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红楼梦第回读后感(优质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3 23:09:55 页码:8
最新红楼梦第回读后感(优质6篇)
2023-09-13 23:09:55    小编:QJ墨客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红楼梦第回读后感篇一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红楼梦第回读后感篇二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隐约中似乎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却万分迷人。她落泪,因为只有放纵的哭过后才会更舒展,笑容才会更加绽放。闭上眼仿佛看见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心情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为太难受,于是她只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的情感。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但是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红楼梦第回读后感篇三

其实现在想想,作者一开始便早已注定了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是无果的。僧人在宝石上刻下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与刻在宝钗金锁上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是相匹配的、降珠仙子还泪尽便报恩、宝钗比黛玉更适应现实生活……种种伏笔表明了宝黛之恋只能成为一种遗憾。

宝黛之间的爱情是悲惨的,但这片文章创造出的浪漫故事却是独#您现在访问的是《红楼梦》读后感大全,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具一格、别具匠心的。作者他构思的爱情透露了真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对青年爱情的束缚。黛玉勇于突破传统的封建爱情观,尽管结果是悲惨的,但她的精神却是可贵的。

《红楼梦》这本文学作品不仅写了宝黛之间悲惨的的爱情史,它以这条爱情为线索,进一步批判了当时封建的社会制度。而贾府从繁荣到衰败也是当时黑暗社会的必然结果。

《红楼梦》以一本虚构的小说形式存在,却展现了一个个多学多艺的人物。他们所露出的文学才华、作诗天赋以及对文学的热爱也值得我们欣赏。

灯依旧亮着,但原来的心已增添了新的东西。

红楼梦第回读后感篇四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

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富贵人家出身的宝玉,玩烦了普通的趣事。只有市井里的“传奇脚本”并未见过,茗烟买了许多,孝敬宝玉。《会真记》是其中一套,因文理雅道,被宝玉带入大观园。

三月中旬,时花渐开渐衰,风过,片片纷扬飘落,薄如蝉翼的花瓣俏丽娇媚,只是在宝玉的眼里无非“落红成阵”,生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可在黛玉眼里,春花似人,佳人如花。

花飞花谢浓浓哀愁,月圆月缺匆匆流年。黛玉以花自喻,怎堪净洁之身流向污秽之地?所以她回绝了宝玉提议将花瓣扫起来,撂在水里的做法,她在畸角堆起一个花冢,担着花锄,挂着花囊,拿着花帚,把落下的花瓣扫齐,装在绢袋里,用土埋了,日后随土化了,求干净如初。

落花无情,情缘若尽,何处有香丘?黛玉独自缓步走至梨香院,笛韵悠扬,情愫随韵飞舞,如梦如幻。青春年少正值孤独生闲愁之时,闻曲声,想心事,莫不会痴情终化梦?一下子,所有的情绪涌上心头,泪长流,离人愁。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红楼梦第回读后感篇五

明清时期的经济由于闭关锁国从最顶端逐渐的走向衰败。而《红楼梦》中的“薛王贾林”四大家族便见证了由繁华走向衰落,甚至家破人亡的全过程。

林黛玉,是因为母亲病逝。她的外祖母(即贾母)听闻此事,心中对黛玉产生了可怜又疼爱之情,想将黛玉接到自己身边,给她一些依靠和安慰。黛玉在贾母的千呼万唤之后才离开父亲来到了贾府。黛玉的母亲曾告诫她在贾府中的生活,要多加留心。所以黛玉在贾府中的生活可堪称为步步惊心。黛玉刚开始对宝玉是不愿靠近,怕这个一直受宠的宝玉会为自己添麻烦。但后来两个人相知相熟之后,特别是在吟诗作曲中更成为了知己。黛玉,柔弱,身体又多病,在贾府中也没有多少地位,而且要小心处事,只怕惹恼了谁的女子,最终在大家(除宝玉外)的欺骗下,在宝玉成亲当晚病逝,无声无息地离开这本不属于她的世界。

贾宝玉,一出生便含着一块玉,这就是贾母宠他的原因之一。宝玉的性格叛逆,总是喜欢与女子呆在一起吟诗作对,宝玉最初见黛玉时是先看都没看就去换了衣服,但等见到黛玉后,就非常的喜欢与黛玉在一起。当两人都明白对方的爱慕之情后,宝玉又送了黛玉他旧时的手帕,意喻着对黛玉承诺只对她一个人好,可惜最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宝玉和宝钗成了亲,也知道林妹妹已经不在了。之后他便一直失魂落魄,直到家中有变故,才恢复了。但在宝钗的又一次刺激下,宝玉又变得失魂落魄,直到他看破红尘,当了和尚。

宝钗,一个一心想坐贾母位置的人。在黛玉生病时,给黛玉送去补品和问候,是为了让黛玉对她的戒心放下。最终,贾府败落,她想继承贾母的那种地位已不复存在,况且宝玉出家当了和尚,她只能成为一个寡妇。

通过对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的三位主角的人物塑造,可看出当时的封建专制是多么的残酷。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也达到了一个最顶峰,使得“薛王贾林”这些大家族一样走向衰落,而平民百姓更是苦。正可谓:国富,百姓苦;国亡,百姓苦。

捧起《红楼梦》这本书,心却满是沉重。

《红楼梦》始于一个美丽的神话,有一块被女娲用剩的五彩石在荒山里自叹自怨,为什么同样是女娲制造的五彩石,别人都可以用之于补天,发挥各自才能,实现各自价值,为何独剩我一个,天既不用我,为何造我于世?五彩石啊五彩石,你不必自哀自怨,终有一天,你会等到有个人带你走入红尘,去品味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情——情。

想了很久,为什么《红楼梦》能成为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我想是因为这本小说告诉我们,曹雪芹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无爱的时代,中国无视爱,耻谈爱,而且在和爱做了数千年无谓的斗争的荒唐时代。《红楼梦》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真诚地发自内心地去表达这份爱,这份爱并非“男女之爱”、“我要做个好皇帝”、“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是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用心去爱身边的每个人,让身边的人活得更好,这样的爱,如亲情之爱、血缘之爱,出于天然。看贾珍贾蓉在父亲灵前守灵哭丧,极其哀痛,甚至从进大门开始跪至父亲灵前,这样的举止,谁能说他们是不肖子孙?然而转身就去和尤氏姐妹调笑,似乎死的是别人的父亲。贾赦病了,身为生母的贾母让宝玉代安,宝玉代安时,作为病人的贾赦还要起身躬听宝玉传达贾母的话,这到底是谁看望谁啊?这样的爱,本该出自真心,却被人活生生的扼杀了,这告诉我们那个时代是多么的荒唐!

朋友,当你听到这样的话时,难道不为之动情?当你看见这样的情景时,难道不热泪盈眶吗?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完美结晶,至今为止,还未能有一部作品能超越它,我想以后也不会有作品能如它横空出世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红楼梦》是一部空前绝后的精品,我们中国人应该为之而自豪,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因为我们亲爱的祖国诞生了伟大的《红楼梦》!

呜呼间秋风萧瑟,正如曹雪芹历时十载撰写的红楼,似悲似哀也。“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曹雪芹对红楼梦的评价,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曹雪芹一切尽在不言中的辛酸。她化身为书中悲情的林黛玉,封建的残余似乎总跟随着她,幸运的光环永远都无法照耀她。不过,哪怕阴天挥散不去,她坚毅如冰,不曾低头,因为她相信,希望的光芒就在前方,她奋力追,以梦为马!

我行若微尘,脚踏黄土;我向往星空,却无能无力。我没有林黛玉所遭受的不幸,却拥有着她的矫情;我时而退缩,时而犹豫,却永远不会进攻。性格上的懦弱让我习惯于“知足”,但并非“常乐”。

此刻泪水肆意在我的脸上,我的思绪回到了从前。

当我翻开买了许久却仍未翻动的红楼,我的思绪久久被它牵动着,把我追溯到了那个封建黑暗的红楼中。我知道,我也能像书中的林黛玉一样为爱挣扎,为梦迎难而上!红楼,一个朝代,一首爱情的悲歌。林黛玉日夜梦想着和宝玉成为眷属,为自己的幸福对抗封建势力。过程也许是坎坷的,结果也许是失败的,但他们不也努力过么!那我也能!合上书卷,书中的红楼气息却毫不褪色。闭上眼睛,我甚至能感受到其中的辛酸。

以梦为马,相信自己,并为之全力以赴。我终于可以区别出平舌和卷舌,我终于可以摆脱每天嘴塞木塞读报纸的日子。我明白,想要更接近梦想,只有靠自己。我是幸运的,我要战胜的敌人是自己,我成功了,我能说会道了。林黛玉是不幸的,她所承受的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不以成败论英雄,我和她都是自己的英雄。

梦想是舵,引导我们驶向成功。相信自己,希望的曙光就一定会出现。以梦为马,我奋力,继续追!

初中关于读后感的作文:读《红楼梦》有感 

红楼梦第回读后感篇六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红楼梦》一书让人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红楼梦第回读后感3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总是听老师说,读了红楼梦,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所以我决定再次捧起这本经典著作,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彩。

第一次看《红楼梦》是在读高中时,当时看书更多注意故事情节,为了更快知道最后的结局,书中的诗歌大多跳过了。看完后为书中的人物流下了同情的眼泪,不太喜欢薛宝钗,更喜欢林黛玉。

前年儿子要看《红楼梦》,帮她买了一套成人看的,他看了几天,可能看不懂,就不再翻了,我就一字不漏的看,我才知道高中时没有读的诗歌写得是多么的好。作者曹雪芹如果不是家道中落,看透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写不出《红楼梦》,作者把他对人生的看法和感悟,都融于小说里,他用心写了一部不朽的名著,我认为《好了歌》是作品的中心思想,人生只有一世,到生命的尽头,名、利皆是空,不要为他人做嫁衣裳,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也许,又看一遍,又有新的感受。

《红楼梦》是古典小说史上的巅峰巨著,它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大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贾宝玉和林黛玉。林黛玉从小体弱多病,来到了荣国府,认识了住在大观园里的一群女孩,她们不但容貌美,而且心灵也美。贾宝玉是这起人中的唯一一个男孩。他不同于古代的其他男性,都自以为高出女性一等,而是把把自己和对方看作平等的人。故事的中心地位,是贾宝玉和表妹林黛玉丶表姐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这样的问题,悲剧就成了不可避免的结果。而整个贾府,则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外表之下充满了污浊丑恶的贵族家庭,只有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是干净的,并且和整个社会的污浊连成一片。《红楼梦》的悲剧之所以特别震撼人心,就因为它充分写出了被毁灭的女性不仅是外形美,而且内心是更美的`。

与宝玉有着“金玉良缘”之称的宝钗为人处世方面磊磊落落,想看宝玉的玉便直言不讳的提出来,并拿出自己的金锁与宝玉交流。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也成为今天流传的话语。虽然后人有很多都批判宝钗有心计没有人情。但我觉得她至少为了爱与自己争取过,虽然方式不对,但也没有伤害太多的人。

第九回的花袭人劝宝玉努力学识,孝敬父母,还真是让我很感动的。她从小在宝玉的身边长大懂得宝玉的性格与心理。这在古代很少有女性能如此贤明且贤惠的。这方面也看出了宝玉性格的活泼调皮,不像封建势力低头,坚持做自己所喜欢的事情。同时在文章里的字里行间也能看出宝玉的聪灵觉悟。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在那样的年代,多少女子甘为农妇。今读《红楼梦》别样的香菱启示了我,“女子有才便是德”。

——题记

读完《红楼梦》,合上书,书中个个人物浮现在我脑海中:聪明灵秀的贾宝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豁达稳重的薛宝钗……可最吸引我的是一个平凡、勤学苦练的香菱。

书中,《呆香菱苦心学吟诗》特别吸引我。香菱请黛玉教她作诗,于是黛玉就拿了一些书给香菱看,香菱拿来认真地读起来,把黛玉所划的都背了,又细细思索了一番,并说:“书里有好多诗我都非常喜欢,我一定要学会作诗才行,你再拿些书给我看吧。”黛玉听了,又拿了几本书让香菱读,还给她出了个题目,让她试试自己写一首。

这时宝玉、探春他们都来了,大家一起谈笑。但香菱一心写诗,也不理大家,一个人坐在旁边思考,连吃饭也顾不上了。大家见她写得辛苦,都叫他不要再想了,先歇一下,香菱却不肯,一个人坐在山石上发呆。这天晚上一直到很晚她都没睡着,刚睡着突然喊:“有了,有了!”就把梦里的诗写了出来,大家都觉得她作得好极了。

读着香菱的故事,我不禁想到了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可香菱却一心读诗,学作诗,让自己变得满腹诗经、才华横溢。大家都非常喜欢她,敬佩她,我也被她的才华和精神所吸引。怪不得爸爸妈妈和老师都说:“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记得有一次,在期末复习期间,我沉迷于网络游戏,在一些该复习的时间上用来玩游戏,所以成绩直线下降,结果期末考得很不理想,被爸爸批评了一顿,之后,我就再也没碰过游戏了。

香菱的故事告诉我:“女子有才便是德”。长大后,我一定要做一个像香菱一样有才的女子。

【梦花魂断冷香芷】

微风起,轻酝酿,谁为之洒泪;

奈何天,伤怀日,谁为之埋葬;

水中月,镜中花,谁为之了却。

明是满纸荒.唐言,却藏把辛酸泪。

——题记

那年人间,好不热闹,风起风落,门庭若市的贾府之中,来了不少女子,偌大的贾府之中,多了一丝灵动,是是非非便开始了“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以及那一抹悲哀。

芙蓉泪

还记得宝哥哥说,女人是水做的,你用自己的人生诠释了一泉清流。你是那一泉活水,流入了这贾府。初见,你黛眉轻皱,一双杏眼掩不住风波,青丝垂鬓,好似水出芙蓉。那一天,你迷晃人眼,晃走了你宝哥哥的心。你一生多泪,那泪,诉说着你悲苦的一生;那泪,你又给了你挚爱的宝哥哥,一生一世,你不曾遗忘,也不曾拥有。还记得,你在那沁芳闸边,拔弄芊芊细手,埋葬着那片片落红,也埋葬着自己的真心。“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在水边你吟出了自己的心声;“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在水边你看透了自己的末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在水边你知道了自己的命运。也许不是不曾喜欢,而是不能相爱,世间至苦,莫过于此,此生的到来,不过是为了让你看透世间的污浊。你是芙蓉,宛在水中的芙蓉,聘聘婷婷,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可怜你洗了一身的清洁,换来了一世的灵动,却在你宝哥哥迎娶娇美娘的时候,你落下你最后的泪,回到了你的仙境。你知道,你一生的落泪,只是为了还当年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也罢,就这芙蓉泪,你拿去吧。

梅花染

在这胭脂缭乱的大观园内,你如那靓艳寒香的梅花,静静地开放着。大观园的花花世界,对于你来说,只不过是过眼云烟。从来没有人见过你眼中的泪光,是因为金钗步摇换做了拂尘吗?花花世界之中,你执着的追求那一方一尘不染的清净之地,忘了凡尘,成为了自己的“栏外人”。青灯古殿,你日日与古佛相伴,时光渐去,唯有佛经记下了你的虔诚,你凌霜傲雪,保持那-份属于自己的淡宁。读尽诗书,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却难守自己的清白。“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可笑,自己一生傲视凡尘,到头来,却被贼人掳走,也许这都是命吧。白雪飘零,点红成梅,“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你与诗书佛经相伴一生,为何迎不来自己的幸福?煮一盏温暖的香茗,旧年时的故事,就像那清澈的泪,遗落在不曾记起的地方,淡淡的禅机之中,隐隐是落寞的苦涩。拾级而上,栊翠庵外的石阶早已长满了青苔,长亭步廊,也不见当年之净。而你,却忘了回归。佛像早已蛛网四布,木鱼也早已沉默,佛经再也悟不出丝丝禅机。可能,自是来于红尘,而归于红尘,可能这也是一种圆满吧。

牡丹情

芳华尽谢,唯有你,依旧等候着属于自己的情。冷香丸的清芳让人着迷,哥哥的不务正业,让你不得不绽开笑颜,款移莲步,做别人的大家闺秀。你不爱花不爱粉,你只是想平平淡淡的,却不得不步步为营。杨妃戏彩蝶,背后亦是孤独的,可能,没有人真的懂你“任是无情也动人”。人人都说你配牡丹也是绝配。是啊,群芳之冠,也为你最为动人吧。你也是爱宝哥哥,和颦儿的爱比起,你的爱更为小心翼翼而又步履如冰,你把自己的感情掩藏到极致。在这大观园内,你只有静静望着他,渴望着他那一丝丝的心动,但终是无望守候。你“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比起黛玉风露清愁的出水芙蓉,你的美是实实在在的,让人触手而即。可怜你嫁入府中,却赢不来心爱之人的一片真心,等来的只是宝哥哥弃尘出家的消息。泪,在那刹那芳华落了下来,每一滴泪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你的真情,是爱,还是痴。你终于知晓,原来自己的婚事,竟是这般无赖,也罢也罢,就让这随风而去了吧。

花魂竟去,独留贾府在人间矗立;掩卷沉思,红楼儿女的梦成就了最美的篇章,里面亦是孤独的痴情。仰天长啸,谁奈我何,只愿下一世,你我都不再孤独。

爱,是一座城,

你我都是在城中的人,

只是,你我都爱得太深,爱得太痴。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