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在人间读书心得(通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04 07:10:08 页码:12
在人间读书心得(通用8篇)
2023-10-04 07:10:08    小编:XY字客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在人间读书心得篇一

读书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它能带给我们无限的思考和感悟。在繁华喧嚣的尘世中,读书是一次次的心灵之旅,开启了我对人生的思考。读书心得是一种珍贵的财富,它让我在人间获得了无尽的启迪和感悟。读书的过程如同航行在汪洋大海上的船只,无论风浪如何,都不会迷失方向,因为它能将我们的心灵引领到广阔的天地之中。通过读书,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对人间的热爱。

首先,读书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在书中,我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生命题,感受着人们对于生活的不同理解。在《百年孤独》中,马尔克斯以他独有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跨越七代人的家族史诗。通过这个故事,我深刻地意识到人生是一种无常而奇妙的存在,我们每个人都只是人海中的一个浪花,在此期间,我们应该努力追寻自己的梦想,并将自己的人生融入到更加伟大的事业之中。因此,读书让我从更广阔的角度去思考人生的价值,让我不再浮躁,而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其次,读书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对人间的热爱。《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通过对贾宝玉的塑造和描述,我看到了一个多愁善感的世界。贾宝玉的离开和他对人生的痛苦的追寻让我明白,我们并非来到这个世界上只是为了经历痛苦和苦难,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给人间带来一点温暖,使这个世界更加美好。正是这种对人间的热爱,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与人相处的机会,使我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此外,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收获了无尽的启迪和感悟。《小王子》是一本让人动容的童话,通过小王子的冒险故事,让我重新审视了成人世界的种种现象。在这个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追求名利和物质的享受,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东西,比如友情和爱。读完《小王子》,我深深地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意识到真正重要的东西并不在外部,而是在我们自己内心深处。这让我更加注重自己的情感和情绪管理,以及与他人之间的真诚与关怀,因为这些才是我们人类真正应该追求的东西。

最后,读书心得体会在人间,也让我认识到人生的奥秘和无常。获取智慧是人类永无止境的追求,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人生的奥秘是无法完全掌握和理解的。在《论语》中,孔子的言行举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智慧的晶莹之言,引导我们更好地生活。与此同时,读书也让我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明白到生命变幻莫测,因此要珍惜每一个时刻,充实自己的每一天。正因为人生的无常,我们更应该抓住现在,爱惜每一份人情和一份情缘,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和价值。

总而言之,读书心得不仅是对读书过程的总结,更是对人生思考的一种具体表达。通过读书,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对人间的热爱。读书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启迪和感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读书心得体会在人间,让我更加珍惜时间和生活,去追求一个更好的自己。无论在风雨中还是阳光下,读书都是我人生道路上永远的伴侣,它为我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色彩。

在人间读书心得篇二

在人生的旅途中,读书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带给我们无限的收获和启示。当我们安静下来,凝聚心力,沉浸在书海中的时候,草木的声音也可以传递给我们新的思考和体验。

第一段:草木的诉说

草木无声,但在风的吹拂下,它们会有着自己的声音。它们和书籍一样,也诉说着一本无声的书。这本书展现着世间万物的精彩,一切生灵之美在其中都得到充分地体现。草木的声音就像书籍一样,可以带给我们新的启示和意义,帮助我们看到那些原本无法看到的东西。通过草木之声,我们能够从自然中获得新的洞见和体悟。

第二段:从草木到书本

读书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锻炼思维并提升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书籍可以向我们传授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同时也可以开拓我们的想象力,唤醒我们的灵感。草木之声和书籍一样,都是一种灵魂在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相遇。草木的声音让我们感受生命的热情,而书籍则在向我们展示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第三段:草木的感召

草木之声是自然中最原始最纯粹的声音之一,它到达我们的耳朵,却并不会带给我们压迫感或冲突感。反而,草木之声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灵感和凝聚感。同样,当我们在读书中,也会感受到一种被激励和鼓舞的力量,尽管这些力量来自作家的笔下,仍旧可以与草木的声音对等。因为在读书中我们也能接触到一些历史的烙印和人类的重要经验。

第四段:经历的变化

自然的声音和书籍对我们的引领,让我们发掘到了更丰富的自我。通过草木之声和书籍的启示,我们关于自己和世界的认识也在发生着改变。我们更愿意去探寻那些深层的想法和理念,去了解历史、文化和哲学的内涵和价值。这些都是对自我认知与体验的改变与提升。

第五段:生命之声

草木的声音是一种很真实的生命之声,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当我们在读书中,我们也接触到了作者的思想和心灵的抒发。就像草木之声一样,这些思想和抒发成为了世界的一部分,在这里与公众产生了交流和互动。草木之声在自然中传递了一种无尽的生命力,而读书则在书籍中传递了一个永恒的思想和学问。它们虽然看似不同,却都体现了生命力的脉动与生命力的存在。

草木之声和书籍看似独立,但它们其实是相互作用的。草木之声让我们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和秩序,而书籍则让我们了解到人类文明的源泉和进程。两者的相互交汇,让我们对 自己、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们得到了更多人生的启示和体验。

在人间读书心得篇三

人间词话是明代文学评论家刘基所著的一部艺术理论著作。这部书以词为主题,从艺术、写作技巧、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论。在阅读人间词话的过程中,不仅使我对词的魅力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而且对于艺术创作也有了新的体悟。下面,我将分享我的读书心得体会。

在我看来,人间词话首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艺术启示。刘基通过对于古代文人如杜牧、辛弃疾等的写作风格和表现方式的分析,让我明白了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和自由性。他认为词应该以写景、抒情为主,但是在实际创作中,自由的形式和多样的表现方式更加重要。这使我意识到,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可以是多样的,创作者只需追求真实感受和自身情感的表达,而不必受拘束于固定的形式和风格。

人间词话还对词的写作技巧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刘基以子虚乌有、含蓄和意境为基本特点,指出写好一首词需要注意选词、运用修辞手法和清晰的结构。在我读书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如何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来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尤其是创作词时,借用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可以丰富作品的意境,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人间词话还展示了刘基对情感表达的独特见解。刘基认为情感表达是词的灵魂,只有通过情感的渲染和表达,词才能打动人心。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深有体会地感受到了这一点。一首好的词应该能够唤起读者的共鸣,让人产生共情之感。对于词人来说,要懂得用简练的文字将情感传递给读者,使读者感同身受,这是一种高深的艺术。

同时,人间词话还对于词的审美价值进行了探讨。刘基认为好的词作不只是娱乐和享受,更应该具备一定的思想性和感染力。阅读了人间词话之后,我对于词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词不仅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和情感的展示。一首好的词作不仅应该能够容纳更多的思考和精神追求,还应该能够通过文字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

总的来说,阅读人间词话对我来说是一次有益的体验。词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文学形式,它的内涵和价值一直以来都备受讨论和研究。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词的艺术性和表达方式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也对于词的审美价值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我相信,这些读书心得体会将对于我今后的创作和文学理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人间读书心得篇四

人间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代表之作,该作品以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讲述了主人公太宰桐生的一生。通过读完《人间失格》,我深感人生充满苦难和矛盾,同时也面临着自我救赎的可能。本文将围绕“人间失格”这一主题,从自我认知、苦难与纠结、自我放逐、人性与救赎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并提供自己的读书笔记。

首先,在阅读《人间失格》之前,我并没有对自己做出真正的自我认知。但随着故事的展开,我渐渐意识到自己也存在着一些属于自己的黑暗。太宰桐生作为一个功能性酒鬼,把自己的内心诉诸于文字之中,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但更多的是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自己的否定。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真正的自我认知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去承认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是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并从中寻找进步的方向。

其次,太宰桐生生活中的苦难和纠结给我的触动更为深刻。他身处于一个矛盾的世界中,既想走出黑暗,又无法摆脱这些黑暗。他迷茫、自卑,对现实充满无力感。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生活,如同太宰桐生一样,我也常常面对着无尽的苦难和纠结。但从太宰桐生的经历中,我明白到,苦难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勇敢面对并接受,才能真正成长。

接下来,太宰桐生选择了自我放逐。他无法面对现实,无法承受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压力,于是选择寻找一个小小的庇护所。我想,这是许多人在人生中都会遇到的困境,当我们遇到不如意或者压力太大的时候,也会想逃避现实,找一个可以借以宣泄心中情感的地方。但太宰桐生的自我放逐并没有带来真正的解脱,反而陷入了更深的恶性循环之中。这给了我一个启示,面对现实,我们不能逃避,而是要勇敢地去面对,才能找到真正的解脱与救赎。

最后,人性与救赎是《人间失格》中最重要的主题。太宰桐生在整个作品中表现出了复杂的人性,既有温情和善良之处,又有冷漠和自私的一面。他渴望被人理解与接纳,同时又拒绝与人交往。最后,他选择了消亡,以逃避现实的苦痛。太宰桐生的故事告诉我,人性是复杂而多变的,每个人都会有善与恶的一面。而真正的救赎并非通过逃避现实或者消亡,而是要找到自己的立身之处,与他人建立真诚的交流和理解,接纳自己并接纳他人。

通过阅读《人间失格》,我不仅深入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和人性的复杂,也对自己的一生做出了更深层次的反思。每个人的人生都充满了苦难和矛盾,但正是这些困境和挑战,激发了我们的成长和进步。读书笔记可以是对于作品内涵的概括,也可以是对于个人心灵的一种呼唤与启示。通过书写这篇读书笔记,我深刻感受到,通过阅读与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与纠结,并最终实现自我救赎。

在人间读书心得篇五

《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小说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这段时期为了生活,他与外祖母靠摘野果卖来的钱生活,当过绘图师的学徒,在一艘船上当过洗碗工,当过圣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历尽坎坷,与社会底层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他有机会阅读大量书籍。生活阅历和大量的阅读扩展了阿廖沙的视野,他决心“要做一个坚强的人,不要为环境所屈服”。他怀着这样的坚定信念,离开家乡奔赴喀山。

《在人间》这本书真实的记录了高尔基小时的惨淡童年他先在鞋店、圣像做学徒,又在轮船的厨房里打杂,过着非常沉重而苦闷的生活。而读书使他找到了快乐、安慰。虽然条件艰苦,但阿廖沙久久不能忘记读书,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如在这一段里:

“你聋了!外面在拉铃!”保姆生气地说道。

我赶紧去开门。

“睡着了!”东家严声问道。他的妻子费力的爬上楼梯,抱怨我害她着凉了。那个老太婆骂个不停......

有时主人发现了,还把他的书统统死碎、烧掉,有的时候甚至殴打他一顿!!

阿廖沙的童年多么悲惨啊,虽然他为了读书遭受屈辱、欺凌,但他一直坚持着读书,永不放弃!

啊!阿廖沙是多么的伟大呀!他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也可以那么认真的读书,而我们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更要像阿廖沙一样,坚持读书,坚持学习,成为一名热爱读书、热爱学习的人!

在人间读书心得篇六

我觉得这本书使人读了耐人寻味,书中的故事全是你意想不到的,有时你会觉得它很感人,有时你会觉得它很实在,书中的故事让我体会到不同的人生。书中的最后一个故事:人间有晴天告诉我们:人生就像高大的松树,有些日子仿佛赛特溪——平静无波,让你继续当一阵子小孩;其他日子则像奥黛丽飓风一样占据你的心头,让你旋转于松树之上,迫使你快一点长大——有点像是挑选满月的日子剪头发呢!就像书名一样,阳光总在风雨后,人间有晴天。就是这部佳作的读后感。

在人间读书心得篇七

当我接触到汪曾祺的小说或学习“端午节鸭蛋”时,他简单而生动,生动而有趣的语言吸引了我。尤其是当我描述吃鸭蛋时,当筷子戳红油时,我的唾液也流了出来。所以我开始更加关注他。

不出所料,《人间草木》这本书依然是他舒适的风格。他写的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但比我们多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像“家乡元宵节”这篇文章,他会发现家乡元宵节唱歌前有一个“炸”,会发现烧香妈妈鞋底牛粪,会发现没有习俗“看屏幕”,他的发现,是一些非常不同的东西,别人在欣赏烟花,他在观察烟花的声音。这里可以反映出他的敏锐。

我最喜欢听他解释家乡的那些食物。他喜欢先说要解释的东西有多有名,有多好吃,有人喜欢吃,有卖的地方。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些东西的名气,然后一起来。首先是它的.颜色,胭脂红等等,然后是它的吃法,烤着吃烫着吃等等。他简直就是个美食家,各种面具,豆汁,豆腐,手把肉,贴秋脂,栗子······简单的语言能让人亲切地感受到美食。我想只有那些享受和热爱生活的人才能知道这么多。

那就是他所描述的季节。夏天,他直言不讳地说自己很舒服。他甚至根据栀子花的浓香和不舒服的特点,根据文人对栀子花的评价,拟人化栀子花。于是我们看到栀子花骂文人:“我___太香了!你能管好吗?“他用了一句俗语,读到这里,我觉得自己更接近这篇文章。冬天,在他们家乡是一个非常快乐的日子。可以进入温暖、快乐的被窝,可以睡懒觉,打牌,玩雪,做“年烧饼”。我在想,这些经历几乎都是冬天的寒冷造成的,如果冬天不冷,一定会更快乐、更舒适。但在当地人心中,冬天被赋予了特殊的魅力。

汪曾祺的文章是脚踏实地的。我从他的文章中读到了他自己。他是一个平和、友好、宽容、乐观、真诚的人,也是一个热爱家乡、生活和生活的人。我终于想起了他的一句话:

“生活,很有趣。生活,充满希望。”

在人间读书心得篇八

我曾经读过一些诗话词话,譬如《二十四诗品》、《沧浪诗话》、《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围炉诗话》、《随园诗话》等,其实中文系读书时研读的《文心雕龙》《艺概》等也应该算是诗话理论作品,包括曹丕的《典论—论文》虽然只剩一篇文章,但里面那几句诸如“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仍常常萦绕于脑海中。

读诗话,看古人评述比较分析诗人们的诗句和诗歌故事,饶是有味。后来,我曾将上百部诗话词话作品的电子版全部复制到一个电子txt文件上,为的是便于搜索,但文件容量竟达10兆,每次打开都到等待好久。

但是,让我喜欢重读并深深思考琢磨的诗话就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王国维是近古学者中少有的真正中西贯通的大学者,深受叔本华的影响。他引介和重视美学(当时译为美育)在文艺评论中的价值。而在文学分析特别是诗歌的批评中,他的境界说,影响了中国的文学批评乃至艺术批评。

他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还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他虽然对“境界”没有下完整定义,但是他对“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的分析,对“格调”、“隔”与“不隔”的解读,对“赤子之心”、对唐宋气象、南宋北宋词之品格区别等都有有令人信服的评价。

曾对他说的这段话品味良久:“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让人对诗歌诗人高下优劣有所思有所悟,让人能够理解大诗人何以自称高格。

感叹静安先生真懂诗也,真懂文学之哲学也。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研究诗歌和文学者绕不过去的一本书。

王国维的故事很多,包括成为千古之谜的纵身一跃。

曾经写过一篇短文《端午节,这样的节日里——悼屈子并王静安先生》,放到这里作为结尾:

又是端午节。中国人特别是中国文人,总要把屈原在脑海里萦绕一番,然后再放下。读李国文先生的《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便还会想起一串名字来。不知怎么,怀屈原却总让我想起王国维来。费力地读王国维的著作,很自然便联想起了他投湖自尽的那一瞬。那一瞬其实在当时也是蛮费力的.,千年一瞬啊!

历史常常很巧合。

王国维是在1927年6月2日,也就是端午节的前两天,燃尽一枝纸烟后轻身投入了颐和园的鱼藻轩。也许他就是为了提前过去,以便约会屈子同赴端午节罢。

前年我陪家人到颐和园去玩时,还到了鱼藻轩那里看看,那样浅的水还能令一代宗师为托身之地,我心中暗暗吃惊。

中国传统文人活到了极致后往往以自沉为终,令人感伤而不解。以屈子为始,至静安止,传统文人的悲愤心死似乎整整走了一个轮回。然而这个轮回竟背负着两千多年的沉重。

我们感慨汨罗江成了屈原怎么也绕不过的关,于是宁可将自珍如玉的身躯喂那鱼虾。其实,我们谁能体会到他的解脱之乐呢?屈子在《九歌》中就说"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那是何等的快意!

但现实却让他悲伤而不忍视。那篇《怀沙》的绝命诗令人伤悲而不忍读。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伤怀永哀兮,汨徂南土。

眴兮杳杳,孔静幽默。

郁结纡轸兮,离慜而长鞠。

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

……

悲哀的屈原,以伤心的自杀来振奋楚人之心,以自杀来刺激国君的觉悟,悲哉屈子,壮哉屈子!

然而那位写过《屈子文学之精神》,认为"屈子之自赞曰廉贞,余谓屈子之性格,此二字尽之矣"的王静安先生,竟也怀着"廉贞"之气,留下二十字之片言"质本洁来还洁去"了。遗书上没有给家人任何交代,也没有说明任何理由,纵身一跳便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迷。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

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看此文字,谁不热泪纵横。

与王静安同为清华四大导师之一的陈寅恪先生在《挽王静安先生》中泪花点点,哭说"赢得大清干净水,年年呜咽说灵均","岂知长庆才人语,竟作灵均息壤词"……哀恸之情,叹惋之心,无以言表。

梁启超在在悼词中说:"许多伟大的人物有时以自杀表现他的勇气……伯夷、叔齐的志气,就是王静安先生的志气!违心苟活,比自杀还更苦:一死明志,较偷生还更乐"。是的,我赞同梁先生的话,但这样却令后人为苟活而鞭痛。屈子离去了,后世伤痛自责了两千多年,而今静安先生又令后后人伤口上涂盐施刀。如今很多文人不忍心再提那些沉重的话题。

宗师长痛,亦已矣。五十载乃一瞬,但留下更长的哀痛给后面的人,使后人在泪水中悲哀前行。

遥念逝者,没有哀思,只有哀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