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精选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3 22:47:46 页码:11
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精选6篇)
2023-09-13 22:47:46    小编:GZ才子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篇一

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一个人人都需要面对的复杂而美伦美奂的社会,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参加的社会活动的范围正日益扩大,消费自然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项。琳琅满目的商品,层出不穷的各种品牌,千变万化的流行信息,给差不多每个城市的中学生提供了一个通过消费活动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也因此使我们中学生的消费观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怎样树立,成了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教材知识,学会分析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我们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决定选择有关中学生日常消费方面的研究课题,从最小的最贴近生活的“零用钱”着手,对中学生的消费情况做一些调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研究。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中学生的日常消费情况展开研究。

研究目标:

1.了解现代中学生消费情况,分析其消费特点及形成原因。

2.提出引导中学生消费的合理化建议,为学校开展针对性教育活动提供帮助。

3.通过开展本次研究,学以致用,探索一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有效地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研究价值:

1.在研究过程中的“学习”,消化教材和课本中的知识,在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

2.通过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巩固知识,培养自身的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个性特长。

(一)准备阶段

在众多课题中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我们都感兴趣的关于中学生消费状况的研究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在做好充分的准备后,我们讨论并形成了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方案。

(二)实施阶段

1.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分工,理解研究思路,开展针对性研究工作。

2.查阅相关电子资料、文献资料,进行资料的整理工作。

3.做好中期汇报工作,调整研究计划。

4.编制调查问卷,开展调查工作。

少年来说都不是非常方便;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中学生缺少理财意识,这与媒体中介绍的西方学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有三分之一的青少年会把自己的储蓄交给父母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现在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而部分懂事的小孩,体谅父母养家的辛苦,将自己省下的零用钱主动交给父母,也算是尽了一片孝心。

(二)中学生日常消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消费结构仍有片面性

部分学生的消费内容过于集中。追求品牌的中学生占一定的比例,这些学生的消费观念显然进入了误区,这也反映了中学生消费中不合理的一面。当一个中学生满身名牌、穿戴时髦的时候,所显示的并不是那个中学生的个人价值,却是虚荣和不合适宜。作为一个中学生,其个人价值在于勇敢向上、勤奋、智慧、活跃的思想以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于他的独立性。这样的中学生充满自信,无论是否穿戴名牌,都不影响他们的个人魅力。相反,如果一个中学生只能靠外表在名牌来支撑自己的“价值”和“地位”的话,说明这个中学生毫无自信,已经“一无所有”了。

2.攀比现象比较严重

中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是十分严重的。这种不好的现象会使中学生的消费走向歧路,不利于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另外,要注意的是中学生的经济来源是父母,过攀比会使中学生的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为了满足这些中学生的虚荣心,过度溺爱孩子的父母只得一再尽力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而对于这些中学生来说,真正需要的不是这些,真正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和自省,若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变得歪曲,消费很难再正常化,会影响他们将来的生存和发展。

3.家长对于中学生的理财教育不够到位

多数学生家长不经常甚至从不对其进行理财教育,这也是中学生的消费有片面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中学生认为需要对自己进行理财教育,这体现了对中学生对理财教育的渴望。

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篇二

希望通过对中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研究,以了解当代中学生的个人消费情况,弄清学生个人消费的来源和消费开支情况,克服铺张浪费的现象,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美德。

收集资料——寻找调查方向——设计问卷,散发问卷,收回问卷——统计结果——分析,给出结论——反复修改。

表1、零用钱数量统计

表2、零用钱主要用途

支配零用钱。他们每月的零用钱多用于买书籍,其次是买零食和储存起来,再次是玩游戏。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的中学生对待消费的态度是比较正确的,没有盲目追求社会的流行风。学生应以学业为重,在书籍上多花些钱,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充实自己是相当重要的。据调查,学生中,有58.5%的学生的主要消费方向是书籍,这说明许多学生已经开始注意这个问题了。但无论怎样,我们都认为20%的比例实在是太少了。对于社会上的名牌商品,买的学生也是较多的,35.3%和47.1%的学生分别表示在自己所买的商品中有大部分或者小部分是名牌。这倒并不能说明现在学生爱慕虚荣,因为名牌商品的确有较好的质量和信誉,而且现在基本家家都过上了小康生活(当然有的还不止了),所以在名牌上多消费些是完全可以的。但也不能刻意去追求名牌,处处讲究名牌。

现代学生对于新生事物也在频繁接触,学生有较强的接受能力。据我们调查所得,城镇中有29.4%的学生就好网上消费,而农村中更多些,为33.3%。或许农村学生对此更感兴趣吧。

现代交通比较发达,所以旅游也比以往方便。出外旅游不外乎要买些东西。据调查,有76.5%的城镇学生到别的城市去买过东西,而61.6%的农村学生也表示有过这样的消费。我们认为如果是特地去其它城市买东西,而且是一些不是很重要对自己很有益的东西(如衣服),那么,这样做是不值得的,或者说是一种浪费现象。

此外,我们对“中学生是否去成人娱乐场所玩”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是令人担忧的。学生有23.5%表示去过成人的娱乐场所。由此可见,情况不容乐观。舞厅、台球场等场所是专门为成人娱乐而建立起来的,学生应以学习为主,去那些地方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认为那种地方龙蛇混杂,不具有很强自我保护意识的中学生应当尽量不去。

时代在发展,一代人的.思想也在发展,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同样发生着变化。

首先,消费行为逐渐走向理性化。据调查,有近50%的同学在平时会收集一些消费资讯,以掌握商品信息,了解目前市场动态,更好、更合理地进行自己的消费。

对金钱对经济对消费有很明晰的了解,他们奉行“亲兄弟明算帐”的格言,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金钱纠纷。我们认为,这是他们的明智之举。再次,不盲目追求名牌,追求时髦。据调查,有47.1%同学拥有小部分名牌商品,54%同学不追赶社会上的流行风。这当然与我们的经济承担能力有很大关系。但与同学的认识、观念有着更大的关系。很多同学都能够正确看待名牌,正确对待高档消费。

中学生的消费行为是满足个人需要的一种手段,中学生是社会的成员,因此这种手段也就是一种社会化行为,受着个体所处文化环境影响。而社会文化环境中区域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最大。如生活在大都市、普通城镇与乡村的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上有较大的差异,即使在“都市化”乡村(如百官)里,这种差异也是十分明显,城市消费者的消费程度要大大高于农村消费者。

(2)购物环境的因素和销售服务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经营者大都遵守“顾客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因此商业经营者会尽量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来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服务主要分硬件和软件,硬件就是指购物环境,良好的购物环境,有增强消费者购买欲望,激发购买情绪,提高购买信念。

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篇三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手机的普及率开始升高,且使用者范围也开始扩张,还记得前几年,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而且,还是大人们的事而已,大学生、中学生......想也别想!但是20世纪的今天,却不同了,在学校里,手机几乎是人手一部的通讯工具,接着是中学生,小学生,父母为了跟儿女得到第一时间的联络,纷纷给儿女们买起手机来,有得学生身上还有两部手机呢,那更不用说手机电话卡了。从以前的“水壶”到现在的只有手掌大的手机,无论从功能到外表都是一个大飞跃,但是,价格却成反比,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买机好时期,所以不少学生赶上了这好时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手机,而且越来约年轻化。特别是近两年,随着手机价格的下降、短信服务的开通和各种手机sim卡的出现,手机不再是一种高身份的象征或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成为一种较为普及的通讯工具。

这次调查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就购买手机的心态、中学生拥有手机的总体利弊以及校园实现手机普及这一社会现象的正常与否和影响中学生购买决策的因素等。调查采用问卷形式,抽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成功回收93份。在性别构成上基本持平,其中男性占52%,女性所占比例是48%。经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其结果分析如下。

调查中发现,80%的同学已经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就算暂时还没购买手机的同学,其中大部分人认为在学里很有必要有一部手机。其理由是:首先,便于联系,这既包括自己联系亲人,也包括同学朋友联系自己。

调查发现中学生所购买的手机品牌基本上都是洋品牌,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诺基亚倍受中学生青睐,三者共占调查总数的55%。而国产手机问津者很少,如国产王牌 tcl、波导,所购者也不多,两者共占12%,可见中学生在手机品牌上基本倾向于洋品牌。中学生所购手机价格基本在20xx——3000元之间,约占总数的76%,高于3000元和低于20xx元共占20.30%,1000元以下的低档手机则无人问津。调查还发现决定中学生购买手机的主要因素是手机的质量,其次是价格和外观。

主要来源于父母的约为71.19%,8.26%的中学生是自己打工挣的钱,11.23%是勒紧裤腰带从生活费中挤出来的,9.32%是别人送的,基本上不存在向别人借钱或银行贷款购买手机的现象。

调查显示,选用充值卡在大学生中仍占大多数,这样可以保证每月的话费保持在本人可控制的范围内,集中在每月50元至120元之间。短信费所占月通话费比例在逐步提高,60%左右的同学每月短信费都超过了话费总额的30%,甚至有四分之一的同学每月的短信费占话费总额的60%以上。短信息已经成为目前大学生通信的重要手段。

学生是追求个性的群体,在手机的使用上也不例外,近48%的学生中意拍照手机,34.0%的学生使用下载的流行音乐作为铃声。随着彩屏和摄像手机的普及率上升,学生也开始更多的使用下载图片或者自己拍摄的图片,甚至自己制作的图片作为待机图片。

(1)更新频率低

中学生在手机的更新上持比较谨慎的态度,超过半数的同学在这学期间没有更换的打算。这主要是因为中学生购买手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由家里承担,因此父母不允许子女频繁地更换手机。但是我们从中学生能承受的手机价格中可以发现,虽然20xx元左右的手机目前仍占在校大学生需求的最大比例,但随着他们日益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直至参加工作,大多数同学的未来目标更倾向于高于3000元的高档手机,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将成为满足他们需求的经济保证,他们也将成为中高档手机的潜在消费群。昂贵的话费依然是在校学生手机族的最大烦恼(25.42%),其次是担心被偷,占1/5,另外占用时间多占11.23%,怕被人骚扰,的占15.04%,以及款色不流行占11.65%。

(2)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

由于中学生处于性格塑造时期,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等特征,使得他们的消费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手机的使用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分析使用手机不利的影响中,主要体现在影响上课、造成不好的消费习惯、浪费钱,比例分别为28.1%、19.6%、23.1%,而认为没有坏处的比例为21.5%。这也反映出学生学习与社交活动之间存在矛盾,如何处理好这种矛盾则需要社会正确引导。

而一位从事职业病防治的教授也表示,青少年的免疫系统较成人脆弱,因而特别容易受到手机辐射的影响。手机辐射会对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而手机游戏也有可能使孩子耳聋,一般来说,85分贝就有可能损害听力,当把手机放在耳边时,有些游戏的伴音比喷气式飞机发动机旁边的噪音还大,最差的手机噪音达133分贝,大大超过120分贝的痛苦极限。

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篇四

每天放学时,各个中小学校门口的一些杂货店、小吃摊就热闹起来了,店门摊前挤满了各个年级的学生。他们这些学生对正确消费观的理解有多深。我们从从最小的最贴近学生生活的“零用钱”着手,对我校初高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6%没有的仅占1.4%。

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孩子身上放上一些零花钱,这些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中的一部分投资。只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用什么零用钱了。

调查数据显示:在初中生中,每月零花钱在50元以下的占了绝大多数,其比例为70.2%;而51-100元的占14.9%;101-200元的占6.4%;201元以上的占8.5%。而高中生零用钱的数目则相对平均,在不同的区间中所占的比例均比较接近。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为201元以上,占30.4%。其次为151-200元的占26.1%;而100元以下和101-150元的零用钱均占21.7%。

相对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较多,学习上的花费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毫不犹豫,与此同时,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常零用钱,也随之“水涨船高”。

调查数据显示:同学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占了94.4%;来自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占了19.7%;其他亲戚给的占7.0%;以及其它的占4.2%。分析发现,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通过奖学金获得一些零用钱的比例略高一些。

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生活开销一般都是依赖于父母,少部分学生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同住,也会收到他们给的零用钱。因此,绝大部分零用钱来自于父母。

结果显示:零用钱用于购买书籍的学生人数占总数的47.7%;进行储蓄和买零食的均占46.5%;这三类用途的中选率明显高于其他用途。而玩游戏(包括一些家庭用电脑游戏)的占25.4%;体育花费占14.7%;用自己零用钱买衣服的占5.0%。

中学生零用钱的三大“流向”:购书、储蓄、买零食。

1.书籍是学生成长的养分现在的文化市场比较繁荣,课外的,课内的;娱乐性的,电脑知识类的;趣味爱好类的,文学小说类的,等等书籍在图书市场上都能买到,家长对于孩子购书也持赞成态度,总希望孩子多长知识,所以书籍消费成了学生零用钱的一大消费方向。

2.有46.5%的中学生会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而且相当多的学生储蓄是有明确消费目的的,是一种积攒行为。这个结果表明,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我们身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3.许多同学喜欢吃零食,因此,在零食上的开销也占有较大比例。

中学生中的这些现象容易导致消费观上的偏差,因此,就需要学校进行较为全面的经济知识教育和消费教育,以及家长的配合。在教育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美德及革命先辈和当代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学校要通过各种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为,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家庭行为,家庭的经济状况及家庭的消费方式对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极大作用。

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篇五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手机的普及率开始升高,且使用者范围也开始扩张,还记得前几年,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而且,还是大人们的事而已,大学生、中学生......想也别想!但是20世纪的今天,却不同了,在学校里,手机几乎是人手一部的通讯工具,接着是中学生,小学生,父母为了跟儿女得到第一时间的联络,纷纷给儿女们买起手机来,有得学生身上还有两部手机呢,那更不用说手机电话卡了。从以前的“水壶”到现在的只有手掌大的手机,无论从功能到外表都是一个大飞跃,但是,价格却成反比,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买机好时期,所以不少学生赶上了这好时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手机,而且越来约年轻化。特别是近两年,随着手机价格的下降、短信服务的开通和各种手机sim卡的出现,手机不再是一种高身份的象征或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成为一种较为普及的通讯工具。

这次调查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就购买手机的心态、中学生拥有手机的总体利弊以及校园实现手机普及这一社会现象的正常与否和影响中学生购买决策的因素等。调查采用问卷形式,抽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成功回收93份。在性别构成上基本持平,其中男性占52%,女性所占比例是48%。经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其结果分析如下。

调查中发现,80%的同学已经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就算暂时还没购买手机的同学,其中大部分人认为在学里很有必要有一部手机。其理由是:首先,便于联系,这既包括自己联系亲人,也包括同学朋友联系自己。

调查发现中学生所购买的手机品牌基本上都是洋品牌,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诺基亚倍受中学生青睐,三者共占调查总数的55%。而国产手机问津者很少,如国产王牌 tcl、波导,所购者也不多,两者共占12%,可见中学生在手机品牌上基本倾向于洋品牌。中学生所购手机价格基本在20xx——3000元之间,约占总数的76%,高于3000元和低于20xx元共占20.30%,1000元以下的低档手机则无人问津。调查还发现决定中学生购买手机的主要因素是手机的质量,其次是价格和外观。

主要来源于父母的约为71.19%,8.26%的中学生是自己打工挣的钱,11.23%是勒紧裤腰带从生活费中挤出来的,9.32%是别人送的,基本上不存在向别人借钱或银行贷款购买手机的现象。

调查显示,选用充值卡在大学生中仍占大多数,这样可以保证每月的话费保持在本人可控制的范围内,集中在每月50元至120元之间。短信费所占月通话费比例在逐步提高,60%左右的同学每月短信费都超过了话费总额的30%,甚至有四分之一的同学每月的短信费占话费总额的60%以上。短信息已经成为目前大学生通信的重要手段。

学生是追求个性的群体,在手机的使用上也不例外,近48%的学生中意拍照手机,34.0%的学生使用下载的流行音乐作为铃声。随着彩屏和摄像手机的普及率上升,学生也开始更多的使用下载图片或者自己拍摄的图片,甚至自己制作的图片作为待机图片。

(1)更新频率低

中学生在手机的更新上持比较谨慎的态度,超过半数的同学在这学期间没有更换的打算。这主要是因为中学生购买手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由家里承担,因此父母不允许子女频繁地更换手机。但是我们从中学生能承受的手机价格中可以发现,虽然20xx元左右的手机目前仍占在校大学生需求的最大比例,但随着他们日益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直至参加工作,大多数同学的未来目标更倾向于高于3000元的高档手机,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将成为满足他们需求的经济保证,他们也将成为中高档手机的潜在消费群。昂贵的话费依然是在校学生手机族的最大烦恼(25.42%),其次是担心被偷,占1/5,另外占用时间多占11.23%,怕被人骚扰,的占15.04%,以及款色不流行占11.65%。

(2)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

由于中学生处于性格塑造时期,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等特征,使得他们的消费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手机的使用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分析使用手机不利的影响中,主要体现在影响上课、造成不好的消费习惯、浪费钱,比例分别为28.1%、19.6%、23.1%,而认为没有坏处的比例为21.5%。这也反映出学生学习与社交活动之间存在矛盾,如何处理好这种矛盾则需要社会正确引导。

而一位从事职业病防治的教授也表示,青少年的免疫系统较成人脆弱,因而特别容易受到手机辐射的影响。手机辐射会对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而手机游戏也有可能使孩子耳聋,一般来说,85分贝就有可能损害听力,当把手机放在耳边时,有些游戏的伴音比喷气式飞机发动机旁边的噪音还大,最差的手机噪音达133分贝,大大超过120分贝的痛苦极限。

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篇六

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一个人人都需要面对的复杂而美伦美奂的社会,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参加的社会活动的范围正日益扩大,消费自然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项。琳琅满目的商品,层出不穷的各种品牌,千变万化的流行信息,给差不多每个城市的中学生提供了一个通过消费活动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也因此使我们中学生的消费观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怎样树立,成了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教材知识,学会分析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我们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决定选择有关中学生日常消费方面的研究课题,从最小的最贴近生活的“零用钱”着手,对中学生的消费情况做一些调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研究。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中学生的日常消费情况展开研究。

研究目标:

1.了解现代中学生消费情况,分析其消费特点及形成原因。

2.提出引导中学生消费的合理化建议,为学校开展针对性教育活动提供帮助。

3.通过开展本次研究,学以致用,探索一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有效地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研究价值:

1.在研究过程中的“学习”,消化教材和课本中的知识,在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

2.通过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巩固知识,培养自身的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个性特长。

(一)准备阶段

在众多课题中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我们都感兴趣的关于中学生消费状况的研究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在做好充分的准备后,我们讨论并形成了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方案。

(二)实施阶段

1.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分工,理解研究思路,开展针对性研究工作。

2.查阅相关电子资料、文献资料,进行资料的整理工作。

3.做好中期汇报工作,调整研究计划。

4.编制调查问卷,开展调查工作。

少年来说都不是非常方便;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中学生缺少理财意识,这与媒体中介绍的西方学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有三分之一的青少年会把自己的储蓄交给父母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现在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而部分懂事的小孩,体谅父母养家的辛苦,将自己省下的零用钱主动交给父母,也算是尽了一片孝心。

(二)中学生日常消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消费结构仍有片面性

部分学生的消费内容过于集中。追求品牌的中学生占一定的比例,这些学生的消费观念显然进入了误区,这也反映了中学生消费中不合理的一面。当一个中学生满身名牌、穿戴时髦的时候,所显示的并不是那个中学生的个人价值,却是虚荣和不合适宜。作为一个中学生,其个人价值在于勇敢向上、勤奋、智慧、活跃的思想以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于他的独立性。这样的中学生充满自信,无论是否穿戴名牌,都不影响他们的个人魅力。相反,如果一个中学生只能靠外表在名牌来支撑自己的“价值”和“地位”的话,说明这个中学生毫无自信,已经“一无所有”了。

2.攀比现象比较严重

中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是十分严重的。这种不好的现象会使中学生的消费走向歧路,不利于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另外,要注意的是中学生的经济来源是父母,过攀比会使中学生的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为了满足这些中学生的虚荣心,过度溺爱孩子的父母只得一再尽力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而对于这些中学生来说,真正需要的不是这些,真正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和自省,若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变得歪曲,消费很难再正常化,会影响他们将来的生存和发展。

3.家长对于中学生的理财教育不够到位

多数学生家长不经常甚至从不对其进行理财教育,这也是中学生的消费有片面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中学生认为需要对自己进行理财教育,这体现了对中学生对理财教育的渴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