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清明节初中(模板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4 01:01:02 页码:11
最新清明节初中(模板10篇)
2023-09-14 01:01:02    小编:碧墨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节初中篇一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不仅要扫墓祭祖,还有踏青游玩、放风筝等活动。清明节来临之际,我也有幸亲身参与了扫墓祭祖的活动,深刻感受到了这个节日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段:扫墓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仪式,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明节,人们会提前准备好纸钱、鲜花、香烛等,前往坟墓瞻仰亲人的后辈。我也和家人一起前去祭拜先人的坟墓。站在爷爷奶奶的坟前,我给他们磕了三个头,祭拜之后,我默默地观察着周围的人们,看到他们或焚烧纸钱,或敬献鲜花,或默默地擦拭墓碑,我心中一股敬意油然而生。感觉到扫墓祭祖不仅是家庭责任,更是对先人的尊重和怀念。

第二段:通过扫墓祭祖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家庭的重要性。每年清明节,我们全家相聚一堂,一同前往祭拜亲人的坟墓,这是一种传统的仪式,也是一种家庭的和谐与凝聚力。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家人之间的默契与关爱。父亲在爷爷奶奶的坟前告诉我们他们的事迹和故事,让我深感家人之间的牵挂和陪伴是多么的重要。这让我明白,只有将亲情与感恩融于日常生活中,才能真正珍视家人的存在。

第三段:清明节期间,我还有机会参与了踏青游玩的活动。当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一座风景优美的公园,远离了喧嚣的城市,享受了大自然的美丽。春天的阳光洒在身上,柔和而温暖,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和湿润的土壤气息。我们沿着小路漫步,欣赏着春天的色彩,心情渐渐放松起来。在公园的湖边,我看到了许多人放风筝,五彩斑斓的风筝在蔚蓝的天空中飞舞,犹如一朵朵盛开的花朵,美丽而自由。这段踏青游玩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也增强了我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第四段:参与清明节的活动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也让我更加明白了生命的宝贵。看着热闹的人群,我不禁思考生命的意义。人的一生都是短暂而有限的,我们应该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不要总是为了追求更多而忽略了当下的温暖和幸福。清明节的到来,让我更加明白了这个道理,也让我深深感受到生活中那些平凡而逝去的珍贵瞬间。

第五段:回想起这次清明节的扫墓祭祖和踏青游玩的经历,我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与家人的团聚与亲情之重。在这个现代社会,我们时常被外界快节奏的生活所影响,容易迷失自我。因此,我决心要更加珍视与家人的相处时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也要学会享受生活的美好,与家人、朋友一同感受大自然的恩赐。清明节的心得体会不仅止步于每年一次的祭祖扫墓活动,更是对生命和幸福的一种思考与感悟。

清明节,是一次与过去和未来对话的机会,让我们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珍视与家人的团聚时光,感恩和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愿每个人都能在这个节日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走出一段崭新而充实的人生旅程。

清明节初中篇二

几分伤心几分钱,一方冢墓一方天。魂幡只为招无主,犹有生死坟头烟。

不得不说,清明真的让人断肠,而且是那种静默中渗透着彻骨凄然的断肠。清明时节,站在杂草丛生的坟前,看着那一方土丘似的坟茔,感受着那一种无言的凄凉,内心无限感伤!从来没有想过,一方坟茔会隔开两个世界——生与死。“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死者已矣,而生者,却在对其的缅怀中一点一点的追忆。死者生前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在现在看来,却已变成了一道供生者一边追思,一边痛哭的伤痕。而且这道伤痕永远都不会磨灭,它将会在每年的同一天裂开,用淋漓的鲜血来警示生者不要忘怀,这天就是清明,让人断肠的清明。

回忆着,开始悲伤起来。脑海里开始浮现出了太婆的样子。屈指一数,和太婆隔世已将近六年了。六年前的我,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孩童。那时候的我,对于太婆的去世,并不知道意味着什么,以为只是暂时的分别,将来的某一天还会与太婆再次重逢。可是,等待了六年,那场重逢确实是来了,然而,却是在清明节的坟墓前,太婆在里面,而已长大的我,却在外面,泪流满面。在太婆的坟头,我恭恭敬敬的给她老人家插上了三枝魂幡,烧了三堆纸钱,也点上了三炷香。我知道这无法全部的表达出我对她老人家的追忆和缅怀,然而,当时我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站在太婆的坟前,看着冉冉飘起,萦绕于坟前的青烟,我的心竟感伤不已。恍惚中,我感觉自己的灵魂仿佛与太婆的灵魂进行了一次飘渺幽远的交流,我感受到了一份厚重慈祥的关爱和一种难以割舍的血缘……随着青烟渐渐地散去,我才缓缓的魂归现实。看着坟头那随风摆动的魂幡,接受了回归的现实,不觉茫然起来。

“桃花粉红杏花白,雨打花枝树树开;行人面上悄悄下,几家坟头哭声哀。”,清明,注定是一个断肠的节日。那淅淅沥沥的春雨,袅袅渺渺的青烟,若有若无的哭声便是明证。肠断清明,思绪飘零!

清明节初中篇三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的重要节气。今年的清明节,我感受到了浓厚的悼念和传统文化的底蕴。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深刻体会到了祭扫祖先墓地的重要性以及亲情的珍贵。清明节给予我们一次机会,让我们回归内心,感受生命的脆弱与尊严。

第二段:扫墓祭祖的重要性

清明节是我们祭奠先祖、扫墓祭祖的日子。今年,我去了曾祖父的墓地,扫墓、敬香、献花、祭祀,这些传统的行为让我感受到了对先人的尊重和怀念。通过整理墓地、清扫灰尘,我深刻体会到了清明节对于传承尊严感恩的重要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我恍然发现清明节不仅是对祖先的尊敬,更是对自己来世前辈传统文化的坚守。

第三段:唤起对亲情的思考

除了扫墓祭祖,清明节也是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思念之情的时刻。今年,我不仅帮助家人整理曾祖父的墓地,还走访了去世的爷爷奶奶和其他长辈的墓地。在这个过程中我不禁思考,生与死之间的界限并不遥远,我们既要承担起对已去世亲人的回忆和牵挂,也要珍惜当下亲人的陪伴。清明节让我深刻领悟到,亲情是最珍贵的,我们要时刻珍惜并表达对亲人的爱。

第四段:反思生命的意义

清明节是一个反思生命意义的时刻。通过祭祀先人,我发现生命的脆弱与短暂,人生的旅程如同一瞬间。在这个短暂的旅程中,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真善美,为他人奉献,为社会做出贡献。清明节让我认识到,我们应该积极面对生命的意义,要过有思想有责任心的人生。

第五段:传统文化的传承

清明节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亲身参与传统的祭扫祖先和敬献花篮的仪式,我深深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清明节不仅是对先祖的尊敬,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我才明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基和精神归宿,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结论:

清明节是一个承载着我们对亲人思念和对传统文化怀念之情的节日。通过参与祭祖、扫墓等活动,我不仅感受到了亲情的珍贵和生命的脆弱,也更加深刻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希望在以后的清明节中,我们能够更加重视对祖先的怀念和尊重,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繁荣。

清明节初中篇四

“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故为清明。清明,是24节气之一,是中国的流传千年传统节日,我想,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它都有着不一样的含义。

窗外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是清明成全了这场雨,更是这雨衬托了清明。望着飘洒的细雨,才更能引得人们心中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思。“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的佳句更是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这份薄雾般笼罩着的哀思。这雨或是风狂雨恣,或是和风细雨,从清晨开始,至黄昏之际,点缀着伤感寂寥的扫墓人。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一二个孤影,跚跚独行。

这,大概就是清明节带给大多数人的感触吧。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生者总是会不断地成为逝者。有人说,对别人的思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我想,或许对于至爱亲人的思念恰恰与之相反吧。即使过了再长的时间,在每次忆起他们音容笑貌时,我们的心中总会有些酸酸凉凉的感觉吧。

正因如此,清明节才会成为一个流传千年的日子;清明时节的细雨,才会绵绵不绝地纷纷而至,这大概是对于人们心中哀愁的感应吧。又是清明了。“男儿有泪不轻弹”,我不能流泪。但对亲人绻绻的思念,洒下所有的泪,回忆就不仅仅再是生活的负担。我们再次体会人世间的爱心与温暖,拼合破碎的心,微笑着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我们感慨世事无常人生苦短,曾经真正爱过,生命便不存在遗憾。援手于他人危难,自己在挫折中保持乐观,只要心中有爱,爱就会没有遗憾,人生永远是美丽的春天。

清明节初中篇五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的四月五日前后,人们都会在这一天祭奠祖先和亲人。今年清明节,我感受到了深深的忧伤和对生命的珍惜。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心中涌动着许多感慨和思考。

首先,清明节让我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清明时节春意盎然,大自然万物复苏。我和父母一起去祭拜我外公,一路上感受到了阳光明媚、绿树成荫的美好气息。坟地里的花草茂盛,给人一种安慰和慰藉。这让我明白,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有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才能让我们生活在一个更美好的世界里。

其次,清明节给了我一个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清明节是扫墓祭祖的传统节日,也是亲人相聚的时刻。祭拜结束后,我与父母一起在坟地附近的山间野花丛中散步。这是一个非常宁静和放松的时刻,我们一边聊天一边欣赏着花朵的美丽。我突然感受到了家人之间的温暖和爱意,明白了家人的重要性。清明节是一个纪念亲人的时刻,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拥有的幸福。

再次,清明节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清明节是纪念逝去的亲人和祖先的日子,也使我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和脆弱。在祭拜外公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他的照片,他生前的样子还历历在目。面对生命的瞬息即逝,我不禁思考起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我明白了应该珍惜现在,不要抱怨和恨怒,要感恩和珍惜美好的当下,与亲人朋友相处要更加真诚和友善。

最后,清明节也给我一个思考人生的机会。在扫墓途中,我看到坟地上有一位已故的文人墓碑。我被他墓碑上的诗句所吸引:“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句诗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人生犹如落花,无可避免地要经历生老病死,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生轨迹和经历,要学会坚强,要与自己的心灵深度交流。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像燕子一样,积极向上、互助和飞翔。这给了我对人生的思考,也让我深刻明白,人生不仅仅是为了活着,更应该找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做一个有意义的人。

在今年的清明节中,我触动了心灵深处,明白到了许多道理。清明节让我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带给了我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提醒我珍惜和感恩生活。同时,它也让我意识到了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价值。每逢清明,我将会在祭奠亲人的同时,思考自己的人生,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活得更有意义。(1200字)

清明节初中篇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一首关于清明节的诗。4月5日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清明节。清明节是一个重大的节日,人们为了纪念死去的人,都会在那天去为他们的坟前扫墓。并会缅怀那些去世的革命先辈们,继承他们的光荣传统,将优良的品质发扬起来。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了,全国是统一放假的。家里的大人不允许我和他们一起去南山为家里死去的祖先扫墓,因此我们只能够提前在家里过上一个“小清明节”啦!

清明的前一天晚上,我家那儿有一个规定,就是要摆桌香,为的是提前纪念死去的人们。我家的桌台是放在后面的老房子里的,在暗暗的灯光下,年迈的奶奶和祖母会将丰盛的菜肴一一摆放在桌子上,有年糕、烤鸡、烤鸭、八宝菜、粽子……让人看了就直流口水,可这时不允许吃。奶奶要在桌前插上两支蜡烛,放好桌凳,桌边还要分别放上一只只的碗和一对对筷子,里面要倒上均匀的酒,好像是要家里请客一样。这样还不够,奶奶在桌子的正前方摆上一个垫子,是专门为祭拜用的。传说是要请地府的神仙吃饭,为的是给家里死去的人能够顺利投胎,并为全家人讨一个吉祥。而且,摆好的桌子和凳子都不能够随意的碰,听说是不能够打扰神仙们吃饭的。晚上6点时候便可以跪在垫子上祭拜“神仙”,取下自己的愿望。

这还不是重点呢。在家里人都纷纷祭拜好之后,我们还要蹲在离桌子不远的地方烧“金元宝”和“佛纸”,那都是祖母和奶奶利用了一年的时间叠好的。爸爸拿来一个大锅子,里面点燃火。之后,我们将“金元宝”和“佛纸”扔进火里,边扔边祈祷。听奶奶说,烧“金元宝”和“佛纸”是为了给地府的神仙送“钱”,也是为了给自己讨一个平安。

烧完了“金元宝”和“佛纸”之后才能够收拾桌子上的东西,家里人一起团圆吃饭。

吃完了饭之后,我们都要揍在一起,坐在一张大的方桌旁,剪“票儿纸”。在扫墓的时候是必须将“票儿纸”插在祖先墓上的。

清明节初中篇七

挥不去的忧愁,是天气,还是因为心头的惆怅。

“清明时节雨纷纷”,临近清明,湛蓝的天空变得阴沉,如雪的白云也尽显黯淡。前几天也许还是晴空万里,清明那天却已是烟雨濛濛。往年清明都像是约好了一样,连天气也一样的使人惊异。可近几年却总是阳光迎来悲伤。叫人想要哭泣,却又好像不符天气。

清明这天,与家人一起看望了那阔别已久的先人。一年后的今天,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每个人的心情仿佛都不似太姥姥刚走时的那份悲伤、沉重。也许过了这么久,大家都早已放下了吧!毕竟,逝者如斯夫。看着外婆他们,却又不禁想起,太姥姥去世时的那些天,每个人的眼睛都是红的,都被泪水所充斥着。外婆、姑婆的头发被白色沾染,她们是那么痛,那么伤。可现在看看她们,已没有那时的痛苦,取而代之的是释然!大家都在太姥姥的碑前静默,聆听远方传来的细语叮咛。只能沉默,捕捉那稍纵即逝的心跳。

过了许久,收拾好东西,走下台阶,每一步都过得艰难,都是那样不舍。回去的路上,妹妹问我,太姥姥在哪里?我笑着对她说,太姥姥在天上看着我们呢。她在天上飞,累了就会回到地上,就会回来的。多么荒唐,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与其说是在骗妹妹,倒不如说是在骗自己。这一路上没有细雨,没有乌云。只有阳光,只有笑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千古绝句千古唱。

清明节初中篇八

对于清明节,世人或许都认为他是悲伤的代名词,但,我对他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的确,清明节充满着悲伤的氛围,想起了太多早已粉尘的记忆,早已被深埋在心底的记忆,视乎这一切都只能够用眼泪来宣泄。或许也因此,类成了人们眼中清明的最深的记忆。

但是泪往往有着不同的解释,可往往人们认为清明诶是由无名的悲伤与萧瑟灌注而成的。也许他们是对的,清明之类是悲伤的。但是,回忆过往的痛苦记忆对于现在的我们又有什么意义,倒不如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而存在,好好想想对未来的勾画。

现在早已没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究竟是我太过敏感,还是人们的感情早已麻木。路上叫卖声依旧,游人笑语不绝。

人么视乎麻木了,没有感情的宣泄,没有对过往的追回,更没有对未来的展望了。

清明节初中篇九

阳光普照大地,在明秀小学的大门口,站着一群孩子们,他们手里拿着一朵白色的纸花,身上穿着整齐的校服,肩上背着鼓鼓的书包,那就是我们四(1)班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人民公园春游并进行扫墓,今天人民公园的烈士陵园就是我们的目的地。

咦?春游不是去玩的吗、怎么是去烈士陵园呢?我们为什么要拿白花呢?一串串疑问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哦,黎老师告诉我们,这一次我们要去扫墓。坐上公交车,不一会儿,就到达了人民公园的烈士陵园的大门口。

我们先脱下自己的书包,放在一旁的草坪上,然后,我们拿出老师给的一张纸,纸上写着送给伟大的革命战士们的歌咏诗。老师选了10个男生,10个女生(包括我)上去领读。此时此刻,我那冒着冷汗的双手,拿着被汗水浸湿了的纸与纯洁的白花,又紧张又激动的心”怦怦怦“的直跳,心里像怀惴只小鹿活蹦乱跳,我紧张,紧张我第一次向烈士们祝词,我激动,激动我能祭拜革命的烈士们,我兴奋,兴奋我能和同学们领唱,向在天之灵的伟大的革命烈士们表示无尽的崇仰。

到了最神圣的环节之一默哀。当听到了主持人李洁宣布默哀十分钟时,枝头上那可爱的鸟儿,唱起了忧郁的乐曲,似乎在歌颂着战争时期的革命战士;树儿摇摆着枝丫,似乎再向他们送行。我心里那崇敬之火涌上心头,啊!我们那伟大的革命战士,你们用自已那宝贵的生命,换来了千千万万的人民的幸福。你们的名字被刻在石碑上,被记在课本里,更铭记在我们的心里!有我们在,你们的精神将代代相传,有你们的精神在,我们也会生生不息。

“请各位同学们,把自已手中的白花献给革命战士们!”听后,我们大家都小心翼翼地捧着自已做的白花,一一献给了长眠的战士们。我望着长眠的烈士碑,心中的爱国之旗冉冉升起,心里不仅想:现在的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争做祖国的'栋梁!有句话说得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今天的扫墓活动到此结束了,我们怀着缅怀的心情走上了回家的路途。

清明节初中篇十

清明节前后扫墓的习俗由来已久。近年来,南京人扫墓似乎提前了行动,不到清明日,扫墓之人已争先恐后,络绎不绝,拥挤不堪,马路上也经常会堵车,无端浪费了光阴。在我看来,扫墓就是人之常情,在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日子,去祭祀已故的长辈,清扫一下坟地,寄托对亲人的思念未尝不可。

但就是,许多人扫墓不免落入俗套。焚香、点烛、烧纸、上供,弄得墓地一片狼藉,不仅污染了环境,妨碍了别人的生活;又易引发火灾,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应该设法予以避免(据报纸报道,每年都因扫墓而引发多起火灾)。从文明的角度而言,清扫一下墓地,整理一下环境,献一束鲜花,足可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与崇敬。

人虽逝去,但亲人之间的感情,就是难以忘怀的。活着的人去给逝去的长辈扫墓,则就是一种礼仪,故扫墓也就是表达一种情感。 纵观历史,许多三代以上的祖坟,除了轩辕、炎帝、大禹和部分名人之外,很少有人问津。外戚之坟,更不必说了。可见扫墓这种关系,大致上只能维持三代到四代,其远代祖宗,就无人顾问了。其坟也成了荒山野墓。

逝后修坟墓,占土地,与子孙争地盘,实属不当。有人问,火葬之后如何办?就是不就是再搞墓穴,作为长眠之地。若如这样下去,再过百年,墓穴遍地,泛滥成灾,令人担忧。现在已经有人提倡大海(水)长眠、树根长眠,即将骨灰洒入江海,或埋在树下,既卫生干净,又使逝者回归大自然,实属明智之举。

孝敬父母,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就是一种责任。但这种行动重在让他们在有生之年享受天伦之乐,感受亲情的温暖,度过舒心的晚年。如果生前不孝,让父母操心、忧心,找各种事由,责难父母,而在其死后,又建墓,又祭扫,逝者如何感觉到!实在没有多大的意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