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城南旧事读书心得(精选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0 17:44:09 页码:10
最新城南旧事读书心得(精选15篇)
2023-09-20 17:44:09    小编:碧墨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篇一

《城南旧事》讲述了英子美好而又艰苦的的童年,英子的善良,讲述了在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个小胡同里发生的种种故事。通过主人翁英子童稚的双眼,展现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英子,英子!”每当我打开那本古老的书,耳边就会传来一阵亲切的呼唤声。然而在那20年代末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

而看到第三篇《兰姨娘》时,我仿佛看到英子眼看着那热情漂亮的兰姨娘和冷漠的德先叔走时的神情,可英子却不知道自己是伤心还是高兴。

当我看到最后一篇《爸爸的花落了》时,我流下了眼泪,英子也落下了她16年以来流下的第一滴眼泪。

读完此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英子童年的喜、怒、哀、乐,由此想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啊!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篇二

秀贞和妞儿,不,是和小桂子她们手拉手走着,小桂子还梳着她那条狗尾巴小辫子,秀贞还梁着红指甲,我急急忙忙跑过去,想抓住她们,不让她们去火车站,跑得太急了,像是一下子从高空摔了下来,我出了一身冷汗,一翻身坐了起来,哦,原来是场梦呀。

最近,我在看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林海音小名英子,生她的时候,台湾被日本侵占,她们一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北京就是她的第二个故乡。《城南旧事》的背景就是北京的城角,书里的故事有很多,如《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等。在英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些人给她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如“疯疯癫癫的秀贞”、被弹子打得遍体鳞伤的妞儿、美丽爱笑的兰姨娘、“四眼狗”德仙叔以及他弟弟妹妹的奶奶—宋妈。

在书中的这些故事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惠安馆》。刚开始我读这个故事的时候,真给英子捏了把汗,因为我也怕英子被秀负给突害了,又当我读到妞儿就是小桂子的时候,我又兴奋,以激动,我想这对母女俩总算团聚了!当读到秀贞准备去我找妞儿的爸爸思康的时候,英子送给秀贞一个金镯子做盘缠时,我觉得英子这么小,就能想这么周全太不容易了。

我仿佛置于其中,我仿佛就是英子。啊!我爱这么书--《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篇三

寒假,我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这是一本好书,让人读后回味无穷,难以忘怀。

刚开始读时,我只觉得这写的是作者林海音在北京城南的童年生活,可读完后,我觉得作者从生活中的事情里表现出来的各种情感十分丰富,有高兴,有痛苦,有忧伤,有感动……读完后再仔细品味题目,“旧事”让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充满了乐趣。

英子是个善良、天真的女孩,在秀贞和妞儿重逢时,她将珍贵的镯子送出去。多么善良的英子,多么关爱别人的英子!想想我自我,有这么帮过别人吗?也许正因为英子的善良,才有这么多人做他的.朋友吧。

《城南旧事》是本好书,它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起自我的童年,不由自主的随着它喜怒哀乐,不由自主的细细品读……愿大家都来读读这本书。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篇四

《城南旧事》全书分为《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个故事。用小孩子的口吻娓娓道来童年的那些往事。宛如一缕春风,轻柔地飘过树林,飘过大地,飘过田野,飘过每一个人的心间。

直到这天,我该上初中了,那个“六一”儿童节不再属于我,我的童年也在阵阵叫喊中流逝,童年的生活已成为过去,只能细细品味,无法再次经历了,我才感到时光的不等人和一阵子迷茫。

当童年的花儿凋零了,童年生活也就永远地离去了……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篇五

初读《城南旧事》,好像陷入一个复古的相册,在一片泛黄之中去找寻那一份关于童年的记忆。

童年是短暂,因短暂而美好。对许多人来说,童年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充满童真、快乐,对未知的好奇与神秘感,所有一切的一切,都美好而易逝,易逝而美好。写童年的作家很多,但林海音描述童年的手法却与其他作家不同,一反惯常使用的体验性随笔文体,通过一位小姑娘之眼,来窥探发生在身边的成人世界书中的林海音用细腻的笔触去刻画一个个人物,那一段段“旧事”仿佛就在眼前,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纷纷出场:无文化却任劳任怨生了一大堆孩子的母亲。充满威严具进步思想却早逝的父亲;用奶水和帮工做一年四个月换取一个月四块钱,两副银首饰、四季衣裳,一床新铺盖的宋妈;感情受挫导致成了“疯子”最后丧身于车祸的秀贞母女;充满女性柔媚风情而又善解人意的风尘女兰姨娘;因生活所迫走上偷盗之路的收买破旧货的小子……有反复出现的主角人物,也有蜻蜓点水,几笔带过,却入木三分,让人过目难忘的'配角。作者铺陈了一幅生活画卷,让人不单读到老北京的一些旧日风土人情,也读到作为移民者的英子一家从故乡闽南带来的文化痕迹。

通过小孩的眼光看大人世界,通道似乎窄了,却也增加了小说的纯度和想象空间。在英子眼里,无论哪一个人物,都是善良的,纵是当了贼的卖小杂货男青年,宋妈懒做好吃嗜赌没责任心的丈夫“黄板儿牙”,也不例外。这正切合了一个孩子对人世的最初认知:人之初,性本善。故结构简单,却耐人寻味。提及童年,眼前便不觉浮现屋后的池塘,母亲的巴掌以及父亲每次回家背的包。这些东西好像全部定格在生命之中,怎么挥都挥不去。真有一种“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感觉。

童年如梦,梦出外婆的桥;童年如桥,接着未来的路。一直以来,都觉得这是对童年的最佳注解。是啊!童年如梦,梦里的一切都是新奇的,所以孩时的我们不会觉得累。像林海音一样,用孩子的眼光去自看世界,那这个世界以及这生命,便是一场梦,一场不会累的梦,一场纯净如水的梦。

一提起《城南旧事》我的脑海里首先浮现的便是那首清越悠扬、古朴深婉人的骊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以及落花下,一个留着齐耳短发的女孩,在夕阳的余辉里静默着的画面。一边读着《城南旧事》,一边回想着电影里的镜头,仿佛身临其境:冬阳下的骆驼队,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蹲在草丛里为供弟弟上学而偷窃的厚嘴唇小偷,漂亮爱笑的兰姨娘,从小在凄风苦雨中饱受养父-待虐的伙伴妞儿,爸爸的好友德先叔,朝夕相伴的奶娘宋妈和沉疴染身的慈父……涉世未深的小英子的思绪,久久萦绕在时光与命运的变迁之中。但是这些人都在童年匆匆的脚步声中离去了。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小小年纪,为何却早已体验了“知交半零落”的愁苦?夹竹桃零落满地,英子在懵懂与静默之中送别了自己的童年……读《城南旧事》的时候,没有太多的杂念,因为没有太多跌宕起伏的情节,所以心绪是淡然而平和的。感动着我的,只是这文字之间荡漾的一种淡泊与纯净。海音先生以儿童清澈的眼眸,用清新淡雅的文字,诉说她对城南旧事的情意缱绻。半个世纪的别离,城南的落花依旧,然而零落的,只是人们记忆的碎片。

“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京华古都的城垛颓垣、残阳驼铃、闹市僻巷……从容淡定之间,多少悲欢离合,掠过生命的轨迹。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愁苦又有何用?“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童年去了,留下无穷思恋与怀想……蓦然回首,满地零落的花瓣儿,诉说着盛夏的情怀……骊歌的乐音仍在耳畔萦回着,一缕哀愁淡淡,一抹相思沉沉……情思之中,少了一丝懵懂,多了一点缅怀。正如她衣襟上的那朵沉默的夹竹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篇六

轻轻合上《城南旧事》这本书的最后一页。英子童年的酸甜苦辣,让我久久不能释怀。作者用非凡的文字功底,用童年小英子的眼睛向我们传述着对童年的缅怀和对人间温暖的呼唤。不尽让人感叹,在人生成长的历程中最让人留念的就是童年。童年里有着最美好的记忆,最单纯美丽的人生,最纯真的爱与美好。我们都应该珍惜自己童年的美好生活。

《城南旧事》里描绘的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时代。小英子以一个怀着欢乐童心的小女孩独特视角看到了命丧铁轨的“疯”女人和小桂子,向生活屈服沦为小偷的年轻人,经受丧子之痛的宋妈,早早离开自己深爱着家的父亲。虽然看见的都是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却更加存托出一个孩子心灵的纯净美好,性格的温厚醇和。文章不是批判那个时代的黑暗,相反看后却让人感受到一个孩子强大的同情心,责任心和对家庭,社会和时代的美好向往。小英子终有一天会长大成人,也许就是这样的童年经历让她会长大许多,成熟许多,成为她一辈子的财富,她的童年一定是她印象最为深刻的人生记忆。

现在孩子的童年大概多数是甜蜜的,是丰富多彩的。大多关心的是玩的好不好,吃的好不好,穿的好不好,学校好不好。在现在的生活现实中这也是无可厚非。孩子应该天真活泼,善良纯真。童年生活应该美好难忘。读完这本书我想童年还应该丰富一些元素,童年里还要培养孩子的同情心,面对困难勇敢的心,对社会家庭感恩回报的心。生命伊始如夏花般灿烂,充实在童年可爱的时光里,让我们一起珍惜爱护童年的美好时光,长大后值得去品味去回忆。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篇七

今天看了一本有意义的书——《城南旧事》,是由五个小故事组成的中篇小说。故事的主人公林瑛子被大家称为瑛子。这本书用成长的瑛子天真无邪的眼睛看着一个充满幸福和悲伤的社会。

英子的邻居秀贞,大家都叫她疯子,为什么叫她疯子?因为作者父亲的一个大学生和秀珍住在一起,他们渐渐有了感情,然后生了一个女儿,叫小桂子。她出生后,家里人把小桂子扔在墙脚。秀珍以为孩子不是被野狗吃了就是被人捡到了,她在这里疯了。其他人都不理秀珍,只有英子和她做了朋友。后来英子遇到了一个叫牛的小女孩,就是小桂子。秀贞知道女孩是自己的女儿,就带着女孩去火车站找父亲。最后母女俩在铁路上惨死。英子在附近的沙漠花园遇到了一个年轻人。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是很快警察就把那个年轻人带走了,这让英子很难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篇文章。当我读到“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我爸爸在舞台上看到你一样!”“这预示着爸爸再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女儿以代表的身份上台,我的心情变得很沉重。后来父亲病情加重直至去世,英子也强烈接受了现实。她必须承担起帮助家人的责任。成长意味着负责,意味着不再任性,不再担忧。

看完《城南旧事》,有时候会让我难过的哭,有时候会笑的合不拢嘴。我有时为英子高兴;有时候会为英子难过。英子的'做法我很骄傲,也很佩服英子。在别人眼里,一个卑微、可恨、讨厌的人,眼里闪现着常人所不具备的思想道德品质。

《城南旧事》,以其朴素的现实主义风格,超越了童年的悲伤回忆,让我久久难忘。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篇八

这篇写了秀贞时笑时哭越来越想念小桂子,“我”为秀贞感到伤心。秀贞让“我”认她和他几年没回家的丈夫为“思康叔叔(三叔)”“思康婶婶(秀贞)”。“我”回家后爸妈告诉“我”马上要读学堂了,叫“我”安分点。“我”吃完饭接了妞儿去“我”家的西厢房玩弄刚买的小油鸡。晚上爸爸教“我”写大字,为进学堂打算。一天“我”看见了妞儿,向她打招呼,可她却赶开我。第二天,妞儿来找“我”,给“我”看了她爸爸打的伤,哭了起来。她说她以前不住这,住齐化门,还说她不是她爸妈亲生的。

秀贞对小桂子的思念之情更加强烈,英子与妞儿的关系更加密切,并深深同情妞儿的悲苦命运,也为她的父母都不是亲生的感到惊讶。在秀贞的哭声中不只是委屈与可怜,还有对爱人的思念;妞儿的眼泪里是对自己命运凄惨的哀叹与伤心;而英子的哭声中流露的是对秀贞与妞儿的同情与心疼,说明了英子的同情心与爱心。在秀贞与妞儿之间有着许多的相似,使我感受到秀贞与妞儿有着重要的关系。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篇九

偶然间在一本书上看到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这样一句话: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张爱玲与上海的关系不难理解,十里洋场,一城故事;然而提到北京,我更多的想到的却是老舍。《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都反映了老北京的风貌与那个年代普通北京老百姓的生活。于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翻开书架上尘封已久《城南旧事》,去探寻林海音心中的那个老北京,走进那一片斜阳古道,城南落花。

走进《城南旧事》,便深深地感受到这一个旧字的含义。古城的残片,大树的几根垂落枝条,瓦隆中存留的枯叶,临街老店被涂盖的字号,半扇院门的的插闩,还有屋顶上的花盆以及飘落在皇城墙上的冬雪简简单单的意象,一个一个的片段,像是一扇古旧的铜门,轻叩,推开,便走进了历史,走进了另一种生活。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

观《城南旧事》有感

城南旧事读后感400字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篇十

第一次读《城南旧事》时,就真切地感觉到,林海音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才会动起笔,让真正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想那在惠安馆门口,痴痴地等待着女儿小桂子回家的秀贞,日复一日地在心底思念着她的心上人,为不知身在何处的小桂子做衣裳已成为了一件日常小事。别人说她疯了,她不辩解。只为寻找女儿与丈夫而惆怅,但英子却愿意跟她做朋友,愿意听她讲着思康三叔,讲小桂子……听得糊涂,听着听着,英子就分不清现实与梦境了。醒来时,一切却也成为了过去。

然后,英子就搬家了,搬去了新帘子胡同。在新家,英子又和谁有了“我们看海去”的约定?当那个小偷被捕时,英子又是多么的不舍。甚至于不愿意告诉任何人。英子说她分不清好人和坏人,但是她就是不舍得离别。当得知那人要走时,英子的眼泪控制不住的就流下来了。

还有呢?是来了又离开的兰姨娘和德先叔?他们坐上了马车,往天边跑去,马车跑得很快,他们是不是也在很快的驶向幸福呢?还有可怜的宋妈,为了养活两个孩子不辞辛苦的在英子家当奶妈。年复一年的像英子她们讲述小栓子和丫头子的故事,给他们做衣服,纳鞋底,幻想着健健康康的两个孩子幸福的长大。但这一年宋妈十分不安,她总觉得哪里不对劲,直到叫了她丈夫来问清楚。她的两个孩子都没了,都没了。英子刚从朋友家回来,发现宋妈在哭,好像整个屋子里都充斥着一股悲伤的气息。宋妈,也走了。

我的童年里,没有惠安馆,没有秀贞。善良的英子很勇敢,她敢靠近被称为“疯子”的秀贞。可能我就不敢吧,但我们一样,都会有对陌生人的一个判断。即使那时的我们依然稚嫩,和陌生人许下约定,忘了自己有没有做过这类的事,可是我知道孩子懂得离别,懂得承诺。

慢慢地长大,似乎开始懂了很多事,有时会想起那些别离后就没再见的人,想起他们曾送自己一颗糖或为自己折了千纸鹤,思绪胡乱飞着,没来由地猜测远方的他们现在是什么样子,在做着什么事。童年很美好,因为我们很单纯,童年很快乐,因为我们很善良。

也许《城南旧事》只是想要告诉我们:童年过去就过去吧,心灵的童年是永恒的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篇十一

许多人一般都会认为,怎么能和“疯子”做朋友?但小英子做到了。故事中,英子结识了“疯子”秀贞这个朋友之后得知,秀贞之所以被人们称作“疯子”,是因为秀贞刚生下孩子妞儿时,秀贞妈一看是个软弱的孩子就把她扔了。

后来,英子在井边偶然遇见了妞儿,妞儿说想去找她的亲生父母。英子这时立马想到了秀贞,并通过自己的办法让秀贞、妞儿母女重逢。

小英子不懂疯子和小偷在大人眼里意味着什么,但她没有任何世俗观念,她与人交往就是凭着直觉、凭着一颗真诚善良的心,主动亲近他们,与他们交朋友,用心去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生活中的痛苦,同情他们,并且真心愿意帮助他人。

我想,就是她这种善良、纯洁的心,还有真正给予他人帮助关怀的行动,都值得我一生去学习和实践。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篇十二

一本好书能带给你快乐;一本好书能滋养人的心灵;一本好书能改变人的一生。暑假里我就读了这么一本好书《城南旧事》。

打开书,读着读着,就慢慢走近了英子的童年生活。在惠安馆,英子认识了被称为“疯女人”的秀贞,在别人眼里秀贞是一个疯子,但英子却觉得她是一个体贴善良的人。她是自己的好伙伴妞儿的妈妈,英子帮助他们母女俩去找思康叔,并把自己的金镯子送给了秀贞。英子这么小,但却懂得关爱别人,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她的乐于助人,她的大爱值得我们学习。我可真佩服她!其实关心别人,珍惜身边的友谊,带来的不仅仅是快乐,关心爱护他人,世界上才会充满爱!

读着读着,英子的童年趣事都深深印在了我心上。童年的回忆是美好的,让我回忆起那些美好的片段:上幼儿园时,周末去海边沙滩,我的脚不敢触到沙子,软软的,脚一触到痒痒的,不知该如何是好;一年级的时候,仙女老师让我给教室里喂养的小鱼起一个名字,于是我就成了小鱼黑妞的爸爸;二年级的寒假里,下了好大的一场雪,我和小伙伴壮壮第一次堆了一个大大的雪人,我们俩在植物园的雪地里玩得真痛快,至今我还记得大柏松下多了两个快乐的“小雪人”······这个学期我上六年级,我要好好珍惜我的童年生活。

在我们看海去中,英子在草堆里遇见了一个和善的“小偷”。他为了让弟弟安心读书,不得已偷东西。英子很同情他,并替他保守秘密。但“小偷”还是被抓住了。英子说长大了要写一本书绝不像妈妈说的那样写一个坏人怎么做了贼,她要写:我们看海去。英子就是这样这样善良有爱,一颗天真纯洁的童心时时刻刻温暖着整个世界。

英子长大了,她完全没有做好准备,爸爸和童年就离她远走了。童年的时光是精彩的,美好的,单纯的,无忧无虑的,是有始有终的。读到这里,感觉我明白了许多,长大了许多。我知道要珍惜身边美好生活,好好学习,好好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勇敢地挑战明天。

这是一本很有味道的好书,生活中的英子有着质朴的真善美,读完了,书中的故事却很难忘,她的纯真、善良温暖着美好的记忆。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篇十三

由于性格原因,我喜欢多愁善感的女作家写出的多愁善感的作品,张爱玲的《金锁记》、张小娴的《相逢》、冰心的《冰心文集》、林微因的《人间四月天》等等都是我钟爱的作品,今天我想交流的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选自《林海音的作品集》,这本书我前后大约看了有三遍了,后来两次看是因为我们的教材里面收录了林海音的两篇文章《迟到》和《冬阳、童年、骆驼队》,每次阅读,我都有新的收获。今天我想谈一谈我看了这本书的几点感动、几个镜头以及思考和感悟。

“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英子?”

“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呀!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高,多大,老师们,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啊!”

闭学式开始了,我站在礼堂上给学弟学妹们唱《送别》,可是我最爱的父亲却没来,他在医院里度过最后的时光,这是一种怎样的遗憾呀。

我瞒着妈妈,偷了她的金手镯,帮助秀贞和妞儿去找思康三叔。

我偷偷把八珍梅放在口袋里,打算给妞儿吃,可妞儿却没来,最后八珍梅都化了,为此我还担心被宋妈批评。

多善良的英子啊!

为什么英子可以和每个人都成为朋友?被所有人视为疯子的秀贞,被养父母打骂的妞儿,为供弟弟上学而偷东西的小偷,他们都愿意把心事讲给英子听。我想是因为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她从不在自己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就是一条与人相处的秘诀吧!敞开心扉,真诚地接纳别人,走进他们的世界,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某件事,最终将会获得他人的信任。

她不明白为什么人们都说秀贞是疯子,都不敢和她来往。一心供弟弟上学而头东西的人在她看来是个好人,可人们却认为他是小偷。于是,英子迷茫了,他不能分辨那个人是好是坏。英子的看法是错的吗?我觉得不然,是成人用他们的想法绑定了某些东西,他们只看到了表面,然后就根据心中的那些“定理”给事物下了定义。而英子看到了别人不曾触碰的事物的内在本质,所以她得出了和别人不同的答案。英子以她儿童的思想和眼光来看待世间的善恶、冷暖,于是有很多事情她不能理解。

读着《城南旧事》就恍如翻阅泛黄的老照片,一切都是那样的熟悉,那样的美好,那样的温馨,因为这里充满着记忆,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篇十四

淡淡的哀愁,沉沉的思念,也许,童年,是记忆的开始,也是一个梦的符号。梦一样的童年,梦一样的故事。

宁静的午后,褪去都市里带来的'那份喧嚣与烦恼,宁静的阳光洒在窗口里,一个人静静的翻开《城南旧事》,一个人细细的品味,享受。书末,心底,一抹温暖,一缕哀伤。

英子眼中的老北京,很淳朴。这是一个让人心疼又羡慕的女孩儿,梦一样精彩的戏剧化童年,她可以不介意大人的风言风语,和“疯”女人秀贞玩,还让他们母女重逢;她能为一个素不相识的被生活所迫、无可奈何的小偷而感到难过。我讶异,一个六岁的孩子也懂得爱,也懂得友谊。也许是这两样宝贵的东西,使她这个平凡的女孩,有这么多的幸福吧!

纯洁得晶莹剔透的心灵,褪去世俗的名利,双眸里的世界很美好,充满了爱。而在我们这群二十一世纪的孩童中,有着一份以往孩子没有的成熟敏感,我们追求高科技的玩具,被网络侵蚀了头脑,童年是在电视光碟里的动画片前,世界著名童话里度过,童年在时光的姗姗脚步里度过,会为自己贫穷而自卑,会为自己的富有而目中无人。不曾到大自然里,感受大自然的脉搏,生命的律动,可以说不管物质贫穷富有,我们都是精神上的穷人!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看到这句话时,心底泛起一阵心酸和心疼。英子也还只是个孩子,她本应该在这个蓓蕾一般的花季里享受着街坊邻居的疼爱,却因为爸爸的离去,他的成长多了份感悟和责任。书中并没有写英子因爸爸逝去而哭哭啼啼,痛哭之至,英子是坚强的。“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这是爸爸教育英子的话。

童年这首歌在心中吟唱,我们都很幸福。徘徊在童年十字路口,我们就要扬帆起航了,感受着林海音怀念童年的情感,每个人的童年都是神圣的。

忘不了,也不会忘了,城南的旧事,那缓缓流过的一草一木,素雅简约的一切……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篇十五

《城南旧事》这本书是女作家林海音写的。

这本书的故事情节生动有趣,主要讲了小主人公英子七岁到十三岁时,生活在北京城南看到和听到的故事。小英子结识了很多人物:有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家的宋妈;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树胡同的疯女人;井边的小伴侣;还有藏在草堆里的小偷。可是最后,这些人物都离小英子而去了。

在最后的《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是小孩子了》这个故事中,爸爸也离小英子而去了。

最令我难以忘掉的,就是《我们看海去》这个故事,它主要写了小英子搬家后,结识了一个善良、老实的人,他是一个慈爱的哥哥。这个哥哥还和小英子约定以后要一起看海去。但是这个哥哥,心得体会为了供弟弟将来出国留学,不得不做了小偷。最后,这个哥哥被警察抓住了。

《城南旧事》让我想起幼年时的事,我曾经想过,用擀面杖把一张照片擀成一张大海报,还曾看到种子可以种出花和草,就想把坏掉的铅笔种下,长出一支新铅笔。其实,也只有什么都不懂,才会做出这样的蠢事。

每一个孩子的童年都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城南旧事”,是一本精彩的童年画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