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大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9 12:50:07 页码:8
最新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大全12篇)
2023-09-29 12:50:07    小编:翰墨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一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本记录红军的书。是一位美国人写的。我虽然对外国人有些偏见,但对于这本书的作者是心怀敬佩的。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作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记事性强、报道性强的作品。作者斯诺真实的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得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作者斯诺向全世界真实的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真实情况。

一个外国人,在一个混乱的国家,深入西境,不远万里来采访中国革命者,这一点是我值得敬佩的。

我觉得他可以去采访采访蒋介石。让他谈谈对毛主席的看法,形象。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加的了解,认识毛主席。全书精致的刻画了红军领袖的形象,细致的描写红军领袖的故事。读完这本书我体会到了红军与国民党的斗争多么不容易。同时还要打小鬼子。可谓“腹背受敌”啊。这本书写的是红军与国民党的斗争,对我们以后学历史有一些帮助。

人民起义,自有其理。中华大地,千年之余。尔等倭寇,速速退去!

吾,自豪为之炎黄孙,来世还做华夏儿!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再读《红星照耀中国》赋予我的意义。

自律之美。吸烟在红军队伍中是禁止的,且吸烟的战士很少。当作者邀请战士们吸烟时,他们多数解决,战士们都喜欢玩一种叫做识字牌的游戏,这个游戏可以帮助不识字的队员认识基本的汉字,还有更多的红军战士学习军事战术和人体卫生知识等,这便是红军战士的生活,并不十分有趣,但却极其严格自律。现在我们学生所需要的,也是这种严格的自律精神。比如,有些同学一有了手机,便沉溺其中,不可自拔,从而使自己的成绩一落千丈。我们只有如红军一样自律,心怀远大的理想目标,并持之以恒,定能离梦想更近。

坚韧之美。两军相争勇者胜,在红军战士强渡大渡河中,我体验到了红军的坚韧之美。在安顺场以西四百里,峡谷高耸,河流又窄又深又急的地方,有一座铁索悬桥——泸定桥。狡猾的敌人把煤油倒在桥上,让桥烧起来,这是多么骇人的高温,可面对如此高温的铁桥,脚下湍急的河流,敌军的密集轰炸,赤着脚的红军没有丝毫的胆怯,他们冒着敌军的炮火蜂拥而上,扑灭了火焰,并在桥上铺上了木板,正是红军这种团结一致的坚韧在气场上压倒了敌人,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种坚韧精神也为我们提供了无限动力,这股动力鼓励着我们不断往前走。

《红星照耀中国》,它以不一样的口吻,用不一样的角度去向世人叙说这段传奇故事,让这段传奇在历史的长河里闪耀,永不熄灭。它也告诉世人,红星不仅仅照耀着中华大地,也照耀了整个世界,照耀着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民,让全世界感受到红军的力量,来自中国的力量。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红军的精神指引我们,让我们能明辨是非。在那个年代,红军苦中作乐,被斯诺称为“最幸福的中国人”,今天我们在如此和平的年代中读书学习,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我们更应该成为“最坚韧的中国学生”。为了新的征程,让我们拥有一颗坚韧的心,一起昂首出发!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三

假期伊始,班主任就布置了一项任务,暑假期间要认真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党、亲近党、理解党,让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成立的,又是如何引领全国人民从贫穷奔小康,怎样从一个落后的国家变为世界强国的。

说实话,第一天看书的时候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思想去捧起这本书的,我还幼稚的以为,一个外国作家怎么知道中国的历史。可是看着、看着,我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了,这本书不仅详细介绍了红军的征战史,并且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进行了报道和解释,让我跟随书本的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回顾了党的历史。

作者斯诺用平实的语言记录了革命领导者的事迹,在他的文字里我们看到一个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革命者形象,通过一件件事情让我认识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伟大的革命领导者。也是通过他的文字,我们了解到,当侵略者的屠刀指向中国人民,国民党政府不但没有真正救人民于水火,反而发动内战,这也让我对国民党政府自私行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们的恶行让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时刻,让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此时此刻,怎样救国?如何寻觅一条正确的救国之路?这个时候谁能力挽狂澜?毛泽东站出来了,他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道路,引领着几十个热血、爱国青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在党的初期,由于共产国际的干预和一些不安定因素,曾受到过很大的损失,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多次面临生死存亡的局面。我们的党克服种种困难,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100年了,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日益强大,但是这段历史却该永远保存在后代子孙的记忆。如今我们在美丽的校园里玩耍,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我们衣食无忧、我们幸福快乐的生活,这都是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红星照耀中国》提醒着我,即使身处和平年代,不要忘记无数革命先烈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流血牺牲,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面临国破家亡之时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冲锋陷阵、赴汤蹈火。因此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铭记历史、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好好学习,成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长大后保护祖国,为新时代的祖国做贡献,为第二个百年努力奋斗。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四

斯诺看见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西北一角,看见红星照耀着中国大地。

几十年后的今天,我再一次跟随作者斯诺走完了漫长的红色之路。我仿佛真实的看到,中国革命就在眼前发生,中共领袖的高瞻远瞩及准判断,真实的报道了伟大的长征和构成中国现代历史重要转折点的西安事变。

美国历史学家拉铁摩尔曾经说过,“当人们在政治上陷入思想苦闷的情况下,埃德尔。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就像火焰一样,腾空而起,划破了苍茫的暮色。”我们常常听别人提起中国革命事业,却未曾对此有着更深的了解,正是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让我对中国的革命事业及优秀的中国党领袖都有了不一样的了解。

最让我难忘的,是李长龙讲述贺龙的片段,一字一句中,塑造出了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呈现出了人物真实却又不同于所闻的样子。贺龙出生贫苦家庭,同情穷人,国民党对农民的恶意屠杀,激起了他投身革命事业的决心,贺龙口才很好:“他口才很好,在国民党中中是有名的。李说贺龙说起话来能叫死人起来打仗”,作者在书中这样描述。急躁却又谦虚,英勇无畏又平易近人,这便是作者笔下的贺龙。或许有某种力量使得他们个人的痛苦或胜利成了大家集体的负担或喜悦,有某种力量消除了个人的差别,使他们真正的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但又发现存在于他们与别人共自由同患难之中。

在革命这条道路中,年轻的战士们不畏艰险,英勇向前,即使遇上了长征,道路艰险吃皮带,扒树皮,也绝不放弃。其间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翻过雪山,走过荒地,行程两万五千里,我不禁惊叹:这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呀!

“长征精神”还有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发扬,忆古思今,多少人像远征的战士一样报效国家,而我们也应该竭尽全力,努力报效祖国。

本书体现了作者“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记载精神,同时,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闪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五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这几天我怀着好奇地心情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是一部很强的报道性文学作品,作者埃德加.斯诺,他是一位美国新闻作者,来到中国报社工作,常年跟随红军共同生活,以一个公正客观的角度描述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身处其中的经历的触发了他当时写作的愿望。

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勇猛战斗以坚韧不拔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途中帮忙过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

但是对我触动最大的是,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壮举,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那30多名先遣队员已不怕牺牲,敢于直面一切困难的长征精神,用自己的钢铁之躯铸成屏障,为身后的队友铺平的道路与希望,可以说,红军中的每一个战士都是英雄,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们可以牺牲一切,哪怕是抛头颅,洒热血在尚未吹响胜利的号角前,他们决不退缩。

在这本书里,彭德怀长辈的外貌书中开始以为他是一个严肃不爱笑的`狂热领袖,但现实与理想总会有差距,它实际上是为健康,乐观的人,在战争中冲锋陷阵,身经百战,只有受过一次伤,而且只是表面,说话以及言行举止也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的作风,正所谓人不可貌相,谁都不能用自己的直觉去判断他人的外在?甚至内心你还是要用心去体会,去了解他人的故事,了解红军战士乐观坚毅的内心。

感谢这本名著,他教会了我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乐观主义,至于我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胆识与谋略。

红心照耀中国,也必将照亮整个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六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血的历史图册,它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共及其军队所经受的苦难、牺牲。我们今天的幸福来自昨天中共党人的每一次浴血奋战,多少人的鲜血铸就了我们的今天,可想而知今天的幸福是用鲜血凝结而成的。《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这不得不使笔者想到《青春之歌》中的主人公林道静毅然离家出走,投身“地下革命”事业,为革命付出自己的青春和热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为党的革命事业倾尽一生心血,鞠躬尽瘁。

在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路程上,面对重重挫折打击,不管是林道静还是保尔,他们都不曾放弃,尽管前行的路充满坎坷,尽管他们知道这条路艰辛异常,可他们只当这些打击、坎坷是丰富人生的元素来对待,从没有放弃自己的命运,这种不服输的、大无畏的精神,在现在当是一笔无价的财富了。

以上的种种,不得不使笔者在深有感触与热血激情的情况下,去阐发感慨:这是怎么样的党,多么伟大的党!纵有千万文字的追捧也捧不“红”这样的党,文字是多么苍白无力,但有林道静、保尔以及本书的作者埃德加·斯诺这样血淋淋的人物存在,他们愿意为党的胜利倾注一切,就连出身在美国在生活背景、语言、习俗各方面有差异的埃德加·斯诺都从中国革命和它的领导人身上,感染了火一样的热情,在艰苦斗争时用自己的笔进行战斗,只为了他开始“信仰”的一切——党。

笔者阅读红色书刊并不甚多,但仅凭以上几个鲜活的人物以及《红星照耀中国》中所述的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时的艰辛与牺牲。

我们就可以体会党在困难时期的艰苦卓绝;体会党在斗争中的峥嵘岁月;体会党在领导人民走向胜利时的无限伟大!心系这样的党,我们应该感到荣幸与自豪。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七

近几日,因为学校的推荐,我去读了一本名为《红星照耀中国》的报道性文学作品,其作者是埃德加·斯诺,一位十分优秀的美国新闻作者,他来到了当时动荡的中国在报社工作,跟随着红军共同生活,而这本书则描写了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

这本书一共有12章节,语言虽然朴实平和,没有过于繁杂的辞藻堆积修饰,但确真实可信,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浓浓的情怀,刻画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等;同时又叙述了一件件入木三分的故事,如苏区教育、长征、西安事变。

在众多事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本篇主要记述了他采访毛泽东的情况,通过与毛泽东几个晚上的谈话,他了解到毛泽东的生平,童年时期如何反抗他的父亲,如何读书,如何影响他一生的故事;如何从军,如何进入长沙师范学校,投身政治活动,创立文化书社,反对军阀,组织工人运动等等。尤其是他如何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以及作为共产党员毛泽东的辉煌事迹。毛泽东是亿万农民的大救星,领导中华民族走向解放,而且文采斐然,诗词字字豪放,有着“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壮志豪情,如今很多人的家里还挂着毛泽东的画像。就是这样一位伟人,在做出大事业前,总也免不了刻苦学习,坚定信念,将来如若我们也要干成一番大事业,必将这样才好。

从本书一字一句中,我都能体味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大无畏主义精神。红军用火一样的爱国情怀,燃起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热情;用铁一样的坚定意志,带领着中华民族走向解放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如一颗闪耀的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西北,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八

近日,读罢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让我们认识到了有关红军、红军领导人以及苏维埃共和国等的种种,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也当属红军了。

首先是为人处世方面。在此,当以两个方面来叙述,一是红军整体对待人民的态度,二是红军领导员对待红军战士的态度。而不管哪个方面,都不可否认地体现出了红军的待人厚。

在红军对待人民的方面,从老百姓的反应中就可以得到结果。在此引用一段斯诺在书中所写的一个少年在谈论红军时所发表的意见:“咱们以前有过闵妃的学校吗?红军把无线电带来以前咱们听到过世界新闻吗?······你说这苦,但是······这就不算苦!”由此段就可以轻松地看出,红军的行为不仅使小孩认同,而且连小孩也自愿加入红军的行列!这就相当于说,红军得到了相当的认可!而人民对待白军方面的唾弃、叫苦不迭,就与他们对待红军的态度形成了极大的对比,这也就更加体现了红军的待民亲和。

红军领导员对待战士时平时是以平等著称,据斯诺介绍,红军指挥员不仅吃住与战士们混在一起,而且还经常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其乐融融。并且,在打仗时,红军指导员区别于白军指导员的是,他们常常带上战士冲锋陷阵,而不是“运筹帷幄”。

《红星照耀中国》,这是历史留下的深深的痕迹!是它,使我久久不能忘记那些红军战士!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九

他们生在受压迫,受奴役的战争年代。

这些红小鬼,大多数是从人口过多,不能养活自己的人家逃出来的流浪儿,有些曾做过奴隶,有些是逃亡的学徒。在许多国家,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在和平的年代,过着平静的生活。而他们要为了活命,被奴役,被压迫。他们自愿加入红军。有许多人参加过实际的战争,甚至是用刺刀的肉搏战。他们翻越雪山,穿过草地,在各种艰难困苦中抗争。而他们的年龄只有十几岁。

加入红军成为他们不幸命运中的幸运。

斯诺笔下,帽子下的小号兵,玫瑰色的脸庞,明亮闪光的眼睛,看似一个需要温情和朋友的流浪儿,想念妈妈的孩子,却是十一岁参加红军,走过长征,当了四年红军的“老练红军”。喜欢红军的理由是:“红军给他们田地,赶走地主,收税官,放债人”“红军用自己的手替他们做鞋,缝军衣,侦察敌军。每个人家都送子弟入红军。”

红军里有无数像他一样的少年,他们在红军里当传令兵,伙夫,号兵,侦探,无线电收发员,挑水夫,宣传员,演员,马夫,看护,书记,甚至是教员!他们大多数所穿军服太大,袖子垂到膝头,上衣几乎拖到地面。一天洗三次脸,但老是肮脏不堪,他们常用衣服来揩抹,显出一副怪相。但世界依旧是他们的。

少年先锋队员,之所以喜欢红军,大概因为他们在红军里,生平第一次受到人的待遇。他们的食住像人的食住,他们认为自己跟任何人都平等,他们有自己活动的自由,有保护他们自己的组织。他们练习竞技和游戏,受着初步教育,他们获得一种简单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口号的意义不过是帮助别人打地主和学徒的主人。这些比在主人的工作台,一天十四小时的工作,侍奉主人要好。

在这个不幸的年代,艰苦恶劣的环境里,他们没有抱怨,却以乐观,坚忍的心态,接受了一切。还想方设法的去寻找和创造着改变命运的.行动。在红军里,他们的精神是快乐的,自由的。他们的愉快和乐观,感染着大人们,为了他们的未来战斗。这些英勇的少年,是在不幸年代里找到幸福和快乐的幸运的红小鬼。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十

读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我感受颇深。

毛泽东,我们伟大的领袖。一个平易近人,富有幽默感、朴素的人。在长征途中,毛主席和他的夫人只是住在两间窑洞中,四壁简陋,空无所有,仅仅挂了一些地图。虽然他做了十年的红军领袖,千百次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可是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只是一卷铺盖和几件随身的衣物。他一点也没有领导的架子,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伙食普通,衣着简朴。

毛泽东认真研究哲学,一丝不苟。有一阵子作者向他采访共产党的党史,中途一次一个客人带来几本哲学新书给他,于是他要求作者改期再谈。在接下去的三四天中,他专心读书,似乎其他什么都不管了。他是一个专心致志、一心一意的人。

毛泽东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他坚持不懈,不屈不挠,不是一下子就这样的。少年时代的他在父亲的田里干过苦活,在学校刻苦读书,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锻炼他们自己。他们知道中国的未来需要他们有忍受最大艰难困苦的能力。

毛泽东是一个重感情,有着相当深邃感情的人。当他讲到在战争死去的同志或由于饥荒引起的大米暴动中的死人事件时,他的眼睛总是湿润的,他和红军战士们共进退,因为有了他卓越的指导,红军变得更加强大。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十一

当我第一次见到《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时,就表现出了对这种有政治偏向的书的厌恶,而当我打开它时,我终于明白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意义。

《红星照耀中国》讲述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色中国对中共各级领导人及农民、工人等民众的采访与观察,以及对红色中国的评价。

在本书中,我最敬佩的人就是红军中的“红小鬼”。在红军队伍中,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尽管都还是些娃娃,却跟随部队经历风雨,在跋涉中渐渐成长,在战火中走向成熟,用不寻常的童年谱写出一曲曲生命的壮歌。斯诺遇见的第一个红小鬼是一个号手,只有十五岁,穿着网球鞋,灰色短裤,带着一顶褪色了的灰色帽子,上面有一颗模模糊糊的红星。但是帽子下的号手可是一点也不“褪色”的:红彤彤的脸,闪闪发光的明亮眼睛,看起来精神极了。这样一位“红小鬼”却是已经当了四年红军的“老红军”了。这个孩子说他小时候被红军帮助过,那时他就发誓要参加红军。十一岁,他参加了红军,虽说只是吹号,但他作为一名军人,是要有多么坚强的意志与精神啊!他的年龄与我不相上下,但是他做的事却是许多同龄人都做不到的,他们中的某些人还上前线打仗,冒着生命危险,他们也勇往直前。这样的“红小鬼”,确实是令人敬佩的。

我最敬佩的历史事件就是红军的长征。红军的长征是迫不得已的,红军为了避免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不得不向西北长征,分成了西、南两个纵队,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出发了。红军在努力下终于撤出了江西(主力部队),余下的部队则留在江西继续抗争国民党。红军成功地突破了第一道碉堡线之后,就开始走向它历时一年的划时代的征途,首先向西,然后向北,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本次长征共有两万五千里长,在这途中,有无数的困难和挫折,牺牲了无数的红军战士们,然而红军一直在往前,从未后退。这也是红军的长征是军事伟大的业绩之一的原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此乃红军气概。恰如斯,他们才走完,六千英里遥遥长征路,虽坎坷崎岖,但他们终望见了“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那“正西风落下长安,飞鸣镐。”的战争年代,他们知道“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但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这是毛主席的誓言,亦是红军战士的誓言。

红星永远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十二

哈喽!大家好!好久不见,没错,是我——海洋。这周我给大家推荐的书是《红星照耀中国》。下面,跟我一起去走近它吧。

这一本书写了一个不为我所知的红色革命,它给我留下了深刻而不可磨灭的印象,是那些红军们用那坚强的意志和那必死的决心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这本书主要记载了美国记者带着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六月间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了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他达到了目的。他冲破了国民党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革命的严密的新闻封锁。他来到了当时苏区的临时首都——保安,和毛泽东同志进行了很长时间关于长征以及他个人故事的讨论,同时也从很多战士的长征经历。然后经过长途跋涉,他到达了宁夏南部的预旺县,这已经是和国民党中央部队犬牙交错的前沿阵地了,最后他冒着炮火重新折回保安,保安顺利到了西安。在这期间他对毛泽东同志以及其他战士的采访会编成了一本书,便是这本《红星照耀中国》。

这个美国记者就是埃德加。斯诺,也是这本书的作者。漫长的四个月旅行中,让一个资产阶级报纸的新闻记者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以及革命的战士们有了真挚的热烈的感情,而对于在革命与战争的激浪中的中国,有了一个全新而又深刻的了解。

其实这本书让我很有触动,让我感受到了清末政府统治的腐败,以及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残忍与霸道,还有那些伟大的革命先辈斗争的艰苦,让我知道了现在的和谐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以及宝贵。

我们一定要珍惜当下的生活,好好读书,长大后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同时为伟大而复兴的中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读完这本书后,我暗下决心一定好好学习,并且要珍惜当下的生活,长大后我要建设祖国报效国家。

我一定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