小男孩和他的作品。他沉默寡言,整堂课没有举手的动作,可是王教师细心的发现了他的作品,并高高的举起,说:“我刚才巡视同学们的作品,这位同学的方法让我眼前一亮,你能说说你是采用哪种方法来表现双胞胎吗?”男孩羞涩的回答,迎来了教师和他的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相信这堂课会是这位男孩难忘的一课,因其在美术课堂上体会到了另一种爱。

美术源自生活,又美化着生活,美术提高了人的审美本事,所以在美术中需要构建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情景,使教学资料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将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体会到美术就在自我身边。王洪军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乳山的著名景点,琉璃双塔、椰林沙滩、药师佛塔。这些都是孩子们走出家门就能见到的景色,可是展示在这么多客人的面前,孩子们的脸上不禁流露出自豪的神情,回答问题的声音都是亮亮的,自然而然地孩子们呈现出的作品中都透露着浓浓的恋乡之情。王洪军教师将身边的美带给了孩子,成功的将美术知识带到了孩子们的生活当中。

这次听课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首先教师们的评价都是客观公正的,不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教师的评价语言丰富,不再是单一的“你真棒”,“你真聪明”而是采用多元化评价,顾及到每位学生对美术的个性化理解,让学生在自我肯定中获取自信。正如新课标的核心理念说到: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及人格养成。作为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起到指引、提高的作用。

两天的听课学习很快的结束了,但各位教师在讲台上的风采还依然在脑海中盘桓,经过听课也让我反思到我在教学中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努力做到筑梦踏实,不断丰富自我内涵,提高教学素养,上出精彩的每一课。

小学美术评课稿篇五

在课前周教师准备了很多的图片资料,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力,开阔学生视野,拓展想象空间。课前拼贴了很多幅拼贴画,供学生欣赏。拼贴画,无论颜色、形状等都很美,该教师态度很认真,值得表扬。课前还给学生准备了丰富的材料。

随着新课标的落实,小学美术课已不再是教师拿着一只粉笔在黑板画什么,下头的学生就跟着画什么,美术也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它与现实的生活经验紧密的联系在一齐。周教师让学生欣赏大师作品和同龄人作品,仔细观察是由哪些熟悉的几何图形所拼成的,从学生熟悉的几何图形入手进行拼贴。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而“自育自学”就是为了到达“不教”的目的。周教师在让学生明确指向重点——个人自学——讨论自学未解——点拨自学得失——巩固自学成果等过程中无不注重自学本事的培养。坚持“授之以渔”。在指导学生绘画方法时采用先让学生欣赏范画,并让学生自我分析思考,学习拼贴画的特点。

这节课学生思维活跃,教学目标在简便、愉快的教学环境下完成。学生学到了美术知识和技能,尝到的美术活动的乐趣。从而使对美术的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引发学生留心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创造美德本事。

教态自然,语言清晰,具有亲和力,多媒体操作熟练。

一、在游戏导入环节拼成房子引出课题有点快,能够多让学生去讲。

二、在色彩游戏拼贴环节让学生贴两片小叶子感觉有点少,叶子过小,看不出效果,感觉要贴5片大叶子左右,这样会比较更加强烈。

三、在剪与撕有什么不一样效果这个环节,学生觉得撕出来的作品太丑,然后教师就过了这个环节,这个环节能够再问一下其他学生,或者自我能够说下撕纸速度更快,还能够出现不现的肌理效果,不能跟着否定。

四、教师示范这个环节,示范操作过快,布置作业时学生都不知如何下手。在示范剪纸这个步骤时能够提醒学生使用剪刀必须要注意安全。

五、展评学生作业时,能够多元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没发挥好,没有调动学生的评,课堂就不生动了,能够经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评等环节入手,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进取的评价画,才懂的如何欣赏画、如何创作画。教师要进取引导学生从色彩、构图等方面,评价学生自我的画。

总之,周教师的这堂美术课,为我们如何上好手工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其中的很多教学环节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也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与自我反省的机会,对我改善今后的教学将是一个很大的推动。

小学美术评课稿篇六

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百花齐放,其中历史悠久的"染缬"就是奇葩之一,是唐代最为发达的一个印染品种,印染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本课的设计汲取了染缬这一民间艺术的营养,并将其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巧用身边易取之材料,仿民间艺术染制一方手帕。本课将学习任务分为两个活动。我所授的资料为活动一——染制纸手帕。

"活动一"即以吸水性较强的纸为媒材,凭借折叠构成的原理,利用纸纤维的吸水性能和渗透作用,从而构成既有必须格律和节奏,又色彩鲜艳、变化生动活泼,呈现不一样纹样的一方纸手帕。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花手帕》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要使用纸材和水性颜料等媒材进行实践操作,根据材料的特点,要能有针对性地、合理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加工制作,感受和理解印染工艺的美感、功用和社会人文价值。因而在备课上我结合课改提出的"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关注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的要求以"欢乐求知"为目标,打破原有的单纯讲授示范的教学模式,力求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平等、合作、竞争"的课堂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进取性、主动性,使学生在简便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真正体验到求知的欢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进取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性观认为:在优化的人文环境、心理环境中人会全面发展自我的潜能。所以我采用下头两种方法为主进行学法指导,在为学生创设尊重,平等,理解的人文环境的基础上,经过启发教给学生赏、做、评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思维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1、自主探究学习法

前苏联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期望自我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异常强烈。"所以,在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本事,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在教学本课难点——折法多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寻找多种折叠纸巾的方法。

2、合作交流法

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经过相互交流,大胆表达自我的感受,目的是给学生之间供给不一样的学习对象,听取不一样的看法意见,分享彼此的经验,拓宽学生思路,达成教学目标。

小学美术评课稿篇七

冯海彬老师执教的《年年有余》一课是浙美版教材第8册实验教材中的第8课,属于“设计·应用”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比较新颖,贴近少年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

从老师从备课,教具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感受鱼纹的表现形式和圆形鱼纹的构成方式带来的美感,学习绘制方法,培养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冯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说一说:通过欣赏篆书书法作品猜一猜“鱼”字,再说一说带有“鱼”字的成语,用书法与文学的表达方式引入美术对“鱼”的表现形式,带孩子们走进了鱼的世界。

二、观看图片,谈一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鱼的美术作品,丰富学生视觉,让学生了解祖国的“鱼”文化。

三、欣赏范作,学一学:通过展示示范作品,让学生了解鱼纹的表现形式,以及圆形纹样的构成方式。主动探究出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四、思考方法,画一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圆盘中设计出独特的鱼纹样。

五、展示作品,评一评:让学生把画好的作品放在展示板上展示,学生与老师对优秀的作品加以讲评。

在课堂上,冯老师以他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受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冯老师通过书法作品的欣赏与“鱼”在文学中的表现形式,引出丰富多彩的美术中的“鱼”文化,激发了学生对鱼纹的“美”的表现形式的浓烈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理想和创造性。

二、树立学生主体理念,坚持“授之以渔”

冯老师在指导鱼纹的表现形式与圆形鱼纹的构成方式时,让学生欣赏,并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通过画一画、变一变、摆一摆、连一连等方式,使学生获取了美术的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在赏评这堂课时的几点建议:

一、在师生互动中,要让学生表达清楚、完整,教师不要急于插话,清楚、完整的表述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要循循诱导。

二、揭示课题时,“年年有余”中的“余”要做详细解释,“鱼”与“余”谐音,其中所包涵着的祖国的文化内涵,更有说服力地说明现代人们用“鱼”来表达美好的祝愿。

三、在结束部分,评出了优秀的作品,可以设立奖项进行表彰鼓励,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则课更加完美。

小学美术评课稿篇八

大家好!

下面我对我区秦宇红老师的课《多彩的世界》做一下评述。

本课是小学三年级的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给现成的图画填充颜色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能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特点,将知识融入到美丽而不失童真的图画中,以任务驱动形式逐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

最后通过“展示作品”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成就感,也使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始有终。

秦老师通过事先制作的四幅图画导入新课,使学生在美的欣赏同时,也感到很吃惊“我们也能做出这么美的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使让我学变为我要学。

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地培养能力,在处理教材时,教师即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从课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精心设计了四个样本画,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突出了本课的重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可操作的范围内进行创新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达到了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

在学生练习阶段突出了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

首先,样本画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童真性。

其次,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可以在多个样本中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样本。 第三,采用分组协作式学习。使学生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协调的能力,培养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我听过秦老师在本校上的这节课,当时感觉学生展示作品及最后教师总结上不够好,由于本次是以说课形式开展教研活动的,细枝末节没有展示出来,来说课的教师大错不能有,但小错则不见得没有。无法全面展示教学过程,是信息技术学科集中开展教研活动无法避免的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