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银行合规风险分析报告(实用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4 01:00:59 页码:12
2023年银行合规风险分析报告(实用6篇)
2023-09-14 01:00:59    小编:笔舞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银行合规风险分析报告篇一

(一)不良贷款余额情况

截止20_年3月底,我行各项贷款余额万元,不良贷款余额万元,不良率2.3%,其中新发放贷款形成不良的21万元,占比为0.12%。

纵向来看,我行三月底不良贷款率较上年同期下降3.8个百分点,但绝对额不降反升,增加2万元。考虑一年来清收57万元(207-150)因素,实际上我行不良贷款还在增长。致所以不良率下降,是由于贷款大幅增长稀释而形成的。因此说,我行目前贷款风险还在加大。

(二)欠息情况

截止3月底,我行2008年以来新发放贷款欠息率也迅速增加,达225笔,金额9.91万元,占新发贷款4.6%。

(三)贷款向下迁徙情况

1-3月,我行新发贷款迁徙3761笔、金额12049万元,其中向下迁徙2105笔、金额6704万元;向上迁徙1657笔、金额5344万元;向下迁徙存量为216笔、金额630万元。其中关注贷款209笔,609万元,次级贷款7笔21万元。可以看出,1-3月份,我行贷款迁徙率很高,达43%。横向比较,我行新发贷款不良率、欠息率和迁徙率均居全市之首。

(四)到期贷款收回率

1季度我行到期贷款648笔,金额2770万元,收回634笔,金额2725万元,未收回14笔,45万元,综合收回度98.38%。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五)贷款集中度

截止20_年3月底,我行最大5户贷款890万元,占我行实收资本的_%。风险集中底很低。

(六)担保情况分析

截止20_年3月底,我行种类贷款按担保形式分类为,信用贷款81万元,占经不到0.01%;保证贷款15068万元,占比82%;抵押贷款3197.6万元,占比约0.17%,62万元,占比不到0.01%。

从担保方式上看,我行贷款的风险敞口很大,达99%以上,风险控制难度较大。

二、形成的原因分析

=6、客户经营问题、市场问题或客户转借贷款等等。

三、对策

1、开展法律、制度教育,强化从业人员的规范意识;

2、逐个解剖个案,分析形成不良的原因,增强从业人员防范能力;

3、强化从业人员的管户责、经营责任和自我约束意识;

5、实行“四包一挂”,增加包赔条款;

6、加大贷后力度,包括定期检查、帐户监管、客户回访、催收管理、押品管理、档案管理等,均应不折不扣的执行。

7、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姑息迁就。

8、加大对资产质量的考核力度,按每向下迁徙一笔贷款扣3-5分进行考核。

9、接受单证抵押、商品房抵押,以强化客户的自我约束力。

10、深入开展贷前调查,防止多人承贷一人使用。特别是公司+农户或合作社国+农户,更要放防控的重点。

11、对风险水平增加的机构,采取暂停贷款发放措施,并限期纠正。对不不良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启动问责机制。

12、提前谋划,预案清收。对即将到期贷款,务必提前1个月催收,对不能还款的,提前制度好应急预案,预案包括向担保人主张债权、向介绍人催收、向当地乡村施加压力、依法诉讼、先还款后循环等等。

银行合规风险分析报告篇二

长期以来,银行业都是一个高风险的金融行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时刻与风险相伴,这就要求我们时刻把合规管理、守法经营放在首位,建立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严格执行业务操作规范,在企业内树立工作人员合规操作的理念,形成守法经营的良好氛围。

但目前金融业在守法合规管理方面仍存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员工守法合规意识淡薄,一些违规问题屡查屡犯,导致案件时有发生,给银行自身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从近几年金融系统发生的案件可以看出,违规经营是造成风险隐患的最主要原因。

“十案九违章”,有法不守,违规操作,监督不力,都反应出银行内控管理上的漏洞。“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纵观银行案件的形成与发生,大多是由日积月累的违规操作造成的,沉痛的教训一次次警示我们,要真正防止相应案件的发生,就要有规章制度作保障,而制度的关键在于落实,不落实就是一纸空文。上级部门曾多次强调:要切实防止有法不守、违规操作的现象。只有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树立职工合规操作的理念,才能规范有据、惩治有章,达到在严格的规章制度面前无法犯罪,在健全的监督机制下不能犯罪的效果。

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是银行业永恒不变的话题。随着市场的逐渐发展,在追求控制三大风险的过程中,另一个更加基本的风险――合规风险的重要性开始显现出来。合规风险在风险控制中具有基础和核心的作用,合规风险不仅从根本上给了银行风险控制的准则,也从理论上对不断完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起到了指引作用。

首先,加强合规经营,是防范操作风险的需要。开展合规经营对规范操作行为,遏制违法违纪和防范案件发生具有积极的深远的意义。其次,合规经营是完善我行制度体系的需要。金融机构赖以生存的质量效益源于依法合规经营,源于每条业务线的每个环节,源于每个岗位的每位员工。因此,我行的发展要以合法合规经营为前提,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预防风险。第三,合规经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在发展开拓业务和同业竞争中,只有紧紧遵循合规经营的理念,提高管理的质量,才能保证我行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实现企业经营和管理目标的行为准则。必须对无章可循或虽有规章但已不适应当前业务发展和基层行实际管理情况的,相关部门应进行专门研究,及时制订或修订。

(二)认真执行各项制度。制度是要强制硬性执行的,保证其各方协调运转和全方位安全的基本法则,它不同于道德准则,不是规劝、倡导,而是必须。就目前迫切需要完善建设的就有建设强有力的合规体制,建立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就必须要有制度作保障,用制度引导各岗位人员的行为,使广大员工明确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必要性,进一步认识到违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危害性。

(一)要使合规制度的执行有效,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和举报机制,倡导自觉、主动的监督意识。要建立起覆盖每个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责任追究体系,强调“合规管理与操作”是每个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银行要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将内控管理成效与考评机制相结合,考核机制中要体现内控合规的重要性,采用全面评估方法实施绩效考核,对遵守制度表现好的给予加分,合规管理做得不好的给予减分,报告重大合规风险有功者给予奖励。对内控制度执行好的部门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使内控管理优秀人员感受到成就感,起到带动辐射作用,激发管理人员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进而引导、督促员工对内控执行高标准的.追求。

从业人员主动遵守各种规章管理制度,自觉维护规则的有效性与权威性的一种氛围与机制。合规文化是合规风险管理重要环节,它的意义体现在从制度和意识层面上防范人为故意导致的风险。

(二)风险无小事,合规心中留。开展合规文化教育活动对规范操作行为,遏制违法违纪和防范案件发生具有积极的深远的意义。合规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自觉性,银行经营活动的特殊性直接导致风险后果的严重性,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很小的合规漏洞都可能造成银行的巨大损失。 “合规文化”的管理理念还远远没有浸润到银行的日常管理和决策中。在层出不穷的银行案件中,并不是犯罪分子的手段有多高明,而是因为干部员工制度意识不强,合规理念淡漠,执行力度差。因此加强合规文化教育,是建立长效发展机制的需要,是保护经济效益的需要。

在进行合规理念建设的同时,还应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对员工进行警示教育、风险防范教育,使员工认识到守法经营的重要性,从源头上预防案件的发生,在银行内部营造一种守法管理的氛围。

益,也维护了客户的权益。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坚持合规管理、守法经营,防微杜渐,每天多一分仔细,每天多一分严谨,做好每笔业务,完成每一项工作,为了承德邮储银行的明天,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银行合规风险分析报告篇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我国居民资产保值增值的意愿不断加强,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备受投资者追捧。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将理财产品业务作为优化收益结构、拓宽中间业务创收渠道的重点,理财产品在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上屡创新高。然而随着理财产品业务的不断发展创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业务运行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积聚金融风险的同时也给金融调控带来很大的挑战。

理财产品发售火热,数量和规模快速增长。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不管是从发行量上还是从发行规模上看,理财产品业务都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扩张。20xx年,阜新市银行理财产品发售数量达3471期,发行规模高达329.43亿元,无论是在发行数量上还是在发行规模上都实现了较快增长,在发行量较20xx年增长了17.90个百分点,发行规模同比增长64.5%。

期限结构短期化趋势明显,预期收益呈下降趋势。近三年来,阜新市三个月以下的理财产品占发行总量之比都在60%左右,六个月以内期限的理财产品占发行总量之比都超过80%,理财产品期限结构短期化趋势明显。从近三年来6个月期限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变动情况来看,预期收益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从20xx年四季度的5.9%下降到20xx年四季度的5.3%,相差0.6个百分点。

表外理财渐成主导,个人理财产品供需两旺。表外理财产品不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内核算,是商业银行主要理财业务。20xx年阜新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售表外理财产品2580期,占新发理财产品的75.6%;累计募集资金228.32亿元,占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额的69.31%,较20xx年增长31.62个百分点。在居民投资渠道受限,其它金融市场预期收益不确定的情况下,个人理财产品一直占据理财产品市场的大部分份额。20xx年阜新市金融机构累计对个人新发理财产品2901期,占新发理财产品总量的85.1%;新发个人产品募集资金317.31亿元,占新发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额的96.32%,较20xx年增长5.17个百分点。

资金投向日趋多元,经营模式呈现基金化趋势。随着理财产品资产规模的增长,理财产品业务的品种和投资范围也日益丰富。商业银行正在改变目前单一理财的经营模式,实现向资产管理业务的转型,理财产品朝着开放式、基金化的方向发展。资金运用主要以股票及其他股权、非股票证券等标准化资产为主,投向票据、资金信托等非标准化资产减少较多。20xx年阜新市理财产品资金投向中,投向股票及其他股权、非股票证券的比例最大,分别为38.53%和39.12%。其中,投向资金信托的比例为10.81%,比年初增减额的占比下降5.5个百分点。

理财产品调剂存款作用明显,加大金融调控难度。一是理财产品拉动存款规模不断波动,对货币供给定义与计量的难度加大。为缓解存款压力,很多银行利用短期理财产品实现月底资金回流表内,月初存款外流,导致金融机构存款月增量波动明显。以20xx年阜新市储蓄存款和理财产品运行情况为例,除个别月份,表外理财月增量与存款月增量此消彼长。存款规模大幅波动加大了货币供应量m2、m1的监测难度。二是理财产品降低了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据调查阜新市辖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收入占银行总收入比重从20xx年的4.5%上升到20xx年的10.19%,使得传统的息差收入占比下降,银行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减弱。三是放大货币乘数。银行理财产品使现金比率下降,使得储户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加大,从而使得现金的持有量减少,由于它与货币乘数之间是反函数,从而不断放大货币乘数。

同业理财规模高企,部分资金流向受限行业。同业理财产品主要为信贷类理财产品,银行间互相持有对方信贷类理财产品,即可以隐藏信贷规模又可以享有贷款收益,近年来同业理财产品规模不断扩张。阜新市发售的理财产品业务运作模式同业占比一直较高,近三年以来,始终保持在四成以上,20xx年占比达到59.29%,较20xx年提高16.05个百分点。此外同业理财产品迅速扩张的同时成为国企、地方政府融资的重要渠道,使两高一剩行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本应该受到限制的资金需求继续获得大量资金,20xx年辖内金融机构发售的信贷类理财产品已达到全年新增贷款的三成,其中71.43%的信贷类理财产品资金流向两高一剩行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短期融资投入长期项目,金融风险不断积聚。

“资产池”运行模式存隐忧,风险管理亟待完善。当前,大量银行理财产品采用“资产池”运作模式进行管理。“资产池”类型产品通过组合投资,分散风险,达到优化资产配置的效用。然而期限错配、信息不透明的运作方式,在后续资金不足时,有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然而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评定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各家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等级都是内部评定的,且没有银行对外公开披露其理财产品风险等级的评定方法,投资者难以获得有效的产品风险提示。根据400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客户对理财人员的依赖程度在最终做出银行理财产品购买决定时,绝大部分客户离不开专业理财人员的参考意见,仅有5.14%的少数客户完全依靠自己收集的信息决定购买理财产品。52.8%的客户在事先搜索一些信息的基础上再参考理财人员的意见,17.76%的客户则完全听从银行专业理财人员的意见。理财产品销售人员常常利用其信息优势故意夸大收益而轻视对风险的说明,使客户消费在尚未弄清产品所面临的风险的前提下,本着对商业银行的储蓄烙印,购买“高收益”理财产品时往往忽视其背后的高风险。

外核算标准不统一,理财监管“空地”凸显。近年来,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种类和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和利润的增长点,20xx年阜新市辖内金融机构表外理财产品募集金额为228.32亿元,比20xx年增加159.24亿元 ,表外理财资产相当于表内总资产的12.08%,比20xx年提高7.42个百分点。目前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和银监会下发的制度规定,主要针对表内会计核算,监管部门对银行表外资产管理相对薄弱,一直采取紧密观察和跟随市场、针对具体情况“点对点”及时纠正不规范行为的被动的、堵漏洞的监管方式。在我国分业监管的机制约束下,给商业银行通过交叉性金融创新进行监管套利留下了制度空间,采取不断“金融创新”的手段绕过金融监管,实现利用表外理财监管套利及监管逃避。

健全理财产品金融统计制度,加强表外理财统计监测。建议结合金融统计标准化的相关要求,针对理财产品统计数据来源、统计口径、数据标准、会计核算方法和信息反馈与发布渠道进行详细规定,提高理财产品统计数据的相关性和可用性。同时尽快建立起对理财产品业务活动进行统计监管的法规制度,并进一步明确我国中央银行对整个金融业的法定统计监管职责;加强开展对表外理财产品的流量和利率统计,强化对资金流向的统计监测,全面反映理财产品对货币供应量的规模、结构的影响,逐步构建起中国的流量和价格统计监测体系。密切关注各类理财产品对货币总量的影响,根据理财产品影响进一步完善货币供应量指标检测,改进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全面规范同业理财业务,引导理财资金服务实体经济。尽快出台监管规定,从严规范同业理财会计核算,实行进表管理。同时加强理财资金投向监测。对房地产、融资平台等重点风险领域制定涵盖同业理财类信贷融资的风险监测报表,实现对重点行业理财融资监测,督导商业银行充分披露信息,“打包还原”基础资产,严格控制理财资金投向。改善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机制,从数量调控逐步变为结构和方向调控。鼓励银行探索服务实体经济新产品和新模式,引导银行通过理财业务深度参与直接融资市场,推动信贷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实体经济。

强化资产池模式风险防控,完善理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资产池”运行模式风险防控,将银行的表外信货项目显性化,增强资金来源与投向之间的匹配关系。规范划分理财产品风险等级,制定统一权威的划分标准,特别要注意规范销售行为,要将风险提示放在首位,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逐步建立理财产品违约的市场出清机制。针对未来一段时间“资产池”运行模式可能暴露出来的风险,相关部门应该厘清理财产品参与方的权责关系,明确金融机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边界,并建立合理的市场出清机制。

规范表外理财产品会计处理方法,补充理财监管制度空缺。统一设置表外理财核算科目用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核算,并统一采用复式记账以完整地体现和反映理财资金的募集和运作情况,形成规范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相关部门应出台理财业务会计核算指引,明确理财业务各类经济活动的会计核算,包括初始确认、存续期计量、到期支付等,制定详细的会计指引方式。在商业银行现有核算方法的基础上,统一会计科目、会计分录的设置和使用,规范理财资产、收入等金额的确认、计量和列报,使各商业银行能够参照统一的指引进行会计核算操作。此外相关部门要依据统一理财产品会计处理方法,加强表外理财监管,封堵商业银行通过交叉性金融创新进行监管套利制度空间。

银行合规风险分析报告篇四

一、业务经营基本情况分析

(一)负债情况分析

截至年末,我行各项存款总额x万元,比年初增加x万元,增幅x%。其中:对公活期存款为x万元,比年初增加x万元;对公定期存款为x万元,比年初增加x万元;个人活期存款x万元,比年初增加x万元;个人定期存款为x万元,比年初增加了x万元;银行卡存款为x万元,比年初增加x万元。我行各项存款指标均比年初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经多方面努力,争取到部分有实力的大企业客户,例如x上市公司在我行开立监管资金专户,带来对公定期存款一定幅度的增长;二是继续加代发工资业务及批量开卡的营销,在提高开户数和发卡量的同时,也使居民储蓄存款能够稳步增长;三是持续进行产品创新和开展主题营销活动;四是我行在本年新开展了间联pos机业务,在为我行发展出一批合作商户的同时也带来了部分新增存款;五是我行在年初原有总行营业部、x支行2个营业网点的基础上,新增了x支行等x个营业网点,延伸了我行的服务半径,扩大了我行在本地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资产情况分析

1、信贷资产

(1)基本情况:截至年末,我行各项贷款余额x元,比年初增加x万元,增幅x%。其中,短期贷款x万元,比年初增加x万元;中长期贷款x万元,比年初增加x万元。按五级分类口径统计,正常类贷款x万元,关注类贷款x万元,暂无不良贷款。

(2)贷款集中度情况:针对贷款集中度偏高的情况,我行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保有压、重点支持的政策逐步降低贷款集中度,保证符合生产经营状况良好,有发展潜力的贷款户,压缩产品落后、经营不善的企业贷款,同时重点扶植国家产业政策方向的新兴产业及“三农”和小微企业。截至x年底,“单户500万以下贷款余额占比”指标已从x月末的x%大幅提高至x%,达到监管要求;“户均贷款余额”指标从x万元降低至x万元,力争逐步达标。

(3)贯彻落实“两个不低于”情况:自开业以来,我行一直对自身的市场定位非常明确,为此,根据_经济发展及行业特点,在确保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将信贷资金重点倾斜于“三农”、小微企业等基础经济,达到“两个不低于”要求的目标。其中,支持农业贷款x万元,支持小微企业贷款金额x万元,两项合计占贷款总额的x%,有力地支持了当地民营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我行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定位。

2、非信贷资产

截止年末,我行非信贷资产x万元,主要是委托贷款和保函两项表外业务。本年度共发放委托贷款x笔,总金额为x万元,委托贷款中,委托人为企业的有x户,委托人为自然人的有x户。本年我行共开立x笔保函担保业务,总金额为x万元,担保对象均为企业客户,共有x户。

(三)资产负债比例及所有者权益分析

1、资产负债比例。本年度,我行超额备付金余额x万元,超额备付金比例为x%,流动性比率达到x%;贷款损失准备金x万元,拨贷比达到x%,拨备覆盖率大于150%,不良贷款率为零,备付资金和流动性资产充足。

2、所有者权益。本年度,我行营业收入x万元,同比增长x%,营业利润x万元,同比增长x%。其中,净利息收入x万元,中间业务收入x万元。收入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仍然偏低,但营业利润较上一年度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二、风险状况分析:

(一)总体评价。

截至年未,我行的加权风险资产为x万元;资本充足率x%,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x%;单户贷款集中度为x%,按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率为零,未发生不良贷款,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均达到监管要求。

(二)信用风险分析

1、信贷风险方面:我行一方面强化风险管理,另一方面优化信贷资产结构,以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截至年未,我行各项贷款余额x万元,其中:正常类贷款x万元,关注类贷款x万元,其中关联交易贷款x笔。全辖最大1户贷款余额x万元,该户目前经营正常,效益好。最大10户贷款都为正常类,目前经营正常,风险较小。截至年终,我行抵x贷款为x万元,保证贷款x万元,信用贷款x万元,存量抵(质)x贷款率为x%,与去年相比降低x个百分点,抵(质)押率仍然偏低,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小微”的市场定位,将信贷资源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科技含量高、信用良好、管理规范,且能提供有效抵押物的农户和小微企业重点倾斜,在降低贷款集中度的同时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2、表外业务风险方面:我行保函业务采取保证金加反担保抵押的方式控制风险,并加强对借款人的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力求将风险降到最低。委托贷款方面,采取先存后贷的方式,并在贷款协议中设定免责条款,降低我行风险责任。截至目前,委托贷款借款人基本都能按期还本付息,偶有借款人逾期的现象,但在信贷管理人员的提醒及催收后,都能尽快还本付息,保障了委托贷款人的利益;同时,我行严格遵循《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规范和加强非信贷资产管理,提高非信贷资产质量。

同时建立真实、全面反映非信贷资产动态变化和风险程度的管理体系,增强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

(三)流动性风险分析

截止年末,我行流动性资产总额为x万元,流动性负债总额为x万元,流动性比例x%。其中:超额备付金x万元,超额备付率x%。

由于我行网点相对较少,吸收存款一直比较困难,存款总额变动幅度较大,居民储蓄存款相对较少,存贷比偏高,资金头寸分散,流动性管理较难,易引发支付结算风险。

为进一步强化我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提高防范和控制流动性风险的能力,促进各项业务稳健发展,我行一是加大营销力度,以创新产品和优质服务为客户提供良好的客户体验,吸收更多的存款,尤其是相对稳定的居民储蓄存款;二是加强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负债的测算,及时发现流动性风险方面的问题并予以处理,较好地保持充足且适度的流动性,满足客户支付需求;三是加强宣传,通过广告投放和参与社会活动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上述手段,我行基本实现了资金营运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协调统一。

银行合规风险分析报告篇五

_月末,全行资产总额_万元,比上期_万元。其中,信贷类资产余额_万元,比上期_万元;不良余额_万元,比上期_万元;不良占比_%,比上期_个百分点。非信贷资产余额_万元,比上期_万元;不良余额_万元,比上期_万元;不良占比_%,比上期_个百分点。

全行负债总额_万元,比上期_万元,其中各项存款余额_万元,比上期_万元,同比_万元。

全行利润总额_万元,比上期_万元,同比多_万元。

二、信用风险状况分析

_月末,全行各项贷款余额_万元,按贷款五级分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余额情况,占比情况,较上期变化情况;从期限结构看,中长期贷款贷款情况,占比情况,较上期变化情况;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情况,占比情况,较上期变化情况。

外信贷资产余额_万元,比上期_万元;垫款余额_万元,比上期_万元;表外业务保证金余额为_万元,比上期_万元;风险敞口_万元,比上期_万元。

(一)不良贷款变动情况1、处臵及新发生不良贷款情况

_月末,全行处臵不良贷款_万元。其中:清收不良贷款本金_万元,盘活不良贷款本金_万元,接收抵债资产_万元,核销呆账贷款_万元,其他方式_万元。

本期新发生不良贷款_万元,其中法人客户发生_万元,占比_%;个人客户发生_万元,占比_%。新发生不良贷款较多的支行是:__;主要客户是:__。

说明:其他方式是指由于借款人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好转等因素或者其他原因,贷款分类由不良类上调至正常类和关注类贷款的情况。

2、贷款风险分类形态迁徙情况

本期,正常贷款(不含借新还旧和还旧借新)共向下迁徙_万元,比上期_万元,向下迁徙率_%,比上期_个百分点。其中,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_万元,比上期_万元,向下迁徙率_%,比上期_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_万元,比上期_万元,向下迁徙率_%,比上期_个百分点。

不良贷款中,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_万元,比上期_万元,向下迁徙率为_%,比上期_个百分点;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_万元,比上期_万元,向下迁徙率为_%,比上期_个百分点。

(二)客户结构分析(可列举一至两个典型案例)

1、法人客户信用等级结构分析

_月末,全行共有法人客户_户,比上期_户;贷款余额_万元,比上期_万元。其中,aa级以上(含)客户贷款余额比上期增加_万元,占全行法人贷款增量的_%,占全部贷款增量的_%。

2、法人客户规模分布结构分析

截至_月末,大型客户贷款余额_万元,比上期_万元,占全行法人贷款增量的_%;中型客户贷款余额_万元,比上期_万元,占全行法人贷款增量的_%。大、中型客户贷款比上期共_万元,占全行法人贷款增量的_%。

从贷款质量看,截至_月末,全行法人客户不良率_%,比上期_个百分点。其中,小型客户不良率_%,比上期_个百分点;中型客户不良率_%,比上期_个百分点;小型客户不良率_%,比上期_个百分点。

3、法人客户行业结构分析(各行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几个重点行业,如贷款余额占比前五名、国家重点调控行业等)

_月末,法人客户贷款主要集中在___等行业,以上行业的贷款余额_万元,比上期_万元,占全行贷款余额的_%;不良贷款占比较高的行业为__。

银行合规风险分析报告篇六

(一)负债情况分析

截至年末,我行各项存款总额x万元,比年初增加x万元,增幅x%。其中:对公活期存款为x万元,比年初增加x万元;对公定期存款为x万元,比年初增加x万元;个人活期存款x万元,比年初增加x万元;个人定期存款为x万元,比年初增加了x万元;银行卡存款为x万元,比年初增加x万元。我行各项存款指标均比年初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经多方面努力,争取到部分有实力的大企业客户,例如x上市公司在我行开立监管资金专户,带来对公定期存款一定幅度的增长;二是继续加代发工资业务及批量开卡的营销,在提高开户数和发卡量的同时,也使居民储蓄存款能够稳步增长;三是持续进行产品创新和开展主题营销活动;四是我行在本年新开展了间联pos机业务,在为我行发展出一批合作商户的同时也带来了部分新增存款;五是我行在年初原有总行营业部、x支行2个营业网点的基础上,新增了x支行等x个营业网点,延伸了我行的服务半径,扩大了我行在本地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资产情况分析

1、信贷资产

(1)基本情况:截至年末,我行各项贷款余额x元,比年初增加x万元,增幅x%。其中,短期贷款x万元,比年初增加x万元;中长期贷款x万元,比年初增加x万元。按五级分类口径统计,正常类贷款x万元,关注类贷款x万元,暂无不良贷款。

(2)贷款集中度情况:针对贷款集中度偏高的情况,我行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保有压、重点支持的政策逐步降低贷款集中度,保证符合生产经营状况良好,有发展潜力的贷款户,压缩产品落后、经营不善的企业贷款,同时重点扶植国家产业政策方向的新兴产业及“三农”和小微企业。截至x年底,“单户500万以下贷款余额占比”指标已从x月末的x%大幅提高至x%,达到监管要求;“户均贷款余额”指标从x万元降低至x万元,力争逐步达标。

(3)贯彻落实“两个不低于”情况:自开业以来,我行一直对自身的市场定位非常明确,为此,根据xx经济发展及行业特点,在确保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将信贷资金重点倾斜于“三农”、小微企业等基础经济,达到“两个不低于”要求的目标。其中,支持农业贷款x万元,支持小微企业贷款金额x万元,两项合计占贷款总额的x%,有力地支持了当地民营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我行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定位。

2、非信贷资产

截止年末,我行非信贷资产x万元,主要是委托贷款和保函两项表外业务。本年度共发放委托贷款x笔,总金额为x万元,委托贷款中,委托人为企业的有x户,委托人为自然人的有x户。本年我行共开立x笔保函担保业务,总金额为x万元,担保对象均为企业客户,共有x户。

(三)资产负债比例及所有者权益分析

1、资产负债比例。本年度,我行超额备付金余额x万元,超额备付金比例为x%,流动性比率达到x%;贷款损失准备金x万元,拨贷比达到x%,拨备覆盖率大于150%,不良贷款率为零,备付资金和流动性资产充足。

2、所有者权益。本年度,我行营业收入x万元,同比增长x%,营业利润x万元,同比增长x%。其中,净利息收入x万元,中间业务收入x万元。收入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仍然偏低,但营业利润较上一年度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一)总体评价。

截至年未,我行的加权风险资产为x万元;资本充足率x%,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x%;单户贷款集中度为x%,按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率为零,未发生不良贷款,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均达到监管要求。

(二)信用风险分析

1、信贷风险方面:我行一方面强化风险管理,另一方面优化信贷资产结构,以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截至年未,我行各项贷款余额x万元,其中:正常类贷款x万元,关注类贷款x万元,其中关联交易贷款x笔。全辖最大1户贷款余额x万元,该户目前经营正常,效益好。最大10户贷款都为正常类,目前经营正常,风险较小。截至年终,我行抵x贷款为x万元,保证贷款x万元,信用贷款x万元,存量抵(质)x贷款率为x%,与去年相比降低x个百分点,抵(质)押率仍然偏低,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小微”的市场定位,将信贷资源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科技含量高、信用良好、管理规范,且能提供有效抵押物的农户和小微企业重点倾斜,在降低贷款集中度的同时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2、表外业务风险方面:我行保函业务采取保证金加反担保抵押的方式控制风险,并加强对借款人的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力求将风险降到最低。委托贷款方面,采取先存后贷的方式,并在贷款协议中设定免责条款,降低我行风险责任。截至目前,委托贷款借款人基本都能按期还本付息,偶有借款人逾期的现象,但在信贷管理人员的提醒及催收后,都能尽快还本付息,保障了委托贷款人的利益;同时,我行严格遵循《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规范和加强非信贷资产管理,提高非信贷资产质量。

同时建立真实、全面反映非信贷资产动态变化和风险程度的管理体系,增强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

(三)流动性风险分析

截止年末,我行流动性资产总额为x万元,流动性负债总额为x万元,流动性比例x%。其中:超额备付金x万元,超额备付率x%。

由于我行网点相对较少,吸收存款一直比较困难,存款总额变动幅度较大,居民储蓄存款相对较少,存贷比偏高,资金头寸分散,流动性管理较难,易引发支付结算风险。

为进一步强化我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提高防范和控制流动性风险的能力,促进各项业务稳健发展,我行一是加大营销力度,以创新产品和优质服务为客户提供良好的客户体验,吸收更多的存款,尤其是相对稳定的居民储蓄存款;二是加强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负债的测算,及时发现流动性风险方面的问题并予以处理,较好地保持充足且适度的流动性,满足客户支付需求;三是加强宣传,通过广告投放和参与社会活动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上述手段,我行基本实现了资金营运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协调统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