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读书的小品篇(优秀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7 12:45:56 页码:7
2023年读书的小品篇(优秀10篇)
2023-10-17 12:45:56    小编:雨中梧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读书的小品篇篇一

过此书,我第一次惊奇的发现,语言的魅力竟能如此之大,吸引着我一遍又一遍地品读与理解。

他操着朴实无华而略带一些小幽默的轻松笔吻,向我娓娓叙说着一桩桩一件件同样举无轻重、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家常小事,就像喝着几杯小酒和一个熟悉无比的街坊邻居聊天。无论是花瓶还是痰盂,是衣服还是头发,是香槟还是啤酒,他都能侃侃而谈,就这话题无限发散开来,凭借着他数十年的阅历,作出洋洋洒洒数千字的'言而有物的文章。不需深思熟虑,不需故弄玄虚,每一篇却都是那么的饱满与真实。这么一个慈眉善目的老人,就这么突兀地坐在了我的面前,他戴着眼镜,圆脸,头顶光溜溜,咧着嘴,笑得很自在。他的笑容那么平易近人,那么有感染力,仿佛把空中的阴霾也染成了阳光,仿佛流云也为他停滞不前;他的怒斥激昂澎湃,那么激动人心,仿佛把干燥的煤炭也激出了火花,仿佛胸中滚滚的热血都是为他而流淌的。

其次是对事例的引用,在我书架上它是首屈一指的,从五千年前的尧舜禹汤,到昨天打的领带,一篇杂文可以引用七八个恰到好处的事例,再者,与当今社会的浮华风正反,他的文风非常平实,从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可以豹窥一斑,在其他作家焦虑的思考如何给文章取一个华丽的主题目来哗众取宠吸引读者时,“雅舍小品”这四个简洁干练、清新淡雅的文字已经概括了一切。除了文章,还有做人,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是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朋友们,爱书吧,读书吧,而且试着写作吧,相信她会让我们更加快乐,我们都不妨一试!

读书的小品篇篇二

《雅舍》是梁实秋先生的随笔录。分为雅舍品人,雅舍品世,雅舍谈吃,海外撷英四个部分。

文章给人整体的感觉多是用轻快,一本正经的语气来陈述事例等,却表现出讽刺的意味。有些幽默。总惹来无奈一笑。看得出来作者对于国学和外国文学都有很深的造诣,可以随便拉出《尚书》一类书中的事例,句子,又可以引入外国文人或思想家的话语和做法。

随笔描上写的都是本身所想,实际经历,世间百态。具有浓厚的时代特点,其中所描述的很多现象与揭露的事实一直存至今日。作者选取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在平凡不过的事物,却写出丰富的内涵,看见我们没有看见的东西,做出联想。可见作者思考问题的深入,全面。和对事物的了解之深。

我读《雅舍》并未觉出有多少晦涩难懂,却依旧觉得读得很累,或许是人生履历不够。没读一篇文章都要想许多,其中有问题,还有许多深刻的地方没能理解。

雅舍品人与品世是最深刻的部分。品人中开头就有男人,女人,然后按年龄写,按职业写,再到具体的五个人。基本表达了他对人的看法,有些并不全面,是着重以讽刺去了。如男人这篇,开头一句便是“男人令人首先感到的印象是脏!”。下一段开头则是“对了,男人懒。”再如是“男人多半自私。”

至于品世,作者选取的都是平常事物,说出自己的观点。举得事例是我们熟悉,却又不常用的。写得很真实。如“音乐”疑问。很是实在,“音乐的耳朵不是人人都有的。”看多了那些高雅艺术,什么歌剧,古典音乐会后,只能让人有些许愉悦,可是花了多久的时间,受了多少磨砺才会这样。我呢,没有什么艺术细胞,就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画了什么,我真没啥感觉,连历史书介绍它时都是用的“据作者介绍”如何如何。如果听不懂,看不懂,就不必逼着自己,音乐和绘画都是宁缺毋滥的。

再到雅舍谈吃,就多是一些没事的出处,做法以及世人对其的观点,还联系了许多生活上,作者经历过的事情。想想,也许作者是在怀念友人,回忆当初。看着,还觉得作者是享受生活之人,在入内就读不出许多了。

至于海外撷英,多是写作者在美国的所见所闻,语言风趣幽默。一“豆腐干风波”为例,描写的是作者踏上美国本土,与美国海关的一些故事。把当时美国人对中国的不了解写了出来。至于有个美国作家写的那本书,就像是个笑话,作者也仅是说自己孤陋寡闻而一笑而过了。有很典型的美国人形象。对于美国人的人情味,则有一种反讽的意味。

这本随笔,对人生,对世间百态的看法。有许多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也许再过很多年再去读,味道就不同了。

[]

读书的小品篇篇三

(班长带着墨镜,拿着一卷书,东张西望的走向台。在中间与一同学相遇)

同学打招呼:咦班长(走进)你这身打扮是要做什么去。

(班长握住同学的手)

班长:你千万不要误会,我可不是什么……

同学:误会!班长难道你要去……

班长:你知道啦!你可一定要保密,这是为拉咱们班着想,在这次活动中

我们班一定是最精彩的

同学:好感动,班长你太伟大拉为拉咱们班不惜牺牲你自己可是班长

偷东西毕竟是违法的,咱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在怎么也不能

班长:停停停谁说我要去偷东西的谁这么诽谤我的名誉想我玉树临风

(风流倜傥)英俊潇洒相貌堂堂一表人才怎么可能去偷东西

同学:那你这样装扮到底是要去做什么,还要我不要误会

班长:你不觉得我今天很象某类人,你没有把我误会成某些人,比如张艺谋

陈凯歌之类的。

同学:没看出来

班长(趴到同学耳朵上):实话告诉你吧我们是在召开秘密会议,我们班要

演一出话剧,我来做导演。

同学:话剧,就我们这种条件能行吗

班长:没关系,只有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才更加能考验我们。只有这样我

们才能锻炼,才能向国家向党和人民加交份满意的答卷(90度鞠躬)谢谢

谢谢大家不用鼓掌拉我会害羞的。其实我早就安排下去啦小王负责剧本

小张负责服装小李负责道具我连主角都找好啦这次秘密会议就是要准备

这次活动我们几个来商讨一下细节

“班长班长“

(剧本服装道具三人上场)

班长:你们来啦说一下你们准备的怎样拉

同学:我能打断一下吗我真得很好奇你们到底要演什么

齐声:罗密欧与朱丽叶

同学晕倒

班长:不用管他我们继续小王先说一下剧本准备得如何

小王(方言):启禀班长吾准备好嗌你听我细细说来我们打算用莎翁原版的

古典英文剧本这样既能本网显出我们的涵养与文化水平还能让人觉得我们是专业

的可是后来仔细考虑的大家的英语水平还未达到古典英文的程度于是乎我

们改用有朦胧派诗人汴之林翻译的83年版的新罗密欧与朱丽叶但是这个版本对

我们来说似乎太旧拉一些所以我们决定用著名的英文翻译家朱生豪93年的罗密

欧与朱丽叶传朱生豪翻译过大量的莎士比亚的作品现在在中国市场上所销售的

沙翁的作品大都是由他翻译的还有……………………

班长(打着哈欠):不要里唆的你快说重点

(小李正与小张下棋)

小李:班长你不知道他可是唐僧的远房亲戚

小张:基因进化了那嗬嗬嗬

小王:你们两个太可恶来什么叫基因进化你说清楚你今天说不清楚还有明天

明天说不清楚还有后天后天说不清楚还有大后天大后天…………

班长(青筋暴条的楮到小王的脸前):说重点

小王:是是是说重点我们的重点是……班长重点是什么

班长(吼的):重点是我们要用什么剧本

小王:说到这个,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这人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才华赋比仙

这个人他……(收到一杀人的目光)我们的剧本就是这人改编的`顺便一提他就在

咱们身边

班长:由这一号人存在吗

小张:阿你该不会说的是你自己吧

小李:答对拉满分

小王:不好意思献丑献丑正是区区不才王某人是也,其实这部新罗密欧与朱丽叶

传是我中和了83年与93年的两个版本是中西方的完美结合

班长:你可以把剧本拿出来啦(小王由怀里厚厚的一打纸班长随手翻看)嗯不错

很不错

小张:班长他写得什么

班长:好我信手翻几段来读就是这段朱丽叶服毒假死情节是这样的朱丽叶为拉

能和罗密欧私奔用五英镑从劳伦斯长老那里讨价还价的买来了由中国进口的唐门

毒药她计划将此药在星期三给他的未婚夫帕里斯喝下结果自己误服了此药还好这

不是真正的唐们毒药是由河南造的假药所以她只是假死了过去好故事情节改得

好对白更精彩看这一段罗密欧来哭坟都是阳台惹得祸那样的阳台太美丽太温

柔是它在勾引我你是我心中的恶魔为了你我甘愿被放逐我将所有都给拉你你

芡我五十英镑还没还你怎能就着这样离去你……

小张:呜呜……好感动为拉五十英镑去哭坟精神精神可佳呀

班长:是呀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好啦剧本就这样定拉那个小张我们的服装怎样拉

小张:哇呜呜……他们他们不租给我们衣服他们

读书的小品篇篇四

冰心曾这样评价梁实秋: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只有实秋最像一朵花。

梁实秋有才,饱读诗书,学贯中西;有情,感情热烈真挚,随性洒脱,古稀之年的新爱情也是一片葱绿之青色;有趣,以戏谑之笔轻描淡写凡尘俗世,寥寥数语,便让人在俯仰含笑之间。与其一板一眼得说梁先生的文学造诣如何高超,我倒觉得,一个人能得到如此真性情的评价,是对一生最大的赞扬和肯定。有才华的人很多,但像梁先生这样有趣,活出自己真脾气的却不多。

《雅舍小品》就像是梁先生用深厚的功力和积淀,辅以小火煨炖出世间百态,无论多么枯槁的食材,都能调出一番独特的风味。翻开书卷,每一个小方块字都好像跳跃起来,充盈着和别处不一样的感情和意境。仿佛你推门进入这间“雅舍”,所有的东西都自然构成一种浑然天成的和谐,每一件器物都染着家主人的疏朗之气,但又不会有盛气凌人的压迫感,捧在手里,真如雅俗共赏的小品一般,确实十分的赏心悦目,典雅精美。

翻开这本书,既无序言也没有跋,直接开门见山,清晰的目录散在眼前,四章内容用粗体黑字简洁明了:观心悟语、世相百态、老饕漫笔、抚简怀人。单是这些题目,就足以有太多美好的联想和惊叹了。明明是一些对于现实的感悟,比如好习惯的养成,谈话、金钱和敬老等论断的问题,我们的表达习惯于简单直白标题党,可是梁先生偏偏是要先观心再悟出道理;关于人情世故,我们想到的可能是我不是教你诈和宫心计之类的套路,可梁老就是能站在人性的高度俯瞰“世相百态”;超级资深的吃货,人谓之老饕,这格调不止上升了一点点,而且现在的美食节目都是有图有真相,而我们的“老饕”能让你对着他的文字流口水,脑海里还飞飘着各种口感的幻想;活了一大把年纪,谁没有个相思的朋友呢,梁先生却是抚简怀人,想想这意境,绝代书生,风华正茂,一语间,妙笔生风。未闻其详,就已经美不胜收。

梁先生说,寂寞是一种清福,高韬隐遁的人在现在社会是绝对不存在的。现在似乎只存在两种类型的人,一是在现实的泥淖中打转的人,一是偶然也从泥淖中昂起头来喘口气的人。寂寞便是供人喘息的几口新空气。喘几口气之后还得耐心地低头钻进泥淖里。这种寂寞,应该是一种精神上的清净。现代人大抵疲于为生活奔命,寂寞者多,精神孤独者却少。只是这种清净,也只有少部分人能片刻偶得体会的到。

关于骂人,梁先生颇有兴致的总结了十大战术,有许多逻辑学和心理学的知识,非常有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精进一下骂人的逻辑和话术。“骂人的上乘,是你骂他一句要使他不甚觉得是骂,等到想过一遍之后才慢慢觉悟这句话不是好话,让他笑着的面孔由白而红,由红而紫,由紫而灰。欲达到此目的,深刻典雅之词必不可少。“骂人是一门高深的学问,烦请读者不要误以为低俗读物,更不要滥加利用。

而作者的雅舍,也是确有实居。到底是一番怎样的雅舍?-------“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下来,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濛濛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

我实在不舍割裂这一小段,所以全部摘记出来。

雅舍不雅,反倒简朴破败,但梁先生却说,客里似家家似寄。我住在雅舍一天,雅舍就一天归我所有,即使有一天雅舍不在或是我不在了,至少现在我还享受着雅舍给我的一切。这好像人生随性而起,我们生活一日,便享受一天的酸甜苦辣。似家似寄,人生也不过是一场旅行。

昨天晚上,突然翻到老饕漫笔这一节,各种天南海北的小吃一涌而来,简直比深夜食堂毒性还要重三分。不信,你看这段,“取鸡胸肉,细切细斩(读到这我的口水就止不住了,怪我想象力太丰富),使成泥。然后以蛋白搅和之,搅到融和成一体,略无渣宰。入温油锅中摊成一片片状。片要大而,薄而不碎,熟而不焦。起锅时加嫩豆苗数茎,取其翠绿之色以为点缀,如洒上数滴鸡油,亦甚妙佳。”起笔简洁,语言平实,可就是不能少了一个字一个词,意淫每一句话,就好像已经在小心翼翼地品尝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饕餮大餐。

又如“豆汁儿下面一定要加一个儿字,就好像说鸡蛋的时候,鸡字下面一定要加一个儿字,若没有这个轻读的语尾,听者就会不明白你的语意而生误解。”说“豆汁儿“就是比”豆汁“,感觉吃起来更有味道。这也是中国语言的意象魅力。

王鼎钧在《文学种子》中说,不能产生意象的作家,犹之不能怀孕的母亲。好意象的条件是:鲜明、生动、新鲜,能见到作家的人、气质和性情。梁实秋的作品就像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饶有趣味的图景,精当的语言,抖出可供想象的意境,每一个字都好像信手拈来,细细思量,却又不可代替。这种创作,直抵人心,给人美的享受,妙哉!

读这样的作品,我有两个感受,第一是语言的纯度极高,精炼典雅。文字不仅表达着她本身的含义,甚至文字的身体、形态也是作者精心雕琢调整过的。不仅让你觉得读起来清新喜悦,看到这样的文字也是赏心悦目,这样的文字会说话。同时以中国古典文学的短句见长,语韵舒畅悠长,语言朴拙有力;第二是作者的幽默洒脱随性,很真实。能入世,又能抽离凡俗,站在旁观的角度体察自己或是百态世相。能尽情投入世俗,又能超然物外。是深深的懂得和慈悲。

这等“雅舍”,着实难登

读书的小品篇篇五

梁实秋老人是个懂得品味生活的人。作为一个北平人,他所著的作品多带有老北京的影子关于生活,老先生写得很广,上至国事民生,下至衣食住行,所有关于生活之事,尽皆有之。

在《雅舍小品》之中,谈得最多的是吃的。《老饕漫笔》之中,讲了数十种吃食,还有十数家馆子饭庄,其中亦不乏故事。三言两语,将读者作食客又将之数十年前,恰又合时宜地早早跳出。但无论多短小精悍的文字,不是思故,就是思乡,追忆故人。在如此垂涎欲滴、兴奋不已的话题中道出己愁,却又并不让人知觉真是令人称奇除了一个“愁”字,当然更是些哲理,却全无大哲之架,似只是在讲故事之余讲讲奥妙。

《雅舍小品》中,上首既是关于说话的,且竟有一篇是讲如何骂人的!的确,骂人,尤其在盛怒之下,实乃人之常情,不发泄却也不可能。但在盛怒之下冷静骂人,恐怕只有那些“傻子”天才才会在骂人时这么做。不过此篇也并不止讲如何骂人,还说算揭了张黑幕给人瞧瞧;抑或是说例“焦躁时骂人都骂不了还能干什么”之类的话题。这些个骂人的法儿,用了些个成语取了几个小标题,让人发现再小之事都可用计,不是随便玩儿玩儿就好的,着实给人清风而令人一惊而醒。

余亦曾怨世之不公,怨时间何必其速?尚不能轻松度日。倘非作业头疼吾必日夜行吾所欲,不必似此般浮躁,但因有作业为工作,却时常看不顺眼许多事物。自从看了《雅舍小品》之后对其中许多篇章中坦露出之平淡的生活态度及令人深思的哲理十分感到内心的共鸣与渴望。是啊,切不可把世上万物皆灌以主观情绪,应以平和之心面对,不急不躁,方为正策。

在有所悟后,我觉着,看事应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淡定,少一份忧虑,不必想不开;惋惜之至亦应将心放下。待人接物不妨宽厚,不必斤斤计较,指不定人有所难。把红尘看得太破不好,但装得太糊涂以至于真糊涂也不行。凡事不可至极,至极则至不极,然折其中,看破、糊涂亦有度,方为全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读书的小品篇篇六

冰心曾这样评价梁实秋: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只有实秋最像一朵花。

梁实秋有才,饱读诗书,学贯中西;有情,感情热烈真挚,随性洒脱,古稀之年的新爱情也是一片葱绿之青色;有趣,以戏谑之笔轻描淡写凡尘俗世,寥寥数语,便让人在俯仰含笑之间。与其一板一眼得说梁先生的文学造诣如何高超,我倒觉得,一个人能得到如此真性情的评价,是对一生最大的赞扬和肯定。有才华的人很多,但像梁先生这样有趣,活出自己真脾气的却不多。

《雅舍小品》就像是梁先生用深厚的功力和积淀,辅以小火煨炖出世间百态,无论多么枯槁的食材,都能调出一番独特的风味。翻开书卷,每一个小方块字都好像跳跃起来,充盈着和别处不一样的感情和意境。仿佛你推门进入这间“雅舍”,所有的东西都自然构成一种浑然天成的和谐,每一件器物都染着家主人的疏朗之气,但又不会有盛气凌人的压迫感,捧在手里,真如雅俗共赏的小品一般,确实十分的赏心悦目,典雅精美。

翻开这本书,既无序言也没有跋,直接开门见山,清晰的目录散在眼前,四章内容用粗体黑字简洁明了:观心悟语、世相百态、老饕漫笔、抚简怀人。单是这些题目,就足以有太多美好的联想和惊叹了。明明是一些对于现实的感悟,比如好习惯的养成,谈话、金钱和敬老等论断的问题,我们的表达习惯于简单直白标题党,可是梁先生偏偏是要先观心再悟出道理;关于人情世故,我们想到的可能是我不是教你诈和宫心计之类的套路,可梁老就是能站在人性的高度俯瞰“世相百态”;超级资深的吃货,人谓之老饕,这格调不止上升了一点点,而且现在的美食节目都是有图有真相,而我们的“老饕”能让你对着他的文字流口水,脑海里还飞飘着各种口感的幻想;活了一大把年纪,谁没有个相思的朋友呢,梁先生却是抚简怀人,想想这意境,绝代书生,风华正茂,一语间,妙笔生风。未闻其详,就已经美不胜收。

梁先生说,寂寞是一种清福,高韬隐遁的人在现在社会是绝对不存在的。现在似乎只存在两种类型的人,一是在现实的泥淖中打转的人,一是偶然也从泥淖中昂起头来喘口气的人。寂寞便是供人喘息的几口新空气。喘几口气之后还得耐心地低头钻进泥淖里。这种寂寞,应该是一种精神上的清净。现代人大抵疲于为生活奔命,寂寞者多,精神孤独者却少。只是这种清净,也只有少部分人能片刻偶得体会的到。

关于骂人,梁先生颇有兴致的总结了十大战术,有许多逻辑学和心理学的知识,非常有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精进一下骂人的逻辑和话术。“骂人的上乘,是你骂他一句要使他不甚觉得是骂,等到想过一遍之后才慢慢觉悟这句话不是好话,让他笑着的面孔由白而红,由红而紫,由紫而灰。欲达到此目的,深刻典雅之词必不可少。“骂人是一门高深的学问,烦请读者不要误以为低俗读物,更不要滥加利用。

而作者的雅舍,也是确有实居。到底是一番怎样的雅舍?-------“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下来,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濛濛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

我实在不舍割裂这一小段,所以全部摘记出来。

雅舍不雅,反倒简朴破败,但梁先生却说,客里似家家似寄。我住在雅舍一天,雅舍就一天归我所有,即使有一天雅舍不在或是我不在了,至少现在我还享受着雅舍给我的一切。这好像人生随性而起,我们生活一日,便享受一天的酸甜苦辣。似家似寄,人生也不过是一场旅行。

昨天晚上,突然翻到老饕漫笔这一节,各种天南海北的小吃一涌而来,简直比深夜食堂毒性还要重三分。不信,你看这段,“取鸡胸肉,细切细斩(读到这我的口水就止不住了,怪我想象力太丰富),使成泥。然后以蛋白搅和之,搅到融和成一体,略无渣宰。入温油锅中摊成一片片状。片要大而,薄而不碎,熟而不焦。起锅时加嫩豆苗数茎,取其翠绿之色以为点缀,如洒上数滴鸡油,亦甚妙佳。”起笔简洁,语言平实,可就是不能少了一个字一个词,意淫每一句话,就好像已经在小心翼翼地品尝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饕餮大餐。

又如“豆汁儿下面一定要加一个儿字,就好像说鸡蛋的时候,鸡字下面一定要加一个儿字,若没有这个轻读的语尾,听者就会不明白你的语意而生误解。”说“豆汁儿“就是比”豆汁“,感觉吃起来更有味道。这也是中国语言的意象魅力。

王鼎钧在《文学种子》中说,不能产生意象的作家,犹之不能怀孕的母亲。好意象的条件是:鲜明、生动、新鲜,能见到作家的人、气质和性情。梁实秋的作品就像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饶有趣味的图景,精当的语言,抖出可供想象的意境,每一个字都好像信手拈来,细细思量,却又不可代替。这种创作,直抵人心,给人美的享受,妙哉!

读这样的作品,我有两个感受,第一是语言的纯度极高,精炼典雅。文字不仅表达着她本身的含义,甚至文字的身体、形态也是作者精心雕琢调整过的。不仅让你觉得读起来清新喜悦,看到这样的文字也是赏心悦目,这样的文字会说话。同时以中国古典文学的短句见长,语韵舒畅悠长,语言朴拙有力;第二是作者的幽默洒脱随性,很真实。能入世,又能抽离凡俗,站在旁观的角度体察自己或是百态世相。能尽情投入世俗,又能超然物外。是深深的懂得和慈悲。

这等“雅舍”,着实难登

[]

读书的小品篇篇七

感觉梁实秋的散文,挺有周作人“闲话式”的感觉。只不过梁实秋的散文更多的是针对社会中一些常见的加以幽默,有点辛辣的讽刺。像《理发》,《握手》,《洗澡》之类的。其中的一篇《旁若无人》让我想起上次我们在电影院看电影自己旁若无人的事。

文中说,在电影院里,我们大概都常遇到一种不愉快的经验。在你聚精会神的着看电影的时候,会忽然觉得身下坐着的椅子颤动起来,动得很匀,不至于把你从座位里掀出去,动得很促,不至于把你颠摇入睡,颤动之快慢急徐,恰好令你觉得他讨厌。大概是轻微地震罢?左右探察震源,忽然又不颤动了。在你刚收起心来继续看电影的时候,颤动又来了。如果下决心寻找震源,不久就可以发现,毛病大概是出在附近的一位先生的大腿上。他的足尖踏在前排椅撑上,绷足了劲,利用腿筋的弹性,很优游的在那里发抖。如果这拘挛性的动作是由于羊癫疯一类的病症的暴发,我们要原谅他,但是不像,他嘴里并不吐白沫。看样子也不像是神经衰弱,他的动作是能收能发的,时作对歇,指挥如意。若说他是有意使前后左右两排座客不得安生,却也不然。便是“旁若无人”的态度。

上次我也把脚也踩在上面,然后均匀地弹动。左边的人问,谁脚在动?君说是我。于是我停止弹动。后来又不知不觉地弹起来。结果又被说了。于是不弹了。后来又弹起来,这回自己意识到了。就再也不动了。

文中又说,“旁若无人”的精神表现在日常行为上者不只一端。例如欠伸,原是常事,“气乏则欠,体倦则伸。”但是在稠人广众之中,张开血盆巨口,作吃人状,把口里的獠牙显露出来,再加上伸胳臂伸腿如演太极,那样子就不免吓人。

这种人也是常见的,上次在图书馆,看到一个男生打哈欠,龇牙咧嘴,形状如上文中所说,不必描述。有人打哈欠还带音乐的,其声呜呜然,如吹号角,如鸣警报,如猿啼,如鹤唳,音容并茂。一次上马克思课,一个女生打哈欠就发出呜呜声,不免引人发笑。

礼记,“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履,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是欠伸合于古礼,但亦以“君子”为限,平民岂可援引,对人伸胳臂张嘴,纵不吓人,至少令人觉得你是在逐客,或是表示你自己不能管制你自己的肢体。

这一切“旁若无人”的表演究竟是偶然突发事件,经常令人困恼的乃是高声谈话。在喊救命的时候,声音当然不嫌其大,除非是脖子被人踩在脚底下,但是普通的谈话似乎可以令人听见为度,而无需一定要力竭声嘶的去振聋发聩。生理学告诉我们,发音的器官是很复杂的,说话一分钟要有九百个动作,有一百块筋肉在弛张,但是大多数人似乎还嫌不足,恨不得嘴上再长一个扩大器。有个外国人疑心我们国人的耳鼓生得异样,那层膜许是特别厚,非扯着脖子喊不能听见,所以说话总是像打架。这批评有多少真理,我不知道。不过我们国人会嚷的本领,是谁也不能否认的。

电影场里电灯初灭的时候,总有几声“嗳哟,小三儿,你在哪儿啦?”在戏院里,演员像是演哑剧,大锣大鼓之声依稀可闻,主要的声音是观众鼎沸,令人感觉好像是置身蛙塘。在旅馆里,好像前后左右都是庙会,不到夜深休想安眠,安眠之后难免没有响皮底的大皮靴毫无惭愧的在你门前踱来踱去。天未大亮,又有各种市声前来侵扰。一个人大声说话,是本能;小声说话,是文明。以动物而论,狮吼,狼嗥,虎啸,驴鸣,犬吠,即是小如促织蚯蚓,声音都不算小,都不会像人似的有时候也会低声说话。大概文明程度愈高,说话愈不以声大见长。群居的习惯愈久,愈不容易存留“旁若无人”的幻觉。我们以农立国,乡间地旷人稀,畎亩阡陌之间,低声说一句“早安”是不济事的,必得扯长了脖子喊一声“你吃过饭啦?”可怪的是,在人烟稠密的所在,人的喉咙还是不能缩小。更可异的是,纸驴嗓,破锣嗓,喇叭嗓,公鸡嗓,并不被一般的认为是缺陷,而且麻衣相法还公然的说,声音洪亮者主贵!

这让我想起前天在图书馆看书,楼下大妈在高声聊天,全然不顾于楼上那么多学生在看书。又有一个学生,在看书时接电话,竟然也在座位上聊了起来。接电话避开看书的学生,这一点君乃是榜样,无论电话长短,总是屁点屁点地跑到外面去。

接着,这篇散文最后。叔本华有一段寓言:

一群豪猪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挤在一起取暖;但是他们的刺毛开始互相击刺,于是不得不分散开。可是寒冷又把他们驱在一起,于是同样的事故又发生了。最后,经过几番的聚散。他们发现最好是彼此保持相当的距离。同样的,群居的需要使得人形的豪猪聚在一起,只是他们本性中的带刺的令人不快的刺毛使得彼此厌恶。他们最后发现的使彼此可以相安的那个距离,便是那一套礼貌;凡违犯礼貌者便要受严词警告――用英语来说――请保持相当距离。用这方法,彼此取暖的需要只是相当的满足了;可是彼此可以不至互刺。自己有些暖气的人情愿走得远远的,既不刺人,又可不受人刺。逃避不是办法。

几十年前写的作品,几十年后,很多现象依然存在。依然具有很强的批判性。这一点,雅舍小品和鲁迅笔下所批判的国民性还是有共同之处的。只是梁实秋所批判的更多停留在具体的,小事件上。而鲁迅所批判的深入了国民的精神层面。

读书的小品篇篇八

(一)雅舍小品读书笔记

读过此书,我第一次惊奇的发现,语言的魅力竟能如此之大,吸引着我一遍又一遍地品读与理解。

他操着朴实无华而略带一些小幽默的轻松笔吻,向我娓娓叙说着一桩桩一件件同样举无轻重、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家常小事,就像喝着几杯小酒和一个熟悉无比的街坊邻居聊天。无论是花瓶还是痰盂,是衣服还是头发,是香槟还是啤酒,他都能侃侃而谈,就这话题无限发散开来,凭借着他数十年的阅历,作出洋洋洒洒数千字的言而有物的文章。不需深思熟虑,不需故弄玄虚,每一篇却都是那么的饱满与真实。这么一个慈眉善目的老人,就这么突兀地坐在了我的面前,他戴着眼镜,圆脸,头顶光溜溜,咧着嘴,笑得很自在。他的笑容那么平易近人,那么有感染力,仿佛把空中的阴霾也染成了阳光,仿佛流云也为他停滞不前;他的怒斥激昂澎湃,那么激动人心,仿佛把干燥的煤炭也激出了火花,仿佛胸中滚滚的热血都是为他而流淌的。

他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和启发。首先是文章干练简结,能用一个字拎清,不用两个字磨叽,就是稍加模仿,也使我文章增色不少。其次是对事例的引用,在我书架上它是首屈一指的,从五千年前的尧舜禹汤,到昨天打的领带,一篇杂文可以引用七八个恰到好处的`事例,再者,与当今社会的浮华风正反,他的文风非常平实,从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可以豹窥一斑,在其他作家焦虑的思考如何给文章取一个华丽的主题目来哗众取宠吸引读者时,“雅舍小品”这四个简洁干练、清新淡雅的文字已经概括了一切。除了文章,还有做人,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是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朋友们,爱书吧,读书吧,而且试着写作吧,相信她会让我们更加快乐,咱们都不妨一试!

(二)雅舍小品读书笔记

今年暑假,我读了梁实秋的《雅舍小品》,虽说是读,其实就是听,因为我的眼睛散瞳了,看不清,但就是这样,我才有机会用耳朵听到了这么美的散文。《雅舍小品》每一篇都很美,里面有描写台北故居、写雅舍、时间即生命……但最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雅舍》。雅舍,是作者的故居。它修建在山上,从房子到山下的大路有二十几公里,如果有客人来,要爬七八十层土台阶,再走过一段上坡路才到雅舍。雅舍不大,共六间,作者只占了两间。因为房子是依着山势修的,就形成了一个超好玩的现象。早晨起来从书房到厨房是上坡,吃完饭从厨房到客厅是下坡。房子是用来挡风避雨的,可雅舍既不能遮风,也不能挡雨。不能遮风是因为窗上没有糊纸,不能挡雨是因为房顶上的瓦片有许多小细缝。虽然雅舍尽不到房屋的责任,但作者认为“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雅舍给了作者灵感和快乐,雅舍前面是金灿灿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土山坡。这么美好的景色,作者怎么会不喜欢呢?读了《雅舍小品》,我真正认识到了语言的美。当我读到一些词句的时候就感觉深处作者描写的那个地方,比如有一篇叫《鸟》的散文,里面描写了各式各样的鸟,当作者在描写这些鸟的时候我都有一种身临其景的感觉。我不仅体会到了语言的美还懂得了要珍惜时间。我在《时间即生命》学到“不要浪费时间,浪费时间等于浪费生命,年轻的时候要学习,不然到了老就会有所遗憾。”这本书用它独特的方法让我受益终身。

(三)雅舍小品读书笔记

拿起了《雅舍小品》,它分为若干小篇,每篇都记录了作者的一些感受,或是一些世相百态,各地美食。当我捧起它的时候,一切都淡忘了,也算是正式打响了我写作甚至人生,极其重要一课的上课铃。

这节课的第二讲是细致观察。例如他讲拥挤:“既上车之后,不消说可以听到下列

读书的小品篇篇九

《雅舍》是梁实秋先生的随笔录,读《雅舍小品》有感1000字。分为雅舍品人,雅舍品世,雅舍谈吃,海外撷英四个部分。

文章给人整体的感觉多是用轻快,一本正经的语气来陈述事例等,却表现出讽刺的意味。有些幽默。总惹来无奈一笑。看得出来作者对于国学和外国文学都有很深的造诣,可以随便拉出《尚书》一类书中的事例,句子,又可以引入外国文人或思想家的话语和做法。

随笔描上写的都是本身所想,实际经历,世间百态。具有浓厚的时代特点,其中所描述的很多现象与揭露的事实一直存至今日。作者选取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在平凡不过的事物,却写出丰富的内涵,看见我们没有看见的东西,做出联想。可见作者思考问题的深入,全面。和对事物的了解之深。

我读《雅舍》并未觉出有多少晦涩难懂,却依旧觉得读得很累,或许是人生履历不够。没读一篇文章都要想许多,其中有问题,还有许多深刻的地方没能理解。

雅舍品人与品世是最深刻的部分。品人中开头就有男人,女人,然后按年龄写,按职业写,再到具体的五个人,读后感《读《雅舍小品》有感1000字》。基本表达了他对人的看法,有些并不全面,是着重以讽刺去了。如男人这篇,开头一句便是“男人令人首先感到的印象是脏!”。下一段开头则是“对了,男人懒。”再如是“男人多半自私。”

至于品世,作者选取的都是平常事物,说出自己的观点。举得事例是我们熟悉,却又不常用的。写得很真实。如“音乐”疑问。很是实在,“音乐的耳朵不是人人都有的。”看多了那些高雅艺术,什么歌剧,古典音乐会后,只能让人有些许愉悦,可是花了多久的时间,受了多少磨砺才会这样。我呢,没有什么艺术细胞,就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画了什么,我真没啥感觉,连历史书介绍它时都是用的“据作者介绍”如何如何。如果听不懂,看不懂,就不必逼着自己,音乐和绘画都是宁缺毋滥的。

再到雅舍谈吃,就多是一些没事的出处,做法以及世人对其的观点,还联系了许多生活上,作者经历过的事情。想想,也许作者是在怀念友人,回忆当初。看着,还觉得作者是享受生活之人,在入内就读不出许多了。

至于海外撷英,多是写作者在美国的所见所闻,语言风趣幽默。一“豆腐干风波”为例,描写的是作者踏上美国本土,与美国海关的一些故事。把当时美国人对中国的不了解写了出来。至于有个美国作家写的那本书,就像是个笑话,作者也仅是说自己孤陋寡闻而一笑而过了。有很典型的美国人形象。对于美国人的人情味,则有一种反讽的意味。

这本随笔,对人生,对世间百态的看法。有许多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也许再过很多年再去读,味道就不同了。

读书的小品篇篇十

梁秋实这一代宗师,给本世纪文坛留下了多万字沉甸甸的著译。梁公散文自然、真率、豁达洒脱;亦庄亦谐、“绚烂之极趋于平淡”;旁征博引、中西逢源等特色,文笔简洁,风格恬淡,看似平平淡淡,却蕴藏着无穷的艺术魅力,令人读后余味无穷,遐想不已。冰心先生曾这般评价:“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一朵花。”梁秋实先生的《雅舍小品》——这一中小学生必读丛书,让我们寻常中顿悟世间哲理,困境中展现睿智幽默,岁月中洞察人生百态,阅读中品味词苑英华。

翻开了第一页:“最令人怵目惊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的移动,每移动一下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已经缩短了一部分。再看看墙上挂着的可以一张张撕下的日历,每天撕下一张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又缩短了一天。”这形象的意象将时间与生命结合在了一起。梁先生很珍惜时间,他的那些成就说明了这一点,他一再说自己浪费了时间,表明他对自己要求的严格,能不断地责恼自己,本身就说明他是一个珍惜时间的人。想在有生之年做一点事,学一点学问,充实自己,帮助别人,使生命成为有意义的。

《雅舍小品》里面记述的并非风雅之事,乍一看都是生活中的琐事百态,俗尘俗事。但是作者幽默风趣的笔调给人印象深刻,以唠嗑的形式和你说话,轻松随性,一想起就忍俊不禁!诸如调侃吝啬鬼的“开电灯怕费电,再关上又怕费开关”;对于女人买衣料东嫌西嫌的调侃也让人叫绝;对于牙签使用的方法更是粗柄夸张。但无不显现作者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智慧。小品语言也典雅清朗,雅俗共赏。作者写得那么随意、轻松、幽默,身边的一草一木、一狗一猫都可以激起他的写作冲动,皆可入文。

《雅舍小品》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对生活的戏谑,也是一种心灵的净化,更是一种雅致的襟怀和认知。我们深信,只要抛弃偏见,读者不难从中感受这位大师个性独异的文心、文气、文调,领略他的积学之厚、腹笥之富和经泽之熏,走进一片高雅脱俗的美文世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