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七年级历史提纲整理(优秀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4 00:42:06 页码:12
最新七年级历史提纲整理(优秀5篇)
2023-09-14 00:42:06    小编:书香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七年级历史提纲整理篇一

2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6、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农牧业已相当发达,后代称为"五谷"(稻、黍、粟、麦、豆)的农作物,商周时已经齐备。

27、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们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8、春秋五霸的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其中最早的是齐桓公。

成语典故"不计前嫌"有关的是齐桓公,"退避三舍"有关的是晋文公,""一鸣惊人"有关的是楚庄王,"卧薪尝胆"有关的是越王勾践。

29、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时期。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相互争战而得名。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30、春秋是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31、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2、晋文公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城濮大战中,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33、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公晋国,稍后齐国大夫四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并建立田氏齐国,这样就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后中间)七雄并立的局面。

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基础的是长平之战

34、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牛耕开始开始使用。

35、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七年级历史提纲整理篇二

一、识记与理解: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标志,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理解科举制在隋唐时期的进步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学习科举制,认识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又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古今考试制度,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科举考试制度是促进唐朝繁荣的原因之一,认识符合社会发展的考试制度的进步性,从而理解我国当今改革考试制度的正确性;通过了解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及在唐朝的发展

二、难点:唐朝科举制的作用

讲解、讨论、归纳

一、导入新课:展示唐诗一首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此诗反映了古代读书人登科之后的巨大变化,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隋唐朝的科举制的历史话题。

二、讲授新课:

(一)、科举制的创立

1、科举制产生的背景:九品中正制已经不适应需要,许多地主知识分子要求参与政权,隋朝统一全国后需要大量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2、科举制正式创立的标志及其产生的作用?科举制的创立从地主知识分子中选拔了大量的人才,缓和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扩大了统治基础。隋文帝下令“分科举人”。

3、科举制创立的意义:改革了封建选官制度,使科举制在后世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隋朝在选官制度的改革方面功不可没。

(二)、科举制度的发展

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给学生提供阅读提纲:

1、唐朝的科举制度主要分为哪两大类?其下设的科目有哪些?

2、你怎样理解唐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3、唐代的科举考场有哪些规定?

师生共同归纳基础知识:

唐朝科举制度:常科(明经、进士等)和制举

明经:重在考查儒家经书的记忆和理解,省试合格后录用。

进士:重在考核诗赋、时务策写作,考中很不容易。

相同点:公平竞争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按开始成绩选拔人才,择优录用;考试纪律严格。

不同点:

同学们对我们现在的考试及考试制度有何建议呢?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先由学生自主学习,然后教师概括讲解。

1、让学生感悟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科举制,科举制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但隋唐统治者实行科举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控制人才巩固其统治。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制的弊端和危害也越来越突出。

三、巩固小结: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四、学习与探究:p17了解曲江盛会与雁塔题名

五、课堂作业:学习辅导该节作业

七年级历史提纲整理篇三

新年好!

沐浴着冬日温暖的阳光,我们送走了不平凡的2009,迎来了令人期待的2010。回望2009,我们全体同学创造了许多奇迹也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惊喜。如今,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终于到了检验我们的时候了。我们在这个学期里究竟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了哪些进步?期末考试就是一次最好的检验,我们应该把这个当成向家长、老师回报的大好机会,认真勤奋地进行复习,努力以最好的成绩来向家长、老师汇报。

战争时期,攻坚战的胜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的毅力、斗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同样,我们这一学期的学习也进入了关键的时刻,只有认定目标、分秒必争、刻苦努力才能取得期末考试的全面胜利。p"(9#[j6m期末考试的复习任务是对全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完整的回顾、梳理、总结和提升,复习内容多、任务重、压力大。这需要我们每个同学比平时更自觉、更认真、更努力。“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从古到今,从来就没有谁不付出辛勤的汗水而能轻易成功的!

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一周的复习时间,正是“路遥知马力”的关键时刻,这个时候的一丝松懈都将影响期末考的成绩,在此特别提醒同学们要以高昂的学习热情,忘我的学习态度,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投入到期末复习中去。

首先要保证复习课的听课效率。上课保持旺盛的精力,要学会听课,精记笔记,善于归纳、善于把握规律,理科要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学会举一反三,文科要重视积累和运用;要重落实,强化记忆与动手训练,当堂的任务要当堂解决,不懂的要及时发问。多读、多思、多问、多练;不要放弃弱门科目,要通过多花时间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其次,要认真对待每一次测验。测验是正式考试前的排练。通过测验,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自己还没有掌握的地方,从而及时补救。希望同学们要把每次测验当成正式考试一样,考出水平,考出效果。再次要不断复习。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必须时常及时复习,牢固地记住所学会的东西,比贪学新知识而又很快忘掉好得多。”孔子也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们在复习时要注意回归教材,精读课本,扎实掌握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各章节重点练习题的题型及解法,做到考必得分、得必满分;复习阶段应时时提问自己,加强学习反思,常常问自己:“我掌握了哪些知识?”、“我还有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从而发现疑难薄弱,再对症下药,掌握知识。0"7mrld当然在平时的复习中,应注意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和规范答题的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将最大限度地避免考试中的失分。同时训练中要重视技巧、方法的渗透,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应试技巧和应变能力。最后,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的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学习。睡好觉,保持充足的睡眠;注意适当的运动,还有,不管复习怎样紧张,同学们都不要忘记文明礼貌,不要忘记安全第一,不要忘记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同学们,备战期末考试,靠的是平时的努力与关键阶段的冲刺。昨天的你也许踌躇满志,也许浑浑噩噩,但这都已成为过去,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将这次期末考试当作新的起点,努力学习,勤奋向上,向青春的天空发出我们的最强音:全力以赴,奋战到底,顽强拼搏,永不放弃!

最后预祝全体同学期末考试取得优异成绩。

七年级历史提纲整理篇四

说明:

因为领导工作忙,忘记通知我们参加新教材培训。因为领导工作忙,学生的书没有到齐,我手里只有一本教材。好在现在能上网找些资料,否则真不知道还敢不敢进教室。原本1课时的内容,我用了3课时,尽量讲慢点,讲细点,避免重点的东西没有讲。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开始上新课,请大家把书翻到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板书)

你们知道“中华”是什么意思吗?

生:1.中华就是中国。2.中华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请大家把这段文字记在书上。在以后的课堂里,我们要记些东西,可以记在专门的课堂笔记本上,也可以记在书上。我主张大家还是记在自己的书上,免得几天以后,你的笔记本不知跑到那去了。书也会跑掉,不过这个可能性要小一点,希望你们能保存好你们的书,这里有你的,也有我的心血。最重要的将来初三复习时,你就不用到处求人找书了。

中国云者,以中外别地域之远近也;中华云者,以华夷别文化之高下也。――《章太炎文录初编别录卷一中华民国解》)

(没有别的东西可代替,只能板书了,胳膊都举疼了,不由得写的快了点,引来学生一片抗议。看着学生抄黑板上的字,检查了一下学生的情况,每班竟然有六、七个同学还没有领到书,和我一样穷。领导们真太忙了。)

师:同学们能看懂这段文字吗?

生:看不懂。

(也有说部分看不懂,有位同学竟然来了句:“不知所云”。高材生。)

师:历史知识涉及的范围很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医药卫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特别是语言和哲学两项内容与历史的关联很大,同学们语言这一关一定要过,不能看完一段资料后“不知所云”。

“中华”在历史上曾专指汉族,意思是“教化”,说文化高,经济发达。在古代,“华”同“花”、“化”,(板书)“化”就是“教化”之意。在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认为自己的文化高,是世界的中心。周围其他族的人文化低,是“夷”。“亲被正教”接受先进文化的人,自然就是中华,很自信,也很骄傲。当然,还有一层意思,即使你生活在中原地区,奇装异服,不知道孝敬长辈,友爱兄妹,不学无术,没有礼貌,也不能称为“中华”。

但是,大家要注意了。随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中华”逐渐发展为多民族含义。因此,中华民族包括定居于中国领土内的所有中华民族,即包括当代的和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而现在已经消失的民族。

至少距今170万年,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已经有了早期人类的足迹。

约9000多年前,我国远古先民学会了耕种田地,栽培粟和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化的国家之一。

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板书)

现在大家把书翻到第3页,我们来学习

第1课中国远古从类(板书)

一、人类的起源(板书)

师:同学们知道人类是从那里来的吗?

生:从猿变来的。

师:很好。谁知道在古代,人们认为人类从那里来的?

生:女娲娘娘造的。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我们语文书上有。

师:大家可以看到:学科之间相通的。在语文课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历史知识。谁能为我们讲一下其他的人类起源的。

(七年级《语文》中选了袁珂先生《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关“女娲”的一篇。)

1.神话传说(板书)

(学生绝大多数知道上帝造人。但不能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师:下面我为大家讲一讲有关人类起源的几个神话传说。我们就从文明古国讲起。

古代埃及:古代埃及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有几个不同的版本。其中流传比较广的有:人类是神呼唤而出的。传说在世界出现之前,全能的神“努”就已存在,她创造了天地的一切,她呼唤“苏比”,就有了风;呼唤“泰富那”,就有了雨;呼唤“哈比”,尼罗河就流过埃及,她一次次呼唤,万物一件件出现,最后,她道出“男人和女人”,转眼间,埃及就住满许多人。造物工作完成,“努”就将自己变成男人外形,成为第一位法老王,统治大地人类,开创繁荣。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人是太阳流出来的眼泪。

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七表诗》中,描述在创世之前有一对神灵,阿斯普是男神,为淡水海洋,梯阿马特是女神,为咸水海洋。二神生下了众多神灵,后来神之间发生大决战,一方以梯阿马特为首,一方马尔都克为首,马尔都克是以梯阿马特的曾孙。马尔都克战胜梯阿马特,将她的身体一分为二造出天地,又用梯阿马特的主要支持者金古的血液造出人,并强迫人膜拜神。

古印度神话也认为太初只有水,但是水中并无神,而是出现一个金蛋,孵出梵天大神,梵天以两半蛋壳创造天地,然后从其身体的各个部位诞生万物。这部分内容我们将在世界历史中学到。

还有其他文明中人类起源的传说,比如:

大家都熟悉的上帝造人。这是源传于犹太人中的故事,《圣经》里话说上帝花了五日时间创造了大地万物,到第六日她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于是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进人的鼻孔后,就成为活生生的男人,取名亚当。不久便取下亚当的一条肋骨,造成一个女人,亚当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这有点和中国女娲抟土造人类似。

还有希腊神话,今年奥运会的开幕式大家看了吗?古希腊的神话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我们将来学习世界历史时,再给大家讲,现在我们听听古希腊人是怎么说人类起源的:众神之中的普罗米修斯和弟弟厄庇墨透斯合力塑造人和赋予人和其它所有动物以生本领。普罗米修斯用土和水揉成了泥,照着神的模样捏出了人,他使人呈站立的姿势,厄庇墨透斯将勇敢、力气、快速、伶俐等天赋分别赐予各种动物。厄庇墨透斯慷慨地把各种天资赠予各种动物,到最后竟没有剩下甚么象样的天赋能给最崇高的被造物人类。于是普罗米修斯升到天上,在太阳神马车里点燃了一只火把,将火送到地上来。奥运会传递火炬据说就是从这来的。

日耳曼神话认为人类是植物所变的。它说有一天,天神欧丁和其他的神在海边散步,看到沙洲上长了两棵树,其中一棵姿态雄伟,另一棵姿态绰约,於是下令把两棵树砍下,分别造成男人和女人,欧丁首先赋予生命,其他的神分别赋予理智、语言、血液、肤色等,成为日耳曼的祖先。

还有澳洲神话中说人是蜥蜴变的;美洲神话则说人是山犬、海狸、猿猴等变的;某个印第安人部落认为神用一只在原始海洋上游泳的鸭子的蹼足上粘着的泥土造出大地和生物;而西非某个部落则认为世界是在蚂蚁的排泄物中产生的。

生:没知识,没科学,没文化。

师: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

它也说明当时的人类缺少交流,没有交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还说明人类是渴望了解自己是从哪来的,还说明人类是充满幻想的,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我们的祖先为人类的起源想到了各种的可能性,在不断的错误中最终找到科学的答案。我们对未来也有许多幻想,有的也许只能是“梦”,但在众多的“梦”中,说不定那个“美梦”就会“成真”。

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尽管有后人夸张和添加的成分,其中的人物和事件是否真实也还需要考古证实,但必定保留着许多反映先民生活和社会组织发展情境的历史记忆。因此传说多少能帮助我们复原某些远古时代的历史场景。

(以上用1课时)

2.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

(失败,没有学生知道,一脸的茫然。)

上一课,我们在教材上标出了一段文字,大家还记得吗?

(终于想起来了,有学生翻到第15页,知道我要问的问题。)

生:1.我们发现了远古人类遗址。2.我们发现了人类化石。3.我们找到了元谋人、北京人。

师:大家看教材是怎么叙述这段文字的?

生:科学研究。

师:科学研究,要有科学精神。这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要概念。下面这段文字请大家记不来。

所谓科学精神就是重事实,重证据,重逻辑,不以主观好恶任意歪曲事实,改变事实,取舍事实,普及剪裁事实,属于所谓“求真”的范畴。――《历史课程标准解读》(板书)

大家要认真领会这段话的含义。科学精神渗透在我们整个历史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各种专业知识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二、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板书)

师:“原始”是什么意思?“原”指原来,“始”指开始。“原始”是指开始的,古老的,未经开发的。“原始人类”就是说最早的人类。现在请把书翻到第7页,看插图《我国境内重要的原始人类化石和遗址分布图》。

图中有北京人、山顶洞人、丁村人、元谋人等,这和我们现在所说的某个地方的人一样不一样呢?比如:“北京人”,可不可以指现在的北京人?显然不能,这里的“北京人”是指生活在北京的一些原始人类。

通过这个图我们能得到有关中国原始人类的哪些信息呢?分布广,许多地方都有原始先民们生活的遗迹。

在这幅图里大家至少要注意三种人:

1.元谋人(板书)

2.北京人(板书)

3.和县人(板书)

请大家在图中找到他们的位置。我们为什么要注意他们呢?这是有原因的,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是我国目前所知生存年代最早的原始人类。北京人是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我说的这两句话请大家在教材第4页找到并标出来。

这里要注意:我们以后要掌握的一些历史知识,主要是最多、最早、最大、最什么什么的。也就是说我们要记住一些有代表性,有标志性的事件、人物。并以他们为例,了解人类历史的进程和时代特点。

为什么要了解“和县人”呢?它有什么代表性呢?请大家记在书上:我省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板书)1980~1981年发现于安徽省和县陶店镇汪家山北坡石灰岩洞穴中。和县人化石包括一个近乎完整的头盖骨和其他化石。头盖骨属一男性青年个体。除颅底缺失较多外,脑颅的绝大部分都保存下来。它在形态上具有直立人的许多典型特征,和县人头骨在总的形态上和北京人的较为相似,但又有一些较进步的特征。

现在,大家想一想,我们讲某种人,主要的依据是什么?

原始人类的遗迹,即原始人类的化石和其他的生活痕迹。这里我要指出:在上一次的作业中,有的同学说历史就是书上记载的事。这句话是错的。历史是过去的事,只要是过去的事,书上没有记载,也是历史。我们了解历史、研究历史,书,或者说文字是主要的途径,但不是唯一的,我们还可能通过大量的实物、图片、影视资料等方式了解历史。

生:使用火。

(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回答的有:元谋哪个地方有人;元谋人生活的年代距今170万年;元谋人使用石器;)

生:雷电、火山、陨石、物体自燃。

师:我们刚才讲了科学精神,重事实,重证据,重逻辑。我们在考察历史时,证据要充分。“炭屑和烧骨”,可能是某种天然火的杰作,也可能是人类利用天然火的痕迹,甚至有可能是人工取火,那种可能是真的,我们要用证据来说话,当证据不足时,我们只能说:元谋人可能使用火(板书)。

(第3课时)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已经讲了人类的起源及中国原始人类,讲了元谋人,和县人,今天我们来学习北京人,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三、北京人的生活

1.时间大约70万年至20万年

2.地点北京西郊周口店龙骨山洞穴里

3.体质能够直立行走,双臂运用自如,头部保留着不少猿人的特征

4.生活采集和狩猎,旧石器时代,使用火。

(右边各项在学生回答后,板书)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以上几个问题,指导学生了解贾兰坡、裴文中两位考古学家。对照第5页的图《依据化石残骸复原的北京人胸像》,讲解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解释“旧石器时代”:

使用火的好处:火是人类第一次掌握的自然力。

(向学生提出了注意人与自然的关系,几个同学说到了“人定胜天”,“天人和一”等词。不知如何说明这个问题,没有想到好的办法。)

各班回答情况比较正常,但也有几个例外。

1.时间五班,我刚写完时间,有个同学就说出170万年。全班同学大笑,我想是没有看清题目,提出认真阅读教材,看清题目的要求。

2.地点五班,回答地点时,把“龙骨山洞穴”读成“龙骨-山洞-穴”。

3.体质这个问题回答的不太好,几个班的同学把整段的内容都读了出来。也有的同学只是读了头部保留的猿人的特征:额骨低平,眉骨粗壮,嘴巴前伸,很像猿猴。

指导学生完成书上的“思考与讨论”及“想象”。布置作业“北京人的一天”。

后记:

1.用三课时上完一节,这是第一次,感觉是特别的累,有点儿力不从心,无从着力,完全没有以前上课的从容。

2.由于是让学生自由回答问题,课堂有点儿乱,六班整体尚可,二班、五班部分同学乘机起哄。我虽训了几个同学,但语言的力度显然不够。二班的一位男同学,竟然把上衣扣子全部解开,把那并不健美的胸肌展示出来。还是二班,少了一个人,一问,竟然是大名鼎鼎。(去年的初一学生,半个多学期没有到校上课,理由是期中考试没考好,班主任竟敢点名批评他。在提出要教训班主任,吓得班主任只好辞职后,教室里也难见到他了。却时常能看到他的母亲到学校吵闹。没想到竟留在初一了,恰巧又带他的课。苦啊!)真不愧他的“英名”,开学才一周多,又不见了。可怜我,对他是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却难识庐山真面目。

3.教师用书终于发了下来,也许后面的课能轻松一点。

七年级历史提纲整理篇五

七年级上学期是进入初中的第一个学期,不仅学科突然增多,知识难度也不断加大,因此,七年级上学期是小升初的过渡期,要以适应为主。

七年级下学期面临着升学考试,下学期在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的基础上就要有所突破,无论是学习计划、学习方法、还是学习习惯,都要有一定的改善。

到了期末,学科多、时间紧、任务重,对于《道德与法治》虽然不能像语数外一样,每天都占很多时间,但是《道德与法治》能够帮助我们增强道德观念、提升法制意识,而《道德与法治》是需要理解记忆的学科,因此,每天都要花费一点时间来巩固、背诵,加深印象。

1、强化基础

能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学好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关键。“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强化能力的前提是强化基础。具体到单元目录——课题目——框题目,然后在将各个知识点进行系统整合,构建知识体系。这样下来,就可以让枯燥无味的政治变得更加的直观,有助于提升记忆效率。

2、强化能力

强化能力包括提升答题技巧和解题能力,而解题能力包括审清题干的能力, 因此,我们要根据审题的结果,建立起材料和书本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准,找全答题所需要的知识点。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抓实课本,夯牢基础,关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主体知识体系。在审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铅笔在卷面上进行标注,画出关键词、关键句,这样就能提高身体的注意力和准确性,有助于更好理解题干的意思。

3、查漏补缺

1,我为什么没想到?(缺漏)

2,做过类似的题吗?(类比)

3,为什么是这样做?(深究)

4,我错在哪?(归因)

5,有何规律、方法?(提升)

6,还有别的方法吗?(发散)

由此,我们就能不断的进步、完善,让知识体系无懈可击。

4、注重细节

在复习过程中,学会处理细节是非常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卷面是否清晰、字迹是否工整、标点符号是否正确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到真正考试的时候,都变成了影响分数的“大事”。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就要注意细节问题。只有不断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在期末考试中有更优异的发挥。

为了帮助大家找到制定复习计划的灵感,特举两个例子:

上学期:第17周 第1、2、3单元

第18周 第4单元

第19周综合练习及时政要闻

1月12日到14日第二单元(四、五课)背诵,默写;

1月15日到17日 第一单元(一、二、三课) 背诵,检查默写;

1月18日到26日 做综合练习题 ,典型题目解析及答题方法 讲解;

1月27日 到考试,查漏补缺 复习回顾,重点突破。

通常情况下,初中期末考试都是安排在第20周左右,而期末复习一般会在考前3周左右进行,也就是说不论上下学期,期末复习于第17周左右开始,因此,同学们也要提前制定复习计划,用实际行动来备战期末。

初中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计划

期末复习分成四个阶段:

(1)基础复习;

(2)强化能力;

(3)查漏补缺;

(4)答题注意事项。

1

基础复习

(1)知识点整理背诵,基础知识必须牢记。构建知识结构图。

(2)顺序:从后往前复习。重点是期中考试后6-10课

(3)时间:新课结束之后

2

强化能力

三套期末测试题

3

答题技巧

(一)、针对选择题制定答题技巧

1.审清题干、题肢,抓关键词语。

2.一眼看下去就知错误的选项,首先要排除(逆向选择除外)

3.题肢本身无错,但不符合题干者,亦排除。

4.相信第一选择,除非的确搞错,否则不要随便改动。

十种情况不选

(1)表述有错者不选 (2) 肢干不符者不选

(3) 肢干双重者不选 (4) 因果相悖者不选

(5)正误相混者不选

(6) 十种情况不选肢干矛盾者不选

(7) 间接联系者不选 (8) 范围不符者不选

(9)要求单一者不选 (10)反向选择者不正选

(二)、针对非选择题制定答题技巧

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题意”;这是解题的基础。

一般的审题步骤是:先审设问,再审材料。审设问就是要明白题目要求我们回答什么,解决什么问题,明确这道题目考查的方向和要求是什么。在读懂设问的基础上,我们再审材料。这时,是根据设问的要求阅读材料,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筛选材料,提取出相关的有效信息,排除一些干扰信息。

在审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个小方法,一边读题,一边用笔勾画设问和材料中一些关键信息。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审题的准确性,也有利于我们答卷后的检查。

第二步“回归教材,寻找知识”;这是解题的关键。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我们要根据审题的结果,建立起材料和书本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准,找全答题所需要的知识点。题目中有效信息,对应的书本观点。

第三步“理清思路,规范表述”。这一步是解题的必要保证。

根据设问的要求,逐一对材料进行分析,回答问题。同时,书写工整,运用学科语言分点表达。

4

注意事项

1、选择题的涂写规范。

2、加强书写规范,学会分条分段。

3、答题中不能漏题,不能空着

希望通过执行此计划,让学生在期末取得让自己、老师和家长都满意的成绩!

复习计划

12月9日 ~12月13日

第四单元(八、九、十课)

背诵,默写,做题,讲解单元测试题

12月16日~20日

第三单元(六、七课)

背诵,检查默写,做题,讲解单元测试题

12月23日~27日

第二单元(四、五课)

背诵,检查默写 ,

做综合练习题 ,典型题目解析及答题方法 讲解

12月30日到1月3日到考试

第一单元(一、二、三课)

背诵,检查默写,查漏补缺

复习回顾,重点突破

给家长的建议

1、端正学生学习态度,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性;

3、课下监督学生练习册书写情况,有方法有策略的监督落实;

4、营造和谐稳定的家庭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空间。

对学生的要求

1、紧跟课堂节奏,熟记课本基础知识,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

2、按时完成日常作业和背书任务,及时巩固课本基础知识;

3、利用课余时间多途径了解国际国内时事政治,积累时政素材,养成良好的学科素养习惯。

学科思维导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