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第三课时十(优秀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5 02:57:35 页码:12
最新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第三课时十(优秀6篇)
2023-09-15 02:57:35    小编:飞雪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第三课时十篇一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总第       课时

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训练生动形象进行口头描绘景物的能力。

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教 材 分 析

概述文章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重点

难点训练生动形象进行口头描绘景物的能力。

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教具投影仪

教学法

设计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一、复习导入

检查作业。叫学生回答上节课布置的作业。

二、理解本文说明的生动性

1.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前三段课文。

(4)口头作文(略)

三、学习举例说明

学生快速读课文,寻找文中的例子。教师指名回答。然后补充说明。

四、总结扩展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课以后的感受。

2.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略)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到。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第三课时十篇二

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整体感知课文,,学会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优美的特点

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学会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

学习难点: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优美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你会读加点的字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连翘( )翘尾巴( )观测( )道观( )差异( )差遣( )差劲( ) 参差( )播种( ) 耕种( )落叶( )丢三落四( )落枕( )

萌发( 翩然( ) 孕育( ) 簌簌(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 衰草连天( )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读的准确流利,画出自己喜欢的语段。

(四)理清思路

思考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物候学知识的?

(五)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读第1至3自然段,根据下列问题评点课文

1.每个自然段写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文章一开始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写起,作者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文中 哪些词语用得既准确又生动?有何作用?(在书上作好评点。)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第三课时十篇三

语言《大自然的色彩》

能发现自己身边的色彩

1.仔细观察,用较完整、具体的语言表述所见的色彩。

2.能发现并欣赏周围生活中的美。

组织形式

集体

教学

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幼儿能说出几种常见的色彩

幼儿活动材料

过程与策略

一、以提问引出课题

二、翻看幼儿活动材料。

1.教师和幼儿一起翻看幼儿活动材料,观察画面中的事物。

2.观察画面一,并提问。

3.观察画面二,并提问。

4.观察画面三,并提问。

5.观察画面四,并提问,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不同。

6.教师进行总结。

三、寻找大自然的色彩。

1.教师带来幼儿来到幼儿园内寻找“美丽的东西”。

2.鼓励幼儿敏锐地发现美的'事物。

3.引导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

4.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成果

有效语言设计

一、你能想象世界都是灰色、黑色、白色会是什么样子?

2.在田野里,你看到了哪些颜色的花?

3.你看到了哪些水果?

4.你发现鹦鹉幼儿哪几种颜色?

5.你在海底世界看到了什么?

6.你能用自己的眼睛发现身边的颜色吗?

环境辅助

给幼儿人手一本幼儿活动材料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第三课时十篇四

1、猜词语:一名学生不准说话,看着教师给出的词语,想办法其他同学猜到。

2、小结:要是人类不会说话该会闹出多少笑话来啊!

教学过程 :

1、大自然是不会说话的,但他也有自己的语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呢?先请看一个片段:(课件演示:自然情景——白云飘飘、流水潺潺、小鸟啾啾,荷花盛开、白雪皑皑)

2、大自然的语言真是五彩缤纷、赏心悦目啊!那怎样才能读懂它呢?——请打开课本(听课录音或教师范读)

小组学习,完成三个任务:——a、讨论:把自己的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小组讨论。

b、交流:请你在白云、蚂蚁、蝌蚪、大雁、树桩中挑选一样写出他们会说的话,然后四个人合起来交流一下。

白云————地说:

蚂蚁————地说:

蝌蚪————地说:

大雁————地说:

树爷爷————地说:

c、朗读:请小组中一位同学朗读,边读边议:怎样才能读好这这首诗。并试着读一读。

4、交流反馈学习结果:(1)质疑

(2)交流学生写作结果。着重对中间四节进行朗读指导。

5、阅读分析:“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课件演示:这是一句什么句?(反问句)

谁能把他改成一句陈述句?(……)对比读,有什么不同?(语气比较重)

如何读好,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齐读。

点明本句还是比喻句,把——比作——。

6、通过学习,你还学会了什么?进行阅读分析

9、实写诗是很容易的事情,你已经知道了那么多的大自然的“新语言”,请你给这首《大自然的语言》再添上几节,行吗? ——学生作诗,反馈交流!

10、学们写的诗真好,惹得老师也诗兴大发,也来作诗一首。不过想和同学们一起完成,我说上句你说下句:白云飘飘是晴天,蚂蚁搬家要下雨。蝌蚪游泳春天到,大雁南飞秋天来。要问大树活几年,数数年轮就知道。自然语言不难懂,仔细观察多思考。

11、总结:学了这堂课,你一定进步了不少吧,你的进步在哪里呢?

12、课件出示小知识(蚂蚁为什么要搬家,大雁为什么要南飞,大树为什么会有年轮)。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第三课时十篇五

1、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2、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重点)

3、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重点)

4、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体会说明的条理性。(难点)

5、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1课时。

搜集一些农谚。

导入新课

方式二:从图片导入,从图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像这些草木荣枯,春华秋实的现象,古代的劳动人们称为“物候现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她们的语言。

新课讲授

一、察言观色:学生介绍竺可桢,教师补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36 年起,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在贵州的穷乡僻壤,他将浙大从一所地方性大学办成了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耀眼的篇章。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二、狼吞虎咽

快速朗读课文:

1、标出难读,难记的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上讲台板书。

三、畅所欲言

你从课文中获得哪些信息?在文中找出,并概括。

自由交流:(补充)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1、2、3段)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第4、5段)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第6、7、8、9、10)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第11、12段)

四、细嚼慢咽

朗读1段,品味语言。

找出这一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些好词,好句,说说理由。

五、摩拳檫掌

欣赏四季图片(春,夏,秋,冬)选任一季节,用生动,美丽的文字把眼前的美景描绘出来。

六、作业

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第三课时十篇六

1、在理解画面内容的基础上,倾听、学念诗歌。

2、感受“树叶当邮票”的含义,体味诗歌文字所表现的意境美。

3、认读重点字词:邮票、嫩嫩的、秋天、土壤、四季、寄、金黄

认读重点字词,学习朗读诗歌

挂图、音带、大字、诗歌读本人手一册、树叶

一、预备活动

1、师幼互相问候线上活动

看动作猜词。教师将春天在奔跑中的大字卡依次摆放好,请个别幼儿来表演们,其他幼儿猜词,并寻找大字卡,幼儿反复进行。

2、教师发书

二、感知理解活动

1、教师出示树叶若干片,谈话、问题导入

师:小朋友们注意观察教师手中的树叶,你们知道在四季变化中,树叶会有什么变化吗?(幼儿讨论并自由回答,教师注意提醒帮助幼儿使用清楚连贯的语言)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树叶的诗歌。

2、教师播放诗歌录音带,幼儿认真倾听,了解诗歌内容

4、集体阅读

(1)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理解一年四季树叶的变化,春天树叶是什么样的呢?夏天呢?引导幼儿明白树叶会跟着季节的变化一一对应教师随机出示大字卡“邮票、嫩嫩的秋天、金黄等。

(2)为什么说树叶是大自然的邮票?引导幼儿理解不同季节的树叶可以像信一样寄给人们,让幼儿知道哪个季节来临了,各个季节的树叶就是各个季节的标志。

(3)学习动词“寄”,教师重点强调树叶是怎么到小朋友哪里的,学习动词寄并出示相应的.大字卡,引导幼儿理解含义。

(4)教师播放诗歌录音,幼儿一边看挂图一边认真倾听,理解诗歌内容,鼓励幼儿小声跟读,阅读完教师收书。

三、游戏活动

游戏:小小邮递员

四、结束活动

幼儿有序整理自己的物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