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优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4 08:29:48 页码:11
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优质9篇)
2023-09-14 08:29:48    小编:书香墨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篇一

1、以设疑激趣为先导;

2、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3、以揭示规律为重点;

4、以精讲精练为策略;

5、以学生参与为途径;

6、以整体教学为目标。

在董事长、校长的直接领导下,由教科室牵头制定改革方案,并会同教研组长一起负责改革方案的落实。除音体美学科外,其余学科均参与这次改革。

1、先学后教:先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课前预习和课上自学;后教,是指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的点拨、解疑、归纳和总结。

2、精讲精练:学生的自学、教师的讲授、学生的练习大致各占三分之一(根据学习内容灵活掌握)。

3、突出主体: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1、教研组下设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本年级本学科改革方案的实施。

(1)组织本组教师集体备课,确定各单元和每课的重点、难点、授课形式和方法,设计每课的预习题。

(2)组织本组教师分工完成每课训练题的设计,做到资源共享。

(3)负责课堂改革进程的安排、检查和记录。

2、教研组长负责本学科改革方案的督促、协调和管理。

(1)负责“自测题”设计的检查、指导。

(2)组织组内的研讨课和研讨会。

(3)今后学校定期举办校级的研讨课和观摩课,组织形式每大周分两次举行:第一次单周四、第二次为双周三,每次一人;参与人员为本大组的所有本学科老师,参与办法为定期举行但不定人、不固定教研组和不定年级组的办法提前一天通知相关的教研组、年级组及相关老师。这样的目的是让老师把功夫花在平时,始终如一的专心备课、钻研教材加强教研组老师之间的教研氛围。

(5)评课的标准:其他老师先评,主评老师后评;以提出该任课老师在本节课中存在问题为主,提出优点为次;坚决杜绝以往的那种蜻蜓点水、碍于情面和全是好话,套话;要讲真话提真问题和真缺点;目的是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和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提高我校升学率和社会知名度!办成真正让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全县名校!

1、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和课标,熟练把握教材和知识点的规律性;

5、把自习课还给学生,分给各科。教师在自习课只许答疑或个别辅导,不许把自习课当成讲读课。

6、备课组长填写备课记录。

7、自测题格式:由教研组长和教研组成员讨论决定。

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篇二

   随着教育局新一轮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各学校在实施变革课堂上都在为寻找一条符合自己的课改之路而各出奇招、各显神通。我校不断尝试变更教学方法与策略,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静为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体现以生为本,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办学宗旨,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起来。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近年来,我校以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为引领,不断在全校开展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寻找教育教学理论与农村小学自主学习培养的最佳契合点,从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农村小学自主学习教学理论,从而在实践上更好地指导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

总概括起来:一个转变,两个变革,三大原则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1、开展课改总动员

通过观看生本课例,大量购买变革课堂的有关书籍,让全体老师形成一种课改势在必行的氛围,意识到是时候要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了。

2、做教师思想工作

思想引领行动。要想真正变革课堂,首先就要转变领导及教师的思想观念。我校通过多次组织教师开会,分析当前学生不学、厌学等因素,统一达成共识:除了改革,我们别无选择!

3、通过学习改变认识、提升教学水平

(1)专家指引,开拓视野

我校邀请一些骨干教师进行学习培训,有效地调动了老师们课改的积极性。同时,我校通过往兄弟学校外出参观学习活动,大大开拓了教师们的学识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实践经验。

(2)组织教师上网学习,并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我校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教师的学习和撰写学习体会。今年,我校先后组织教师网上学习,极大地丰富了老师们获取知识来源。同时让教师对教学问题以及个人学习心得及时反馈和分享交流,大大提升了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

(二)教学方式的变革

为了让全体老师都动员起来,一起齐参到课堂变革中,我校通过拉桌子,成立小组合作来营造氛围,促使我们的教师寻求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观念和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三)课堂教学的变革

教师尽量少说,多给机会学生说,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教师也要不站或少站讲台,多到学生中间来与学生交谈、探讨问题,要体现师生之间尊重、互信的新型师生关系,彻底改变以往教师高高在上的授课模式。

(四)“稳步推进”原则

俗话说:万事起头难。

为了让教师能顺利迈出课堂变革的第一步,我校组织了教研组长制定并印发“课改指引”,让教师们有章可循,帮助教师更快进入课改角色,尽量让大家少走弯路。同时,我校还对班里的小组长实行三级培训:校级、年级和班级培训,让小组长尽快适应上岗,构建小组后每月还对优秀组员和小组长给予表扬奖励,鼓励优秀激励后进。

另外,教师们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进行交流与学习,网络上既是教,又是学。集思广益,教学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与实践,有时提出的一个问题也会有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的视野从此开阔了,教改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不断地高涨,教师为了让自己成功的方法能与他人多分享,平时遇到问题就会更主动更积极去思考。

(五)实行“实践—研究—再实践”原则

1、加大教研学习力度

我校定好各学科的教研活动,6位行政领导分3组或6组参与教研活动,各学科做好考勤与活动记录,做到定时、定点、定内容,共同探讨教育教学困域。

2、定时制定好课改教学流程指引

每经过一段时间的课改后,教导处就分别组织语数综合三科教研组长制定出各科教学流程或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并进行收集归类后组织大家一起研讨学习,对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起到指引作用,帮助更多的教师少走弯路。

3、上好课改示范课

让在课改变革后表现较优秀的教师给大家上示范课,凡同科的教师都要参加,在研讨课后及时说课与点评。行政带头上好示范课,在学校也都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极大地鼓舞了教师队伍的士气,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

4、推门听课,促进成效

课改一段时间后,领导将不定时往各班推门听课,课后对教师暴露的问题或修改建议及时给予讲评与交流,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避免原地踏步或走回头路。

5、做好课改检查课

在课改过程中,我校将定时进行全校性的课改检查课,由领导及教师组成检查小组,对全校的教师在课改后进行课堂教学进行一次诊断检查,发现没有体现课改要求的教师,帮助他们重新学习课改精神,然后再进行第二次检查,直至达标。

(一)加强领导,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1、成立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教导处正、副主任担任,组员由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及学校骨干教师组成,具体开展此项工作。

2、加强宣传推广工作,要在全校师生中积极营造实施新课程的氛围,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形成全社会支持新课程改革的良好环境。

(二)学习理论、转变观念,走进新课程

1、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有关课改方面的文件及论著,要求教师都要按照课改的总体目标、主体任务,确定课改的理念和策略,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念。

2、进行师资培训,让教师能把握新课程的改革思路,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课程改革培训班学习,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三)把握新课程方案,积极主动做好工作

1、根据新的课程计划,设置本学年的课程,根据要求开齐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

2、组织教师学习领悟学科课程标准的改革思路,熟悉课程标准教材,弄清新老教材的变化。所有教师都要围绕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改革教学,要广泛开展教研活动,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优化课程实施水平。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对新课改的宣传,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课程标准的解读,学校进行新课程实施前的各项准备。

第二阶段:摸索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逐步实践课堂教学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认真总结一轮课实验的经验,对实验进行全面回顾总结,实行“实践——研究——再实践”的原则,继续深化推广。

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篇三

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地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教育适应新时代的必然要求,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进行大胆探索与改革,遵循“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合作探疑、竞争展示、当堂达标”的原则,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与交流、点评与小结、课堂检测”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开放式教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减负提质。结合初中部实际,结合上一年度课改的成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课堂教学改革领导机构

顾 问:洪 周 易

组 长:徐

说 明:在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年级以年级组长为核心,以班主任为骨干成员,组成年级课改研究小组。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灵活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以小组学习为组织核心,切实用好学部的学案,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课堂教学模式要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要求,要求每堂课学生的练习不少于十分钟,学生参与面不少于80%,当堂达标率为80%以上。

2、各班按要求建立学习小组,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七、八年级全面推行导学案进行教学。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以学论教

1、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

2、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

3、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

4、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

5、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

6、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为主。

四、课堂教学重要环节的调控

1、加大班内学习小组的调控力度。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学习成绩和性格特点等情况,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每个组6人左右,每个组可设文科组长、理科组长各一名,小组学习实行任务驱动,竞争展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一节课教师讲解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0分钟。课堂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不讲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改变教师作用,由教、领变为启发、督促、帮助。

3、加大学生练习方式的调控力度。让学生掌握和推行练习的基本方式,如提问、对话、复述、争辩、阅读、默写、摘抄、作业、实验、设计、小结、表演、游戏等。达到“以练习为主线,以思维为主攻,以发展为主旨”的目标。

4、加大交流展示的调控力度。充分地让学生展示。激发比、学、赶、帮、超的兴致和愿望。交流展示要更多地关注中下游学生。

5、加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调控力度。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可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亦可在课中自学,自觉目标要明确,任务要具体,晚自习时间一般要求教师不讲课,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

6、加大检查落实的力度。加大对学生作业、随堂练习、随堂笔记、校本学案、单元检验试卷等的检查力度。

1、教师培训:由教务处组织培训,统一思想、落实精神。

2、各年级按学校规定完成班级小组架构建设,定人定座次定小组成员职责。由年级组长、班主任具体落实,在第七周前完成。

3、第八周由教务处组织召开全体学习小组组长会议,落实小组合作学习各项规章制度。

4、组织听评课活动。方式主要有:每年级每周至少上一节课改示范公开课,年级组长安排与随堂听课相结合,教研组组织听评课。教师听课后要及时写出点评。

5、及时评估反馈。在七、八年级全面推行课改,及时对小组进行评价,每月一次班评,每期一次校评。每月对校本学案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小结。每月对课改情况进行总结,在“长鸿杯”教学竞赛中充分展示课改成果。教务处负责备案,学部负责抽检,学期期中、期末教务处公布各教研组课改量化分。

6、期末各教研组、教务处写出总结。

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篇四

《中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的一些传统教育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更新教育模式迫在眉睫,同样学校教学也跟着时代步伐不断进步,体育课改革也势在必行,体育教学也要改革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建立能够充分体现我校:“和谐、扬长、互助、发展”个性特点的体育教学新模式。

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健康为出发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寓思想品德教学,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

我们学校将要把体育教学定位在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发展性,从学生出发,充分体现我校所倡导的“追求科学、发展个性、创造卓越”建设具有实验特色的体育课程,我们将突破传统的思路,建立宏观大体育观,我们将体育教学实施健康教育,淡化竞技,注意健身,运用启发式、自主式、互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将自选“套餐”式教学模式代替传统式教学。

传统式与自选“套餐”式体育课的对比:

传统体育课的不足之处

1、学生参差不齐,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各不相同。

2、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存在差异,不可能精通各个项目的教育

3、课的内容枯燥无味,学生都不感兴趣,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

自选“套餐”式的体育课优点:

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健康为出发点,一改传统式教学内容及方法,从学生的自身情况、兴趣爱好出发,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将让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按项目分组上课,能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特长,以便更好地发展,这种上课形式也能充分展示我们每位体育教师的专长,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教学氛围。

1、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体验运动乐趣,培养体育意识。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掌握保健与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锻炼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挖掘潜能,增强责任感。

3、掌握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并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及理论基础知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积极的竞争意识、自我超越的精神及自我评价感,树立自尊、自信。

4、树立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团结协作,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及终生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

1、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先进资源,在课余时间各项场馆向学生全面开放。

2、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身发展特点,及学校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打破原有的班级建制、年级界限,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需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扩大体育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优点;由于打破班级建制、年级界限,同学之间互不熟悉,通过这种上课形式可使年级之间、同学之间增进沟通,塑造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身心诸多方面得到发展,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专长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展示教师的专长、学生的特长,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自主性、创造性学习,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空间。

设想一:

(一)课程设置

1、分别在三个年级每周开设3学时体育课(每学年每个班级96学时)修满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

2、依照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自身特点出发,在学校三个年级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分别设三套“套餐”,每周有一节课上必修课,另两节上选修课,身体素质练习随课堂进行。

(二)“套餐”内容的设置

课程内容充分体现健身性与文化性,选择性与实效性,通过对全校学生的调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项目:篮球、足球、排球、棒垒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健美操、武术、散打、跆拳道、游泳、轮滑、健美这些项目。我们从这些项目中选出供三个年级选修的项目,三个年级选修的项目可重复。如乒乓球项目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特别喜欢,那麽每个年级都设该项,每个年级设两套套餐供学生选择,另外给特殊学生设一套适合他们学习的套餐,在三个年级同时还开设必修课(田径和体操)身体素质练习贯穿每节课。

初一年级开设项目

必修课:田径、体操

套餐一:乒乓球游泳、排球、健美操

套餐二:羽毛球轮滑、排球、跆拳道

套餐三:跳绳、排球、游泳有氧健身操(适合身体较胖的学生)

初二年级开设项目

必修课:田径体操

套餐一:足球、乒乓球游泳、健美操

套餐二:篮球、棒垒球散打、健身拳

套餐三:跳绳、乒乓球游泳、有氧健身操(适合身体较胖的学生)

初三年级开设项目

必修课:田径、体操

套餐一:篮球、乒乓球、手球、防身术

套餐二:足球、羽毛球、游泳、太极拳

套餐三:跳绳、游泳素质练习、有氧健身操

(适合身体较胖的学生)

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篇五

教学改革是学校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顺利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唯一途径。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新学期教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供您参阅。

为全面贯彻落实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根据《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2号)和《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实施方案》,结合我院和英语系的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巩固、深化、 提高、发展”的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按照分类指导、注重特色的原则,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设目标

通过改革方案的实施,能够使英语系在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方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教学质量得到较大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结合更加紧密,以便更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建设内容

(一) 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

针对学院当前优质教育资源较少、共享与使用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将如何把各学科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新成果引入课程与教材,改变高等学校一些教材内容陈旧、单一的状况,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作为英语系本年度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列入“质量工程”,根据学院网络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案,将我系发展实际规划如下。

1. 校、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1)建设目的

在“”期间,我系计划建设1—2省级精品课程。我们将有计划地遴选推荐 10门左右课程进入校级级精品课,在此带动下形成校、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引导学校进行课程内容改革和建设,形成优质教学资源,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我院在此期间拟推荐1-2门省级精品课,以实现零的突破。

(2)建设内容

省级精品课程的主要建设任务包括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机制建设等 6 个方面;用信息化技术与手段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以及教学文件与参考资料、教学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

2. 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1)建设目的

本项目的实施,旨在通过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搭建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和学习支持服务平台,使学生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享受最需要的教育资源,并通过网络教育全国统一考试平台的建设,实现考试的安全、便捷和高效率。

(2)建设内容

按学院要求各教学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校级和省级精品课逐步全程上网,真正做到资源共享,推进高校课程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省级及学校精品课在本校内实现共享,同时要求每个学生每年必选一门网络教学的课程,计入总学分,我院应在此方面作好软硬件条件的准备工作。

(二)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由于我国当前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与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提高高校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确保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一项重要工作。鉴于我院和我系在此项目上在全省则处于较低水平,应切实抓住这一机遇,建设一支良好的教学团队,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1. 教学团队建设

(1)建设目的

本项目的实施,旨在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建设内容

英语系准备在今年组建一个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国家级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撰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三)教师科研队伍建设

按照学院科研科的工作要求,英语系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生团体,国内外访学和学术活动的参与。本年度,学院将推荐两名优秀教师到国外进行访学。

四、保障措施

1. 领导小组

组长:谷柏玲

副组长:陈艳玲

成员:任波、姚敏、李建荣、

2. 工作小组

组长:陈艳玲(兼)

副组长:贯丽丽

成员:孙策、戈秀兰、郑颖、常丽坤、杨伟达、唐一萌

(二)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听课评课、教学调研、学生座谈、学生评教、教师评教、教师评学,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反馈机制。同时每年进行一次社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用人单位、毕业生对本专业教学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注重社会评价对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控作用。

(三)建立教学改革和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并加大奖励力度,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改革。对系内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中申报的科研课题,积极向学院申请给予经费支持,对取得研究成果,并获得市省级以上奖励的,系内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新课改理论为指导,引导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教科研意识,激发教师的教科研兴趣和热情,适应新形势和新课改的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实施科学管理为保证,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支撑,突出重点,深化研究,解决影响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主要问题,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改革目标:

1、总 目 标: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创优成绩

2、教师目标:学会反思,并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改进和创新课堂。

3、学生目标:做课堂的主人,作自我发展与提高的主人。

4、课程目标:探索、改进、改造学习方式。

5、成效目标:切实提高三效——课堂效果、教学效果、学习效果。力争在三年内,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等方面形成显著的优势,使我校成为平泉县教育教学改革的窗口学校,在承德市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校。

三、组织机构:

组 长: 杨宗昌

副组长: 李盛清 秦凤军 尚云峰

成 员:

孙 军 隗学新 宋国志 景立山

韩玉芹 王义金 刘新华 刘 英

石晓东

四、教改实验年级: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

五、工作重点:

1、以魏书生科学民主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借鉴学习研究洋思中学课堂教学与管理的经验,深入研究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改进课堂教学设计,保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一方面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着眼于教育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发展学生的特长;教学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充分信任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一节课讲授时间不许超过15 分钟。另一方面要转变学生的观念,教师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到课堂主任的地位,自主学习,自我发展,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团体意识,让他们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3、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改革,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亚学习状态”,以及边缘生和后进学生,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彰显“活力课堂”,使学生愿学、会学和乐学,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六、课堂模式的基本要求:

1、课堂模式的基本要求:实施课堂教学新模式要求八个字“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师讲解释疑时间15分钟左右。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总结、释难。

2、课堂教学的六个环节:

(1)引课示标:导入要体现“新、趣、活、洁”,学习目标要真实科学明了。

(2)自学指导(自学提纲):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提纲进行自主学习。

(3)合作探究: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反馈,师生间释疑解难,教师重点难点点拨。

(4)自我展示:师生、生生互动,小组合作互相交流,教师把握好切入点,讲在当讲处,讲在点子上,导在引发时。

(5)训练拓展: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拓展探究必做题,试做题,探究思考题。

(6)自主测评:教师将已准备好的检测题(检测题可以是篇子、练习册。题目要求精选,一定要体现学习目标,并且要典型,符合中考题型)发给学生,学生快速解答,然后学生间快速批阅。教师评价。

3、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并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解惑。促进学生健康协调全面发展。

七、课堂操作的基本要求:

1、落实“三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2、倡导“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

3、鼓励“三动”——动脑、动口、动手

4、实现“三会”——学会、会学、会用

5、发展“三维”——认知、情感、技能

八、课堂评价的基本要求:

由评教师为主变为评学生为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总结、释难。

1、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

2、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

3、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评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

4、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主要是问答)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

5、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

6、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基本素能为主

九、教改实验实施步骤:

(一)、组织发动阶段

1. 成立课改领导小组,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制定课改实施方案。

2、进行课改动员,下发课改学习材料,各学科组进行研讨。

(二)、研究实施阶段

1、以课堂教学模式的研讨为中心,各教研组全面展开研讨。

2、全面落实“一备、二研、三讲、一反思”的集体备课制度,加强同科共备的分组方式,通过集体备课对课改进行深层次研究。

3、开展课改实验课观摩研讨活动。从第二周起,各学科教研组长负责,组内集体备课,推选一人上研究课。全组教师听课,领导小组成员评课,上课教师说课。每月各组都要计划安排2节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上的研究课。所有参与课改研究的教师都要自觉上好展示课。

4、举办理科教学评优,带动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新教学模式活动的全面开展,带动全体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5、给学生下发征求意见卡,了解学生的愿望及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及时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6、各实验教师每两周写一篇实验总结,提倡写实验日记。教研组长每月写一篇学科实验阶段报告。

(三)、总结提炼阶段

1、进行阶段性总结,完成对实验结果的科学分析、统计写出实验报告。

2、进行课题研究相关展示活动。

学期末,开设教师论坛,让广大教师畅所欲言,促进教师为追求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学习、提升业务水平。通过教师间的交流,探讨解决课改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第一、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就会有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从而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发展,在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上,重心发生了转移,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日渐上升为最重要的教育目标。课改要求必须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发挥评价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导向与激励功能。

第二、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应该是促进师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而不是为了区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之高下,更不能是为了管理意义上的需要。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诊断性的、形成性的;要能在评价的过程中为教师的课堂教学献言献策,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能力;要给予教师应有的安全感与自尊。这几点,对于构建新型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究竟应该从哪几方面,以怎样的方式去评价课堂教学呢?

课堂上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与之密切关联的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这就决定了评价的着眼点。换言之,即学生学习的状态、接受知识的形态与教师教学的行为。其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应当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聚焦点,由此为出发点,去审视其他两个方面的利弊与得失。

评价内容及标准:

1.学生的学习状态

(1)参与状态。观察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全过程;看是否有些学生能对同学的学习有所帮助、启发。

(2)交往状态。一看课堂上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二看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

(3)思维状态。一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二看所提问题与发表的见解是否有挑战性与独创性。

(4)情绪状态。一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二看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感。

(5)生成状态。

一看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并学有所得,感到踏实和满足;二看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

2.知识的形态

(1)基本性。

一看是否揭示了以某一内容为基础知识结构本身的逻辑规律性,二看是否为学生主动探索新知提供了必要的生长点。

(2)基础性。这主要是从学生的认识与经验的背景去看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是否能与学生已有的观念、经验乃至整个精神世界相互作用,从而使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3)过程性。主要是看是否有学生充分的观察、操作与独立思考的活动或机会,进而通过学生群体的讲座与交流获得理解与体验。

(4)策略性。看学生是否获得关于怎样学习、怎样记忆、怎样思维的一般方法的经历与感悟,从而增强自我意识与自我监控的能力。

(5)实践性。看所接受的知识是否具有应用价值,从而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教学行为

(1)组织能力。它包括教材的组织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即一般意义上的驾驭课堂活动的能力。

(2)注意中心。看教师在课堂的注意中心能否从自己的思想或教案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维上去。

(3)教学机制。看教师是否具备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是否能灵活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教学发展的进程。

(4)教学态度。看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能够充分地尊重与信任学生,是否有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的态度,是否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表现出应有的热情与宽容,是否能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好奇心,是否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独特性与创造性能给予应有的赞赏,而不论学生的这种表现出现在教师的什么心境下。

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地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教育适应新时代的必然要求,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进行大胆探索与改革,遵循“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合作探疑、竞争展示、当堂达标”的原则,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与交流、点评与小结、课堂检测”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开放式教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减负提质。结合初中部实际,结合上一年度课改的成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课堂教学改革领导机构

顾 问:洪 周 易

组 长:徐

说 明:在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年级以年级组长为核心,以班主任为骨干成员,组成年级课改研究小组。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灵活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以小组学习为组织核心,切实用好学部的学案,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课堂教学模式要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要求,要求每堂课学生的练习不少于十分钟,学生参与面不少于80%,当堂达标率为80%以上。

2、各班按要求建立学习小组,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七、八年级全面推行导学案进行教学。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以学论教

1、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

2、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

3、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

4、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

5、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

6、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为主。

四、课堂教学重要环节的调控

1、加大班内学习小组的调控力度。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学习成绩和性格特点等情况,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每个组6人左右,每个组可设文科组长、理科组长各一名,小组学习实行任务驱动,竞争展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一节课教师讲解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0分钟。课堂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不讲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改变教师作用,由教、领变为启发、督促、帮助。

3、加大学生练习方式的调控力度。让学生掌握和推行练习的基本方式,如提问、对话、复述、争辩、阅读、默写、摘抄、作业、实验、设计、小结、表演、游戏等。达到“以练习为主线,以思维为主攻,以发展为主旨”的目标。

4、加大交流展示的调控力度。充分地让学生展示。激发比、学、赶、帮、超的兴致和愿望。交流展示要更多地关注中下游学生。

5、加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调控力度。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可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亦可在课中自学,自觉目标要明确,任务要具体,晚自习时间一般要求教师不讲课,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

6、加大检查落实的力度。加大对学生作业、随堂练习、随堂笔记、校本学案、单元检验试卷等的检查力度。

1、教师培训:由教务处组织培训,统一思想、落实精神。

2、各年级按学校规定完成班级小组架构建设,定人定座次定小组成员职责。由年级组长、班主任具体落实,在第七周前完成。

3、第八周由教务处组织召开全体学习小组组长会议,落实小组合作学习各项规章制度

4、组织听评课活动。方式主要有:每年级每周至少上一节课改示范公开课,年级组长安排与随堂听课相结合,教研组组织听评课。教师听课后要及时写出点评。

5、及时评估反馈。在七、八年级全面推行课改,及时对小组进行评价,每月一次班评,每期一次校评。每月对校本学案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小结。每月对课改情况进行总结,在“长鸿杯”教学竞赛中充分展示课改成果。教务处负责备案,学部负责抽检,学期期中、期末教务处公布各教研组课改量化分。

6、期末各教研组、教务处写出总结。

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篇六

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提高机体活动能力,树立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从而实现让学生参与运动、提高运动技能、增强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的培养目标,努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创新意识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并结合我校整体教学计划以及体育师资与场地等实际情况,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体育俱乐部制选项课、通识任选课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课等不同类型的体育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实际需要。

1.体育俱乐部制选项课:通识必修课,4学分;面向一、二年级在校生开设,学习时间为两学年。学生通过网络选课后一年内不变,第二学年重新选课;如有特殊情况,学生可于开学初前1周提出换项申请,中途不能转班。以各项目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及基础理论知识为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体育运动能力与体育文化欣赏能力、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与自觉锻炼习惯、树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目的。

2.体育通识任选课:根据师资与场地条件以及学生的兴趣需要,对各年级的在校生开设体育保健类通识任选课。学生在第2-7学期通过教务处选课系统选择体育保健类通识任选课。

3.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通识必修课,各年级均开设;不记录学生学分,但作为学生毕业条件之一。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进行测试,成绩按毕业当年学年总分的50%与其他学年总分平均得分的50%之和进行评定,达到50分以上者为合格。

1.体育俱乐部制选项课: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排舞、武术、台球、游泳、桥牌。

2.通识任选课:开设学生喜欢且有条件开展教学的体育运动项目,如:体育舞蹈、瑜伽、咏春、运动健身、体育保健、裁判法等。

3.体质健康测试:50米、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1000米(男)、800米(女)、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身高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等。

大学体育课内容主要有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组成。

1.理论部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2)体育基本理论方面:各专项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战术原理、运动健身的基本原理与锻炼方法、体育养生与保健知识等。

2.实践部分以运动项目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身体素质项目为主,突出运动技能的学习和锻炼过程,这一过程的学习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始终要与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紧密结合。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需求,在现有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满足学生选课和学习的愿望。

3.教学内容安排:教师安排理论教学内容时可有选择性地进行,突出理论教学的灵活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原则上理论时间每堂课不少于10分钟;有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身体素质项目内容不少于25分钟。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手段,结合体育项目特点,汇编各项目主要技术动作锻炼方法等,分模块拍摄微视频,设计并制作二维码,通过张贴在校园运动场所,为学生课外学习和自主锻炼提供技术指导。

1.考核方式

(1)俱乐部选项课技能考核(50分):主要包括各选项综合技术内容。可以采用作业、提问、口试等形式穿插理论知识的考核,成绩包含在选项技能考核中。

旷课一次扣10分,旷课三次以上(含三次)该学期体育课成绩不及格;

迟到每次扣3分,早退每次扣5分;

因公请假(学校统一安排的工作算公假)每次扣2分,因私请假每次扣5分;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冲突不视为旷课。

服装必须符合体育课的着装要求,穿牛仔裤、高跟鞋、拖鞋等上体育课每次扣5分,游泳课按游泳课的要求执行。

(3)课外锻炼(20分):一是参加校级以上运动竞赛获奖(校级竞赛必须是南昌工程学院体育运动委员会的公章),二是参加中长跑测试(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其评分标准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办法》执行)。满足以上任何一项要求均获得相应课外锻炼成绩。

2.考试标准

根据俱乐部选项课教学内容和要求,技能考核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课堂表现除考勤外,主要以定性评价为主。

3.考核办法和要求

(1)体育课程考试内容与评分标准,均由体育教学部统一制定,考试时间由各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进行安排。

(2)体育课缓考的学生必须提交申请,经校医院出具医疗证明(因伤、病缓考学生),由院(部)、教务处批准,报体育教学部方可缓考。

(3)成绩采取百分制,教师在教案的成绩评定页中要有俱乐部选项考核成绩、课程平时成绩、课外锻炼成绩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的记录,同时还要有俱乐部选项考核各项的考核记录。

(4)学生因伤、病、事假等,体育课程时数累计1/3(含1/3)以上者,该学期体育课程成绩不予评定,必须进行重修。

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篇七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全面落实学院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学院20xx年教育大会精神,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形成有活动、能活用、显活力,具有苏州经贸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依据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和学院《制订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体育课程性质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开展体育课程教学,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体育课程结构

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在集中课程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分类辅导的形式,将体育活动(包括早锻炼)、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纳入体育课程教学计划,形成有机衔接的“四位一体”体育课程教学体系。

(三)体育课程学时与学分

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程,共计108学时,其中集中教学36学时,分类辅导72学时。第一、三学期每学期26学时(8学时集中教学、18学时分类辅导),第二、四学期每学期28学时(10学时集中教学、18学时分类辅导),每学期1.5学分,共6学分。

(四)体育课程人数

教学组人数规模设定50人以内。

(五)体育课程项目

根据学生需求、师资和场馆情况,动态设置体适能a、体适能b、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散打、太极、健身气功、瑜伽、健美操、定向越野、健身健美、拓展、柔力球、击剑等18个体育运动项目。

针对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设置体育保健课程。

体育课程教学按照体育运动类型设置,实行项目化管理,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选课随机编组制。

(一)自主选择课程内容

1.新生入学后第一教学周开始,组织全体新生参加体质健康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结合学生自身兴趣爱好,组织学生有针对性选择加入1个体育运动项目部参加体育课程学习。

(1)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良好以上;

(2)体育课程考核成绩良好以上;

(3)因个人原因不适合继续参加原体育运动项目部学习,须经过原项目部负责人审核同意。

(二)自主选择任课教师

同一体育运动项目部有多名教师授课,执行统一课程标准。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任课教师。

(三)自主选择上课时间

体育教学活动从第二教学周开始,学生可以按照所在体育运动项目部的教学计划,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上课时间。

1.体育课程的集中教学时段,安排在每周二、五下午。

2.体育课程的分类辅导时段,安排在非集中教学的任意时段。具体辅导时间由各体育运动项目部根据学生需求、师资和场馆情况,组织任课教师确定并相对固定。

(四)体育课程教学形式

集中教学与分类辅导有机结合并统一纳入体育课程教学计划,分类辅导内容主要包括体育活动(包括早锻炼)、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等,由各体育运动项目部有计划、有组织开展。

1.集中教学,执行教案、精讲多练,组织学生通过比赛来练习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2.分类辅导,开展本周教学重点的预、复习,专项技能练习、运动训练、比赛、体育锻炼和提优补差等。

(五)体育课程教学要求

1.初级班(学时一年)

教学目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能适应专项运动技能学习;初步掌握1项运动技能,每学期至少能参加1次教学比赛。

教学内容:身体素质练习为主与运动技能练习为辅相结合。

2.中、高级班(学时一年)

教学目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熟练掌握1项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每学年至少能参加1次运动竞赛。

教学内容:身体素质练习为辅与运动技能练习为主相结合。

(六)体育课程实施要求

各体育运动项目部制定完善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组织学生按照要求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确保“每天锻炼1小时”。

1.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不少于6次,其中早锻炼不少于3次。体育锻炼包括参加集中教学、分类辅导或者课外活动。

2.体育运动项目部要保证学生参加集中教学的课时数量,1、3学期各是8课时,2、4学期各是10课时。

3.体育运动项目部要保证学生每周体育锻炼中能有1次参与任课教师的面授,包括集中教学或者分类辅导,每次不少于90分钟。

4.体育运动项目部任课教师每周辅导学生早晨锻炼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45分钟。

(一)体育保健课修读

对部分病、残、弱等身体异常特殊群体的学生,不适宜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须于开学2周内申请,填写《修读体育保健课申请表》(附件1),附上县(市)级医院诊断证明,报送所在二级学院、学院医务室、体育与军事教学部审核,教务处审批后执行。

(二)体育课程调选

体育课程选定后不得随意更改。因特殊原因退、补、改选的,须在选课2周内申请,填写《体育运动项目部调整选课申请表》(附件2),经相关体育运动项目部、体育教研室审核,体育与军事教学部审批后方可进行退、补、改选。

体育课程的组织管理与运行,统一由体育与军事教学部负责,具体由体育教研室组织各体育运动项目部组织实施。

(一)体育课程项目化

体育课程教学实行运动项目化,依托体育运动项目部形式实行项目部负责人制。项目部负责人全面负责本体育运动项目部运行管理,围绕学院“三教”改革实施,制定本项目部的建设方案、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和教案,创新教学方法、编写课程教材;组建项目部教学团队,打造一支由专兼职体育教师、体育特长生和校外体育专家组成的教学团队,做好教师聘课和课程教学安排;做好集中教学与分类辅导有机衔接,统一纳入体育课程教学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实施。

(二)发挥“三员”角色

体育课程任课教师要做好“教练员”,高效利用集中教学,做到精讲多练,教会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技术;做好“陪练员”,充分利用分类辅导,指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包括早锻炼)和训练,以练促教,培养学生养成“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习惯;做好“裁判员”,实施项目化教学比赛,通过“赛中学、学中赛”,多维度、全过程评估学生的体育成绩,做到以赛促教。

体育场馆实施项目部负责制,各体育运动项目部负责人统筹本项目部的场馆开放使用和设施、器材的管理。

(一)开放时间

非集中教学时段,各体育运动项目部根据教学计划统筹,安排所管辖的体育场馆及设施设备面向全体学生免费开放,室内场馆开放时间:6:30--21:00,室外场地,为全天时开放。

(二)设施保障

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使用的公用体育设施器材由各体育运动项目部负责维护管理,相关维修保障纳入体育与军事教学部统一管理。不适合公用的体育器材由学生自备。

创建多元评价学生体育课程的'考核模式,将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学习过程统一纳入考核体系,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考核内容与标准,由各体育运动项目部制定并纳入课程标准,体育教研室审定,体育与军事教学部审核后统一实施。

(一)考核内容和方式

1.身体素质考核。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办法》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作为体育课程成绩及格必备条件。

2.运动技能考核。主要包括所选体育运动项目的技能技术和体育健康知识。通过课堂提问、课外作业、动作演示、教学比赛等多形式综合考核。

3.学习过程考核。按照各体育运动项目部的规定执行,主要包括课程教学、体育活动(包括早锻炼)、运动训练、体育竞赛、项目部辅助工作等方面的参与度、进步幅度、考勤情况以及取得成绩等多维度综合考核。

(二)考核办法和要求

1.考核时间。由体育教研室组织各体育运动项目部按照教学计划实施。

2.考核成绩。采取百分制形式评定后,由各体育运动项目部组织任课教师录入成绩。同时,做好体育课程项目考核记录备案。考核成绩包括:身体素质考核成绩(50分)、运动技能考核成绩(40分)和学习过程考核成绩(10分)。

3.课程缓考。学生须本人提交申请,由学院医务室出具相关证明(因伤、病缓考学生),经所在二级学院和教务处批准后,统一由所在项目部提交给体育教研室审核后方可缓考,并报体育与军事教学部备案。

4.课程补考。体育课程考核成绩不及格者,须由所在项目部进行补考,并报体育教研室备案。

5.课程免修。退役、体质特异学生体育课程免修执行学院规定:参加学院组织的校内外体育竞赛获奖或参与学校体育工作表现突出的体育特长生,可申请当学期体育课程免修和学分认定,并根据获奖或工作业绩获评体育课程成绩。

教师参与体育运动项目部发展建设、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作为推荐参加学院年度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

(一)体育运动项目部考核评价

按照体育运动项目部特点,主要从项目部开展运行状况、学生参与情况、体质健康测试及格率、校内体育竞赛开展情况、校外体育竞赛参赛获奖情况等方面开展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项目部年终绩效分配依据。

(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结合项目部特点设置差异化评价标准和评价手段,开展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学院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奖评优依据。

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篇八

以素质教育理论、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新课改理论为指导,引导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教科研意识,激发教师的教科研兴趣和热情,适应新形势和新课改的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实施科学管理为保证,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支撑,突出重点,深化研究,解决影响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主要问题,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改革目标:

1、总 目 标: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创优成绩

2、教师目标:学会反思,并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改进和创新课堂。

3、学生目标:做课堂的主人,作自我发展与提高的主人。

4、课程目标:探索、改进、改造学习方式。

5、成效目标:切实提高三效——课堂效果、教学效果、学习效果。力争在三年内,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等方面形成显著的优势,使我校成为平泉县教育教学改革的窗口学校,在承德市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校。

三、组织机构:

组 长: 杨宗昌

副组长: 李盛清 秦凤军 尚云峰

成 员:

孙 军 隗学新 宋国志 景立山

韩玉芹 王义金 刘新华 刘 英

石晓东

四、教改实验年级: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

五、工作重点:

1、以魏书生科学民主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借鉴学习研究洋思中学课堂教学与管理的经验,深入研究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改进课堂教学设计,保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一方面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着眼于教育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发展学生的特长;教学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充分信任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一节课讲授时间不许超过15 分钟。另一方面要转变学生的观念,教师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到课堂主任的地位,自主学习,自我发展,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团体意识,让他们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3、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改革,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亚学习状态”,以及边缘生和后进学生,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彰显“活力课堂”,使学生愿学、会学和乐学,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六、课堂模式的基本要求:

1、课堂模式的基本要求:实施课堂教学新模式要求八个字“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师讲解释疑时间15分钟左右。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总结、释难。

2、课堂教学的六个环节:

(1)引课示标:导入要体现“新、趣、活、洁”,学习目标要真实科学明了。

(2)自学指导(自学提纲):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提纲进行自主学习。

(3)合作探究: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反馈,师生间释疑解难,教师重点难点点拨。

(4)自我展示:师生、生生互动,小组合作互相交流,教师把握好切入点,讲在当讲处,讲在点子上,导在引发时。

(5)训练拓展: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拓展探究必做题,试做题,探究思考题。

(6)自主测评:教师将已准备好的检测题(检测题可以是篇子、练习册。题目要求精选,一定要体现学习目标,并且要典型,符合中考题型)发给学生,学生快速解答,然后学生间快速批阅。教师评价。

3、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并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解惑。促进学生健康协调全面发展。

七、课堂操作的基本要求:

1、落实“三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2、倡导“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

3、鼓励“三动”——动脑、动口、动手

4、实现“三会”——学会、会学、会用

5、发展“三维”——认知、情感、技能

八、课堂评价的基本要求:

由评教师为主变为评学生为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总结、释难。

1、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

2、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

3、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评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

4、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主要是问答)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

5、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

6、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基本素能为主

九、教改实验实施步骤:

(一)、组织发动阶段

1. 成立课改领导小组,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制定课改实施方案。

2、进行课改动员,下发课改学习材料,各学科组进行研讨。

(二)、研究实施阶段

1、以课堂教学模式的研讨为中心,各教研组全面展开研讨。

2、全面落实“一备、二研、三讲、一反思”的集体备课制度,加强同科共备的分组方式,通过集体备课对课改进行深层次研究。

3、开展课改实验课观摩研讨活动。从第二周起,各学科教研组长负责,组内集体备课,推选一人上研究课。全组教师听课,领导小组成员评课,上课教师说课。每月各组都要计划安排2节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上的研究课。所有参与课改研究的教师都要自觉上好展示课。

4、举办理科教学评优,带动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新教学模式活动的全面开展,带动全体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5、给学生下发征求意见卡,了解学生的愿望及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及时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6、各实验教师每两周写一篇实验总结,提倡写实验日记。教研组长每月写一篇学科实验阶段报告。

(三)、总结提炼阶段

1、进行阶段性总结,完成对实验结果的科学分析、统计写出实验报告。

2、进行课题研究相关展示活动。

学期末,开设教师论坛,让广大教师畅所欲言,促进教师为追求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学习、提升业务水平。通过教师间的交流,探讨解决课改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第一、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就会有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从而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发展,在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上,重心发生了转移,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日渐上升为最重要的教育目标。课改要求必须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发挥评价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导向与激励功能。

第二、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应该是促进师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而不是为了区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之高下,更不能是为了管理意义上的需要。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诊断性的、形成性的;要能在评价的过程中为教师的课堂教学献言献策,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能力;要给予教师应有的安全感与自尊。这几点,对于构建新型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究竟应该从哪几方面,以怎样的方式去评价课堂教学呢?

课堂上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与之密切关联的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这就决定了评价的着眼点。换言之,即学生学习的状态、接受知识的形态与教师教学的行为。其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应当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聚焦点,由此为出发点,去审视其他两个方面的利弊与得失。

评价内容及标准:

1.学生的学习状态

(1)参与状态。观察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全过程;看是否有些学生能对同学的学习有所帮助、启发。

(2)交往状态。一看课堂上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二看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

(3)思维状态。一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二看所提问题与发表的见解是否有挑战性与独创性。

(4)情绪状态。一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二看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感。

(5)生成状态。

一看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并学有所得,感到踏实和满足;二看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

2.知识的形态

(1)基本性。

一看是否揭示了以某一内容为基础知识结构本身的逻辑规律性,二看是否为学生主动探索新知提供了必要的生长点。

(2)基础性。这主要是从学生的认识与经验的背景去看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是否能与学生已有的观念、经验乃至整个精神世界相互作用,从而使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3)过程性。主要是看是否有学生充分的观察、操作与独立思考的活动或机会,进而通过学生群体的讲座与交流获得理解与体验。

(4)策略性。看学生是否获得关于怎样学习、怎样记忆、怎样思维的一般方法的经历与感悟,从而增强自我意识与自我监控的能力。

(5)实践性。看所接受的知识是否具有应用价值,从而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教学行为

(1)组织能力。它包括教材的组织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即一般意义上的驾驭课堂活动的能力。

(2)注意中心。看教师在课堂的注意中心能否从自己的思想或教案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维上去。

(3)教学机制。看教师是否具备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是否能灵活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教学发展的进程。

(4)教学态度。看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能够充分地尊重与信任学生,是否有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的态度,是否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表现出应有的热情与宽容,是否能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好奇心,是否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独特性与创造性能给予应有的赞赏,而不论学生的这种表现出现在教师的什么心境下。

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篇九

为全面贯彻落实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根据《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2号)和《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实施方案》,结合我院和英语系的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巩固、深化、 提高、发展”的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按照分类指导、注重特色的原则,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设目标

通过改革方案的实施,能够使英语系在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方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教学质量得到较大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结合更加紧密,以便更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建设内容

(一) 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

针对学院当前优质教育资源较少、共享与使用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将如何把各学科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新成果引入课程与教材,改变高等学校一些教材内容陈旧、单一的状况,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作为英语系本年度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列入“质量工程”,根据学院网络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案,将我系发展实际规划如下。

1. 校、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1)建设目的

在“”期间,我系计划建设1—2省级精品课程。我们将有计划地遴选推荐 10门左右课程进入校级级精品课,在此带动下形成校、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引导学校进行课程内容改革和建设,形成优质教学资源,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我院在此期间拟推荐1-2门省级精品课,以实现零的突破。

(2)建设内容

省级精品课程的主要建设任务包括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机制建设等 6 个方面;用信息化技术与手段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以及教学文件与参考资料、教学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

2. 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1)建设目的

本项目的实施,旨在通过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搭建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和学习支持服务平台,使学生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享受最需要的教育资源,并通过网络教育全国统一考试平台的建设,实现考试的安全、便捷和高效率。

(2)建设内容

按学院要求各教学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校级和省级精品课逐步全程上网,真正做到资源共享,推进高校课程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省级及学校精品课在本校内实现共享,同时要求每个学生每年必选一门网络教学的课程,计入总学分,我院应在此方面作好软硬件条件的准备工作。

(二)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由于我国当前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与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提高高校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确保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一项重要工作。鉴于我院和我系在此项目上在全省则处于较低水平,应切实抓住这一机遇,建设一支良好的教学团队,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1. 教学团队建设

(1)建设目的

本项目的实施,旨在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建设内容

英语系准备在今年组建一个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国家级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撰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三)教师科研队伍建设

按照学院科研科的工作要求,英语系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生团体,国内外访学和学术活动的参与。本年度,学院将推荐两名优秀教师到国外进行访学。

四、保障措施

1. 领导小组

组长:谷柏玲

副组长:陈艳玲

成员:任波、姚敏、李建荣、

2. 工作小组

组长:陈艳玲(兼)

副组长:贯丽丽

成员:孙策、戈秀兰、郑颖、常丽坤、杨伟达、唐一萌

(二)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听课评课、教学调研、学生座谈、学生评教、教师评教、教师评学,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反馈机制。同时每年进行一次社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用人单位、毕业生对本专业教学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注重社会评价对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控作用。

(三)建立教学改革和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并加大奖励力度,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改革。对系内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中申报的科研课题,积极向学院申请给予经费支持,对取得研究成果,并获得市省级以上奖励的,系内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