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学生实践活动评语网(优秀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2 16:19:58 页码:9
2023年学生实践活动评语网(优秀5篇)
2023-09-12 16:19:58    小编:文轩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学生实践活动评语网篇一

鲁迅经典语录 (精选120句)

2、有时也觉得宽恕是美德,但立刻也疑心这话是怯汉所发明,因为他没有报复的勇气;或者倒是卑怯的坏人所创造,因为他贻害于人而怕人来报复,便骗以宽恕的美名。

3、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

4、凡活的而且在生长者,总有着希望的前途。

5、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

6、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

7、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8、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9、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0、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

11、我本来也无可尊敬,也不愿受人尊敬,免得不如人意的时候,又被人摔下来。

12、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13、战士的日常生活,是并不全部可歌可泣的,然而又无不和可歌可泣相关联,这才是实际上的战士。

14、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15、书桌上的一盆“水横枝”,是我先前没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

16、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17、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起来,是互相的嘲弄和悲哀。

18、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

19、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更深的了解。

20、要有茂林嘉卉,却非先有这萌芽不可。

21、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

22、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将来是子孙的时代。

23、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

24、对于谣言,我是不会懊恼的,如果懊恼,每月就得懊恼几回,也未必活到现在了。大约这种境遇,是可以练习惯的,后来就毫不要紧。倘有谣言,自己就懊恼,那就中了造谣者的计了。

25、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26、命运并不是中国人的事前指导,乃是事后的一种不费心思的解释。

27、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28、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29、我向来的意见,是以为倘有慈母,或是幸福,然若生而失母,却也并非完全的不幸,他也许倒成为更加勇猛更无挂碍的男儿了。

30、谣言世家的子弟是以谣言杀人,也以谣言被杀的。

31、而忽而这些都空虚了,但有时故意地填以没奈何的自欺的希望。希望,希望,用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

32、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33、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34、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

35、“急不择言”的病源,并不在没有想的工夫,而在有工夫的时候没有想。

36、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37、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38、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39、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40、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41、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42、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

43、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44、世上如果还有真要活下去的人们,就先该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在这可诅咒的地方击退了可诅咒的时代!

45、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

46、我一径逃走,尽力地走,直到逃出梦境,躺在自己的床上。

47、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悠哉游哉,聊以足岁”的幸福的。倘不然,朝砍柴,昼耕田,晚浇菜,夜织屦,又哪有吸烟品茗,吟诗作文的闲暇。

48、将来现在将来,于现在有意义,才于将来会有意义。

49、我也还有记忆的,但是零落得很。我自己觉得我的记忆好像被刀刮过的鱼鳞,有些还留在身上,有些是掉到水里了,将水一搅,有几片还会翻腾、闪烁,然而中间混着血丝。

50、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51、说过的话不算数,是中国人的大毛病。

52、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迫切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了,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53、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54、我姑且举黑灰的手装作喝干一杯酒,我将在不知道时候的时候独自远行。

55、世间大抵只知道指挥刀所以指挥武士,而不想到也可以指挥文人。

56、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57、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58、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59、希望,希望,用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

60、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

61、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62、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次;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63、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

65、中国的亲权是无上的。

66、当我沉默的时候,我感到充实;我将开口,然而又感到空虚。

67、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68、诚然,“无毒不丈夫”,形诸笔墨,却还不过是小毒。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69、在中国的天地间,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艰难极了。

70、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71、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72、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73、从来如此,那便对么。

74、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75、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76、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

77、日子一久,只落得麻痹了翅子,即使放出笼外,早已不能奋飞。现在总算脱出这牢笼了,我从此要在新的开阔的天空中翱翔,趁我还未忘却了我的翅子的扇动。

78、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79、孩子是可敬佩的,他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到天空,他想潜入蚁穴。

80、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宝贵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81、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82、还是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摸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也未必不及跟着中国的文士们去陪莎士比亚吃着黄油面包之有趣。

83、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

84、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

85、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86、没有思索和悲哀,就不会有文学。

87、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敲打。

88、青年人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

89、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

90、窃书不算偷。

91、我知道衰亡民族之所以默声无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92、我以为就是圣贤豪杰,也不必自惭他的童年,自惭,倒是一个错误。

93、世事大概差不多,地的繁华和荒僻,人的多少,都没有多大关系。

94、有一伟大的男子站在我面前,美丽,慈祥,遍身有大光辉,然而我知道他是魔鬼。

95、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96、有一游魂,化为长蛇,不以啮人,自啮其身。

97、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98、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

99、从来如此,便对么?

100、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筵宴的厨房。

101、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102、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103、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104、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

105、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

106、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107、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108、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109、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110、不满足是向上的齿轮。

111、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112、泥土和天才比,当然是不足齿数的,然而不是坚苦卓绝者,也怕不容易做;不过事在人为,比空等天赋的天才有把握。这一点,是泥土的伟大的地方,也是反有大希望的地方。

113、穿掘着灵魂的深处,使人受了精神底苦刑而得到创伤,又即从这得伤和养伤和愈合中,得到苦的涤除,而上了苏生的路。

114、勇者举刀向强者。

115、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16、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了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

117、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

118、不满是向上的车轮,难免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

119、时间对于我来说是很宝贵的,用经济学的眼光看是一种财富。

120、看别的书也一样,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

学生实践活动评语网篇二

家是什么?是一方温馨的港湾,是一把育树的黄土,是一点柔和的莹光,是一把慈爱的花伞,是天边一抹最美丽的云彩然而巴金所描述的家却是羁绊,是对激情的禁锢。

巴金作品《家》主要以高家三兄弟的爱情遭际为线索。描写的是“五四”以后,成都地区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故事。豪门高氏表面上它是诗书传家,历代为官,实则家内各房之间明争暗斗。故事集中在1920年冬到1921年秋的八—九个月份时间里。成都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维护封建礼法。长房长孙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后来梅和瑞珏双双惨死。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觉民爱上琴,冯乐山却要他娶自己的侄女,在觉民觉慧的反抗下,他们终于取得胜利。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至此,觉新有所醒悟,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作者歌颂了青年的反抗精神,鞭挞和批判了封建家族的罪恶。

《家》中人物众多,性格各异,复杂,多面。但我认为主要可分为三种:压迫者,牺牲者和反叛者。

压迫者主要代表人物是冯乐山,高老太爷,克明,克安,克定。他们都是专横,虚伪,腐朽,冷酷的化身。其中我最讨厌高老太爷,他最可恨了,封建专制,顽固不化,独断专横,凶残暴虐,压制一切新生事物,不惜牺牲青年的幸福和前途。完全是封建道德的化身。他囚禁觉慧,打儿子斥媳妇,丫头随意送人。但临终前对觉慧表现出了饶恕,丰富他的性格。这也正体现了最后在面对即将灭亡的封建制度,他无能为力。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行也善。牺牲者代表有梅,瑞珏,鸣凤。性格不同和社会地位不同的三位女子,却有着同样的悲剧结局。作为封建礼教牺牲品的梅芬,只因上一代的恩怨而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最后抑郁病逝。温柔宽厚,贤惠善良的瑞珏受了“媒妁之命,父母之言”嫁给了觉新,瑞珏作为封建迷信的殉葬者,因姨太的“血光之灾”的迷信,搬出去生产,而后难产而惨死。鸣凤是受阶级压迫的受难者,在高家做婢女,是三位女子中地位最低的,她不能自己决定自己的幸福。最后这位美丽聪明,柔中有刚的女子投湖自尽。以死来有力的控诉封建制度,从这位被凌辱的少女身上,看到旧制度摧残人性的罪恶,看到这位弱小者生命的宁死不屈。叛逆者的形象有觉慧,觉民,琴。觉民,觉慧是两个叛逆者,两个人道主义者,是高家两个出门不肯坐轿子的人。他们接受“五四”民主精神,敢于反抗家庭,反抗封建的束缚,有正义感,为争取民主自由而斗争。在婚姻问题上,觉民成熟、冷静、沉着。不像大哥那样逆来顺受、任人摆布,敢于自己决定恋爱和结婚。与琴相爱,逃婚抗拒包办婚姻,使祖父屈服,为他解除婚约。最后,得到个人的幸福,表现了觉民的反抗精神。觉慧更为勇敢,他参加学生运动,办刊物,宣传“五四”精神。反对大哥的“作揖哲学”和“无抵抗主义”,在这高家的封建堡垒里,他“不顾忌,不害伯,不妥协”,是民主力量的代表,最后离开家庭,表示与腐朽、反动的大家庭决裂。觉慧比觉民更激烈,更热情,虽然不乏幼稚的表现,他毕竟是高家最富斗争性和反抗精神的人物。是作者笔下新思想的代表。觉慧热情坦诚,勇于斗争,有时不免急躁,但那年青人的激情,最为可贵。他最富正义感,全力帮助觉民的逃婚,对于祖父的恼怒、三叔的教训、继母的央求、大哥的劝说,都不动摇,终于使觉民取得斗争的胜利。但觉慧又是幼稚的,觉慧与鸣凤恋爱,常处于矛盾中,下不了决心。但最后鸣凤的投湖自杀,对他产生莫大的震撼。

书中还有个主要的人物觉新,他又是作者极力要塑造的人物,他是个具有明显双重性格的人物。也是我个人最关注的一个人物。

觉新作为高家的长子,善良,待人诚恳,逆来顺受,委曲求全,他最具代表性的语言就 是“没有办法”。当觉慧被软禁,觉新说:“这有什么办法呢?”眼看着觉民的幸福要被断送了,觉新却说:“据我看是没有办法了”最后就连自己的妻子被赶出去生产时也说:“然而我又有什么办法呢”他用“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来对待一切。在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熏陶和毒害下,觉新失掉了反抗精神。他屈服于封建家长制。他爱他的表妹梅,但因上一辈的扼杀,他的无抵抗主义让他娶了瑞珏,饱受包办婚姻痛苦的觉新,不仅忍受着这一切,而且还苦苦哀求觉慧劝阻觉民不要逃婚。受过教育的觉新明知世上无鬼,却也要参与捉鬼行动中去。祖父死后,陈姨太以“血光之灾”为由,让瑞珏搬出城去生孩子,虽然觉新觉得这犹如“晴天霹雳”但他还是接受了,结果这一安排葬送了瑞珏的性命。儒家思想的孝为先夺去了他的青春,夺去了他的幸福,夺去了他的前途,夺去了对他很重要的俩名女子的性命(梅和瑞珏)。觉新身上虽然有着很严重的旧观念的束缚,但他又是个接受了新思想熏染的人,因此,在他心中,善恶是非是有着清楚的界限的。当觉慧说他软弱时,一向温柔的瑞珏大吼道:“不,他不是这样的” 他希望反抗,但作为高家长子的地位,他不敢站出来反抗,但他同时又暗中帮助弟弟,暗中帮助觉民逃婚,帮助觉慧离家出走等。这就是他的双重性格。思想的矛盾性,真实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

他清楚地认识自己悲剧命运却又怯于反抗,旧礼教的毒害和新思潮的撞击,形成其矛盾的性格,有理想、有抱负,却一味顺从封建家长,造成其婚姻命运的悲剧,其命运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其形象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中国的大家庭逐渐崩溃的图景,其中觉新的懦弱顺从的性格与觉慧的勇于反抗的个性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成为传统家庭的殉葬品,一个勇敢地走出旧家庭,追求自己的新路。《家》控诉了封建家长制和旧礼教吃人的罪恶,批判了“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同时也赞颂了像觉慧那样的觉悟和反抗。

学生实践活动评语网篇三

将《朝花夕拾》读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鲁迅先生描写百草园的这一部分,百草园是鲁迅小时候玩耍生活的地方。

记得文章第一句说了,现在的百草园早就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而在那之前却是鲁迅玩耍的乐园。

鲁迅还总是在这里将何首乌根连根拔起,因为他听说何首乌根像人形的,吃了可以成仙。长妈妈还在百草园中给鲁迅讲过美女蛇的故事。在冬天的百草园中,鲁迅还用他的儿时伙伴闰土的父亲传授的方法捕鸟。

鲁迅先生将自己玩耍过的百草园化作成乐园,文中间充满了童真童趣。将何首乌连根拔起,听说吃了就能成仙这段。看出了儿童的最大的特点――好奇,由此也知道泥墙坏掉的原因,鲁迅小时候一定是拔了许多何首乌。还有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无一不是孩子们对昆虫们奇特语言的好奇想象。

冬天不下雪的百草园,鲁迅则认为是无味的,雪一下就和之前大不相同了。鲁迅可以在这里补鸟,“扫,支,撒,系,牵,拉,罩”这一系列的动词,写了如何在雪天进行捕鸟,如张设机关,鸟儿又是如何被捕住的?文字不多,却让人身临其境,这又是一幅充满了无限乐趣的“童趣画”。

我想,鲁迅小时候一起最深的地方应该就是这个百草园了,因为这里留下过他的笑声。

学生实践活动评语网篇四

诸如此类清淡闲适的诗都是他日后改任文官以后的诗作,也可以说,是和他前半生行事风格判若两人,迥然不同的作品。

关于韦应物这个人,历史上记载并不多,连他的表字亦不见有载,因他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他为“韦苏州”。

如果他单纯是一个如王孟一般的山水田园诗人,那么有王孟二人珠玉在前,韦应物就算再出色,其实也无甚特别。妙就妙在他的人生如陈子昂一样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反转。

少年时是任侠使气,飞扬跋扈的“恶少”,麻烦到众人想到他就摇头叹气,23岁却往修身养性的路子上走,开始苦读诗书,继而痛改前非,继而成为一个儒学诗者,一个勤政爱民的官员,一个半隐半仕的高人。李肇在《国史补》说他后来“为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居焚香扫地而坐。”全然一副高士行止。

虽是半路出家,他后世诗名却和王(王维)孟(孟浩然)柳(柳宗元)并称,诗风清丽闲远之外,又接续高适、岑参的刚健雄浑之气,各体俱擅,这般后发先至,不是不吓人的。

最早的时候,他15岁,以三卫郎出身,担任玄宗的近卫,这是世家子弟才好担任的清贵之职,他亦满意。少年得意,豪纵不羁,种种行径,令人又爱又恨。

当年,对于韦应物这般的五陵闲少,长安人爱之、怨之,称其“轻薄儿”。

你若叫韦应物自己来说,他少时的生活可不就是如此么?结党连朋,纵酒欢聚,打架闹事,每每的一阵风来,一阵风去,真正是风一样的男子。

却还不止,他比那普通的游侠少年还多了一份出入宫闱,扈从游幸的威风。

那是繁花盛坠的开元盛世,明皇正爱着他那天下无双的美人。

每一年的十月间,李隆基都会带着杨玉环离开长安的兴庆宫,移驾骊山的华清宫。那时正是十月寒天,满山都是琼枝雪蕾,在飘渺的御烟中,随着帝王的仪仗一路走向山顶的朝玄阁,这种华美气派,就像是仙人在天上巡游。

第二天天明,三卫郎们护卫着皇帝,接受万国使臣的朝拜,彼时车马喧阗,挤满了行宫四周的街市。蒙受皇帝的恩宠,他们这些近侍也能得以在温泉中赐浴(华清宫的温泉分为不同等级的汤池,可以赐浴近臣)。

扈从皇帝打猎的时候,他们也很守规矩,谨记着不去践踏良田。那时正是太平年景,天下无事,君臣们常在一起举行宴会,那席间的女子美如天仙,风姿令人难忘,那丝竹管弦之声,亦不似人间能够听闻的曲调。

作为亲身经历过盛世宫廷生活的诗人,韦应物的经历是寻常诗人不可比的,所以他忆旧的诗作《温泉行》笔笔写来,皆有身临其境,令人感伤的情味。

思来往事皆如梦,伤心最是忆旧时。令人感慨的是今昔对比,待玄宗幸蜀,仓皇离京,三卫子弟多半解散,连韦应物也潦倒沦落。又一朝玄宗西去,他再到华清宫时,看到离宫别苑,市井萧条更非昔日之模样。

风流云散,青山萧瑟,世事如白云苍狗,这满心的伤怀,亦就更尽在不言中了。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阵兵乱,战火流离,惊破的,又何止是帝妃二人长相厮守的美梦,还有,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少年的青春幻梦。

在《温泉行》中,他诉说了自己在安史之乱之后的落魄:“今来萧瑟万井空,唯见苍山起烟雾。可怜蹭蹬失风波,仰天大叫无奈何。弊裘羸马冻欲死,赖遇主人杯酒多。”到如今,蹭蹬失势,如蛟龙失却了风云之助,身穿弊裘,身骑瘦马,浪迹江湖,差一点就要冻饿而死,幸而遇到一位好客的主人款待收留我。

安史之乱是韦应物人生的转折,对他个人而言,未必是坏,早年间他是一个饮酒放浪的莽撞少年,是安史之乱后他失去庇护,只得入太学潜心读书,渐通人事,继而慢慢成为大家。

我喜欢韦应物的诗是那样真诚,他的诗都是他性格的流露,毫不作伪。我先前说的那些“英雄”事迹,无赖行径,并不是胡编,都是源自于他的自述诗。

他写自己年少时是——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非才果不容,出守抚茕嫠。

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坐客何由识,惟有故人知。

——《逢杨开府》

这般剖白,笔笔见血,真是《忏悔录》了,他也不是忏悔了就完事,他是真的浪子回头,洗心革面呐!难得!

所以我读他后来的诗,总觉得少年时经些忧患,未必是坏事,历练入了心,到老来才知平淡从容。他早年的飞扬跳脱,与后来的淡于名利,顺其自然并不冲突。

他后来的诗,有种繁华落尽,自甘淡泊的美。世家子弟一旦收心向好,比苦出身的屌丝男境界高太多。

再说他那几首声名遐迩的名作。《滁州西涧》自不必提,北宋徽宗的皇家画院曾以“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句为画题,考入院的。画工,很多人依表面诗意作画,都不如赵佶之意。唯有一人,画一孤舟,舟上有鸟,自在鸣唱,此境得赵佶称许。由此亦可知,韦应物此诗名声之盛,连那品味挑剔已极的宋徽宗都念念于心,深赏他“一段天趣,分明写出画意”的境界。

另一首《寄全椒山中道士》,就更为宋人所称赏,其中最忠实的拥趸者就是苏轼,此诗更见韦应物后来“高雅闲澹”的诗风,诗是写给全椒山中的一个道士,以叙思念之情。全椒是安徽滁州的一个属县,因此这一首和上一首都是他在做滁州刺史所作。

大意是,我的郡斋(官署)很冷,突然想念山中的道士。想你应该在山中伐薪煮饭,过着清寒而自在的生活,我突然想带一瓢酒,去探望你,可是,在寂寞的深山中,恐怕只能看见满山落叶,又如何去觅你的踪迹呢!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是宋元以来,诗评家公认的妙笔。都认为这两句诗语出天然,可以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媲美。读起来感觉出人意表,思索起来又是那么,一点也不刻意,没有搜肠刮肚苦吟痕迹。

一杯罗浮春,远饷采薇客。

遥知独酌罢,醉卧松下石。

幽人不可见,清啸闻月夕。

聊戏斋中人,空飞本无迹。

——《寄邓道士》

我历来是东坡最忠实的粉丝,他的这首诗单看并不差,只是还不能跟韦应物的原作比,韦应物的原作全不用力,无意之间意境全出,妙意自显,东坡则见出用力的痕迹,“遥知”、“空飞”等词便显得刻意了。

又,我还想推荐韦应物的另外两首诗,也是我常念念不忘的——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淮上喜会梁川故友》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寄李儋元锡》

他后来离开京洛,出任地方官,在东南一带写下很多传世名篇。这两首写给友人的诗,都写了人世浮沉,世事苍茫之概,读来悲切却不失气骨,不失从容气度。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深受宋元之后的文人赞赏,这两句自愧自己未能尽父母官之职,爱民如子之心,可让许多尸位素餐的人惭愧。

要流水浮云之后,才见得一颗内外明澈的心。对生活顺其自然,待人接物诚恳平和,对世情看得通透,既不过分积极,也不消极。

有些诗,你说不上它为什么那么打动你,就像有些人,你说不出为什么那么喜欢他,所有的理由单独看来都不是理由,可它就是能触动你心里最隐约的那根心弦。

学生实践活动评语网篇五

放假了,我们一家人,还有姐姐和大姨一起去绍兴鲁迅故里游玩。我走进鲁迅故里大门,没注意有门栏,一不留神差点摔倒。

我们吃了饭就去买票,买票的时候,人像潮水一样多。好不容易买到票,我们就进去参观了。去的第一个地方是鲁迅祖居。里面非常大,一进门,就会看见一张木制桌子摆在两把木制椅子中间,左右两边也一样:两把木制椅子中间有一张木制桌子。鲁迅祖先住的地方可真大呀!东西都是古老的,而且有许多拐弯出,把我弄得昏头转向。除此之外,我们还参观了厨房、卧室、书房。

里面的东西摆放的整整齐齐,差不多都是棕色的,只有被子、床单这种东西是其他颜色。对了,还有厨房的灶台是白色的。接着,我们又去了三味书屋。我问妈妈三味是不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妈妈说是的,我很高兴,因为我说对了,这是我从书上看来得,我还从书上了解到鲁迅读书乏味的时候,还会跑到后院的树上捉知了。三味书屋的样子跟鲁迅祖居差不多,只是添加了一幅画,可是我没看明白画的是什么。走出三味书屋,我和姐姐买了一桶爆米花就进了鲁迅纪念馆,开始我还一位是电影场,高兴的不得了。

我们一进去就看见鲁迅铜像旁边的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虽然,我现在还不懂这句话的意思,但是我相信,总有一天误会懂的!游了鲁迅故居,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