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路遥人生读后感网(通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7 09:52:34 页码:12
2023年路遥人生读后感网(通用8篇)
2023-09-17 09:52:34    小编:XY字客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路遥人生读后感网篇一

初次邂逅《人生》是在一个宁静的午后,宽敞的书店里偶尔传来几句细碎的交谈,我的视线在书架间掠过,《人生》就这样毫无戒备地闯入了我的眼睛。

人生?如此大的课题让懵懂的我有点摸不着头脑,细细想来,每个人都对人生充满着幻想,金钱、美食、名誉都是人生的彩头,人们穷其一生不停地追逐着。但是读了路遥的《人生》,我才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人生”。

主人公高加林在短短的几年里,就经历了一番曲折,他回乡,进城,又回到农村。他拥有过人的才华,有着有朝一日出人头地的梦想,他勤奋努力,眼看就要得到想要的结果了,但命运终要惩罚他的贪心、骄傲、虚荣,于是转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人生的起起浮浮,让他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高加林的民办教师被村霸高明楼的儿子顶替,命运要他从此回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他愤慨、挣扎,冲动地想着报复,然而最终他还是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人生本该如此,少不了磕磕绊绊。面对人生的沟壑,高玉德老汉的坦然与宁静像一张坚实的盾,稳住了一颗慌乱的心。

在他最为失意落魄的时候,巧珍的出现抚慰了他受伤的心。按书中的话说:“她是个斗大字不识一升的俊女子”虽然没念过书,但她温柔善良、勇敢无私、纯洁美丽,用她金子般的心来守护着她心底的爱人——高加林。为了加林哥,她毫无畏惧地刷牙,不顾众人的嘲笑;与加林哥大方地相伴骑车,不顾父亲的殴打;在加林哥卖不出馒头时豪爽地帮助他,不顾等待的艰辛,路途的遥远;在高加林被遣送回村后,不计前嫌地为高加林求情。她为加林做的每一件事都那么地心甘情愿、不求回报,唯一的愿望就是加林同样爱她。在她伟大的爱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

命运给高加林开了个玩笑,叔父的到来让他走后门当上了县上的记者。虽有马屁精马占胜的帮助,但他对马占胜、高明楼这样的领导是鄙视的,在高加林的内心深处,一股正义之火熊熊燃烧。高加林辞别了巧珍,来到了县城!他年轻气盛,才华横溢,吹拉弹唱,能文能武,很快就成了县城引人注意的角色,县城的生活让他傲气凌人,平凡而又自负,这也增加了人物的复杂性。

“生活啊,生活!有时候它把现实变成了梦想,有时候它把梦想变成了现实。”也许他始终盼望着黄亚萍的爱慕,黄亚萍的爱慕也确实搅乱了他悸动的心,他的人生面临着一次重要的抉择,黄亚萍的爱情来的如此突然,让他痛苦万分。高加林是矛盾的,爱上黄亚萍就意味着和她去南方,走入更广阔的天地,而巧珍只会牢牢地把他拴在这黄土地上。他再次面临选择。

高加林选择了与巧珍绝交,大马河静静流淌的河水见证着这一切,可怜的姑娘啊,遭到爱人的背叛,她的内心该是多么痛苦啊!高加林是无情的,在人生的转折点选择了比感情更为重要的冷冰冰的前程,高加林是可怜的,他在恍惚之间丢掉了怀中的一块金子——巧珍,他伤害了自己患难与共的亲人!人生啊!人生!这次你带给高加林的应是一辈子的遗憾!

因为走后门被举报,人生果真又把高加林送上了他想摆脱的黄土地,巧珍与马栓结婚,黄亚萍也离他而去。在大马河畔,那第一次与巧珍牵手,又残忍把她抛弃的地方,经历过的一切似乎就在昨天,这个曾经踌躇满志的帅小伙,似乎老了许多。

人生对高加林来说是深刻的,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更是如此,人生中的每一步棋看似遥远迷离,但其实就掌握在我们的手中。当高加林再一次踏上生养他的黄土地,再一次凝视木然却善良的乡亲们时,相信他不再有厌恶与憎恨,更多的是对黄土地抹不去的深情。在经过这番考验后,相信高加林一定会更踏实坚定地走过漫漫人生路。

路遥的“并非结局”带给我们的憬悟应是如此吧!

路遥人生读后感网篇二

一口气读完路遥的成名作《人生》,不仅让我再次体会到阅读的快感,更重要的是故事里的主人翁让我明白真正的人生意义。

小说故事大概发生在改革开放的前期,第一主角高加林失去民办教师资格,无奈的加入田地劳作同时又幸运的和善良美丽的巧珍坠入爱河。由于高加林的才华后来被安排到县政府做通讯员,却又选择了高中同学亚萍的恋情而抛弃了尚在农村的文化程度低的`巧珍。可惜,由于亚萍的准婆婆告发,高加林从对事业婚姻一片美好憧憬突然跌入谷底,加林失去了工作不得不面临着再次回到农村。而此时深爱他的巧珍已经出嫁了,并且在加林回到村口的时候,并没有收到村民的耻笑,而是一群被巧珍这样无私的爱感动下的村民送来的安慰和祝福。

虽然小说中爱情故事情节在许多国产电视剧里也有雷同的再现,但是我还是对作者塑造的巧珍人物形象非常喜欢。这是多么立体多么值得天下男人所梦想的女孩啊。尽管她没有读过书,但是她有无私的爱,有宽阔的胸怀,这在现实生活女性中也是非常少见的。可以这样说,巧珍对加林的爱是经得住考验的,是真爱,是大爱。

反观,饱读诗书的加林,虽然才华横溢,心高气傲,在面对失去民办老师工作,家里穷困潦倒的时候,是巧珍的帮助让他走出阴影而很快进入农民辛勤耕作的角色。但是,在进县城工作后以为当了通讯员就高人一等,尤其是和巧珍日常生活中觉得没有共同语言了,嫌弃巧珍没有文化而选择了表面上和自己谈得来的播音员亚萍。虽然他们俩是高中同学,虽然他们也有短暂的花前月下和招摇过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和亚萍的爱肯定经受不起生活的检验。这一点从亚萍打电话让加林去寻找水果刀这个情节就能看出亚萍和巧珍的天壤之别。

故事的最后,不得不要承认,加林其实也是幸运的。虽然没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但是,在巧珍的关爱下,相信加林还是会融入乡村生活的。这一切也要感谢巧珍--金子般的好姑娘。

小说是高于生活的,但是在生活中肯定是能找到原型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或多或少的有点加林的影子在身上,都想走出家乡到外面有一番闯荡。但是,请大家谨记,无论我们去了哪里,家乡永远是我们的家乡,哪里才是我们栖息的地方。更何况那里有我们的亲人和朋友,无论你在外多么的飞黄腾达或者是穷困潦倒,回到家乡,你会觉得一切都是虚无。在曾经熟悉的田地,庄稼,溪水,山林,街道和村房前,你会觉得生活的本质在这里才能得到最清晰的体现。

可惜加林在人生得意的时候并没有领悟到在他的家乡有多么好的一位女子还在痴痴的等待她,却抛弃了这段姻缘。让他的两位长辈为之叹息。

如果加林能早点明白这其中的道理,相信他也不回丢失那块金子--巧珍。

也希望我们也能从中吸取教训,看清自己的位置,在淳朴的生活中享受生活的幸福。

路遥人生读后感网篇三

读罢路遥成名小说《人生》,感悟良多。

一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中国西北年轻农民,受困于农村传统观念、社会飞速变化中的种种不公,以及自身的自卑心理,怀才不遇、渴望实现自我价值。故事的环境背景是西北农村,与我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差异,然而那种小人物的奋斗故事却可以很快抓住我的心,不仅是因为它和我喜爱的另一部路遥著名小说《平凡的世界》有几分相似,更因为它与大多数读者(比如说我)的心理体验相贴近。

没有人的人生路是笔直、顺利的,从小到大,我们的生理与智力都由弱变强,没有人刚刚降生时就强悍,面对周围的世界和自己的生活,没有人有绝对的自信。一句话,我们都曾经是弱者,都是经过无数的努力,才成为现在的自己。于是,在高加林身上,我们无一例外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能够体会他被人顶替了民办教师职位后的愤恨,能够体会有知识有抱负的他,面对自己重新成为农民这一现实时的苦闷,甚至当他获得巧珍的爱情时,作为读者的我,内心也浸润着清凉的感动,对加林在不幸中的幸福感同身受。

文学作品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在制造距离的同时,也制造了关联性,让你在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让你与作品中的人物不自觉地产生“同感”。

小说的上半部分并不十分精彩,却为下半部的跌宕铺垫着情节与情绪的背景。命运的不公与不幸、逆境中的爱情、冰冷中的温暖、不屈不挠的自我奋斗……上半部以加林的自我实现为小结,然而所谓的“自我实现”,却又来的让人摸不着头脑:一个几十年不见的叔叔转业回乡在县里任局长,被人轻视的家庭因此而扬眉吐气,加林也因此被叔叔身边的溜须拍马者顺理成章地安排了有前途的职业,摆脱了他的农民身份。

然而,为他高兴之余,内心总有些许不安。下半部分故事的发展一波三折,来到县城的高加林果然一展他的才能,事业平步青云,而他也收获了新的爱情。在感情的两难抉择中,他衡量的标准不再是内心的感受,而是现实的利益。为了事业的发展,为了从县城到真正的大城市,他用“缺少共同语言”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欺骗了自己,放弃为他付出一切的淳朴的农家女巧珍。他成为了另一个人,不再是那个为我所熟悉、同情的小人物高加林,而是一个看不清自己、为眼前利益放弃生活原则的迷途青年。

此时,读者和看着加林长大的德顺爷爷一样伤心,为了加林的迷失自我而感到惋惜和痛心。

可是,在我们满以为出卖原则的人将和新欢奔赴幸福新生活,而故事将成为淳朴善良的巧珍孤苦一生的悲剧时,作者又借命运之力和所有人开了个玩笑:受伤的小人捅了背后一刀,踢爆了加林借“后门”获得职位的秘密,刚正不阿的叔叔没有袒护亲属,春风得意的青年即将再次面临成为农民的命运。急转直下的故事进展不仅惊得主人公半天回不过神儿,连对他由同情、赞许到愤恨、不齿的读者,也无法不感到错愕。

路遥并非故意玩弄情节,事实上,人生本也如此。有人说,人生无常,然而作者在此就是在探讨,无常的人生中,冥冥中亦有定数。这听上去像是封建迷信思想,不妨打个比方:

人们常说“足球是圆的”,但这“定律”常常只能局限于一场球赛,偶然因素几乎可以主宰比赛、决定最终的胜负,而如果将探讨的范围扩大到一整个赛事,甚至某队或某国多年的足球事业发展,我们看到的就不再是“足球是圆的”,我们看到的是“性格决定命运”,这就是偶然中的必然。就像黄亚萍父亲说的,“生活永远都是公正的”。而用时兴的话说,就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于是,一切回到原点,加林重新回到农村老家,成为农民,只是他身边已不再有大小姐黄亚萍那“高雅”的爱,更可悲的是,他把自己最珍贵的宝贝给弄丢了——痴情淳朴的巧珍已嫁做他人妇。

加林就是我们每个人,他和我们一样,有信念、敢追求,但也有我们都有的弱点。很多人不也和他一样,为了达到目标,有时甚至出卖原则。德顺爷爷对加林爱得深切,由爱而生恨,但恨是以爱为基础,恨其不坚持,却并不一棒子打死。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会走弯路,跌倒了敢爬起来,人生还要继续。

回过头来看,巧珍的美是美到极致的。那不仅是因为小说中的她是农村远近闻名的俊女子、身体像白杨树般苗条,更是因为她的纯粹。她爱得纯粹,没有半点虚假,也不掺杂半点个人利益。加林的需要,她总是最懂,就连分手后她对自己婚事的决定,也是为了他——她知道加林仍然在内心中爱着她,为了禁绝他对自己的留恋,让他勇敢地追寻自己的“幸福”,她在悲痛中很快地把自己嫁掉了。就像德顺爷爷所说,巧珍的心像金子一样。她虽然斗大的字不识一升,但她勇于追求,更重要的是,她一直坚持自己的生活信念和原则,从未改变。

这个时代的大多数读者,依然会被朴实、美丽的巧珍感动,会为她的善良以及为爱甘愿奉献一切的纯真而赞叹不已,但已经很少有人愿意以她为榜样,只求付出不问回报了。追求结果而忽略过程,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原本应有的微妙平衡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大悲哀。

路遥人生读后感网篇四

读《人生》,犹如读人生,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故事或多或少都有缩影在其中。从农村出来的人,似乎对《人生》分外亲切,某些经历更是何其相似!高加林在整个故事里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变化,概叹之余,我并不否认。境由心造,情随景生;欲望难平,人之常情。

要想做一个有野心有抱负的男人,不能满足于点滴成功,高加林属于这样的人,而他确实也这样去做了。然而后果呢,他在赌博。为事业为感情他都在赌博,选择了一条他自己都不知道是否真心喜欢的道路,但这道路至少表面看来风风光光、一帆风顺、平步青云。有风光的地方同样有风险,而且经常是险象环生。高加林还是赌了,虽然输了。

敢想敢做敢发现,不拘不束求发展。换我们在高加林的情形下,又能保证几人不赌。即使有飞蛾扑火的悲剧,恐怕总比蜗居一辈子要好许多。为事业赌一把无可厚非,为感情赌一把恐怕追悔莫及。人生要拼搏,感情需谨慎。

人生的不如意,正视每一次的苦难,欣赏每一回的风景。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站起来的勇气。而一旦有机会可以重新开始,就要紧紧把握良机,因为机会是转瞬即逝的。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不要害怕失败,因为在拼搏的过程中,这种难得的人生经历才是弥足珍贵的。失败固然无可挽回,收获同样千年难买。韩寒说过,丢脸没事,最起码我曾经辉煌过。

再次回到扉页上柳青的那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细细品味,这是否是人生的写真?读《人生》前,倘若对这段话印象是模糊的;读完后,恐怕早已鲜明无比。

“究竟是生活开了他一个玩笑,还是他开了生活一个玩笑?”或许我们在生活中同样遇到这种情形,那我们看看路遥是怎么建议的:“我们要有坚强的性格。一个软弱的人不能长期胜任艰苦的劳动。性格的坚定是建立在信仰的坚定的基础上的。一个人要对社会、事业等方面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坚定的信仰,也就不可能具有性格的坚定性。而一个经常动摇的人怎么可能去完成一项艰难困苦的事业?性格也不不完全是天生的,主要是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我们不仅要在创作实践中,更重要的是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寻找困难,在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性格。不要羡慕安逸和享乐,不要陶醉在一时的顺利和胜利中,我们应不断的强迫自己自找苦吃!对生活应该永远保持热情!……”

人生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人生》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说不尽,是因为人生的纷繁芜杂需要时间去涤荡,人生的种种感悟需要自己切身体验。不可多得,是因为《人生》已经影响了千万青年,按此影响力还将会影响无数青年。

人生总是很奇妙的,该面对的只有面对,累了可以暂时休息会,但一定挺直了, 再去走,沿途会有美丽的风光伴随。

路遥知马力,人生何其真。以人生的一段话做结尾:

“娃娃,你不要灰心!一个男子汉,不怕跌跤,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变成个死狗了......”

路遥人生读后感网篇五

无论是谁,都曾迷茫过,也曾困惑过,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该如何抉择——是勇敢追随自己的梦想,还是向残酷真实的现实低头。

读完《人生》,走近高加林这个角色。他那强烈的自尊心,对大城市的渴望和远大抱负,使他失去自我,没了本心,不知道自己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因此错过了太多,空留悔恨而终。高加林与农村女孩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的感情纠葛是本书的主线之一。高加林实实在在是个才子,有理想有追求有见识。对于他的才能我是欣赏的,对于他事业的变迁我是同情的,对于他的追求和理想我是理解的,但对于他的爱情抉择,我却是有许多话要说,可什么也说不出来。

爱情固然是美好的,刘巧珍是个没有文化,朴实地道的农村人,她却真真切切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以实际且热烈的方式爱着高加林,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在巧珍的陪伴和支持下,他度过了人生的阴霾时期,准备踏踏实实做一个农民,跟巧珍过幸福的日子。但是好运来了,加林常年在外地的叔父回家乡了,为加林安排了城里的职位,加林终于能够走出黄土地去他梦寐以求的县城工作了!他的勤奋、聪慧、让他迅速成为县城里人人称赞的人才,但在他事业平步直上的时候也遇到了感情的纠葛。他的高中同学黄亚萍,一个典型的新时代的女青年,她活泼开朗,博学健谈、家境富实,跟加林像高中时一样一起探讨人生、讨论国际大事。有着很多的共同话题。黄亚萍也爱上了高家林,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与高加林在一起了。

高加林在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终于决定狠下心与深爱他的巧珍分手。他的心也很痛,但是为了未来的前程,巧珍一个大字不识的姑娘在与黄亚萍聪明先进的对比中,显而易见。就这样高加林和黄亚萍开始了恋爱,亚苹的爱是大胆的,她对加林有着很强的占有欲,这点跟温顺的巧珍根本不一样,为此他们也时常有矛盾,虽然现在的日子让他有点飘飘然,也是他梦里中追求的。但时常会想起巧珍那可爱亲切的脸,让他内疚后悔。与此同时,伤心的巧珍答应了别人的求婚,嫁给了一样没文化的农村人,但她的内心还是深深爱着高加林。

正当加林事业爱情春风得意的时候,一场灾难似的打击向他袭来。加林工作走后门的事被揭发了,加林被撤去职务,他又要回去当农民了。这对正满怀热情、想闯出一番事业的他是天大的打击,他无法面对生他养他的黄土地的乡亲,无法再和黄亚萍恋爱,也失去了巧珍,最终还是无法摆脱农民的命运,这到底是生活跟他开了个玩笑还是他跟生活开了个玩笑。但是乡亲们并没有像他想的那样冷嘲热讽,而是同情热心地伸出了一双双粗实的大手,鼓励他安慰他,正如德顺爷爷说的“一个男子汉,不怕跌跤,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变成个死狗了。”最终使高加林深受感动“一双失去光彩的眼睛重新飘荡起亮点火星”扑在这片土地上。

我能理解高加林的追求和抱负,作为贫穷落后农村中少有的读书人他想摆脱农民的命运、走出大山、闯出一番天地这本无可厚非:对于他对爱情的选择,选择了对他发展有利的有共同语言的黄亚萍,抛弃了深爱他的单纯善良的有着金子般心的巧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情有可原的。虽然最终他也发现了自己真正爱的还是那个可爱单纯的姑娘巧珍,只可惜为时已晚。高加林人生的跌宕起伏并不是个别现象,这个人物的原型是一个时代的众多的青年人,他们血气方刚,靠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但生活总不是一番风顺的,有很多的岔道口要去抉择,无论选择的结果怎样,都要自己去承受。痛苦、辉煌、悔恨都是人生道路上必须承受的。《人生》也就是以那一波三折的故事吸引了我。正如路遥引用柳青的话所说的“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事业的岔道口,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能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在这个繁杂、浮躁的社会中,我们须时时怀着一颗平常之心。这样我们才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浮躁、消沉,迷失自己前进的方向。

我想,人生就如这段话一样,让我们慢慢去体验,去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直到有一天,我们老了,回首往事时能欣然一笑。人生本没有意义,是我们给它赋予了意义。

人生只有一次,生命是一个过程,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所以我们要把握人生的抉择,把握人生美好的事物,把握人生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路遥人生读后感网篇六

1、理想的实现不能违背人的良心和原则,否则会受到应有的谴责和惩罚,自食其果。

3、两个世界的人之间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是永不相交的平行线。正如高加林和黄亚萍,来自不同的家庭,再火热的爱情在现实面前也苍白无力。

4、有些人错过就不会来。高加林为了好的前途错过了巧珍,竟是一世的别离,虽然扼腕心痛,但不可挽回,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

5、珍惜逆境时留在身边的人。巧珍爱的是逆境中的高加林,黄亚萍爱的是顺境中的高加林。巧珍注重陪伴高加林成长的过程,黄亚萍注重高加林有名的结果。也许,这就是高加林经过人生起起伏伏后,发现最爱的还是感情朴素的巧珍,而不是欲望浓厚的黄亚萍的原因吧。

简之,人生路漫漫,走好脚下的路,珍惜值得珍惜的,拥有应当拥有的。

路遥人生读后感网篇七

读完路遥的《人生》,有几个小感触,虽然我的阅历有限,但是这其中的道理似乎也明白!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那么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口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无论哪一个,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就像《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样,其实所有的路都是他自己选择的。

人们常说,浮的高,跌得重。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做人的根本不能丢……

说得再俗一点,我觉得人生就像打麻将,不管手里的这副牌是好是坏,亦或是不留神发错一张牌,你都得按照排场的规矩认认真真的玩下去,不能随便就把牌一推,说,不玩了!

所以,我们都要好好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利用这一切去创造我们魅力四射的人生吧!2011年,祝福,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

路遥人生读后感网篇八

前几天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开始接触路遥的小说。说不上什么感觉,至少没有想象的枯燥。这使我原本不情不愿的心情开始变得明朗。

小说的主人公,高加林,知识分子,读书人,有才华,理想主义,负心汉。这是小说给他的标签,也是大众给他的标签。

看到因为同村书记的儿子要工作,而顶替了他原本教书先生的工作,使得满怀梦想的年轻人只能瑟缩在窑洞里,不见天日,没有未来。大概,巧珍只是他生活的调味剂,给他那段暗无天日的日子里撒了一把糖。她从不嫌弃他的落魄,愿意包容他所有的怪脾气,愿意自己受苦受累,保护他读书人的理想和清高。只是,不知此时的高加林是不是真的爱巧珍,还是仅仅因为,有一个女孩,她的出现,温暖了他原本地狱般的生活。

因为二爸的归来,高加林又成了三星那样的人,用一种走后门的方式获得了通讯员的工作,但是,不可否认,加林自身也是有能力的。这大概才是最可悲的地方。明明有与之匹配的才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符合职位所有的特性,甚至能百分之二百完成任务,却一定要通过这种不能见天日的方式获得这份职位。

进入大城市的加林,无从说他是否是因为过多的赞美而膨胀或迷失,至少,他是暂时忘记了自己曾经最痛恨的那些,和自己所经历的的苦难了吧。他忘记了在自己最迷茫无助的时候,有个女孩,温暖了他的生命。忘记了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忘记了克南对自己从无恶意。忘记了自己是用一些特殊的.手段才获得的这份荣耀。

自古深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

也正是加林这种迷失,葬送了自己原本大好的前程。或者,那原本也是不属于他的。用不阳光的手段得到的,总归要失去的。加林心里其实一直是明白的。所以,当他失去这一切的时候,他的内心无比平静。平静的和领导告别,平静的收拾自己的东西离开,平静的和亚萍分手。而那个理想至上的,能和他讨论国家大事和十四种新能源的女孩,她有选择爱情的勇气,却没有跟爱人回农村的决心,所以,他们只能一别两宽。

或许那时加林是解脱的吧,天性使然,他是正直的,阳光的,理想的,清高的,也许失去一切的那一刻,他心里松了一口去,终于,命运帮他做了这个抉择,他就不用自己再纠结和难过。只是,此时,他不知道,他错过了什么。错过了一个多么美好的女孩。

走在回去的路上,想着自己和巧珍在这一路上有过的回忆,想来他是后悔的,难过的,这种伤心和难过压住了他失去一切的痛苦。是呀,失去这份工作,并非是他人生的结局,他还有很多美好的前程。但是,他却永远的失去了爱情,以后,他心里,会永远有一个空洞,里面住着那个美丽的女孩。在某一个深夜,他们两个依偎在装粪的牛车上,前面坐的,是一个心里装着一段美好爱情故事的老汉。

希望巧珍能过的开心顺遂。希望她在她热爱的土地上,能种出美丽而芳香的鲜花。

希望加林能重新开始,继续自己的事业,或者走出大山,有一个温婉的妻子,像巧珍一样爱他疼他。希望德顺老汉,和他心里的美好爱情能一直留存,相依相守。希望克南能够重新遇到一个爱他的,懂事的,贤惠的女生。

希望亚萍,能看清自己想要什么,希望她下次谈恋爱,是因为爱情。希望我们不要成为亚萍和加林。

希望我们都不要错过生命中的巧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