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四年级大数的认识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大数的认识教案(通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7 09:21:39 页码:10
四年级大数的认识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大数的认识教案(通用10篇)
2023-09-17 09:21:39    小编:紫衣梦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大数的认识教案篇一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70页至7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讨论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通过活动,在对各种四边形分类整理中,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3、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像力。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和讨论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直尺,三角板,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三角板,白纸,铅笔。

【教学过程】

一、通过观察,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特点的了解。

1、用课件出示一组(三角形和四边形)平面图形,让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点。

(1) (2) (3)

(4) (5) (6)

师:请同学们看电脑,上面有6个图形,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图形吗?

生:(1)、(4)、(5)是三角形(同学们很熟悉),(2)、(3)(6)是四边形(部分学生回答不出来,原因是对四边形的概念不怎么理解)。

师:你知识三角形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吗?

生1: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生2: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对,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种特殊的四边形。

二、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

1、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认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定义。

出示课件:在电脑上出示一组四边形。

(1) (2) (3)

(4) (5) (6)

师:电脑上的这组图形都是什么图形?

生:四边形。(有前面的知识作铺垫,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来)

师:你能把它们分类吗?

生:能。(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从而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生1:我觉得图(1)、(3)、(6)可以分为一组,图(2)、(4)、(5)可以分为一组。

师:你能说说把图(1)、(3)、(6)分为一组道理吗?

生1:因为图(1)、(3)、(6)有两组平行线。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说得有道理吗?用你学过的方法验证图(1)、(3)、(6)这三个图形有两组平行线吗?(通过学生发现、验证、得出结论这三个步聚,使学生探索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并复习了平行线的画法。)

生:确实有两组平行线。

师:回答得好,我们把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揭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并板书)

师:谁能说说把图(2)、(4)、(5)分为一组的道理?

生2:它们只有一组平行线。

师:对,我们把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揭示梯形的定义,并板书)

2、通过学生讨论,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生1:我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因为我觉得平行四边形应该是斜的。

生2:我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因为我觉得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大小应该是不一样的。

师:赞成第一位同学的举手,赞成第二位同学的举手,赞成第三位同学的举手。看来赞成第三个同学的人比较多。

师:只要符合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这个条件就是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符合了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这个条件,所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也是平行四边形,只是它有点特殊吧了。我们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叫做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师:你们能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特殊的地方吗?

生: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对,这说是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地方。

(通过学生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同时更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3、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

师:请大家看一看这几个平行四边形,它们还有什么特点,同学们可留意它的边和角。(老师提示,让学生进一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生1:我发现平行四边形对边是相等的。

师: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

生2:我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师: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量一量。

师:这两位同学的发现正确吗?

生:完全正确。

师:梯形有这些特点吗?请同学们量一量。

生:没有,梯形的对边不相等,对角也不相等。

(通过学生的操作,进一点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

师:下面我们可以用图表表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

图形对边平行对边对角

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平行相等相等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不相等不相等

(用图表表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区别和联系。)

三、认识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师:同学们,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不是四边形?

生:是。

师:我们可以用这个图来表示:

平行四边形

梯形

四边形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应怎样表示呢?

生1:应在平行四边形圈内画圈表示,因为它们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师:对,应这样表示: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梯形

正方形

四边形

四、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那些图形的平行四边形,那些图形的梯形。

(1) (2) (3)

(4) (5) (6)

(7) (8) (7)

(使学生运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判断那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那些是梯形。增强学生对定义的理解)

2填空。

1、两组对边( )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 )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3、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两组对边分别( )且( ),所以它们是特别的( )。

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 )形,它们都有( ),( )个角。

(通过练习,使学生更深刻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和特点)

五、全课小结。

师: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生:我们今天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并了解到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四年级大数的认识教案篇二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知道亿是个很大的数,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观察、动手及分析能力。

1、感受大数的必要性,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2、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主题图中的一个立方体,先是估计有多少个小立方体,然后算一算验证,并说出计算的方法。

课件出示:主题图一,回答多少个小立方体,然后在计数器上拨出。

课件出示:主题图二,猜测共有多少个小立方体,说说理由。

(二)探索新知:

1、认识“十万”:

(1)结合小立方体图形,让学生在计数器上1千1千的拨。

(2)问:10个一千是一万,接下去1万1万该怎么数?

(3)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4)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老师小结: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个一万就是“十万”,并在计数器上师生共同拨出“十万”。

2、出示从“个(一)到万”的数学模型,让学生感受各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3、师生在计数器上拨“十万”的活动,加深对“满十进一”的印象。

4、认识“百万、千万、亿”

(1)提问: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呢?10个一千万呢?让学生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

(2)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验证.

(3)告诉学生:一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如果1秒数一个数,昼夜不停地数,数到1亿要数3年2个多月。

(4)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十进关系)

(5)出示十进制数位顺序表,让学生观察。

(三)练习设计: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四年级大数的认识教案篇三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具:图片和计数器

一、 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4、出示图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请学生试着读一读。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

亿级 万级 个级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1 3 8 1 9 0 0 0↑

表示8个十万

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4个数位是一级。

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三、巩固新知

1、 “做一做”的1题数数

2、 “做一做”的2题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

四年级大数的认识教案篇四

教案目的:

通过一些游戏让小朋友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并且可以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品。

教案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形若干

教案分析:

难点:观察、对比是孩子们探究的过程,通过图形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重点:活动中运用课件直观、形象的特点,通过多种游戏形式,采用启发法、提示法,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并概括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的结束之际,组织幼儿进一步从生活环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物体,作为活动的延伸环节,自然结束。

教案过程:

1、通过课件中的图形宝宝开引出三角形。

2、采用游戏的方法引导小朋友在许多图形中找三角形,并且让小朋友观察三种三角形的共同特征,三角形有三个角和三条边。

3、让小朋友在图形框中找出三角形,分别说出边和角的数量,进一步掌握住三角形的特征。

4、组织小朋友根据图形露出的一部分来猜测出图形,从而可以进一步巩固小朋友对图形的认识。

5、让小朋友观察周围的环境,没有和三角形相似的物品。

教案拓展:

老师和家长也可以把三角形替换成正方形或者是圆形,让小朋友找一下日常生活环境中有哪些物体的形式是相似的。

四年级大数的认识教案篇五

1、进一步复习巩固数位顺序表,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改写。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3、结合练习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

4、通过情景,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改写。

结合练习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

多媒体设备、知识卡片。

这些数都是万以上的大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对《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出大数读写的复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徐希兴趣,同时也使学生能够明白数学本身就是生活。

1.制作数位顺序表

预设:读数、写数、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改写……

(师把知识卡片贴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把自己手中的卡片仔细看一看,我们数位顺序表分三部分,首先请这三位同学到前面来。然后请其他同学分别给其他卡片找到它们的家。然后请同学们一起把卡片贴到黑板上,贴的时候说一说我贴的是什么?表示什么?如:我贴的是数位万,这个位置上的数表示几万;我贴的是计数单位万,上面的数表示几个万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数位顺序表,这既是对知识的复习,又把拼图游戏融入其中,在复习知识的同时,充分激起学生兴趣。

2.大数读、写复习

下面我们将刚才这些数写到数位顺序表里读一读和写一写吧!

(1)请同学们把上面的数放在数位顺序表上读出来。

20000000读作:

23420000读作:

(2)请同学们把上面的数放在数位顺序表上写出来。

二千三百四十二万一千零五,写作:

二千九百二十六万六千二百零一,写作:

思考与总结;请你说一说怎样读一个数?怎样写一个数?读数和写数应该注意什么?

重点思考:脱离数位顺序表,你会读数和写数吗?(引导学生复习给数分级的方法)

设计意图:主要是复习大数的读写方法,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给大数分级的方法,使学生学到不仅读数要分级,写数也要分级。

3.大小比较:

看到咸阳机场每年给这么多人提供服务,老师想起了老师所在的城市延安的二十里铺机场。这里也有一组数据提供:2014年延安旅客吞吐量185000万人次。

你能比较一下咸阳机场和延安机场2014年的旅客吞吐量的大小吗?咸阳机场2013年和2014年的旅客吞吐量那个大呢?自己试一试吧!

比较:29266201和185000

23421005和29260251

思考与总结;请你尝试总结一下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延安和咸阳机场的吞吐量比较,让学生复习大叔比较大小的两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4.大数改写与近似数

你能把咸阳机场2012年到2014年的旅客吞吐量改写成万做单位的数吗?

改写:20000000改写:

23420000改写:

23421005改写:

29260251改写:

思考与总结;请你尝试总结一下大数改写的方法,并提醒一下你的伙伴应该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依然通过飞机场的情景数据进行大数的改写及近似数的复习,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近似数。

5.构建网络

同学们,刚才我们回顾的是本单元的重点知识,除了这些,在本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哪些知识?(板书:知识)同学们一起想一想。

预设:数位顺序表、十进制计数法、自然数、计算工具。

(老师把知识卡片贴在黑板上)

预设:古人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产生了数,这些数就是?(生: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什么数表示?(生:“0”。)所以最小的自然数是几?(生:“0”)随着物体个数的增加,对应的自然数也越来越大,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生:没有。)二年级我们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这一单元又认识了大数,即万以上的数。无论数大还是小,读写的顺序都是?(生:从最高位开始。)比较大小都要先看位数多少,如果位数相同,从?(生:最高位比起。)同学们,万以上的大数,位数比较多,有时为了读写方便,可以根据需要把这个数进行?(生:改写。)如果你在数的读写、比较大小、改写过程中还存在小困难,不要紧,你可以继续使用数位顺序表这个法宝。想一想,数位顺序表中整理了哪三大部分内容?(数位、计数单位、数级)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这样,我们把这些知识在找联系的过程中,整理成了一个网络,(板书:网络。)在这个知识网络之外,认识计算工具、体会一亿有多大等这些知识,使我们对数的认识更全面、更丰富。

设计意图:进行单元知识体系建立,使学生零散的知识系统化。

1.火眼金睛

(1)读11011000时一个0也不读。()

(2)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四个计数单位。()

(3)在数字3和4之间填上7个0就组成了三亿零四。()

(4)一个数四舍后是5万,这个数最大是54000。()

2.猜商品价格

小明同学家买楼房了,楼房的价格是个六位数,它的最高位是1,它的万位是2,百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它的千位上比百位上少2,其他各位都是0.

学生介绍方法,强调数位顺序表的应用。

3.超级小英雄闯关

用5、3、9、6和4个0按要求写数

(1)、最接近10亿的数

(2)、最接近9亿的数

(3)一个0也不读的最大的数

(4)四个0都读的最小数

设计意图:及时进行巩固和小结,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复习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一起对《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进行了整理和复习,归纳整理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方法,同学们以后可以自己学着用大括号,箭头或者是树状图等将知识按照一定的联系进行整理。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不错,让我感受到了咱们咸阳子校小朋友们的热情!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每位同学完成一张单元知识体系整理的数学小报。

四年级大数的认识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它的特性,掌握它的分类。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等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生活引入,直入主题

学生回答:塔吊上有许多三角形

谈话:为什么饱经风雨的宏伟建筑和结实的塔吊最基本的构造都是三角形呢?

学生回答:具稳定性、牢固

谈话:三角形到底有什么魅力,使人们在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从生活中寻找形似三角形的物体,使学生感受到三角形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这样有价值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思考三角形有何种特性。

二、活动二:深入生活,感知特性

引导学生观察边和角的数量。

分别拉一拉,比比看,两个框架有什么变化。

学生操作实验并回答发现:三角形框架形状没有发生改变,多边形形状变了。

谈话: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可能回答:三角形有三条边把它的形状固定住了,所以怎么拉它也不会变形,而四边形不具稳定性,轻轻一拉就变形了。

学生回答:加斜杠,只有构成三角形,凳子才不摇,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谈话:看这两幅图中,哪里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课件出示这些物体的图片)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学生举例)

谈话: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体现无处不在,请看(电脑出示)建筑上的斜拉桥、铁塔、自行车架、照相机三角支架、电线杆、房屋的金字架、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吊车的长臂、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晒衣架,太阳能架、大广告牌后面三角支架,相框后三角支架,固定小树用三角形,铁栏杆里外每隔一段有一支斜的铁杆,构成三角形。细心观察你还会发现更多呢!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动手操作,验证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点,并能有条理地把操作过程及呈现结果进行简单的表述。结合生活中物体的直观形象,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好处。

三、活动三:自制图形,引导归纳。

学生观察讨论:由三条边按顺序围起来(强调解释重点字眼:围成)

谈话:谁能来试着总结一下什么叫三角形?

学生总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

谈话:三角形除了有三条边,还有什么?你能再试着找找吗?(教学三个角、三个顶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操作,了解三根小棒是一根接着一根连在一起的,明白围成的含义,并能总结出三角形的概念,结合自己摆出的三角形进一步观察了解三角形的各组成部分。

四、活动四:观察分析,按角分类。

1.新授

谈话:每个小组的学具袋里都放着许多三角形,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看起来好象各不相同,可细心的人发现有一些三角形放在一起还有不少共同点呢。请大家仔细观察三角形中各角的特点,以小组为单位,将学具袋里的三角形分分类,抓住主要特征为这类三角形起个名字。

(学生操作)

谈话:谁来把你们组的分类结果展示给同学们看看?

(学生分类)

谈话:能给你们分的这几类三角形分别起个名字吗?

学生:三个都是锐角, 叫锐角三角形

一个直角,两个锐角,叫直角三角形 教师板书

一个钝角,两个锐角,叫钝角三角形

2.巩固

谈话:认识三种三角形,你能根据各自的特征把他们画下来吗?打开书第44页,完成自主练习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各种三角形的特点并加以分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图形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五、活动五:观察三边,按边分类

谈话:我了解了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三类,其实它们的边也可作为分类的依据。(出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小组讨论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分类。(引导学生用量,对折……的方法验证一下)

(学生讨论)边分类边回答

学生:三条边都不相等: 不等边三角形

两边相等: 等腰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 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有时我们把等边三角形看成是等腰三角形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谈话: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也有名称,请打开书第42页自学。

(学生自读了解)

请同学介绍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小结:我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了解到三角形如果按角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还有两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和三边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老师这里有许多三角形,你能试着给它们找找家吗?请打开书44页,完成自主练习的第2题。

(反馈、订正)

【设计意图】知道按边分,三角形可以分为哪几类,丰富三角形分类的知识。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及特点,以结合名称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两个特殊三角形。

六、活动六:结合已知,教学底、高

(学生板书)

【设计意图】以旧知带新知,既复习巩固,又使得新知的出现没那么突然,学生自然轻松地掌握,记忆深刻。

四年级大数的认识教案篇七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的内容。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会画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特征。

3、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几何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内画高。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多媒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具、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一、联系实际,引出课题感知三角形

1、谈话导入。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信息。

3、教师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

谈话引出课题:“你想学习有关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动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义。

(1)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动手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个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学生展示交流制作的三角形,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3)观察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地方?

(4)认识三角形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义。

(5)教师出示有关图形,引起学生质疑,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正确概括出三角形定义。

(6)判断练习。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创设。

“美丽的南宁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桥,从侧面看大桥的框架就是一个三角形,工程师想测量大桥从桥顶到桥面的距离,你认为怎样去测量?”

(2)出示白沙大桥实物图和平面图。

(3)学生在平面图上试画出测量方法。

(4)学生展示并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

(5)学生阅读课本自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有关内容。

(6)师生共同学习三角形高的画法。

(7)学生练习画高。

3、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1)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做准备。

(2)动手操作学具,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学生联系实际,找出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5)欣赏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总结本课内容

1、学生说说本节课收获。

2、教师总结。

四年级大数的认识教案篇八

大数的认识是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一。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认识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及数位分级,为以后学习读数和写数打下基础。

3、能正确地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含义。

熟记数位顺序表和有关计数单位的知识,知道每个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一、情境创设,提出学习目标

师:故事中也有数学信息哦,看谁的耳朵灵!

有一个青年总是抱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这天,在他无意中遇到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老人见他愁容满面,于是问到:“年轻人,你为什么这样不开心?”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那么穷?”年轻人说。

老人由衷地说:“穷?你很富有啊!”

年轻人问道:“富有?我怎么不知道?这从何说起?”

假如去掉你一一只手,给你10000元,你愿意吗?”老人问道。

“不愿意,”年轻人肯定地回答。

“给你100万让你马上变成80岁的老人,你愿意吗?”

( 师:小朋友们,你说年轻人愿意吗?)“不愿意”!

“用1000万来换取你的生命,你愿意吗?”“当然不!”

“这就对了。你已经有超过1000万的财富了,为什么还哀叹自己贫穷呢?”老人微笑着说。年轻人恍然大悟。

亲爱的同学,如果现在用1亿元换走你的爸爸妈妈,你们愿意吗?

(生):不愿意。

师:是啊!看来我们的生命和父母是多么的珍贵啊,用再多的钱也是换不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

师:故事讲完了,你听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80、1000、100万、1000万、1亿等

(师适当表扬:真是个善于倾听的好孩子!你听得真仔细!……)

(预设)学生举例。

生1:中国的人口有13亿多。

师:对,你了解得真多!

生2:房价和车价等

师:是的,你很会选择信息。

师:看来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今天就来学习有关大数的知识。(揭示课题:认识大数)

(二) 想一想:你们想知道什么有关大数的数学知识?(提出学习目标)

1、计数单位的认识,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学习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含义。

3、掌握数位顺序表

二、交流互动,展示学习成果

1、学生自学例1,做一做。

2、学习小组互相帮助、质疑问难。(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引导小组内的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质疑、相互帮助、相互探讨)

3、小组展示、全班交流,激发冲突。

(1)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全班交流、激发冲突。

a:个、十、百、千、万是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也是计数单位。

b:我们知道了每相仿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因为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百是一千、十个千是一万、十个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百万、十个百万是千万、十个千万是一亿)

c: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d:一个数还可以分成个级、万级、亿级。

e:我们认识了数位顺序表。

f: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3)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冲突。

a:你是怎么区分数位与计数单位的?

师:大家已经知道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就象你们在教室里有座位,到电影院去看电影,要买票买个座位(如果不安排座位会怎样?)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就是它们的数位。

b:从数位顺序表中我们能获得哪些数学知识?

c:为什么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4)学生自由提问质疑、激发冲突。

三、检测学习成效

(一)判断题(用手势表示)

1、从右边起,第九位是千万位。( )

2、万、十万、百万、千万是计数单位。( )

3、十万里有10个千。( )

(二)填空:(独立完成,再校对)

1、千万位的右边一位是( ),左边一位是( )。

2.10个十万是( ),1亿里有10个( )。

3.2091837是一个( )位数,最高位在( )位,9在( )位上,表示( );2在( )位上,表示( )。

四、拓展知识外延

1猜数

信息:是个六位数

它的最高位上数字是9

它的十万位上的数字是5

它的千位上数字比百位上数字多2。

你能根据给出的信息猜出它的价钱吗?先独立完成,再同桌商量商量,说说你的想法,比一比,谁猜得准!(反馈)

4576 45760 7800 78000 97540000 100000000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五、教师总结

六、作业:

预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四年级大数的认识教案篇九

1、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限在三角形内)。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到一般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具:三角尺、小棒、直尺、七巧板、课件

一、导入

同学们,请观察这张图片,你能从图片里找到三角形吗?

对,在这里。

想一想,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还见到过三角形?

指名说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二、探究

1、同学们,请拿出你的小棒,在桌面上摆出一个三角形。

我们将三根小棒首尾相接,就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2、请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不要画的太小哦。

请你到前面来,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

同学们,我们像刚才一样,将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就是一个三角形。(课件)

齐读一遍,注意要重读红色字体。

3、下面老师要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课件)

认真观察,下面哪一幅图是三角形?为什么?

(第3是三角形,因为只有它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其他都不是。)说的真好,三条线段必须要首尾相接,才能围成三角形。

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线段的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每两条边之间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角。

请大家在自己刚才画好的三角形上标出三角形的边,顶点和角。

同桌探究交流,你找出了几条边,几个顶点,几个角?

完成的同学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请你到前面来,在老师三角形上标出所有的边、角和顶点。

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孩子你真棒,谢谢你,请回座位。

5、大家请看,方格纸上有4个点,从这4个点中任选3个作为顶点,都能画一个三角形吗?你有什么发现?哪三个点可以,哪三个点不可以,为什么?请在答题纸上第2题中画一画,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发现。

有小组已经完成了,请你给大家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三点不可以画一个三角形,因为这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所以我们发现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画一个三角形。

请看答题纸上第3题,想一想,量一量,同桌交流你的发现。

指名回答。

(量的是中间最高的那条线段,它和底边互相垂直。)

7、如果我们把人字梁所表示的三角形画下来,就可以这样表示出它的高和底。(课件出示三角形的高和底)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

底。齐读这句话,注意重读红色字体。

怎样利用工具规范的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呢,请看屏幕演示。(课件)看清楚了吗?

请大家在自己刚才画的三角形中,画出一条高。

师巡视,指导画法。同学们画的高真好,那么大家猜一猜,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

(三角形有三个顶点,每个顶点都可以向对边画一条高,所以三角形有3条高。)

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8、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练习,请量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记录下来,注意测量时取整厘米。

指名说,注意说法的规范:第一个三角形底是3厘米,高是2厘米。

三、巩固

第一关,(课件)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完成答题纸第5题,可以同桌边交流边画。

完成的小组把笔放下身体坐正。

指名板演,评讲。画第三个三角形的高时,你有什么发现?

(画出的高跟三角形的一条边重合了)

这个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它叫直角三角形,我们的三角尺是不是直角三角形?(是),举起你的三角尺,指一指哪个角是直角,组成直角的两条边是它的`直角边,如果用它的一条直角边作底,另一条直角边就是三角形的高,如果用另一条作底,这条就是三角形的高,那如果用这条边作底呢?两条直角边还可以作三角形的高吗?不可以,这时高需要画出来。

第二关,请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底5厘米、高3厘米的三角形,完成答题纸

第6题。指名板演。

同学们请看,这些三角形都是底5厘米高3厘米,同桌交流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底和高都相等的三角形,形状不一定相同。)

第三关,请看要求。

用七巧板拼三角形。四人为一个小组,合作探究,(1)选两块拼一个三角形。请拼好的同学到前面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2)用三块拼一个三角形。请拼好的同学到前面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3)你还能用几块拼一个三角形?到前面展示。(4块、5块、7块)同学们,闯关成功,你们太棒了!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学了会关于三角形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回答。

四年级大数的认识教案篇十

1.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能正确地按数级读数。

2.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迁移掌握万级的数的读法,培养迁移能力。

3.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大数的用途,培养数感。

含有两级数的读法。

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课件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一)读一读下面的信息

1.课件出示: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读信息。

2.师:再读一读信息中的数,想一想,万以内数怎么读。(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都没有就读零)

(二)点明课题

1.课件出示:

2.师:在生活中,还有比万更大的数,这样的数又怎么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二、探究新知

(一)整万数的读法

1.2496写在个级上

提问:读出这个数。(二千四百九十六)

2.把2496写在万级上,个级补上4个0

师:这个数你会读吗?读一读。(二千四百九十六万或二千万四百万九十万六万)

师:这两种读法,哪种简便?再用这种方法读一读。

3.试一试:308000040500000

师:这两个数怎么读?

4.比较

(1)师:万级数的读法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读法相同,只是数在万级时后面加一个万字)

(2)师:万级上的数怎么读?(读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5.练习:读出下面每组数。

(二)含有两级数的读法

1.出示:54621

师:这个数怎么读?读一读。(五万四千六百二十一)

2.出示:64070001003004065000634000069

(1)师:这些数怎么读?读一读。(六百四十万七千、一千零三万零四十、六十五万零六、三千四百万零六十九)

(2)师:这几个数中都有0,有些0我们就读出来了,有些0就没有读出来。我们再读一读,边读边找,哪些0读出来了,哪些0没有读出来。(教师把读出来的0描红:64070001003004065000634000069)

(3)师:想一想,0什么时候不读?什么时候要读?怎么读?(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不读,其他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4)师:我们知道万级上的数要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那么个级哪儿的0不读,万级哪儿的0就不读,也就是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而其他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3.练习:做一做第2题

师:读出这些数,注意每个数里的'0,要怎么读?

(三)总结读法

师:再把这些数读一读。

2.小组讨论:含有两级的数怎么读。

3.汇报: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巩固练习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做一做第3题

(1)师:读一读这些数?

(2)师:你怎么知道32680的最高位是万位?(可以从个位开始数,也可以分级)

(3)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快?

(4)师:对,通过分级我们可以很快地确定最高位,从而读出这个数,分级时我们一般在个级和万级之间用竖虚线分开。

(5)师:用这种分级的方法,先分级再读出这些数。

2.教材第8页第3题

(二)提高练习:教材第10页第14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