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初中生物教案(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03 13:36:42 页码:13
2023年初中生物教案(优秀8篇)
2023-10-03 13:36:42    小编:LZ文人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初中生物教案篇一

1、细菌的发现史;

2、细菌的形态结构;

3、细菌的生殖方式。

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的生殖。

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

1课时

1、细菌的发现

(1)荷兰人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了细菌,但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

(2)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用实验证实了细菌的存在,认为细菌是现有的细菌产生的。

2、细菌的形态结构

(1)细菌个体微小,有球状、杆状、螺旋状。

(2)细菌的结构包括基本结构和附属结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以及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附属结构包括荚膜和鞭毛,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有,荚膜对细菌有保护作用,鞭毛可以使细菌在水中运动。

(3)细菌的结构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因此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

3、细菌的生殖

(1)细菌通过分裂生殖进行繁殖,也就是一个细菌分成两个。

(2)当环境不好时,细菌会变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当度过不良环境时,芽孢又萌发成细菌。

为什么细菌能够在生物圈中广泛分布?

初中生物教案篇二

目的 认识气孔开闭的多种因素,学会用纤维素胶合剂制作标本的方法。

纤维素胶合剂是常用的文具用品,利用它在叶面上留下的“印痕”,可以了解气孔数的多少,开闭情况。制成的薄片又可以长久保存。

同种盆栽植物数盆;标签纸,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100毫升的小烧杯;纤维素胶合剂,0.5%甘油,0.1%硝酸钾溶液,0.1%乙酸,蒸馏水。

方法一 观察土壤干燥和潮湿的不同条件下气孔的开闭情况

1.在实验前一周,取两盆同种盆栽植物,分别标上a和b。给a盆植物浇足水;对b盆植物不浇水,并放在阳光下,使它处于干燥状态。

2.一周后,把a、b植株一起放在阳光下一整天后,从每株植物上摘下一张叶片,用纤维素胶合剂涂在叶的背面。20分钟后,胶合剂全部干燥。

3.从叶背面把薄膜剥落下来(见图),

把接触叶面的凝结层一面放在载玻片的上面,制成一张简易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气孔开闭的印迹,填表。

方法二 观察植株在阳光和黑暗不同条件下气孔的开闭情况

用上述a、b两盆植物作实验材料,一同放在黑暗处,24小时后,用上述方法涂上纤维素胶合剂,并作镜检,填表。

方法三 植株茎部经不同液体处理后气孔的开闭情况

1.取4只小烧杯,编上a、b、c、d,分别注入0.5%甘油、0.1%硝酸钾溶液、0.1%乙酸适量、蒸馏水10毫升。

2.向每只烧杯内放入同一种植物的叶各一片,一起放在阳光下照射12小时。

3.取下各编号的叶,在它背面涂上纤维素胶合剂,干涸后,撕下,制成装片观察,并把结果填入下表。

注意事项

1.纤维素胶合剂必须涂得薄而均匀,等全部干燥后才能小心剥落。

2.要选择最清楚的部位制成装片。

湿度大的盆栽植物由于水分供给充足,在阳光下气孔张开。在黑暗下,气孔微张;干燥的盆栽植物水分供给量少,在阳光下气孔微张,直至体内水分大量排出,发生萎蔫而止,气孔关闭。在黑暗下,气孔关闭。不同液体处理植株叶片,观察气孔开闭情况的实验结果同“甘油、硝酸钾、乙酸对植物萎蔫影响的验证”完全一样。

初中生物教案篇三

1、知识与技能:探究绿色植物的叶片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生物探究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绿叶在光照下合成淀粉实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学生明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养成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

重点: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形成淀粉的条件。领悟“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设计原理。

难点:提出问题,应用适当的手段解决问题;单一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

(一)课前准备

取一盆长势旺盛的天竺葵,对它进行暗处理两昼夜,再取多个黑纸片(根据学生实验的组数而定),对多个叶片的上下两面进行遮盖,并用曲别针进行固定。然后,把它放置到光下进行光照数小时后备用。

(二)导入

在我们赖以生活的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它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这个大工厂就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一下《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个实验。

(三)实验讲授

1、先找同学起来读一下本节课的目的要求,并对本节课的材料用具进行清点,然后播放《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视频文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这个实验的大体步骤和某些应该注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尝试做“小科学家”的愿望。

(四)实验过程

1、提前指导兴趣小组的学生将一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3天。(启发思考:为什么要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3天?)

2、在经过黑暗处理的天竺葵上选取1~2片叶子,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夹紧。然后将这盆小白菜移到阳光下照射3—4小时。选取的叶子必须大小合适,颜色比较新鲜。

(启发思考:为什么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夹紧的目的?)

3、学生按照下列步骤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探究过程。教师巡视指导。

(1)、剪下遮光处理过的叶片,去掉黑纸片(启发思考:.取下遮光黑纸时,遮光部位与见光部位有明显差别吗?)浸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的绿色退去。

在本步骤的操作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倒入酒精的量以能浸没叶片为准,三角架上垫上石棉网,大烧杯里倒入热水并加盖。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如果高度不够,可以在酒精灯下垫上书本,保证用外焰加热。酒精灯用完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盖子直接盖上。

(启发思考:为什么要放在酒精中而不是水中直接加热?为什么要隔水加热?)

(2)、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放在培养皿中,滴加碘液。由于酒精的温度比较高,可以用镊子夹取叶片,避免用手直接拿烫伤手指。然后放入清水中来回晃,期间可以更换大烧杯中的水。直到水变得比较清为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时叶片颜色有没有变化?)将叶片取出放入培养皿中,不可直接放在实验桌上,滴加碘液,以免污染实验桌。

(启发思考:往叶片上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注意: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强调应注意安全)(3)、观察实验现象:叶片光照部分便蓝。(4)、分析得出结论:

a.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

b.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这个教学环节学生基本能够独立完成,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需要进一步要求学生划出关键词,加强理解记忆。

注意事项:

a.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蓝色。实际是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b.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3天的目的是让叶片内的淀粉消耗完全而便于实验。

c.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夹紧的目的是让该部分不见光,易形成对比,验证光与制造有机物的关系。

d.酒精要隔水加热,直接加热不好控制温度防止发生危险。

e.碘液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使用时一定要小心。

4、整理实验仪器。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的实验步骤,分组讨论以上七个思考题。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完成这七个思考题,学生理解了每一个实验步骤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做实验时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淀粉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所以学生能很容易的根据叶片颜色的变化而得出结论。在这里有的学生的实验现象不太明显,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探究性试验强调学生大胆置疑、主动参与、共同合作,在其中设置一些引导性、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学习。

初中生物教案篇四

知识与技能:

(1)描述观察到的的形态结构,说明草履虫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2)识别草履虫的细部特征,依据观察到的影像,把握草履虫的结构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认同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资料分析,提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草履虫为例认同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并初步形成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相适应。

(2)通过学习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激发热爱生物学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树立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ppt展示:制作的步骤图片和显微镜下口腔上皮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和细胞的基本结构。思考两个问题:

问题2:自然界中有没有这样的单个细胞,它可以像一个生物体一样独立生活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使学生明白:从理论上讲,如果一个生物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那么这个生物体全部的生命活动一定也必然是由这个细胞来独立完成的。

书写板书: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引入单细胞生物的概念

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所构成,我们把它们称为单细胞生物。

(过渡:我们以草履虫为例来具体探讨一下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以及它们是怎样生活的。)

2、演示实验:观察草履虫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观察草履虫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1:通过观察你能确定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吗

问题2:草履虫的外形像什么如何运动的

问题3:草履虫通过什么结构进行呼吸

问题4:草履虫以什么为食物食物由什么结构进入体内食物残渣由什么结构排出

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草履虫的外形、运动状态及细部特征。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在黑板上画出草履虫结构的板画并进行标注,同时补充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最终,引导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提炼和归纳,确认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

(总结:通过实验观察,我们知道草履虫是一种由一个细胞所构成的生物,它可以进行与多细胞动物相同的生命活动,比如:运动靠纤毛来进行,取食及消化由口沟、食物泡来完成。呼吸通过表膜、排泄由伸缩泡及胞肛完成。这一切显示:草履虫这一个细胞相当于一个多细胞动物的生物体。)

(过渡:我们为什么要来专门研究这么一个小小的单细胞生物呢)

ppt展示资料,学生讨论交流并归纳总结草履虫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总结:单细胞动物个体虽小,但其所起的作用非常大,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单细胞动物的特征以此来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三)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进行习题当堂巩固。

1、草履虫消化食物的结构是()。

a、口沟b、细胞质c、食物泡d、伸缩泡

答案:c

2、制作草履虫装片时,放少许棉花纤维是为()。

a、将盖玻片垫高,使草履虫不易死亡

b、限制草履虫的运动,便于观察

c、限制颜色的反差度,可以进行对比观察

d、与草履虫比大小

答案:b

3、草履虫体内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是通过()。

a、收集管b、伸缩泡c、表膜d、胞肛

答案:d

4、草履虫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的途径是()。

a、食物泡b、伸缩泡c、胞肛d、口沟

答案:b

5、草履虫借着__________的摆动,在水中__________前进。

答案:纤毛、旋转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教案篇五

20xx年12月2日

梁鉴亮

167班

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

南北战争的起因。

粉笔黑板历史地图册

一复习提问:

1、复习回顾美国独立战争的主要历史事件。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美国的现任总统是谁吗?(xx)进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美国南北战争

三学生预习课文内容

四讲授新课:

(一)美国领土的扩张

1、19世纪中期,美国领土已经扩张到太平洋沿岸。

2、随着领土向西扩张美国发生了“西进运动”。

(二)战争的爆发

1、原因:(1)根本原因:黑人奴隶制存废问题成为矛盾的焦点。

(1)直接原因:1860年11月,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2、经过:(1)爆发:1861年,南方挑起战争。战争初期,北方连连失利。

(2)转折:1862年。林肯政府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

隶宣言》,扭转了战局。

3、胜利:1863年北方军队取得了葛底斯堡大捷,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4、对美国南北战争的评价:

(1)性质: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意义: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b)、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全部政权,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

初中生物教案篇六

1、列文?虎克:发现细菌

2、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二、细菌和形态和结构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3、营养方式:异养(寄生、腐生、共生)

三、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芽孢:细菌的休眠体

开花和结果

知识与技能:

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说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花习惯重点:概述花的主要结构,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难点: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单细胞生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观察到的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说明草履虫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2)识别草履虫的细部特征,依据观察到的影像,把握草履虫的结构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认同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资料分析,提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草履虫为例认同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并初步形成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相适应。

(2)通过学习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激发热爱生物学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树立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植株的生长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描述根的生长。2.锻炼观察、测量、解读实验数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2.学习收集信息、筛选信息、交流及表达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学会倾听与感受,提高人文素养;3.通过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收集、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

难点:在探究实验中,耐心、细致、求实地完成测量和解读实验数据的工作。

三、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参照课本自己设计方案观察根尖伸长最快的部位,做好观察记录以备交流。

2.教学课件:根尖生长过程的各部分细胞动态变化的多媒体课件、根尖的结构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贺知章《咏柳》诗歌,引出课题:展示古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说明这个咏春风绿柳的诗句中蕴含着生物学知识,引出万千枝条及绿叶都是芽发育成的,从而导出本节课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实验探究。

五、板书设计

植株的生长

一、幼根的生长

1.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2.伸长区的细胞增长,增加细胞体积

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的管道系统里循环流动,带动着物质的运输,保障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掌握这部分内容是为学习“血液循环”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血红蛋白的特性

借助显微镜来观察人血的涂片,可以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血液,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a、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b、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c、了解有关人造血液、造血干细胞的知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显微镜观察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激励学生将来从事医学研究,解决医学难题,造福人类。

初中生物教案篇七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单元页和课本第3至第第6页的图片,学生查找与生物的特征相关的资

料。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什么是生物

生:花、草、树、山石、河流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的环境就是因为有这些花、虫、鸟、兽和它们栖息的环境,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单元页的照片和图i-6,i-10。

生:欣赏屏幕上所呈现出的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师:请同学描绘大屏幕中的图像。

生:同学1说:“蓝天、白云、房屋、太阳、山石、车辆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同学2补充说:“还有、流水、土地”。

2.生物的特征

师:出示图i-6,i-1,i-10图片中的狮在追辅斑马,植物光合作用,小鸡觅食等等都是生命现象,到底什么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

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师: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

生:人和动物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

师: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需要营养吗?

生:植物也需要营养,它们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

师:给予掌声鼓励。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成长。生物还有什么共同

特征,请举例加以说明。

生: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在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图i-3)

师:很好!那么,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植物呼吸吗?

生:植物也呼吸,比如夜晚睡觉的屋子里摆放很多的花,容易使人憋闷,贮存白菜的地窖里也是这样。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回答说:“其他的生物也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例如,小动物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师:那么植物呢?也是出汗、排尿吗?请大家看i-5。

生:回答说:“植物通过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植物也能通过呼吸排出废物。”

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并举例说明生物还有哪些特征。教师引导学生看图i-7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说:“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到后,它会合起来。”

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能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例如,人用苍蝇拍打苍蝇,苍蝇会立即飞走。”

学生3回答说:“狗看到骨头就会流口水。”

师:这些都属于应激性。教师补充说明含羞草的叶子合起并垂下,其实是在保护叶片。让学生用手碰一下盆栽含羞草的叶子,亲自感受一下。继续说明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较明显,植物的应激性大多表现在向光生长、向地生长和向水生长等方面。继续让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特性。

师:出示i-8在在生长的蘑菇和i-9种子的萌发图片,以及i-10图学生讨论。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说:“生物体可以从小长大。”

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可以繁殖。”

师: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动物、植物、细菌怎样繁殖。生:学生思考后回答。

从同学们的叙述中,不仅可以看到生物之间传递信息这一本领,还可以看出生物适应环境这一本领。另外生物也能影响环境。例如,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大气湿度,从而可以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改善空气质量。接着鼓励学生多观察生物,从而得出更多更新颖的建议。请学生思考: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特征?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征吗?生: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回答说:“有。例如,图片中的猎豹,它有情感,也要呼吸,也要营养,也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遇到情况会声音来传递信息,也能从小长大并繁殖后代。”

二、巩固练习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珊瑚虫是生物,因为只有它具备了生物的特征,具有生命。而钟乳石和珊瑚是没有生物特征的。

师:教师小结:学完这节课后,你们该知道什么是生物了吧?

生:不是,它们都有生命。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体呢?

生:我们应该热爱和保护那些生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初中生物教案篇八

知识目标:

能举例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能改善生态环境,哪些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

能力目标:

1.通过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关注生物信息的兴趣。

2.通过对信息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资料、判断是非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并且能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保护生物圈的责任。

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引导学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分析讨论。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正、反两方面)的资料。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生感受生物圈的美,和自己生活在其中的快乐与幸福。

学生列举一些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正面影响的实例。如:植树造林、生态农业、三峡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等等。

师生共同分析正面影响实例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所引起的积极作用。

教师: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都是这般美好吗?

学生:不是的,有的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对生物圈造成不利影响。

教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关注一下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尤其是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影响。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教师展示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如荒芜的草原,西北挖掘甘草后的遍地是坑的土地,黑水淤泥的河流,海鸟被石油包裹的惨景等等,重点集中在课本112页的四幅图片:“罪恶的偷伐”、“沙尘暴滚滚袭来”、“小鸟何辜”、“何日重现太湖美”。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

2.分析一下沙尘暴的起因中哪些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这将产生怎样的后果?

【展示交流,释疑解惑】学生交流探究成果,并结合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收集的一些有关方面的资料,进行进一步分析探究。

1.森林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物和美化环境等作用。另外,森林还能吸收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监测大气污染,驱菌和杀菌,消减噪声。

2.太湖出现的这种现象叫“水华”,也叫水花、藻花,是湖泊、池塘等淡水水体中某些蓝藻过度生长的水污染现象。主要是由于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过多所致。流入湖里的污水、废水中的有机物会被微生物分解成含氮、含磷的无机盐,为蓝藻生长提供营养。蓝藻大量发生时,水面形成一层厚厚的绿色藻层,并释放出有毒物质,杀死水中的鱼虾等动物。蓝藻和水生动物死亡后,会被微生物分解,从而消耗大量的水中溶解氧,导致水体产生恶臭。如果这种现象发生在海里,就叫“赤潮”。

【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2.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我们应该对自己提出怎样的要求呢?

(投影柔美的“思乡”曲下的泰安风貌片做背景,美丽的泰山风光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作为泰安人的自豪感,更加爱我泰安,争做环保小卫士。)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激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保护生物圈的行列中去。

阅读课本113页的“生物入侵及其危害”,进行分析讨论:

1.保护野生生物和警惕生物入侵相矛盾吗?

2.野生生物对生态环境以及对人类的影响都是正面的吗?

3.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野生生物的价值?

【巩固训练,自我检测】

1.完成巩固训练,进行自我检测。

2.推荐学生代表回答,学生互评。(个别题目说出做题思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