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广东旅游景点导游词网 广东著名旅游景点导游词(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7 02:48:14 页码:10
最新广东旅游景点导游词网 广东著名旅游景点导游词(优秀8篇)
2023-09-17 02:48:14    小编:纸韵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广东旅游景点导游词网篇一

3个人工湖。

越秀公园内广种花卉树木,初春的红棉,暮春的杜鹃,四月的白玉兰,五月的金凤和山丹,秋天的含笑,隆冬的腊梅。每年春秋两季,这里还举办盛大的迎春花会和菊展。公园内还有一座能容纳3万多观众的体育场。主要参观景点有五羊石雕、镇海楼和中山纪念碑等名胜古迹。

越秀山上五羊石像

五羊石像是广州市的标志。走进越秀公园,登上木壳岗,便会看到1959年由著名雕塑家尹积昌等人设计的,作为羊城城徽的,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作品-五羊石像。

五羊仙子降临广州,给羊城人民带来了吉祥与幸福,他们赠稻于民,并祝“愿此闤闠(huan hui,意为街市),永无饥荒”,然后腾空而去,五羊化为巨石。

艺术家将这个美好的传说重塑出来。看!五只石羊神态各异:站在高处的老羊雄劲,口衔谷穗,昂首向前方;老羊脚下是一对亲密依偎的小羊;再有一对母子羊,母羊左右回首顾盼正在安静吸乳的幼羊,深厚母爱溢于言表。

镇海楼

此楼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此楼曾五毁五建。原为砖木结构,1928年重修时内部已改为钢筋水泥结构。解放后人民政府将其加以修葺,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层楼高25米,阔31米,深16米,呈长方形,一二层用红砂岩条石砌成,三层以上为砖墙,外墙逐层收减,似楼似塔,红墙绿瓦,造型十分古朴奇特。楼前对峙一对高达2米的红砂岩石狮子,是明代雕刻。楼顶层正面高悬"镇海楼"金色巨匾。

五层楼前面有一碑廊,有历代碑刻24块。其中最前面的四石鼓文碑刻,原刻于公元前770年(距今2760多年),是我国现存最古的碑刻。碑廊旁边有12门古炮,是鸦片战争时期的证物。其中5门洋炮,另7门是佛山造的。

镇海楼对联

镇海楼大门两侧对联写道:"千万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霄,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该联为清光绪两广总督彭玉麟幕僚李棣华所作。联中"故侯"指朱亮祖,镇海楼是他所建,如今人亡楼存,可证明历史沧桑。"使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则是有感而发。当年彭玉麟因中法战争率兵至粤,驻兵镇海楼上,他反对李鸿章卖国议和,但也只得"泪洒英雄"了。此对联先咏楼,后写人,意境磅礴,不失为一幅佳联。

历史旧貌

越秀山的明代古城墙

明代广州的城市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将宋元时的三城合为一城,并向东、北扩展:城区东起今天的越秀路,西到人民路,南抵文明路、大南路和大德路,北跨越秀山。此时,越秀山才正式列入城内,山上的镇海楼也同时兴建。

今天,广州绝大部分城墙已拆,越秀山镇海楼还残存着一段长1100米的明城墙。该墙高度由1米至10米不等。城墙下部为红砂岩条石砌筑,上部为青色大城砖。其中镇海楼一带长约200余米的城墙,已由市政府拨款修复。广州古城墙是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旅游景点导游词网篇二

南华寺座落于韶关市区东南22公里的曹溪之畔,六祖慧能在这里创立了禅宗,是佛教禅宗的祖庭。1983年,南华寺最早一批被国务院定为国家重点寺院。

禅宗是中国的独创,是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印度佛教只有禅学,没有禅宗。相传达摩从印度来到北魏,提出一种新的禅定方法。达摩把他的这一禅法传给慧可,慧可又传给僧璨,然后传道信、传弘忍。弘忍之后分成南北二系;神秀在北方传法,建立北宗;慧能在南方传法,建立南宗。北宗禅秀不久渐趋衰落,而慧能的南宗经弟子神会等人的提倡,加上朝迁的支持,取得了禅宗的正统地位,因而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慧能也因而为成为禅宗实际上的创始人。由于从达摩到慧能经过六代,故传统旧说将达摩视为“初祖”,而把慧能称为“六祖”。

禅宗创立之后,影响不断扩大,自身也不断发展,形成了曹洞、云门、法眼、临济、沩仰五大宗派(世称“五家”异花竞放的局面,它们不但取代了国内其人宗派的地位,而且还传播到国外。公元九世纪,传入朝鲜;公元十二、三世纪,又传入日本,并成为这些国家佛教的主流。此后,禅宗又自东亚传至东南亚乃至欧美等国。现在,每年都有大批国外的佛教徒前来南华寺朝拜祖庭。

南华寺始建于南北朝明的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据史料记载,是年印度高僧智乐三藏自广州北上,途经曹溪,“掬水饮之,香味异常”,“四顾群山,峰恋奇秀”,“宛如西天宝林山地”遂建议在此建寺。天监三年,寺庙建成,梁武帝赐“宝林寺”名。后又先后更名为“中兴寺”、“法泉寺”、至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宋太宗敕赐“南华禅寺”,寺名乃沿袭至今。

南华寺目前所见格局,重修于民国23年(1934年),由时任广东西北区绥靖公署主任李汉魂资助,著名高僧虚业和尚主持,历时十年,表建成殿堂房舍243楹,新塑圣象690尊,使南华寺成为广东省首屈一指的佛教圣地。现全寺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殿宇建筑保留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呈中轴线两边对称布局。从正门进入,次是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六祖殿、方丈室。在大雄宝殿里,三尊贴金大佛高达8.31米,四壁罗汉彩塑多达500多个,皆为艺术珍品。在六祖殿里,供奉着六祖慧能大师以及憨山大师和丹田祖师的真身。左右两边墙壁,还新镶嵌了二十九块石刻,上面按禅宗典籍的记述分别刻着南岳怀让、百丈怀海、沩册灵佑、仰山慧寂、临济义玄、去门文偃等二十九位慧能的继席贤僧画像。寺后右面有一眼旧锡泉(俗称九龙泉),泉水终年流涌不绝,清澈冰凉,传说当年六祖慧能常在此浣洗架裟,苏轼曾为之作《卓锡泉铭》。泉的前面有九侏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水松,其呈棵高达40多米,据专家考证,这是全世界最高的水松,树龄超过500年。南华寺现存六祖真身、唐元明代圣旨、御制金丝千佛袈裟、清代《大藏金》、铁铸观音等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三百多件。

广东旅游景点导游词网篇三

达仓郎木赛赤寺院设有闻思、时轮、续部、医学、雕版五大学院,殿堂十余座,僧舍百余座,现有僧侣355人,寺主为甘南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郎木赛赤?洛藏南杰?龙仁桑盖。

郎木寺海拔均在3480米以上,气温均在0摄氏度以下,无绝对无霜期,降水充沛,气候湿润,属高寒阴湿地区。地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支流白龙江发源于此。

郎木寺以秀丽自然风光、独特民俗风情,浓郁的宗教氛围享誉国内外。而且又地处敦煌---兰州---拉卜楞---黄龙---九寨沟旅游热线的中继线上,交通便利,通讯畅通。

境内集河流、雪山、草原、石林、沼泽等为一体,特别是境内拥有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被誉为“东方小瑞士”,成为中外游客心目中的旅游胜地。2004年被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风景名胜区,同年又被列为甘南州十大王牌景点之一,2005年参加了“cctv中国魅力名镇”展示活动,取得了前20强的好成绩。

郎木寺全镇总面积为616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场81.3万亩,草地资源丰富。畜牧业是郎木寺镇的经济基础,也是支柱产业。近几年通过“整村推进”、“六化”家庭牧场、农牧互补“一特四化”等一系列惠民项目的实施,使牧民群众靠天吃饭、逐草而牧的现状逐步得到了的改善,现代畜牧业初具规模。

全镇辖4个行政村1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937户,总人口为4957人,是一个以藏为主,汉、回等民族聚集的纯牧业镇。2011年底,完成牧业增加值2950万元,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50元。

旅游业作为郎木寺继畜牧业之后的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牧民群众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郎木寺特殊的地理位置,已成为周边地区经济、宗教中心,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被称为“藏区第一镇”。在旅游业的带动下,逐步形成了牧、商、旅游服务为主的新格局。

广东旅游景点导游词网篇四

流花湖公园是一个由低丘和湖泊构成的富有热带情调的公园。它位于广州市区流花路以南,东风西路以北,人民北路以西,三处皆有门进入公园。据传,这里曾是广州古代一处著名的宫苑,宫女们早起梳妆时,掷花水中,落英缤纷,逐水随波,遂得“流花”之名。

流花湖古为天然湖泊,称之为兰湖或芝兰湖。汉晋时期,即公元五世纪前,湖可直通珠江,是广州北上中原的主要内港。唐代,这里建有西侯津亭,仍是广州北上的水路大门,来往广州的船只,都从这里经司马涌入广州,是军事要塞,交通要道。明代湖面日渐缩小,淤塞成污水塘。1958年,广州市人民义务劳动,将它改为人工湖公园。现在,公园总面积为54万平方米,其中水面积为33万平方米。又因湖东北有南汉国时期的古迹流花桥,故取名为流花湖公园。

公园以热带自然风光为基调,遍植棕榈蒲葵、水松等热带、亚热带植物和花草。公园湖面宽阔,波光粼粼,碧波荡漾,葵堤横贯,葵影婆娑,岸边古榕蔽日,幽美宁静,一派南国旖旎风光。

园内大湖中有一岛,叫湖心岛,面积约3000平方米,岛上绿树成荫。此岛定为鹭鸟保护基地,实行封闭式保护,经过十几年的繁衍,现在岛上鹭鸟逾万,成为闹市中不可多得的“鸟类天堂”。岛上周围设有观鸟亭台,优美的环境,为游客提供了优越的观赏条件。

流花公园内有一个中外闻名的以盆裁和陈列盆景为主的园中园——西苑。该苑建于公元1956年,面积5万多平方米。它位于湖畔,风景优美,充满诗情画意,是中外盆景爱好者喜欢光临之处,被称为“盆景之家”。苑内有一古榕叠翠的小岛,陈列着九里香、雀梅、福建茶、银杏等岭南各种类型风格的岭南派盆景作品数百盆。盆景展览馆的内庭还有石山盆景区,叫品石轩,展出各种浮石、腊石、松皮石、英石等石山盆景,光怪陆离,琳琅满目。

西园内有一颗很有纪念意义的橡树,该树植于1986年月10月18日,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时手植的。时值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不久,当时的广东省省长叶选平代表广东人民送给英女王一盆树龄60岁的九里香盆景,因其与英女王同龄,伊丽莎白二世非常高兴,和叶选平省长共同植下了一株从英国专机运来的象征中英友谊之树。

流花茶艺城展厅里摆放着几千把紫砂茶壶,厅中间放置跨度6米的红豆衫茶台,绕台可坐三十余人,茶客一边观壶一边品茶,品尝点心。这里的点心,都与茶叶有关,点心师根据各种茶的特性,将茶汤、茶末、茶叶花瓣等融入点心中。在这里细品香茶、慢咽点心,享受人生,其乐融融。真是:“流水花阴一径葵,虹桥影荡绿烟低。淡妆不让西湖好,惹得游人缓缓归”。

广东旅游景点导游词网篇五

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游览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陈。

秦兵马俑在西安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都是精美的艺术珍品。谁知道它的占地面积有多大呢?对,就是100平方米,大概有50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大家想不想知道他的来历呢?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以前有几个农民相约一起打水井,发现了有一些陶片,他们继续打井,发现那是一条通道。他们陆陆续续下去察看,就发现了‘秦兵马俑’。好!大家一起参观一下吧!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你们看,那些身材魁梧,头带鹤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是什么俑?他就是将军俑。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他们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身的领军人物了!

大家跟我来。那些身高1.8米什么俑,体格健壮,体形匀称,身穿战袍,披挂铠甲,手持兵器的是什么俑?对,就是武士俑。

谁知道身着短甲,下穿紧口裤,左手握弓箭,右手执缰绳的又是什么俑?错了,是骑兵俑。你们看,每一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术珍品。仔细端详,他们神态各异,惟妙惟肖,走近他们身边,似乎还能感受到他们轻微的呼吸呢!

好了,还有很多精彩的东西,大家自由参观,自己欣赏吧。活动时间,请大家注意安全!

广东旅游景点导游词网篇六

各位的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长城来旅游。现在由我来担任你们的小导游,我叫李禹默。

从北京出发,不过100多里就到长城脚下。这是北京八达岭上的一段长城,它全长一万三千多里。长城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八达岭长城很宽,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设有两米高的垛子,上面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用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遥相呼应。

长城一块条石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侯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就靠者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我的`讲解结束了,祝大家旅游开心,谢谢大家。

广东旅游景点导游词网篇七

亲爱的各位游客,大家上午好!

千像寺位於天津市蓟县盘山风景名胜区的盘山园陵东,属乾隆行宫“静寄山庄”。为行宫外八景之一,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唐刻千佛像、千像寺遗址、辽代《盘山千像佑唐寺创建讲堂碑》等。

千像寺又名叫“佑唐寺”,始建於唐开元年间,唐末毁於兵火。辽初重修,建有佛殿、僧堂、库厨。佛殿分三层,前殿供弥勒佛;中殿供南海圣佛;後殿为清代所建藏经阁,供玄奘法师像,像两旁有六个红木巨箱,内装经卷。藏经阁两边有配殿,西供药王,东供真武。乾隆十年奉敕重修,正殿悬乾隆书额“雨花福地”。

寺周围的巨石岩壁上,有线刻佛像三百馀尊,大小不一,高1.5-2米,宽0.4-0.49米,佛座高1.3米,莲座宽1米。佛像分立式、趺座两大类,有的三四尊一组,有的一尊独占一石。佛像面颊丰腴,仪态端庄,头戴宝冠,褒衣博带,背托佛光,脚踩仰俯莲花,浅条流畅,颇具唐代艺术风格。

千像寺院中的《盘山千像佑唐寺创建讲堂碑》,系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五年(987年)所立。高三米,宽一米。碑额四角雕饰蟠螭,线条流畅,形象生动。碑正面铭文一千六百馀字,系蓟州军事判官李仲宣撰,燕台愍忠寺僧德麟书。书法刚劲俊秀,是难得的艺术珍品,被誉为“京东第一碑”。

碑文中记述了辽代蓟州和盘山的开发情兄,及该寺的创建经过。碑中称蓟门“地方千里,藉冠百城,红稻青粳,实渔盐之沃壤,襟河控狱,当旆戟之奥区。”为研究盘山地区的历史、地理、物产等,提供了史料。又记载了千像寺得名的来由:“自昔相传有尊者挈杖远至,求植足之所。僧室东北隅,岩下有澄泉,恍惚之间见千僧洗钵,瞬间而泯,因此构精舍宴坐矣。厥後,於溪谷涧石之面,刻千佛之像,而以显其殊胜也。”碑的`侧面为辽重熙十五年(1046年)补刻的一段文字,是千像、妙香两寺因土地问题发生争讼後,共同立下的疆界记录。

此碑西面,有《盘山古刹佑唐寺重铭碑》与之并立,为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孟夏,松溟德庵撰书。在藏经殿前,尚存倾圮的《重修千像寺藏经殿碑》。

广东旅游景点导游词网篇八

游客朋友:

大家好,我是云台山的小导游,此刻我带你们去游览名山圣水之地——云台山。

我们沿着石径来到“老潭沟”,传说,从前那里年年干旱,有一位天河神不顾玉帝的旨意,私自降雨,被贬下凡间,住在那里。人们称这潭为“龙潭”,后人敬称为“老潭沟”。

云台山是“三步一泉,五步一潭,十步一瀑”,我们向前走有:小潭沟、洗砚池、龙凤峡……前方就是“不老泉”,传说喝了“不老泉”的水能够长生不老的。游客朋友们能够品尝一下“不老泉”甘甜的泉水。

我们已经听到了“哗哗”的水声,这就是著名的亚洲第一大瀑布,他落差314米,此刻我们已经看到了壮观的瀑布。让我们不由自主的联想到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好了,我就介绍到这儿,剩下的时间就交给大家了,能够拍拍照,给自己留下永恒的记忆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