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地质实习心得(模板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03 12:02:34 页码:7
2023年地质实习心得(模板10篇)
2023-10-03 12:02:34    小编:曼珠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质实习心得篇一

地质勘测是地质学的基础工作之一,通过获取地质信息和数据,为资源勘探开发、灾害预防和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为了更好地了解地质勘测的实际运作过程,我参与了一次为期十天的地质勘测实习。在这段时间里,我亲身体会到了地质勘测的重要性,并对勘测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以下是我对这次实习的心得体会。

首先,地质勘测实习增强了我对地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实习期间,我们实地勘查了各类地质现象和构造,如山体、河流、断层等。通过亲自观察和实践,我对地质要素的形成和变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时,通过与实习导师和同事的交流,我学到了很多地质勘测的实际技能和方法。比如,如何使用地质工具,如何进行野外勘测,在勘测过程中如何辨别不同地质现象等。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对我日后的地质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地质勘测实习提高了我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这次实习中,我们组成小组进行勘测任务,每个人负责不同的工作。我们需要协调分工,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在实地勘测时,我们需要相互合作,互相帮助,确保勘测工作的顺利进行。这种合作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一个团队的重要性,只有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同时,我也学到了如何有效地与导师和同事进行沟通,及时解决问题,避免出现勘测误差和延误工作的情况。

第三,地质勘测实习提高了我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比如在勘测过程中遇到不同的地质构造,如何准确测量地质要素等。这时候,我们需要靠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导师和同事,我逐渐学会了如何自主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实验,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只有不停地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

第四,地质勘测实习让我更加重视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勘测工作需要进入野外,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下工作。安全意识的缺失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在实习期间,我们接受了严格的安全培训,并按照规定佩戴和使用安全装备。在实地工作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周围的环境和潜在的危险,确保自己和同事的安全。同时,我们也要对勘测工作负责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勘测数据是后续工作的基础,对于资源开发和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最后,地质勘测实习让我更加热爱地质学。通过实地勘测和与导师的交流,我深刻感受到了地质学的奇妙和深远的影响力。地球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生命体,地质学是探索其秘密的窗口。这次实习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地质学的重要性和意义。我意识到地质学对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灾害预防等方面的作用,对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地质学是一门充满挑战和创新的学科,我将会继续学习和研究,为地质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地质勘测实习是我宝贵的学习和实践机会,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勘测的重要性,并对勘测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这次实习不仅提高了我的地质知识和技能,还增强了我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了我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我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使我更加热爱地质学。这次实习的收获将对我的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地质实习心得篇二

20xx年10月22日, 上午8:00——12:00;下午2:30——17:00.

2、实习地点

神华宁煤集团教育培训中心

3、实习目的

通过这次认识实习,让同学们对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机、运输顺槽、掘进机、中央变电所矿山供电系统及其通风系统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明白其简单的工作原理。把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的机械工作联系起来。进而使同学们对采矿工作有新的认识。

4、实习内容

(1)运输巷道内的布置:巷道顶部有锚杆和金属网固定,在巷道的旁边有进水管路排水管路及其消防管道。行人侧宽度约为700mm非行人侧宽度约为500mm。

工作流程:从工作面采下的煤经刮板输送机到破碎机,经破碎机破碎运输到转载机,经转载机将煤送往皮带运输运往地面煤仓。

皮带运输包括:卸载部,驱动部,储带箱,张紧部,绞车、机尾部。

保护设施有:满仓保护,拉线保护,跑偏保护,温度保护烟雾保护,速度保护,等。

(2)液压支架

工作面保证三直原则:支架摆放直、刮板输送机直、采煤工作面直

工作原理:液压支架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具备升、降、推、移四个基本动作,这些动作是利用泵站供给的高压乳化液通过工作性质不同的几个液压缸来完成的。

支架和输送机的前移,都是由底座上的推移千斤顶来完成。当需要支架前移时,先降柱卸载,然后高压液进入推移千斤顶对活塞杆腔,另一腔回液,以输送机为支点,缸体前移,把整个支架拉向煤壁;当需要推输送机时,支架支撑顶板后,高压液进入推移千斤顶的活塞腔,另一腔回液,以支架为支点,使活塞杆伸出,把输送机推向煤壁。

当需要支架上升支护顶板时,高压乳化液进入立柱的活塞腔,另一腔回液,推动活塞上升,使与活塞杆相连接的顶梁紧紧接触顶板。

当需要降柱时,高压液进入立柱的活塞杆腔,另一腔回液,迫使活塞杆下降,于是顶梁脱离顶板。

(3)割煤机

1.型号:mg300/700-awd1

电气控制箱:主电动机和副电动机、电磁阀箱、隔离开关、监控设备。

附属装置:底托架、喷雾装置、电缆水管拖移、紧链装置、摇臂调高装置、防滑装置等组成。

3.工作原理:以螺旋滚筒作为工作机械的采煤机械,当滚筒旋转并载入煤壁时利用安装在滚筒上的载齿将煤破碎,并通过滚筒上的螺旋叶片将破碎下来的煤装入刮板输送机。

(4)联络巷

实习的第一项内容是掘进机,在通往掘进机的巷道,首先看到的是通风系统,风机与隔爆开关分别布置于巷道两侧,为巷道及采掘工作面提供新鲜风流,紧接着就是风门,为让巷道的风流不至于短路,巷道都设有两道风门,其中一道打开时另外一道就会关闭;其次是巷道的支护,我们可以看到锚杆与金属网混合支护,巷道成梯形状,巷道顶板设有防爆水槽,用来防爆、降尘、灭火;最后是掘进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庞大的机器,其构造大致分为切割部、铲板、小溜子、操作台、泵箱、接线组、左右履带,掘出的煤用皮带运往地面。 掘进机型号:kbz200/1140(660)(a)

组成:截割机构、装载机构、运输机构,行走机构。其他辅助系统有:电控系统、液压系统、水过滤循环系统、以及部分辅助系统。

风门分类:按用途分为永久性风门、临时性风门以及带调风窗用来调节风量的调节风门。

作用:风门是用以在需要通车和行人的巷道隔断风流或调节风量的设施。其煤矿风门常常成对出现,一个风门开则另一个必须关的原则。

隔爆水槽:矿用隔爆水袋是为了防止瓦斯爆炸引起煤尘爆炸时来稀释部分煤尘的。以减轻煤尘爆炸对矿井的危害。

(5)矿山供电系统

电力是现代化矿山企业生产的主要能源,现代的煤矿生产机械无不以电能作为直接或间接的动力,矿山的照明、通讯和信号也都使用电能,因此,矿山供电的可靠性、供电的安全性、供电质量的好与坏、供电的经济性等都对矿山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矿山供电系统分为井上供电系统与井下供电系统两部分。其中井上供电系统包括地面变电所和高、低压配电网。地面变电所有两回路电源进线,任一回路因故障停止供电时,另一回路应仍能担负矿井的全部负荷,以保证可靠供电。井下供电系统由两回路或更多高压电缆供电,并引自地面变电所的不同母线段。任一回路停止供电时,其余回路能担负全部负荷。

(6)操作演示

压支架以及采煤机,将采煤及运输的各个动态情况展示给同学们,让同学们从静态的讲解到动态的运行了解到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好的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本知识。

5、收获与体会

理论终归要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本次的实习正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我们在以后的理论学习中更能理解的到位。

说到收获,本次实习的最大收获就是让我们较系统的把煤矿的生产流程了解了,巷道建设,通风,供电,掘进以及运输等。在我们的大脑里初步的印下煤矿的整体轮廓,对于煤矿的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加深,又大一刚到校的一问三不知到现在的有所了解的过度,现在在我们的思想中已不再是单单的挖煤了,而是对于整体煤矿开采的规划管理层面。要说一个煤矿是怎样运行的,这可不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在安全的同时完成一定的产量,甚至超额完成。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这就要说到效率的问题了,一个产业规划完整与否,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效率的高低。通过本次实习,深切地认识到我们已不再是仅仅的纸上谈兵,而是要实地指导生产,为企业赢取最大的效益。

煤是工业的粮食,一点都不为夸谈。矿工们的工作生活我们可以想象,作为新世纪的知识分子,我们更应该发扬劳苦大众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学习理论课程上我们应该认真刻苦,这样才能在实践中为劳苦大众提供更为便捷安全的工作环境。

地质实习心得篇三

地质勘测是地质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实习是我在大学期间最为期待和激动的一段经历。为了更好地准备这次实习,我提前进行了大量的学习和准备。首先,我通过系统学习地质学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地质勘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深入了解了地质勘测的理论基础。其次,我参加了一些地质勘测实践活动,锻炼了自己的实地勘测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最后,我积极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了解实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为自己的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段:实习中的挑战

地质勘测实习是一项需要高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挑战。首先,实地工作环境复杂,我需要在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勘测工作,包括高山、丛林、河谷等地形。这需要我具备良好的体力和适应能力。其次,我需要独立完成复杂的勘测任务,包括测量、分析和解读地质数据等。这要求我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实习中还遇到了一些技术问题,比如使用地质勘测仪器时出现的故障等,这需要我快速解决问题并重新规划工作。

第三段:实习中的收获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大量的地质勘测知识和技能,还体会到了地质勘测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首先,我深刻理解了勘测数据对于地质科研和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合理利用勘测数据可以准确评估地质环境和地质地质资源,并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其次,我学会了如何独立进行地质勘测工作,包括数据测量、分析和解读等。这对于我的个人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最后,通过和老师和同学的交流和合作,我充分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协调。

第四段:实习中的失误和教训

在实习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失误,这教会了我如何面对挑战和改进自己。首先,我在实地勘测过程中有时过于追求速度,导致勘测数据的准确性降低。这让我意识到,在实习中要注意细节,并注重数据的质量。其次,我在数据分析和解读过程中有时过于主观,缺乏客观分析的能力。这让我意识到,科学素养和客观思维对于地质勘测工作非常重要。最后,在与他人合作过程中,我有时无法很好地与队友进行沟通和协调,导致工作效率降低。这让我深刻理解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下决心加强自己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第五段:实习结束的总结与展望

地质勘测实习结束后,我对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感到很满意。通过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但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地质勘测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我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也期待能够参与更多的地质勘测项目,并为地质学的发展和社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地质勘测实习是我在大学期间一次难忘的经历。通过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大量的地质勘测知识和技能,还成长了许多。尽管实习中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失误,但这些都是我成长的机会和教训。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地质勘测工作者,并为地质学的发展和社会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地质实习心得篇四

在前往飞鹰古道的狭窄道路上,梁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斜坡面上一些岩石的性质和组成。其中一些岩石是具有砾状结构的.砾岩。其成分相对复杂,常由多种岩石的碎屑和矿物颗粒组成。其胶结物有硅质、泥质、钙质及铁质等。硅质砾岩抗压强度高,泥质砾岩胶结不牢固,而铁质砾岩易风化。在这条道路上,一些岩体产生了节理裂隙,岩质变坡的失稳和隧道洞顶的坍塌往往与节理有关;还有一些岩体沿破裂面两侧发生了明显的位移,形成了断层。此断裂构造对岩体的稳定和渗漏影响很大,也常对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评价和规划选址、设计施工方案的选择起控制作用。

在飞鹰古道里,岩层是由红色砂岩组成的,是典型的沉积岩,它形成于白垩纪上统时代。这些红砂岩为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层理明显。砂岩易于加工开采,多数强度较高,耐风化,是工程上广泛采用的建筑石料。

参观完飞鹰古道后,我们来到了观音岩。此观音岩为人工开凿出来的岩洞,呈水平层理。观音岩的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其层理构造明显。

接下来我们跟着老师来到了八仙岩。八仙岩为一岩石群,板状形态不一,但错落有致,层理构造明显,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我们可以看到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

穿过了莲池,我们就来到燕子岩了。燕子岩是古采石场的精华所在,它由两片高高的岩石组成,两片岩石本为一体,经古人采石将下部凿开,形成了两片岩石高耸在湖面上壮观景色。与燕子岩相连的就是古采石场了,这个采石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采石场的悬崖峭壁,奇岩异洞,似乎以鬼斧神工开凿而成。古采石场岩体水平层理构造明显,倾斜节理尤为突出,其宽度大长度长,采石场底下由于地势低而形成洼地,长年积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

进过老师几小时的介绍和讲解,让我们对莲花山的地质形成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午饭过后,我们开始了自由活动。莲花塔、莲花城等我们都一一游玩了个遍,欣赏到了莲花山的风景名胜,一睹了莲花山的风采。

下午两点,我们结束莲花山的地质实习任务还回学校。

通过今天对莲花山的野外地质实习,我深刻的了解了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认识了岩石的类型、结构和构造。同时,也使我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这周的工程地质学实习,让我们将书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了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在基本技能方面的到初步训练,提高了我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实习使我掌握了对岩石类型、结构和构造的判别,还有对岩石岩性、层理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能够分析一些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的地质问题。

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我对一些地形图、地质图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各种地质作用在地质图上的特征,也学会了野外地质工作的方法,并且能对其进行简单的阅读和分析。

地质实习心得篇五

地质勘测实习是地质专业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参与实际的勘测工作,学生们不仅能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更可以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此次实习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勘测任务,深感实习对于地质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将从实习目的、实习任务、实习收获、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等方面展开阐述个人对地质勘测实习的心得体会。

首先,实习目的是地质勘测实习的核心意义所在,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实习目的主要包括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供实际经验,增强综合素质等。通过实习,我们可以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学到地质课本中没有涉及的知识并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勘测现场,我们要根据地质图、测量仪器等工具进行勘测,这需要我们运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在实践中加深对地质原理的理解。

其次,实习任务是我们实习过程中需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实习任务的完成是实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是实习中学生们付出的努力和收获的结果。我们的实习任务主要包括获取勘测现场地质信息、分析勘测数据、编制勘测报告等。这些任务需要我们学生们走出教室,深入现场进行实地勘测,对勘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编制出科学可靠的勘测报告。通过实习任务的完成,我们掌握了操作技能,学会了科学分析,增强了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三,实习收获是实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实习的核心所在。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书本上没有涉及到的实际知识,还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通过勘测实习,我们在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增长了见识,加深了对地质学科的理解。同时,我们还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这些宝贵的收获将对我们今后的职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四,实习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勘测任务量过大,时间紧迫等。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通过与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和老师的指导帮助,我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较好的实习成果。此外,由于实习时间有限,我们无法深入了解实地勘测的整个流程和方法,这也是我们实习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最后,解决方法是实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针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解决。比如,我们可以提前准备,熟悉勘测仪器等工具的操作方法,合理规划时间,随时沟通与老师进行交流,参加同学们的讨论,寻求帮助。同时,我们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以便更好地应对实际问题。

总结而言,地质勘测实习是地质专业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勘测任务的完成,我们在脑中的地质学知识得到了巩固与应用,同时锻炼了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虽然实习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通过与同学们的努力合作以及老师的帮助指导,我们成功地克服了这些问题。通过实习,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而且也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地质勘测实习对于地质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将始终铭记这次宝贵经历。

地质实习心得篇六

在2014年6月16日至6月26日期间,我们全体地理系2013级学生到了秦皇岛国家地质公园,进行了地质地貌野外实习。

这次实习我们学会了阅读并使用地质图,地形图;学会了使用地质罗盘确定测方位,测岩石产状要素,在地形图上定位等;学会了使用地质锤制作岩石标本;认识了野外地质地貌类型,岩石类型及矿物成分,地质地貌特征;了解了秦皇岛地区地质构成历史;让同学们学会了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掌握根据野外观测资料和收集的前人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学会了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研究精神,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财富。

此次实习学队伍由康春国老师,孙雅萍老师,邱红老师带领;13级地理系全体同学组成,主要以康老师和孙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们的记录实践为主进行野外实习。

这十天的野外实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毋庸置疑,这几天劳累而充实,艰险而团结,是人生一段非常难忘的经历。

通过此次的秦皇岛野外实习,它使我有了野外地质实习工作的经历,也从中总结出了野外地质实习的经验。使我极大地丰富了专业基础知识,为以后的专业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实习过程中通过讲解我们主要了解了三大岩石类型及其成分、结构和构造等知识;对断层的形成的研究以及地层的类别划分;地质构造例如断层、褶皱等;了解了许多地貌类型,如海岸地貌、风成地貌、坡地重力地貌等,抛开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终于可以亲眼观察到这些构造,而这些是从书本上永远也看不到摸不到的,这是实习的收获之一。我们还学会了罗盘的使用,并且通过罗盘测方位、岩层产状要素、在地形图上进行定位等。而且,我认为在实习过程中应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正所谓实践出真知。这次秦皇岛野外实习使我们巩固了已经学过的知识,同时为我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次野外实习绝对是一次精神与意志的双重较量。如果意志不坚定,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次实习是很难从头到尾彻彻底底坚持下来的。也可以说,能够顺利完成这次实习的人都是一个精神顽强,意志坚定者。同时我也学到了团队精神,所谓“众人拾柴火焰,众人划桨开大船”在本次实习中体现得淋淋尽致。

当然,不足还是存在的。实习中我感悟到,自己学的很多专业课都是在考试前死记硬背,临时突击,在很大的程度上缺乏独立思考。所以在野外的过程中,时常感觉到自己专业知识的匮乏。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一定会注重思考,将所学的知识真正的理解。另外我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以后要加强我的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本次实习拉近了同学们与老师们之间的感情,使彼此很愉快得相处。康老师和孙老师也能更加随意地言传身教,寓教于乐,使我们一路上谈笑不断,工作时一丝不苟,休息时身心放松,让人真正体会到原来地质工作也不是一件索然无味的工作,我们也从老师那学到了他们各自鲜明的特点,优点。从他们的言传身教,我们受益非浅。同时,两位老师在生活上也非常照顾我们,在此对两位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感谢你们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谆谆的教导,更感谢你们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这次秦皇岛野外实习使我们巩固了已经学过的知识,同时为我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014年的六月,因这次野外实习充实多彩,它将成为我一生中宝贵的财富!自然我也是非常期待下一次实习,希望在下一次实习中我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对于不足我希望能够加以改正,使自己变得更好。

地质实习心得篇七

野外实习教学是地质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课堂的延伸和拓展,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建议加强学生地质实习的思想教育工作,运用启发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法,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洞察力,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地质人才。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工程地质实习心得,欢迎参考。

1.实习概况:

20xx年10月,我们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2 实习目的

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联系。

3实习内容:

昌乐火山口

昌乐火山口,距今1800万年是新生代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火山口呈圆锥形,石头呈红褐色,气势极为壮观,数万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顶,直插云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内充填的玄武岩栓,经过200多万年的长期风化剥蚀,被剥露出地面,岩栓柱状节理发育,呈辐射状,向上收敛,向下散开,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火山喷发的自然景观,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据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考证认定,该火山口为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距今约1800多万年,它的发现,对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学研究都有很大参考介值。一色的红褐圆棱柱石,竖指苍天,凡经开凿者皆显露出明显的喷发纹理,表明其成因于火山喷发,近百平方公里内的几十座山包构成了蔚为壮观的远古火山群。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城东约22公里处,面积约13平方公里。地质公园地处鲁中隆起区中的临朐凹陷,公园内总体由两个次级小盆地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围均为由玄武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为季节性河流。地质公园以闻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形成环境的火山地貌为特色。

公园内各种地质遗迹丰富,一是第三纪中新世时期距今1800万年山旺玛珥湖沉积岩层(科学上划分为山旺组地层---硅藻土),沉积厚度25米左右,具有标准的层型剖面,现已成为国际上中新世生物建阶的重要依据。由于层薄如纸,稍加风化即层层翘起,宛若书页,被古人形象地比喻为"万卷书"。大量古生物化石含在其中。尤其是山旺地层层型剖面所处位置,是由早期的牛山组玄武岩、第三纪中新世时期湖相沉积岩(山旺组)、第四纪黄土和晚期的火山岩浸入等地质现象组合而成。二是新生代时期(距今万年)火山作用形成的古火山锥、熔岩流动特征等各种火山地质现象,如黄山、尧山、擦马山、灵山等都是典型的古火山口,因此亦是研究新生代火山岩区的理想场所。特别是擦马山玄武岩柱状节理,直径近于80cm,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尧山西侧,火山作用形成了高高的台地,经长时间风化剥蚀,形成了自然景观,人们称之为"石楼"。

一、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重点掌握实习区域的地层、岩石、矿产,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及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方法等,并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性,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每位大学生首先最主要的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然而光从理论上认识只能让大学生纸上谈兵,因而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同时,这也是给我们一个找出自身知识的不足与缺陷的实践机会。

二、实习地区概况

主要实习地点是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

三、实习内容

(一)5月9号 实习前准备

在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习了地质地貌学这门课程,对地质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马上就要去野外实习了,我们都很兴奋,都在为实习做准备。首先我们上网查了实习地的概况(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大概了解到:约在距今19亿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地壳运动,叫“吕梁运动”,使中元古界与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触,吕梁运动以后,相对稳定地层的范围不断扩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较复杂。有些地层在久经腐蚀以后,开始下沉,形成地质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海浸,无脊椎动物和菌藻类植物开始出现,一直到距今大约8亿年的寒武纪时代,京娘湖地区还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到距今大约两亿五千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称为“燕山运动”。由于地壳断层,大部分海水向东消退,京娘湖地区仍处于大海的边沿,汹涌的海涛冲刷岩石,形成千姿百态的沟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约6500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叫“喜马拉雅”运动,西部地壳相对隆起,东部地壳相对下沉,海水向东消退,整个太行山脉的雄姿也由于海水的消退展现出来,这里形成了北台、太行、唐县三层夷平面,培养了京娘湖、古武当山、七步沟、武西岳的石英砂岩峡谷峰林景区。古武当山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

(二)5月10号 古武当山实习

上午坐车到达古武当山,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沿山路向上爬,观察当地的地质组成,地质构造。

老师给我们介绍到古武当山地区的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砂岩是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决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变质岩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结晶变成大理石。

1.岩层的节理

它是断裂构造的一类,指岩石裂开而裂面两侧无明显相对位移者(与有明显位移的断层相对)。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 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而划分为四种节理:

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2.断层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正断层:逆断层的断层面也几乎垂直,但上盘向上移动,而下盘向下移动,这种类型的断层是由于板块挤压形成的。冲断层与逆断层的移动方式相同,但断层带几乎是水平的。在这类同样是由挤压形成的断层中,上盘的岩石实际被向上推移至下盘的顶部,这是在聚合板块边界中产生的断层类型。

逆断层:在平移断层中,岩石块沿相反的水平方向移动。正如转换板块边界中所述,地壳块相互滑动时形成这些断层。

平移断层:在所有类型的断层中,不同的岩石块紧密地相互挤压,在移动过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如果这种摩擦足够大,这两块岩石将咬合,因为摩擦力使它们无法相互滑动。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板块的力量继续推动岩石,从而增大施加在断层上的压力。

3.尖灭

“尖灭”指具有一定体积的物体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的现象。地层的尖灭指的是沉积层向着沉积盆地边缘,其厚度逐渐变薄直至没有沉积。超覆是海侵时随着沉积范围的扩大,上覆岩层的沉积范围大于下伏岩层的现象。

4.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是岩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未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它在层状岩层中表现的最为明显;是地壳上最常见的一种地质构造形式。褶皱是最重要的构造现象,因而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5月11号 京娘湖实习

今天我来到京娘湖,将对波痕、泥裂进行观察,对河谷形态、河谷的发育形成进行认识性的学习。

1.波痕

波痕是浅海、河湖的一种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圆波谷,坡度对称组成连绵波浪状。沉积环境分析的重要标志,是典型的沉积构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质(陆源砂、碳酸盐砂)在波浪、水流或风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的痕迹,如沙漠中的沙丘、海滩的沙坡等。一个波痕由一个波脊和一个波谷组成,同一种波痕一般成组出现。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动力将波痕分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风成波痕等;然后再根据其大小,形态或对称性作进一步的划分。出现于岩层的顶面.并可在上覆岩层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来决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2.泥裂

泥裂又称干裂、龟裂纹,是指泥质沉积物或灰泥沉积物,暴露干涸、收缩而产生的裂隙,在层面上呈多角形或网状龟裂纹,裂隙成“v”形断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顶底面。裂隙被上覆层的砂质、粉砂质充填。

3.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四、 实习感想

通过本次野外实习,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种岩石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老师细致的讲解,我们更深一层的了解到各种岩石的性质,从外表到岩石的组成及结构。地质学确实有着它自己的魅力,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肯定会用到很多地质知识,这是我们的基础。总的来说,本次实习不轻松,首先,短时间接触到这么多的岩石,想要了解透彻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查阅资料。其次,本次实习对我们的体力也是一个小的考验,但作为土木工程的学生,本次实习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在学校学习之余多参加这些室外实习有助于我们从感性上了解土木工程地质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对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

一、实习目的

通过在白龙煤矿综二队10#下-3121工作面的实习,使我对综掘工作面的工程施工、作业标准、安全管理和作业组织,有了一次全面的感性认识,加深了我们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二、实习时间

20xx年6月26日至20xx年7月16日

三、实习地点

山西焦煤白龙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四、实习单位和部门

山西焦煤白龙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综二队

五、实习内容:

一、矿井基本概况

第一节 自然属性

一、地里位置,企业性质,隶属关系,地形地貌,交通情况:

地理位置:白龙矿平峒位于山西省霍州市白龙镇白龙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7′--111°42′,北纬36°36′--36°31′。企业性质为省属国有企业,隶属于山西焦煤集团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形地貌:白龙井田地势西高东低向汾河河谷倾斜,汾河属黄河水系,自北向南流经井田东侧,井田内几条较大的沟谷也由西向东汇集汾河,井田地处低山丘陵地带。最高地形标高837米,最低地形标高540米。

交通情况:白龙矿距汾河东岸的南同蒲铁路霍州站4公里,有铁路专用线与南同蒲铁路圣佛站接轨,与南同蒲铁路相平行的还有大(同)—运(城)公路和霍(州)—侯(马)一级公路,交通便利。

二、井田地质情况,地层,含煤地层,构造:

井田地质情况:白龙井田位于吕梁山和霍山两个隆起带之间,西南部出露煤系的基底——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石灰岩,东北依次零星出露中、上石炭统本溪组、太原组,下二迭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二迭统上石盒子组。太原组、山西组为主要含煤岩系,新生界上第三系及第四系不整合覆于上述各不同时期的地层之上。太原组主要含煤5层,至上而下有6#、9#、10#、10#下、11#煤。

井田构造:井田南部地层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平缓,一般在10°以下。北部地层走向为北北西至北北东,向东倾斜,地层倾角10°左右。中部f9、f24、f28断层之间局部地层倾角较大,在25°-28°左右。断层是井田内主要构造,包括井田边界断层在内共见落差大于5米的断层45条。地面观察和钻孔控制以及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发现的褶曲有5个,即贾垣背斜、牛腰向斜、后马岭背斜、燕南庄向斜、郑家庄背斜。白龙矿井柱状陷落十分发育,生产中已揭露柱状陷落532个。井田内无岩浆岩。

三、主要可采煤层情况,煤层赋存条件、煤层层数、厚度,资源储量,煤质,煤种:

主要可采煤层情况:平峒的主要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太原组主要可采煤层10#、11#煤层。6#、9#、10#下平均厚度在0.7米,局部可采煤层暂不可开采。主要可采煤层特征如下:

10#煤层是个独立的单一煤层。煤层厚度为0.8-3.0米,平均厚度为1.84米,含夹石1-2层。10#煤煤岩类型以条带状镜煤、亮煤质和木质、丝炭质的亮煤为主。煤层风氧化比较严重,在风化带内,不仅煤质恶劣,厚度也显著变化。

10#煤原煤含硫较高,范围也广,平均值为3.7%,属高硫煤。

11#煤层厚度为1.58-3.19米,平均厚度为2.34米,含夹石1-3层,结构比较复杂。11#煤则为连续的条状全亮的镜煤质和半亮的丝炭木质暗煤质的亮煤。本区的变质程度属于ii阶段。煤层风氧化比较严重,在风化带内,不仅煤质恶劣,厚度也显著变化。

煤中硫、磷含量,各煤层差别较大。11#煤原煤硫分含量在0.36-1.46%,平均0.82%,有个别高达2.59-2.38%之间,属低硫煤到中硫煤。

四、水文地质情况,开采技术条件:

本井田含水层大体划分为5套,自上而下为:第四系砂砾岩层孔隙潜水中等含水层、第三系泥灰岩砂砾岩层裂隙承压中等含水层、二叠系砂岩层裂隙弱含水层、石炭系石灰岩裂隙溶隙承压极弱含水层、奥陶系石灰岩层裂隙溶洞承压强含水层。

井田内主要含水层为山西组k8砂岩、太原组k2灰岩和奥陶系o2含水层,o2水的静水位标高区为+520m,矿井生产水平+525,在静水位以上,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

根据矿井采掘布置及开采情况,结合矿井生产地质报告,平硐正常涌水量80m3/h,最大涌水量180m3/h。

第二节 矿井建设情况

一、设计时间及单位

白龙煤矿是我国同罗马尼亚两国政府以补偿贸易形式合作开发霍西煤田的项目之一,是中罗合资的第一座大型矿井。1981年11月,由罗马尼亚彼德罗山设计院进行了初步设计,1983年5月国家计委、煤炭部在太原组织山西煤炭设计院等单位,对罗方提供的初步设计进行了技术审查。

二、立项、批准时间及单位,建设期及投产期,设计生产能力,原批准的核定生产能力

1984年1月3日国家计委以计签字(1984)003号文批准白龙矿井的初步设计,设计能力120万吨/年[平硐60万吨/年、斜井60万吨/年(现已关闭)],服务年限44年。1985年6月15日由白龙建井工程处施工,正式开工建设。

三、技术改造、改扩建矿井设计能力及有关立项、开竣工、投产验收情况

1983年9月原霍县大沟、柏木沟两个地方煤矿接受后进行改扩建,1985年6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矿井1988年12月23日投产。

第三节 煤矿生产现状

一、开拓方式和开采方法,水平、采区划分

矿井采用平峒开拓,集中工业广场的生产方式。现井田沿倾斜方向划分为:+525一个生产水平,主要开采10#煤层。

矿井目前3个井口,其中工业广场内布置平峒1个井口,平峒承担525水平的进风,二号风井为回风井,一号风井为进风井。具体如下:

白 龙 矿 井 各 井 口

井口名称 标高(底板)

(m) 断面

(m2) 坡度 长度

(m) 支护

方式

平峒 561.39 10.04 3‰ 1400 砌碹

二号风井 680 7.07 13.5° 605 锚网喷

一号风井 766.75 7.06 立井 200 混凝土碹 矿井不存在下山开采、剃头开采。

地质实习心得篇八

在大学地质专业的学习生涯中,实习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更好地了解地质学的实践应用,我参加了一个为期一个月的地质实习项目,目的地是淄博市。淄博位于山东省中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地质资源。在这次实习中,我深入学习了地质学的理论知识,并且亲身体验了地质勘探与调查的实践工作。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在淄博实习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地质实践的激动与启迪

淄博是一个地质学真正的宝库。我参观了齐鲁矿业博物馆,这里保存着丰富的矿石标本和地质化石。通过观察这些标本,我对地球内部的构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实践中,我也亲自到临近的山区进行了地质调查。我观察山体的岩石构成、地层结构以及溶洞地貌等地质特征,加深了我对实际地质现象的认识。这些实地勘察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极大地激发了我对地质学的热情。

第三段:团队合作与分工协作

这次地质实习是一个团队活动,我们组成了一个由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组成的小组。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团队合作和分工协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领域,而且我们相互支持和协助。在地质勘探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如找不到特定地质构造物或者某些设备出现故障。然而,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分工,我们成功地克服了这些困难,并为我们的地质调查提供了更多宝贵的数据。这让我认识到团队合作是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因素。

第四段: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

在地质实践中,我发现了自己在沟通和应变方面的不足。有时候,我们需要向当地居民询问当地地质特征或者处理一些突发情况。这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与导师和组员的交流以及多次实践,我逐渐明白了沟通和应变的重要性,并且努力改进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我学会了更加仔细地倾听和引导他人的观点,同时也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这次实习给了我锻炼沟通与应变能力的机会,让我成长了不少。

第五段:对地质学未来的展望

这次淄博地质实习让我更加深入理解了地质学的重要性,并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地质学的应用在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和灾害预防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我希望将来能继续深入学习地质学,成为地质领域的专业人士,并为人类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此外,我也意识到了地质学不仅仅是学科研究,还需要与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密切合作。因此,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地质工作。

总结:

通过淄博地质实习,我在理论和实践中获得了丰富的地质知识和实际经验。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地球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团队成员,并增强了应对困难的能力。我对地质学的热情更加坚定,并期待未来能为地质学的发展和应用做出自己的贡献。

地质实习心得篇九

1.通过实践巩固课堂上学到的基本理论,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重新回到理论,培养我们**思考的能力和现场识别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了解矿物和岩石的组成过程、结构、矿床等,掌握野外确定能力,初步建立对部分岩石的工程地质评价。

3.访问工地,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对基坑设计及施工的影响和地质灾害及边坡工程的治理。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进取的优秀品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二、实习日程:

22009 . 09 . 01星期二上午前往中国科学院xx地球化学研究所参观矿物岩石标本及同位素年代重点实验室。

3,2009.09.02星期三上午,前往xx海岸酒店工地,学习工程地质条件对基坑设计和施工的影响。去xx学习地质灾害和边坡工程的管理。

4,2009.09.03星期四上午去xx当地了解斜坡、残积土、花岗岩、全断面、长樱桃、岩脉、风化地形、球形风化等地质现象。

5,2009.09.04星期五上午在xx教室做实习总结,阅读调查报告中的相关资料,练习计算与砂土液化计算相似的剪切波速度。

三、实习资料

第一天8.31关键词:地球科学文化,人文素质

上午xx学院报告厅首先介绍了淑老师此次实习的主要资料,强调了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特别是安全问题。之后张院长为我们的实习致开幕词。最终,霍洪贤研究员发表了题为《地学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方式》的演讲。

所谓地学文化是人类在研究和利用地球资源的过程中构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际关系的文化反映。地学文化内涵丰富,外延广。黄山、九寨沟、长江三峡、桂林山水、丹霞地貌、雅丹地貌等地质旅游景观每年都吸引着大批游客。以“雄、奇、险、秀”闻名的庐山不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源地,而是浓厚的文化氛围,最终使这座风景名山成为独特的旅游景点。20世纪地球科学在认知宇宙和地球重大地质事件、矿产资源勘探、生态环境保护、减灾、促进社会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地球科学诞生100多年后,附加在上面的巨大文化价值才逐渐为人所知。地质文化资源不仅可以用有形的地质景观和人物形象来表示,还可以用无形的地质知识、地质灾害现象、地质历史等来表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展现出广阔的时间范围和空间尺度,进入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和不可预测的未来世界。

地学文化的任务是在科学和大众之间架起桥梁,满足大众的科技文化需求,提高大众的地学文化素养。例如,去xx森林公园实习的时候,我们看到了风化成球形的石头、哈利和残骸土,看到了它们构成的神奇自然轮廓,让我们感叹自然无与伦比的力量。(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地学不仅给我们带来坚实的科学理论,还带来无限的精神享受。(另一方面)。

摘要:地学文化的味道也需要人文修养,再深一点就是人的综合素质。例如,胡研究员是既能进行科学研究又能进行文化创作的能手,用他的话说就是“杂家”。而且,我也要在以后的学习中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

第二天9.1关键词地化所矿物岩石

早上我们第二天步行到中国科学院xx地方化所实习,该站的主要目的是认识矿物和岩石,提高对矿物和岩石的感性认识,访问同位素团的重点实验室,了解研究人员的科研过程。

在参观科普馆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以前科研人员在野外科研时使用过,很难想象他们是怎么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从事科研的。但是正是因为他们几十年来为发展地球化学事业而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一个半小时后,我们参观了同位素连带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是国内首个设立的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实验室,成立了我国第一代同位素年代学实验室,开辟了我国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研究方向主要以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学科优势为基础,制定适用各种地质对象的同位素退休及同位素追踪方法,加强多元同位素体系理论研究,与目前地球科学前沿领域大陆动力学和全球变化紧密结合。经过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为解决大陆动力学、壳体地幔演化及相互作用、资源构成和勘探、全球变化等主要基础问题,取得了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该实验室有完善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仪器和实验室。除了各种地质环境样品的常见主要元素、微量元素、放射性同位素、固体和气体稳定同位素、稀有气体同位素外,大部分设备还可以分析激光探针样品系统和最先进的电子探针、各种样品的微区位置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图像分析。

摘要:今天的参观和学习确实开阔了视野,了解了更多的矿物和岩石,以及它们的结构和结构。即使对同位素实验室参观没有很深的了解,也不能对各实验室的科研有很深的了解,但在实验室安静的氛围下,可以感受到科研的严谨。(大卫亚设,北方执行部队) (另一方面)。

第三天9.2关键词3360基坑工程边坡施工

一、实习前的准备资料

基坑工程

1.位置:是指工程集团的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应报特征。根据场地土壤的刚性(即坚硬或致密程度)和场地复土厚度,将场地分为i、ii、iii和iv类别。

2.冠梁:基坑边坡保护桩顶梁连接边坡保护桩,防止基坑边缘倒塌。主要作用是组合离散文件一起工作。如果是带内支撑配置,则管道是主要曲线构件之一。

3.锚:作为深部地层的拉力构件,一端连接到工程结构,另一端深入地层,整个锚分为自由段和锚固段,自由段的功能是将锚的张力传递到锚固区。对锚杆施加预应力的功能。锚固段是泥浆将预应力筋与土层粘结的区域,具有增加锚固和土层粘结摩擦、增加锚固压力、将自由段张力传递到土层深度的功能。

4.水泥搅拌桩:水泥搅拌法是强化饱和软粘土低级方法,以水泥为固化剂,经过特殊搅拌机械,在基础深处强行处理软土和固化剂,利用固化剂与软土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变硬,形成具有完整性、水稳定性和必要强度的优质基础。水泥加固土的基本原理与混凝土养护器不同,是以水泥加固土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为基础的。由于水泥含量少,水泥必须有活性介质。土壤周围反应慢,固化速度慢,作用复杂。水泥水解和水合生成多种水合化合物后,发生离子交换、单立化、凝固反应,产生水泥土体。

5.旋喷桩:旋喷桩使用钻孔设备将旋转旋喷管及喷嘴钻头放置在桩底设计高度,通过高压发生装置获得巨大能量后,从灌浆管旁的喷嘴高速*出来,形成能量高度集中的流,直接破坏土壤。*在此过程中,钻杆边缘旋转,使浆液和土体充足,施工一般分为两个工作流。也就是说,先钻孔,然后撒上钻头,再放入搅拌机,保证每米打桩机的含量和质量。

6.钻孔灌注桩:是指在施工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压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基础土壤上形成桩,并在其中注入钢筋笼、混凝土制成的桩。根据孔的制作方法,桩也可以分为沉桩、钻孔灌注桩、挖孔桩等。

7.重力挡土墙:依靠自身重力抵抗土体侧面压力的挡土墙。

8.常用深基坑支护方法[1]:

8.1钢板桩是施工简单、支持投资经济的方法,但由于钢板桩本身很灵活,因此不能采用在基坑支护深度较大的软土地层中。

8.2地下连续墙是在泥浆挡土墙条件下用槽段制作的钢筋混凝土墙。地下连续墙由于整体刚度和不透水性,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软粘土和沙的不同地层条件和复杂施工环境。特别是基坑底部有很深的软土,需要在很深的场景中插入墙壁。因此在国内外地下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8.3圆柱档支撑,圆柱间隙配置包括档案与档案之间具有所需净距离的排水配置,以及与档案相切的密集配置格式。为了防止地下水,防止土体粒子从桩之间的缝隙流入坑中,桩或桩等应同时进行高压注浆,设置深层搅拌桩、喷淋桩等,或防止桩后制作防水膜。

8.4作为内部支撑和锚、基坑支撑结构墙的支撑,内部支撑(水平支撑、角度支撑、支撑等)和锚(倾斜锚、锚杆等)的作用对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和控制周围地层的变形至关重要。

8.5支持土钉墙,挖土钉墙围护基坑,在土坡上布置铁丝网,*通过混凝土形成混凝土面板,形成强化的地球重力屏障,起到土壤拦截作用。

此外,还有深层混合水泥土桩支护和旋转喷雾幕墙支护。

9.影响基坑稳定性的因素:基坑土的性质、地下水方案、装载方案、边坡断面形式、边坡保护方案、基坑周围环境等。

11.基坑降水方法:常用的沟排水及管井点降水。

边坡工程

1.引发泥石流的因素:地形、岩层、结构、水的因素。

边坡保护的主要措施:排水、减肥、支援项目

3.常用的支撑工程类型[2]3360防滑石桩、防滑挡土墙、锚结构、防滑桩、高压注浆锚固滑动面。

二、施工现场

基坑工程

上午我们到达的基础施工现场是xxxx海原酒店基坑后续施工现场。

该工程位于xxx市xx原村四横路东侧,场地南面为珠海,元原河冲击露台,此后一般用人工填土填满,地面平整。周围的环境场景如下。西边是2楼附近的地下室机关。北面是西部距基坑边缘约20米的三层幼儿园住宅。东边距基坑约10米,路的东边是福州大桥桥墩。南边是距基坑边缘约30米的河边,沿江路南边是珠江。

地质情景:根据地质钻探结果,现场内岩土层从上到下分为人工充填、第四系冲击土层、风化残层、白垩系上基岩四大类。

地下水:场地环境类别是第二个类别,地下水对混凝土没有腐蚀性。

在现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u”基坑左上角的13360 1炸毁1.5米。设置在斜坡低处的两排搅拌桩已经施工完成,因此不能很好地看到搅拌桩形成后的结构。搅拌桩在基坑侧面设置钻孔灌注桩挡土墙,桩顶设置700厚的冠梁,连接钻孔灌注桩,提高基坑边缘的完整性。根据施工设计,从上到下,基坑共设置了三个锚,现场可以看到基坑内壁原来的第一个腰部和新施工的腰部横梁,高度分别为-6.9、-7.4米。基坑顶上有一个基坑周围宽度为300的排水口。为了确保基坑的顺利建设,及时处理发现方案,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现场设置了本水位监测点、位移、沉降观测点等多种监测设备。

边坡工程

第二个施工现场是中国设备进出口xx公司物资中心后山边坡崩塌紧急保险工程。该工程在a、b区试验中主要采取修复坡度的方法,第一次倾斜保持原来的倾斜角度,清除坡度膨胀的危险岩石。第二个斜坡维修成60倾角。c区危险消除主要采用清除危险岩石的斜塔方法。保持原来的倾斜角度不变,清除突出在危岩清除控制线上方的松动胃癌。从现场可以看到,边坡顶部设有排水口,可以连接到道路市排水口,还可以在地形低地设置集水井。现场边坡已经清理干净,施工人员正在进行高压注浆工作。

摘要:基坑施工现场没有看到基坑支护工程,但在此之前调查了足够的资料,所以在现场看到实物时并不陌生,极大地提高了感性认识。但是我想学。事实上,我正在现场施工。那是另一件事。如果最终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过程中会发生什么问题。你也知道。

第四天9.3关键词花岗岩球形风化节理斜坡堆积的土壤残骸。

上午,我们登上顶峰后,根据老师的说明,在从山顶下来的途中,老师解释了氧化河岩的球形风化作用、岩石裂缝的组成、坡度和残骸的区分。

xxx比xx市xx区东北部、矿山路以南、西接南植物园、北林xx树木公园、东格大观路、世界大观、宇宙机关两个大型娱乐场所,覆盖了沙河镇的科木村、津村、xx邑的贫塘村。长度约3公里,面积600公顷,到处都有伊萨克、湖泊、火力南、海南红豆、美丽的五官等。山上自然气息浓厚,除了登山小径外,没有太多人工痕迹。空气好,林木繁盛,水源充足。山中猪头座、鸡枕座、塞坎隆等自然景观在民间享有盛誉。

xx山充满花岗岩,又大又圆。数百万年前岩浆岩首先在地下形成,经过一系列地壳构造运动,将岩石暴露在表面,在必要的气候温度下被风化侵蚀,边缘突出,容易风化。(角向三个方向风化,角向两个方向风化,角向两个方向风化。)这种风化过程就是球形风化。球形风化是花岗岩段比较突出的不良地质现象。如果调查团不充分了解分布特性,在工程施工和路线运营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施工困难(断裂、施工费用增加)、上层结构不稳定(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岩石表面镶嵌着比较坚硬的石英和长石。

对岩石风化程度的初步野外歧视:如果岩石可以用手劈开,则完全确定为风化岩。岩石可以用锤子破碎,确定为强风化。如果能进入钻机,就是中间风化。如果是微风化和微风化,就很难进入钻机。现场的岩石大部分可以用手劈开或用锤子敲打,表明已经是强风化和完全风化的岩石。

山顶上的土层是岩石风化后未运出而留在原地的碎屑,称为残骸土,山脚下的土层可能是残骸土,也可能是岩石风化后从山脚运出的沉积物。这称为倾斜土。差异的依据是,残骸土的矿物成分与下层岩盘大不相同,但倾斜的土不同。约翰肯尼迪,矿物,矿物,矿物,矿物,矿物,矿物,矿物,矿物。

在山上可以看到岩石破裂,破裂面相对平坦光滑,裂开的岩体往往有必要的位移,称为剪刀,又称“x”切利。但是,有些岩石裂缝充满石英或长石,这些岩石缝隙填满的板状岩体称为岩脉。威廉莎士比亚,岩石,岩石,岩石,岩石。

山上还有另一个特别的景象,一棵树生长在岩石缝隙中,随着树木的生长被岩石劈开,加速岩石的风化。这就是生物风化。

第5天9.4关键词总结收获

上午,我们在教室里阅读了调查报告的相关资料,练习了xx*学院校园教育区第一期工程岩土工程调查报告的相关资料,这相当于砂土液化计算的剪切波速计算。

五天的实习很快就结束了,但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在实践过程中,从理论到实际,从实际到理论,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分析观察到的实际比较理论中的差异,使用、深化、巩固知识是我们实践的主要目的。

当然,也有通过这次实习重新审视自己工作的态度。我倒觉得这更重要。就像叔叔老师在教室里做的简单实习总结一样,尖锐地指出实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指出工作缺乏活力,学习太被动。(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学习)在学生阶段,进取的主动和被动可能没有区别,但出去工作后,被动的弊端就会暴露出来,进取的人会得到更多的机会。我也有这样的问题,以后要克服。

地质实习心得篇十

第一段:实习准备和目的(200字)

作为地学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期间,我有幸有机会前往淄博进行地质实习。这次实习的目的是为了拓宽我的地质知识,提升我的实践能力,并且深入了解淄博这个地区的地质特点和矿产资源。在实习前,我准备了颇多的行前资料,对淄博的地质背景和行业发展有了初步了解。

第二段:实习地点和内容(250字)

实习期间,我被分配到淄川区一家地质勘察院进行实习。这里专业的师傅们以及高水平的设备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实习环境。我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地质勘察和野外调查,在实习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地质调查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使用地质仪器进行测量和勘察、如何分析和解释野外地质现象等等。同时,我还参与了一些地质勘察项目,亲身体验了地质实践的各个环节。

第三段:淄博的地质特点(300字)

通过实习,我对淄博的地质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了解到,淄博是山东临港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在淄川区,有着大量的煤炭、天然气、石灰岩等矿产资源。这个地区的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地层剖面多样,地下构造错综复杂,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地质研究区域。通过实地考察,我亲眼目睹了这些地质特点带给淄博人民的物质财富和环境压力。

第四段:实习体会和收获(300字)

在这次实习中,我收获颇丰。首先,我学到了很多在教室里无法学到的实践经验,对于地质勘察和野外调查的各个环节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其次,我与实习单位的师傅们和同事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不仅教会了我很多实践技巧,还分享了他们的宝贵经验和见解。最后,通过实地考察,我深刻体会到地质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感,我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这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第五段:展望未来发展(250字)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规划。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地质学专业的学生,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更好地为国家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我决定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注重实践,通过积累实践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并且,我希望能够更多地参与到地质调查和矿产开发这个领域中,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国家的矿产资源开发和环境治理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结:通过这次地质实习,我不仅加深了对地质学的了解,还认识到了地质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实践,我会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为地质行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