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四年级数学日记(大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01 20:37:04 页码:8
最新四年级数学日记(大全12篇)
2023-10-01 20:37:04    小编:ZS文王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四年级数学日记篇一

我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准备找找千克和克。走进超市,首先来到了饼干柜旁,这么多琳琅满目的饼干中,我选择了我最喜欢闲趣饼干,我仔细看了看,终于在角落里找到了“净含量100克”,说明这包饼干不含袋子的重量是100克,那要是有10包这样的饼干不就是1千克了。

接着我们又来到买米的地方,我发现一袋米要10千克,如果我们家每天吃2千克的话,我家每个月就要吃60千克,也就是这样的6袋米了。

后来我又看到了16个鸡蛋大约有1千克,一个菠萝大约2千克,一个西瓜大约3千克

今天,我收获真多啊,我感受到了数学中学到的千克和克这个知识,在生活中数学真的很重要。

四年级数学日记篇二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寒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一道很难的题,我想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后。这道题是这样的: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的面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妈妈来。妈妈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妈妈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另外一条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一个道理:数学充满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四年级数学日记篇三

如果数学消失了,如果取消了数学课,世界将会怎么样?同学们不必验算复杂的数学题,老师们不用给同学们讲解深奥的数学知识……今天,我才从书里真正知道如果没有数学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了。

《假如数学消失了》这本书的主人公叫萨姆,他是个数学天才,十分喜欢数学。有一天,教育部部长劳伦斯·莱克发布了学校取消数学教育的消息。大家都很高兴,只有萨姆无比气愤,他很喜欢数学。

于是,他和部长进行了多次讨论,萨姆想方设法用各种各样的事例告诉了大家,生活处处有数学。大家又开始对数学有了兴趣,学校又重新恢复了数学课。

读完这本书,我很佩服萨姆这个数学天才。说实话,我的数学学得不算好,如果取消数学真门功课,我可能也会很乐意的,但是,萨姆却以他言行说服了我,让我更加喜欢这本书,喜欢数学。取消了数学,可能连简单的试卷评分都无法进行,加加减减中,运用的就是最简单的数学计算。

数学无处不在。我们天天离不开的自行车,它的三角形车架的形状就决定了自行车的特点,而它就是有数学知识来设计稳定性的。现在正在盛开的向日葵,它花盘上种子排列的图案,也是一种数学图案。在我们喜爱的动画片《玩具总动员》中,有76个角色登场,出现了366个物体,这部电影中每个像素都需要50万次的数学验算,我们才欣赏到了形象逼真、生动有趣的影片。

拿一根纸条,将它向相反的方向反卷一下,然后用胶带把接口粘住,用铅笔在纸条的里圈画直线,画了一圈你就会发现,你不仅画到了纸条的里圈,连纸条的外圈你也画上了直线。真神了,我不相信地专门动手做了实验,哇!果然是这样,这也是数学中的“莫比乌斯带”,这样的带子应用下去就是神秘的魔术技法了,多有趣啊!

自行车中有数学,盛开的花中有数学,普通的海螺中有数学……可以说,任何物体上都有数学,数学真的是无数不在。

四年级数学日记篇四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卷子。一道一道地解着,前面的题目还比较顺利的解决啦,但不幸遇到了一道超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摸不出解题思路,这道题是这样的: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之和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的一个家教老师正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我埋头苦思也实在解不出题,便教我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发现19可以分解成2和17的和,而11不能。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四年级数学日记篇五

在数学兴趣课上,王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道有趣的题目:

在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游玩,遇到了一位老寿星。一打听,这位老寿星已经141岁了,乾隆皇帝便赠了一联给老人: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乾隆皇帝要随行的'大臣纪晓岚对出下联,这可难不倒他,他的下联是: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老师说:“这一副对联里,藏有一道数学题,请同学们算一算老人几岁?”听了老师的话,我想,“花甲”是指60岁,“重开”是指两个60岁,“三七”是指二十一岁,上联就是60×2+21=141岁;古稀是指七十岁,“双庆”是指两个七十,“多一度春秋”也就是多一岁,下联就是70×2+1=141岁。原来,对联中也藏有数学问题呀!

其实,早在我国古代,文人们就常作对联,以咏物喻事,而且很善于把一些数字嵌在对联中,使对联除了文学性、趣味性外,又增加了知识性。

四年级数学日记篇六

在我以前的学校就有个超级幽默的老师,姓刘,名明化。他可是个“重磅炸弹”,因为课教得好,我们背地里叫他“数学大王。

现在我虽然离开了那所学校,却怎么也忘不了这位幽默的“大王”。唉,真不知道刘老师为了备好每一节课,在我们看不见的深夜里,要动多少心思啊。

四年级数学日记篇七

远古时代,为了记下猎物的多少,人们用石头或结绳计数,比如猎到3只野兔、5头野猪,就在屋内摆上3个石头,在绳子上打三个结。

但是,渐渐地,人们发现这种方法不实用了,因为结绳子很麻烦,石头容易丢失,数据会不准确。

人们在生活中渐渐地发现了一种新办法:用手指计数。比如:猎到6只山鸡,就伸出6只手指。这种办法过不了多久,人们发现双手手指不够用了,超过十就没有办法表示。人们很快就想出了一种新的办法:用符合表示数。

就是这些符合演变成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数字——阿拉伯数字。这些数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

四年级数学日记篇八

在我以前的.学校就有个超级幽默的老师,姓刘,名明化。他可是个“重磅炸弹”,因为课教得好,我们背地里叫他“数学大王。

现在我虽然离开了那所学校,却怎么也忘不了这位幽默的“大王”。唉,真不知道刘老师为了备好每一节课,在我们看不见的深夜里,要动多少心思啊。

四年级数学日记篇九

我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他在学习方面非常好,尤其是数学,每次成绩都是班里第一,所以老师们很喜欢他。但他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刻苦学习的态度和热心帮助同学的精神。

他不高的个子,瘦瘦的身子,一头乌黑亮发在灯光底下显得格外的有光泽,平时脸上总挂着灿烂的微笑。他擅长体育,是我们班的一个“运动健将”。他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如果同学有不会的题,他总是会热情地帮助他人,并耐心的讲解。他就是我们班的班长,我们大家都叫他“鸡丁”。

想着想着,我就打开了电脑,登陆了qq,看见鸡丁果然在线上,我点击他的qq与他对话。“鸡丁,我有道数学题不会,你能告诉我吗?”过了几秒钟,我的电脑屏幕上出现“好吧,哪道?”“就是数学卷子上的……”说着,我把题的内容发给了他。“哦——是这道啊。你先用这个去除以它,然后……明白了吗?”“我……有点不太明白,你能再讲一遍吗。”“可以。或者你用方程,设全班x人……”“哦,我明白了,谢谢了。”“不客气。”知道了这道题后的我又像“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般。

许多成功人士都说过:在每一个成功的`背后,总会有一个给他帮助、为他鼓励的人,对我而言,那个人就是他——我的好伙伴,一个乐于助人的好伙伴。

四年级数学日记篇十

前年的春天,我和妈妈乘坐高铁去北京看望在清华大学进修的爸爸。一路上,我和妈妈有说有笑,看着窗外美丽的风景,别提我有多开心啦。我至今还记得当时和妈妈在高铁上的情景。

妈妈:“子轩,你知道从长沙到北京要经过哪些站吗?”

我:“从长沙到北京要经过武汉、郑州、石家庄,一共三个站点。”

妈妈:“对的,看来中国的地理,你学的不错啊,是爸爸教你的吧。”

我得意地点了点头。

妈妈:“子轩,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从长沙到北京这段路程,高铁往返行车,需要印制多少种车票呢?”

我:“这个问题真有趣,我想想。”

于是,我找出笔记本,拿出笔,画出下面这张图:

我不假思索地对妈妈说:“我知道答案了。”

只见妈妈拿出两张纸,递给我一张,对我说:“我们把自己的答案写到纸上吧。

“ok!”我迅速的在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10”字,交到妈妈的手上,妈妈也把自己写好的纸片交给我,看到妈妈写的那个数字,我愣住了。妈妈的答案是“20”。

我眉头紧锁,心想:为什么是20呢?

妈妈提醒道:“我的提问是往返车票。”

妈妈的一句话让我恍然大悟,“从长沙到北京有10种,从北京到长沙当然也有10种,加起来就是20种。”

妈妈:“以后等你再长大点,你还会学习奥数,我们可以用公式去解决这个问题:5x(5—1)=20(种)”

我:“嗯,我明白了,没想到用利用数学公式可以这么快解决问题,如果从深圳到北京要经过8个站点,那需要印制10x(10—1)=90(种),妈妈对吗?”

妈妈听了,立刻对我伸出大拇指,为我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虽然这件事情过去两年了,我偶尔想起还觉得非常有意思,从那之后,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做数学题一定要细心,更要抓住关键字眼。

四年级数学日记篇十一

在数学兴趣课上,庄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道有趣的`题目:

在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上下江南游玩,遇到了一位老寿星。

一打听,这位老寿星已经141岁了,乾隆皇上便赠了一联给老人: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乾隆皇上要随行的大臣纪晓岚对出下联,这可难不倒他,他的下联是: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老师说:“这一副对联里,藏有一道数学题,请同学们算一算老人几岁?”听了老师的话,我想,“花甲”是指60岁,“重开”是指两个60岁,“三七”是指二十一岁,上联就是60×2+21=141岁;古稀是指七十岁,“双庆”是指两个七十,“多一度春秋”也就是多一岁,下联就是70×2+1=141岁。原来,对联中也藏有数学问题呀!

其实,早在我国古代,文人们就常作对联,以咏物喻事,而且很善于把一些数字嵌在对联中,使对联除了文学性、趣味性外,又增加了知识性。

四年级数学日记篇十二

随着新系统的发布,我那台老的'像蜗牛的机子,是该彻底换换了。

在着宽屏横行的时代,你要不是19或22宽屏,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说。

看着电脑书,上面介绍着多大多便宜,我也心动了,可是22寸到底多呢(思考!郁闷!)

那就先看看老机子的crt到底有多大吧!经过查询,终于找到了关于英寸的最新资料(热泪盈眶)。1英寸等于2。54厘米。这个问题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由来了____改怎么量是四个边一起量还是带着这个问题,我咨询了我家的数学"教授爸爸。他对我说:"现在量屏幕用对角线量,宽屏只是调个角度罢了。"我没顾的上向我爸道谢就急匆匆地来到电脑前,拿起尺从左上角量到右下角,共是43厘米,我算了一下英寸)这么说,老机子crt显示器是17寸的了。

量完老机子,现在开始动手算一下22寸有多大了。1寸是2。54厘米,

22寸就是厘米)好大呀!我试着画了一下(条件是普屏的话)就像两个大毛巾横着并排在一起,长38厘米,宽42厘米,面积约有平方厘米)。都可以当电视用了,玩游戏就是一个"爽"字!

掌握了方法以后,买显示器就不会买错了。生活方方面面都要用到数学,(怪不得是主客。重要!),所以我以后一定要学好数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