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优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30 22:14:11 页码:12
2023年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优质8篇)
2023-09-30 22:14:11    小编:影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一

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和人土风情的画片,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放课件,听歌曲)

听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着草原美丽的画面,此时你有什么想法?

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板书课题)

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一起走进草原,齐读课题。

过渡:在预习课文中,大家知道了这篇课文描写的是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

1、读了文章题目,你想了解哪些内容?也可以把预习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2、教师随时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课件展示)

1、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要注意一边读,一边画出重点的词句,在课文的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教师相机指导。

过渡:在自学的过程中,同学们特别认真,尤其是同学们能抓住重点的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课前查找的资料,写出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2、小组同学自学交流,认识上达成共识后,待会汇报你们自学的的成果。教师深入到小组内,和同学一起交流探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于组织教学。

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同学们小组的活动,每个同学参与合作的积极性特别高,很多同学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下面,我们请同学代表你们小组的同学,结合课文中的重点的词句,谈谈你们的体会和理解认识。

(一)指名研读草原景色部分的同学,汇报学习的情况。

2、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展示课件),加深学生感悟,充分地表达自己对草原喜爱的思想感情。(听了同学们谈的对草原的感受,一定想走入草原了,来吧!放课件)

3、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的课文。

过渡:这么迷人的景色,这么优美的语句,我们真的应该多读读。选择本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进去。

(二)研读老舍先生在访问中被热情招待的部分。

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部分,放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交流理解课文的其他部分,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1)迎接远客:学生先读重点的语句谈体会,然后看录像,学生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小结:在路上作者初步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随后他们来到了蒙古包外。

(2)学生齐读蒙古包外迎接的部分。

(3)热情接待:先让学生随作者一起走进蒙古包,看看发生什么样的事,(学生看录像),再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谈谈为什么这样读课文。学生概括板书词语)

1、如果自己是一位访问团的成员,看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又受到内蒙古人民的热情款待,此时你有什么话要说?结合自己家乡的情况,能不能对主人发出访问我们家乡的邀请?(教师板书:人热情)

2、时间过得真快,在联欢的欢声笑语中,今天的访问就要结束了,作者感受到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更美。在斜阳下,怎么舍得分别?作者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理解句子的意思,齐读。

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作者五六十年代在草原的所见所闻,课下收集今天发生了巨大变化的草原资料或者图片,准备在班上交流展评。

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二

1、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带着自豪、愉快的感情演唱歌曲,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2、体验民族音乐带来的欢乐情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会演唱《我是草原小骑手》,并能用一些方式参与表现。

唱准七度和八度大跳音程。

cai课件、打击乐器(双响筒、铃鼓)、小星星、道具(绿彩绸)

一、引情激趣:

师:同学们,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新朋友见面,来,让我们一起跳起来庆祝一下。(放〈草原赞歌〉进行蒙古舞律动。)

二、初步体验

师:同学们跳的真不错。听着这优美的音乐,跳起这欢乐的舞蹈,此刻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大草原的美丽风景)

师:前几天,老师去了一趟蒙古大草原,把那里一些美丽的风光带了回来,你们想不想看?(想)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放课件《大草原》《牧歌》为背景音乐)

师讲解:蒙古大草原在我国的北部,那里景色非常迷人,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一望无际的绿草地,在那里居住着以放牛、放马、放羊为生的民族——蒙古族。蒙古族的人们特别豪放,喜欢赛马、射箭、摔跤,而且他们个个能歌善舞,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使用的礼节。由于他们放养着许多牲畜,需要大量的水源和草地,因此他们要经常搬到不同的地方去居住,所以他们住在这样一个个容易装卸的“小房子”里。

提问:谁知道这样的房子叫什么?(蒙古包)你知道的可真多,奖你一颗小星星。

三、学习歌曲

师:蒙古族是一个非常勇敢、勤劳、善良的民族,因为他们都喜欢骑马,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骑在马背上的民族”。前面有一群蒙古小朋友在做什么?我们一起去看看。

1、放范唱,老师带同学们按节奏晃动身体,感受歌曲。

(听歌曲)

师:谁能说一说他们在做什么?学生回答:骑马、射箭、摔跤。

师:同学们听的真仔细。

2、老师弹琴范唱

(老师范唱歌曲)

3、闯关

师:你们想成为神气的草原小骑手吗?(想)这可不容易呢,要经过很多考验,你们有信心吗?(有)好,老师决定帮助你们,让我们一起来闯关。

(!)按节奏说歌词

师:进入第一关,按节奏说歌词。(老师将电子琴调到鼓声)

a生在老师大的鼓声指挥下,模仿老师有节奏的念歌词。

(第三乐句歌词以衬词为主,突出抒发了小朋友愉快、自豪的心情,我们要注意“啊哈、嗬伊”的节奏,把每个字都说清楚。蒙古的小朋友骑着马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奔跑,心情非常舒畅,这样的衬词在蒙古歌曲中经常见到,让我们也共同体会一下吧。

b.学生边说歌词,边跟歌词内容做自己想做的动作。

c. 一二组念歌词, 三四组律动配合。

(2) 演唱旋律

师:进入第二关,演唱旋律。

a.老师范唱

师:先听老师来演唱,同学们用身体表现歌曲。

b.老师弹琴,学生小声用la模唱。

(老师指出学生唱的不对的地方,及时纠正,七度、八度音程可通过模唱和教师的手势来引导)。

c.老师学生对唱旋律。(师第一乐句,生第二乐句)

( 3 )学生演唱歌曲.

师:进入第四关:自学演唱歌曲。

a.学生随范唱自学歌曲。

(放歌曲,让学生自己跟唱2遍)

b.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老师用稍慢的速度弹琴,学生演唱歌曲。

(对唱的不准的音及时纠正)

提问:歌曲哪一句抒发了学生自豪、愉快的心情呢?(学生回答)

b.老师用稍快的速度弹琴。

学生比较哪一种速度更适用。(稍慢的速度表现了小骑手愉快、快乐的心情,稍快的速度表现了小骑手自豪的心情)

(4) 歌曲处理

采用分组唱,一三组唱衬词,二四组唱其他部分;老师唱衬词,学生唱其他部分等,让学生风趣的演唱歌曲。

四、合作、表现

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这首歌呢?(加上动作表演,用打击乐器伴奏,脚和手打拍子)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全班同学分组。

1、布置任务:各小组讨论、编创: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歌曲

2、分组练习

3、每组选代表上台表现歌曲。(用道具绿彩绸)

4、 集体展示:播放动画,全体同学大胆表现。

五、扩展、延伸

师:通过你们的共同努力,闯过了一个个难关,现在你们都成了神气的小骑手了!给自己来点掌声吧!(学生鼓掌)

师:草原人的生活是如此的多姿多彩。同时,草原儿女创作的音乐也丰富多采,有热烈奔放的,有优美抒情的,也有深沉感人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由草原歌手滕格尔演唱的《天堂》。

六、总结、结束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感受了大草原迷人的风光,并体验了草原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以后让我们一起学习更多的草原歌曲。

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三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形散神聚,文章写景有些人,经合人交融在一起,使景美人更美这一主旨自然的生发开去。基于教材的特点,在教学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讨论、交流地方法,整个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景美人更美

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四

一、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和人土风情的画片,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放课件,听歌曲)

听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着草原美丽的画面,此时你有什么想法?

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板书课题)

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一起走进草原,齐读课题。

二、质疑问难,了解学情。

过渡:在预习课文中,大家知道了这篇课文描写的是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

1读了文章题目,你想了解哪些内容?也可以把预习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2教师随时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课件展示)

三、自学课文,合作探究。

1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要注意一边读,一边画出重点的词句,在课文的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教师相机指导。

过渡:在自学的过程中,同学们特别认真,尤其是同学们能抓住重点的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课前查找的资料,写出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2小组同学自学交流,认识上达成共识后,待会汇报你们自学的的成果。教师深入到小组内,和同学一起交流探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于组织教学。

四、激励评价,赏读涵咏。

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同学们小组的活动,每个同学参与合作的积极性特别高,很多同学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下面,我们请同学代表你们小组的同学,结合课文中的重点的词句,谈谈你们的体会和理解认识。

(一)指名研读草原景色部分的同学,汇报学习的情况。

2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展示课件),加深学生感悟,充分地表达自己对草原喜爱的思想感情。(听了同学们谈的对草原的感受,一定想走入草原了,来吧!放课件)

3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的课文。

3学生配乐朗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适时鼓励。(出示课件)

(二)研读老舍先生在访问中被热情招待的部分。

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部分,放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交流理解课文的其他部分,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1)迎接远客:学生先读重点的语句谈体会,然后看录像,学生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出示课件,板书概括的词语)

教师小结:在路上作者初步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随后他们来到了蒙古包外。

(2)学生齐读蒙古包外迎接的部分。

(3)热情接待:先让学生随作者一起走进蒙古包,看看发生什么样的事,(学生看录像),再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谈谈为什么这样读课文。学生概括板书词语)

五、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如果自己是一位访问团的成员,看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又受到内蒙古人民的热情款待,此时你有什么话要说?结合自己家乡的情况,能不能对主人发出访问我们家乡的邀请?(教师板书:人热情)

2时间过得真快,在联欢的欢声笑语中,今天的访问就要结束了,作者感受到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更美。在斜阳下,怎么舍得分别?作者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理解句子的意思,齐读。

六、课内外结合:

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作者五六十年代在草原的所见所闻,课下收集今天发生了巨大变化的草原资料或者图片,准备在班上交流展评。

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五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三课时

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六

1、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

2、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她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重点:1、必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一、导入

课间,我们欣赏了优美的旋律,观看了草原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草原的确是一个辽阔无比、景色迷人、令人向往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观赏草原美丽的景色。

二、检查预习

如果把这5个自然段分成两大部分,你会怎样分?

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概括你读了这篇课文的整体感受,你会用哪一个字?围绕着“美”,写了草原的景美和草原的人美。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接下来,请你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朗读,边读边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四、精读课文,欣赏佳句

2、集体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

(1)草原的天

为什么喜欢草原的天?他和别的地方的天什么不同?怎样读出它的特别之处?

作者想高歌一曲表示满心的愉快,你想怎样表示你满心的愉快?

(2)小丘和小丘上的羊群

交流为什么喜欢这部分?引导学生说出把羊群比做了白色的大花,把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比做了绿毯。

(3)草原上的骏马和大牛

交流为什么喜欢这部分?引导学生说出通过“回味”这个词可以看出把骏马和大牛当作人来写,更突出草原的美丽景色。

(4)让学生跟随画面复述第一自然段

3、草原上的人热情好客,你是通过那些句子体会的?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2)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3)是什么让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4)联系文章内容,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一定很多,你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收获吗?

五、作业

1、设计广告语。假如你是个导游,请设计出介绍内蒙古草原情况的广告语。

2、我们的家乡山美水美人也美,仿照课文做一个写景叙事的小练笔。

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七

认识草原特点,提高认识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1.学会字词,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2.提高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

认识草原特点,体会民族感情。

1.体会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体会第2—5段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贯穿,保持作者感情的.连续性。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课文第1段;第二课时教学课文第2—5段。

教学挂图2幅。

一、揭示课题:19.草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谈一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与体会。

三、理清课文层次,划分段落,了解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了解草原“天”的特点,理解草原的天为什么比别处的天“更可爱”,体会作者激动的感情。

2.了解草原的特点,抓住“一碧千里”带动全段的学习。

3.体会作者感情。

4.理解“骏马”、“大牛”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思考:作者在去牧业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及“河”句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2.理解“欢迎远客”这层文字,结合“彩虹”“欢呼”句理解。体会主人的热情好客。

3.结合汽车“飞”与“走”的不同描写,深入体会作者心情的激动。

二、学习课文第3—5段。

1.第三段:结合“热乎乎”“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等语句,体会主人的热情,客人的动情。

2.第四段:结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们的表现,体会主人的热情;结合“会心”等句,体会两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结合主客表现,理解结尾诗句,深入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三、归纳全文,回到整体,揭示“民族大团结”的课文主题,体会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民族感情。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习体会。

草原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篇八

《草原》这篇课文主要记述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象以及受到的蒙古同胞的热情欢迎的情景。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动情景,阅读要有自己的看法。

读书自悟,悟中体情。

2课时。

1、能通过阅读,对文章有自己的见解,感谢悟草原的优美,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体会文章的记述顺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件出示草原美景图。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

2、小组交流字词。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4、指名回答,大家交流。

1、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作者按什么顺序,从哪几方面描写草原景色的?

2、小组交流。

3、用笔画一画描写草原优美景色句子,结合句子谈谈自己的感想体会。

(采用变话为画的方法进一步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景象。)

1、能通过阅读,对文章有自己的理解,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老师导入: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划原人民粗犷豪放,热情好客的美好品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下草原人民有哪些风俗民情。

1、表演。

2、结合有关句子谈自己的看法。

1、学生表述可参阅的资料。

课件出示草原美景图。

2、集体反交流。

3、动笔实践。

天空:明朗

风景优美 空气:清新

平地:一碧千里

小丘:色欲流

草原

远道迎宾

热情好客 热情款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