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模板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6 16:11:06 页码:8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模板8篇)
2023-09-26 16:11:06    小编:QJ墨客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篇一

摘要: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当前,大多数中学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仍旧采用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并未做到将思想品德课程与实践相结合,违背了新课程改革对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思维观念。本文侧重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不同方面,对如何开展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所谓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即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学课程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旨在通过生活化教学,促进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课堂教学只有真正做到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在与生活世界与他人的沟通中学到知识。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现实意义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引导模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迅猛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民的整体素质大大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初中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落后性,不利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这就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便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将教学课程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场景,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其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采用新型的、学与教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此外,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生活情景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教学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判断力和洞察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最后,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重要性的认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感受到思想品德学习的快乐,意识到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辨别能力和认知能力,为提升学生的自身品德修养打下基础。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转变授课方式,改造讲解范围

由于初中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在内容以及授课形式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落后性,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并且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违背,因此,教师应转变以往传统的授课模式,不断积累生活化的授课经验,通过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经历,使学生的学习回归到生活和社会当中。

2.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课堂教学应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应真正做到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不断鼓励学生建立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思维观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主要致力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形成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当然,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教师真正做到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以更好地达到知行统一,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篇二

摘要:小学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心理和人格发育的初步阶段,培养优良的品质对于促进其成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思想品德是一门综合形学科,也是小学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学习思想品德有助于提高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但是从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总结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对其解决策略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问题;对策

开展有效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很有帮助,并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对于其今后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文从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如下讨论。

一、小学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育空洞无物

目前,很多思想品德课教师并没有认真钻研教材,也没有对学生真实的思想情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空洞的理论灌输,学生缺乏实践。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起不到让学生意识到良好品德和行为的重要性的作用。如果不能对品德精神进行亲身实践,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2.脱离实际生活

从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来看,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案例,然后再通过交流和讨论,让他们对该案例形成统一的认识。这种教学方式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严重脱节,取得不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3.缺乏学生体验

教师的主观思想介入过多是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一個重要问题。部分教师根本不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认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比较模糊,如果让他们进行自由讨论,就很容易误解正确的思想品德。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下,导致他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少让学生参与,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无法真正落实到行为中。

4.引入案例较少

大多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的案例进行分析,而缺少了引入意识,很少或从没有将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中引入相关的案例来教学。为了适应不同地区的教学要求和学生需求,教材中的案例需要兼顾不同的地区,学生对这些案例比较陌生,难以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二、解决小学思想品德教学问题的对策

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例如:在教学之前,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现状,并以此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后。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去探索思想品德的知识,丰富自身的道德情感体验,培养道德意志,并在社会实践中自觉贯彻落实所学的思想品德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和内化,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思想品德沿着科学的轨道发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开展以行为主的教学活动

在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出学生的道德情感,改变单向输入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学习自己买东西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市场的商品情况,尊重人们的劳动成果,掌握一些购物礼仪和常识,初步形成自我保护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放学后,到自己家附近的商业场所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组织一次买卖活动,加强学生对买东西和卖东西的感受。这些活动都是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之上的,和单一、枯燥的教学相比,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3.树立学习的榜样和模范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重要的感召作用。因为小学生大多会模仿教师的言语和行为,来认识世界。基于这一特点,教师要善于和学生交朋友,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培养其良好的品德。仍以买东西为例,我们告诉学生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时,有的学生就会指出,我们有时候买东西却会对营业员大声责骂。此时,我们就要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就需要及时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让大家相互监督,真正做到文明购物。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集中表现在理论教育空洞无物、脱离实际生活、缺乏学生体验和引入案例较少等方面。为了改变现状,我们结合实践教学经验,从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开展以行为主的教学活动和树立学习的榜样和模范等方面提出了几点个人意见,希望能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篇三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注重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是初中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只有对过往的教学内容及方式进行改善,才能使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初中教师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强对以往教学效果的.反思,进而不断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一、反思教学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反思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三项基本原则,以保证反思教学的高效性。首先,要坚持及时性的原则,在课后及时反思记录,否则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对课堂效果的记忆;其次,要坚持真实性的原则,反思时要切中要害,不能流于形式;最后,还要坚持针对性的原则,对自己关注的部分进行反思,进而合理制订解决对策。

二、初中思想品德反思教学的体会

1.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

教师对于思想品德教学的反思,要首先对自身素质进行考虑。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因此教师的能力对整个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故而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自己的知识,加强对自身能力的培养。

2.注重课堂教学的效率

由于思想品德的教学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因此45分钟的教学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教师要注重平时教学中的课堂效率,保证学生思想品德的接受质量。教师可以通过对课堂气氛的调节、丰富教学方式等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结合理论与实际生活

思想品德教学要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切实感受到思想政治的作用和其所具备的积极影响。教师要在平常的教学中,结合具体的实际生活对学生展开教育。如可以就生活中保护环境这一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行为谈谈其看法。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审视教学效果,及时进行反思,看到教学中的亮点和存在的不足。不断积累经验并总结教训,在以后的教学准备过程中加以改进,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学俊。浅谈对新课标下思想品德教学的三点尝试[j].成功:教育,2010(10)。

[2]曲玉琴。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3]陈天仲。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法[j].新课程:中学,2014(08)。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篇四

目标教学,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教学评价为手段,以反馈--矫正为关键,并以此将教学过程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促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获得最佳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体系

我们将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确定为道德认知领域,道德情感领域和道德行为领域。各领域的分类如下:

(一)道德认知领域

学生对思品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可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分为识记、领会、辨析三个层级。

1.识记。“识记”是学习的最低层级的目标。它是指能回忆再现最基本的道德知识的能力,既能答出、背出、写出本课基本道德观点。

2.领会。“领会”是认知领域中教学目标的第二层级,它是指初步理解所学道德知识的基本含意,即能正确地解释或举例说明本课的观点和概念的内涵。领会是最低层次理解,着重于要学生对道德观点或观念了解透彻后,能利用该道德观点和观念与人交换意见。

3.辨析。“辨析”是指将所学道德知识用于某一特定的具体的情景的能力。

换一句话说,就是学生能运用所学的道德知识来判断、分析、评价自己从来接触过的材料中某种道德现象的是与非。辨析是较高层次的理解,着重于把抽象的道德知识运用于适当的情景中,正确地作出结论,解决问题。

道德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编制,我们认为每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应当列出其需要达到的学习水平,并用学生的具体行为加以说明。如小学思想品德课第二册第一课《学习礼貌用语》的教学目标,我们是这样表述的:识记:能说出常用的礼貌用语。

领会:1.知道“你好、再见、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日常用语的用法。

2.知道对人说话有礼貌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3.知道使用礼貌用语对个人、社会有什么好处。

辨析:能辨别礼貌用语的使用是否正确。

(二)道德情感领域

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课的过程中,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一种内心体验,并逐步实现道德情感的内化或个性化。道德情感领域包括接受、反应、态度三个层级的目标。

1.接受。“接受”是内化过程的第一层级,是指学生对新课中的学习内容感兴趣,有学习新课的强烈愿望。从教育的角度看,要达到这一层级的目标,就是要吸引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注意;从评价角度看,需要判断学生是否愿意注意这课学习目标。

2.反应。“反应”是内化过程的第二层级,是指学生对课文中的道德形象或道德现象产生的满意、愉快、喜悦或愤怒、厌恶、悲痛的情绪,这种情绪表现了一种道德感。

3.态度。“态度”是内化过程的第三层级,是指学生将道德感转化为内心的道德需要形成的某种价值观或责任感。

道德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情感内化过程的表象情绪反映,编制道德情感领域的目标时,尽可能地用贴近表象情绪的外显性行为语言来表述,目标才具有可测性。小学思想品德课第二册第一课《学习礼貌用语》的道德情感目标我们是这样表述的:接受:喜欢使用礼貌用语。

反应:体验到使用礼貌用语的好处及喜悦感。

态度:愿意效仿课文中使用礼貌用语的同学的言行,自觉使用礼貌用语。

(三)道德行为领域

1.领悟。指学生能以课文中的道德知识为依据,说出正确的行为方式。

2.模仿。指学生能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进行模仿或操作,并达到正确。

3.习惯。指学生经过反复练习,能按正确的道德行为规则在相应的情景中,自觉、独立地行动,并达到正确。

道德行为领域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情感内化程度的集中反映,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可测性强。因此在编制造德行为领域的目标时,语言表达要准确、具体。小学思想品德课第二册第一课《学习礼貌用语》的道德行为领域的目标,我们是这样表达的:领悟:知道什么情况下使用“你好、再见、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模仿: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你好、再见、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语言。

习惯:做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礼貌用语。

二、编制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编制教学目标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体现着目标教学的教学思想。

(一)目的性。所谓目的性,就是编制教学目标要以教学大纲及课程的基本要求为标准,以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为依据来制定教学目标,体现目标的编制为教学目的的达到服务。在编制教学目标时,必须处理好目标与大纲、教材的关系,要体现课时教学知识要求和能力培养的需要。

(二)整体性。所谓整体性,就是在编制教学目标时要遵循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逻辑思路来进行,使教学目标体系由学科的总目标到具体实施的课时教学目标,构成一个有序的、联系紧密的目标系统整体。

以纵向上看,要使教学目标结构化。编制的教学目标相互之间的结构联系要反映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使各个单元,各册教材及整个学段的学科教材的教学目标形成一个有机的结构体系。

从横向上看,要使三个领域的教学目标一体化。编制的教学目标必须把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统一在一个目标大系统中,发挥目标的整体功能。

(三)适应性。所谓适应性,就是编制教学目标必须着眼全体学生的发展,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需要。设计教学目标要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特殊需要,既不要超过一般发展水平又要促进其发展,防止过高与不及的'两种倾向。

(四)可操作性。所谓可操作性,就是编制的教学目标要用简明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紧密结合教材,能综合考虑目标的达成措施和方法,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落实。

(五)可测性。所谓可测性,就是编制的教学目标可以分解成几个或几组检测试题,在阶段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测验或其他检测手段加以检查,清晰地表示出学生阶段学习效果及达标程度。

三、思想品德课目标教学程度

思想品德课目标教学必须尊重学生年龄特点,以品德培养过程的特殊矛盾和品德形成规律为依据。

根据这一规律和教改实验的基本经验,我们设计了思想品德课目标教学五步教学程序,为规范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第一步: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这一步是实施目标的开端,它决定着学生对老师发出信息的情绪,影响着学生对信息接收的直接效果。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揭示课题之前,必须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题的揭示在自然和谐的乐趣中引出,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

第二步:明确目标,阅读感知。

这一步是指把学习任务明确地告诉学生,使教师教有目标,学生学有方向。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对教学内容心中有数,形成初步的品德观点、观念,为实现目标作好铺垫。

第三步:实施目标,激情明理。

实施目标是目标教学的重要一环,激情明理是实施目标的重要手段。创设有利于原有的品德向目标规定的品德转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置身于情境活动之中,通过自身内部的矛盾斗争,弄清事理,使原有的品质存矛盾斗争的推动下向目标规定的品德转化。这是促使情感内化的主要方法。

第四步:检测目标,明辨是非。

目标检测,是品德形成过程中的阶段反馈,为调节教学,弥补教学遗漏和错误进行的一次信息诊断。明辨是非是情感内化,由原有品德向规定目标品德转化的较高的层次。通过目标测试,反馈矫正,可使学生更进一步形成正确完善的品德认识及情感体验。此环节主要采取口述回答和书面测试来掌握目标实现的程度。

第三步:评价目标,指导行为。

评价是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基础,对事物进行的价值判断。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从实现各个具体的教学目标到最终实现总体目标,都要不断地进行评价、反愧矫正,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从品德教学的角度讲,评价是对道德观点、道德观念正确与否的有效判断,及时正确的教学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讲,直接指导着人的道德行为。因此,思想品德课的目标评价,对学生道德行为的行成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四、思想品德课目标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注意教学目标编制的准确性。

2.描述教学目标的语言一定要具体化。

3.制定的教学目标要有利于导教导学。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篇五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新时期,新要求,对于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纯粹的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真正的促进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发展。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现状;环境;方法

中图分类号:xxx:b文章编号:xxx

众所周知,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初中阶段的教学应该把思想品德学科放在教学的首位,而现状却不容乐观。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师应该正视目前教育教学的现状,加大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调动激情,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有阵深刻的看法,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目前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有许许多多的因素制约着思想品德教学的发展。很多教师不予重视,在此,作为一名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了两点原因,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社会的因素。目前社会上有许多不良风气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发展。现代社会有两个强势的组织类型,一个是官僚机构,一个是商业机构,这两种机构对待道德的态度是一致的,即摆脱道德的束缚,消除道德压力,使自身置身道德之外。在学校我们会向学生传播有关职业道德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正面的,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但是一旦学生进入职业领域,他们就不得不为组织规则所束缚。思想品德教学毕竟不是在为学生构建一个与世隔绝的乌托邦,它必须要面对社会,面对社会带来的挑战,这是目前学校思想品德课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新媒介建构的虚拟现实与现实社会的运作逻辑不一致,使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难以提高。处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其价值观并未完全形成,还是比较容易受网络话语的影响。因此,如何消除网络所带来的消极效应是当前学校思想品德教学无法回避的问题。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抵消了思想品德教学的正面效果这一点是目前思想品德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家长自身水平的高低以及道德观的多元化在无形中影响其子女的道德观。思想者品德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学科教学,它的教学主体不仅有教师还有家长。在课堂上,教师按照传统的道德准则来教育学生,而有的家长可能按照他的道德观来教育孩子。教师教育学生上车要给老人让座,家长却带着孩子跟老人抢座位。家长的这种做法对思想品德教学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如上两个方面只是本人的总结,还不是很全面,存在很多的漏洞,但是是本人精心的总结,希望广大工作者能够认真研读,加以指点,共同认识目前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从而提高大家的重视度,加大对于思想品德的投入,提高教学能力。

教学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改变一个人的性格,除了基因因素就只剩下环境因素了。心理学家也曾做过研究,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可以提高学生两到三倍的记忆力。因此,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我们必须重视和谐平等教学环境的构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创设轻松快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快乐的情绪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切实做到寓教于乐,真正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效果。作为每一个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成年人,现在认真地回忆一下,当时学得最好的课程,其实就是那些对学生真正地关心、与学生打成一片、具有强烈的亲和力的教师所教授的课程,而表情冷漠、严肃刻板、拒学生于千里之外的教师,无论板书多么工整有条理、理论知识多么渊博、普通话讲得多么标准流利,学生从心理上仍然将其拒于心门之外。

因此,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努力培养自身的亲和力,积极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自己当成课堂教学的一份子,才能放松心态的去迎接知识,才能真正的做到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方法,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在此不得不提。而对于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学,方法就变得极其重要。其实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十分枯燥,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课堂教学沉闷。因此,我们教师要重视方法的作用,合理的使用,提高教学效果。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格局。尤其是要充分运用现教育技术手段,把那些过于理性的理论变为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就会使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活起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特有的感染力和形象性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的机械记忆为自觉主动的学习,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及时更新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学习中倡导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没有求异就没有创新,让学生敢于对教材、对老师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去探索、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与分享,培养其科学的态度。同时重视课堂与社会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体现。同时创新就源于实践。所以要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模式方法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意义很大,我们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自身能力,加大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能力。

总而言之,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教学,我们教师要引起极大的重视。正视目前的现状,不气馁,相反要更加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加之优秀教学方法的使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能力。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篇六

在初中阶段的所有课程中,思想品德教学课程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是整个初中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创新思维能力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近几年来随着对孩子各项能力培养的逐渐重视,在初中思想品德的课程上注重提升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已经成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任务。本文对通过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措施做简要的分析论述。

】初中教学;思想品德;创新思维能力

思想品德课程在初中阶段的课程中占了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老师最容易将德育教育融入教学当中的一门课程,思想品德的教学无疑有利于提升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所以思想品德课程如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现如今的学校当中,对于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教师往往都是根据书本上的题材来讲解与传授知识,学生也没有很好的理解掌握,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这就与我们要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背道而驰了。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所提高,教师就必须重视这一项能力的培养,且在这方面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以下笔者针对七年级到九年级的教学进行探究与分析: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1教学内容过于广泛

思想品德课作为初中的一大课程,其中涉及到的教学内容非常多,虽说思想品德课都是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的发展道路上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但是现阶段的学生思想仍处于跳跃性的阶段,他们的基本价值观仍不能完全地固定,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需要教师有侧重点地将学生引导到与其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知识点上,从而更加有利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应试教育仍存在

我们国家新课改已经在国内大部分普及了,但是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应试教育的现状仍存在,目前的思想品德教学中不乏有较为明显的应试教育倾向存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在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这一方面认识不够,从而在上课时往往就忽略了这一能力的培养。

1.3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坐着听或者做笔记,这样的教学方法自然有它的好处,但是久而久之就显得较为单一,一直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也会渐渐失去兴趣,这样大大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适当地改变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的知识点掌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4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随着我国进行课改后,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认识到了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行动上仍没有具体落实到,许多教师们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以高分为目的进行教学,也没有意识到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教师本身也是息息相关的,从而在日常的教学上并没有在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上给予过多的重视。

2.1学好基础知识,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学好基础知识是提升任何一项能力的首要前提,在思想品德教育课中,首先更要掌握思想品德课中的知识点,这些基础的知识点具有很有价值的作用,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起到促进的作用,促进了学生德育思想的发展。教师根据教材、依托教材,根据教材上的知识点将德育知识教授给学生,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自行去领悟课堂上内容的真谛。这样有基础地培养避免了毫无目的地去将所有知识灌输给学生。例如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本中第一单元知识点:责任。教师在进行这一单元的知识教学时,首要任务应该先将这一单元的知识点讲解透彻,有效地引导和鼓励学生吃透、掌握,在此基础上,再可以引导学生自行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举出自己在实际生活中与责任相关的例子等等,让学生在课堂上明白责任的意义与重大。

2.2多样化的课堂形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课堂的上课形式更加不能单一死板。所谓创新,就是要不一样的东西。课堂教学形式直接影响着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一味地采取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会使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务必要重视课堂的教学形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九年级中关于“集体与个人利益”这一单元的教学中,什么是集体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他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等等,针对这一单元的学习,教师可以变换一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请学生在讲台上表演以本单元知识点为主题的话剧,由学生自行设计剧本与演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2.3注重实际活动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往往都会设计有实践教学环节内容,这一环节的内容不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而是需要学生在自己的课余时间来完成。主要的形式基本都是学生的社会实践内容学习。教师要利用好这一环节内容的引导教学,将理论与实际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如在“竞争合作求双赢”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倡鼓励学生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通过课后时间去进行社会调查,学生们在此之中可以分工协作,有的负责设计调查提纲,有的负责联系走访对象,有的负责查阅相关资料,有的负责整理与统计数据,学生们将最后的结果进行讨论分析,最后在班上评出一组最佳的社会调查报告。在此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竞争与合作的深刻認识,促发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去思考看待问题,在训练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让他们意识到合作与竞争的意义与关系。

在学生学习发展的道路上给予引导与支持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需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是很有必要的,不仅仅是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来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在每一学科中都应该融入这一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初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在此科目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教育决策,这样的教育方式值得引起每一位老师的重视且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付诸实际行动。

[2]蓝子瑜。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20xx(25):69.

[3]陈济飞。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都市家教(下半月),20xx(11):16.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篇七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乃至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得到高度的重视。本文主要是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重要性、现状及如何加强思想品德的教学进行分析论述,希望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教学;

思想品德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要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虽然思想品德课与学生的升学考试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却对学生的成长起到关键性作用。初中阶段的教学应该把思想品德学科放在教学的首位,而现状却不容乐观。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师应该正视目前教育教学的现状,加大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调动激情,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下文将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

一、加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一)帮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生正处于少年时期,该时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独立性、批判性都有所发展,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喜欢探索事物的因果关系和规律。但是,他们不善于在变化的情况下区分事物的本质特征,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如果引导教育不好,他们便容易误入歧途,给国家、社会、家庭带来难以挽回的恶果。所以,必须加强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压力。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学生虽然在学校上课,但依然面临着学习的压力,学生之间存在着学习上的竞争。在学习竞争中处于强势的学生,可能会心情愉快,但是在竞争中处于弱势的学生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开设思想品德课,能够教会学生如何调节压力、如何看待成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认识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成绩不好的学生认识到失败乃成功之母。学生的学习心态得到有效调节,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

(三)帮助学生正确面对生活。初中学生年龄还小,对家的依赖性还很大,家庭环境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如有些学生家庭和睦,学生的身心愉悦,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有些学生家庭不和睦,学生没有心思学习,并且还有沉重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不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初中生在面临复杂的社会环境时往往有着种种问题迷惑不解,甚至不知所措,这时就需要思想品德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我们仍然有许多教师按照过去陈旧的思想观念来教授品德,用自身过去的经验来教育学生,课堂往往会形成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只是坐在下边当“观众”。还有些学校在教学观念上,强调一个“统”字,学校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地少受不良因素的影响,把学生强制带到教师规定的思路上。

(二)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目前,我国还有一部分学校的教师在上初中思想品德课时采用过去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即:教师讲、学生记笔记。思想品德老师在讲课时往往运用自身早已经掌握的知识再集合教学经验,不管学生能否接受,只是一味地讲。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仅仅是一个记录教师课堂语言的机器,课上虽然记录了,但是,课下就会忘得一干二净,根本达不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更新慢。思想品德这一科目的最关键特性就是时事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发展变化的节奏也不断地加快,然而,我们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更新的速度却远远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变化,不能够及时反映社会发展的现象,造成部分理论与实际不相符,教材落后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抽象的课程,其内容包含领域较广,却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有具体形象。

三、强化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方法

目前,我国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必须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具体措施如下所示:

(一)更新教学观念。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下,还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及时地更新教学观念,保证思想品德教学与时俱进。

(二)改善教学方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十分枯燥,学生学习起来比较难,所以,不愿意上思想品德课。作为教师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尤其是要充分运用现教育技术手段,把那些过于理性的理论变为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就会使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活起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特有的感染力和形象性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的机械记忆为自觉主动的学习,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有效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日常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生兴趣为主要目标,使学生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积极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如讲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现象,然后让学生对该现象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发言,最后对讨厌进行总结。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加深对所讨论知识的印象,从而达到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教育工作者应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特别重视对初中生的引导和教育,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当下,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课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莹:《浅谈初中品德教学》[j],《成功:教育》,2012年第9期。

[2]周明:《初中品德教学应注重时事》[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第3期。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篇八

以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与传统教学相比,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有以下优势:

1.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不灵活,学生兴趣不高。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选用生动的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创设新颖的情境,对学生的视觉、听觉不断冲击,营造轻松愉快、积极上进的课堂气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2.更新教育手段,探索教学模式,提高综合能力

一是增加学习的导学模式。在传授新课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在心理领域引起兴趣,训练意志力,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学习心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个性品质。二是优化效果的活动模式。三是提高创造力的探究模式。在课堂讨论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能力。

3.实现有机整合,消除学习障碍,突破重点难点

在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受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及实践经验的制约,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多媒体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展现的图、文、动画、视频等信息的有机整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供了一种优良的途径。

4.提升信息素养,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课堂生成

思品教师,如果经常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上丰富多彩的信息,寻找有效信息,可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七年级第三课《珍爱生命》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地球物种的各种材料,了解地球上有哪些物种已灭绝,哪些已濒临灭绝,从而激起学生保护地球、热爱生命、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感情,同时还让他们搜索大量热爱生命的故事,筛选后在课堂上讲述,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生命的可贵。

5.搭建信息平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处于中心信息源地位,控制着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但网络和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引入,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了有利的平台,学生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丰富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往往是最新、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地选择使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点拨者和合作者,通过信息的交流与学习的合作探究,师生达成共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过去思品课堂上枯燥乏味、死气沉沉的局面,营造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新型的师生关系蔚然形成。

6.利用电子系统,加强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

互连网上存储着教育教学所需的大量的资料,为广大教师利用网上资源进行集体备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我们思想品德学科教研组借鉴网上的名師教案或课件,结合实际,加强集体备课,形成共案,并上传校园网“教师电子备课系统”。教师结合人个实际做必要修改完善,形成个案。此举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提高了教学资源利用率、备课水平和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说到底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的。因此,不能滥用,否则,就会使传统的“满堂灌”变成现代的“电灌”。因此,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

1.在搜集多媒体素材时,注重实效,做到选材正确

切忌多而杂,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不能力求课件的花哨,要注重实效。多媒体课件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运用多媒体课件,只是为了更好地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我们切不可颠倒了主次,要花大力气去钻研教材,深刻领会课程内涵,并借助多媒体课件,更好地帮助我们实现教学三维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要为学生留足思维空间和思考时间

多媒体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在课件中把所有抽象思维、文字语言的理解都用多媒体展现出来,实际上是扼杀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为学生留足思维空间和思考时间。

3.多媒体的运用要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增加课堂容量,但如果不考虑学生的认识、记忆规律,同样会出现“填鸭式”的教学,使政治课变成“放像课”,而且还容易引起学生审美疲劳,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结合学科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可以通过多媒体与讨论课、辩论课、专题讲座和小品表演等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实践证明,采用以上形式授课,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要及时总结经验,改进提高

一是对课件制作的经验要及时总结。在制作时,课件设计的思路、方案、方法和手段应当遵循思品课的规律,突出学科的特点。每节课要教什么,如何教,教多少,这是做课件的出发点和设计的基础,如何使制作的课件更丰富生动,恰倒好处的为教学服务,这是课件使用的目的。二是对课件使用的效果要及时总结。在课堂使用中,探索哪些内容配合课件,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哪些内容需要更多的启发引导,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相互配合,有重点的使用和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提高课堂效果,而不是“摆花架子”。三是对多媒体课件的意见及时调查了解。深层次把握多媒体教学的实际效果,根据学生建议,改进、充实、完善课件的内容和形式,使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操作,达到形式和效果的有机统一和完美结合。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为政治学科的知识、信息的传递和交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不仅营造出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而且增大了课堂信息量。恰当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同时,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